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民俗文化_第1页
海洋民俗文化_第2页
海洋民俗文化_第3页
海洋民俗文化_第4页
海洋民俗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海洋民俗文化CompanyLogo二、海洋民俗基本特征1地域性2漂流性3变异性4

民族性行业性5包容性7神秘性6第2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一)民族性

各个滨海的国家和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海洋民俗。。例如,东西方海洋文化共同的特征是冒险精神。但是,东西方的海洋文化又具有明显的不同。中国人对大海怀有敬畏之心,在开发利用海洋的过程中,强调天人合一。而西方人则强调对自然的征服,并将这种征服扩大到对人的征服。这种不同的海洋观使得中国与西方滨海国家形成的海洋民俗迥然不同。如西方海洋民俗中对海神波塞东的敬畏反应的是争夺海上霸权的欲望,而中国渔民对妈祖的崇拜则反应的是和平、平等、共存的精神。第3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克洛诺斯与瑞亚之子,天神宙斯之兄,地位仅次于宙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十二主神之一,是掌管海洋的最高神仙,拥有强大的法力。罗马名字是涅普(Neptune),八大行星中的海王星。他与宙斯一同战胜了父亲克洛斯之后,一同分割世界,他负责掌管海洋,以三叉戟主宰水域,在水上拥有无上的权威,是大地的动摇者。他能呼唤或平息暴风雨,轻易地令任何船只粉碎。爱琴海附近的希腊海员和渔民对他极为的崇拜。

第4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希腊波塞东海神庙(TempleofPoseidon)

唯一一座坐落在爱琴海边的神殿,最早建成于公元前449年,是用来侍奉海神波赛东的。雅典居民为了纪念海神波塞顿,特别挑选在Attika阿提卡区最南端的临海岬角岩盘上兴建神庙,以庇佑爱琴海上的雅典船只。

第5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妈祖妈祖姓林,名默,是五代后周都巡检林愿的小女儿,生于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夏历三月二十三日。她自幼聪敏,能为人治病,水性也好,有“龙女”之称。当时常有渔船商轮在其故乡湄洲屿前遇风倾覆,或困于礁丛,妈祖逢难即救,成活渔民客商无数。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时年二十八岁的她突然辞别家人,在湄洲岛最高处升天而去。其后,她屡屡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显灵,为泛舟人保驾护航,被尊为“天后”“天妃”“天上圣母。

第6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二)地域性

不同地域会形成不同的海洋民俗。妈祖是中国的海神,她不是广东人,因此,在广东最大的海神庙——南海神庙供奉的海神不是妈祖,而是广东人自己的海神——洪圣大王。洪圣大王在广东的影响丝毫不亚于妈祖,其庙宇之多,规模之大,祭祀规格之高,甚至还超过妈祖。194年之前,广东的妈祖庙不过300多座,而洪圣庙不下500座。

第7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洪圣大王本名洪熙,专称南海洪圣大王,又称洪圣爷或赤帝。是中国南方有名的神祀。洪熙是唐代的广利刺史,廉洁爱民,精通天文地理,曾经设立天文气象观测所,使出海的渔民和商人都颇受其益。死后受到敬仰和供奉,成为人们心中的海神。

从唐朝开始,历代对其不断地加封:唐朝天宝年间封为“广利王”,宋加封为“洪圣”、“威显”,元朝诏尊为“广利灵孚王”,清雍正再封为“南海昭明龙王之神”。民间则称为“广利洪圣大王”。

第8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东莞民间传说中洪圣是一个屠夫,每天替人杀牲。他想放下屠刀,遁入空门,便拜一位老僧为师,老僧起先不肯收他,无奈洪圣苦苦恳求,只好答应。有一天,它们来到波涛汹涌的海边,老僧叫洪圣把心肝挖出来,掷下海去,洪圣毫不犹豫地照办了。当心肝掷下大海,海中升起一朵五彩祥云,上面坐着洪圣,升仙而去。洪圣成为天神之后,看中了南海边的一块宝地,在和菩萨良马的争夺中,经过玉皇的评判得到了这块地,于是就成为了南海神庙里的海神。

在广东洪圣庙、广利庙、南海神庙仅南海、番禺境内就有4座,内陆山乡如新兴、阳山、梅县等都有,全省不下500座。最大的是广州东郊的南海神庙,其神诞农历二月十三,每年都有隆重的诞会。

第9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广州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是古代帝王祭海的场所,坐落于广州黄埔区庙头村,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是我国古代四大海神庙中仅存的一座,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海神庙,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史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创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宇宏伟深广,在“海不扬波”石牌坊内,庙横阔22丈,纵深32丈,立体建筑五进,依次为头门、仪门、礼亭、大殿和后殿。第10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二)地域性

印度半岛上的斯里兰卡与舟山一样是一个信仰佛教的海岛,许多的习俗都与佛教有关。但是,这些习俗与舟山有所不同。在斯里兰卡佛教僧侣是备受尊敬的,斯里兰卡居民和佛教僧侣对话时,不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设法略低于僧侣的头部,更不能用左手拿东西递给佛教僧侣和信徒。在参观佛教寺院时,不能对佛像做踩、跨、骑等无礼动作,而且进入寺院,要赤脚,不可穿鞋和袜子,也不可带帽子。第11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三)漂流性

一个民族的民俗,会随其分支的迁徙而传播和扩散。族人漂流到哪里,该民族的民俗文化也就漂流到哪里。海洋民俗文化也是如此。在福建闽南一带,因地处沿海,海风肆虐,居民饱受风沙之苦,为避免风沙之害,村庄多建在藏风处,而在当风路口,常见有石刻巨兽做狻猊张口人立状,俗称“风狮爷”,据说可以镇风压煞。在金门、台湾及琉球(今日本冲绳)都可以见到“风狮爷”,其作用与闽南大致相同。因为台湾民众十分之八祖籍福建,而早在明代洪武年间就有闽人移居琉球。第12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三)漂流性金门风狮爷台湾风狮爷冲绳屋顶狮子第13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四)变异性

每一种海洋民俗在流传的过程中,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延展,产生不同形式的变异。海峡两岸的福建和台湾都存在蛇崇拜的民俗,这来源于先秦时期在大陆东南的土著——“百越族”。汉代以后,中原人口大量南迁,与百越土著混血融合,汉文化也吸收了百越文化。汉文化保留了闽越蛇崇拜的文化特质,在闽江流域有“蛇宫”、“蛇王庙”,闽江仲有的漳湖镇,迄今每年“七夕”都要举行盛大的“蛇王节”。第14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四)变异性

台湾高山族的先民是百越的一支,也流行崇拜蛇的习俗。但是高山族的蛇崇拜仅仅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发展到祖先崇拜,还未发展到诸神崇拜阶段。闽越人把蛇作为美食,而崇拜蛇的高山族人则以杀蛇为忌,由此可见,崇拜蛇的习俗在海峡两岸所发生的明显变异。第15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五)行业性

海洋民俗具有很强的行业性,其主体行业为航海业、造船业和渔业。宋元时期,福建泉州是世界东方第一大港,当时出入泉州港的有许多外国船只。为保船只平安,每逢船只往返季节,泉州郡守或提举市舶主管官员,率领有关僚属到相关寺庙举行祈求海舶顺风的典礼,据此形成了海船出海上路的祈风习俗。第16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五)行业性

1974年在泉州湾出土的东带古船,船底主龙骨两端结合处凿有一个大圆孔和七个小圆孔,俗称“保寿孔”,孔内放置铜镜和铜钱,排列成“七星伴月”状。据闽南老船工介绍,泉州一带的造船传统习惯,“七星伴月”代表危礁密布的“七洋洲”(西沙群岛的古称),铜镜象征光明吉祥,表示祈求平安通过这个舟楫经常触礁沉没的危险海域。第17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六)神秘性

在海洋民俗中,许多民俗都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有些甚至有巫术参杂其中。比如浙江舟山的一些渔民习俗就颇具神秘色彩。舟山旧时渔船出海俗称"开洋"。第一次"开洋",要用猪头供奉.一汛结束也用猪头等祭品谢龙王,俗称"谢洋"。渔船必以早稻秆烟熏一遍,又以布制红白各色三角小旗数面,每旗各书其出地附近之神名于上,分插船之首尾,冀其保佑安全。第18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象山开渔节组照·祭海

象山开渔节组照·出海

第19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六)神秘性

又必携带盐、麦、米、字纸灰、佛马香帛等物以为镇压海上遭遇怪异之用。渔船上忌家有红、白事或未满月之人,忌妇女上船。祝愿时不可以满载为词,亦不可以捕大鱼为句。渔船回埠,行路求乞之人,俱可取讨,谓之"讨嗄饭"。万不可用"抽丰"、"抽头"等语。船上,忌双脚悬于船舷外,以免"水鬼拖脚",忌头搁膝盖、手捧双脚姿势,此态象哭,不吉利。第20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七)包容性

在海洋民俗文化中,既有属于高雅文化的部分,如在闽南泉州一带民间盛行的称为中国音乐“活化石”的南音艺术、木偶艺术;又有属于粗俗文化的部分,更有一些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部分,如在闽台地区流行的“普度”习俗即属此列。

第21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泉州南音

泉州南音起源于唐,形成宋,主要流行于于闽南及台湾、南洋群岛华侨居住地区。

泉州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泉州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一样。南曲主要流行于泉州市、闽南晋江、龙溪和厦门市,在台湾及南洋群岛华侨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

第22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闽台“普度”习俗

闽南及台湾地区民间称七月为‘’鬼月‘’,七月十五为鬼门大开之日(七月十五为道教的中元节,与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的下元节同为古老的传统节日)整个七月,各农村城镇,从初一到三十日轮流做“普度”。六月底或七月初选一天“开巷口”,即“开地狱门”,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一盏“普渡灯”(又称“路灯”),直到七月三十“关巷口”,即“关地狱门”才把灯取下。所谓的“普度”,即普度众生之意。第23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闽台“普度”习俗

闽台民间认为,开了“巷口”,冥间的鬼魂就会到阳界来,“普度”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以丰盛的菜肴酒食施舍给无主孤魂散鬼(俗称好兄弟或大众爷、有应公),普度期间,还要烧寿金、银纸和烧纸做的“经衣”或烧色纸,给野鬼孤魂送去衣服布料,以祈求保佑合境平安,五谷丰登。以前有的地方做“普度”时还要放水灯,现在渐渐少了。“普度”期间放水灯的目的在于为水上孤魂照路,招引至陆地共同享用。民间认为惟有如此,才能使水陆两界的孤魂靖安。第24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排渔船

排渔船即造渔船,由专门的“海木匠”来施工,工地不许女人走近,尤其不准孕妇走近。开工之日,先铺船底三块板,名为“铺志”,要放鞭炮,念喜歌,宴请工匠;渔船造到船面,举行仪式,称“比量口”,用红布包裹铜钱(俗称“太平钱”)放入渔船底盘中间;最后的仪式名为“上梁面”,安梁时,在船上做一个小洞,内放“太平钱”,用红布覆盖,再用面梁压住。船下海前,船头扎上红色彩绸,挂上各色彩旗,一起吊,就开始放鞭炮,直至首航回来止。鞭炮部分点在舱里响,要崩掉舱里的邪气;部分燃在海里响,要驱散海里的邪气,以保证今后顺利航行。该习俗主要流行于山东沿海。第25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排渔船

舟山渔民造船,要择吉日良辰。开工前要用三牲福礼敬请天地神灵,向大木师傅敬酒、送“红包”。新船梁头(龙骨)定位时要披红挂彩;装淡水的“水舱”梁头合拢处要衬银洋(或铜板、铜钱),并用银钉(或铜钉)钉合,渔民称它为“船灵魂”,亦称“水灵魂”。最后一道工序装船“眼睛”,叫“定彩”。“定彩”也要选择吉期,并付给大木师傅双份工钱和“红包”。施工时要在船尾栏板上贴上“海不扬波”的横幅,由大木师博按五色彩条(五行)扎好的银钉,嵌钉好“眼睛”,用红布把“眼睛”蒙上。新船下水时,再揭去红布,称“启眼”,由身强力壮、父母双全(有福气)的几十名青壮年在敲锣打鼓、鞭炮齐鸣的气氛中将船徐徐“赴水”(推入水中),谐音“富庶”,以示吉利。赴水时,东家站在船头上向木工师傅和围观者抛分馒头,即谓“新船下水抛馒头”。第26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祭海

青岛地区沿海渔民历来有祭海的习俗,谷雨前后,气候转暖.春汛来临。渔民出海前要到龙王庙祭神(俗称"祭海"),祈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海上平安。改革开放后.渔家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渔民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祭海已由单纯的祭神向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方向发展,祭海节已改名为"上网节"(渔民出海前要把网具运上船,称"上网")。第27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祭海

舟山的祭海可分为祭龙王、祭观音两种方式。祭龙王具体可归纳为四个字“供、请、祭、谢”。所谓供,在渔汛开始前,先用鱼、肉等祭品在龙王庙里供奉起来。以示敬意。所谓请,当渔船出海时,要敲锣打鼓把龙王神像或是供奉在庙里的船旗,又称龙王旗(要盖过龙王御印的)请到船上来。所谓祭,当龙王庙里的龙王神像或龙王旗请到船时,渔民在船头要用猪头等礼品供祭龙王,船老大或船主还要举行燃烛、敬酒、跪拜、祈祷等祭祀仪式,祈求龙王保佑渔船出海丰收、人、船平安。祭典毕,船老大还要在供品中摘取少量鱼、肉、糖、米,连同一杯酒一齐洒向大海以敬龙王,俗称“行文书”。第28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祭海

所谓谢,渔汛丰收或谢洋时要谢龙王,海上遇灾因求龙王得以解脱时要谢龙王,但以一个渔汛结束时,供谢龙王的供品和礼仪最为隆重。虽说“供、请、祭、谢”的供品福礼不及龙王出巡和龙王庙会那般规模,但按惯例,供品中一只猪头是决不可少的。传说东海龙王是吃了渔民的猪头,才使龙头长角飞上天去的。所以渔民们认为,对供奉猪头者,龙王回格外施恩和照顾。第29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祭海

祭观音时渔民准备三牲礼品。“或在船头供祭龙王,或在船尾的圣堂舱供祭观音菩萨,点起香烛,三敬酒,跪拜祀祷一望龙王和菩萨保佑。一望渔汛中平安无事,获得丰收。”船上观音的供祭仪式与龙王基本相同,但舟山渔民每逢观音三大香期日,海上所有渔船都要把各色彩旗挂起来,包括观音的佛旗和令旗。第30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祭海

舟山渔民注重于祭龙王等海神,祭海形式繁多,其中岱山的“样桅”祭海富有地域特色,且偏重于境外捕捞所为。所谓“样桅”,即:两枝二三丈高的小竹,在顶尖周围留有竹叶,竹竿上部用棕榈捆扎,竹根伸入石磉子固定,然后插于渔网边的棕绳网上,随风浪漂浮在海面上。两条高高的装饰竹竿,形若船桅,意桅樯林立,增强捕鱼队伍气势。开洋前夕,必选定良辰吉日及初涨潮汐,是时贫苦渔户,就背着“样桅”上船,供祭海神,一切从简;富裕渔户,排场非常讲究,使用两面大铜锣开道,随后由渔民背“样桅”,五色旗、其他彩旗,抬着全猪、全羊的“五牲”,各色荤、素菜,白盐、黄糖、水豆腐及糕饼、水果的杠箱,沿途鞭炮齐鸣。第31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祭海

祭海神队伍抵达泊于海埠船上后,即供祭于准备好的供桌上,猪、羊分供于左右专架上,华桌前铺有桌帏,太师椅背上挂着缎子被面,桌边挂有疏牒,点香插烛,随着海潮的上涨,先后上香,三巡提酒,其间以船老大为首,其他渔民分列两旁,施礼三跪九叩首于拜伏凳上。祭海结束,用大酒杯采入所有供品点滴,连同疏牒,一齐朝天抛入海中,此时,铜锣巨响,鞭炮大鸣,敬送龙王,与此同时,渔船乘风破浪驶向浩瀚大海。第32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上海南汇沿海渔民每到“谷雨”季节(或称“上网”节)就要出海捕鱼。渔船经修理过或打了新的渔船第一次出海捕鱼,都必须进行祭海神(俗称“斋老大”)。“斋老大”仪式在渔船船仓中进行,事先购卖好“马张”(一种印有神像的黄纸),将它作为海神张贴在船栏上,然后点燃香烛,并在马张前供奉猪头、水果、酒肴等,由船老大首先磕头跪拜,口中念祈祷词(类似希望天气好一点、风浪小一点,鱼多一点等祝愿的话),其后由伙计(船员)们依次磕头跪拜,最后焚烧锡箔摺成的元宝,有的还燃放高升鞭炮。南汇沿海“斋老大”的习俗,从清代、民国一直沿袭到1956年建立渔业高级社后被取消。20世纪80年代后,这一习俗又在渔民中悄然兴起。

祭海

第33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这是台州玉环坎门渔民渔船出海前的一个仪俗。船老大带着五牲福礼,由一个人吹唢呐、两人张扯红布横幅,到各庙宇请神,然后在船上设坛行仪,将新置的延绳绲线理放在绲篮里,每篮绲要嵌上两条红布头,恭列坛前,并将小舢舨的标号小旗,按号次插列于坛台前,一并行洗礼,祈求出海捕鱼丰收。这天,船主家设席请客,不管谁上船,一律受到热情招待,让你酒足饭饱,谓渔业生产喜鱼吃饵之意。“吃者”众多意味丰收越多,食后告辞,不可说“吃饱走啦”,要说:“我搭啦,搭啦!”吉利讨彩话。“搭”是鱼上钩的意思。绾绲

第34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渔民每年开春就出海打鱼,出海要放鞭炮,村里男女老幼都到海边聚集欢送。船上作业,由多人合作集体完成,必须用组织和纪律维系,从而出现了明确而细密的分工。这种分工实际是明确责任,各尽其职,实际操作才有条不紊。船长是舵手,其他人要绝对听从船长的指挥,他掌握着渔情渔汛,决定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下网,一天的收获多少就决定在船长的经验和判断上。

海上作业制度

第35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大副的职责是看稳船,伙夫专门做饭,其他人员管撒网收网等,各司其责。一旦渔船出现故障,又无法独立解决,需要其他船救助的情况下,就用船上的撑杆,高高地挑起油衣,来回晃动,这是在没有通讯工具情况下,渔民专用的求救信号。任何发现此信号的渔船,都会无条件火速过来救助,这是一种潜在的规约。

海上作业制度

第36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上海南汇渔民出海捕鱼时,每条船上都有船老大(船长),从前是船主,渔业生产集体化后,船老大则由外洋捕捞大队组织上推派有经验的渔民或原船老大的后代担任。船老大是一船之长,又是船上的掌舵人,出海后船上的生活行为、捕捞作业都由其管理。每次出航捕捞,谁上船谁不上船,船老大与伙计(船员)的职能及作业分工、各伙计的岗位职责都有严格“规定”。

海上作业制度

第37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如在船上出网捕鱼时,谁负责落网,谁负责放网纲上的压网石块;起网时,双档船(又称“夫妻船”)需要靠拢,由一条船用一头扎着沙袋的缆绳抛掷到另一条船上(称抛“沙袋”),由谁抛掷“沙袋”,谁起网;渔船行驶在海里,船舵(或螺旋桨)突然遇到海洋里漂流的渔网缠住不能行驶时,谁跳入海里潜水用刀割掉渔网,所有这些在渔船上都有明确的“规定”和分工。

海上作业制度

第38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渔民们最先在海上摇橹捕鱼,一切都靠体力。由于渔船的重量和渔获物的增多,越来越需要集体的力量,需要统一在一种劳动节奏中才能完成,渔民们用一种相适应的音乐节奏来统一步调,逐步产生了渔民号子,它实际是与海洋劳作共生的产物。生产口号

第39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渔民号子是中国民歌体裁劳动号子的一种。渔民们在江河湖海上集体下网、捕鱼、入仓等劳动过程中传唱,主要流行在中国沿海捕鱼比较集中的地区,如北方的秦皇岛,山东胶东半岛,上海的崇明、宝山,浙江的舟山,福建南部沿海及广东、广西沿海等地,都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基本可以分为两类:

1、网号:包括“溜网号”(在岸上整网时唱)、“上网号”(往船上运网时唱)、“下网号”、“拉网号”以及“上网小号”(打到鱼后往上拖网时唱)等。

2、装仓号:包括“捞鱼号”、“装卸号”等。此外,由于水上航行还有一部分船号,与船工号子相同。各地的渔民号子不下30余种。生产口号

第40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渔民号子的歌词一般以劳动呼号用语为主。间有简短指挥劳动的词句出现在领句中。即兴的见景生情的词句较少见。渔民号子的音乐特征:

1、网号旋律多为级进,和句间有八度大跳。一般为上下句结构。上下起落在五度之内,除“拉网号”快速进行,大多为慢速领和形式,以宫、徵调式居多。“捞鱼号”旋律进行多为五度起伏,领和以上半句、下半句连接。旋律素材单一,多为重复或变化重复。。

生产口号

第41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2、节奏一般比较规整,慢速网号中有时出现长节奏音型。快速的“捞鱼号”、“上网小号”节奏鲜明,力度突出。

3、根据捕鱼劳动的先后次序,形成相对固定的套式。如胶东渔民号子由“溜网号”、“上网号”、“撑篷号”、“摇橹号”、“捞鱼号”、“装仓号”等组成完整的套式。秦皇岛的渔民号子是由“流网号”、“搬桨号”、“拉船号”、“见鱼号”、“起钓号”、“大网拉绳号”、“打网片号”组成。又如上海远洋渔号由“铁心号”、“拉篷号”、“点水号”组成。由于多种号子的组合,在音调、节奏、速度等方面都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多种变化。

生产口号

第42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蓬莱沿海的渔民象大海一样,心胸开阔,性情憨直,在辛勤的海上劳动中创作了具有地方风格的、特殊腔调的“登州渔家号子”,有溜网号、上网号、拉锚号、摇橹号、撑篷号、紧橹号、上网小号、捞鱼号、拉网号、艇鲃号、爬爬号等,并非娱乐的歌谣,却表现了渔民集体协作生产、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曲调随着劳动内容、强度和动作节奏的变化而变化,以粗犷奔放,节奏紧凑有力的“宫”、“徵”调式为主,以优美委婉、节奏和缓平稳的“商”、“羽”调式为辅。“爬爬号”是蓬莱渔民号子中唯一的一首“羽”调式抒情动人的渔歌。生产口号

第43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有些地区的渔船后舱,设有神龛,专供船关菩萨(老爷),叫圣堂舱。新船赴水时,要用三牲福礼向船关菩萨“祝福”。金塘流网船和枸杞等地的小对船供奉女菩萨,大对、背对、大捕船上供奉男菩萨。船关菩萨两旁有两个木雕小神像,一个叫顺风耳,一个叫千里眼。“祝福”除渔船赴水时进行外,每汛出海时也要进行,渔汛结束时还要“散福”。每次“祝福”或“散福”,都要用猪头、全鸭、鲜鱼作供品。供毕,由老大从猪鼻上割下一块肉抛人海中,大伙才分食。近洋张网渔民,则于每年立夏、端午、重阳节,到张网桁地“祝福”。船关菩萨

第44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渔船在洋面,见有溺死浮尸(渔民皆称死尸为“元宝”),都要裹以草席,拖带回港岙口上岸义务予以殓葬。拾浮尸时,要用净布掩遮船眼,说是免见秽邪。拾“元宝”

第45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遇大鲨鱼时,以是“赴龙宫赶考,浮出海面问路”,须撒米,并抛小三角旗入海,称“撒米施食,抛旗引路”,免掀浪翻船。

抛旗引路

第46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渔民在海上行船特别讲究礼让,相遇时为避碰,有一套不成文的规矩,总是大让小、轻让重、顺风船让逆风船。夜间航行或锚泊时,通常要在船顶点桅灯。渔船下网,航行的船要让坐港船的网地,后下网的船让先下网的,停泊着的渔船又总让放网生产的。渔民在岸上行路,也有“空身让挑担”、“轻担让重担”、“男人让女人”、“后生让老人”的习俗。海上礼让

第47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渔家人忌讳把筷子搁在碗上,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渔船搁浅的兆头。打饭的饭勺以及饭舵(木制如舵状)插在干饭锅中象征扬帆,如插歪或倒了,会被认为不吉利。酒宴席上要先举杯饮酒再挟菜进食,每上一道菜都应如此。泡工夫茶时,茶盘只摆三个小杯,尽管人多也是要这样。因为,嗜饮工夫茶的闽台渔民把三只杯象征“品”字,人多杯少越能烘托互让气氛。海上饮食

第48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ompanyLogo

禁忌作为一种民俗事象,告诫人们应该禁止同某些“神圣”的东西或“不洁”的人和事物接近,以避免招致祸灾。渔家禁忌是为了祝吉驱凶,这些信仰民俗的物质基础正是海上艰险作业本身。渔民在海上作业,风险最多,由于先民对海洋的认识不足,祖祖辈辈从教训中总结出来形成各种各样禁忌,以图吉利,规避风险。渔民禁忌

第49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