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教学课件(含同步教案和习题)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教学课件(含同步教案和习题)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教学课件(含同步教案和习题)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教学课件(含同步教案和习题)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教学课件(含同步教案和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授课人:2024/4/14时间的脚印肆课堂小结,课堂练习,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叁细读感悟,品味语言,写法探究。贰扫清障碍,整体感知,把握内容。壹了解作者,了解背景,字词积累。品读感悟初读感知预习检查目录Contents新课导入你知道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吗?1.了解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品味文中准确、严密而又生动有趣的语言,掌握文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3.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学习目标

陶世龙,1929年生,四川安岳人,地质学家、科普作家。他写了许多普及地质矿物等知识的文章。著有《变幻多彩的地球》《谈天说地》《时间的脚印》等。作者简介腐蚀(shí)沙砾(lì)

掸去(dǎn)山麓(lù)

沟壑(hè)覆盖(fù)

钟鼎文(dǐng)龟裂(jūn)

楔形文字(xiē)重点字注音重点词语解释【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山麓】山脚。【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时间的脚印”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无形的时间流逝有形化,说明时间在世间留下了踪迹。题目生动形象,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题目解读整体感知第一部分(第1-4段):提出“时间”的话题,指出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读课文,说说课文能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第二部分(第5-29段):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第二部分第一层(第5-21段):写岩石的毁灭与新生记录着时间。第二部分第二层(第22-29段):具体说明岩石保存了许多历史遗迹。第三部分(第30、31段):说明读懂岩石的记录的意义。岩石的毁灭水、空气破坏风沙破坏人为破坏岩石的新生1.文章开头引用高士其的小诗有什么作用?

它是文章的题记,引出话题;它将时间拟人化,照应了文章的标题。问题探究2.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岩石运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岩石留下了历史的痕迹,保存了地壳的活动、气候的变化、古生物的状况等,展现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岩石大自然的作用人的作用碎石、泥沙等沉淀重压、胶结岩石

3.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来说明岩石被破坏而逐渐成为泥沙的过程呢?

作者用大量文字说明岩石被破坏而逐渐成为泥沙的过程,是为下文说明岩石的生成打基础、做铺垫的,没有“老”的岩石不断地被破坏,就没有“新”的岩石不断地生成,这是物质运动规律的体现。因此,这些内容使人们对说明对象的了解更具体、更全面。1.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简要赏析。品味语言(1)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冰河对岩石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2)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举例子、作比较。以建筑兰新铁路时,人们炸掉山头为例,具体地说明了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将人对岩石的破坏速度与地质作用的速度进行比较,突出了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不容忽视。(3)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列数字。用概数准确地说明了形成一米厚的岩石需要的时间,使读者对岩石的形成速度有个大致的概念。2.本文的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而又生动形象,试简要分析。(1)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攻击”一词运用了拟人手法,使阳光、霜雪、风、雨等有了行为意识,强化了它们与岩石的敌对关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时刻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破坏,语言极富表现力。(2)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胶结得更紧密了。句中的“胶结”能不能替换为“黏合”?为什么?不能。“胶结”指糨糊、胶等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准确地说明了岩石的形成过程,而“黏合”指黏性的东西使两个或几个物体粘在一起,用“黏合”与实际情况不符,语言表达不准确。(3)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大约”表示是约数,说明它后面的时间是估计的,不是准确的,如果去掉,时间就变成准确的了,可能与事实不符。“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4)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可能”表猜测。“很可能”说明“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是猜测的,并不肯定,但可能性很大。表述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以充满智慧的语言介绍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与方式,说明了读懂岩石的记录的意义,以丰富的例子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激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主旨归纳课堂小结时间的脚印提出话题,指出岩石能记录时间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说明读懂岩石的记录的意义读懂自然造福人类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旨在向读者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与方式。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知识,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等多种说明方法。写作特点1.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例如,把刮风沙比作砂轮在有力地转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风沙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在说明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时,举了建筑兰新铁路时炸掉山头的例子;“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则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本文抓住事物自身的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条分缕析,先指出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再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最后说明了岩石上的记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逻辑性很强。在讲述岩石如何记录时间的部分时,作者举了大量的例子,但很注意例子的不同层次,先讲岩石的毁灭与新生记录着时间,再具体说明岩石保存了许多历史痕迹,从而使文章的主体部分层次清晰。其次,作者很注意运用过渡性的句子,让读者易于把握前后段落的内容。2.层次清晰,逻辑性强。

本文作为说明文,其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的特点,如“根据计算”“大约”“很可能”等修饰性、限制性词语的运用,使文章语言准确、严密。而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则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有趣。例如,写岩石“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这些生动有趣的语言,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拉近了文章与读者的距离,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3.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有趣。课堂小练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腐蚀(shí)

山麓(lù)

钟鼎文(dǐng)B.掸去(dǎn)

沟壑(hè)

堆积(duī)C.帷幕(wéi)

沙砾(lì)

楔形文字(qì)D.低洼(wā)

沟壑(hè)

粗糙(cāo)答案:C解析:楔—xiē。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

踪迹,用钟表、用日历……B.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涯上崩落下来的!C.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

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D.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

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答案:B解析:涯—崖。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时间的脚印》通过介绍岩石的分解和形成等,告诉我

们时间也会留下脚印。B.本文采用时间顺序来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作用,条理清

楚,层次分明。C.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使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准确

简明。D.作为一篇科普作品,本文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从形式

到内容再到语言表达都尽量靠近读者,使读者愿意读、

喜欢读。答案:B解析:本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同步教案点此下载提示1:双击右侧图标可打开同步资料。提示2:同步资料包为压缩文件,需安装解压缩软件才能打开。提示3: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印,保存。8.时间的脚印1.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1)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

)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2)越是轻小的沙砾(

)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3)在粗糙(

)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4)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

)形文字更困难些。(5)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

)裂的形象……shí•••••lìcāoxiējūn2.结合语境,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这里比喻意志坚定,永远不变。)B.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C.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D.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裂开许多缝子。)A【解析】句中用的是“海枯石烂”的本义,即“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3.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打比方,生动形象地写出冰河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之大。)B.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列数字,具体地说明了岩石形成的时间之久。)C.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举例子,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大。)D.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形文字更困难些。(作比较,说明读懂岩石上的记录困难之大,是基本不可能完成的。)D【解析】“是基本不可能完成的”说法有误。4.【2020·滨州】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因此,适当的居家锻炼是不能少的。②如何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热情?③疫情导致寒假超长,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利用“空中课堂”进行线上教学,学生视力可能会因长时间对屏阅读而受到一定损害,身体也会逐渐垮掉。④组织网络运动会就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⑤况且,学生平时在学校也要保证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A.②④③①⑤B.③②④①⑤C.②④①⑤③D.③①⑤②④D★5.文章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4·2一是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震旦角石【内容】,二是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客②】。请同学们看第28页第5-8题。6.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说明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列数字、打比方,具体真实、生动形象地说明震旦角石的外表特征,突出它的美丽,为下文写人们赋予它美好的寓意做铺垫。▲7.下列关于“震旦角石”相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震旦角石已经灭绝,但它的化石只有我国有,在哪里发现它,就说明它所在的地层形成于奥陶纪。B.奥陶纪中期,震旦角石是海洋霸主,进食时它先向前喷出一股水柱,回流将成群的小鱼送进它的嘴里,再合拢触腕,进而享用小鱼们。C.震旦角石是一种脊椎动物,属于头足纲,虽已灭绝,但现代海洋中的章鱼、乌贼、鹦鹉螺是震旦角石的近亲。D.震旦角石还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寓意,人们认为它能够聚财、节节高升,是镇宅驱邪的宝物。【解析】这种动物是一种海生无脊椎软体动物。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C8.研究“震旦角石”的化石有什么现实意义?请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4·1有很好的地层和地质年代指示意义,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在哪里发现它,就说明它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