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数字化和开发研究_第1页
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数字化和开发研究_第2页
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数字化和开发研究_第3页
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数字化和开发研究_第4页
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数字化和开发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数字化和开发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数字化及其开发策略。南洞庭湖湿地,作为中国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是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何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数字化技术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数字化手段,我们可以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旅游服务,提升旅游体验。本文将从数字化技术入手,研究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以期为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在研究中,我们将首先分析南洞庭湖湿地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状况和旅游资源分布情况,评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潜力和价值。我们将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包括数字化监测、数字化展示、数字化导览等方面。我们将提出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和建议,以期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实地考察、专家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我们将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数字化和开发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二、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概述南洞庭湖湿地,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拥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其地理位置独特,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南省北部,涵盖了岳阳、益阳、常德等多个地市,湿地面积广阔,达到了数千平方公里。这里不仅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南洞庭湖湿地的生物资源极为丰富。这里栖息着大量的水生和湿生植物,以及多种珍稀鸟类和鱼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南洞庭湖湿地是多种候鸟的重要越冬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候鸟在此栖息,形成了壮观的景象。这里还生活着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如中华秋沙鸭、白鹤等,这些都是极具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资源。南洞庭湖湿地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湿地内的水域、滩涂、芦苇荡等自然景观相互交织,形成了美丽的湿地风光。特别是在春秋两季,湖面波光粼粼,芦苇荡随风摇曳,候鸟翔集,景色宜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再者,南洞庭湖湿地还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文和故事。同时,湿地周边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和古迹,如岳阳楼、君山岛等,这些都与南洞庭湖湿地形成了相互映衬的文化景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南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定的威胁。对其进行数字化和开发研究,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生态旅游资源,还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南洞庭湖湿地作为一个具有极高生态旅游价值的区域,其丰富的生物资源、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都为其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数字化和开发研究,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促进南洞庭湖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三、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数字化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保护和开发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手段。数字化技术不仅可以提供更为详细和全面的资源信息,而且能够帮助提升旅游资源的开发效率和可持续性。在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数字化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关键技术:首先是遥感技术。通过高分辨率的卫星和无人机遥感影像,我们可以获取到南洞庭湖湿地的详细地理信息,包括地形地貌、植被分布、水体状况等。这些信息对于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规划生态旅游线路具有重要价值。其次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GIS技术可以将遥感数据以及其他来源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生成各种专题地图和统计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南洞庭湖湿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再次是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创建出逼真的虚拟环境,让游客在不离开城市的情况下就能体验到南洞庭湖湿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同时,VR和AR技术也可以用于模拟湿地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最后是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各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游客的行为习惯、兴趣偏好等信息,从而优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和服务质量。同时,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应对旅游高峰期的客流压力,保障游客的旅游体验。数字化技术在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应用新的数字化技术,推动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四、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数字化应用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数字化应用,是实现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南洞庭湖湿地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与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增强游客体验,推动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和谐共生。数据采集与处理: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手段,对南洞庭湖湿地的地形、水文、植被、野生动物等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采集。通过数据清洗、分析和整合,构建一个全面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数据库。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应用:结合VR和AR技术,创建南洞庭湖湿地的虚拟旅游环境。通过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游客在虚拟环境中感受湿地的自然美景,增加游客对湿地生态保护的认知和兴趣。生态旅游资源管理系统: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管理平台,集成资源监测、游客管理、生态保护等功能。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和预测,为湿地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互动式旅游服务平台:开发互动式旅游服务系统,提供在线预订、智能导览、个性化推荐等服务。通过移动应用程序(APP)等渠道,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社交媒体营销: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南洞庭湖湿地的旅游信息和生态保护知识,增强公众对湿地生态旅游的认知和兴趣。大数据分析与精准营销:通过分析游客行为数据,了解游客偏好,实现精准营销。针对不同游客群体,制定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营销策略。生态教育平台:开发数字化生态教育平台,提供关于南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在线课程和互动体验,提高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生态旅游互动体验:结合AR技术,设计互动体验项目,如虚拟鸟类观察、湿地生态探险等,让游客在娱乐中学习湿地生态知识。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数字化应用,不仅能够提升旅游体验,还能有效促进湿地生态保护。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旅游资源的高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入的湿地旅游体验。同时,加强数字化生态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保护的认知和参与度,为南洞庭湖湿地的长期保护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五、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建立湿地生态旅游数据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和整理南洞庭湖湿地的地理、生态、人文等多方面数据,构建湿地生态旅游数据库,为旅游规划、管理和服务提供数据支持。发展智能导览系统:通过AR、VR等技术,开发智能导览系统,提供虚拟旅游体验,让游客在虚拟环境中感受南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美景,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开发湿地生态观光游:依托南洞庭湖湿地的自然景观,开发湿地生态观光游,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了解湿地的生态功能和保护意义。推广湿地科普教育游:结合南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开展科普教育活动,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学习湿地知识,提高环保意识。提升交通设施:优化南洞庭湖湿地的交通布局,提高交通设施的通达性和便捷性,方便游客前来旅游。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完善餐饮、住宿、购物等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对南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定严格的保护制度,确保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对受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保障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南洞庭湖湿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南洞庭湖湿地的生态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加强与国内外湿地保护组织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湿地保护理念和技术,提升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水平。六、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南洞庭湖湿地作为一处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其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确保这一宝贵资源的长期利用和保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我们要强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这包括严格控制湿地内的开发活动,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同时,我们需要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其生态过程和功能,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需要提升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这包括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推广低碳、环保的旅游方式。我们还应优化旅游设施和服务,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再者,我们需要推动湿地生态旅游与当地社区的融合发展。通过让当地社区参与到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和管理中来,我们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还可以增强他们对湿地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要加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我们可以更好地对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监测、评估和管理。这将有助于提高湿地生态旅游的效率和效果,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强化保护、提升可持续性、推动社区参与和加强数字化管理等。只有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长期利用和保护,为未来的生态旅游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七、案例分析案例选择依据:选取南洞庭湖湿地中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项目或区域。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所选案例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特点及其在湿地生态旅游中的重要性。地理信息系统(GIS):探讨GIS在湿地资源管理和规划中的应用。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讨论VR和AR技术在生态旅游体验中的运用。对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数字化开发的启示:提出对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数字化开发的总体建议。这一部分将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分析数字化技术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以及这些技术对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带来的影响。通过对具体案例的细致分析,可以提供对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数字化开发的深入理解和实践指导。八、结论与展望本研究对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数字化和开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手段,我们全面了解了南洞庭湖湿地的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分布,为生态旅游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宣传推广和可持续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结论方面,本研究得出以下几点重要认识:南洞庭湖湿地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包括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生物种群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生态和旅游价值。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实现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高效利用。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实现生态旅游的良性循环。展望未来,我们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和实践:一是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技术体系,提高生态旅游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和效率二是加强生态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三是强化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确保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四是加强区域合作和资源整合,推动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联动发展和共享共赢。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数字化和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本研究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我们为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建议。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实践成果,为推动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参考资料:南洞庭湖位于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泊――洞庭湖西南,面积1680平方公里。已被国家列为“湿地和水禽自然保护区”,南洞庭湖是一座大自然的迷宫,生态环境优良的湖泊湿地,浩渺无垠的水域,翠绿浑圆的丘岗山地,风情万种的湖汊半岛,生活着多种珍稀濒危水禽和其它野生植物。南洞庭湖位于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泊——洞庭湖西南,面积1680平方公里。已被国家列为“湿地和水禽自然保护区”,南洞庭湖是一座大自然的迷宫,生态环境优良的湖泊湿地,浩渺无垠的水域,翠绿浑圆的丘岗山地,风情万种的湖汊半岛,生活着多种珍稀濒危水禽和其它野生植物。有鸟类164种,鱼类114种,虾类9种,贝类48种,湿地863种。一望无际的南洞庭湖水天一色,星罗棋布的湖洲上芦荡万顷,草甸青葱;屹立于水中的“凌云塔”、“镇江塔”和散布于湖岛之上的“范蠡祠”、“西施墓”、“杨幺墓”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伴随着一个个神奇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惊异于洞庭湖历史的悠远和湖乡文化的绚丽。南洞庭湖旅游区由万子湖原生态湿地风景区、胭脂湖休闲度假区、后江湖水上娱乐区和蠡山岛风景区四个特色各异又紧密相连的部分组成。1680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散布着118个人迹罕至的湖洲和湖岛,是一座大自然迷宫和遗传基因库。2002年2月被列为国际湿地自然保护区,有植物863种,鸟类164种,鱼类11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中华鲟、白鲟、白头鹤、中华秋沙鸭等10种。4万公顷的湖洲芦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苇荻群落,湖洲野生绿色食品野芹菜、藜蒿、芦笋和蓼米被誉为“洞庭四珍”,主要景点有万顷芦荡,百里柳林、万洲迷宫、湖上草原、芦花飞雪、洞庭观日、凌云塔、镇江塔、自然渔村等。南洞庭湖区的菜,以烹制河鲜、家禽和家畜见长,多用炖、烧、腊的制法,代表菜有"洞庭金龟"、"网油叉烧洞庭桂鱼"、"蝴蝶飘海”、"冰糖湘莲"等名肴。在沅江可住沅江宾馆、洞庭宾馆、琼湖宾馆等处,价格不贵,条件不错。南洞庭湖湖洲上生长的野芹菜、野藜蒿、芦笋和蓼米被誉为"洞庭四珍,是值得购买的野生绿色食品。湖南省南洞庭湖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位于洞庭湖西南,沅江市境内,地跨东径112°18′15″至112°56′15″,北纬28°113′30″至29°3′45″。保护区内有15个乡、镇、场,30万人口,总面积8万公顷。地貌:该区属长江中下游洞庭平原堆积而成的沼泽地貌。境内河岔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全区由118个湖洲和18个湖泊组成。水质:洞庭湖属过水性湖泊,湖水更换周期最长为19天。据检测,水质属国家标准Ⅱ类。气候:南洞庭湖区属华中地区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其特点是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日照和无霜期都比较长。保护区内鸟类资源极其丰富,据调查记录表明,本区有鸟类16目43科164种,其中鸭科30种,鹬科19种,鹭科14种,鹰科6种,隼科4种,雉科3种,雀科4种,秧鸡科9种,杜鹃科4种,翠鸟科4种,反嘴鹬科3种,伯劳科3种,鸦科6种。据专家测算,在此越冬的候鸟有1000万只左右,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白鹳805只,黑鹳300只,白头鹤200只,白鹤400只,白琵鹭1000多只,大鸨30只,白忱鹤400只,天鹅400多只,灰鹤1000只,中华秋沙鸭20多只,白额雁30000只,豆雁35000只。1997年,日本雁类协会池内俊雄测出此处小白额雁30000多只,远远超出世界记录的18000只。保护区有植物154科475属863种,兽类23种,爬行类23种,两栖类8种,鱼类12目23科114种,虾类4科9种,贝类9科48种。1680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散布着118个人迹罕至的湖洲和湖岛,是一座大自然迷宫和遗传基因库。2002年2月被列为国际湿地自然保护区,有植物863种,鸟类164种,鱼类11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中华鲟、白鲟、白头鹤、中华秋沙鸭等10种。4万公顷的湖洲芦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苇荻群落,湖洲野生绿色食品野芹菜、藜蒿、芦笋和蓼米被誉为“洞庭四珍”,主要景点有万顷芦荡,百里柳林、万洲迷宫、湖上草原、芦花飞雪、洞庭观日、凌云塔、镇江塔、自然渔村等。黄河口湿地是中国的重要生态系统和自然遗产,它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是黄河入海的地方。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重要的生态功能。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旅游的兴趣日益增加,黄河口湿地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合理开发黄河口湿地的生态旅游资源,同时保护其生态环境。自然景观:黄河口湿地拥有壮观的河海交汇景象,丰富的滩涂、沼泽、湖泊等湿地生态系统,以及独特的盐田、风电等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这里是大量珍稀和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包括东方白鹳、黑嘴鸥等珍稀鸟类,以及各种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文化资源:黄河口湿地周边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东营市的石油文化、垦利区的黄河文化等。可持续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必须注重生态保护,防止过度开发。同时,要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活动,减少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升公众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的认识和重视。让游客了解湿地的生态价值,自觉保护环境。发展特色旅游: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例如,开展观鸟旅游、湿地探险、文化体验等活动。建立合作机制:与当地社区、企业和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参与湿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管理。加强科研监测:通过科研监测,及时了解湿地的生态环境变化,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黄河口湿地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只有通过可持续的开发策略,才能实现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同时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共同推进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管理。南洞庭湖湿地和水鸟保护区位于湖南益阳市,面积168000公顷。地处长江中游平原最大的过水性淡水湖泊──洞庭湖的南部,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每年在保护区越冬的水禽约1000万只,是白鹳、白鹤等许多水禽的重要栖息地。也是国家一级保护鱼类中华鲟的栖息地。该湿地对长江的洪水调蓄作用极其重要。南洞庭湖湿地和水鸟保护区,保护区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南省,面积168,000公顷,经纬度28°50'N112°40'E。湖区内有大量的白鹳(Ciconiaboyciana)、白鹤(Grusleucogeranus)、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以及许多经济鱼类。南洞庭湖在调节长江洪水上有很大作用。湖区内有居民4万人,以捕鱼和人工养鱼为生。此外每年生产12万吨芦苇。由于长江上游的森林采伐,导致下游洪水和大量泥沙淤积,加上工业污染,对保护区构成威胁。保护区开展爱鸟周活动,对学校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每年来此观鸟人数为4万人。国际重要湿地编号1151。湖南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洞庭湖的西南面,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核心区9万公顷、缓冲区1万公顷、实验区8万公顷。1997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2年2月被批准加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广阔的湖泊星罗棋布地分散着118个生态类型多样的湖洲和岛屿,具有“水涨为湖、水落为洲”的自然特色。过水性湖泊的典型特征使其成为了各种珍稀、濒危物种的天然基因库,同时也是它们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独特的自然景观、多样的生态类型,构成了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独特的生态系统,是东北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湖南省南洞庭湖湿地水鸟保护区位于洞庭湖西南,沅江市境内,地跨东径112°18′15″至112°56′15″,北纬28°113′30″至29°3′45″。保护区内有15个乡、镇、场,30万人口,总面积8万公顷。南洞庭湖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地处长江南岸,它的东、南是我省湘江和资水的出口。地貌:该区属长江中下游洞庭平原堆积而成的沼泽地貌。境内河岔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全区由118个湖洲和18个湖泊组成。水质:洞庭湖属过水性湖泊,湖水更换周期最长为19天。据检测,水质属国家标准Ⅱ类。气候:南洞庭湖区属华中地区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其特点是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日照和无霜期都比较长。南洞庭湖湿地和水鸟保护区已被国家列为“湿地和水鸟保护区”,南洞庭湖上生活着多种珍稀濒危水禽和其它野生植物。南洞庭湖有118个人迹罕至的湖洲和湖岛,有植物863种,鸟类164种,鱼类11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中华鲟、白鲟、白头鹤、中华秋沙鸭等10种。保护区内鸟类资源极其丰富,据调查记录表明,本区有鸟类16目43科164种,其中鸭科30种,鹬科19种,鹭科14种,鹰科6种,隼科4种,雉科3种,雀科4种,秧鸡科9种,杜鹃科4种,翠鸟科4种,反嘴鹬科3种,伯劳科3种,鸦科6种。据专家测算,在此越冬的候鸟有1000万只左右,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白鹳805只,黑鹳300只,白头鹤200只,白鹤400只,白琵鹭1000多只,大鸨30只,白忱鹤400只,天鹅400多只,灰鹤1000只,中华秋沙鸭20多只,白额雁30000只,豆雁35000只。1997年,日本雁类协会池内俊雄测出此处小白额雁30000多只,远远超出世界记录的18000只。保护区有植物154科475属863种,兽类23种,爬行类23种,两栖类8种,鱼类12目23科114种,虾类4科9种,贝类9科48种。由于湘、资、沅、澧和长江水汇流注入,使南洞庭湖湿地具有水浸皆湖,水落为洲的沼泽地貌特征,境内河汊纵横,洲岛密布,广阔的湖面上星罗棋布地散布着118个人迹罕至的湖洲和湖岛。2002年,南洞庭湖被确定为国际湿地自然生态保护区,其核心区在沅江市境内的鲁马湖,面积达80多平方公里。湖洲芦苇面积达4万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苇荻群落。湖洲上生长的野芹菜、野藜蒿、芦笋和蓼米被誉为“洞庭四珍”,是地地道道的野生的绿色食品,倍受人们珍爱。南洞庭湖主要景点有万顷芦荡,百里柳林、万洲迷宫、湖上草原、芦花飞雪、洞庭观日、凌云塔、镇江塔、自然渔村等。巍然屹立于茫茫洞庭中的凌云塔和镇江塔,以及散布于湖岛之上的范蠡祠、西施墓、杨幺墓等众多的人文景观,演绎着一个个神奇故事和美丽传说,无不使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秀美,惊异于洞庭历史的悠远和湖乡文化之绚丽。万子湖原生态湿地景区在沅江市城区东南,是南洞庭湖湿地和水禽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2002年2月2日,南洞庭湖因其拥有目前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