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患者隐私权的民法保护_第1页
论患者隐私权的民法保护_第2页
论患者隐私权的民法保护_第3页
论患者隐私权的民法保护_第4页
论患者隐私权的民法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摘要患者隐私权的民法保护研究极具现实意义。近年来,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侵犯患者隐私权的案例日益增加。尽管患者隐私权在我国受到许多法律保护,但实际上,目前我国立法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大多是原则性的,难以有效保护患者隐私权。由于人们越发重视患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同时民法典编纂的草案对患者隐私权的部分规定进行了修订,探讨患者隐私权的保护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主要通过以下部分来研究:切入点是隐私权与患者隐私权的关系,然后对侵犯患者隐私权的主要情形进行类型化分析,重点研究患者隐私权与其他权益的冲突与矛盾,通过分析、归纳出国内外患者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现状,进行立法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最后提出完善我国患者隐私权民法保护制度的建议,期望能够建立一个完整而系统的保护体系来更好地保护人格权并有效解决医患矛盾纠纷。关键词:患者隐私权法律保护权利冲突ABSTRACTResearchontheprotectionofpatients'privacybycivillawisofgreatpracticalsignificance.Inrecentyears,withthetensionbetweendoctorsandpatients,casesofinfringementofpatients’privacyhavebeenincreasing.AlthoughtheprivacyofpatientsisprotectedbymanylawsinChina,infact,theprotectionofpatients’privacyincurrentlegislationinChinaismostlyprincipled,anditisdifficulttoeffectivelyprotecttheprivacyofpatients.Sincepeoplepaymoreandmoreattentiontothelegalprotectionofpatients'privacy,andthedraftoftheCivilCodehasrevisedsomeprovisionsofpatients'privacy,itisparticularlyimportanttodiscusstheprotectionofpatients'privacy.Therefore,thisarticlemainlystudiesthroughthefollowingparts:Theentrypointistherelationshipbetweenprivacyrightsandpatientprivacyrights,andthentypeanalysisofthemaincasesofinfringementofpatientprivacyrights,focusingonstudyingtheconflictsandcontradictionsofpatientprivacyrightsandotherrights,throughAnalyzeandsummarizethecurrentstatusofthelegalprotectionofpatients'privacyrightsathomeandabroad,makelegislativecomparisonsanddrawonadvancedforeignexperienceonthisbasis,andfinallyputforwardsuggestionstoimproveChina'spatientprivacyprotectionsystem,andhopetoestablishacompleteandsystematicprotectionsystemTobetterprotectthepersonalityrightsandeffectivelyresolvetheconflictsbetweendoctorsandpatients.Keywords:patientprivacylegalprotectionconflictofrights目录TOC\o"1-2"\u一、引言 1二、患者隐私权概述 2(一)隐私权与患者隐私权的界定 2(二)侵犯患者隐私权的主要类型 4三、患者隐私权与相关利益的冲突和协调 6(一)患者隐私权与医疗机构利益的冲突与解决 6(二)患者隐私权与第三人利益的冲突与解决 7(三)患者隐私权与公共利益的冲突与解决 7四、我国患者隐私权的民法保护现状及完善建议 8(一)我国患者隐私权的民法保护现状 8(二)国外患者隐私权法律保护现状 9(三)患者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立法比较与借鉴 10(四)完善我国患者隐私权民法保护制度的建议 10五、结语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PAGE15论患者隐私权的民法保护一、引言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人们不再扮演服从的角色,开始重视对自身隐私权的保护。随着侵犯患者隐私权的事件越来越多,同时立法者在民法典编纂的草案中修改了患者隐私权的部分规定,再加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保护患者隐私方面的工作不够充分,不足以满足患者在隐私权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作为热门话题的患者隐私权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鉴于我国对隐私权的保护起步较晚,患者隐私权在立法上的部分规定可能存在漏洞,学术界关于患者隐私权问题的争议不尽相同。从我国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现状来看,法律保护起步较晚,且大多是低位阶的法规,多为原则性规定,实用性不强,且相关权益冲突的协调问题没有具体规定。本文旨在研究与分析上述问题,阐明相关法律关系,找出问题所在,对保护患者隐私权的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和建议,希望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落到实处。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学者关于患者隐私权研究的文献,对患者隐私权的概念以及侵犯患者隐私权的主要类型有了一定的了解,再阅读了相关的专著,并结合我国现状和棘手的问题,分析、归纳出学者们的主要观点。本文主要通过三个部分来分析我国患者隐私权的保护研究。第一部分是患者隐私权的概述。首先,通过分析隐私权与患者隐私权的概念来界定二者之间的区别,对比学者们的观点,并结合我国民法典编纂草案修改的部分规定来进一步阐述患者隐私权的特殊性。同时,对于侵犯患者隐私权的主要类型进行总结。第二部分主要是分析患者隐私权与相关权益的冲突和协调。首先是与医疗机构利益的冲突。常有医疗机构未经患者同意就组织实习生进行教学观摩的情形,而事实上,侵害患者隐私权与医疗机构利益挂钩的案例也多不胜数。其次是与第三人利益的冲突。这里的第三人多指特定的第三人。当患者在医疗机构检测出对特定第三人不利的疾病时,医疗机构应该保护患者的隐私权还是保护特定第三人的生命健康权?最后是与公共利益的冲突。在严重疫情面前,保护患者的隐私权还是保护公众的知情权,或者说二者之间怎么平衡,这些问题亟需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解决。第三部分主要是研究我国患者隐私权的民法保护现状并提出相关完善的建议。首先,从我国患者隐私权的民法保护现状入手,查阅相关文献来研究国外患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现状。然后,通过国内外患者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立法比较进行借鉴成功经验,并根据我国患者隐私权民法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强调在立法层面的完善,扩大保护患者隐私权的范围,明确侵犯患者隐私权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制定系统、全面的患者隐私权的保护机制。二、患者隐私权概述民法典编纂的草案把患者隐私权的部分规定进行了修改,再次把公众的目光吸引到患者隐私权的保护研究工作上。学术界对于患者隐私权的保护问题有许多争议观点,为了更好地探讨患者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了解隐私权的基本理论是研究患者隐私权的前提,而界定患者隐私权的关键是阐明其与一般隐私权的关系。隐私权与患者隐私权的界定1、隐私权的概念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保护自身权利的意识逐渐提高,隐私权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不言而喻。而网络时代的到来,推动了隐私权概念的发展。我国对隐私权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民法通则》也未对隐私权予以明确的规定,学者们对于隐私权概念的观点有颇大的争议。民法学家彭万林先生认为,隐私权是指公民不愿公开或让他人知悉个人秘密的权利。张新宝先生认为,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1]。王利明先生则认为,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以上学者对于隐私权定义的解释大致趋同,均在强调个人信息应是不愿为他人所知悉的信息,让个人的私密信息免受侵害是保护隐私权的目的。实际上,众多学者提出的隐私权概念的观点与上述并无太大差异,尽管各种概念的范围界定略有差别。隐私权伴随着社会的需要而不断发展演变,其内容与以往大有不同。根据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三审稿的修改,隐私权的定义为“自然人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和私密信息等”,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新的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同意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搜查、进入、窥视、拍摄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可见此次修改扩大了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区分隐私权更加客观与公正,方便在司法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2、患者隐私权的概念鉴于我国对隐私权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以关于患者隐私权的概念,我国的相关立法并不完善。虽然患者隐私权的保护研究是建立在隐私权的理论基础之上,但是基于患者隐私权的特殊性,不能在隐私权的定义前面简单地冠以患者二字,应该仔细斟酌患者隐私权的界定。学者们也有自己的见解。但是有两种主要观点:前者认为隐私权是指患者在诊断和治疗期间保护其隐私免受任何形式的外部入侵的权利。后者的观点是,患者的隐私权专门指法律授予的患者的隐私权。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未经患者的同意,不得私下披露与患者个人有关的各种秘密,禁止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非法侵犯其权利。对于以上观点的表述,笔者认为不够全面和严谨。患者隐私权是隐私和医疗领域的产物。它最重要的特点是主体的特殊性,只有满足特定条件的患者才能享有权利。另外,时间段的限制也极为重要。无论诊疗过程结束与否,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仍负有保护患者隐私权的法定义务。因此,患者的隐私权概括应该如下:患者隐私权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信息、私人空间和私人活动不受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侵犯,并在医疗活动期间以及医疗过程结束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非法侵犯患者隐私的权利。3、隐私权与患者隐私权的定位从上述的概念分析可以看出,隐私权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对其的理论研究在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尽管立法者对隐私权逐渐重视,也明确了其在法律层面的地位,但是患者隐私权的界定却一直未明晰。区分隐私权和患者隐私权的定位,实质上是探讨二者间的关系。很多学者认为隐私权是患者隐私权的上位概念,理由如下:其一,隐私权的关注范围包含了患者隐私权的权利范畴,实际上就是隐私权为患者隐私权提供了理论基础,患者隐私权并未产生新的判断要素;其二,从立法的角度来看,患者隐私权的概念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其只是在医疗领域内对隐私权的强调,是对隐私权的特殊情形予以重视的一种体现。由此可见,患者隐私权不是独立于隐私权外的一种人格权,其与隐私权是属种关系,仍然归属于隐私权的范畴[2]。既然隐私权和患者隐私权的界定没有本质上的差别,那么着重强调患者隐私权的保护的意义何在?《侵权责任法》第62条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规定是否多余?首先,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主体的特殊性。隐私权的主体是自然人,而患者隐私权的主体限定在患者和相关的医务人员之间。其次,医疗领域相较于其他领域更容易获取患者的个人隐私,再加上诊疗期间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患者的隐私权保护较为复杂。而且实践生活中,侵犯患者隐私权的事件频频发生,患者的隐私被暴露而受到的影响可能较之于一般隐私权更重。因此,立法上单设患者隐私权的保护规定条款必不可少。(二)侵犯患者隐私权的主要类型1、诊疗过程中侵犯患者隐私权由于治疗的需要,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对医务人员公开透露与疾病或治疗过程有关的个人信息、身体隐秘部位,高度信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却得不到与之相应的安全保护。而现实生活中,侵犯患者隐私权的例子比比皆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医方故意与否,只要泄露了患者的隐私,皆为侵犯患者隐私权的情形。(1)医方管理不善是侵犯患者隐私权最为常见的情形之一,通常表现为医务人员没有妥善保管好患者的纸质版资料,多为遗失或乱丢弃;(2)检查身体部位而暴露隐私的情形时有发生,比如患者在必须要裸露检查时,医务人员没有尽到其应尽的合理注意义务,默许无关人员进入或留在患者检查的科室,使得患者的隐私权受到侵犯;(3)在较为封闭的房间里,医务人员在讯问或谈论患者的病症信息时,默许或不理会其他候诊的患者的存在,此时医务人员也未尽到必要的合理注意义务;(4)未经患者的同意,医务人员与无关人员谈论患者的病情,没有履行保护患者隐私权的法定义务;(5)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没有在合理的范围内获取患者的隐私,对于与治疗疾病无关的个人隐私和私人领域也未给予保护。2、临床教学中侵犯患者隐私权为了培养医学人才和达到推动医疗事业发展的目的,部分医院会在平时的治疗过程中允许实习生跟随在身边观摩。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如果没有得到患者的同意,那就意味着侵犯了患者的个人隐私。引起了学者们热议关注的新疆石河子医院案例,是我国第一例患者在临床教学中被侵犯隐私而受到起诉的案件[3]。患者为未婚女性,在该院接受人流手术。做手术前,医生让患者脱除衣物进行检查,随后医生便让20多名实习生进来观摩。尽管患者曾向医生抗议要求实习生回避,但是医生不以为然,继续以患者为活体标本向在场的实习生进行教学讲解。隐私权受到侵犯并感到被羞辱的患者,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这样的案件只是众多侵犯患者隐私权的案件的一个缩影,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被侵犯隐私的患者没有提起诉讼的大有人在。不可否认的是,临床教学能快速促进实习生的进步,同时对于其学习和职业生涯来说不可或缺。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没有法定义务要配合负有教学义务的医院的工作。患者去医院进行治疗是基于个人疾病诊疗的需求,而医院未经患者同意侵犯患者隐私权的教学行为仅是在完成医疗机构的法定义务,患者有权不配合医院的教学行为。虽然医院的出发点是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并非是谋取利益,但凡事先未获取患者的同意,即为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3、非法利用侵犯患者隐私权(1)医方出卖患者隐私在患者进行诊疗之前,首先要完成的事情是填写个人信息。对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来说,这只是诊治过程的一部分,但是对于商家来说,这是隐藏的商业价值,所以总有部分医务人员为了谋取利益将患者的个人信息打包卖给商家。因此,时常会出现患者收到形形色色的骚扰电话或短信的情形。根据法律赋予患者的权利来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除了对患者的隐私负有保密的义务之外,还应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无论是遵守职业道德要求,还是履行法律规定的法定义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都不能为了谋取利益将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买卖或泄露[4]。医方非法利用患者隐私医院为了扩大知名度,进行广告宣传是常有的事情。一般医院会在广告中配上患者诊疗前后的对比照片,有时还会把患者的详细病情写上。令人不解的是,有些广告并未给患者的信息做一些必要的处理,比如没有虚化重点部位、模糊真实姓名和住址等资料。这些保护工作一旦没有做到位,就容易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如果困扰带来的负面影响较为严重,还会造成患者心理上的伤害。没有取得患者的同意,通过多种媒介宣传与患者隐私有关的广告,皆为不当利用患者的隐私权,严重侵犯了患者的合法权益,患者可以要求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三、患者隐私权与相关利益的冲突和协调患者隐私权本质保护的是患者自身的与他人、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领域和空间,但是,实际生活中,当患者使用权利保护自己的时候,往往会引起与其他权利的冲突。任何权利的行使都是有界线的,患者隐私权也不可避免。其中,与患者隐私权发生冲突最为典型的权利分别是与医疗机构利益的冲突、与第三人利益的冲突以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患者隐私权与医疗机构利益的冲突与解决这里的与医疗机构利益的冲突多指医务人员的知情权,患者迫切想要治愈自身的疾病,但却时常不愿告知医务人员其真实状况,希望在治病的同时能尽量避免透露自身的隐私,这种状况在面临可能暴露身体部位检查的时候尤为常见。例如在妇科问诊时,患者面对男性医师询问病情或必要的身体检查时,因为自身的害羞,可能会瞒报真实病情而避免检查或询问。这样的状况,不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也难以准确诊治患者的疾病。如果后续患者病情加重,患者还会埋怨、投诉医生,从而导致矛盾纠纷。在这个时候,应该保护的是医生的知情权。患者在自身的隐私权与医生的知情权发生冲突时,应该要放弃隐私权,如实向医生告知与病情相关的信息,因为医生的知情权实质上是为了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权。按照位阶理论的顺序来看,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的保护优先于隐私权,因此,保护医生的知情权本质是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权,患者应适当放弃自身的隐私权。当然,患者在面临冲突时,放弃自身的隐私权也是有限制的,防止医生无节制地侵犯患者的隐私权。为了更好地平衡患者隐私权与医生的知情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必须要适度限制和保护。首先,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进行问诊,如若患者对工作不配合,医务人员应该告知其应承担的责任。其次,医务人员只能对与病情相关的信息进行询问,对于与治疗疾病毫无关联的询问或检查,患者有权拒绝回答或配合。最重要的是,当医务人员合法知悉了患者的病情信息,医务人员无论是基于职业道德要求还是法律规定的保护患者隐私的法定义务,均不能向无关人员透露患者信息,同为医院的其他与病情诊治无关的医务人员也不例外。平衡以上二者的权利冲突较为困难,在实践中仍需患者的坦诚与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负责。患者隐私权与第三人利益的冲突与解决这里的第三人指的是特定第三人,比如患者的配偶。一般而言,患者的病情信息属于个人隐私,任何人都不能侵犯其权利。但是,在患者隐私权与特定第三人的知情权发生冲突时,如何权衡和取舍二者间的关系呢?假设患者发现自身患有性病,但是患者没有打算告知其配偶,此时医院应该如实告知患者的配偶吗?如果患者希望隐瞒病情信息,而医院选择向患者的配偶陈述患者病情的真实情况,则患者的隐私权就受到侵犯,家庭关系也会受到影响。相反来看,如果医院没有向患者配偶告知患者的病情,则患者的配偶的知情权就会受到侵犯,同时患者配偶的生命健康权也受到影响。按照两害相权取其轻和权利位阶原则来看,应当优先保护患者配偶的生命健康权益,此时患者的隐私就要被让渡。从上述分析来看,在特定情况下第三人的知情权优先于患者隐私权,但根据实际情况而言,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部分患者不愿告知家属,尽管患者没有伤害家属的恶意。如果把患者患有性病的信息告知其配偶或家属,极有可能导致家庭解体,易引发患者与医方的矛盾。倘若医方不告知患者的配偶真实情况,配偶的生命健康有可能受到影响,日后会加剧医方与配偶的矛盾纠纷。由此看来,如何解决以上权利冲突问题是一大难题[5]。笔者认为,最初医方可以先给患者一个限期,假设患者不在期限内告知配偶或家属病情信息的,医方可以代为告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家属的知情权,同时也最大限度地给予了患者告知家属病情的方式和时间,尽量缓解矛盾纠纷。不过现实中患者经常会独自前往医院检查,此时医院无法告知特定第三人,或许医院可以选择上报相关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患者隐私权与公共利益的冲突与解决权利是相对的,公民在行使自身的权利时可能会侵犯他人的权利。患者行使自身权利时也毫不例外,主要体现在患者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冲突上。详细来说,当患者患有法律明文规定的传染性疾病时,其享有的隐私权必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与医务人员知情权、第三人知情权最大的不同是,公众知情权涉及的领域最广。如果患者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发生冲突,应当优先于保护公众知情权,因为此时保护患者隐私权将会对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传染病防治法》第1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依据此规定可知,如果患者患有传染性疾病时,相关的医疗机构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权要求患者配合工作安排,此时患者让渡部分隐私是十分必要的[6]。2019年年底我国武汉市爆发新冠病毒疫情,此次疫情被确定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每日确诊病例数字的上升弄的人心惶惶。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抵抗疫情的时候,患有新冠病毒的患者的个人隐私被部分人传播到网络上,一时间引来大量网民的关注,并在一定范围内造成民众恐慌。与此同时,遭受疾病的折磨的患者还受到了无关人员的骚扰,给他们造成了新的伤害。以这次疫情为例,患者隐私权在社会公共利益面前让步于公众知情权是必要的,如若没有掌握患者的病情信息,导致不能及时向相关机构报备患者的活动轨迹与接触人群的范围,到时候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7]。但是,在保护社会公众的安全健康的前提下,也要合理合法地保护患者的隐私权。民众为了避免被感染而疯狂转发传播患者的确切信息,使得身心饱受病毒折磨的患者受到二次伤害。这种做法不但会导致患者痊愈后无法正常回归社会,还会让其他疑似患者不敢报备个人信息。到最后,过度侵犯患者隐私权带来的后果可能会反噬到民众身上。因此,采取适当措施公布患者的信息能够最大利益化保护社会公众。笔者认为,得知患者的活动轨迹能够采取措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途径,所以公布患者的部分信息是必要的。然而,在公布信息时,相关部门和机构需要把患者的姓名和住址等详细资料隐去。为了更好地进行疫情防控以及保护公众的知情权,适当保护患者的隐私权也至关重要。四、我国患者隐私权的民法保护现状及完善建议我国患者隐私权的民法保护现状由于我国的历史原因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于隐私权的立法保护起步较晚,隐私权常常被置于名誉权的保护范围之内。随着公民隐私权保护意识的逐步加强,立法者认识到隐私权地位的重要性,自2010年7月1日开始实施《侵权责任法》,其中的第2条第2款首次确定了隐私权具有和名誉权同等的法律地位。而在《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前,对于患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主要反映在低位阶的法律文件和相关的特殊法律法规中。除此之外,在民法领域,关于患者隐私权的相关规定只能在司法解释中找到。因此,《侵权责任法》颁布后,在医疗损害赔偿责任一章中,对于患者的隐私权受到侵害的赔偿责任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患者隐私保护制度的雏形初步形成,意味着我国在民法领域对患者隐私权保护的进步。尽管《侵权责任法》第62条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作出了规定,但是对于保护患者权利的力度还是较为薄弱,规定多为原则性要求,患者仍然处于弱势地位。随着时代进步的发展,民众权利意识提高,学者们对于患者隐私权保护问题的研究分析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民法典编纂,在《侵权责任编(草案)》一审稿中明确了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的保护,而在二审稿中强化了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把“造成患者损害的”这一结果要件删除了,这表明无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无造成患者损害,只要其实施了泄露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的,都应该承担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法定义务[8]。国外患者隐私权法律保护现状1、美国最早诞生隐私权理论的国家是美国,因此关于患者隐私权理论研究的进度是位于前列的。美国在保护个人隐私方面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是1996年颁布的《有关健康保险的转移和责任的法案》,此法案对于医疗健康产业具有规范作用,能用来直接保护医疗机构掌握的患者隐私[9]。2000年时美国又制定了《个人可识别健康信息的隐私标准》等一系列法律来保护患者隐私,此法案细化了披露患者信息行为的主体范围。显而易见,美国医疗信息隐私保护已经构建起了完整的法律体系。2、德国德国与美国不太一样的是,其在法律上没有明确患者隐私权的概念,而是把患者的隐私权当作患者的人格权来保护,由“一般人格权”理论发展出了人格保障体系,包括自我决定、自我保护和自我表现,因此患者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也截然不同。不过,德国使用数据保护个人隐私的方式影响深远。1990年德国颁布实施了《新数据保护法》,对于数据的保护从收集阶段开始,也对医疗情报作出了相关规定,此法案也确立了患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依据[10]。3、日本日本与我国一样,在民法领域中有对隐私权作出规定,但是却缺乏对患者隐私权的直接保护规定。为了弥补立法上的不足之处,日本为了构建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除去民法和刑法以外,对于其他部门法律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例如1984年的《患者权利宣言》是明文规定了个人隐私权的保护。而2005年日本颁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是对个人医疗方面的保护,并以此为基本法,再通过颁布其他部门单行法相辅相成,因此构成了相对完整的的保护患者隐私权的法律体系。患者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立法比较与借鉴通过以上国家的法律保护现状可知,美国通过颁布《有关健康保险的转移和责任的法律》来对侵犯患者隐私权的主体范围等进行了规范,并且美国关于患者隐私权的法律经过长期发展,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患者隐私权立法体系。与我国相比,美国的立法更为细致和严谨,并且可操作性强,重要的是美国立法对于患者隐私权的保护是直接保护。在关于患者隐私权立法层面和理论研究方面,德国的法律发展形势也较好,体系与我国相比也较为成熟和完善。与我国对患者隐私权保护形式相同的是日本,其也采取了间接保护的形式。不过,日本选择了多个部门法相结合的方式来配合,以此达到较为完整的保护患者隐私权法律体系的效果。由此可见,我国应该使用直接保护患者隐私权的方式,借鉴以上国家的做法并吸取经验和教训,规范患者隐私保护形式,明确责任主体和强化法律的可操作性。与此同时,还应该在立法上结合多个部门法进行补充和完善,建立全面化、体系化的患者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11]。完善我国患者隐私权民法保护制度的建议1、明确对患者隐私权的界定实践生活中多见形形色色侵犯患者隐私权的状况,而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来看,仍未针对患者隐私权的相关问题作出详细的保护说明,这对于界定是否侵害患者隐私权来说是一大难题,同时会加剧医患矛盾纠纷,不利于构建完善的保护患者隐私权的法律体系。由于医患关系之间的特殊性,为了更好地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必须对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所了解患者隐私的范围作出一定的限制。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尽管该法条提到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然而规定涉及的部分不够细致、全面,除了侵犯患者隐私的表现情形远不止上述法条提及的两种形式外,对于与治疗疾病无关的个人信息和私人领域也没有作出详细说明,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范围仍不全面,亟需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一审稿第一千零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密。泄露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立法者将个人信息保护引入了医疗卫生领域,强调了患者个人信息的保护。而在二审稿中,删除了“造成患者损害的”这一结果要件,进一步强调了患者个人信息的保护[12]。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患者的隐私信息被赋予了更多与以往不同的含义,而个人信息虽然与隐私存在交集,但个人信息涵盖的范围远广泛于隐私,而现行立法除了需要加强对患者个人信息的保护,还要在认定侵犯患者隐私权的形式方面作出适当的规定和尽快明确患者隐私权的定义。2、细化侵犯患者隐私权责任的承担我国现行立法中对于侵害患者隐私的责任承担方面的规定多为原则性条款,针对患者的隐私被侵犯后如何具体处罚相关的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没有明确的规定,经常出现法官在同一类案件的处理上有多种判决结果的情况,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原则性条款大多数没有实际的操作意义。通常侵权后的民事责任承担主要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笔者认为侵犯患者隐私权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如出一辙。停止侵害是必然的,为了避免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正在或将要对患者隐私的侵害,患者可以提出停止侵害的要求,要把对患者的伤害降到最低。由于患者的隐私是与他人、社会公众无关的信息,赔礼道歉需要在特定范围内进行,否则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13]。而除了停止侵害和赔礼道歉外,赔偿损失是侵权责任中最为重要的民事承担方式。在侵犯患者隐私的医疗损害中,常见的赔偿救济方式为财产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因为实际衡量精神损害难度大,所以精神损害赔偿的认定比财产损害赔偿困难。司法实践中,医学认定精神损害程度的检测较为复杂且不易确定,通常情况下是由法官根据案件的进展进行主观裁判,并且大部分患者的精神损害主张得不到合理的赔偿。除去现行法律没有明确侵犯患者隐私的精神损害赔偿金额外,在判断患者的精神状态方面也存在着漏洞。笔者认为,应该完善评估患者精神状态的医学报告体系,同时现行法律要明确赔偿金额的标准,协助法官能够依据规定的标准并根据各地的经济水平来确定具体的赔偿金额,还应当明确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侵犯患者隐私权的举证责任,这样患者能够获得合理的损害赔偿金额。3、协调患者隐私权与相关权益的冲突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同时会侵犯到其他相关权利的行使,典型的有与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特定第三人以及社会公众的权利冲突。患者隐私是不愿为大众所得知的信息,由于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同,保护患者的隐私可以说是在维护患者的人格尊严。可是有权利就有冲突,如何有效维护患者隐私还能同时保护其他相关权利的确是一大难题。从患者隐私权与医方的权利冲突来看,医务人员为了治疗患者的疾病,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信息。由于界定医务人员获取患者信息的范围较模糊,会出现侵犯患者隐私的情形,而患者时常为了保护隐私隐瞒真实病情,这不利于医务人员治疗疾病。当医务人员为了治病而不得已获取患者的病情时,医务人员基于保护患者生命健康目的的知情权保护应优先于患者隐私权。从与特定第三人的权利冲突来看,患者向特定第三人隐瞒可能与其有利害关系的病情的,属于侵犯了特定第三人的知情权。此时的特定第三人的知情权实际上是涉及到其生命健康权,保护生命健康法益远高于保护隐私权,所以一定情况下可限制患者的隐私权的保护。从与社会公众的权利冲突来看,由于公众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较广,且很大程度上侵犯知情权可能意味着侵犯生命健康权益。因此,保护患者隐私权时应注意是否有侵犯更高位阶的权利,一旦逾越底线,患者隐私权需要让步[14]。平衡患者隐私权与以上相关权利,需要严格遵循比例原则和权利位阶理论。在没有侵犯到他人、公众的生命健康权益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隐私。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保护患者隐私时,应当隐藏患者个人的姓名、住址等详细信息,并且禁止向无关人员透露、探讨、贩卖患者的私人信息,同时获取患者信息的方式也应有限制,必须取得患者本人的同意[15]。当患者隐私权需要让渡于高于其的知情权乃至生命健康权时,适当公布患者的活动轨迹以及明确密切接触人群进行保护,及时将患者的必要信息上报给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这样既能快速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他人、公众权利,避免了过度暴露患者的隐私,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患者的隐私权。五、结语随着隐私权理论研究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觉醒,以往无条件服从医生指令的医患关系逐渐不被大众所接受,很多患者希望在尊重其隐私的前提下恢复健康。因此,在紧张的医患关系和民法典人格权篇新修纂的背景下,对患者隐私权保护的探讨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根据隐私权和患者隐私权的概念进行对比分析,患者隐私权实质上是隐私权在特殊情况下的强调,二者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学者们针对患者隐私权的探讨离不开隐私权的理论研究分析。在厘清侵犯患者隐私权的主要情形后,可以发现患者隐私权与其他相关权利的冲突是引发医患矛盾的重要原因。为了把握好协调患者隐私权与相关权益的度,需要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具体明确处理的方法,加强立法保护力度。由于目前对于患者隐私权的民法保护仍待加强,笔者希望能够完善《侵权责任法》中关于患者隐私权的保护规定,规范患者隐私权的概念,扩大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对患者隐私权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进行细化,明确患者隐私权与其他相关利益的协调规则,从而进一步建立相对完善的患者隐私权保护体系。参考文献[1]蔡宏伟,龚赛红.患者隐私权法律保护研究述评[J].医学与哲学(A),2017,38(05):5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