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高考生物复习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高考生物复习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高考生物复习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高考生物复习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高考生物复习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步练习(含答案)当前世界年人口增长数为9300万,年增长率为1.7%。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举荐了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步练习,请大家细致阅读,希望你喜爱。1.2019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预料人口数量将来动态变更时,主要的信息来自()①男女性别比例②诞生率③死亡率④迁移率⑤人口密度⑥现有人口数量A.①⑤⑥B.②⑤⑥C.②④⑥D.②③④答案:D2.如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诞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选C。本题要结合种群的相关学问理解人口增长问题。从上图可以知道,横坐标表示的是人口诞生率,纵坐标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那么自然增长率应当是两者之差。据此可以知道,选项C符合题意。3.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B.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的生育率影响很大C.人口死亡率不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明显受自然因素的影响D.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解析:选C。环境――影响迁入率迁出率――导致人口数量的变更人口增长――导致自然环境污染的加重自然环境――微小影响人的生育率4.(2019年临川一中高二检测)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状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而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难频繁发生有亲密联系解析:选D。地球环境容纳量是可变的,人口数量是可控的,只要限制人口的增长速度,同时增加环境容纳量,那么人口数量就不会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可用于人口增长规律,但不完全适用;不行再生的资源是无法通过科技来解决的;人口的过度增长导致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环境的破坏,使自然灾难频繁发生。5.如图是梅托斯早在1970年所提出的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的模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a~b年内粮食水平增长的最可能缘由是什么?(2)简要说出该模型中所包含的道理。(3)从总的趋势分析该模型存在的缺陷。(4)应实行怎样的措施来降低人口增长对环境所造成的压力?解析:粮食、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所发生变更的缘由是人口数量的变更。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增大,而环境的变更又反过来限制了人口数量的增多。人类是有限制自身发展和创建力的,通过实行科学措施,可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答案:(1)人类的毁林造田和围湖造田等。(2)人口数量的增加引起粮食匮乏、自然资源衰竭、环境污染加剧,从而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最终导致人口数量的下降。(3)未考虑到人类的创建力和限制自身发展的实力。(4)限制人口增长,爱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使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三者协调发展。1.经预料,什么时候我国人口总量达到峰值,峰值为()A.2019年,14亿B.2019年,15亿C.21世纪中叶,15亿左右D.21世纪末,18亿解析:选C。本题考查何时我国人口达最大值,属记忆性学问,应为21世纪中叶,人口达15亿左右。2.以下对我国人口前景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将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B.2019年,人口总数(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省,下同)要限制在13.3亿以内C.2019年,人口总数要限制在14亿以内,21世纪末人口总数达到峰值(近15亿)D.目前我国仍属于高生育水平国家行列解析:选A。我国人口总数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省,21世纪中叶达到人口峰值16亿。D项目前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3.缓解中国人口问题的最佳途径是()A.少生B.优生C.提高人口素养D.发展中国的科技水平解析:选A。限制人口数量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方法,而要限制人口数量,最好的方法就是少生。4.(2019年湖北襄阳一中高二检测)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确定人口数量变更的因素是诞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B.年龄组成是预料将来人口数量动态的主要依据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D.不同人口种群诞生率的差异主要是由生殖年龄和个体数的差异造成的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的变更与种群特征的关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是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其他种群的特征,这些特征都会影响种群的大小、发展等变更。人类自身的诞生率,其大小并非仅由人类自身的生育实力确定,关键要看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政策及人们的生育观念。对人口数量的动态变更起确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当时的诞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5.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安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B.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艰难的任务C.今后十年人口与安排生育工作的目标是,到2019年全国人口限制在15亿以内D.将来十年,年均人口诞生率限制在15%以内,诞生人口素养提高,性别比例正常解析:选C。人口问题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通过在平常学习的有关我国人口问题的学问和信息可知,C选项是不正确的。6.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安排生育工作目标已经确立,到21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6亿,顺当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限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养的重要措施C.禁止近亲婚配可削减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解析:选D。人口增长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行能呈J型增长,J型增长曲线无K值。7.(2019年南京金陵中学高二检测)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由于安排生育政策实施,我国人口诞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已经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B.人口地域分布不均,西北部地大物博,集中了大部分的人口C.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因此我国人口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增长,且增长规模很大D.由于我国人口的生育水平快速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来势很猛解析:选B。人口地域分布不均的现状是在占全国40%的东南部土地上,集中着90%以上的人口;占全国60%的西北部土地上,人口却不到10%。8.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根据人与环境关系的志向程度排列,由好到差的依次依次为()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解析:选A。环境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最大量。人与环境的关系最志向的模式是人口数量不超过环境容量,人有足够的环境资源可以利用,如图I;即使在某一段时期超过环境容量,也可以通过限制人口增长、充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来增大环境容量,如图Ⅱ;假如人口数量得不到有效限制,造成环境资源严峻破坏而无法承载增长的人口数量,势必会造成人口的猛烈下降,最终形成新的人口与环境平衡关系。当然,假如这样,人类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如图Ⅲ。9.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B.运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解析:选C。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实行无废物生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0.下列关于我国环境和资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实施环境爱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B.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资源的奢侈和破坏相当严峻C.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比较高D.我国资源利用政策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答案:C11.如下图为A、B两国的人口年龄组成图,据图回答:(1)A国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______,B国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2)A国因人口问题会造成()A.经济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B.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C.就业困难、生活贫困D.医疗水平降低、住房惊慌(3)B国应实行的人口政策最主要的是()A.限制人口增长B.提高人口素养C.激励多生育D.延长教化年限解析:(1)A国青壮年个体及老年个体较多,而年幼个体相对较少,其人口发展趋势应当不断削减,属衰退型。B国年幼个体数量明显高于青壮年及年老个体数,且年老个体所占比例最少,所以其人口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多,属增长型。(2)A国因人口要削减,所以不会出现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就业困难、住房惊慌等现象,可能会出现劳动力不足等状况。(3)B国因人口数量将增长很快,当务之急应限制人口增长。答案:(1)衰退型增长型(2)A(3)A12.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爱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1)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需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2)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爱护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爱护________。(3)近年来北京等地频繁出现沙尘暴和泥雨,其主要缘由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的森林等植被已遭破坏,这说明森林等植被在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4)荒漠化加速了西部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丢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西部耕地同样要做好除草、治虫等工作,从能量流淌的角度看,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虫措施中大量喷施化学杀虫剂会污染和破坏环境,限制运用化学杀虫剂的方法:一是用____________替代化学杀虫剂,二是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将__________植入农作物中,培育新的抗虫作物品种。解析:(1)由于西部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所以要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需首先解决水资源问题。(2)退耕还林、还草,增加了植被覆盖率,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3)植被破坏后,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实力减弱,所以出现了沙尘暴、泥雨等现象。(4)荒漠化使植被接着削减,物种削减,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我调整实力减弱。(5)对农田、耕地,除草、治虫有利于调整能量流淌的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治虫的方法一般用生物防治代替农药防治,如生物杀虫剂、转基因抗虫棉等。答案:(1)水(2)自我调整实力植被(3)防风固沙、保持水土(4)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我调整实力减弱(5)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生物杀虫剂抗虫基因13.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峻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_______曲线。(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当表现为图中_______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缘由是_______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惊慌状况,人类可以适当变更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给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4)我国现阶段实行安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限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人口的增多,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就会导致过度利用环境资源,造成环境的破坏,资源的短缺;由于资源的限制,将会导致死亡率上升,人口数量下降,即c曲线所示状况。(2)正常状况下的人口数量应和自然种群一样,呈现S型增长,即b曲线,之所以不能出现指数式增长,主要是由于资源是有限的。最适人口数量应当是在K/2时,种群增长率最高,所以最适人口数量应为55亿。(3)若原来人所获得的能量为a,则植物植食性动物人这条食物链,所需植物为(a/2)1010=50a,从植物人,所需植物为(a/2)10=5a,共计55a;同理计算变更后的状况为28a,则55a可供给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55a/28a=1.9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