诗歌题材边塞征战诗新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诗歌题材边塞征战诗新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诗歌题材边塞征战诗新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诗歌题材边塞征战诗新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诗歌题材边塞征战诗新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1/38

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边塞诗派”,反应边塞征战生活诗作逐步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时代一束奇葩。一、边塞诗产生

2/38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但使龙城飞将(卫青)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3/38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葡萄)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南朝刘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比喻能守边将领。)(宋)陆游《书愤》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宋)范仲淹《渔家傲》4/38人物:单于、都护、将军、征人、胡儿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器物: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刁斗、雁飞鹰扬、箭飞马走;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唐时称呼西域)轮台(天山南簏)龟兹夜郎(隶属湖南或贵州);天山、阴山、受降城(三降城,唐亦称河外三城,河套北岸及漠南草原)、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甘肃)、楼兰、蓟北。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鼙鼓。音乐:《折杨柳》、《梅花落》、《关山月》《阳关三叠》(古琴曲,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渭城曲》)这些意象特点:荒凉、单调、旷远、开阔。二、常见意象5/38内容主旨景边塞风光(雄奇、壮丽、奇丽、壮阔)人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

艰辛生活

友人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三、思想情感报国豪情(杀敌豪情)思乡念亲6/381、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7/38望蓟门(唐)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军城早秋(唐)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边塞壮丽风光。边塞开阔、高远,让人心情振奋,顿生满腔豪情。正是这壮丽河山,激起戍边将士们拼死杀敌、报效国家壮志豪情。惯用意象有:月,山,风,雪,大漠,烽烟,骏马,红旗等。

8/382、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己亥岁二首(唐)曹松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9/383、A描写艰辛激烈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李白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卢纶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征人怨》柳中庸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王昌龄10/38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从军行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晋时鲜卑慕容氏后代)。边塞环境恶劣、生活艰辛。以此反衬将士们英勇无畏爱国主义精神。11/383、B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豪情壮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南园》李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李白12/383、C表示对故乡亲人思念。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13/384、送别友人时或惜别感伤,或壮别感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高适

14/38

应该注意是,边塞诗思想感情,往往是复杂,往往是几个感情交织在一起。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就包含了几方面内容:边塞壮丽风光,边塞环境艰辛恶劣,和朋友离别不舍之情。15/38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辛生活矛盾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矛盾

总之,边塞诗词以慷慨报国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辛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16/38四、艺术格调很不相同有豪放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有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有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杜甫)有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边塞诗艺术格调也是异彩纷呈。只有经过对诗歌字句细细体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因为不一样时代、不一样内容、不一样诗人不一样艺术素养、不一样生活遭遇,反应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艺术格调。17/38思索:为何会展现出不一样主题思想迥异艺术格调?

1.与时代特征亲密相关边塞诗有鲜明时代特点。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深切思念,但更多是同仇敌忾愤慨,保家卫国决心,格调高亢,情绪激昂。而宋代积贫积弱、国力衰颓,面临北方少数民族强势入侵,统治者却纸醉金迷,不思进取,这么在知识分子笔下,多用来表现报国无门愤懑,归家无望哀痛,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即使同为唐诗,但也有较大不一样。盛唐时期,即使是艰辛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但到了中晚唐时期,诗人们即使仍保持昂扬向上基调,但其中已不免多少悲壮,多少感伤。18/382.与个人际遇亲密相关边塞诗主题丰富多彩,边塞诗格调异彩纷呈,或豪放旷达,或雄壮悲慨……除了时代使然,还有一个更主要原因,便是诗人本身。即使是同一诗人,同一题材,也会因一时际遇、一时情绪不一样,而在主题、格调上展现迥然不一样特色。鉴赏诗歌不可陷入定势思维。19/38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无那(无奈)金闺万里愁。在烽火台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秋风撩起自己战袍。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羌笛声,吹奏是《关山月》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妻子相思之情。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深挚感情

从军行(乐府旧题)

【唐】王昌龄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新歌曲),总是关山(边塞)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军中起舞,伴奏琵琶翻出新声,不论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忧伤之情。纷杂乐舞与思乡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感情20/38其三关城(边关守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像云一样风沙)古战场。表(上表,上书)请回军掩尘骨(安葬尸骨),莫教兵士哭龙荒(荒原)。边城榆树叶子早已稀疏飘落,颜色发黄了,黄昏时分,一场战斗刚才结束,环视战场,只见暮云低合,荒丘起伏。将军向皇帝上表,奏请班师,方便能把战死沙场将士们尸骨运回故土安葬,不能让士兵们为异乡埋葬自己战友而伤感痛哭。

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深切同情之心

其四青海长云(层层浓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故乡。抒写戍边将士豪情壮志以及战争艰辛21/38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快速出击。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天夜间在洮河北岸和敌人展开了鏖战,刚才听说与敌人交火,现在就传来了已取得大捷消息。

暗示了唐军士气和威力

其六胡瓶(唐代西域一个工艺品,可用来储水)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诏书)星驰(如流星飞驰,星夜飞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将军臂膊上绑缚着胡瓶,骑着紫薄汗马,英姿飒爽;碎叶城西天空中一轮秋月高高悬挂。边境传来紧急军情,皇上派使者星夜传诏将军,并赐予尚方宝剑令其即刻领兵奔赴前线杀敌;将军拜诏辞京,奔赴战场,将士用命,一鼓作气,很快就攻破了敌人老巢。暗示了唐军士气和威力

22/38其七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烽火台)。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玉门关周围山峦层层叠叠,像重重屏障护卫着王朝西北边防;烽火台遍布各个山头。人们戍边要依靠烽火来传递消息;那里山深林密,马儿跑过一会儿就看不见踪影了。

抒写戍边将士豪情壮志以及战争艰辛23/38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表示效果: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景——思乡、幽怨情,

奇异壮阔景——豪壮、昂扬情;

反衬:艰辛恶劣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赞美之情)

五、表现手法及表示效果24/382.对比: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表示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艰辛。25/383.虚实结合: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燕歌行》)表示效果:利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对比。26/384.用典: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表示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27/38其它惯用表现手法有:直抒胸臆、比喻、夸大、渲染、衬托等等,如:(1)直抒胸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衬托: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28/381.关注作者,了解诗歌创作时代背景。2.关注意象,搞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关系。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句子。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李益)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

鉴赏关键点29/38题材特征内容情感惯用技法内涵内容标志情感(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大、对比、互文、用典等。(2)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惯用侧面衬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3)意境营造方面:惯用景物衬托、虚实结合等手法。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域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诗。①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相关字。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壮志豪情。(建功立业)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英雄气概。(英雄无畏)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边塞风光。(边塞风光)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两地情愁。(思乡盼归)⑤凄苦哀怨怨战情绪,凄厉沉痛反战思索。(厌战怨战)⑥对和平安宁边疆生活、和睦友好民族往来喜悦。(向往和平)30/3831/3832/3833/3834/3835/38(15年全国卷)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