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二中2024年化学高一下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泸县二中2024年化学高一下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泸县二中2024年化学高一下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泸县二中2024年化学高一下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泸县二中2024年化学高一下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泸县二中2024年化学高一下期末监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实验探究小组研究320K时N2O5的分解反应:2N2O54NO2+O2。如图是该小组根据所给表格中的实验数据绘制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t/min01234c(N2O5)/mol/L0.1600.1140.0800.0560.040c(O2)/mol/L00.0230.0400.0520.060A.曲线Ⅰ是N2O5的浓度变化曲线B.曲线Ⅱ是O2的浓度变化曲线C.N2O5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D.升高温度对该反应速率无影响2、可逆反应A+aB(g)C(g)+2D(g)(a为化学计量数)。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T1,P2<P1B.增加B的物质的量,B的转化率一定增大C.若a=2,则A为固态或液态物质D.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3、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乙醇、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已知这些物质的燃烧热分别为285.8kJ•mol−1、283.0kJ•mol−1、1366.8kJ•mol−1、890.3kJ•mol−1)A.H2(g)B.CO(g)C.C2H5OH(l)D.CH4(g)4、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可表示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此法提取镁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B.步骤⑥电解熔融MgCl2时可制得Mg(OH)2C.步骤⑤可将晶体置于HCl气体氛围中脱水D.上述工艺流程中涉及化合、分解和复分解反应5、原电池是()装置A.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热能转化为化学能D.化学能转化为热能6、把4.6g钠放入200mL0.1mol·L-1AlCl3溶液中,待其充分反应后,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Cl-的浓度几乎不变 B.溶液变浑浊C.溶液中Al3+全部转化为AlO2- D.溶液中存在最多的离子是Na+7、在下列制备环氧乙烷的反应中,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A.CH2=CH2+CCH3OOOH(过氧乙酸)+CH3COOHB.CH2=CH2+Cl2+Ca(OH)2+CaCl2+H2OC.2CH2=CH2+O22D.3HOCH2CH2OHHOCH2CH2—O—CH2CH2OH++2H2O8、在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Fe2O3(s)+2NH3(g)2Fe(s)+N2(g)+3H2O(g)△H,实验测得化学平衡时的有关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平衡常数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气体分压=气体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H>0B.气体压强P2>P1C.平衡后再加入Fe2O3,则NH3转化率增大D.M点的平衡常数Kp=9、锌铜——稀硫酸原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B.锌是负极,其质量逐渐减小C.氢离子在铜表面被还原,产生气泡D.依据该实验现象可判断锌比铜活泼10、下列过程需用萃取操作的是A.压榨花生获取油脂B.油和水的分离C.用CCl4提取水中溶解的I2D.除去粗盐中的杂质11、在298K、1.01×105Pa,将22gCO2通入0.75L1.0mol·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akJ。已知该条件下1molCO2通入1L2.0mol·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为bkJ。则CO2与NaOH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CO2(g)+NaOH(aq)NaHCO3(aq)ΔH=-(2b-a)kJ·mol-1B.CO2(g)+NaOH(aq)NaHCO3(aq)ΔH=+(4a-b)kJ·mol-1C.CO2(g)+NaOH(aq)NaHCO3(aq)ΔH=-(4a-b)kJ·mol-1D.CO2(g)+NaOH(aq)NaHCO3(aq)ΔH=+(2b-a)kJ·mol-11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SO2和1molO2,充分反应后能证明反应:2SO2(g)+O2(g)2SO3(g)是可逆反应的事实是A.O2仍为1mol B.SO2仍为2molC.SO2完全转化为SO3 D.SO2、O2、SO3同时存在13、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放入0.10molX,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X(g)Y(g)+Z(g)ΔH<0,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3.2B.从反应开始到t1时的平均反应速率v(X)=0.2/t1mol·L-1·min-1C.欲提高平衡体系中Y的百分含量,可加入一定量的X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1mol气体X,平衡正向移动,X的转化率减少14、在自来水蒸馏实验中,下列操作叙述正确的是()A.在蒸馏烧瓶中盛满自来水,并放入几粒沸石B.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到蒸馏烧瓶自来水中C.冷水从冷凝器上口入、下口出D.收集冷凝水时,应弃去开始蒸馏出的部分15、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是A.淀粉 B.葡萄糖 C.蔗糖 D.果糖16、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A.苯与浓溴水用铁作催化剂制溴苯 B.可用分液漏斗分离硝基苯和水C.将苯与浓硝酸混合共热制硝基苯 D.加入水后分液可除去溴苯中的溴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X、Y、Z、W、T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且X、Y、Z、W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其中X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Z左右相邻,Z、W位于同一主族。T的单质常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W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2)由X、Y、Z、W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一种强酸,该强酸的浓溶液只有在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3)Y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相互反应,写出其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4)Y和T两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为Y_________T(填“>”“<”或者“=”)。可以验证该结论的方法是____________。A.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B.比较这两种元素所形成含氧酸的酸性C.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比较这两种元素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E.比较这两种元素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5)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通过实验探究元素N、C、Si非金属性强弱。实验装置如图:①溶液a为_____________溶液、溶液b为___________溶液(均写化学式)。②溶液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经验证,N、C、Si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为____________________。18、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B的单质在空气中含量约占80%。ABCD(1)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C____,D___。(2)画出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3)B、C两种元素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写出A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19、亚硝酸钠是重要的防腐剂,某化学兴趣小组以铜和稀硝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如下装置利用NO与Na2O2反应制备NaNO2。(夹持装置已略)(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3)为防止生成其他杂质,B、C装置间还应接入装有_____(填试剂名称)的_____(填仪器名称)。(4)测定C装置中NaNO2的质量分数的过程如下:准确称取装置C中反应后的固体0.600g于锥形瓶中,先加水溶解,再向其中滴加0.1000mol·L-1酸性KMnO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酸性KMnO4溶液24.00mL。计算装置C中所得固体中NaNO2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已知测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MnO4-+NO2-+H+—Mn2++NO3-+H2O(未配平)20、亚硝酸钠是重要的防腐剂,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流程制备NaNO2。⑴“反应Ⅰ”还有HNO2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⑵“反应Ⅱ”中当观察到现象是______时,反应已完全,不需再加Na2CO3溶液。⑶现采用下列方法测定NaNO2粗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称取NaNO2粗品0.450g于锥形瓶中,加水溶解,再向其中滴加0.1000mol·L-1酸性KMnO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酸性KMnO4溶液24.00mL。计算NaNO2粗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参与反应,请写出计算过程)。已知测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MnO4-+NO2-+H+—Mn2++NO3-+H2O(未配平),计算NaNO2粗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21、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1)在T℃时,将1.6molH2和1.4molN2置于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压强为mPa)发生反应:3H2+N2⇌2NH3△H<1。若保持温度不变,某兴趣小组同学测得反应过程中容器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8min内分钟NH3的平均生成速率为____mol·L-1·min-1。(2)仍在T℃时,将1.6molH2和1.4molN2置于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①下列各项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序号)。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l:3:2b.3v正(N2)=v逆(H2)c.3v正(H2)=2v逆(NH3)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e.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②该条件下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与题(1)条件下NH3的体积分数相比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硝酸厂的尾气含有氮氧化物,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污染空气。氨气能将氮氧化物还原为氮气和水,其反应机理为:2NH3(g)+5NO2(g)=7NO(g)+3H2O(g)ΔH=-akJ·mol-14NH3(g)+6NO(g)=5N2(g)+6H2O(g)ΔH=-bkJ·mol-1则NH3直接将NO2还原为N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若标准状况下NO与NO2混合气体41.32L被足量氨水完全吸收,产生标准状况下氮气3.56L。该混合气体中NO与NO2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

结合题给的曲线和表格中0min时的数据,可以判断该反应是从反应物开始投料的,直至建立平衡状态。N2O5的速率从最大逐渐减小至不变,O2的速率从最小逐渐增大至最大而后不变。【详解】A.曲线Ⅰ是O2的浓度变化曲线,A项错误;B.曲线Ⅱ是N2O5的浓度变化曲线,B项错误;C.因从反应物开始投料,所以随N2O5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直至平衡时化学反应速率保持不变,所以N2O5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C项正确;D.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择C项。2、C【解析】

利用先拐先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快,说明温度高,压强大,即T2>T1,P2>P1,然后利用勒夏特列原理进行分析;【详解】A、利用先拐先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快,说明温度高,压强大,即T2>T1,P2>P1,故A错误;B、由于无法确定A的状态及a值,增加B的物质的量,B的转化率是增大还是减小,无法确定,故B错误;C、若a=2,根据压强与C%的关系,增大压强,C%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则A为液态或固态,故C正确;D、根据温度与C%的关系,温度越高,C%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答案选C。3、B【解析】

由燃烧热可知1mol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再计算1mol物质的质量,进而计算1g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据此判断。【详解】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氢气、一氧化碳、乙醇、甲烷燃烧热分别为285.8kJ•mol−1、283.0kJ•mol−1、1366.8kJ•mol−1、890.3kJ•mol−1,则1g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85.8kJ×1g/2g=142.9kJ;1gCO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83kJ×1g/28g=10.1kJ;1g乙醇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366.8kJ×1g/46g=29.7kJ;1gCH4燃烧放出的热量为:890.3kJ×1g/16g=55.6kJ;所以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乙醇、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CO。答案选B。【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对燃烧热的理解与反应热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理解燃烧热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4、B【解析】

由题给流程可知,贝壳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石灰乳;海水经结晶,过滤得到含有镁离子的母液,将石灰乳加入母液中,石灰乳与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得到氢氧化镁;向氢氧化镁中加入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氯化镁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六水氯化镁;六水氯化镁在氯化氢气氛中加热脱去结晶水生成无水氯化镁;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得金属镁。【详解】A项、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镁元素,从海水中提取镁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故A正确;B项、电解熔融的MgCl2时,阳极氯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l2,阴极镁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金属镁,故B错误;C项、因MgCl2能水解,所以将MgCl2·6H2O晶体在HCl气体氛围中加热脱水,防止MgCl2水解生成Mg(OH)2,故C正确;D项、步骤①涉及CaCO3的分解反应得到CaO,CaO与H2O发生化合反应得到Ca(OH)2,步骤⑥是电解涉及分解反应,步骤③涉及MgCl2与Ca(OH)2发生复分解反应得到Mg(OH)2和CaCl2,故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工艺流程,注意海水提取镁的流程分析,注意利用物质性质分析工艺流程中物质的转化是解答关键。5、A【解析】分析: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据此解答。详解: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中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是电解池。答案选A。6、B【解析】

4.6g钠的物质的量为4.6g÷23g/mol=0.2mol,由反应2Na+2H2O=2NaOH+H2↑可知生成氢氧化钠0.2mol,AlCl3的物质的量为0.2L×0.1mol•L-1=0.02mol,n(Al3+):n(OH-)=0.02mol∶0.2mol=1∶10,Al3+与OH-发生反应Al3++4OH-=AlO2-+2H2O,OH-有剩余,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参加反应的水很少,溶液的体积基本不变,氯离子不反应,Cl-的浓度几乎不变,故A正确;B.Al3+与OH-发生反应Al3++4OH-=AlO2-+2H2O,OH-有剩余,溶液不变浑浊,故B错误;C.Al3+与OH-发生反应Al3++4OH-=AlO2-+2H2O,OH-有剩余,溶液中Al3+全部转化为AlO2-,故C正确;D.溶液中Na+为0.2mol,氯离子为0.06mol,偏铝酸根为0.02mol,氢氧根为0.2mol-0.02mol×4=0.12mol,故D正确。故选B。7、C【解析】

“绿色化学”要求在化工合成过程中,原子利用率达到100%,则有机反应的产物只有一种。【详解】只有反应物分子的原子全部进入生成物分子中,原子的利用率才能是100%的,2CH2=CH2+O22的反应中,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没有副产品,原子利用率最高,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反应特点,侧重合成反应及反应产物分析的考查,注意把握常见有机反应的特点,明确合成过程中原子利用率为解答的关键。8、C【解析】分析:A、随温度升高,氨的体积分数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B、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加压平衡逆向移动,氨的体积分数增大;C、Fe2O3是固体,增加量对平衡没有影响;D、先写出三段式,由图可知M点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5%,算出平衡时氮气的物质的量,再算出气体总物质的量,图中M点的平衡常数Kp=生成物平衡分压幂次方乘积/反应物平衡分压幂次方乘积。详解:A、由图可知,随温度升高,氨的体积分数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该反应的△H>0,故A正确;B、由于Fe2O3(s)+2NH3(g)2Fe(s)+N2(g)+3H2O(g)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加压平衡逆向移动,氨的体积分数增大,气体压强P2>P1,故B正确;C、Fe2O3是固体,增加量对平衡没有影响,平衡后再加入Fe2O3,则NH3转化率不变,故C错误;D、Fe2O3(s)+2NH3(g)2Fe(s)+N2(g)+3H2O(g)起始量(mol)200变化量(mol)2xx3x平衡量(mol)2-2xx3x由图可知M点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5%,得到(2-2x)/(2+2x)=0.25,x=0.6mol,气体总物质的量=2+2x=3.2mol,图中M点的平衡常数Kp=(p1×0.63.2)(p1×0.6×3点睛:难点: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应用和图象分析,D选项,先写出三段式,由图可知M点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5%,得到(2-2x)/(2+2x)=0.25,x=0.6mol,算出平衡时氮气的物质的量,再算出气体总物质的量,图中M点的平衡常数Kp=生成物平衡分压幂次方乘积/反应物平衡分压幂次方乘积,M点的平衡常数Kp=(p1×0.69、A【解析】分析:该原电池中,锌比铜活泼,Zn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正极反应式为2H++2e-=H2↑,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据此分析解答。详解:该原电池中,锌比铜活泼,Zn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电流从正极Cu沿导线流向负极Zn,A错误;该原电池中,锌比铜活泼,Zn易失电子作负极、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其质量逐渐减小,B正确;正极为Cu,正极反应式为2H++2e-=H2↑,所以氢离子在铜表面被还原,产生气泡,C正确;该原电池中,Zn易失电子作负极,质量逐渐减小,Cu作正极,氢气在此极生成,因此锌比铜活泼,D正确;正确选项A。点睛: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电子不能从电解质中通过。10、C【解析】A.压榨花生获取油脂是用机械压力把种子中的油脂给分离出来,不是萃取,A错误;B.油不溶于水,油和水的分离需要分液,B错误;C.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用CCl4提取水中溶解的I2利用的是萃取,C正确;D.除去粗盐中的杂质利用的是沉淀法,D错误。答案选C。点睛:掌握物质的性质差异、分离与提纯的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萃取实验中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11、C【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22gCO2通入1mol•L-1NaOH溶液750mL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akJ的热量,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再利用1mol

CO2通入2mol•L-1NaOH溶液1L中充分反应放出b

kJ的热量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最后利用盖斯定律来书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详解】根据题意,22gCO2通入1mol•L-1NaOH溶液750mL中充分反应,n(CO2)==0.5mol,n(NaOH)=1mol•L-1×0.75L=0.75mol,该反应既生成碳酸钠又生成碳酸氢钠,方程式为2CO2+3NaOH═NaHCO3+Na2CO3+H2O,由0.5molCO2反应放出热量为aKJ,则2molCO2反应放出热量为4aKJ,即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O2(g)+3NaOH(aq)═NaHCO3

(aq)+Na2CO3(aq)+H2O(l)△H=-4aKJ/mol①。又1mol

CO2通入2mol•L-1NaOH溶液1L中充分反应放出bkJ的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2NaOH(aq)+CO2(g)═Na2CO3(aq)+H2O(l)△H=-bKJ/mol②,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可得,CO2(g)+NaOH(aq)NaHCO3(aq)ΔH=-(4a-b)kJ·mol-1,故C正确;答案选C。12、D【解析】

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是100%的,据此可知,只要容器内SO2、O2、SO3同时存在,即可证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答案选D。【点睛】该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可逆反应特点以及判断依据的了解掌握情况,旨在巩固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13、D【解析】

X(g)Y(g)+Z(g)开始0.100变化bbbt1min末0.1-bbb根据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b=0.04;X(g)Y(g)+Z(g)开始0.100转化aaa平衡0.1-aaa根据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a=0.08。【详解】A.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0.32,故A错误;B.从反应开始到t1时的平均反应速率v(X)=0.04/t1mol·L-1·min-1,故B错误;C.向体现中加入一定量的X,相当于加压,Y的百分含量减小,故C错误;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1mol气体X,平衡正向移动,但对于X的转化率,相当于加压,X的转化率减少,故D正确。14、D【解析】

A.蒸馏烧瓶中不可盛满自来水,故A错误;B.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汽的温度,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B错误;C.冷凝器中冷却水的流向应为下口进水,上口出水,故C错误;D.仪器内空气中的杂质会存在于开始蒸馏出的部分液体中,所以收集蒸馏水时,应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故D正确;故选D。15、C【解析】

A.淀粉主要存在植物种子和块茎中,最终变为葡萄糖,供机体活动需要,故A错误;B.葡萄糖主要是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恒定的需要,故B错误;C.因为蔗糖是食品中常用得到甜味剂,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故C正确;D.果糖是所有的糖中最甜的一种,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如制糖果、糕点、饮料等,故D错误;故答案选C。16、B【解析】

A项、苯和液溴在铁作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溴苯,苯和浓溴水不反应,故A错误;B项、互不相溶的液体可以采用分液方法分离,硝基苯和水不互溶,可以采用分液方法分离,故B正确;C项、苯和浓硝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制取硝基苯,没有催化剂,不能制取硝基苯,故C错误;D项、溴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应该用NaOH溶液除去溴,然后采用分液方法分离,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侧重于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常见有机物的性质,根据性质判断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和分离提纯的方法是解答关键。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第三周期第VIA族Cu+2H2SO4(浓)CuSO4+SO2↑+2H2ONH3+H+==NH4+<CDEHNO3NaHCO3CO2+H2O+SiO32﹣==CO32﹣+H2SiO3↓N>C>Si【解析】分析:X、Y、Z、W、T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为H元素;Z、W位于同主族,设Z的原子序数为x,则W的原子序数为x+8,Y、Z左右相邻,Y的原子序数为x-1,由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则1+(x-1)+x+(x+8)=32,解得x=8,即Y为N元素,Z为O元素,W为S元素,T的单质常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则T为Cl元素。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为H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W为S元素,T为Cl元素。(1)W为S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VI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VIA族;(2)由X、Y、Z、W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一种强酸,该强酸的浓溶液只有在加热条件下能与铜反应,则该酸为硫酸,浓硫酸与Cu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uCuSO4+2H2O+SO2↑,故答案为:2H2SO4(浓)+CuCuSO4+2H2O+SO2↑;(3)Y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为氨气,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硝酸可以相互反应,生成硝酸铵和水,其离子方程式为NH3+H+=NH4+;故答案为:NH3+H+=NH4+;(4)Y为N元素,T为Cl元素,N的非金属性小于Cl;A.氢化物的沸点是物理性质,不能通过沸点的高低来比较这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故A不选;B.元素所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不是最高价含氧酸,不能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B不选;C.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所以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能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C选;D.元素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D选;E.元素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所以比较这两种元素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能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故E选;故答案为:<;CDE;(5)探究元素N、C、Si非金属性强弱,通过比较硝酸、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即可;①溶液a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然后通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洗气,溶液a、b分别为HNO3溶液、NaHCO3溶液,故答案为:HNO3;NaHCO3;②溶液C中,二氧化碳与硅酸钠溶液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2O+SiO32-=CO32-+H2SiO3↓;故答案为:CO2+H2O+SiO32-=CO32-+H2SiO3↓;③经验证,酸性:硝酸>碳酸>硅酸,所以N、C、Si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N>C>Si,故答案为:N>C>Si。点睛:本题考查了位置、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明确元素的推断、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非金属性强弱比较方法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4)中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要注意掌握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的理解和归纳。18、氟镁第二周期ⅦA族HF>NH3【解析】

由B的单质在空气中含量约占80%可知B为N元素;由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可知,A为C元素、C为F元素、D为Mg元素。【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C为F元素,名称为氟,D为Mg元素,名称为镁,故答案为:氟;镁;(2)B为N元素,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2个电子层,原子结构示意图为;C为F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ⅦA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ⅦA族;(3)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氟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氧元素强,则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F>NH3;A为C元素,最简单氢化物的分子式为CH4,电子式为,故答案为:HF>NH3;。【点睛】由B的单质在空气中含量约占80%确定B为N元素是推断的突破口。19、3Cu+8HNO3=3Cu(NO3)2+2NO↑+4H2O除去NO中可能混有的NO2除去未反应掉的NO,防止污染空气浓硫酸(碱石灰)洗气瓶(干燥管)n(KMnO4)=24.00mL×0.1000mol·L-1×10-3L·mL-1=2.4×10-3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或关系式n(KMnO4)×5=n(NO2-)×2,n(NO2-)=0.006mol,NaNO2的质量分数为0.006×69÷0.600×100%=69.00%【解析】

⑴A中反应的反应主要是稀硝酸与铜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故答案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⑵A中主要产生NO气体,由于里面含有空气,会生成二氧化氮,因此B主要是将A中的二氧化氮变为NO,所以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NO中可能混有的NO2,装置C中NO和过氧化钠反应,但NO未反应完,会污染空气,因此D主要是除掉未反应完的NO,所以D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掉的NO,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除去NO中可能混有的NO2;除去未反应掉的NO,防止污染空气;⑶由于在通入水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带出,水会与过氧化钠反应,为防止生成其他杂质,B、C装置间还应接入装有省油浓硫酸的洗气瓶或者是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故答案为浓硫酸(碱石灰);洗气瓶(干燥管);⑷消耗酸性KMnO4溶液24.00mL,0.1000mol·L-1,因此物质的量为配平方程式得到:x=6×10-3mol因此NaNO2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消耗酸性KMnO4溶液24.00mL,0.1000mol·L-1,因此物质的量为配平方程式得到:x=6×10-3mol因此NaNO2的质量分数为。20、SO2+HNO3+H2O=H2SO4+HNO2不再有气泡生成92.0%【解析】

⑴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图示和信息提示,反应生成硫酸和亚硝酸,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物料守恒,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NO3+H2O=H2SO4+HNO2答案为:SO2+HNO3+H2O=H2SO4+HNO2。⑵向“反应Ⅰ”生成的亚硝酸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当再加入碳酸钠溶液无气泡产生,则说明溶液中的酸全部被消耗转化为亚硝酸钠。答案为:不再有气泡生成。⑶已知测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并配平:2MnO4-+5NO2-+6H+=2Mn2++5NO3-+3H2O根据反应,2molKMnO4消耗5molNaNO2,现滴定过程中消耗KMnO4的物质的量为0.1000mol×0.024L=0.0024mol,则消耗NaNO2的物质的量为0.006mol,NaNO2的质量为0.006mol×69g/mol=0.414g,粗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92%。答案为:92%。21、1.1125b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