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课件_第1页
自然地理课件_第2页
自然地理课件_第3页
自然地理课件_第4页
自然地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基础强化第一讲世界地理概况——海陆分布1世界海陆分布2世界重要的岛屿、半岛、海峡和运河3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核心内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地理位置区域地理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农业工业生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作用与人文环境思维导图世界海陆分布1.海陆比例

2.海陆分布不均

海洋>陆地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格陵兰岛新几内亚岛加里曼丹岛马达加斯加岛世界海陆分布(海陆分布——岛屿)苏门答腊岛、爪哇岛新西兰岛冰岛塔斯马尼亚岛①大陆岛

②冲积岛

③火山岛

④珊瑚岛

与大陆相邻(台湾岛、大不列颠岛)板块交界处(夏威夷群岛、阿留申群岛)河流入海口(崇明岛、亚马孙马拉若岛)热带海域(大堡礁、马尔代夫)世界海陆分布(海陆分布——岛屿)世界海陆分布(半岛)世界海陆分布(海峡及运河)白令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巴拿马运河德雷克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莫桑比克海峡英吉利海峡土耳其海峡世界海陆分布(实时训练——区域定位)√南美洲西部,根据相对位置定位世界海陆分布(实时训练——区域定位)√劣弧原则南美大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1.①、②、③所在的大洲分别是(

)A.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B.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C.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D.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世界海陆分布(实时训练——区域定位)√跟南极半岛拉拉手的是南美,旁边只有一个岛屿的是非洲,岛屿众多的为大洋洲2.④、⑤、⑥三个大洋排序正确的是(

)A.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B.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C.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D.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域定位技巧一:如果不认识,找你认识的邻居,“拉关系:世界海陆分布(实时训练——区域定位)3.与该岛屿最接近的大陆为(

)A.亚欧大陆

B.澳大利亚大陆C.南极大陆

D.美洲大陆下图中岛屿上鸟类众多。岛农长期种植甘蔗,蔗糖生产是该岛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该岛蔗糖单产下降,总产量也下降,蔗农收入减少。读图回答3~4题。世界海陆分布(实时训练——区域综合分析)√经纬度区域定位(斐济群岛)4.众多鸟类居住在该岛东南部,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A.光照

B.热量C.降水

D.洋流世界海陆分布(实时训练——区域综合分析)√居住条件好、食物充足同为热带沿海:三圈环流、季风、洋流同为暖流考点二世界地形(答题模板)1.组成特征:

以什么(五种地形)为主;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xx分布在xx(方位)2.地形空间分布特征:

地势起伏大小、地势xx高xx低(方位)3.特殊地貌:

山峰在哪,是不是喀斯特地形,冰川地貌,冲积地貌等,有陡崖或裂谷,山脉延伸方向。4.海岸线曲折或平直,

沿海地区的地形特征可以再加上海岸线情况,以及大陆架、岛屿情况,专有名词(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等)等考点二世界地形(陆地地形类型)考点二世界地形(海洋地形类型)考点二世界地形(亚洲)0°23°26′N40°N30°N30°E60°90°120°150°66°34′N180°(1)地势起伏大(2)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3)中高周低(1)以平原为主(东欧、波德、东欧)40°N50°N66°34′N(3)地势南北高(山地),中间低(平原)(利于西风深入)(2)平均海拔最低

0°30°E60°E(4)海岸线曲折(北欧的峡湾风光)考点二世界地形(欧洲)(3)海岸线平直0°23°26′N23°26′S30°N30°S0°30°E(2)东南向西北倾斜(1)以高原为主,起伏较小(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考点二世界地形(非洲)考点二世界地形(北美洲)23°26′N30°N45°N66°34′N(1)大致呈南北纵列三列分布地形:西部高山(落基山脉)、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东部低缓高原山地(阿巴拉契亚山脉、拉布拉多高原)(2)东西高、中间低(夏季风,冬季风可以长驱直入)120°W90°W60°W考点二世界地形(南美洲)(2)三大地形区:安第斯山脉(西坡迎风坡、东坡背风坡)亚马孙平原(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巴西高原(热带草原气候)(1)西部:高大山脉(安第斯山脉)

东部:平原高原相间分布(其对气候的影响)0°23°26′S60°W40°W80°W30°S23°26′S120°E150°E180°30°S45°S(1)三大地形:西部高原中部盆地(大自流盆地)东部山地

(大分水岭——对气候的影响)(2)东西高中间低考点二世界地形(大洋洲)0°

②平均海拔最高(包括冰层:2350m)

①以高原为主

③冰雪大陆(酷寒、干燥、烈风)

东经西经考点二世界地形(南极洲)考点二世界地形(实时训练)考点二世界地形(实时训练——等值线的判读)读某岛屿附近的海底地形图(等深线单位:米),回答1~2题。1.该岛屿近海海底有石油、天然气资源,则可能分布在(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图示区域为我国台湾岛周围海底地形分布,结合等深线可知,台湾岛西部海域水域浅,坡度缓,地形以大陆架为主,是油气资源的分布区√

图示区域为我国台湾岛周围海底地形分布,结合等深线可知,台湾岛西部海域水域浅,坡度缓,地形以大陆架为主,是油气资源的分布区2.丙处海底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A.大洋板块内部的岩浆活动B.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张裂C.大陆板块内部断裂下陷D.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台湾岛东侧海域等深线密集,为海沟,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考点二世界地形(实时训练——等值线的判读)考点二世界地形(实时训练——综合应用)读“35°S附近某地区的相关数据图”,其中①④处为海洋,②③处为陆地,135°、155°为当地经度,回答3~4题。3.①处所属的大洋与板块的名称分别是(

)A.太平洋、太平洋板块B.太平洋、南极洲板块C.印度洋、印度洋板块

D.大西洋、美洲板块√②所在大陆应为澳大利亚大陆4.从③处向北,自然带的更替主要反映了(

)A.垂直地带性

B.干湿度地带性C.纬度地带性

D.地方性分异√考点二世界地形(实时训练——综合应用)③地位于澳大利亚东部,向北分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这种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布规律。考点二世界地理概况(海陆分布——主观题)5.下图为世界某国家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据图描述该国家的地理位置。(2)据图判断该国家的陆地地形特征并说出判读依据。(3)据图描述该国西部近海等深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该地区多地震、火山的成因。(4)分析该国城市分布的特点及原因。(1)位于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或热带);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2)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形平坦。从图中山峰高度可以看出该国各地海拔较高,且高度差异不大。(3)等深线与海岸线基本平行(大致沿西北—东南向延伸),且分布密集。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地震和火山。(4)城市主要分布在内陆高原。原因:地处热带,内陆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凉爽。考点二世界地理概况(海陆分布——主观题)1世界海陆分布(岛屿、半岛、海峡及运河)2岛屿的成因3地形剖面图的读图4世界主要地形的特征5七大洲各自的地形特征

《地球上的大气》章节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部分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反射大气逆辐射第一部分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热力环流温压关系3.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过程实例受力状况风向差异地面大气的()

作用削弱大气的()

作用保温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太阳大气地面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小结第一部分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热力环流温压关系3.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过程实例受力状况风向差异1.大气的受热过程过程分析白天,大气层相当于地球的()

夜间,大气层相当于地球的()

遮阳伞棉被第一部分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热力环流温压关系3.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过程实例受力状况风向差异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应用夜太阳辐射月球表面辐射月球表面辐射夜晚温度降至-183°C白天温度可达127°C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升温快,气温很高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月球表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第一部分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热力环流温压关系3.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过程实例受力状况风向差异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应用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变暖温室大棚烟雾防冻果园铺沙第一部分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热力环流温压关系3.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过程实例受力状况风向差异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应用

人造烟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间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防御霜冻。高海拔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四川盆地:第一部分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热力环流温压关系3.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过程实例受力状况风向差异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应用某地太阳能的多寡

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第一部分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热力环流温压关系3.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过程实例受力状况风向差异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应用第一部分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热力环流温压关系3.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过程实例受力状况风向差异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应用逆温的形成及其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气温高度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增气温高度平流逆温锋面逆温夜间地面迅速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形成逆温,黎明达最强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上,底层空气受地面影响而迅速降温山坡上的冷空气沿斜坡下沉到谷底积聚并把较暖的空气抬挤上升冷暖空气相遇形成锋面,其上方为暖空气,下方为冷空气地形逆温(2017·全国文综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题。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 B.②

C.③ D.④√膜内膜外日较差1.大气的受热过程对接高考第一部分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热力环流温压关系3.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过程实例受力状况风向差异对接高考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2~3题。2.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1.大气的受热过程对接高考第一部分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热力环流温压关系3.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过程实例受力状况风向差异对接高考结合过程性数据或结果性数据考查大气热力原理3.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1.大气的受热过程对接高考第一部分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热力环流温压关系3.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过程实例受力状况风向差异对接高考第一部分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热力环流温压关系3.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过程实例受力状况风向差异2.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冷却受热冷却高空地面高压高压高压低压低压低压等压线高凸低凹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二、热力环流第一部分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热力环流温压关系3.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过程实例受力状况风向差异第一部分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热力环流温压关系3.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过程实例受力状况风向差异2.热力环流温压关系第一部分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热力环流温压关系3.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过程实例受力状况风向差异2.热力环流实例海风陆风作用: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降温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从而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小。夏季气温低,空气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海陆风第一部分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热力环流温压关系3.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过程实例受力状况风向差异2.热力环流实例山谷风“巴山夜雨”是因为四川盆地多夜雨而得。四川盆地潮湿,云层厚,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低层空气容易升温。四周沿山坡下沉的气流多,造成盆地底部夜晚气流上升较多,形成夜雨。第一部分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热力环流温压关系3.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过程实例受力状况风向差异2.热力环流实例城市风B城市热岛效应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第一部分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热力环流温压关系3.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过程实例受力状况风向差异3.大气的水平运动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第一部分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热力环流温压关系3.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过程实例受力状况风向差异3.大气的水平运动受力状况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第一部分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热力环流温压关系3.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过程实例受力状况风向差异3.大气的水平运动受力状况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始终与水平运动物体方向保持垂直。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减小风速第一部分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热力环流温压关系3.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过程实例受力状况风向差异3.大气的水平运动受力状况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高空风向近地面风向高空大气受()和()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平行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成一夹角气压带和风带第二部分假设1.地球不自转假设2.sun直射赤道假设3.下垫面均一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整体季节移动假设解除回归现实形成气压中心季风环流1.气压带和风带高压低压冷热不均使其动1.气压带和风带单圈环流第二部分1.气压带和风带单圈环流三圈环流1.1形成1.2季节移动2.北半球气压中心2.2季风环流3.世界气候类型2.1气压中心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高压低压30N60N90N赤道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极锋副热带高压带(动力)副极地低压带(动力)盛行西风带东北信风带赤道低压带(热力)极地高压带(热力)极地东风带1.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第二部分1.气压带和风带单圈环流三圈环流1.1形成1.2季节移动2.北半球气压中心2.2季风环流3.世界气候类型2.1气压中心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地球自转使其偏第二部分1.气压带和风带单圈环流三圈环流1.1形成1.2季节移动2.北半球气压中心2.2季风环流3.世界气候类型2.1气压中心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1.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形成

气压带高低气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

季节移动而移动太阳直射点第二部分1.气压带和风带单圈环流三圈环流1.1形成1.2季节移动2.北半球气压中心2.2季风环流3.世界气候类型2.1气压中心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形成北半球冬季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第二部分1.气压带和风带单圈环流三圈环流1.1形成1.2季节移动2.北半球气压中心2.2季风环流3.世界气候类型2.1气压中心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形成北半球夏季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第二部分1.气压带和风带单圈环流三圈环流1.1形成1.2季节移动2.北半球气压中心2.2季风环流3.世界气候类型2.1气压中心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形成北半球冬季西北季风:干、冷低东北季风:干、暖第二部分1.气压带和风带单圈环流三圈环流1.1形成1.2季节移动2.北半球气压中心2.2季风环流3.世界气候类型2.1气压中心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冬季风第二部分1.气压带和风带单圈环流三圈环流1.1形成1.2季节移动2.北半球气压中心2.2季风环流3.世界气候类型2.1气压中心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冬季风北半球夏季东南季风:暖、湿西南季风:热、湿第二部分1.气压带和风带单圈环流三圈环流1.1形成1.2季节移动2.北半球气压中心2.2季风环流3.世界气候类型2.1气压中心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夏季风第二部分1.气压带和风带单圈环流三圈环流1.1形成1.2季节移动2.北半球气压中心2.2季风环流3.世界气候类型2.1气压中心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夏季风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风向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成因冬季:西北季风(干、冷)夏季:东南季风(暖、湿)冬季:东北季风(干、暖)夏季:西南季风(湿、热)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第二部分1.气压带和风带单圈环流三圈环流1.1形成1.2季节移动2.北半球气压中心2.2季风环流3.世界气候类型2.1气压中心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第二部分1.气压带和风带单圈环流三圈环流1.1形成1.2季节移动2.北半球气压中心2.2季风环流3.世界气候类型2.1气压中心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3.世界气候类型第二部分1.气压带和风带单圈环流三圈环流1.1形成1.2季节移动2.北半球气压中心2.2季风环流3.世界气候类型2.1气压中心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3.世界气候类型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洋流海陆分布地形太阳辐射气压带和风带重要因素而非唯一因素低压湿润高压干西风湿润信东干口诀第二部分1.气压带和风带单圈环流三圈环流1.1形成1.2季节移动2.北半球气压中心2.2季风环流3.世界气候类型2.1气压中心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1.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THANKS第三讲天气系统章节复习锋面系统第一部分暖冷前后1.锋面系统第一部分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气旋和反气旋3.气旋锋面形成过程气流流向原理应用温压关系判定方法1.锋面系统暖锋暖前后1.锋面系统第一部分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气旋和反气旋3.气旋锋面形成过程气流流向原理应用温压关系判定方法冷1.锋面系统冷锋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雨区范围窄,主要在锋后。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符号表示过境前后气温气压雨区分布1.锋面系统第一部分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气旋和反气旋3.气旋锋面形成过程气流流向原理应用温压关系判定方法1.锋面系统小结1.锋面系统第一部分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气旋和反气旋3.气旋锋面形成过程气流流向原理应用温压关系判定方法1.锋面系统原理应用谁主动靠近就是什么锋面暖抬升,冷下沉主动气团推前进如果两个势力相当?或有地形阻前进?1.锋面系统第一部分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气旋和反气旋3.气旋锋面形成过程气流流向原理应用温压关系判定方法1.锋面系统准静止锋暖冷锋面来回摆动移动速度慢、幅度小,多连续性降水,气温、气压反复升降。1.锋面系统第一部分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气旋和反气旋3.气旋锋面形成过程气流流向原理应用温压关系判定方法1.锋面系统我国的准静止锋1.锋面系统第一部分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气旋和反气旋3.气旋锋面形成过程气流流向原理应用温压关系判定方法南部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东北5月6月7、8月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北方雨季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五月南岭六月长,徘徊一月雨茫茫,七八两北长伏旱,九月南撤十月亡.9月10月1.锋面系统我国的锋面雨带1.锋面系统第一部分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气旋和反气旋3.气旋锋面形成过程气流流向原理应用温压关系判定方法1.气旋和反气旋气旋低压系统辐合上升阴雨天气1.锋面系统第一部分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气旋和反气旋3.气旋锋面形成过程气流流向原理应用温压关系判定方法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冷却凝结,多阴雨天气。过境前气压高,过境时气压最低,过境后气压升高。1.气旋和反气旋气旋1.锋面系统第一部分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气旋和反气旋3.气旋锋面形成过程气流流向原理应用温压关系判定方法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升温干燥,多晴朗、干燥天气。过境前气压低,过境时气压最高,过境后气压降低。1.气旋和反气旋反气旋1.锋面系统第一部分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气旋和反气旋3.气旋锋面形成过程气流流向原理应用温压关系判定方法南半球反气旋南半球气旋北半球反气旋北半球气旋左右手定则结合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观察水平气流的偏转方向1.气旋和反气旋

判定方法1.锋面系统第一部分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气旋和反气旋3.锋面气旋形成过程气流流向原理应用温压关系判定方法3.锋面气旋锋面多形成于气旋的低压槽处(等压面弯曲处),锋线往往与槽线重合。确定气团的性质:北半球的锋面气旋中,锋面的偏北侧均为冷气团,偏南侧均为暖气团;南半球的锋面气旋中,锋面的偏南侧均为冷气团,偏北侧均为暖气团。1.锋面系统第一部分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气旋和反气旋3.锋面气旋形成过程气流流向原理应用温压关系判定方法3.锋面气旋1.观察南半球的锋面气旋系统,和北半球的有何区别?为社么呢?2.你能总结出有关锋面气旋的规律吗?1.锋面系统第一部分原理应用过程分析2.气旋和反气旋3.气旋锋面形成过程气流流向原理应用温压关系判定方法1.锋面系统读图步骤生活中的地理第二部分思考:一年四季,西安的哪些天气现象与今天学习的天气系统有关?“生活”中学2.生活中的地理1.古诗词中的地理第二部分2.生活中的地理2.生活中的地理1.古诗词中的地理第二部分2.生活中的地理西安的春

暖锋冷锋2.生活中的地理1.古诗词中的地理第二部分2.生活中的地理夏季暴雨?热?西安的夏

气候地形副高暖锋2.生活中的地理1.古诗词中的地理第二部分2.生活中的地理秋雨?晴凉?西安的秋

纬度气候反气旋锋面雨带南移冷锋2.生活中的地理1.古诗词中的地理第二部分2.生活中的地理雾霾?寒冷?西安的秋

纬度气候冷锋反气旋地形生活排放2.生活中的地理1.古诗词中的地理第二部分2.生活中的地理

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如果24h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代表寒潮来啦!寒潮2.生活中的地理1.古诗词中的地理第二部分2.生活中的地理降温霜冻大风寒潮来袭暴风雪2.生活中的地理1.古诗词中的地理第二部分2.生活中的地理台风

在西北太平洋上,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多发。2.生活中的地理1.古诗词中的地理第二部分2.生活中的地理台风米娜:哥,我来啦!中国:滚!我过生日!米娜:好嘞!还以为要来吹蜡烛,问一下哥,韩国和日本怎么走?中国:右转弯,走好。米娜:好嘞哥,生日快乐!2.生活中的地理1.古诗词中的地理第二部分2.生活中的地理台风也能带来丰沛的雨水,缓解高温酷暑和旱情。风暴潮暴雨大风小试牛刀第三部分(2019·北京文综)下图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图示区域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

B.②地有大雾出现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

D.④地寒暖流交汇√日本暖流千岛寒流牛刀小试牛刀小试第三部分1.2018年11月26日8时,①地A.太阳辐射较强

B.地面辐射较强C.大气逆辐射较弱

D.云层反射作用较弱(2019·北京市丰台区期末)下图为“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6日2时、8时亚洲部分地区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1~2题。√命题角度结合等压线分布图,考查天气特征(题型预测:选择题)1234高压控制,天晴朗,云层薄牛刀小试2.2018年11月26日2时至8时A.②地风力增强

B.③地气压降低C.④地经历大风降温过程

D.⑤地风向由偏北转为偏南√1234牛刀小试命题角度结合区域降水图,考查天气系统类型及特点(题型预测:选择题)1234(2019·天津文综)读图1和图2,回答3~4题。3.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A.甲 B.乙

C.丙 D.丁√牛刀小试

侠客行地理谢谢大家水循环洋流水循环第一部分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与类型三、水循环的意义一、水循环的概念1.水循环过程分析蒸发降水蒸发+蒸腾降水降水地下径流地表径流下渗水汽输送1.水循环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意义过程分析2.洋流洋流成因水平衡关系洋流分布原理应用原理应用1.水循环水平衡概念:质量守恒定律,全球或任一区域水量都应该保持收支平衡。1.水循环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意义过程分析2.洋流洋流成因水平衡关系洋流分布原理应用原理应用1.水循环水循环的意义假设没有水循环?假设海洋、陆地比热容相同假设没有地转偏向力1.水循环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意义过程分析2.洋流洋流成因水平衡关系洋流分布原理应用原理应用解除假设1.水循环水平衡(1)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1.水循环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意义过程分析2.洋流洋流成因水平衡关系洋流分布原理应用原理应用1.水循环水循环的意义(2)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1.水循环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意义过程分析2.洋流洋流成因水平衡关系洋流分布原理应用原理应用1.水循环水循环的意义(3)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水循环通过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1.水循环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意义过程分析2.洋流洋流成因水平衡关系洋流分布原理应用原理应用1.水循环水循环的意义(4)水循环通过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V型谷的形成河流阶地的形成1.水循环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意义过程分析2.洋流洋流成因水平衡关系洋流分布原理应用原理应用方法便笺1.水循环原理应用11.水循环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意义过程分析2.洋流洋流成因水平衡关系洋流分布原理应用原理应用方法便笺1.水循环原理应用11.水循环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意义过程分析2.洋流洋流成因水平衡关系洋流分布原理应用原理应用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光照、气温、风速、湿度、裸露的水域面积信风、西风、季风充足的水汽、强烈上升的大气运动、充足的凝结核年降水量、流域面积、植被、地质条件、蒸发、人类活动地面性质、坡度、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小积累我国西北地区蒸发量最大的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温带大陆性气候,空气湿度小所处纬度高,夏季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西北地区多大风,加速蒸发1.水循环原理应用1-11.水循环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意义过程分析2.洋流洋流成因水平衡关系洋流分布原理应用原理应用基础条件: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结合题意分析属于上、下、左、右哪个方向排水不畅。1.水循环原理应用1-21.水循环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意义过程分析2.洋流洋流成因水平衡关系洋流分布原理应用原理应用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分析1.水循环原理应用1-31.水循环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意义过程分析2.洋流洋流成因水平衡关系洋流分布原理应用原理应用收入水量支出水量1.自然要素看资料+全球变暖蒸发增强2.人类生产生活需水量大(耕地增多,灌溉等)3.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4.修建水库,入湖水量减少水体更新速度快慢的原因分析1.水循环原理应用1-41.水循环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意义过程分析2.洋流洋流成因水平衡关系洋流分布原理应用原理应用水循环加快降水增大地表径流增多水体更新速度快出水量进水量湖泊更新速度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1.水循环原理应用1-51.水循环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意义过程分析2.洋流洋流成因水平衡关系洋流分布原理应用原理应用1.水循环原理应用1-51.水循环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意义过程分析2.洋流洋流成因水平衡关系洋流分布原理应用原理应用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的影响1.水循环原理应用1-61.水循环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意义过程分析2.洋流洋流成因水平衡关系洋流分布原理应用原理应用植被恢复对水循环的影响1.水循环原理应用1-61.水循环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意义过程分析2.洋流洋流成因水平衡关系洋流分布原理应用原理应用补给类型补给特点主要影响因素补给季节径流量的变化示意图雨水补给①时间集中②不连续③水量变化大①降水量的多少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一般与降水分布时间一致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有明显的季节变化①气温高低②积雪多少③地形状况春季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日变化①太阳辐射②气温变化主要在夏季1.水循环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和特点补给类型补给特点主要影响因素补给季节径流量的变化示意图地下水补给①稳定②一般与河流存在互补关系①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②地下水水位与河流水位相互位置关系全年湖泊水补给对河流径流量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补给水量较稳定①湖泊与河流相对位置②湖泊水量的大小河流枯水期时考试补充水文特征水能(流速)流量水位和汛期结冰期含沙量水系特征流向流程流域面积河道特征落差考试补充(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即将修建的“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下图为“中巴铁路”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解析:印度河发源于我国境内的喜马拉雅山脉北坡,其补给水源主要是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融水和山脉南坡地形抬升形成的地形雨。印度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冰川融水(1分)雨水(1分)1.水循环原理应用1-71.水循环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意义过程分析2.洋流洋流成因水平衡关系洋流分布原理应用原理应用根据气候和地形判断河流补给类型——世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西南喀斯特地区以地下水补给为主长江、黄河源头地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夏汛是雨水补给形成的东部季风区以雨水补给为主根据气候和地形判断河流补给类型——中国1.水循环原理应用1-71.水循环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意义过程分析2.洋流洋流成因水平衡关系洋流分布原理应用原理应用考试补充考试补充图中右江的流向为

,判断的依据是

。解析: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确定该区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决定了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举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自西北向东南(1分)流域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1分)第10课普查讲Ⅱ第(15)题P86洋流第二部分1.洋流的成因2.洋流的分布3.洋流的应用(意义)假设没有太阳辐射?假设地球表面均一海平面高度不趋于均一风不存在,海水运动遇到绕地球一圈东太平洋干涸解除假设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2.洋流洋流成因1.水循环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意义过程分析2.洋流洋流成因水平衡关系洋流分布原理应用原理应用风海流密度流1.水循环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意义过程分析2.洋流洋流成因水平衡关系洋流分布原理应用原理应用2.洋流洋流成因水循环的意义补偿流1.水循环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意义过程分析2.洋流洋流成因水平衡关系洋流分布原理应用原理应用2.洋流洋流成因1.水循环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意义过程分析2.洋流洋流成因水平衡关系洋流分布原理应用原理应用2.洋流成因小结洋流成因1.风海流2.补偿流3.密度流夏季风冬季风熟记洋流分布1.水循环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意义过程分析2.洋流洋流成因水平衡关系洋流分布原理应用原理应用2.洋流原理应用1.对气候:——寒流降温降湿、暖流增温增湿;2.对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往往形成大渔场3.对航海事业:——顺流省时,节能,反之则慢4.对海洋环境:——加快海水净化速度,但同时扩大污染范围澳西部景观澳东部景观1.水循环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意义过程分析2.洋流洋流成因水平衡关系洋流分布原理应用原理应用2.洋流原理应用

俄罗斯境内有两个世界著名的港口:一是北冰洋流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以内(约68°N)却终年不冻;而在其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位于43°N附近,却有长达半年的结冰期,这是什么原因呢?1.水循环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意义过程分析2.洋流洋流成因水平衡关系洋流分布原理应用原理应用2.洋流原理应用第五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物质循环第一部分二、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一、地球的内部及外部圈层三、知道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和岩石的关系。

四.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其特征。1.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1.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部分相互作用内部圈层2.地壳物质组成外部圈层三大岩类三大岩类的相互转换地球内部圈层范围深度地壳地幔地核地表-莫霍界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地心2900-6371千米17-2900千米平均17千米横波和纵波速度突然增大横波速度突然消失,纵波速度减慢思考:横波与纵波在地球内部的波速分别有什么变化?根据波速的变化,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哪几层?1.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1.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部分相互作用内部圈层2.地壳物质组成外部圈层三大岩类三大岩类的相互转换

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地壳厚度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33km海洋地壳:6km变化规律: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1.地球的圈层结构外部圈层1.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部分相互作用内部圈层2.地壳物质组成外部圈层三大岩类三大岩类的相互转换活动:地球外部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圈层?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其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1.地球的圈层结构相互作用1.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部分相互作用内部圈层2.地壳物质组成外部圈层三大岩类三大岩类的相互转换地球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复杂多样的地表形态2.地壳物质组成1.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部分相互作用内部圈层2.地壳物质组成外部圈层三大岩类三大岩类的相互转换矿物单质化合物天然气天然汞石油液态固态气态赤铁矿2.地壳三大岩类1.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部分相互作用内部圈层2.地壳物质组成外部圈层三大岩类三大岩类的相互转换岩浆岩岩浆喷出地表喷出岩玄武岩侵入地壳上部侵入岩花岗岩冷却凝固冷却凝固高压冷却、凝固岩浆岩浆岩岩浆侵入岩喷出岩2.地壳三大岩类1.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部分相互作用内部圈层2.地壳物质组成外部圈层三大岩类三大岩类的相互转换如何区分花岗岩和玄武岩?它们的差异在哪里?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差异?玄武岩花岗岩有气孔结构致密、无气孔玄武岩:岩浆喷出地表后,温度骤降,压力骤减,岩浆中的气体迅速逸出,岩浆迅速冷却,因而形成许多气孔。2.地壳三大岩类1.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部分相互作用内部圈层2.地壳物质组成外部圈层三大岩类三大岩类的相互转换河边的水浮石北海涠洲岛的火山岩流纹岩2.地壳三大岩类1.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部分相互作用内部圈层2.地壳物质组成外部圈层三大岩类三大岩类的相互转换①②③④⑤⑥思考观察沉积岩形成过程示意图,归纳沉积岩的形成过程?裸露岩石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沉积物固结成岩沉积岩(水成岩)2.地壳三大岩类1.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部分相互作用内部圈层2.地壳物质组成外部圈层三大岩类三大岩类的相互转换新在上老在下——新盖老1①—⑥岩层中哪个最早形成?哪个最晚形成?说明沉积岩的形成新老关系有什么特点?具有层理构造2沉积岩一层一层形成,说明沉积岩具有什么特征?动植物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变成化石,说明沉积岩有什么特征?3含有化石2.地壳三大岩类1.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部分相互作用内部圈层2.地壳物质组成外部圈层三大岩类三大岩类的相互转换新老具有层理结构2.地壳三大岩类1.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部分相互作用内部圈层2.地壳物质组成外部圈层三大岩类三大岩类的相互转换石灰岩岩浆石灰岩岩浆大理岩

接触带已成岩石高温、高压变质作用变质岩石灰岩大理岩花岗岩片麻岩页岩板岩砂岩石英岩侵入型岩浆岩岩石风化碎屑岩浆沉积岩变质岩高温高压变质高温高压变质风、流水等外力作用将岩石碎屑物由高处搬运到低处沉积接触岩浆后重融、再生喷出型2.地壳三大岩类1.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部分相互作用内部圈层2.地壳物质组成外部圈层三大岩类三大岩类的相互转换岩浆岩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岩浆高温融化高温融化高温融化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沉积岩变质岩规律:岩浆(一出三进)

岩浆岩(一进三出)地球的表面形态第二部分二、能够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地貌的形成一、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1.内力作用表现形式1内力作用第二部分原理应用表现形式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地质构造典型地貌三大岩类的相互转换岩浆岩石圈地壳运动岩浆喷发变质作用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1内力作用第二部分原理应用表现形式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地质构造典型地貌三大岩类的相互转换1.细细观察六大板块的位置?2.明确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3.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水平运动挤压:地壳运动张裂:褶皱山、海沟裂谷、海洋垂直运动上升:下降:断块山断陷谷、构造湖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1内力作用第二部分原理应用表现形式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地质构造典型地貌三大岩类的相互转换1.内力作用岩浆喷发1内力作用第二部分原理应用表现形式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地质构造典型地貌三大岩类的相互转换1.火山喷发出岩浆岩直接参与地质循环。2.火山喷发时滚烫的岩浆直接塑造地表。3.海底火山喷发一般为海岭或海沟。4.火山灰堆积于地表,营养物质丰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1.内力作用地质构造1内力作用第二部分原理应用表现形式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地质构造典型地貌三大岩类的相互转换水平挤压水平挤压初期(侵蚀前):背斜成_____,向斜成_____。山谷老新同一水平方向上:背斜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中间新,两翼老1.内力作用地质构造1内力作用第二部分原理应用表现形式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地质构造典型地貌三大岩类的相互转换1234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成谷地,形成背斜谷。向斜底部受挤压作用,岩石较坚硬,不易被风化侵蚀,从而形成山岭(向斜山)。(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断层: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1.内力作用地质构造1内力作用第二部分原理应用表现形式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地质构造典型地貌三大岩类的相互转换1.内力作用原理应用1内力作用第二部分原理应用表现形式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地质构造典型地貌三大岩类的相互转换思考:1.哪里有可能储存水、石油、天然气?2.如果需要修建隧道,应在选择何处?1.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2.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3.隧道工程应选址于背斜,可防止地下水渗漏(1)确定岩层及其新老关系: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存在的岩层类型及其新老关系1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2背斜则两翼新中间老(如图3乙处)3向斜则两翼老中间新(如图3丁处)4若有侵入岩体,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如图2)(2)判断地质构造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中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如图1中M处)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断层构造(如图3中丙处)。(3)判断地表起伏状况及地貌类型图1河流发育在背斜,M处的地形为向斜山,该处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图3甲处有石灰岩分布,结合地表形态可知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图中乙处为背斜山,丁处为向斜山。(4)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①若地层出现缺失,其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②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③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在地质学里围岩的意思是矿物或矿石周围的岩石)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形成的侵入岩晚于围岩形成时代。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1内力作用第二部分原理应用表现形式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地质构造典型地貌原理应用主要类型: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内力作用建筑师外力作用雕塑家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1内力作用第二部分原理应用表现形式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地质构造典型地貌原理应用风化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1内力作用第二部分原理应用表现形式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地质构造典型地貌原理应用冰劈作用根劈作用风化冰劈作用根劈作用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1内力作用第二部分原理应用表现形式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地质构造典型地貌原理应用风力侵蚀:雅丹地貌流水侵蚀:千沟万壑侵蚀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1内力作用第二部分原理应用表现形式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地质构造典型地貌原理应用风力搬运:飞沙走石流水搬运:泥沙俱下搬运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1内力作用第二部分原理应用表现形式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地质构造典型地貌原理应用风力堆积:黄土地貌流水堆积:河口三角洲堆积2.外力作用典型地貌1内力作用第二部分原理应用表现形式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地质构造典型地貌原理应用分布地区表现形式湿润半湿润地区侵蚀、搬运、沉积侵蚀地貌沟谷(v型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喀斯特地貌等沉积地貌冲积扇(洪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崇明岛)流水作用2.外力作用典型地貌1内力作用第二部分原理应用表现形式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地质构造典型地貌原理应用分布地区表现形式干旱、半干旱地区侵蚀、搬运、堆积侵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戈壁、裸岩荒漠、雅丹等沉积地貌沙丘、沙垄风力作用2.外力作用典型地貌1内力作用第二部分原理应用表现形式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地质构造典型地貌原理应用分布地区表现形式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侵蚀侵蚀地貌刃脊、冰斗、角峰和冰川U谷冰川作用2.外力作用典型地貌1内力作用第二部分原理应用表现形式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地质构造典型地貌原理应用分布地区表现形式海岸地区侵蚀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等海浪侵蚀作用下蚀侧蚀溯源侵蚀2.外力作用原理应用1内力作用第二部分原理应用表现形式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地质构造典型地貌原理应用在流水的不断侵蚀下,下端较软的岩层易受到侵蚀淘空,而上端岩层也会逐渐剥落,使得河谷不断向河流源头的方向移动2.外力作用原理应用1内力作用第二部分原理应用表现形式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地质构造典型地貌原理应用较硬的岩石较软的岩石溯源侵蚀2.外力作用原理应用1内力作用第二部分原理应用表现形式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地质构造典型地貌原理应用河流袭夺。延川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1内力作用第二部分原理应用表现形式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地质构造典型地貌原理应用U型谷V型谷(1)从青海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部分为黄河峡谷段,此段集中分布了20处峡谷。原因是什么?开动脑筋青铜峡刘家峡李家峡龙羊峡河流上游多发源于高原山地,落差大,流速快,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多形成V型峡谷和瀑布

2.外力作用原理应用1内力作用第二部分原理应用表现形式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地质构造典型地貌原理应用甲乙凹凸凸岸,流速慢,凹岸,流速快,泥沙淤积,河床浅流水侵蚀,河床深

河岸的侵蚀和堆积2.外力作用原理应用1内力作用第二部分原理应用表现形式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地质构造典型地貌原理应用A过去现在2.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需要多要素综合分析。(1)气候因素:主要从干湿地区角度分析①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②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①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②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③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④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3.河流堆积地貌类型位置典型地貌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山区河流流出谷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开阔,水流速度变慢,泥沙逐渐堆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淹没,继续沉积。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游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和海滨地区河流入海口处,河道变宽,坡度变缓,且受到海水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纬度热量海陆水分气候类型植被土壤自然带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决定影响形成特点高温少雨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热带荒漠带自然带的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温带荒漠带北极圈北回

归线赤道组成要素的差异导致整体的差异地域的差异形成自然带地带性分异非地带性分异(非地带性因素影响)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分异规律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热带雨林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热带雨林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热带雨林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热带雨林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热带雨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