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学设计_第1页
《印度》教学设计_第2页
《印度》教学设计_第3页
《印度》教学设计_第4页
《印度》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印度》教学设计【导入】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教师播放《西游记》片头曲,并提出如下设问:《西游记》中讲的是什么故事?预设:西天取经。(学生在历史上学习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部分已经学过)生:玄奘西天取经。师导:故事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历史上确实存在玄奘取经的事实。西天取经的目的地就是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教师呈现PPT《大唐西域记》书影,及其序言的部分书影。师导:这是回国后玄奘根据西游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通过这本书,可以更好的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等知识。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其中的了了数语,与今天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相互印证。【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西天取经的历史典故,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史地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讲解】师导:这是《大唐西域记》中关于印度疆域的记载:“三垂大海”,是指印度三面临海。玄奘用“三垂大海”来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如果让我们来描述的话,我们会从哪些角度进行描述呢?生: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活动一:地理位置——三垂大海】师导:请同学们参照课本32页图7.32和课本33页图7.34,思考以下问题:1.读图7.32,描述印度的半球位置。2.读图7.34,描述印度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3.读图7.34,指出印度的主要邻国和首都。合作策略:两步采访法合作要求:1.第一步A采访B,C采访D;2.第二步B采访A,D采访C;时间:2分钟生:组内合作,进行互访。生:上台展示。师导:明确了印度的地理位置后,玄奘从长安出发,“逾峻岭,越洞谷,经危途,涉险路。”一路走来,其中艰险自不待言。设问:玄奘是沿着什么样的路线到达印度的呢?生:看图说明师:玄奘为什么舍近求远呢?预设: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生: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故采用两步采访法的合作学习策略,锻炼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学生通过读图,能够准确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活动二:地形——逾峻岭越洞谷】【承转】进入印度后,印度相对平坦,我们来看一下印度的地形。师导:请同学们读图7.34,思考以下问题:1.读图说出A、B、C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北部:A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中部:B____________________(平原)南部:C____________________(高原)2.读图说出印度自北向南地势的变化特点。生:自主学习。生:上台展示。师导:通过读图,我们认识了印度的三大地形区,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由此得出印度的地势特点:南北高,中部低。【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析图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活动三:气候——唯雨三月】师导:玄奘旅途的艰辛,不仅受复杂地形的影响,而且还受恶劣气候的影响。书中记载:“虽所至之,结庐而舍,唯雨三月,多雨不行。”也就是说,走到哪里,就在那里搭屋而居,只有雨季的三个月,因为多雨,不能远行。可见,气候对他们的行程影响非常大。设问:印度主要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征是什么?生: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师导:印度的雨季和旱季是如何形成的呢?PPT展示图片:读图回答:6-9月为印度的____季,盛行___季风,风从___吹向___,降水___;10月到次年5月为印度的____季,盛行____季风,风从___吹向___,降水___。学生展示完成之后,我们用微课进行验证。师导:但是,西南季风很不稳定,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有时候喜欢印度,就来的很早,走的很晚,降水丰沛,形成水灾;有时候不喜欢印度,就来的很晚,走的很早,降水稀少,形成旱灾。因此,印度水旱灾害频繁。设问:你能说明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吗?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表格:把A~F填入下表,说明印度水旱灾害形成原因:A来得早B来得晚C退得早D退得晚E风力不足F风力强盛水灾旱灾西南季风的变化【设计意图】运用自己制作微课,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南亚1月、7月的盛行风向,了解印度雨季和旱季形成的原因。运用拟人的手法,让学生理解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四:农业——稻、麦尤多】师导:尽管水旱灾害频繁,但印度人利用自己的智慧,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的布局农业生产。PPT出示材料:设问:你能从这段文字中,找出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吗?预设:水稻、小麦师导:水稻、小麦生活习性不同,水稻:喜温喜湿;小麦:喜温凉,较耐旱。两种生活习性不同的农作物,在印度是如何布局的呢?请同学们依据这三幅图:图1印度水稻、小麦的分布图、图2印度的地形图、图3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思考以下问题:1.读图1,找出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对照图2找出粮食作物分布区的主要地形。2.对照图1和图3,说出印度水稻和小麦主要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差异。独立思考时间:2分钟合作策略:坐庄法合作要求:1.由A同学坐庄,邀请到某一成员时,该成员进行回答,其他成员认真倾听;2.A在听取了所有成员的意见后,进行汇总,并对每一位成员发言的优点进行赞美;时间:3分钟。生:独立思考后,由A同学坐庄,主持小组讨论。生:上台展示。师导:受水旱灾害的影响,印度的粮食生产很不稳定,为了尽可能减少水旱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印度进行了两次“绿色革命”。【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文献,从中提取有效地理信息,得出结论,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运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会读图、析图,最后,通过小组合作,突破重难点,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活动五:当堂检测(略)】【活动六:小结】我们通过以上学习,已经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并点明了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玄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作为一种学习地理知识的动力,对学生史地结合的跨学科思维进行培养,以及对文献记载进行去伪存真的验证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师导:在此,我们必须再次提到唐朝高僧玄奘。贞观元年,玄奘从长安出发,经敦煌、达高昌,寻着遗骨,走过茫茫沙漠,踏过天寒地冻的雪山,于贞观四年,到达印度最大的寺院——那烂陀寺。随后遍访印度各地,于贞观十九年回到唐都长安,受到盛大欢迎。回国后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巨著《大唐西域记》,书中详细记载了138国的见闻,内容涉及各国的疆域范围、地理形势、气候、物产、历史传说、风土民情等。近现代以来的若干考古发掘,已经证实了玄奘记载的真实性。师导:一部《大唐西域记》是他留给后人的无价之宝,玄奘哪怕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旅行者,他也绝对算的上中国最伟大的旅行者之一,让我们以这节课向这位伟大的旅行者致敬。【设计意图】用时间线索,把玄奘西天取经的行程串联起来,用空间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