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生数学竞赛试卷及语言学概论期末试题_第1页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生数学竞赛试卷及语言学概论期末试题_第2页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生数学竞赛试卷及语言学概论期末试题_第3页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生数学竞赛试卷及语言学概论期末试题_第4页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生数学竞赛试卷及语言学概论期末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业专业学号姓名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非数学专业类)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成绩满分30402010得分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计30分)。设,则。已知是的一个原函数,,则。曲线在点的切线方程为。设D:,则。设是由方程所确定的隐函数,则。二、解答下列各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设在上连续,,且。求。

在椭球面上求一点,使函数在该点沿方向的方向导数最大,并求出最大值.计算,其中设正方形及直线,表示正方形位于直线左下方部分的面积。(1)求;(2)求。

三、解答下列各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设。若是连续可微的函数,求。,且,其中为实数,为正整数。证明:。

三、解答下列各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设,利用二重积分计算。利用换元法计算。汉语规范化17个名词解释5个综合应用14个简答题名词解释:1.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临近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叫做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四种。2.仿译词:用本族语的构词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仅把意义,而且把内部构成形式也移植过来的词,如黑板。3.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这几种语言就是亲属语言。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4.对立关系:音素之间的对立关系是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5.语言联盟:也称“语言的区域分类”,它是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根彼此不同。6.双语(多语)现象:指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本族语和在融合中占优势的那种语言。双语现象的出现是融合过程中的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7.音位的自由变体:指处于同一位置中的几个音素相互可以自由替换,没有条件限制,这样的音素就是同一音位的自由变体。8.对立关系:音素之间的对立关系是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9.句法多义:同一个句式所表示的几种不同的结构意义,叫句法多义。10.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联系是任意性的,由社会成员约定俗成,音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例如表示“大”这样意义,汉语用语音[tA]表示,英语用语音[big]表示。11.类推作用:又叫做“类化”,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类推作用”。类推作用铲平语法中的坎坷,推广新规则的适用范围,起着调整整顿的作用,给语言带来更大的条理性。12.克里奥耳语:又称混合语,在一定条件下,洋泾浜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洋泾浜就变成了克里奥耳语。因此两者的区别在于克里奥耳语作为母语传递给下一代,已成为某个语言社团惟一交际语。13.洋泾浜:又称皮钦语,是十七世纪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当地人在同外来殖民者打交道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或者说是当地人没有学好的外语,是外语在当地语言影响下出现的语言变种。它只在一定场合使用,没有成为社会的主要交际工具。14.形态:指同一个词在造句时因其句法位置的差异而发生的不同变化,它也叫词形变化。15.词义的引申:以词的一个意义为基础,从此派生出与这个意义有关联的意义的过程,就是词义的引申。16.意音文字:指一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如汉字就是典型的意音文字,汉字中许多字符是直接表意的,而假借字则是假借意符直接表音、间接表意的音符。17.聚合关系: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的聚合成群,这种符号间的彼此关系叫做聚合关系。二、综合运用题1.请画出的舌面元音舌位图,并标出下列现代汉语舌面单元音韵母。[A]、[o]、[ε]、[i]、[u]、[y]、[a]、[ɑ]、[e]、[γ]2.指出下列引申义的类型并归纳隐喻和换喻的不同点。1.铁窗:安有铁栅栏的窗户--监狱。(隐喻)2.小鞋:号码较小的鞋子--故意给别人的刁难。(换喻)3.(俄):窗户--云层中透出的青天--两堂课之间的空档。(隐喻)4.不惑:清楚明白,不迷惑--四十岁。(换喻)3.分析下列同义词的主要差别。1.批评-批判词义轻重不同,前者用于人民内部,是对于一些比较轻微的错误言行进行的评判,而后者主要用于对立面的错误非常严重的言论行为的评判、批驳。2.发挥-发扬搭配功能不同,发扬、发挥每个词都有不同的搭配对象,例如“发扬”常同“作风、精神、风格”等搭配,“发挥”常同“作用、水平、影响”等搭配。3.牺牲-死亡-完蛋风格色彩方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语体色彩上的差异,例如“死亡--逝世、生日--寿辰(诞辰)、谈话--会谈、老婆--太太--夫人、爸爸--父亲”,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4.成果-结果-后果感情色彩方面的差异,前者是褒义词,后者是贬义词。4.从不同角度分析unhappinesses中存在的各个语素。5.根据以下芬兰语中的词,判断芬兰语中的[t]和[d]是不同的音位还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体最小对立对是指只有一个音素不同的两个不同的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在“[kate]覆盖”和“[kade]嫉妒”两个不同的词的语音形式中,只有一个音素不同,“[madon]虫子的”和“[maton]地毯的”两个词中也是如此。[t]和[d]区分了词语的意义,这两个音处于对立分布,可区分为不同的音位。简答题1.什么是元音音素?什么是辅音音素?元音和辅音有哪些方面的区别?元音音素是指发音时,声带振动,气流通过咽头和口腔时不受到任何阻碍的音辅音音素是指发音时,声带或振动或不振动,气流通过咽头和口腔时受到某个部位阻碍的音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的区别: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发辅音时,声带有的振动有的不振动2.怎样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人们说不出什么道理,完全由社会约定,这种音义关系又叫约定性;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如以“小王打碎了杯子”为例,每个字只能顺着时间的先后一个跟着一个说出来,绝不能在同一时点同时蹦出两个字来。依次出现的符号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编排。这就是说,符号的线条性是由规则支配的,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如“我吃饭”不能说成“饭吃我”。但是语言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可变性特点,如一些新词的出现,一字词的新用法,这种变化,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也即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是社会约定的,而不是天然的、本质的联系。3.语言符号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分层的核心是什么?其上层由哪些要素构成?各要素在数量上有何特点?(1)语言符号作为一种分层装置,其核心是以少驭多,即由较少的单位组合成较多的单位。(2)语言符号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由语素、词和句子三级组成。(3)语言装置上层的三级在数量上的特点是增量翻番,由下一级组成上一级单位后,数量成倍扩大,如几千语素构成几万个词,几万个词构成无穷的句子。4.结合实例说明语言接触的具体表现形式。语言的接触分为以下五种主要的类型:(1)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不同的社会或民族在地域上不相邻,接触上也只有一般的贸易往来或文化交流,则语言的变动就只限于吸收对方语言中有而自己语言没有的事物或者观念的名称,也即只有文化层面的、为数有限的借词。(2)语言(区域)联盟与系统感染:在地域上比邻而居、深度接触(指有大量同地混居的人口,有通婚关系)的若干民族,许多人口会成为双语或多语者。如果接触是相对平衡的,即各个名族都至少有部分人口相对聚居,且各民族在人数上、文化上差距不是很大,则他们的语言会长期地“和平互协”:不仅各个民族的词汇会互相大量借用,音系和语法上也回相互感染而趋同。结果是一片区域内的若干语言在语音、语法结构类型上都十分相似(系统感染),但各个语言仍保持着相当数量总计语言的核心词根,这被称为“语言联盟”。(3)语言替换和底层残留:若干民族在地域上比邻而居,接触极为密切但不平衡(指若干民族中的一个在经济文化上、人口上长期占特别的优势并一直有聚居的人口,而其他民族经济文化上相对落后,并且聚居人口逐渐减少以至消失)则经过长期的双语或多语并存阶段之后,各语言相对平衡的状态会打破,经济文化和人口上占优势的民族的语言会替换其他民族的语言,称为唯一的胜利者。被替换的语言不再使用,只在优势语言中留下总计的一些特征,这就是所谓的“底层”。(4)通用书面语、民族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通用书面语和文字学习、政令制定与发布、外交等政治文化活动相联系,具有、高于地方土语的地位,联系着不完全分化的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充分发展之后,通用的书面语发展称为更高形式的民族共同语或国家共同语。语言的这些高层形式通过读书识字等特别途径传播,所及之地不一定相邻。因社会分化程度的不同,通用书面语或民族共同语与地方方言或民族语言的差异程度不同,对地方方言或民族语言的影响也有不同。推平方言或替换民族语言是一种常见的可能,在方言或民族语言中形成外来的文读层次是另一种常见的可能。(5)洋泾浜和混合语:两种或者几种语言混合而成的临时交际语叫做“洋泾浜”。如果后来作为母语传递给后代,就称作“混合语”。5.什么是社会方言?请结合当下语言事实来谈谈社会方言之间的差异。社会方言是指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层、阶级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差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社会方言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成员聚集为不同的言语社团而产生的。社会方言之间的差异的表现:(1)社会方言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不同的社团成员之间往往会有一种“隔行如隔山”的感觉。社会方言主要有行业用语、科学技术术语、阶级习惯语、黑话等。行业用语主要是因为社会成员从事的职业上的差别而造成的某些词语的不一致,如“处方、注射、麻醉、休克、理疗、化疗、脑血栓”等就是医疗行业的用语;而“跑龙套、行头、老旦、老生、花脸、青衣”等就是戏剧行业的用语;“削球、弧圈球、扣篮、篮板球、点球、越位”等则是体育行业的用语。科学技术术语是一种特殊的行业用语,如“元音、辅音、清音、浊音、音节、主语、宾语”等就是语言学术语;而“有机、无机、化合、氧化”等就是化学术语。(P182页下)(2)语音和语法上也可能存在差别,如在北京话中,声母z、c、s是不能同撮口呼韵母相拼的,但老北京的年轻女性她们在发j、q、x的时候往往带有一点舌尖作用,如说“俊”时,人们听起来像是说“zun”,而中、老年妇女以及男青年就没有这种现象。再如,在北京,成人之间的说话形容词重叠要儿化,而且重叠的第二字的声调要变成阴平,如“高高儿的、大大儿的、红红儿的”,而儿童就没有这种现象。但总的来说,社会方言之间的语音、语法上的差别很少。6.简要说明语言联盟和语言替换的异同。语言联盟也称“语言的区域分类”,它是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根彼此不同。语言替换是更深程度的语言接触,是优势语言排挤和替换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是不同民族深度但不平衡接触的结果。相同点:1.都是社会或民族密切接触的结果,2.都是原来不同的语言因后起的密切接触而趋同,3.都要经历漫长的双语或多语并存的阶段。不同点:语言联盟只是语言在结构上类型上趋同,并不统一为同一个语言。语言替换则是力量强的一方的语言会替换其他语言而成为唯一的胜利者,几种语言将统一为一种语言,至多使同一种语言带有不同底层的地域变体——方言。7.词义引申方式有哪些?它们的区别是什么?词义引申方式有隐喻(相似引申)和转喻(相关引申)1.隐喻:隐喻建立的基础是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似性,也就是派生义是通过比喻方式获得的意义,这种意义是某种比喻方式长期运用,从而把临时的意义固定在一个词中,成为一项派生意义。通过隐喻方式产生的派生意义同本义之间有某种相似性关系,因此往往可以还原为比喻格式来理解。2.转喻:转喻的基础是两个意义所反映的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而这种联系在人们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事物的词去指称乙事物。本义和派生义所反映的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二者相互联系。通过转喻方式获得的派生义和本义之间有一种相关联的关系,与隐喻的相似性不同,不能用比喻格式来理解。8.词义引申中的隐喻和换喻有什么不同?(1)隐喻:隐喻建立的基础是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似性,也就是派生义是通过比喻方式获得的意义,这种意义是某种比喻方式长期运用,从而把临时的意义固定在一个词中,成为一项派生意义。通过隐喻方式产生的派生意义同本义之间有某种相似性关系,因此往往可以还原为比喻格式来理解。如“骨干”(一指长骨的中央部分,二指起主要作用的人或事物);(2)换喻:转喻的基础是两个意义所反映的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而这种联系在人们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事物的词去指称乙事物。本义和派生义所反映的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二者相互联系。通过转喻方式获得的派生义和本义之间有一种相关联的关系,与隐喻的相似性不同,不能用比喻格式来理解。如“月”(一指月亮,二指月份)。9.举例说明新词义产生的方式和途径。(关键词句加例子)1.词义的扩大: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这是词义的扩大。例:汉语的“江”“河”,原来只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菜”原来指蔬菜,后来连肉类也包括进去,到菜市场买菜,或者在饭馆里叫菜,都是荤素全在内,否则得特别声明要“素菜”。“墨水”原来只指作为书写工具的黑色液体,现在则指各种颜色的这种液体,人们可以说“红墨水、蓝墨水、蓝黑墨水”。英语的“toarrive”原来是“靠岸”的意思,现在泛指“到达”,不管是经由水道、陆路或航空路线的到达。“place”原来只指“大街、广场”,现在泛指一切“地方”等等。2.词义的缩小:如果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这就是词义的缩小。汉语的“丈人”原来是年长的人的通称,现在专指“岳父”。“臭”原指一切气味,包括香味和臭味,因此古人可以说“其臭如兰”(《易经》),现在只指臭味。“谷”原来是谷类的总名,现在北方只指粟(去皮后为小米),南方专指稻谷。英语的“meat”原来指“食品”,现在只指“肉”。“deer”最初的意义是动物,现在只用来指鹿。3.词义的转移:如果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实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这种演变就是词义的转移。例:汉语中的“步”原来指“行走”,今天的“徒步”“安步当车”中还保存这个意义,后来指“脚步”(原先是跨出一脚再跨出一脚的距离叫“步”,现在指只跨出一脚的距离)。“听”原来指用耳闻声,现在有些方言指用鼻闻味儿。“涕”原指眼泪,如“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西汉已转指鼻涕:“目泪下,鼻涕长一尺。”(王褒:《僮约》)。英语的book原来是一种树木的名称,即山毛榉,它的皮在古代曾经用作书写的材料,现在就用来表示写成的书了。英语的pen,法语的p1ume,德语的Feder,原来都指“羽毛”,因为人们用它来当作书写工具,后来就用来指钢笔。4.一个词的意义变化也可以引起和它有联系的词的意义的变化。深(距离大)水—深奥(不易懂)--深厚(感情密切)浅(距离小)水—浅显(易懂)--浅淡(关系不密切)5.一个词的意义在反映现实现象的时候都有自己的大致范围,如果词汇中增加了表示同一范围的现实现象的词,那就会引起这个词的意义发生变化。例:英语的“meat”原指任何种类的菜肴,后来由于“food”(食物)、dish(盘菜)的介入,就缩小了意义范围,只指肉类荤菜。汉语“吃”的意义与此类似。“吃”的对象原来不限于固体食物,液体饮料、流体食物都可以吃,在《水浒》等小说中,“吃酒”之类的说法比比皆是。后来由于“喝”分担了“吃”的一部分意义,“吃”的对象才限于固体食物。6.组合关系的变化也会引起词义的变化。因为词义大多是在语义组合中获得自己明确的意义的。语义的组合关系对词义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例如“赴”的古代的基本意义是“奔赴”或“趋向凶险之地”,如“赴汤蹈火”“舍身赴国难”等。后来和“赴”的组合不再限于表示凶险之地的词语,因而扩大了“赴”这个词所指的实际意义的范围。到现在,“赴京”“赴宴”都可以说了,说明“赴”的意义从古到今由于词义组合关系的改变而发生了变化。7.在某一个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引申(隐喻和转喻)的途径产生新的意义,也是词义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汉语中,词义的引申还往往伴随着词的语音形式的变化和汉字形体的分化。例如“张”本来是一个动词,本义是“施弓弦”(《说文》),就是把弓弦张开。后来由“张”派生出不同意义的“帐”“账”“胀”“涨”等,引申出来的这些意义后来在声调上发生变化,字形上发生分化。这样在这个意义的基础上分化成五个词。8.词义吞并:转喻中的一类,指一些复合词或固定词组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可以吞并其他语素的意义而成为整个语言单位的意义。有一种情况是当一些复合词或固定词组是偏正结构,失去意义的成分是中心语并因此后来被省略,则词义吞并会使留下来的成分产生新义。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可以吞并其他语素的意义而成为整个语言单位的意义。例如英语的“private(soldier)”(士兵),“daily(paper)”(日报),“人民日报”译成英语,说成“ThePeple,sDaily”就可以了,后面不必加“paper”。10.举例说明什么是词根、词缀,并简要说明屈折词缀和派生词缀的区别。(1)①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是体现词的词汇意义的语素。例如“大家、看见、学习、工人”等,其中的语素都是词根语素。②词缀是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①根据位置的不同,一般把词缀分为前缀、中缀、后缀三种。前缀粘附于词根的前面,如dislike、rebuild、informal、disagree、enlarge、unhappy、老乡、阿爸、第一等等;中缀位于词的中间,比较少见,有人认为汉语“胡里糊涂、罗里罗嗦、肮里肮脏”中间的成分是中缀。后缀粘附在词根的后面,例如“记者、读者、西化、年头、鼓手、凳子、really、teacher、widen、happiness”。②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派生词缀和屈折词缀。(2)区别:①派生词缀可改变词类,屈折词缀不改变词类。②派生词缀所产生的意义有时不可预测,不具有完全能产性;屈折词缀所产生的词的意义有完全可预测性,具有完全能产性。③从位置上看,屈折词缀在里,屈折词缀在外。11.判定文字系统产生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1.稳定的字形、固定的读音:具有数量足够多的与某种语言里的语素或词相对应的小图形,这些小图形可以按这种语言的音读出来。2.确切的字义:这些小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音义不变。3.语言运用多样化、复杂化:这些小图形的排列规则足以反映这种语言说话时语素或词的排列次序,小图形排列的顺序不同,所反映的语言单位的排列次序也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因此不同。12.从文字的次小单位给文字进行分类,并举例说明。语素-音节文字:这种文字对应语法层面的语素、音系层面的音节,如汉文。语法词-音系词文字:这种文字对应语法层面的词、音系层面的音系词(符合重音模式的一段语音)。简称“表词文字”,如英文。13.简要说明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异同。相同点:1.都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2.都没有全民性特点,社会方言通行于某个阶层,地域方言通行于某个地域,当然,就地域而言,地域方言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一定的全民性的3.都要使用全民语言的材料构成。不同点:1.形成的原因不同。地域方言是语言因为地域上的差异形成的,所以从语言分布看,方言处于某一语言的某个平面区域,可以在地图上标出某种地域方言通行的地域;而社会方言的形成同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属性有关,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其民族、籍贯、性别、职业、爱好、学识、信仰、所处环境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