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新高考新教材)专题10专题突破练10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_第1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新高考新教材)专题10专题突破练10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_第2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新高考新教材)专题10专题突破练10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_第3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新高考新教材)专题10专题突破练10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_第4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新高考新教材)专题10专题突破练10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突破练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1234567891011121314151.(2023·江苏南通模拟)社火在《辞海》中解释为“旧时在节日扮演的各种杂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庆典活动,社火已有数千年历史。虽然各地的社火有所不同,但大都表达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吉祥如意等美好愿望,具有群众的广泛参与性和娱乐性。在今天,一些趣味盎然的场景甚至成为新晋“顶流”。由此可见(

)①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②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④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增强了自信自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161718解析

材料讲述的是中华民族传统庆典活动,未涉及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交融,④不符合题意;各地社火寓意大体相同,中华民族传统庆典活动是一种文化载体,具有群众的广泛参与性和娱乐性,可见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②③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2.(2023·安徽安庆模拟)2023年2月6日,农历正月十六,一年一度的“正月十六走太平”系列活动在安徽省全椒县拉开帷幕。“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全椒县历史悠久、富有特色、极具影响、群众自发的传统民俗活动,自东汉初年开始延续至今两千年盛况不衰,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传承时间最长的全民健身走活动。只有走完太平桥,年节才止,新的一年才算开始。“正月十六走太平”活动(

)①可以教化育人,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素质,培养健全人格②是经济、政治的集中体现,能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③能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对提升人们文明素养起着决定作用④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主要特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161718解析

“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全椒县历史悠久、富有特色、极具影响、群众自发的传统民俗活动,可以教化育人,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素质,培养健全人格,也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主要特点,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②不符合题意;“正月十六走太平”活动对个人会有重要的影响,但对提升人们文明素养不起决定作用,③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3.(2023·河北唐山模拟)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甲骨文的“兔”字,形如蹲着的兔子,头朝上,豁唇,大眼,长耳,尾巴清晰可见;篆文把“口”写成了“刀”,兔尾形状写成兔足“匕”;隶书右下角的一点代表长不长的兔子尾巴,已能见到现代“兔”字的雏形。由此,你感悟到(

)①鉴赏汉字之美,感悟汉字之魂,坚定文化自信②汉字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④汉字凝魂聚力,为时代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161718解析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感悟到鉴赏汉字之美,感悟汉字之魂,坚定文化自信,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①③正确;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②错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④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4.(2023·宁夏银川模拟)电影《满江红》以《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千古流传的古典诗词作为影片叙事主线,很好地处理了历史与艺术、真实与虚构、写实与想象的关系,将爱国主义价值观编织进生动曲折、跌宕起伏、一唱三叹的情节叙述中,给观众带来极为生动、自然、深刻的爱国主义精神洗礼。这表明影视创作要(

)①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深刻把握时代潮流,丰富传统文化本质内涵③主动引领社会文化思潮,坚持凝聚社会共识④弘扬主旋律,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电影《满江红》很好地处理了历史与艺术、真实与虚构、写实与想象的关系,将爱国主义价值观编织进故事情节叙述中,表明影视创作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弘扬主旋律,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①④正确;应该丰富优秀传统文化本质内涵,②错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化思潮,③错误。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5.(2023·河北保定模拟)微电影《我和我的春晚》登上2023年春晚舞台,这是春晚创办以来第一次牵手电影艺术,创意取材于央视春晚剧组多年来收到的无数观众来信,以叙事艺术和光影魅力讲述一名普通观众圆梦春晚的故事,折射出春晚陪伴广大观众一起过年的珍贵记忆。由此可知(

)①文化发展要立足时代,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②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融合、相互影响③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④中华文化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与价值追求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B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材料未涉及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②不符合题意;春晚本身并不是传统文化,③不符合题意;由题意可知,文化发展要立足时代,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中华文化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与价值追求,①④符合题意。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6.(2023·河南周口模拟)2023年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希腊学者,祝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习近平主席强调,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绚丽多彩的百花园。各种文明是各民族历史探索和开拓的丰厚积累,也是今天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深层指引。中希文明互鉴中心的成立(

)①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集中了各民族文化,能领略不同文化的韵味③旨在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④表明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绚丽多彩的百花园,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①正确;各种文明是各民族历史探索和开拓的丰厚积累,也是今天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深层指引,说明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④正确;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主要集中了中国、希腊优秀的民族文化,并非“集中了各民族文化”,②不符合题意;要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③错误。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7.(2023·安徽合肥模拟)2023年春晚让非遗出圈。歌曲《百鸟归巢》中,首次选取南音著名的大谱,曲调古朴幽雅、委婉深情,与演唱有机融合;在不变中求新,采用老歌新唱的方式,融入意大利阿卡贝拉童声合唱,共谱《难忘今宵》。2023年春晚的可贵之处在于(

)①承袭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文化②鼓励文化交流,加强文明互鉴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兼收并蓄

④以创新为文化的核心,促进文化繁荣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C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①错误;2023年春晚在不变中求新,老歌新唱,中外共鸣,体现了鼓励文化交流,加强文明互鉴,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兼收并蓄,②③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④错误。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8.2023年1月,马耳他第四届“欢乐春节”中国电影节在马耳他首都瓦莱塔举行,展映多部中国电影,配以英文字幕,观众可从中感受到中国电影现代、多元的一面。马耳他观众可以通过电影欣赏到中国丰富而具有魅力的文化和风俗人情,加深马中两国人民的情谊。这告诉我们(

)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能促进相互理解③一个民族的文化既属于本民族,也属于全世界④中马两国文化在平等基础上互鉴、融合、趋同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C161718解析

材料强调中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对世界的影响,未体现中华文化的特点,①不符合题意;中国电影节在马耳他首都瓦莱塔举行,观众可从中感受到中国电影现代、多元的一面,说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能促进相互理解,②正确;马耳他观众可以通过电影欣赏到中国丰富而具有魅力的文化和风俗人情,加深马中两国人民的情谊,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正确;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趋同”的说法错误,④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9.(2023·山东菏泽模拟)围绕中国传统印文化这一“诚信”品德的重要载体,为搭建全国印信文化交流平台,以中国艺术研究院为学术指导单位,由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组委会联合四家中国顶级篆刻机构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华印信文化精品展,于2023年3月20日至31日在孔子博物馆举办。中华印信文化精品展的举办有利于(

)①挖掘印信文化的历史内涵与当代价值②促进印信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国际交流③涵养我国和世界各国共同的精神追求④助推印信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火炬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161718解析

中华印信文化精品展的举办有利于挖掘印信文化的历史内涵与当代价值,促进印信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国际交流,①②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印信文化涵养的是我国的精神追求,③排除;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④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0.(2023·河北张家口模拟)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中国茶”通过丝绸之路、万里茶道,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并在日、韩、俄等国家形成了各自的茶文化,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这说明(

)①独具特色的中国茶文化得到了世界各民族的认同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③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构成了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④我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认同本民族文化,①错误;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②符合题意;“中国茶”通过丝绸之路、万里茶道,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并在日、韩、俄等国家形成了各自的茶文化,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说明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构成了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发展,未体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④不符合题意。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1.(2023·广东深圳模拟)《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用“以画为体,以史为魂”的结构方式,生动再现党的光辉历程,通过将党史内容和美术经典巧妙结合,融党史题材和艺术之美于一体。节目由多位党史和美术专家做客演播室,为观众讲述一部部美术经典作品背后感人肺腑的党史故事,带领观众从美术经典中领略信仰之美。这说明“以画为体,以史为魂”可以(

)①增加党史内容,引领革命文化走向②彰显美术魅力,赋予艺术生命价值③丰富革命精神,厚植中华文化自信④再现历史真貌,感受革命精神力量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D161718解析

“以画为体,以史为魂”要以党史为依据,不能增加党史内容,更不能引领革命文化走向,①错误;“以画为体,以史为魂”旨在带领观众从美术经典中领略信仰之美,并不是为了彰显美术魅力,赋予艺术生命价值,②排除;“为观众讲述一部部美术经典作品背后感人肺腑的党史故事,带领观众从美术经典中领略信仰之美”表明“以画为体,以史为魂”可以再现历史真貌,让观众感受革命精神力量,有利于在传播、弘扬革命精神过程中不断丰富革命精神的内涵,从而厚植中华文化自信,③④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D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微纪录片《这十年》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是因为其贴近群众的视角,①排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②错误;③④正确。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3.(2023·湖北武汉模拟)在广袤乡村,田间地头有“流动讲堂”,广场礼堂有“周末演出”,地方戏曲和非遗技艺被送到村民们的身边;在大小城市,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数量与质量持续提升,动动手指还能在“云端”享受传统文化大餐。这一幕幕喜人景象表明(

)①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高质量文化产品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规定了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③人民是文化的享有者,应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需求④文化建设旨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文化权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题意直接涉及的是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无直接关系,①排除;“规定”夸大了文化的作用,②错误;③④符合题意。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4.(2023·广东广州模拟)《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今后15年全国古籍工作重点方向、重点任务,强调推进《永乐大典》、敦煌文献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等一批重点工程与重点项目建设,为繁荣发展新时代古籍工作作出积极贡献。聚焦古籍工作高质量发展编制《规划》(

)①有利于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时代精神②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③是基于古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④是基于古籍承载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聚焦古籍工作高质量发展编制《规划》,有利于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而不是弘扬时代精神,①错误;古籍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见证,承载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聚焦古籍工作高质量发展编制《规划》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②④符合题意;古籍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③错误。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5.(2023·山东济南模拟)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产生了体现中华民族共同历史和情感记忆的一系列代表性符号和形象,比如长城、中华龙、中国结、二十四节气等。这些符号和形象独一无二,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挖掘、梳理、研究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有利于(

)①提炼总结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形成民族文化的结晶②汇聚起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③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④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重要遵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挖掘、梳理、研究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有利于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汇聚起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②③符合题意;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①不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重要遵循,④不符合题意。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年4月,中尼民俗文化交流节活动成功举办。通过精彩的中国民乐表演、传统舞蹈展示、中国书法团扇、尼泊尔海娜手绘体验等人文交流环节搭建“友谊之桥”,加强中尼文化交流,拓宽涉侨企业合作领域,助推合作项目落地生根,为两国交流发展作出贡献。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有利于(

)①加强相互借鉴,推动世界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展现可亲的中国形象③缩小文化差异,促进两国文化在交流中走向趋同统一④深化两国的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合作,促进民心相通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C161718解析

应该是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推动世界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说法错误,①排除;中尼两国通过精彩的人文交流环节搭建“友谊之桥”,拓宽涉侨企业合作领域,助推合作项目落地生根,为两国交流发展作出贡献,这说明中尼民俗文化交流节活动的成功举办有利于中华文明走出国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展现可亲的中国形象,也有利于深化两国多领域合作,促进民心相通,②④符合题意;文化具有民族性,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而不是“缩小文化差异”,“文化在交流中走向趋同统一”的说法错误,③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7.(2023·天津红桥模拟)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至此,我国已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对于非遗,人们曾一度担心它们脱不下“古老、稀缺”的标签,与现代生活失去联结。但现在,非遗这门“老手艺”遇上了“新匠人”,为非遗传承注入了青春力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面人郎得到新一代受众的喜爱,光在技巧上精益求精还不够,老手艺要与新题材相结合,与大家有共鸣。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津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畅杨杨:以前面对面只能教二三十人,现在面对镜头直播教上万人,还通过抖音电商把产品卖到全国,“网络改变了我,也改变着非遗传承的方式”。资深茶人、茶行老板唐幼猛:中国人历来就有煮茶喝茶的习惯。借鉴咖啡馆的形式,近两年兴起了不少新式茶馆,三五好友“围炉煮茶”,更契合现代年轻人低脂、低糖、低卡的健康需求和简洁、快捷的生活需求。假如你是一名非遗传承人,你会如何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简要说明。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对待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借用新媒体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②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