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高考语文押题卷八(新高考九省使用)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新高考语文押题卷八(新高考九省使用)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新高考语文押题卷八(新高考九省使用)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新高考语文押题卷八(新高考九省使用)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新高考语文押题卷八(新高考九省使用)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新高考语文押题卷八(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材料二: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对77名被告人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报告明确提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还要持续落到实处。与此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23年检察机关审查认定属正当防卫依法不捕不诉261人,同比上升25.5%……今年全国两会,“正当防卫”“刑法第二十条”成为“两高”报告的关注热词。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对于不法侵害是否已经开始或者结束,应当立足防卫人在防卫时所处情境,按照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依法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断,不能苛求防卫人。”近年来,多起正当防卫案件引发社会关注,司法机关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强化对刑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正当防卫权的保护,使司法活动既遵从法律规定,又符合道德标准;既守护公平正义,又弘扬美德善行。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是鼓励公民同不法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法律制度。一段时间以来,该制度实际上近乎处于“沉睡”状态。究其原因,一方面,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往往事实证据比较复杂,到底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或是互相斗殴,会出现一些争议。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死者为大”,一旦出了人命,即使确实属于正当防卫,认定时司法工作者难免会顶着很大压力。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及的一起正当防卫案例,经历一审、上诉、抗诉、二审发回,最终,法院坚持认定马某属于正当防卫、无罪,体现了认定过程的不易。司法机关办理的每一起案件,既关乎法律,也关乎人之常情、世之常理,都牵动着人们心中关于公平正义的直观感受。对于确系正当防卫的案件,司法机关应当勇于担当,严格公正司法,坚决依法认定。以严谨的法理彰显司法理性,以公认的情理展示司法良知,才能更好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期待,向社会传递“邪不压正”的司法立场。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如今,这句话成为很多司法人员的座右铭。刑法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还要持续落到实处。司法工作者应坚守法治精神,做见义勇为者的守护人,用一次次司法实践激活正当防卫条款的准确适用,为公民依法行使正当防卫权利“撑腰”,为弘扬见义勇为的社会正气提供法治保障,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的温度、司法的担当,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摘编自2024年03月14日魏哲哲

《人民日报:将正当防卫条款持续落到实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23年检察机关审查认定属正当防卫依法不捕不诉的人,环比上升了25.5%。B.今年全国两会,“正当防卫”“刑法第二十条”成为“两高”报告最关注的热词。C.作者认为,对于不法侵害是否已经开始或者结束,应当立足防卫人在防卫时所处情境,按照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依法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断,不能苛求防卫人。”D.对于确系正当防卫的案件,司法机关应当勇于担当,严格公正司法,坚决依法认定。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是鼓励公民同不法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法律制度,但该制度实际上近乎处于“沉睡”状态。B.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司法机关情理、法理需要兼顾,他们办理的每一起案件,既关乎法律,也关乎人之常情、世之常理,都牵动着人们心中关于公平正义的直观感受。D.有些案件认定正当防卫比较复杂,认定时司法工作者也会顶着很大压力。3.下列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是(3分)()。A.杀人犯正要持枪杀人时,被害人顺手栋起砖头砸向杀人犯,将其打成重伤B.小强的哥哥听说弟弟在学校被小刚欺负,在一次放学路上殴打了小刚。C.抢劫犯正持刀威胁被害人,被过路群众用石头砸伤头部D.在制服抢劫犯的过程中,将其打成轻伤4.下列选项不能作为材料二“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论据的一项是(3分)(

)A.顶住压力作出无罪判决的遵义市中院法官张海波被记二等功,引发各界关注,网友纷纷点赞。B.1992年,电影《秋菊打官司》轰动一时。那个为了“讨个说法”而挺着孕肚一次次上告的农妇,成为民众法治意识、权利意识深刻觉醒的某种象征。C.电影《第二十条》中韩明的儿子为制止校园霸凌打伤了教导主任的儿子,一直拒绝道歉。D.某地有几个中学生专门偷盗别人地下室名烟名酒,被警方抓获后,理直气壮地说那都是受贿的礼品,是不法所得,该拿走。5.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作为一名学生,万一遭受校园欺凌,应该怎么做?(6分)参考答案:1.D【解析】A.曲解文意,“环比上升了25.5%”错,材料二第一段原文说的是“同比上升了25.5%。”。同比:与历史同时期比较,就是与不同年份的同一时期作比较,例如2005年7月份与2004年7月份相比,叫同比。环比:与上一统计段比较就是与前一个相邻的时期作比较,例如2005年7月份与2005年6月份相比较,叫环比B.曲解文意,“最关注的热词”错,材料二第一段原文说的是“关注热词”。C.张冠李戴,不是“作者认为”,而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的。2.A【解析】A.缺少时间限定,“但该制度实际上近乎处于‘沉睡’状态”错,材料二第三段原文说的是“一段时间以来,该制度实际上近乎处于“沉睡”状态”。3.B【解析】ACD项的犯罪行为都是“正在进行”,被害人或第三人都是为制止不法侵害而致犯罪嫌疑人受伤。B项行为不是“正在进行”。4.D【解析】D项行为本身不属于“合法”行为,因而不可谓“法”向或者“不向不法让步”。5.①保护自我。虽然“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但“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欺凌者强大,自己没有能力正当防卫。应注意避免激怒对方引发过激行为。②保持镇定。要相信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克服害怕、惊慌的正常心理反应,不要被动跟随欺凌者到位置偏僻、人迹罕至、视线遮蔽的区域或封闭空间。并尝试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告诫对方正在实施欺凌行为,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借助环境条件来使自己摆脱困境。③学会求助求救。一是面临校园欺凌和暴力,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都应当努力向学校老师、家长反映,获取帮助和保护。二是记下所在学校门前张贴的社区民警的姓名和电话,及时向公安机关求助和报警。三是遇到紧急情况,应当采取冲向最近安全节点(公安机关警务设施、治安岗亭、执勤点,教师、班干部视线范围,学校门卫、社会面单位门卫室、保安室、校园视频监控范围或社会治安公共视频监控探头覆盖范围),大声示警向路人呼救求助的方式获取帮助。如被他人控制,可以采用异常动作等方式引起周围人注意等方式努力获取帮助。(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赊刀

人[注]顾敬堂黄泥崴子是个贫困村,历年来,上级部门派了好几拨机关下沉人员驻村扶贫,但都收效甚微,天长日久,无论干部还是群众都没有信心了。这天,村里忽然来了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拿着一个陈旧的账本来到村委会打听。村主任看着账本上的名字很是吃惊:“这是哪年的账目呀?好几个人都不在了……咦,还有我爷爷的名字呢!”①得知村主任的爷爷还在世,这个自称赵国栋的人非常高兴,请村主任将名单上还在世的人召集过来,说说这四十年前的账单。很快,村部里来了百十号人,有些是账单上欠了债的,更多的是来看热闹的村民。赵国栋给大家问了好,然后切入正题:“这是很久之前的事了,我爷爷来过黄泥崴子,赊给大家一些生活物资……”村主任的爷爷一听就惊呼道:“啊!你是赊刀人的孙子?我记得你爷爷,那时候我还是黄泥崴子的村长呢……”那是四十年前的一个春天,一个货郎风尘仆仆地来到黄泥崴子,他拉着满满一架子车的货物,大多是镰刀、剪刀、菜刀之类的物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村里好多年都没见过走街串巷做生意的人了。村民们觉得新鲜,围着货郎纷纷询问物件的价格。货郎笑眯眯地说:“我这车货物呀,只赊不卖!正常一把菜刀八毛钱,我两块钱赊给大家。”村民们顿时炸锅了:“把我们当傻子呀,两块钱谁赊!”“大家先听我说完。”货郎不急不忙地摆摆手,“等到家家都买上电视机,没人穿补丁衣服,顿顿能吃饱饭,桌上有细粮的时候,我再来收钱。”“哈哈,我先赊把镰刀!”老村长立刻嚷道,“这不等于自给嘛,你说的这些事儿根本没可能!”“我赊把犁头,要是你说的事儿实现不了,我可不给钱!”又有一个人接过话头。其他村民听出了道道,立刻蜂拥而上,一车的货物十几分钟就被赊购一空。赊刀人拿出账本,挨个记下赊账人的姓名,让大家按下手印,便推着空车子走了。看着货郎远去的背影,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都觉得遇到了傻子,白捡了便宜。②老村长却充满向往地说道:“我倒是盼着他早点过来收钱呢!”回忆到这里,老村长感慨地说道:“谁能想到,改革开放的风吹到黄泥崴子之后,只过了五六年时间,你爷爷说的话就都应验了!到现在都四十年啦,当年欠的账我还十倍!”两三块钱的欠账,十倍也不过二三十元!村民们纷纷表示都按十倍来还。赵国栋微笑着点头说道:“来的时候,爷爷让我拿这个账本试试黄泥崴子的民风。如果大家不认账,我转头就走;如果大家认账,我就继续和大家做生意,老规矩,只赊不卖!”③村民们一听,腰杆子都不由得硬了起来。不一会儿,村外便开来两台货车,上面堆满了米面粮油和生活必需品。大家都看向赵国栋,等他说出赊账的条件。赵国栋指着东面的一片地说道:“等到沙棘果五十块钱一斤时,我再来收钱,并且货物的价格也是正常价,不多加一分钱。”村民们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④那片沙棘树是前年大家在扶贫干部的指导下栽的,去年零星结了些果子,谁也没太当回事。没想到赵国栋居然对沙棘果感兴趣。村民们面面相觑一阵,便上前围着两台车挑选起货物来。赵国栋拿出一个新账本,将赊货人的名字记了上去。很快,两车货物被村民们搬空了,赵国栋笑眯眯地摆摆手,坐上车离开了。有个村民看着自己堆得跟小山似的货物,得意地说道:“沙棘果怎么可能卖到五十块钱一斤?你们太傻了,有便宜不占傻子啊,为啥不多赊点?”老村长白了他一眼道:“大城市的物价可贵着呢!人家要是没把握挣钱,会跟你扯这个?他爷爷当年的预言可都成真了!”村主任接过爷爷的话:“他们这个行当是从‘赊刀人’转化过来的,古时候叫‘卜卖’,据说是鬼谷子的传人,估计是根据市场规律做出判断,预测的准确性非常高呢!”大家又闲聊了一会儿,这才带着赊来的货物各自回家了。第二天一早,村主任八十多岁的爷爷就出现在他家的沙棘林里,给地锄草、松土、浇水。有人看到后,也跟着到自家沙棘地里忙活起来。很快,全村人达成了一个共识:沙棘果的行情肯定会非常好,否则新一代的“赊刀人”怎么会平白把东西赊给咱们呢!到了冬天,红灿灿的沙棘果挂满了枝头,村主任通知大家,今天有人来收购沙棘果,五十块钱一斤!村民们吃惊又高兴,吃惊的是,赊刀人的预言竟然成真了;高兴的是,之前都不看好的沙棘果居然真的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卖完沙棘果,赵国栋果然来了,村民们心甘情愿地给他结算了赊欠的货款。这还不够,大家都期待地问他:“啥时候你再来赊东西?”赵国栋笑呵呵地说:“从明天起,我以第一书记的身份正式驻村,和大家一起振兴黄泥崴子!”村民们惊讶不已:“啊?你不是赊刀人?”赵国栋摆摆手道:“我爷爷是研究市场经济的专家,我现在搞的也是这个专业。当年所谓的赊刀,不过是他老人家到农村考察时,变相扶贫而已。”“太好了,你来这儿带着我们干.肯定能领着我们脱贫致富!”村民们纷纷鼓起掌来。赵国栋笑了,脑海中又想起他以第一书记的身份正式驻村临行时爷爷说的话:“

。”(有删改)【注】民间传说中一种神秘的会预言的人群。赊刀人赊的不是武器,而是菜刀、镰刀等生活必需品。他们身上的刀只赊不卖,并且他们在临走的时候,会留下一句高深奠测的谶语。等到他们的预言实现之后,他们就会来收钱。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赊刀人”为题,不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将小说前后四十年间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绾结起来。B.小说开头交代黄泥崴子当下还是个贫困村,扶贫干部和群众缺乏脱贫的信心,设置了背景,为后文张本。C.小说中村主任向村民们介绍“卜卖”行当的缘起和特色,意在坚定村民们种好沙棘果的信心,也为小说增添了传奇色彩。D.小说中村民们得知赵国栋不是赊刀人后先是惊讶不已,继而鼓掌欢呼,主要是出于对爷孙两人经济专家身份的崇拜。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处:赵国栋非常高兴是因为他那时已知道村主任的爷爷当时任村长,既是当年赊购的当事人,也是见证人。B.第②处:“充满向往”“盼着”极具表现力,说明赵国栋爷爷的赊购条件激起了老村长尽早摆脱贫穷的渴望。C.第③处:通过村民们腰杆子都不由得“硬”了起来的细节描写,说明赵国栋的话语触动了村民们的内心。D.第④处:介绍了沙棘树的由来,突出沙棘树生长的情状,暗示了黄泥崴子村扶贫工作成效不显著。8.小说中从“没想到赵国栋居然对沙棘果感兴趣……”到“……大家都期待地问他:‘啥时候你再来赊东西?’’’,赵国栋有条件地将米面粮油和生活必需品赊账给村民后,村民们(不含老村长和村主任)的身心感受经历了多重变化,请结合文本有关内容简要梳理概括。(5分)9.请你发挥想象模拟赵国栋爷爷的口吻,将结尾续写完整(不超过40个字),并说明续写的理由。(6分)参考答案6.【答案】D(3分)【解析】D项“主要是出于对爷孙两人经济专家身份的崇拜”错误,从原文“从明天起,我以第一书记的身份正式驻村,和大家一起振兴黄泥崴子!”可以看出,村民们惊讶的原凶是赵国栋“居然”不是赊刀人;从“你来这儿带着我们干,肯定能领着我们脱贫致富”可以看出,村民们鼓掌欢呼的原凶主要是他们坚信赵国栋能够带领他们走上富裕之路。7.【答案】A(3分)【解析】A项中“赵国栋非常高兴是凶为他那时已知道村主任的爷爷当时任村长”错误,第①处画横线的句子只是表明赵国栋得知村主任爷爷在世而高兴,他是后来才知道村主任的爷爷当时还是黄泥崴子的村长,他那时并不知道。8.【答案】①一开始,村民们“面面相觑”,将信将疑,个别村民认为白占了便宜而沾沾白喜。②在老村长的带动下,村民打理起自家的沙棘地并形成共识:沙棘果行情会非常好。③到了冬天,沙棘果喜获丰收,给村民们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村民们既吃惊又高兴。④卖完沙棘果,村民们心甘情愿地同赵国栋结算了赊欠的货款,希望他再来赊东西。【解析】作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指向的文本区间,做到不越“界”。其次,村民们的身心感受,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经历了多重变化,答题时,要按照变化过程加以梳理概括,做到不凌乱。最后,梳理概括村民的身心感受,做到不遗漏。9.【答案】续写示例:孩子,你要知道,要想振兴乡村,首先得把广大农民的心先“扶”起来。续写理由:①形象刻画方面,形象上与爷爷之前表现的形象相契合,借赵国栋的联想,从侧面表现了他的爷爷深入群众、讲究实效的工作作风。②主旨提示方面,卒章显志,借赵国栋爷爷的话来结尾,凸显了农民脱贫及乡村振兴的主题。③情节设置方面,结尾续写的内容呼应了小说的开头。(续写2分,要求契合人物身份,切合小说情境,符合字数要求。紧扣续写陈述理由每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解析】想要续写好结尾,需要认真研读小说,通盘考虑所续结尾对于故事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塑造、主旨及其揭示的方式等方面应该起到与所能起到的作用。续写的答案及陈述的续写理由仅为示例,凡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均应酌情赋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富公①知青州,岁穰而河朔大饥,民东流。公以为从来拯饥多聚之州县,人既猥多,仓廪不能供,散以粥饭,欺弊百端,由此人多饥死,疫疾随起,居人亦致病毙。是时方春,野有青菜,公出榜要路,令饥民散入村落,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使富民等级出米以待之。民重公令,米谷大积。分遣寄居闲官往主其事。问健吏募民中曾为吏胥、走隶者,皆倍给其食,令供簿书、给纳、守御之役。借民仓以贮,与流民约,三日一支,出纳之详,一如官府。比麦熟,人给路粮遣归,饿死者无几,作丛冢葬之。其间强壮堪为禁卒者,募得数千人,奏乞拨充诺军。自是天下流民处多以青州为法。(节选自苏辙《龙川别志》)材料二:晏②以王者爱人,不在赐与当使之耕耘织纴常岁平敛之荒则蠲救之。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荒歉有端,则计官取赢,先令躅某物、贷某户,民未及困而奏报已行矣。议者或讥爱不直赈救而多贱出以济民者,则又不然。善治病者,不使至危惫;善救灾者,不使至赈给。赈给少则不足活人,活人多则阙国用,国用阙则复重敛矣!又给多侥幸,吏群为奸,强得之多,弱得之少,虽刀锯在前不可禁——以为“二害”。灾沴之乡,所乏粮耳,他产尚在,贱以出之,易以杂货,因官之力,转于丰处,或官自用,则国计不乏;官多贱出菽,资之粜运,散入村间,下户力农亦能自免阻饥——以为“二胜”。

晏常言:“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可谓知本之论,其去桑、孔③远矣!王荆公但知理财,而实无术以理之;亦自附养民,而反多方以害之。故上不能为刘晏,而下且不逮桑、孔。(节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注]①富公:富粥,北宋明相。②晏:刘晏,唐朝明相。③桑、孔:汉代政治家桑弘羊、孔仅,善管理国家政财。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不在A赐与B当使之C耕耘D纴织E常岁F平数之G荒则蠲H救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法,范式,与“商君佐之,内立法度”的“法”词义相同。B.活,属使动用法,与“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的“蕃”用法相同。C.侥幸,企求非分,与“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中的“侥幸”词义不同。D.因,依靠,与“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的“因”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富弼认为将灾民聚集在州县的做法十分不可取。公家库存供应不足,很多灾民会饿死,由此引发的疫病又会导致其他居民染病身亡。B.富在赈灾时改变以往集中管理的方式,引导流民分散到村落;灾后又安置流民返乡,将流民中的健壮者招募、充实到军队中。C.刘晏日常密切关注当地气候和收成情况,在老百姓因歉收而陷入贫困之前,就及时将救灾的措施呈报朝廷,可以称得上善于筹划。D.冯梦龙赞赏刘晏理财以养民为先的做法,认为刘晏的才能离桑弘羊、孔仅还有距离,但是超过在理财、养民方面表现不佳的王安石。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2)善治病者,不使至危惫;善救灾者,不使至赈给。14.在赈灾过程中,富弼和刘晏分别发挥其善用人与善理财的优势。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3分)10.BEG11.A12.D13.参考答案:(1)山林湖泊中出产的东西,只要是可以帮助人们生存的,听凭流民们自己去拿。(2)善于治病的医生,不会等病人病情危急才医救,善于救灾的人,不会等到百姓必须仰赖救助才救助。14.参考答案:①富弼发动富民积极捐粮,并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管理。②刘晏帮忙转卖或收购灾民的货物,再将粮食贱卖给灾民,确保灾民与官府都受益。参考译文:材料一:富弼治理青州的时候,正值粮食成熟而河朔闹灾荒,老百姓纷纷向东逃荒。富弼认为:从来救济饥荒,大多将流民集中在州县,人数太多,仓库供应不了,分发粥饭时,欺诈蒙骗的事情屡有发生,因此人们多饿死,瘟疫相继而起,这又导致当地居民也染上瘟疫死亡。这个时候,正是春暖时节,田野里有野菜,富弼就在要道上贴出告示,要求饥民分散到村落中,山林湖泊中出产的东西,只要是可以帮助人们生存的,听凭流民们自己去拿。让富裕的百姓按不同的等级拿出粮食,以便供给流民。百姓重视富弼的命令积极捐粮,粮食大量聚集。富弼派遣寄居青州的官吏到各聚集地主管流民事务,又询问精干的官吏,征募的民众中谁曾担任官吏或差役,都给这些人加倍的供给,让他们负责记录账目、交纳钱粮和守护州城等差事。又借用百姓家的仓库来贮存粮食,与流民约定,粮食每三天支出一次,详尽记录粮食收入与支出的情况,完全和官府的正规流程一样。到麦子成熟的时候,按路途远近分发粮食,送流民回家;饿死的人没有几个,富弼将他们集中埋葬在一个大的坟墓。流民当中有身体强壮可以当禁兵的,招募了几千人,上奏请求充实到各路军队。从此,天下流民聚集的地方,大多以青州的做法为榜样。材料二:刘晏认为君王爱护百姓不在于赏赐的多少,而应当使他们安心于耕耘纺织。在税赋方面,正常的年头公平合理地缴纳,饥荒时则加以减免或用国家的财力来济助。刘晏在各道分别设置知院官,每十天或一个月向朝廷详细报告各州县天气及收成情况。歉收如果有正当的理由,则会计官在催收赋税时,主动下令哪一类谷物可以免税,哪一些人可向官府借贷,能做到各地的百姓没有因为歉收而遭受贫困,各种救灾的措施已报请朝廷并施行了。有人责怪刘晏不直接救济人民,只贱价出售粮食物品给百姓,这种说法其实并不正确。善于治病的医生,不会等病人病情危急才医救,善于救灾的人,不会等到百姓必须仰赖救助才救助。因为救助得少不足以养活灾民,救助得多就会使国家的财政发生困难,国家的财政一旦出问题又必须征收重税,如此又形成恶性循环。另外,在救济时往往容易藏污纳垢,官吏相互狼狈为奸,有办法的人得的多,真正贫苦需要救济的百姓反而得的很少,即使以严刑峻法来威吓也无法禁止,给国家和百姓造成双重的灾害。发生灾害的地区,所短缺的其实只是粮食而已,其他的产品往往还可维持正常的供应,若能低价将这些产品卖出去,交换其他的货品,借官府的力量转运到丰收的地方,或者由官府自用,这样国家的财用就不会匮乏;再由国家大量低价卖出囤积的谷物,分交运粮的单位,转运到各个缺粮的地区,使真正无力购买粮食的农民能够免除饥荒—这对国家、个人都有好处。刘晏经常说,“人口增长了,赋税自然水涨船高。”所以他理财常常是养民为先,可谓是懂得根本的道理。比汉代理财专家桑弘羊和孔仅好得太多了。王安石只知道理财,但实际上没有理财的方法,他也自认为在养民,结果反而祸害了人民,所以比上不如刘晏,比下也不及桑、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①

姚合采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沉。画舸僧同上,春山客共寻。芳新生石际,幽嫩在山阴。色是春光染,香惊日气侵。试尝应酒醒,封进定恩深。芳贻千里外,怡怡太府吟。【注】①舍弟:指作者胞弟姚勤,时任毗陵刺史。茶山:指顾渚山,贡茶产地。②太府:此处指太府寺卿,太府寺是掌管钱帛、物资、贸易等的官署。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点出溪路景色之美,“花影”句描绘两岸山花烂漫,紧扣“好”字。B.姚勖一行人溯罨溪而上,不只为了人山采茶,更为了一同探寻春山胜景。C.“芳新”“幽嫩”代指树上新茶,突出了新茶的香味与质地,用词精致。D.尾联想象太府官员为所贡之茶感到欣喜,表明作者期望进贡之事圆满完成。16.本诗的“试尝应酒醒”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晴窗细乳戏分茶”都涉及“茶”,这两句在表达意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15.B(3分)【试题分析】B项,“更为了一同探寻春山胜景”有误。根据注释和首句“采茶溪路好”可知,姚勖一行人入山的主要目的是采茶,而非探寻春山胜景。16.①“试尝应酒醒”一句中,“试尝”指鉴定茶的品质,品质好方可封装进贡,表现了姚勖对采茶进贡一事的慎重细心;“应酒醒”为诗人的揣测,意在说明茶叶品质优良。②陆诗的“晴窗细乳戏分茶”一句,用戏玩烹茶表现诗人在临安寓所等待召见时的无聊,含蓄表达了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无奈。[6分。第①点4分,第②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王安石用“

”收束了对金陵秋景的描写;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

”收束了对赤壁美景的描写。(2)《屈原列传》中,“

”两句揭示了《离骚》言浅意深、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3)在学校举办的“中国古典诗词游艺会”上,小刚来到“品意象,吟诗句”专区,取下写有“松”字的意象牌,脱口吟出两句:“

。”(1)画图难足

江山如画(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3)示例: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明月夜短松冈/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6分。每句1分,如有错字、漏字、多字,则该句不得分。第(3)小题不限于参考答案。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比之于绘画,巫山十二峰无疑是整个三峡风景线上一条最为雄奇秀美的山水画廊。在这里,勾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疏密虚实等各种表现手法兼备。那群峰竞秀、断岸千尺的高峡奇观,宛如刀锋峻劲、层次分明的版画;而云封雾障中__①__的万叠青峦,则与水墨画同其韵致。整个三峡,也并不都是怡情悦性的国画诗笺,有时,它还是一部描绘奋斗人生,满布着坎坷与风浪的惊险之作。我看过一幅题为《巴船下峡图》的古画:在狭窄湍急的滩口中,船工们__②__、高度紧张地使篙撑船,同无情的礁石、激流作殊死决斗。际此“天下至险之地,行路极危之时”,“摇橹者皆汗手死心,面无人色”。白帝城中一幢古碑上,也有“瞿塘峡口波涛汹涌,奔腾万状,舟行至此,靡不动魄惊心”的记载。至今流传在两岸人民口头上的歌谣,更是数不胜数。今日舟行江上,耳畔还仿佛鼓荡着古老的黄牛峡歌和滟预滩谣。在这种生死系于顷刻,__③__、提心在口的心情中,赏玩江峡奇景根本无从谈起。正如《水经注》引袁山松所述:“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①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19.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B.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C.举酒欲饮无管弦,终岁不闻丝竹声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0.前两段描写三峡的文字富有文化意蕴,极具感染力。请简要分析这种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颈椎病又被称为颈椎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痹病”中“项痹病”的范畴。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