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高考语文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31《陈情表》(解析版)_第1页
2023新高考语文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31《陈情表》(解析版)_第2页
2023新高考语文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31《陈情表》(解析版)_第3页
2023新高考语文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31《陈情表》(解析版)_第4页
2023新高考语文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31《陈情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

31《陈情表》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文言基础梳理】

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慈父用背曹刿请见

B.日淳西山不尊今人爱古人

C.哥蒙国恩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然秦以区区之地

【答案】C

【解析】A相当于我/拜见;B迫近/轻视;C不久,副词;D拳拳/小。

2.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既无伯叔,终好兄弟鲜:少B.门衰花薄,晚有几息祚:福分

C.外无理功强近之亲期:期望D.茕茕孑立,形影相中吊:安慰

【答案】C

【解析】C期:满一年。

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而刘夙攀疾病,常在床尊婴:绕B.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趁着

C.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举:举荐D.诏书皆下,拜臣郎中特:特意

【答案】B

【解析】B逮:等到。

4.、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寻蒙国恩寻:不久B.除臣洗马除:授予官职

C.猥以微贱微:卑贱D.当侍东宫当:应当

【答案】D

【解析】D当:担任。

5.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臣基以表闻,辞不就职具:准备

B.诏书切峻,责臣博慢逋:逃脱

C.凡在故老,犹蒙泠育矜:怜惜

D.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尊笃:病重

【答案】A

【解析】A具:详尽。

6.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A.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乞:请求

B.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独:只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鉴:借鉴

D.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听:准许

【答案】C

【解析】C鉴:察。

7.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C.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D.夙遭闵凶

【答案】B

【解析】A.零丁:通“伶仃”C.采:通“彩"D.闵:通“悯

8.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3分)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B.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C.刘夙婴疾病D.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答案】D

【解析】A.不行:古义:指不能行走。今义:表否定B.犬马:古义:谦词。今义:指动物

C.疾病:古义:疾,指小病,病,多指重病。今义:泛指病痛。

9.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巾刘夙婴疾病拔剑撞贿破之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C.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臣?进退,实为狼狈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零丁孤苦,至干成立

【答案】C

【解析】之:结构助词"的二A.表转折,表修饰B.因为,凭……的身份D.比,到了。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句子“刘病日笃”中的“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谨拜春以闻B.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C.外无期功强近之亲D.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答案】A

【解析】名词作动词。其他名词作状语。

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②虽然,犹有未树也

B.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②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①臣具以表闻②屈贾谊于长沙

D.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②宾主尽东南之美

【答案】D

【解析】A项,①②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B项,①②均为名词活用作状语;C项,①②均为

动词的使动用法;D项,①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离、离开:②形容词活川为名词,才俊。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3分)

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⑤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⑥是以惇鸟不能废远

⑦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⑧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②④⑥

D.③⑤⑦⑧

【答案】C

【解析】①“不行”不能行走:②“成立”成人自立:④“告诉”申诉不被允许;⑥“区区”

形容情感真切。答案为C项。

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夙遭闵凶(不幸的事)未曾废离(停止侍奉)

沐浴清化(蒙受)形影相吊(安慰)

B.除臣洗马(解除)臣具以表闻(听到)

晚有儿息(子)刘病日笃(病重)

C.犹蒙矜育(怜惜养育)伏惟圣朝(俯伏思量)

岂敢承怛(犹疑不决的样子)日尊西山(迫近)

D.有所布冀(非分的愿望)夙攀疾病(缠绕)

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臣子谦卑的话,用犬马自比)听臣微志(准许,成全)

【答案】B

【解析】B项,“除臣洗马”中的“除”:授予官职;“臣具以表闻”中的“闻”:使……(皇

±)听闻。故选B。

14.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古代奏章的一种,专门用于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在写作风格上以议论为主,侧重于

“陈情”,表达臣子对帝王的忠诚和希望。

B.古代表示官职变迁的词汇比较丰富,如“拜”“授”“封”等表示授官,“升”“拔”“擢”

等表示升职,“贬”“谪”等表示降职,“罢”“免”“除”等表示罢官。

C.古代常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按旧制,凡为长辈如祖父母、伯叔父母、未嫁

的姑母等,平辈如兄弟、姐妹、妻子等服丧,均穿期服。

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秀

才”即优秀人才。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

【答案】B

【解析】B项,“除”指授予官职,而非罢免官职。故选B。

15.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B.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

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C.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D.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太子指封建时代君

主的嫡长子。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

【答案】D

【解析】“太子”是确定的皇位(王位)继承人。

【文本综合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5分)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

躬亲抚春。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

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蒋,臣侍

汤药,未曾废离。

速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

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涉号。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

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

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朗朝,历职郎署,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

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

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

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B.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察”“举”都是“考察”“推举”的意思。“孝廉”“秀才”是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科

目,前者侧重被举荐者的品行,后者侧重被举荐者的才华。

B.“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后文中的“郡县”指郡县的

官员,“州司"''牧伯”是指州里的官员。

C.因太子居东宫,故以“东宫”代指太子。“洗马”指太子的侍从官,官名全称为“太子洗马”。

“除”指免除官职,等待重新任命。

D.李密自称“密”,有自谦之意。把被晋灭掉的蜀汉政权称为“伪朝”,把当今晋朝誉为“圣

朝”,一贬一褒,表明李密对新朝的忠诚。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密原是亡蜀之臣,对新建立的晋朝有所顾虑,他一再不应诏,违抗皇命,是他看透了官场的

黑暗,想“矜守名节”,做一名隐士。

B.李密为了打动晋武帝,没有直陈其事,而是围绕着“孝情”二字,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

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和怜悯。

C.李密慈父早亡,母亲改嫁,自幼体弱多病,全赖祖母抚养成人;家门人丁不旺,祖母年老体弱,

全靠自己侍奉汤药。

D.李密从年龄比较,说明自己正当年,感恩报国,来日方长;祖母年事已高,风烛瓦霜,瞬息可灭,

表明自己先尽孝后尽忠。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答案】16.B17.C18.A

19.(1)臣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行走,孤独无靠,到成人自立。(2)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

私情,但陈述苦衷,不被许可: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解析】

16.“奉”、“沐浴”两个动词各带宾语,各成一句,故圣朝后断开。排除CD两项。“臣逵”、

,,臣荣”中“臣”是“大臣”,强调对象国君所统属的人,修饰后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项。故选B。

17.C项,““除”指免除官职,等待重新任命”错误。除,授予官职。故选C。

18.A项,“看透了官场的黑暗,想“矜守名节”,做一名隐士。”理解错误。这篇文章表达了李

密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但绝非看透官场黑暗,不想做官,而是对晋武帝不了解,此时不宜做官。

故选A,

19.(1)“不行”古今异义,不能行走;“至于",至I」。“成立”成人自立。(2)苟,姑且;告

诉,陈述苦衷;不许,不被许可。

【参考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

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

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

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

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

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

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

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

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

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

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

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

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

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

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

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獴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

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

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

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

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

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

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

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

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

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考点拓展训练】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题。(20分)

(晋武帝泰始)五年春二月,帝有灭吴之志,以尚书左(卜封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

祜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减戍逻之卒,以垦田八百

余顷。其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其李干,乃有十年之积。祜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

铃阁注之下,侍卫不过十数人。初,广汉太守弘农王:睿为羊祜参军,祜深知之。祜兄子暨白:

“溶为人志大奢侈,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睿有大才,将以济其所欲,必可用也。”

更转为车骑从事中郎。溶在益州,明立威信,蛮夷多归附之。俄迁大司农,时帝与羊祜切济伐

吴,祜以为伐吴宜藉上流之势,密表留溶,复为益州刺史,使治水军。咸宁二年冬十月,以羊

祜为征南大将军。祜上疏请伐吴,帝深纳之。而朝议方以秦、凉为忧,祜复表日:“吴平则胡

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议者多有不同,祜叹日:“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天与不取,

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唯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与帝意合,赞成其计。三年冬十二月,

吴夏口督孙慎入江夏、汝南,略千余家而去。诏遣侍臣诘羊祜不追讨之意,并欲移荆州。四年

夏六月,羊祜以病求入朝,既至,帝命乘辇入殿,不拜而坐。祜面陈伐吴之计,帝善之。以祜

病,不宜数入,更遣张华就问筹策。帝欲使祜卧护诸将.祜日:“取吴不必臣行,但既平之后,

当劳圣虑耳。功名之际,臣不敢居,若事了,当有所付授,愿审择其人也。”十一月,羊祜疾

笃,举杜预自代。祜卒,帝哭之甚哀。南州民间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

祜好游现山襄阳人建碑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晋灭吴》)

【注】铃阁,将帅居住办事的地方。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州民闻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好游帆山/襄阳人建碑

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

B.南州民闻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好游觇山/襄阳人建碑

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

C.南州民闻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好游叽山/襄阳人建碑

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

D.南州民闻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好游崛山/襄阳人建碑

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仆射,秦代始设官职,因秦重武以善射者掌事而命名;文中指尚书省的次官。

B.季年,文中指第四年,古人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季''指第四。

C.阴谋,文中指晋武帝与羊祜暗中谋划;现多用作名词,指暗中做坏事的计谋。

D.辇,用人力推挽的车,秦以后唯天子才能乘辇;文中让羊祜乘辇是-一种礼遇。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羊祜在荆州安抚远近百姓,对吴国军民开诚布公讲求信义,善待吴国降兵,重视垦田生产,

使军队粮食丰盈,获得军民拥戴。

B.有人以秦、凉地区的胡人可能成为隐患为由反对伐吴,羊祜认为只要快速行动成就灭吴大

功,胡人就不足为虑,但仍然没有说服众人。

C.晋武帝认可羊祜的伐吴之计,但当吴国的夏口督孙慎进犯江夏、汝南两郡劫掠一千多家离

去后,他仍然追究羊祜的不追讨之过。

D.羊祜弹精竭虑,积劳成疾,但他不贪图灭吴之功,只是提醒晋武帝要谨慎选择灭吴之后的

治理者,并在病危之际举荐杜预治理吴地。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

(2)以祜病,不宜数入,更遣张华就问筹策。

24.羊祜“密表留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3分)

【答案】20.B21.B22.D

23.(1)上天赐给的东西如果不去拿取,这难道不让经历此事的人因为失去时机(或“在事后”)

而感到遗憾吗!(2)因为羊祜有病,不便于多次上朝,晋武帝就又派张华去羊祜那里询问伐吴

的策略。

24.(1)伐吴要借助上流之势;(2)王潘在益州有威信,得民心;(3)王潘有大才,可重用。

【解析】

2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荆州百姓听说羊祜病逝,为他罢市,巷里哭声不断。就连吴国戍边将士也为羊祜之死而

流泪。羊祜喜好游览觇山,襄阳百姓就在山上建庙立碑,每年定期祭祀,望着纪念碑的人无不

流泪,所以人们称这座碑为“隐泪碑

“吴守边将上''意思是吴国戍边将士,名词性短语,偏正结构,作句子的主语,不能与前面内容

相连,排除AC。

“于其地”作“建碑立庙”的后置状语,两者不可断开,排除D。

故选B,

2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B.“文中指第四年”说法错误。季年指“晚年,末年”。

故选B«

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积劳成疾”“举荐杜预治理吴地”说法错误,文中只说“羊祜以病求入朝“,并没有说是“积劳

成疾”;同时,文中说“羊祜疾笃,举杜预自代“,这是羊祜病情严重后,举荐杜预来代替自己的

职务,并不是“举荐杜预治理吴地”

故选D。

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与”,给予;"更事者”,后来主事的人;“恨”,感到遗憾。

(2)“以”,因为;“数”,多次;“就问”,去询问。

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文中“溶有大才”“溶在益州,明立威信,蛮夷多归附之”“祜以为伐吴宜藉上流之势,密表留溶,

复为益州刺史,使治水军”等内容可知,羊祜认为王溶有很高的才干,同时在益州有着很高的威

信,而益州处在东吴的上游,正可以借助在上游的优势一举平定东吴,于是就向朝廷推荐王潘

再次出任益州刺史,让他统帅水军,为伐吴做准备。

参考译文:

(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年)春季二月,晋武帝(司马炎)有灭吴的志向,任命尚书左

仆射羊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羊祜对荆州远近百姓都加以安抚,深得长江和汉水流

域百姓的欢心,对待吴国军民开诚布公讲求信义,投降的人想返回吴国,听任他们离开,减少

戍守、巡逻军队,并让他们开垦八百多顷田地。他刚到荆州的时候,军队粮食不够吃一百天,

到了后期,积存的粮食能够吃十年。羊祜在军中,经常穿着轻便皮袍,衣带宽松,不披铠甲,

在他居住的地方,侍卫也不过十多人。当初,广汉太守弘农人王溶担任羊祜的参军,羊祜十分

了解他。羊祜哥哥家的儿子羊暨说:“王;睿这个人志气大,喜好奢侈,不能重用,应该限制他。”

羊祜说:“王溶很有才能,如果满足他的要求,一定可以任用。”又升王^为车骑从事中郎。

王溶在益州,很有威信,当地少数民族都来归附他。不久升任大司农,当时晋武帝与羊祜秘密

商议征伐吴国,羊祜认为攻打吴国应当利用长江上游益州的地势,秘密上表请求留王潘再任益

州刺史,命令他训练水军。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冬季十月,任命羊祜为征南大将军。羊

祜上疏请求讨伐吴国,晋武帝很赞同羊祜的意见。但当时朝廷大臣正在担忧秦州、凉州地区的

胡人,羊祜又上表说:“平定吴国后,胡人就安定了,现在应当迅速完成平定吴国的伟大功业。”

朝中有很多人不同意羊祜的意见,羊祜叹息说:“世上不如意的事情,十分中常占七八分。上

天赐给的东西如果不去拿取,这难道不让经历此事的人因为失去时机(或'在事后')而感到

遗憾吗!”只有度支尚书杜预和中书令张华与晋武帝的意见相合,赞同羊祜的建议。晋武帝成

宁三年(277年)冬季十二月,吴国夏口督孙慎进犯江夏、汝南两郡,劫掠一千家后离去。晋

武帝下诏派遣侍卫大臣责问羊祜为何不出兵追击,并想将他调离荆州。晋武帝咸宁四年(278

年)夏季六月,羊祜因病请求人朝,到了洛阳,晋武帝让他乘辇车上朝,不用参拜就赐座。羊

祜当面向晋武帝陈述伐吴的计谋,武帝很赘赏。因为羊祜有病,不便于多次上朝,晋武帝就又

派张华去羊祜那里询问伐吴的策略。晋武帝想使羊祜卧病统率众将伐吴,羊祜说:“夺取吴国

不用我亲自出征,但在平定吴国之后,陛下应该慎重考虑。我不敢贪图功名,如果灭吴大事完

成,委派大臣去治理时,希望您慎重选择合适人选。”十一月,羊祜病危,推荐杜预代替他。

羊祜病死,晋武帝哭得很悲伤。荆州百姓听说羊祜病逝,为他罢市,巷里哭声不断。就连吴国

戍边将士也为羊祜之死而流泪。羊祜喜好游览幌山,襄阳百姓就在山上建庙立碑,每年定期祭

祀,望着纪念碑的人无不流泪,所以人们称这座碑为“堕泪碑”。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9题。(20分)

魏元帝咸熙元年。初,晋王娶王肃之女,生炎及攸,以攸继景王后。攸性孝友,多材艺,

清和平允,名闻过于炎。晋王爱之,常日:''天下者,景王之天下也,吾摄居相位,百年之后,

大业宜归攸。“炎立发委地,手垂过膝,尝从容问裴秀曰:"人有相否?”因以异相示之,秀由是

归心。羊璘与炎善,为炎画策,察时政所宜损益,皆令炎簿记之,以备晋王访问。晋王欲以攸

为”于,山涛目:“废长立少,违礼不祥。'’晋王由是意定,丙午,立炎为世子。晋武帝泰始元

年五月,魏帝加文王殊礼,进王妃日后,世子曰太子。秋八月辛卯,文王卒,太子嗣为晋王。

冬十二月壬戌,魏帝程住于晋。丙寅,王即皇帝位。丁卯,封皇叔祖父孚为安平王,弟攸为齐

王。又封号名司徒望等十七人皆为王,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七年。侍

中、尚书令、车驹■将军贾充,自文帝时宠任用事,帝之为太子,充颇有力,故益有宠于帝。充

为人巧谄,与太尉行本于木修荀崩、侍中中书监荀勖,越骑校尉安平冯统相为党友,朝野恶之。

帝问侍中裴楷以方今得失对日陛下受命四海承风所以未比德于尧舜者但以贾克之徒尚在朝耳宜

引天下贤人与弘政道不宣示人以私侍中乐安任恺、河南伊颍川庾纯皆与充不协。充欲解其近职,

乃荐恺忠贞,宜在东宫;帝以恺为太子少傅,而侍中如故。会树机能乱秦、雍,帝以为忧,恺

日:“宜得威望重臣有智略者以镇抚之。“帝曰:"谁可者?”恺因荐充,纯亦称之。秋七月癸酉,

以充为都督秦、凉二州诸军事,侍中、车骑将军如故。充患之。冬十一月,贾充将之镇。公卿

饯于夕阳亭。太子婚尚未定,充妻郭槐赂杨后左右,使后说帝纳其女。后固以为请,荀独、荀

勖、冯^皆称充女绝美,且有才德。帝遂从之,留充复居旧任。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晋之乱》)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问侍中裴楷/以方今得失对曰/陛下受命/四海承风/所以未比德于尧舜者/但以贾充之徒尚在

朝耳/宜引天下贤人/与弘政道/不宜示人以私/

B.帝问侍中裴楷以方今得失/对曰/陛下受命/四海承风/所以未比德于尧舜者/但以贾充之徒尚在

朝耳/宜引天下/贤人与弘政道/不宜示人以私/

C.帝问侍中裴以方今得失/对曰/陛下受命/四海承风/所以未比德于尧舜者/但以贾充之徒尚在朝

耳/宜引天下贤人/与弘政道/不宜示人以私/

D.帝问侍中裴楷/以方今得失对曰/陛下受命/四海承风/所以未比德于尧舜者/但以贾充之徒尚在

朝耳/宜引天下/贤人与弘政道/不宜示人以私/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子,是指诸侯和士大夫的嫡长子或儿子中继承王位或官爵之人。

B.禅位,指统治者生前把自己的帝王之位让给别人,也叫“禅让”。

C.群从,指族中兄弟及诸子侄,如陶潜诗句:“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

D.太子太傅,中国古代官名,“东宫三师”之一,负责教习太子。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王对司马攸的疼爱超过了司马炎,晋王本想自己百年之后,将王位传给司马攸,可是后

来却由于种种原因传给了司马炎。

B.泰始元年五月,魏元帝为司马昭加授文王特礼,并称其王妃为王后,世子称太子;八月,

文王去世后司马炎继位为晋武帝。

C.贾充在晋文帝之时就受到宠信而当权,晋武帝司马炎能够成为太子,他出了很大力气,因

此他越发受到晋武帝的宠信。

D.贾充与荀独、荀勖等人结党,受到朝野上下的憎恨。任恺欲借树机能叛乱之事将贾充调离

朝廷,因太子娶贾充之女而未成功。

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详成现代汉语。(8分)

(1)攸性孝友,多材艺,清和平允,名闻过于炎。

(2)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

29.司马炎能够被晋王立为世子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答案】25.C26.A27.B

28.(1)司马攸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多才多艺,性情平和清静,容易接近,名望超过司

马炎。

(2)晋武帝鉴于曹魏没有王族宗室辅助、孤立而衰败的教训,因此大封同姓宗室,授给他们职

权重任。

29.①司马炎长相奇特,长发拖地,双手过膝,裴秀因此归附;②羊诱为司马炎出谋划策,教

他如何处理政事,以备晋王询问;③晋王想立司马攸为世子时,山涛认为废长立少,违背礼制

不吉祥。

【解析】

2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以方今得失''作"问"的后置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

“天下”作“贤人”的定语,组合成偏正短语作“引”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

句意:晋武帝向侍中裴楷询问当今朝政得失,裴楷回答说:“陛下承受天命,四海接受教化,但

天下之人没有把陛下的功德比为唐尧、虞舜,只因为贾充这帮人在朝廷掌权而己。应当引进天

下贤人,让他们参与并弘扬为政之道,而不应当向天下人显露您的偏私。”

故选C。

2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诸侯和士大夫的嫡长子或儿子中继承王位或官爵之人”解说错误,应该是太子、帝王和诸侯

的嫡长子。

故选A»

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文王去世后司马炎继位为晋武帝”错。原文“秋八月辛卯,文王卒,太子嗣为晋王。冬十二月

壬戌,魏帝禅位于晋。丙寅,王即皇帝位”,继位为晋王,不是继位为晋武帝,晋武帝是由魏帝

禅位而来。

故选B。

2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孝友”,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清和平允”,平和清静,容易接近;“名闻”,名望。

(2)“惩”,警戒;“敝”,衰败;“职任”,职权重任。

2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炎立发委地,手垂过膝,尝从容问裴秀曰:,人有相否?’因以异相示之,秀由是归心”可知,

司马炎长相奇特,长发拖地,双手过膝,裴秀因此归附;

根据“羊诱与炎善,为炎画策,察时政所宜损益,皆令炎豫记之,以备晋王访问“可知,羊璘为

司马炎出谋划策,教他如何处理政事,以备晋王询问;

根据“晋王欲以攸为世子,山涛日:‘废长立少,违礼不祥。’晋王由是意定,丙午,立炎为世子”

可知,晋王想立司马攸为世子时,山涛认为废长立少,违背礼制不吉祥。

参考译文:

魏元帝曹奂咸熙元年(264年)。当初,晋王司马昭娶王肃之女为妻,生司马炎和司马攸,将司

马攸过继给景王(司马师》为嗣。司马攸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多才多艺,性情平和清静,

名望超过司马炎。晋王(司马昭)很宠爱司马攸,常说:“天下本来就是景王创立的天下,我

不过暂代宰相之位,百年之后,帝王大业应归司马攸。”司马炎挺身站立时发长拖地,双手下

垂能超过膝盖,他曾从容地询问裴秀:“人有天相吗?”于是将自己奇异的相貌展示给裴秀看,

于是裴秀忠心归附司马炎。羊璘与司马炎关系友善,专门为司马炎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