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_第1页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_第2页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_第3页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_第4页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TOC\o"1-3"\h\u30347前言 1140511流行病学调查 2109741.1流行特点 2229991.2发病机理 2282522仔猪腹泻病例的诊断与治疗--修文县双正养猪场 3179032.1修文县双正养猪场介绍 3213782.2修文县双正养猪场流行病学调查 3130132.2.1病史调查 3281402.2.2发病情况 476522.2.3临床症状 5258392.2.4病理变化 5232702.2.5实验室诊断 6266052.3预防和治疗 6172802.3.1隔离与消毒 7313582.3.2返饲 7172342.3.3紧急免疫 7324132.3.4药物预防与治疗 7117382.3.5防治结果 8218793仔猪腹泻病爆发的原因分析 9298433.1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腹泻 9295923.2营养性因素导致腹泻 9181553.3抗体水平低下 9275213.4细菌性疾病引起的腹泻 10130554防控策略 10189284.1加强饲养管理 10218364.2合理补充营养,控制仔猪腹泻 11146854.3免疫接种,提高抗体 11221844.4采取药物治疗,减少细菌感染 1120095结论 1113121参考文献 1311732致谢 14摘要猪流行性腹泻是重要的消化道传染病,该病影响猪的生长速度,严重情况下可致死亡,各个年龄的猪都能感染发病,特别是在10日龄以内的产房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而且该病也会减缓育肥猪的生长速度。部分耐过猪会伴随肠道绒毛的永久损伤,造成后期培育过程中料肉比增高是困扰养猪生产的最重要疾病之一。2020年修文县双正养猪场发生的这次腹泻病是该场发病最为严重的一次,与之前有所差别,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本文基于在修文双正一场猪腹泻病的防控实例,对其临床表现进行观察,结合分子诊断技术复盘了该场流行性腹泻从发生、诊断以及综合防控的全过程,分析了该病发生的可能原因,整理了应对该病的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养猪生产提供指导。关键词猪仔死亡;流行病学;腹泻病毒前言在猪的繁殖生养过程中,仔猪腹泻病是常发疾病,严重危害猪的健康。仔猪腹泻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日渐消瘦、严重脱水等。据调查统计,仔猪在1周龄时,发生腹泻病从而导致死亡的概率高达100%。引起仔猪腹泻病的病毒有特别多种,其中常见的就是仔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轮状病毒(PRoV)等。近期,又发现了一种极容易引起仔猪腹泻的一种新型病毒,此病毒呈冠状,一旦猪感染,就会产生严重的腹泻,并且发病几率极高[1]。仔猪一旦感染上流行性腹泻病就可能出现脱水、食欲不振、水样腹泻,并伴有发烧等症状。由于仔猪腹泻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类型的病毒腹泻很相似,临床诊断和病理变化并不能很好的推断出腹泻病毒的原因,这就需要借助实验室的诊断技术对其进行详细确认,以便对仔猪更好的进行防控和治疗[2]。仔猪流行性腹泻病的发生,致使很多仔猪死亡,这给猪场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从这几年仔猪发生流行性腹泻病的情况来看,很多猪场使用疫苗的免疫效果差别很大,大部分难以实现有效保护[5]。虽然有些养猪场对仔猪进行了防疫疫苗,但是有些身体素质低的猪群仍旧会感染病情,并且仔猪腹泻病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很容易在猪群中交叉感染,致使患病的仔猪越来越多。流行性腹泻在仔猪上危害巨大,无论是修文县双正养猪场还是其他大规模类型养猪场都深受其害。如果仔猪在患流行性腹泻病前能够进行很好的治疗,就可以降低仔猪的死亡率,可以挽回一些损失。所以加强对仔猪的治疗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6]。仔猪流行性腹泻病是一种肠道传染性疾病,猪群里一只仔猪发病,极容易感染其他猪,所以此病的密集性很强,防治困难,是养猪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希望通过修文县双正养猪场的案例,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实践经验,激发研究人员的灵感,对提高猪场养殖人员对仔猪流行性腹泻病的认识,把控流行性腹泻的关键风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流行病学调查1.1流行特点猪一旦发生流行性腹泻病,就很难控制,而且病毒传播速度较快、传播时间较长,可以一直向外排毒。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发病猪的粪便,当饲养人员在处理粪便过程中,运输的车辆、工具、水源等都可能沾有病菌,从而传播给其他猪群。流行性腹泻病的病菌主要是通过口、鼻等进行传染,因此只要是携带病毒的动物或者物品都有可能作为传播病毒的根源和媒介[7]。猪发生腹泻病时,就会不断的进行排泄,当排泄粪便沾染在猪舍或者其他物品上时,就可能传染给健康的猪,如此反复进行交叉感染,从而使健康的猪也感染疾病。另外根据其他研究发现,发生流行病的猪,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感染猪场制品,引发安全隐患。流行性腹泻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口、鼻,当猪群接触到带病毒的粪便或者其他排泄物时,就可以通过口、消化道等进行感染。另外有其他的报道指出,传播流行性腹泻病的方式也有可能是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乳汁或者精液等[8]。1.2发病机理流行性腹泻病的发病机理与流行性肠道感染的机理很像,只是肠道致病菌的病原菌可以在肠腔内进行增殖。流行性腹泻病的病原菌无法在扁桃体内或者肠胃内进行繁殖,它主要存活在肠道内,流行性腹泻病病毒主要是通过口腔或者鼻子感染到身体内部,然后病毒达到小肠,最后进入到小肠绒毛上皮细胞[9]。流行性腹泻病病毒在小肠绒毛细胞上进行增殖,此过程会损伤绒毛的上皮组织,从而导致细胞功能下降。受到损伤的小肠绒毛上皮组织,各种功能都发生了障碍,比如不能快速的分解蛋白质、不能快速的吸收糖等,使小肠内的营养物质无法被吸收、利用,长此以往小肠内就会堆积很多食物,这些食物在肠内还易发酵,最终导致仔猪腹泻。随着流行性腹泻病毒程度加深,仔猪小肠绒毛受损就越严重,吸收能力进一步下降,腹泻加剧,如此往复,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仔猪严重腹泻、脱水、日渐消瘦、最终死亡[10]。2仔猪腹泻病例的诊断与治疗--修文县双正养猪场2.1修文县双正养猪场介绍修文县双正拥有10个母猪场,2020年底可饲养母猪6万头,仔猪产能150万头。公司采用“公司+农场”和“自繁自养”的运营模式,建设绿色智能化母猪场,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在猪业崛起的黄金时代,修文县双正公司秉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环境友好、成本领先”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养猪业,成功的建立了集科研、养猪繁育、商品猪饲养为一体的生猪产业链[12]。修文县双正养猪环境如下图1所示:图2.1修文县双正猪场养猪环境2.2修文县双正养猪场流行病学调查2.2.1病史调查修文县双正养猪场为大型规模化养猪场,到2021年4月,该养猪场的繁育母猪6万余头。该农场已投产使用5年之久,到在猪流行性腹泻病爆发之前,该猪场被未发现严重的传染性腹泻情况,该猪场环境良好,时常通风、消毒,该猪场采用封闭的管理模式,仔猪的食物与饲料都经过了严格的检查,并定期对仔猪进行疫苗免疫。猪场的饲养人员也都经过了专业的训练,防疫措施也较为严格[13]。2017年6月,修文县双正养猪场暴发了仔猪流行性腹泻病,这次发病过程中,是外场引进的猪最先发病的,当时引进猪量为135头。这些母猪进场以后,先进行了隔离、观察,然后混养。在一次检测过程中,首次检测出流行性腹泻病毒[14]。2.2.2发病情况流行性腹泻病病毒是导致仔猪腹泻的主要病毒,也是养猪场经常遇到的一种急性肠道感染疾病,所以此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仔猪流行性腹泻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呕吐、水样腹泻、拉稀便、严重脱水等。流行性腹泻病的主要发病季节为冬季和春季,并且死亡率较高。2019年4月,修文县双正养猪场饲养的猪仔陆续开始出现腹泻症状,主要以发烧、脱水等为主[15]。根据修文县双正养猪场相关人员的初步诊断,此次腹泻为流行性腹泻,之后工作人员进行了及时的控制,腹泻情况有所好转。2020年10月份修文县双正养猪场出现了以哺乳猪仔为主的大批量腹泻现象,此次病情较2019年4月更加严重,临床症状还是以腹泻为主,伴有呕吐,仔猪出现拉稀、粪便较黄,随着病情的加重,粪便越来越稀,脱水也越来越严重,仔猪食欲不振,有些仔猪3-4日后死亡,每日新增腹泻仔猪也较多,管理人员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均无效,病情并没有好转,此次病情怀疑为仔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所致,如下图2、图3、图4所示:图2.2仔猪腹泻后,拉黄色稀粪,初期较为粘稠,后期则为水样图2.3仔猪发生腹泻后,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图2.4仔猪拉出的稀便2.2.3临床症状修文县双正养猪场此次病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水样腹泻,伴有呕吐。当仔猪吃食或者吃母乳的过程中出现呕吐症状,年龄小的仔猪体抗力低,腹泻相对严重;另外,很多腹泻仔猪体温较高,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烧、发热现象。较小的仔猪发生腹泻后两天到三天左右就容易脱水死亡。断奶的仔猪腹泻程度比较轻,但精神不振、腹泻一个星期左右能够恢复正常。较大的成年猪腹泻程度比较轻,伴有厌食[16]。2.2.4病理变化对腹泻死亡的仔猪进行小肠观察,发现小肠胀满,小肠壁比较薄,出现半透明状,膨胀,没有弹性。小肠内不明液体较多,此液体为淡黄色,肠内淤血严重,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肠内出现白色凝状物。如下图5所示:图2.5病理变化2.2.5实验室诊断通过对修文县双正养猪场的病史调查以及临床症状,并结合当前流行病特点,怀疑此次腹泻为病毒性腹泻,为了进一步确认此次腹泻的病因,查清腹泻的病原体,特采腹泻物进行检测。本次测试主要是采用流行性腹泻病毒胶体试剂,主要使用方法是收集猪肛拭子的液体,然后进行稀释,之后进行搅动然后静止几分钟后,上下液开始分层,取上部较为清晰的液体进行测试,将试纸平放静止5分钟后,观察结果。此结果显示为C线清晰可见,T线也清晰可见,说明此猪肛液体中含有流行性腹泻病毒,表明此猪Wie发病猪。图2.6快速检测卡检测结果2.3预防和治疗经过以上的实验室诊断可以初步的断定为此次仔猪腹泻病爆发的原因是感染了腹泻性病毒。仔猪流行性腹泻病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为了遏制仔猪流行性腹泻病的蔓延,有效控制病情,最大程度上降低猪场的损失,猪场管理者应该积极的采取控制措施,主要是对仔猪进行隔离与消毒、返饲、紧急免疫等。2.3.1隔离与消毒对修文县双正养猪场的所有腹泻仔猪与母猪进行隔离与观察,隔离期间患病仔猪和母猪要严格的控制食物,所有食材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检测,所用的工具、接触到的物品也必须要进行严格消毒。每一个猪舍之间进行严格的封闭,工作人员也尽量少交谈、接触,猪栋舍之间的物品尽量不要交叉使用,仔猪的寄养工作也要停止。猪舍与连廊道路之间也要进行封闭处理,全面进行消毒工作。消毒液采用金卫康溶液,配置浓度为0.5%,每日消毒3次,早、中、晚各一次。为了保证分娩母猪猪舍的环境要求,分娩的猪舍也应该进行消毒,必要时要提前断奶,空舍后360度无死角消毒,分娩的猪舍消毒要强一些,使用消毒液为戊二醛,配置浓度为0.78%。2.3.2返饲返饲的过程中将发病仔猪处死,之后取小肠段用破壁机将其搅碎,然后按照每头猪60g的剂量进行返饲。首先对妊娠3个半月的母猪进行返饲,之后再根据母猪妊娠的时间,往前倒推,然后按照生产的流程进行返饲,实现除哺乳母猪之外的所有猪群的覆盖。当仔猪很少时,也要首先保证妊娠两个半月的母猪进行返饲。为了保证返饲效果,返饲前需要进行限料,需要进行2次返饲。2.3.3紧急免疫紧急免疫对仔猪具有极强的保护作用,对哺乳期间的母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这个过程,需要在产前一个星期内进行接种。对产前的母猪进行接种猪流行性腹泻灭活苗(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每头母猪的使用剂量为4ml。在紧急免疫过程中要同时电解多维饮水给药,使用剂量为500ppm。2.3.4药物预防与治疗除采用隔离消毒、紧急免疫等措施外,要想对仔猪进行流行性腹泻病的控制还应该进行药物预防和治疗。常用的药物为阿莫西林(哈药集团),将其搅拌在患病猪的食物中,剂量为1g;饮水给药复合维生素,剂量为550ppm。阿莫西林和复合药物均用药5个工作日,然后停药7天进行观察。如果7日后患病猪仍不见好转,应该进行人工灌服补液盐。补液盐的比例应该为:2.6克的氯化钠,1.5克的氯化钾,葡萄糖14克,枸橼酸钠2.9克,每日三次灌服,剂量为60ml左右。2.3.5防治结果在仔猪发生腹泻期间,后备母猪发生厌食情况的有58腹泻的有36头,死亡数为0;妊娠母猪厌食的有110头,腹泻34头,死亡数为0;哺乳母猪发生呕吐的有690头,有667头腹泻,其中有0头死亡,死亡率为0,如下表1所示:表2.1各阶段猪只发病数发病猪群呕吐/厌食头数腹泻头数死亡头数发病天数(天)后备母猪5836010妊娠母猪1103408哺乳母猪690667020在猪群发病期间,仔猪的死亡率要比妊娠的母猪死亡率要高,仔猪的死亡率高达34.1%,猪场管理人员通过不断的防治措施,仔猪的死亡率也在持续的下降,发病第四个星期后,仔猪的死亡率下降为7.1%,流行性腹泻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如下图7所示:图2.7猪仔死亡率修文县双正养猪场技术人员通过不断的对仔猪流行性腹泻病进行防治之后,仔猪的死亡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通过药物和物理治疗后,自分娩猪舍发病20天后,猪群的病情基本好转。隔离、消毒、紧急免疫、药物治疗等预防措施可以持续性实施21天,确保病情得到控制,保证疫情不再复发。本次仔猪流行性腹泻病爆发后,由于管理人员防治及时,有效的将猪场的损失及降到了最低,仔猪的死亡率基本控制在了34%以内,平均死亡率为21.3%。这次仔猪的腹泻病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病原,以后爆发的可能性还会有。在控制2个月后对猪场又进行了一次调查,仍存在腹泻死亡现象,但仅为个别发生,没有出现爆发的趋势。3仔猪腹泻病爆发的原因分析3.1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腹泻调查显示,夏季仔猪流行性腹泻病的爆发率要高于其他季节,夏季天气炎热,很多猪舍容易湿潮,所以给猪舍降温,通风是管理中的一个难题。很多管理人员在给猪舍降温的过程中,很容易引起仔猪腹泻,因为仔猪对温度的需求很苛刻,低温很容易造成腹泻,所以管理者在给猪进行防暑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温度不能过低。另外,猪的汗腺不发达,夏季温度过高,猪无法进行排汗,就很容易出现热反应,饮食明显下降。有些养猪场为了增加猪的饮食量,就在猪食里面添加饮用水,混合成粥样,如果这些饲料没有完全被猪吃掉,在炎热的夏季,就很容易出现酸腐,发生霉变现象,此时猪在进行采食,腐烂的食物在体内就容易产生病菌,从而导致腹泻。对仔猪进行断奶、换料等都可能导致腹泻,或者用凉水直接冲猪身,都容易导致腹泻。3.2营养性因素导致腹泻饲料中的抗营养因素也可能是导致仔猪腹泻的原因,有些仔猪对所吃进去的食物吸收不好,长此以往肠道就会滋生细菌,大量的有害细菌在肠道繁殖,从而导致腹泻的发生。对于某些肥胖的妊娠母猪来说,在临产前进行大量的投食,也会使乳脂或者蛋白质升高,产后仔猪就会消化不良,产生腹泻。初产、老年母猪由于泌乳不足,无法满足仔猪对免疫球蛋白和营养的需要,导致仔猪免疫力低下,营养消化不良,发生腹泻。水质不好也可导致腹泻的发生,水质是否污染、硬度是不是高,细菌含量是不是超标,有必要进行定期检测。3.3抗体水平低下从修文县双正养猪场建立以来,猪场流行性腹泻病很少发生,所以对仔猪很少接种相应疫苗,这也就导致该厂猪群缺少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抗体,或者抗体水平比较低。在2020年猪场爆发流行性腹泻病毒,而此时猪群的抗体水平低下,所以此病毒蔓延的较快,病情恶化较严重。3.4细菌性疾病引起的腹泻仔猪的抵抗力没有其他类型的猪强,所以极容易引起细菌性感染,常见的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有仔猪黄白痢,仔猪红痢、仔猪副伤寒等。3个月以下的猪群最容易感染,从而造成严重的损失,对于妊娠或者生长健壮的猪只由于抵抗力高,影响的相对较轻。仔猪黄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肠道感染性疾病,此病发作快、感染性较高,仔猪在断奶前极容易发生此病。此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严重脱水、腹泻、粪便呈现黄、白色。仔猪出生1-3日或者10-30日之间,很容易感染此病,并且一旦感染此病,很容易死亡。当冬季产房温度较低甚至母猪母乳不足时,仔猪都容易感染此细菌,着凉后还会使病情加重。发生后仔猪脱水严重,粪便颜色不正常,气味恶臭,呈现气泡型稀便。仔猪红痢是由魏氏梭菌诱发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此病主要发生在个体大的猪只身上,临床症状主要是粪便呈现红褐色,并伴有气泡,肠系膜出现淤血,或者红肿,淋巴结肿大等。仔猪副伤寒,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引起,此病每个季节都容易发生,尤其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发病率最高,此病常见于60天-120天猪龄的猪身上,成年的猪只发病几率较小。此病的临床症状为粪便呈黄色、气味极臭,猪严重脱水,消瘦较快。4防控策略4.1加强饲养管理加强对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能够降低流行性腹泻病的发生率,管理人员一定要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保持猪舍内的环境卫生,平时多通风,定期对猪舍进行驱虫。对母猪与仔猪的饲料要定期更换,尽量不要让母猪与仔猪食用腐烂的食物。对发病的猪只要做好隔离工作,发病猪只使用的工具要进行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另外,还要做好猪群的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猪只的免疫力。4.2合理补充营养,控制仔猪腹泻从仔猪断奶之后开始对仔猪进行补料,此段时间内仔猪的饲料应该保持一致,当仔猪满3个月以上后,应该对仔猪更换饲料,要逐渐更换,以防仔猪不能适应新的食物,仔猪使用的器具要保持清洁。仔猪在断奶后应该给予充足的营养物质,比如维生素、有机酸、抗生素等,以防腹泻的发生。出生3天后的仔猪必须要保持水的清洁,以防细菌感染。4.3免疫接种,提高抗体免疫接种可以有效的预防流行性腹泻病的发生,仔猪在注射疫苗之后,体内就会产生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抗体,当病原体入侵体内时,体内的抗体就会起到保护作用,机体也会快速的做出反应,从而将体内感染的流行病毒消灭掉,或者抑制其生长,真正的做到保护仔猪不受病毒侵害。现在,市场上关于防疫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疫苗有很多,猪场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疫苗。疫苗能够对猪起到很好的保护,有些猪场为了提高猪的免疫力,给猪接种了很多种类型的疫苗,这样反而起到了相反的结果,所以猪场在选择疫苗过程中一定要谨慎,进行科学的选择。市场上有很多疫苗,比如弱毒疫苗、联苗等,这些疫苗都有自身的作用,但是对猪的保护效果并不强。猪场一定要根据猪的自身情况,去选择适合自身免疫的疫苗,打疫苗的过程中也要及时对猪进行观察,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处理。猪场可以对妊娠的母猪在产前3个星期左右开始注射疫苗,当仔猪出生后,12小时之后就可以选择给仔猪灌服多价幼畜腹泻停。4.4采取药物治疗,减少细菌感染仔猪感染细菌之后,就可能引发各种疾病,尤其是哺乳以及断奶期间的仔猪,为了降低仔猪的细菌感染,猪场的管理者可以对仔猪采用药物疗法,从而降低细菌感染。对仔猪可以口服抗菌药物,比如如氟哌酸、庆大霉素、磺胺二甲氧嘧啶等。如果仔猪发生腹泻可以口服鞣酸蛋白、次硝酸铋及矽碳银等。仔猪严重脱水可以进行静脉注射,补充营养液,或者生理盐水。可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及抗病毒药物,如硫酸新霉素配合黄芪多糖,氟苯尼考配合黄芪多糖,同时饮用口服补液盐,连用1周。结论仔猪腹泻病时有发生,在临床防治与实践中,应该对仔猪进行全面的分析,弄清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区分交叉感染与自身感染,然后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最大程度上将损失降到最低。饲养人员要注意猪舍内的环境,经常通风,注意消毒,保持猪舍内的干燥,从而较少病原菌的滋生。对仔猪还可以进行免疫接种,从身体内部提升自身的免疫力。猪场的门口也要注意消毒,防治引入病原,火碱液要及时更换,最好2天更换一次,对猪舍及猪群提倡使用1:500-1000的过氧乙酸熏蒸消毒。仔猪流行性腹泻的症状比较明显,管理人员一旦发现应该立即查明原因,并对症治疗。发生病情的仔猪应该及时进行隔离,所使用的器具也应该及时消毒,避免交叉感染。但对患顽固性腹泻和具有腹泻症状的病例要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综合防治、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予以救治。

参考文献[1]M.SUEYOSHI,T.TSUDA,K.YOSHIDA,etal.Animmunohistochemicalinvestigationofporcineepidemi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