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一、填空题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字。省亲追溯龟裂jiān默mí漫mò然二、句子默写2.默写。(1),悠悠我心。(《诗经郑风》)(2),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瀚海阑千百丈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城阙辅三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此中人语云:“。”(《桃花源记》)(6),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三、选择题3.下列选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初期的诗歌305篇,其中出现许多流传至今的经典名句,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等。B.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年龄的词语,如“垂髫”“加冠”“不惑”“始龀”“黄发”等,这几个词语是按年龄大小依次排序的。C.让人叹为观止的精美文物又一次揭开了三星堆的神秘面纱。——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D.2023年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什么时候举行,在哪里举行,我都打听清楚了。——句中标点符号运用准确。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从温饱到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B.广大青少年是否崇德向善,关乎整个社会的风清气正、朝气蓬勃。C.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奠定了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基础,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D.看似入侵了中华文化的西方狮子实际上早就被注入了全新的文化内涵,并被中华文化融合、吸收和改造。四、综合性学习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学习任务。【材料一】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我国明确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来源:人民网)【材料二】中国减少破排放的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贡献者,有责任和义务为碳减排碳中和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且这也是能够做到的,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jiàn行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这些点滴小事做起来并不难。只要我们有这方面的意识,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齐心协力,聚沙成塔,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来源:中国环境报)【材料三】如今低碳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悄然走进中国。某企业碳中和团队结合近零碳排放的特征和数字轨迹,正式推出“零碳云脑”!“零碳云脑”核心创新在于将人与碳的关系进行了数字化定义。人是最核心的零碳细胞。通过开通个人碳账户,形成个人破清单及碳足迹,生成个人碳信用报告。个人通过绿色出行或者参与垃圾分类及回收等废物资源化低碳活动获取碳积分。在抵消个人碳排放量后,多余的碳积分可以在碳商城换购商品进行碳交易。“零碳云脑”通过发起低碳活动引导和培育用户低碳行为,对群体进行低碳行为可视化评比,实现碳积分动态流通。——(来源:搜狐网“可持续发展研究专栏”)(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字。Jiàn行悄然(2)提取句子主干。个人通过绿色出行或者参与垃圾分类及回收等废物资源化低碳活动获取碳积分。(3)依据材料内容,在材料二空白处填写三条有利于碳减排碳中和的建议。(4)综合你对材料的理解,简要概括“低碳生活”的含义。五、选择题6.下列对于《经典常谈》里的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朱自清的《经典常谈》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B.东汉时许慎作《说文解字》,该书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C.《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事的历史,儒家所传的“五经”中,《尚书》残缺最多。D.西汉司马迁著的《史记》与班固著的《汉书》并举,被称为“正史”的源头。六、名著阅读7.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宋江听罢,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A是我心腹弟兄。他如今犯了迷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心内自慌,却答应道:“A这厮,奸顽投户、本县内上下人,没一个不怪他。今番做出来了。好教他受!”何涛道:“相烦押司便行此事。”宋江道:“不妨,这事容易,‘瓮中捉鳖、手到拿来’。只是一件,这实封公文,须是观察自己当厅投下,本官看了,便好施行发落,差人去捉,小吏如何敢私下撞开?这件公事,非是小可,不当轻泄于人。”(1)语段中的A是(填人名),“迷天大罪”指的是。(2)根据你对本书的阅读,说说宋江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七、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闻王昌齡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送柴侍御①[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注释】①这首诗是诗人被贬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时的作品。这位荣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诗人写下这首诗为他送行。8.两首诗诗人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9.下面选项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龙标”一词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出现两次,其含义是不同的。题目中的“龙标”指的是王昌龄被贬之地,诗句中的“龙标”则代指王昌龄。B.《送柴侍御》中首句“沅水通波接武冈”,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一个“接”字,写出两地山水相连,人却相隔两乡的惆怅。C.“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表达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D.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为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两首诗歌都借助“明月”这一意象,寄托诗人对友人的情意。八、填空题10.解释加点字。(1)渔人甚异之(2)寻病终(3)潭中鱼可百许头(4)曾不盈寸九、翻译11.翻译句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十、课外阅读阅读语段,回答问题。云球①精于测量,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尝以意造自然晷,定昼夜,晷刻不违分秒,又用水晶创为眼镜,以佐人目力,有老少花、远近光之类,随目对镜不爽毫发。闲者不惜出重价相购。天台文康裔患短视,云球出千里镜相赠。因偕登虎丘试之,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②诸峰岐嶒苍翠,万象毕见,乃大诸且喜曰:“神哉,扶至此乎。”云球笑曰:“此未足以尽吾奇色。又出数十镜示之。如存目镜。百倍光明,无微不瞩”;万花镜,能视一物化为数十;其余幻容镜、夜明镜种种,神明不可思议。(选自《吴县志》,有删改)【注释】①云球:苏州人,我国第一个为眼镜以及其他各种“镜”写历史的人。②天平、灵岩、穹窿:都是苏州的山名。③瞩:看见。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①因偕登虎丘试之②万象毕见1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用法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时人服其奇巧而竖其左膝B.因偕登虎丘试之罔不因势象形C.以佐人目力投以骨D.乃大诧且喜乃不知有汉14.翻译句子。此未足以尽吾奇也。15.本文开篇写“时人服其奇巧”,“奇巧”表现在;《核舟记》中开篇也写到“明有奇巧人”,“奇巧”表现在。十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父亲的影子陈永林①村人都极喜欢我,谁家有好吃的,如炒了蚕豆、花生,就大把大把地往我口袋里塞,不把我口袋装满不罢休;谁家饭桌上有两条鱼,非得夹条鱼给我吃。②村里的小孩都极羡慕我。他们都问过我,他们为啥都喜欢你,不喜欢我?我说:“我也不知道。”③后来我知道了。④那时的我成了孩子王,村里的同龄小孩都听我的话,我想欺负谁就欺负谁,我甚至敢欺负长得比我高半个头的小孩。他们都不还手。有一回我拿石子扔大我三岁的石头,他只跑,不还手。我以为他怕我,便追他。石头站在那儿对我说:“你别以为我打不过你,我是让你。因你爸是个好人,你爸治好了我妈的病,还没收钱。如果不是看在你爸面上,我早把你打得头破血流了。”⑤父亲也总骂我,我积攒了半辈子的好名声要毁在你手里了。父亲有时气得打我,母亲便把我搂在怀里,与父亲转着圈。父亲便对母亲说:“你会害了他的。”⑥父亲要我跟他学医,我看不上赤脚医生①这一职业。母亲也劝我,可我就是不想做赤脚医生,觉得做赤脚医生一点也不好,有时半夜,都得被村人叫醒,睡觉都睡不安稳。尤其是刮风下雨的冬天,得从热被窝里爬出来去病人家,真是活受罪。⑦父亲说:“苦一点累一点怕啥?”⑧其实我不跟父亲学医主要的一点还是不想活在父亲的影子里。担心别人总拿我同父亲比,我也知道我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超过父亲。⑨父亲的影子却时时追随着我,甩都甩不掉。⑩为了逃出父亲的影子,我便来到县城。我想县城里认识父亲的人总少吧。我不会再听到叹气声,再看到怪眼神了。我们几个人疯狂地玩,县城里玩的东西比镇上玩的东西多。但玩要钱,吃也要钱,我们身上的钱花完了。我们只有铤而走险地偷。⑪第一次偷就被抓住了。男人要报警,我们都很害怕,怕坐牢,更怕家里人知道我们做小偷的事,都跪下求他。他仍报了警。后来,他仔细看了一下我的脸,说:“你不是陈医生的儿子吧?”我不出声,同伴兴奋地说:“是,他是陈医生的儿子。”警察来了,那人给警察一个劲赔不是,说我们同他是一个村的人,来他这儿玩,他以为是小偷,误会了。警察便走了。他掏出一百块钱递给我,说:“你们走吧。今天放过你们是看在陈医生的面子,陈医生是个好人,是个好医生,那时我家穷,连看病的几块钱都拿不出,可你父亲见我没去你家,想我准是没钱,他便来我家了,给了我药,给我打了针。那男人竟然掉眼泪了,“我一辈子都记得你父亲,但我没想到你一点也不像你父亲。你应该做你父亲一样的人。”⑫我便来到市里,市里总没人认识父亲吧。⑬但我错了。我们喝多了酒,三个人坐一辆摩托车兜风。摩托车撞在一棵树上,我们都昏了过去。因马悦坐在最后,伤得最轻。他醒来后,拦了辆“的士”,把我们两个同伴送到医院。医院竟要先收五千元押金,马悦口袋里只有几十块钱。马悦一见医生就说:“认识陈茂林医生不?”一连问了十几个医生,才有一个医生说:“你是说鄱湖嘴村的陈茂林医生?他怎么啦?”马悦说:“他儿子出了车祸,因交不起押金正躺在医院门口。”那医生忙叫护士把我们推进了急救室。⑭我醒来后,那医生对我说:“你父亲是个好医生,小时我发了三天高烧,烧成肺炎。你父亲一边骂我娘,一边背着我就往镇医院跑。如不是你父亲,我可能已不在人世了。我学医同你父亲有很大的关系,我想做一个像你父亲一样的好医生。”⑮出院后,我来到了省城。⑯我不想再混日子,我四处找工作,却找不到,我连吃盒饭的钱都掏不出来。小偷小摸的事,我再也不愿干了。我只有捡破烂卖。晚上就睡立交桥下。⑰后来我见一家公司在报纸上登了招仓库管理员的广告,便去了那公司。公司负责招聘的人见我落魄的样,只说了两个字,不要。我说了许多好话,可他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我最后试探地说了句,“你认识陈茂林医生不?我是他儿子。”我说这话一点也不抱希望,只是病急乱投医,只是掉进河中的人见了根稻草就抓住。哪知奇迹就出现了,他说:“你真的是陈医生的儿子?”我点点头。他很激动,“想不到你是陈医生的儿子,真想不到。你爸真是个好人,记得没钱交学费,一个人站在学校门口哭,你爸知道后,给我交了学费。”他的眼里泪光闪闪的。⑱我便留下来了。⑲过年时,我回家了。我对父亲说:“爸,我要跟着你学医,成为一个像你一样的人。”⑳我也知道父亲的影子会一辈子紧紧跟着我。(选自《语文教学与研究》,有改动)【注释】赤脚医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的名词,指一般经乡村或基层政府批准和指派的有一定医疗知识和能力的医护人员。他们的特点是亦农亦医,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行医,或是白天务农,晚上送医送药的农村基层兼职医疗人员,没有固定编制。16.根据内容,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①②③17.通过梳理思维导图,会发现四件事有个共同点,即。18.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在写作上你获得什么启示?请结合内容具体说说。(谈一点即可)19.文章第⑥段写“我看不上赤脚医生这一职业”,作用是。20.第⑥段写“我不想做赤脚医生”,第⑲段又写“我”要跟父亲学医,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我”思想转变的原因。21.说说你对最后一段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你的防晒利器竟是“珊瑚杀手”?赵峥①除了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恶性影响外,防晒霜以及其他护肤用品的化学成分,已经在海洋和淡水娱乐区被检测到,这些化学成分会在水生动物体内积累并降解成有毒物质。在多个海域进行的实验表明,即使是非常少量的防晒霜,也会在18到48小时内引发大量珊瑚黏液渗出,并使珊瑚在96小时内完全白化。②说到珊瑚白化,就不得不提珊瑚的生存环境了。珊瑚的生存环境与珊瑚虫共生的各类海藻密切相关,这些共生藻类含有不同颜色的色素,使得珊瑚美丽多彩,而珊瑚白化正是这些共生藻类离开珊瑚所导致的结果。③我们平日所说的形似树枝的珊瑚,其实是由大量的珊瑚虫尸体和附着在上的活着的珊瑚虫,以及共生藻类共同组成的。所谓珊瑚虫的尸体,指的是珊瑚虫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分泌的石灰石骨骼,形成珊瑚的外壳。而不同珊瑚虫个体之间通过连接物质结合在一起世代群居,当上一代珊瑚虫死亡后,新一代珊瑚虫会在它们的遗骸上继续繁衍生息。日积月累,一代代珊瑚虫延续生长,成为大海里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④在这个过程中,为珊瑚虫提供能量的共生藻类发挥了重要作用。珊瑚虫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氮、磷等“废物”,而这些对珊瑚虫无用的“废物”却是共生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原料。作为答谢,获得了珊瑚虫滋养的藻类,又反过来为珊瑚虫提供氧气以及葡萄糖、甘油、氨基酸等易于被吸收的营养物质。⑤而这些共生藻类对海水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当发生海水升温、海洋污染、生物种类变化等情况时,这些藻类就无法正常工作,甚至产生对珊瑚虫有害的物质。因此,珊瑚与共生藻类就会彼此分离,珊瑚虫的能量来源也随即消失,出现了“断供”的情况,导致珊瑚虫无法生存直至死亡。没有了富含色素的藻类,珊瑚也就慢慢还原出石灰石原本的白色,即珊瑚白化。⑥科学家们现在已经行动起来,不仅在实验室里分析海洋环境及生物种群的各种数据,也身体力行去海里人工种植珊瑚。这项工作被称为“珊瑚礁的生态修复”,是从一个生态系统的理念出发的。种珊瑚只是其中的第一步,其后还会添入很多功能类的生物,帮助受损严重的珊瑚岛礁区域更快更好地恢复生态环境,同时积累更多的一手科研数据,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大量丰富的研究资料。⑦在完全自然生长的状态下,一个石珊瑚群落的恢复周期大概是10—15年,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而当海洋中珊瑚礁的数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荒漠化”的情况。⑧保护珊瑚,只是为了重现海底美景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珊瑚并不只是供人观赏的海底“花瓶”。在海底世界,珊瑚礁享有“海洋热带雨林”和“海上长城”的美誉,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之一。珊瑚礁在全球海洋中所占面积虽不足0.25%,但养活着四分之一的海洋物种,为许多鱼类提供了食物来源及繁殖场所。珊瑚一旦消亡,栖息在珊瑚礁中的动植物也会随之死亡,红色、棕色、绿色的藻类将取而代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质恶化,进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毁灭。⑨珊瑚还具有保护海岸线不受风浪侵袭的作用。一个健康的珊瑚礁,可以吸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波浪,所以,保护珊瑚实际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来源:“中国科普网”)22.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在多个海域进行的实验表明,即使是非常少量的防晒霜,也会在18到48小时内引发大量珊瑚黏液渗出,并使珊瑚在96小时内完全白化。23.第⑧段划线句子运用说明方法,作用是。2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防晒霜成为“珊瑚杀手”的原因。25.结合文章内容及下列链接材料,为珊瑚保护提三点建议。相关链接:尽管关于防晒霜的科学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但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正在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禁止使用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防晒霜。ICRI(国际珊瑚礁倡议)认为:既然我们已经知道防晒霜会对海洋产生副作用,我们最好主动采取措施来预防这种可能带来的伤害,如鼓励多生产天然成分的防晒霜,并给予政策支持等。(摘编自《关于防晒霜和珊瑚礁,你需要知道的9件事》)十二、作文26.题目:,不会被忘记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言之有物,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③注意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姓名。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xǐng;sù;jūn;缄;弥;蓦/漠【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能力。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省”读作“xǐng”,不要拼成“shěng”“溯”读作“sù”,不要读作“shù”“龟”读作“jūn”不要读作“gūi”对字形的考查,要注意形近字的字形。故答案为:xǐng;sù;jūn;缄;弥;蓦/漠【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能力,注音题往往涉及形近字、多音字、易读错字,要根据具体语境辨别。对字形的考查,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字形。解答这类题型时,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2.【答案】(1)青青子衿(2)气蒸云梦泽(3)愁云惨淡万里凝(4)风烟望五津(5)不足为外人道也(6)以其境过清【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明确的默写能力,答好本题,注意不要添字漏字,并注意关键字的正确书写,如:(1)衿(2)泽(3)惨淡(4)津(6)境、清。故答案为:⑴青青子衿。⑵气蒸云梦泽。⑶愁云惨淡万里凝。⑷风烟望五津。(5)不足为外人道也。⑹以其境过清。【点评】本题考查明确的默写能力,这六道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做好此类题要做到如下两点:一是准确无误的背诵;二是默写时不能有错别字。只有同时做到这两点才能真正不丢分。3.【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成语、标点符号。A、C、D正确;B有误,"垂髫"指三四岁到七八岁的孩童;"加冠"指男子二十岁成年;"不惑"指四十岁;"始乱"指七八岁的孩子;"耳顺"指六十岁。所以不是按照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成语、标点符号。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4.【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A.有误,成分残缺,可将"随着"或"使"删去;B.有误,两面对一面,可将"是否"删去;C.正确;D.有误,语序不当,可将"融合、吸收和改造"改为"吸收、融合和改造",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否定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等。解答此类题,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在结构(搭配、多余、残缺、语序、杂糅)、语意(歧义、自相矛盾、指代不明、不合逻辑)上常见语病类型。5.【答案】(1)践;qiǎo(2)个人获取积分(3)植树造林;绿色出行;参与垃圾分类及回收等废物资源化低碳活动(大意对即可,注意建议应是从材料中提取的)(4)低碳生活是国民在生活和工作中尽量减少耗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一种生活方式。(大意对即可)【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根据字词积累,"Jiàn”行"写作"践行";"悄然"中的"悄"读作"qiǎo"。

故答案为:践;qiǎo

(2)本题考查提取句子主干。"个人"是主语,"通过绿色出行或者参与垃圾分类及回收等废物资源化低碳活动"是状语,"获取"是谓语,"碳积分"是宾语,故句子主干为:个人获取积分。故答案为:个人获取积分

(3)本题考查提建议。结合"个人通过绿色出行或者参与垃圾分类及回收等废物资源化低碳活动获取碳积分"可建议"绿色出行""参与垃圾分类及回收等废物资源化低碳活动";结合"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建议"植树造林"。

故答案为:植树造林;绿色出行;参与垃圾分类及回收等废物资源化低碳活动(大意对即可,注意建议应是从材料中提取的)

(4)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结合"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贡献者,有责任和义务为碳减排碳中和贡献自己的力量"可知,低碳生活是指国民在生活和工作中通过绿色出行等方式尽量减少耗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

故答案为:低碳生活是国民在生活和工作中尽量减少耗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一种生活方式。(大意对即可)。【点评】

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能力,注音题涉及形近字、多音字、易读错字,要根据具体语境辨别。对字形的考查,所选词语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这类题型时,要注意同音字、近字的字形。

⑵本题考查提取句子主干。提取句子主干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基础知识,也是我们阅读、分析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提取主干可以用主谓宾提法、排除修饰语法、分离并列成分等三种方法,

⑶本题考查提建议。这类题一般会提供一定的材料,其中的现象或状况存在着问题或不足,要求我们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或改进措施。具体要求如下:提出的建议要合理,具有可操作性;提出的建议要有针对性,不能含糊其词;提出建议的言语要让人易于接受,不能太过激烈。

⑷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一、从词语构成的词素,分析推断词义。二、从词语的相互联系中理解词义,每个词语在文章中都不是孤立的,词语之间有着千丝万缕、复杂多样的联系。因此,理解词语,要注意从词语间的相互联系中细细体味在文中的含义。三、从词语所处的语境来理解词义所谓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上下文。任何一个词语,都有其本来的意义,但很多词语的词义在文章中往往会因为上下文的关系而有所变化。6.【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A、B、D三项无误,C项应该为“《尚书》史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7.【答案】(1)晁盖;晁盖劫了生辰纲(2)宋江找借口脱身,给晁盖通风报信。【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把握。根据"A是我心腹弟兄。他如今犯了迷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奸顽投户、本县内上下人,没一个不怪他。今番做出来了。好教他受",可以判断出:A是晁盖。他劫了生辰纲。

(2)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宋江作为县里的押司,是可以拆开捉拿罪犯的公文的。但他却说"这实封公文,须是观察自己当厅投下,本官看了落,差人去捉,小吏如何敢私下擅开",这是宋江故意拖延时间,让何涛去与知县见面,自己好脱身去给晁盖通风把等人抓紧逃走。故答案为:⑴晁盖;晁盖劫了生辰纲

⑵宋江找借口脱身,给晁盖通风报信。【点评】

⑴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把握。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⑵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阅读名著首先是要感知作品内容,了解它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人、什么事,故事的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因此阅读小说首先必须熟悉并把握故事情节。【答案】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诗人对王昌龄被贬边远之地的惋惜、同情与关切之意;《送柴侍御》则表达诗人虽与友人分隔两地,但情同一心的达观之情。(意对即可)9.B【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8.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送柴侍御》中,诗中写与好友分离,自然不免有点JL伤感,但作者却宽慰友人:我们虽阻隔青山,却可以“同云雨”,虽人分两地,却可以共明月,是一种豁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的诗作。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故答案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诗人对王昌龄被贬边远之地的惋惜、同情与关切之意;《送柴侍御》则表达诗人虽与友人分隔两地,但情同一心的达观之情。(意对即可)9.ACD.正确。

B.有误,《送柴侍御》表达诗人虽与友人分隔两地,但情同一心的达观之情。“写出两地山水相连,人却相隔两乡的惆怅”有误。

故答案为:B.10.【答案】(1)对……感到惊异(2)随即、不久(3)大约(4)竟然【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1)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2)不久因病去世了。(3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4)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还不满一寸。

故答案为:⑴对……感到惊异⑵随即、不久⑶大约⑷竟然【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11.【答案】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自己的见闻,他们都感叹惋惜。(省略内容要补充完整)【解析】【分析】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义相结合。注意重点字:具、皆、叹惋。

故答案为: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自己的见闻,他们都感叹惋惜。(省略内容要补充完整)【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是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尽可能做到实词、虚词文意相对;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尽量符合原文意思,照顾原文词义。直译要求字字落实,以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和原文一致;意译则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答案】12.一起;全、都13.A14.这还不足以完全表现我的神奇啊。15.制造自然晷相当精准;做各类眼镜辅佐视力,相当清晰(意对即可);雕刻技艺高超(意对即可)【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先翻译句子的含义,再结合句意理解加点的字,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文言特殊现象。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先结合句意理解加点的字,再找出符合题意的一项。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重点词语和文言特殊句式。

(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与概括。先回到原文,找到对应内容;再用现代汉语翻译,最后提取重点。

【附参考译文】云球对测量很精通,凡是(他)所制造的东西,当时的人(见了)都佩服他(技艺)奇妙精巧。他曾经通过自己的想法造出了自然晷,定出昼夜,晷上的时刻不差分秒。又用水晶制造了眼镜,来帮助人眼睛更好地看东西。有老少花眼、远近光之类的毛病,随着眼睛的状况校对镜子,一点差错也没有,听说的人不惜出高价购买。天台文康奇患有短视,云球拿出千里镜赠送给他,于是他拿着它登上虎丘试验,远远地看见城中的楼台高塔庭院好像就在眼前,天平、灵岩、穹窿各个山峰棱角分明、苍翠可见,万物全都看得清清楚楚,于是非常惊诧大喜地说:“神奇啊,技艺竟到了这种地步。”云球笑着说:“这还不足以展现我技艺的奇特啊。”又拿出数十个镜给他看。像存目镜,有百倍的光明,任何细小的东西都可以看见;万花镜,能看一个东西时化为数十个;其余幻容镜、夜明镜等等,出神入化不可思议。12.①句意:于是他拿着它一起登上虎丘试验。偕:一起。

②句意:万物全都看得清清楚楚。毕:全、都。13.A.代词,指他的/代词,指他的;

B.于是/依据;

C.来/用;

D.于是/竟然。

所以A选项加点字用法和意思相同。

故答案为:A。14.重点词:尽,完全;奇,神奇。句意:这还不足以完全表现我的神奇啊。15.根据语段“尝以意造自然晷,定昼夜,晷刻不违分秒,又用水晶创为眼镜,以佐人目力,有老少花、远近光之类,随目对镜不爽毫发”可知,云秋的“奇巧”表现在制造自然晷相当精准,做各类眼镜辅佐视力,相当清晰。根据《核舟记》原文“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可知,其“奇巧”表现在雕刻技艺高超。【答案】16.偷钱被失主原谅;出车祸被医生及时救助;应聘被留做仓库管理员17.都受益于父亲而脱困(意对即可)18.示例:文章通过村里、县城、市里、省城不同地点转换,村人、被偷人、医生、招聘人等不同人物,从多个角度选材,全面刻画父亲形象,表现父亲影响力之广。让我认识到多角度选材,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学生从其他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19.交待赤脚医生的职业特点,侧面表现父亲无论怎样的情况都坚持出诊救人,突出人物形象。(意对即可)20.“我”经历的许多事情,让我感受到父亲的人格魅力,从而理解父亲,并对父亲产生崇拜之情,所以决定向父亲学习。(意对即可)21.父亲的影响力会一直跟随着我,也指父亲的品格会一直影响伴随着我。(意对即可)【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这类图表式概括题,作答前先审清题干,明确填空对象和答题范围;再分析已知信息,确定内部关联和作答要求;最后回到原文,定向查找。

(2)本题考查对比分析事件。先梳理事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对比找到共同点。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特点。可以从选材、写作手法、文章结构等方面分析。

(4)本题考查分析文段作用。从段落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作答。内容上理解段落大意,结构上根据段落的位置进行判断。

(5)本题考查概括具体内容。先明确概括对象,再回到原文定位,抓住文段的关键词句概括作答。(6)本题考查理解文段内容。阅读最后一段内容,联系全文理解分析。16.结合思维导图给定信息可知,空白处为“我”在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第10-11段,“我”来到县城后,偷钱被抓住但因失主认识“我”父亲而获得原谅;第12-14段,“我”来到市里出了车祸却交不起医院押金,因有医生认识“我”父亲而被及时救治;第15-18段,“我”来到省城,因为公司招聘负责人认识“我”父亲而留下“我”做仓库管理员。组织语言,概括作答:第1空为偷钱被失主原谅;第2空为出车祸被医生及时救助;第3空为应聘被留做仓库管理员。17.第1件事:村人都极喜欢“我”,小时候“我”喜欢随便欺负人。但他们看在“我”父亲的面上都不还手。第2件事:“我”来到县城后,偷钱被抓住但因失主认识“我”父亲而获得原谅。第3件事:“我”来到市里出了车祸却交不起医院押金,因有医生认识“我”父亲而被及时救治。第4件事:“我”来到省城,因为公司招聘负责人认识“我”父亲而留下“我”做仓库管理员。四件事里,“我”都因为受益于父亲而摆脱困境。18.文章没有从正面直接讲述父亲作赤脚医生那些年为人们无私奉献的事迹,而是从儿子的角度入手,通过儿子在村、县、市、省城几个地点的经历,通过村民、失主、医生、公司招聘人等不同人物对父亲的评价,侧面证明父亲的人品与好口碑。所以,写人除了正面描写外,也可以采用侧面描写的方式,多角度选材,突出人物形象。19.第6段讲述了我“看”不上赤脚医生的原因,侧面表现父亲工作的辛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为下文“我”为逃离父亲的影子不断转换地点做铺垫。20.第6段“我”不想当赤脚医生,是因为“我”认为这份工作又苦又累,看不上这一职业。后面通过“我”再县城偷钱被失主原谅,在市里出车祸被医生及时救助,在省城应聘被留做仓库管理员几件事感受到父亲的人格魅力和深远影响力,明白了父亲工作的意义,从心底敬佩父亲,所以要跟着父亲学医。21.“父亲的影子”指的是父亲因为工作尽职尽责,受到人们的尊重与认可,给自己留下了好名声。“父亲的影子会一辈子紧紧跟着我”表明“我”想向父亲学习,继承他的美好品质,当一个称职的赤脚医生。【答案】22.“非常少量”“完全”词语的运用,突出了防晒霜等护肤用品中化学成分对珊瑚的危害之大。(意对即可)23.列数字;通过具体数字准确地说明珊瑚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更加突出保护珊瑚的重要性。24.防晒霜中的化学成分会将海水污染,使共生藻类无法正常生活,甚至产生对珊瑚虫有害的物质,并与珊瑚虫分离,无法为其提供营养物质,从而导致珊瑚虫死亡。(意对即可)25.开展“珊瑚礁的生态修复”工作;不使用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防晒霜;鼓励并支持多生产天然成分的防晒霜。(意对即可)【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分析词语作用。结合句意解释词语,考虑它与上下文、文章中心的关联性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引资料、摹状貌、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等。

(3)本题考查筛选与整合文本信息。先明确概括对象,回到材料中定向查找,概括作答。

(4)本题考查提建议。先理解文章内容及链接材料,提取有关内容,再结合实际提出建议。22.“非常少量”是对数量的限制,“完全”是对珊瑚程度的形容,两个词说明防晒霜及其他护肤用品的化学成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