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

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

单元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发现植物角花草的身子都探向窗外这一现象后,先根据自己的

经验对这种现象的原因、条件、过程进行猜想;然后通过查阅资料,借助他人的

研究成果,作出更全面的猜想。最后通过实地观察、访问、分析等方法,排除明

显不合理的猜想后,从中选出可能成立的假设、科学的问题,准备进一步的研究。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以前的科学课和语文课等的学习中知道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和水

进行光合作用,知道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知道茎有运送养分和水

分的作用,知道肥料也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知道风、雨、虫害等多种因素都会

对植物产生影响。六年级的学生会运用互联网查阅资料。学生具有一定的对某一

现象的原因、条件、结果进行猜想的能力。没有借助资料进行更全面的猜想,提

出一个科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不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对现象的原因、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

2、能借助资料完善自己的猜想。

3、会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出科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接受他人的观点,学会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

1、借助他人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权威。

2、通过各种方法选出科学问题。

教学难点

选出科学问题。

教具准备

几盆身子倾斜的花草,资料卡,图片,关于植物的书籍,联网电脑,准备好

的资料文件夹。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提问

在每组桌子上放置一盆倾斜的凤仙花,斜向南方。

师:不知道什么时候,窗台边上的凤仙花,都悄悄的把头探向了窗外。它们

倾斜着身子,好像被窗外的某种力量所吸引。有标记的这里向着南方。你们能找

到答案吗?

学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比如路边的哪棵树、盆景、向日葵(教

师出示照片)。对于这些现象,我们有哪些认识和疑惑?请同学们交流。

二、猜想与假设

师:谁有这么大的魅力,让花草为之倾倒?请同学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条件、过程进行猜想。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

师:要找到真正的答案,我们很有必要要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帮助我们作

出更全面的猜想。比如科学家的研究、学者的报告,书上的资料等。(请同学们

打开电脑,从老师的资料库中查阅相关资料。)请同学们查阅资料,并把可能成

立的原因记录下来,有利于交流。

学生交流资料内容。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

三、分析与总结

师:这么多猜想,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

师: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种猜想,对于明显不符合实

际的猜想,我们应及时排除,以确保更具有价值的假设能得以研究。这样获得的

问题,才更可能是一个科学问题。(板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

师:哪个假设最不可能成立呢?说说理由。

请同学说出判断的方法和结果。

比如,“不可能是风刮斜的。因为这几天没有大风;另外,窗户晚上还关着,

没有北风吹过来。”我们可以通过报纸查天气预报,还可以实地观察。

记录学生最后留下的科学问题。

师:我们不能对所有的猜想都进行探究,因为时间、能力、条件等都是有限

的,怎么办呢?我们常常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来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同

时又要对这些猜想进行选择,可以用观察、访问、分析等方法选出可能成立的假

设,选出科学的问题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四、计划与组织

如果时间充足,详细进行这个环节。否则,布置成作业。

师:你准备研究哪个问题呢?研究第一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你们可以坐在

一起,第二个问题的同学坐一组。现在就可以分组了。

师: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怎么进行实验呢?请同学们讨论你们

所选问题的实验思路。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交流。重点是思路的调整和肯定,材料的准备。

师:根据同学们的实验思路,我们可以在这节课后准备好我们的实验材料。

为下节课的实验做好准备。

植物的生活环境包括什么因素?

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拿小麦来说,

它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

蛎虫、蝗虫、鼠、鸟类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为什么植物也会动?

高等植物不能象动物一样自由移动整体的位置,但植物体的器官(根、茎、

叶、花)在空间可以产生移动,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就是植物的运动。高等植

物的运动主要有两种类型: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

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凡运动方向朝向刺激一方的为正向性,背向刺激一

方的为负向性。多发生在根和茎部。向性运动的种类与刺激的种类有关。光、重

力、水分和化学物质均可引起向性运动,分别称作向光性、向重力性、向水性和

向化性。受到刺激的一侧与另一侧的生长速度不同而发生弯曲,所以向性运动只

发生在正在生长的区域。切去生长区域或停止生长的部位都不会有向性运动。

为什么含羞草受到刺激会后叶子会合上?

感性运动的定义: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

性运动。如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后叶片闭合,许多花朵和复叶都有昼夜周期性开

闭的现象等。含羞草普遍生长在经常有暴雨的热带,每当大雨来临时,最初落到

植株上的几滴雨点,就能够使小叶合拢、叶柄下垂,这样,当雨水猛烈下降时,

可以使整个植株免遭伤害;

为什么向日葵的花会随太阳的移动而移动?

植物随光的方向而弯曲的能力称为向光性,向光性使植物的茎、叶处于最适

宜利用光能的位置,有利于接受充足的阳光而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感受光的位置

主要有茎尖、根尖、胚芽鞘尖端、叶片或生长中的茎。有的器官向着光的方向生

长;有的器官背向光的方向生长;有的器官与射来的光成垂直方向生长。由于植

物的茎有向光性的特点,所以叶子能尽量处于最适宜利用光的位置。某些植物的

生长旺盛的叶子对阳光方向改变的反应很快,它们竟能随着太阳的运动而转动,

例如向日葵和棉花等。棉花、向日葵和花生等植物顶端(最上面的新长出来的部

位,不仅仅是花)在一日中随阳光而转动,即所谓的太阳追踪,叶片与光垂直。

向日葵的向阳运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葵花白天随太阳由东而西转动,正午时分

朝南而转向西方,到夜间八点半钟左右由西而东转,至于夜葵花已朝向东方而并

非在第2天太阳初升时才从西而转向东方的。葵花的运动机制尚无深入的研究。

植物的根为什么都向下生长?

地球上的植物在重力影响下,保持一定方向生长的特性这就是向重力性。如

茎向上生长,和竖直向下的重力方向相反,是负向重力性的表现;根向下生长,

和重力方向相同,是正向重力性。向重力性使植物的根向土壤深处生长,这样,

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在无重力作用的外层

空间,将植物由直立改为水平放置,则植物继续径直生长,不会出现弯曲现象。

当这些植物的茎横放或植株倒伏时,开始呈负向重力性反应,下侧积累较多的生

长素、赤霉素和乙烯,生长快,节间向上弯曲生长。仔细观察,会发现:买来的

小葱,平放在家里。过两天,葱的新叶向上翘起的现象,这就是负向重力性。还

有倾倒了的植物,茎叶会向上生长。

为什么牵牛花的茎会绕着树枝转?

达尔文在观察西番莲卷须向支柱快速弯曲运动时发现,卷须的末梢接触到支

柱后,在20〜30秒内就能激发出明显的弯曲来。他认为这样快速的运动不是向

光性生长的机理所能解释的,并大胆提出:卷须的向触性运动是靠电波传递和原

生质收缩来实现的。牵牛花的茎也是这样,黄瓜、丝瓜的须能自己缠绕着竹竿也

是这个原因。

为什么养花要施肥?肥料是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适合的肥料能增加植物的光合

作用的效果,促进植物的生长。肥料中的化学物质在植物周围分布不均匀而引起

的生长变化称为植物的向化性,如作物根部朝向肥料较多的土壤生长。

为什么养花要浇水?

水分不只是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须的(1%)。植物中的养分的传输也需要水分,

就像人体的血液。同时植物体内的水分还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在盛夏的季节,植

物的叶子大量的蒸发水分,就降低了自身的温度。植物主要靠根吸收水分。土壤

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植物根趋向较湿地方生长的特性称植物的向水性。由于根

系吸水,根系附近水分减少,而水在土壤中的移动速度很慢,所以根从土壤中获

得水分主要是通过根系不断生长。根的向水性有利于根系不断占据土壤中较湿的

区域。土壤中水分过多,以致土壤通风不良时,常常看到根向相反的方向生长。

这是因为高等植物的根对氧具有显著的正向性。所以,浇水要适量。

光合作用与哪些条件有关?

光合作用就是植物吸收的水分、二氧化碳、微量元素在绿叶里通过阳光照射,

产生动物需要的氧气和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这些养分就长成了新的叶子、花朵、

种子、长粗长高了茎和根。光合作用为植物的生长制造了必须的养分。光是光合

作用的能源,所以光是光合作用必需的。

根据对光照强度需要的不同,可把植物分为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两类。阳生

植物要求充分直射日光,才能生长或生长良好,如马尾松和白桦。阴生植物是适

宜于生长在荫蔽环境中,例如胡椒和酢浆草,它们在完全日照下反而生长不良或

不能生长。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所以适应不同的光照,是与它们的生理特性和形

态特征的不同有关。

农作物虽然没有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之分,但不同作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是

不同的。

二氧化碳,陆生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碳源,主要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

氧化碳主要是通过叶片气孔进入叶子。浸没在水中的绿色植物,其光合作用的碳

源是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碳酸盐和重碳酸盐,这些物质可通过表皮细胞进入叶

子中去。

在实验中探秘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分析,选取了“花草的倾斜方向同阳光的照射方向有关”

和“花草的倾斜方向同长期只在一侧浇水有关”两个科学问题。这节课重点通过

学生设计、借鉴、修改完善对比实验的方案,按计划组装实验装置,为进一步的

搜集事实与证据做好准备工作。重点提高学生的计划与组织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对上节课选取的问题已经有所准备,对对比实验也有所了解。部分同学

的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不高,需要反复的推敲和完善;实验装置的设计也是一个难

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的提高计划与组织能力。认识植物的生长学要阳光、水。

过程与方法:再次体验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提高独立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实验前的周密设计和组织的意识,培养学生的

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对实验方案的周密设计。

教学难点:

方案的完善、实验装置的设计。

教具准备:

一次性水杯若干、锥子、土壤、种子(浸泡过,测试过发芽率)、长势均匀

的小绿豆苗、黄豆苗、向日葵苗,长方形花盆,纸箱、大小一样的盒子、色卡纸、

胶带、剪刀、小铲子、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猜想、查阅资料,并认真分析各种可能,选取了两个

科学问题:1、“花草的倾斜方向同阳光的照射方向有关”和2、“花草的倾斜方

向同长期只在一侧浇水有关”。你准备研究哪个问题呢?研究第一个问题的同学

坐在左边,组成4人小组;研究第二个问题的小组坐在右边,组成4人小组。

二、计划与组织

1、集体制定思路(上节课如果进行了这个环节,这里重点进行回顾,明确思

路。)

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怎样进行实验研究呢?请同学们讨

论,先制定实验的大致思路。(同时出示活动提示:1、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这个实验涉及的因素有哪些?

3、怎样控制这些因素的变化?

4、把实验方案写下来,进行推敲和修改。)

5、汇报交流

注意指导学生: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相同的条件是什么?控制变量是什

么?我们猜想的结果可能是什么样的?观察记录什么现象?如:阳光小组实验的

目的是通过控制阳光的照射方向,观察凤仙花的生长状态是否向有阳光的一侧倾

斜。控制变量是阳光的照射方向不同。花盆的大小,浇水的多少、位置,花的长

势大小相同;都放置在喷泉的南边,那里阳光充足……

6、分组制定详细计划

每个小组按照你们实验的思路,制定出你们详细的书面计划。力争做到:你

的计划让别人拿走就能完成你的实验。

教师巡视,倾听。不时的提一些建议或疑惑。

相同小组间讨论、借鉴课本方法、修改完善方案。

小组讨论修改自己的方案,寻找自己计划的漏洞和不足,尽量是自己的设计

方案周密,可行性高。当然,你们可以借鉴课本第5页的方案。使自己小组的方

案更完善。

能结合教室里的材料设计方案更好。

教师巡视,倾听。不时的提一些建议或疑惑。

教师注意:阳光小组的方向的盒子之间不能有影响,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应

放在阳光能直射的地方,不能放在窗台上;洞口的高度、大小对实验的效果有影

响。水组的实验,可以只进行方向研究,但是怎么控制水的“长期一侧”浇水而

另一侧水较少,是一个难题,应促使学生动手动脑。

三、实验开始

如果你们的计划修改完善后,认为可以进行实验了,就可以让老师检查,领

取材料进行实验。你们的实验过程,一般情况必须按照计划进行,如需要改动,

应通过小组的同意后进行改动。设计好的小组开始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和整理。

教师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小组进行计划的设计;关注实验小组执行中出现的明显的

错误。

下课。

研究仍在继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就是在不断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延续和进步

的。

(2)让学生再一次经历从问题发现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新的问题仍在发现中,研究仍在继续中,本课将主要引导学生研究植物根的

向水性。

教学准备:

油菜种子、不透光的纸盒四个,剪刀、胶带、花盆四个

教学过程:

一、反思与提问

从前面的研究中,我们期望学生能够提出新的问题。比如,关于植物的根部

为什么会偏向有水的一边……这些问题都将可以作为他们进一步研究的主题。

如果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比较多,那么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罗列这些问题,并从

中选择合适的问题准备进一步研究。教材选取“植物的根为什么会偏向有水的一

边?”“植物是通过根来吸收水分的吗?”这两个问题来作为例子进行展开原因

之一是为了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科学知识点,原因之二是这两个问题内在联系的

紧密性。假如学生能提出更有价值且适宜他们研究的问题,教学完全可以突破教

材的选题内容的限制。

二、猜想原因,设计实验

如果按照教材选择的问题进行研究,可以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两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研究根吸水的实验”主要目的是探究和证实植物是通过根来

吸收水分的。具体方法见教材。实验中,还可以在瓶中的水里加入1-2滴红墨水,

这样将有助于观察。

第二个实验“探究根的向水生长实验”,是观察大豆或稻子等种子发芽后根

的生长方向来说明根具有向水生长的性质。

三、分析与总结

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所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并做出结论。

课文中的“知识链接”是对学生本单元探究学习的知识补充和综述,教学中可以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

四、表达与交流

这是在学生经历了两轮探究活动之后,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形式进行成果交

流并试图将所探究的成果应用到实践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五年级重点培养的“模型与解释”的能力和方法,

指导学生的采用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来向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结果。

五、回顾与反思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是能力训练单元,因此,教材设计了本环节,

旨在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研究过程,加深对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

【应变参考】

油菜籽,小麦等也可以作为“探究根的向水生长实验”中的种子。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进行一项大的活动(事情)首先要从整体上进行计划和组织。

过程与方法:

分析讨论他人的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以及活动整体构思意识的培养。

学生分析

学生知道用电灯、声光控灯、各种壁灯、地灯、荧光壁纸、白墙、手电筒、

蜡烛、太阳能、玻璃天窗、打开窗户等等很多方法使那里亮起来。但是没有从活

动的整体上进行构思,确保设计质量意识。

教学过程

一、阅读奇奇的科学日记,提出生活中的采光不足的问题,

教材中的科学日记一方面作为提出问题的材料,要激发学生产生回忆,激发

学生探索的兴趣;另一方面这篇日记也是学生科学日记的样张,教学中,应对学

生渗透关注生活,并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科学思索的教育。

二、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遇到的采光问题。

生活中采光不足的现象很多,大多数学生都会有所经历。教材通过人物语言暗示

这里应该让学生展开讨论,并把讨论的内容进行梳理和记录,为后面的研究作内

容上的铺垫。

三、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动员参加采光设计邀请赛。

积累了一系列的关于采光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发动学生开展一次采

光设计邀请赛。

比赛规则可以参照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商量决定。

四、制定研究计划

计划考虑得越周到,研究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引导学生制定合理可

行的研究方案是研究取得成功的关键。

首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研究载体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重新分组。然后引导各小组必须明确研究的目的,清楚自己将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和研究步骤,明白下一步即将去做什么。

课后反思

考虑到学生独立研究能力是有限的,建议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探究

学习任务。分组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按研究内容分,也可以按照自愿结合

的方式,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进行适当调节。

探寻光的路线

学生分析:

]学生能想到安装电灯、点蜡烛等增加光源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是形不成“光

源”的概念。不容易发现光的路线是直线这样的问题。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认真的观察,找到问题的原因。选择发现的问题,进行

研究并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逐步形成主动积极收集资料、依据计划进行研究的探究习惯。能对研究

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新的探究。

2、能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部分建筑物采光不足的原因,知道光是沿着直线

传播的。

3、能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科学的结论。

4、探究光的反射原理,了解平面镜的反光作用。

5、知道物体反光能力的强弱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6、能运用文字、图画或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设计思路。

7、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光的传播教学课件;镜子,铝板,纸板,凸透镜等。

2、小组准备:模拟建筑物(纸箱),电筒,弯管吸管;镜子,铝板,纸板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实验探究

一、模拟实验:建筑物采光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1、谈话:医院的长通道为什么会出现采光问题?

教学说明:再次提出研究问题,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猜想。学生可能提出:因

为医院的通道不能通过阳光;建筑物挡住了光线等。

2、实验探究光传播的路线

(1)演示实验:我们需要哪些材料来做模拟实验?

教学说明:师生共同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纸箱做建筑物,手电筒做光源,探

究部分建筑物内部采光不足的原因。

(2)思考: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光照不到建筑物的内部?为什么会出现影

子?

教学说明:这一环节希望学生能根据模拟实验,观察到光传播的路线,思考

影子形成的原理。

(3)学生实验:我们用弯管吸管能看见日光灯吗?为什么?

教学说明:师生共同利用弯管吸管观察日光灯,通过这一小实验探究光的传

播路线。

3、阅读资料

(1)谈话:通过弯管不能看见日光灯,说明了光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教学说明:日光灯不能透过弯管进入我们的眼睛,说明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

的。

(2)知识链接:阅读课文第17页;课件演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的形成、

小孔成像等。

教学说明: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利用课件直观地演示光直线的传播的

现象,了解古人怎样研究和利用光直线传播原理的。

二、问题解决

1、谈话:光是直线传播的,能不能让光改变方向?怎样才能解决采光问题?

教学说明:学生应该有使用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经验,但是可能没有思

考过光的传播这个问题。提出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就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2、实验探究:我们能利用手中的镜子,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任意一个地方吗?

利用其他材料能不能呢?

教学说明:师生共同利用镜子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实验,教师可以指定某一

个方位,让每一组学生利用镜子把手电筒的光照射到指定的地方。在使用镜子之

后,再利用文具盒等身边常见的材料再次实验。

3、拓展研究:各种材料反光性能有什么不同?

教学说明:师生利用材料超市里提供的各种粗糙程度不同、颜色不同的材料,

依次进行反光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各种材料的反光特点。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

材料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材料颜色越浅,反光能力越强;什么颜色的材料反

射什么颜色的光;

4、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有哪些发现?把我们的发现记录到记录本上。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中的发现,并记录到记录本上,是科学探

究学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三、拓展学习

1、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说明:在获得结论之后,需要引导学生把获得的知识进行迁移和运用,

交流生活中的光反射现象,将本节课学习到的光的反射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

系,反映了我们科学学习的成果。

2、作业:请课后收集和查阅有关光传播的资料。

教学说明:收集查阅资料是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自主查阅

资料的过程中,不仅有知识的获得,有过程的体验,更有方法的习练。

第二课时阅读与交流

一、交流收集的资料

1、谈话:同学们收集到哪些关于光传播的资料?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共享你的成

果?

2、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教学说明:相信学生巨大的能量,也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好,收集的更多。

3、教师课件展示:光导纤维、放大镜汇聚光线等。

教学说明:运用课件把生活中难以见到的光导纤维等高科技,以直观的图片

或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改变光传播路线的新方法。

二、设计方案

1、谈话:我们刚才交流了这么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资料,我们怎样解决采光不

足的问题呢?请各小组利用文字、图画或者图结合的方式,分组设计解决方案。

教学说明: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应用,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更好地表达

我们的设计方案。

2、交流展示:我们的方案设计好了,请各小组向大家展示你们的设计,其他小

组同学注意倾听,提出好的建议。

教学说明:很多时候,我们设计的方案是不完善的,需要改进的,只有相互

之间的交流才能促进我们不断改进;注意倾听,才可能对别的小组的方案提出建

议;注意倾听,才可能对自己的方案进行反思和改进。

3、阅读:自主阅读P28/29页的科学自助餐。

教学说明:科学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拓展性的阅读资料,教师要利用这些资

料帮助我们的教学。阅读科学自助餐的资料,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本组的采光

方案,结合同学们的建议,对本组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订。

4、改进方案:请各小组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建议,结合科学自助餐里的启示,对

自己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三、拓展

谈话:请大家准备材料,下节课按照我们的方案进行实验,看我们的方案能

否成功。

把光请进来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并能分析、评价、并试图改进自己的

设计方案。

(2)能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

教学重点

实验验证自己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试图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

探究过程

(1)实验与验证:制作模型,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提出的改进方案到底是否能够成功呢?这就需

要用实践去检验一下。而大多数科学研究都是先在实验室里进行模拟实验来进行

检验的。这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到模拟实验这个科学研究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继续利用第二课时用来观察采光不足现象时制作的模

型,把自己的改进方案在模型中进行实验观察。

教材中的实验图分别是设想了两组同学分别在做自己的模拟实验,两幅图没有必

然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做不同的模拟实验,而

不能教条的要求学生按教材图示进行实验。

(2)整理与分析:分析实验结果,提出评估和改进,并进行反复实验验证

证实和证伪都是科学研究本质属性。因此,我们应当正视学生模拟实验的成

与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分析实验信息,寻找新的问题。教材中的分析样表旨

在给学生一种分析研究思路上的参考,不是教学的必然内容。教学中不要把它作

为科学知识内容去传授。

(3)反思与总结:

根据新的问题,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

这个环节是科学研究不断延续和进步的关键环节。教材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

培养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懈探索的科学研究精神。因为考虑到小学生能力和知

识是有限,他们并没有能力把自己的很多美好的想法都变成现实。因此,教学时,

我们应把握好“度”,对学生要求不要太高。应该大胆鼓励学生能提出一些大胆

的改进想法,而不必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

我的“阳光小屋”

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想象,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一个“阳光小屋”。

2、自觉收集关于光的资料,并能利用相关的资料,对本小组“阳光小屋”的设

计进行创新。

3、通过实验制造人工彩虹,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了解物体的颜色

是由物体所反射的光的颜色所决定的。

4、能对本小组的设计进行改进和完善,对其他小组的设计提出合理的建议。

5、在实验过程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产生新的问题。

6、乐于展示小组成果,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颜色的纸片、玻璃纸;三棱镜,水棱镜;光的分解课件等。

2、学生准备:各种颜色的纸片、玻璃纸;三棱镜;记录本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设计阳光小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设计采光方案中大家有什么收获?

2、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说明:通过交流采光方案的设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出新的研究问

题。

二、表达与交流:我的“阳光小屋”是什么样的?

1、思考:我心目中的“阳光小屋”是什么样的?

2、交流:谁愿意把自己的创意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说明: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根据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想象,想象自

己的“阳光小屋”的样子,并把自己的设想与全班同学共享。

三、计划与组织:设计我的“阳光小屋”。

1、谈话:同学们的想象独特而丰富,如何把我们的创意变为现实呢?我们需要

做哪些工作?

教学说明:想象归想象,学生的想象中必然包含有很多不合理、不确定的因

素。要让创意变成现实,首先应该制定研究计划。对于不合理的因素,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思考,并摒弃不合理因素;对于不确定的因素,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进一

步的探究。

2、制定计划:怎样实现我们的设想?我们小组的阳光小屋是什么样的?我们打

算怎么研究?

教学说明:制定计划,必须确定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步骤。教师指导

各小组同学群策群力,合作协作,共同完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表现本组的研

究计划。

3、交流:请各小组交流修订计划。

教学说明:交流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分享学习经验的重要途径,通过交流,学

生可以学习他人的长处,反思和改进自己的不足。

第二课时:做一个“彩虹小屋”。

一、收集和阅读资料。

1、谈话:同学们的“阳光小屋”设计的各具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希

望自己的“阳光小屋”美丽明亮。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屋更漂亮?

2、阅读资料:请同学们阅读P25页资料卡,了解更多关于光的知识。

教学说明:通过阅读资料,交流观点,学生会获取更多关于光和色彩的关系。

二、制作“人工彩虹”。

1、提问:“彩虹小屋”的设计很美,我们能不那制造人工彩虹呢?

教学说明:“彩虹小屋”的设计也许有学生提出,也可能没有学生设计到

“彩虹小屋”,这里教师可以把“彩虹小屋”作为一个特例来研究,期望通过研

究让学生发现光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

2、谈话:怎样制造“彩虹小屋”?

教学说明:制造“彩虹小屋”,必须先研究彩虹的形成,这里不必让学生讨

论实验方案,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制造彩虹。

3、实验:用手电筒将一束光线通过纸板的缝隙,透过三棱镜投射到纸屏上,观

察纸屏上有哪些颜色?

教学说明:通过光的色散实验,希望学生能知道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按

照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序列排列。

4、实验:将人造彩虹投射到不同颜色的纸板上,纸板会呈现什么颜色?

教学说明:希望学生思考,人造彩虹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纸板上会出现什么颜

色,进而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不同的色光,由此对制造“阳光小屋”中可能

出现的问题得到更多的了解。

三、制作“彩虹小屋”。

1、试一试:“彩虹小屋”能看见彩虹吗?

教学说明:通过尝试制作“彩虹小屋”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2、交流:我们的“彩虹小屋”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教学说明:交流制作“彩虹小屋”中的问题和经验,反思改设计。

第三课时:分析与总结

一、交流“阳光小屋”的设计。

1、讨论: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自己的设计有哪些新的想法?怎样改进我

们的设计?

教学说明:本单元学习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色散等知识,对学生设

计阳光小屋又添加了新的创新因子,修改设计应该是在情理之中。

2、学生交流。

二、提出新的问题

1、谈话: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又有什么新的问题?

2、思考:对这些问题,我们打算怎么研究?

教学说明: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会不断地遇到新的问题,然后不断地解决新

的问题,在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究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习得过

程与方法。

3、记录:请同学们把这些问题存入问题银行中,找合适的机会我们再研究。

三、单元教学评价

1、思考:如何评价我们本单元的学习?从哪几个方面评价我们党学习?

教学说明: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评价中来,自己制定评价的内容和依据,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自我评价:我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3、小组评价:我们小组的同学表现有哪些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4、班级互评:其他小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单元教学反思

教学说明:多元化的评价,是评价的发展趋势,而激励性的评价,则

是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期望通过评价,正面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

学情分析

本内容选自大象版六上第三单元。

六年级的学生经历了三年科学课的专门教育,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比较熟

悉,初步掌握了探究的基本技能。到了六年级上学期,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培

养自主探究意识、巩固探究技能。

本单元以制作乐器为教学平台,突出技术特色。教师将引导学生确定制作项目,

对制作中的困难及效果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展开深入的研讨,排除知识和技能

上的障碍,最终实现制作、演奏乐器的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动手

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会搜集和整理资料,能预测结果并进行验证;

2.会动手制作、改进并演奏简单乐器;

3.知道有关声音的基础知识;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用具

1.信息来源:录像(交响乐合奏、自制乐器演奏)、书籍、联网电脑

2.制作材料:橡皮筋、吸管、树叶、尼龙线、金属管、金属片、玻璃杯、易拉罐

等等

3.制作工具:剪刀、胶水、细线

4.实验材料:直尺、橡皮筋、队鼓、锣、钗、三角铃、口琴、塑料泡沫颗粒

5.医疗用品:创可贴、红药水、碘酒

教学用时: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主要任务:确定目标,制订计划

一、揭示主题

设计说明

利用多媒体再现优美的合奏场景和旋律,帮助学生感知乐器的类型及其不同

的音效,激发学习兴趣,揭示“大家动手做乐器”的单元教学主题。

模拟课堂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交响乐团的合奏录像。)

师:羡慕这些演奏者吗?我们也用自制的乐器来办个音乐会,好不好?

生:好!

(教师板书课题)

二、确定目标

设计说明

由于平时较少接触此类资讯,学生不知道自己可以制作的乐器有哪些。教师

此时向他们提供一些自制乐器的品种,供他们参考、选用,从而确定制作目标。

同学们可以模仿己有的乐器,也可以自己发明一种乐器。

模拟课堂

1.拓展视野

师:自己做的乐器肯定比不上专业乐器精良,但一样能发出优美动人的乐音。请

大家欣赏一段演奏各种自制小乐器的录像。(教师播放录像,包括:业余音乐爱

好者吹树叶、拉锯琴、弹橡皮筋、敲玻璃杯等自制乐器的情景。)

师:大家欣赏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自己做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也很优美。

生:自制乐器的材料简单,我们也做得出来。

生:我也很想做一件乐器。

师:我这里还有一些自制乐器的图片。(图片展示:吸管风琴、铁管编钟、土琵

琶、柳笛等。)

2.确定目标

师:同学们中间有会演奏乐器的吗?

生:……

师:本单元,我们将自制一种简单的乐器,并用它来演奏一首乐曲。请大家讨论,

准备做哪一种乐器呢?

生:(小组讨论,将确定的乐器名称写在“科学记录本”上。)

师:请各组汇报自己的乐器名称。

三、可行性分析

设计说明

在这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预计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几个学习障碍一一

1.知识欠缺。对乐器与乐理知之不多,缺少知识储备。

2.技能低下。由于以前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在技术领域的意识和操作水平

难以支持他们制作出一个理想的作品。

3.经验不足。对自身条件及可利用资料了解不充分,盲目确定制作目标,以至于

逐渐发现自己无法完成任务。

针对以上障碍,教师设计了“现状分析”这一环节,意图帮助学生拓展视野、盘

点资源、正视困难、修订目标。

模拟课堂

师:制作乐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否则,是不会成功的。

想一想,我们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写在“科学记录本”上。

生1:小组讨论后我们认为,制作“可乐音乐罐”这件乐器,需要这些条件(教

师帮助归类、板书):

①样版:别人做过这种乐器没有?我们可以参考的品种有哪些?

②工具和材料:铝易拉罐、吸管、直尺、小刀、剪刀、胶布

③知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怎样调整声音的大小和高低?

④技术:会在易拉罐上挖孔

⑤经济:买七个易拉罐饮料

生2:...

师:还有一个方面,也决定了制作的成功与失败一一小组怎样合作才能成功?

生:团结一致、分工合理。

师:想一想,制作自己的乐器,我们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需要解决的困难有哪

些?

生:(讨论、汇报)

师:如果有些困难是无法解决的,那恐怕得重新确定制作目标了。预测一下,制

作过程中存在着不可解决的困难吗?

生:(讨论、交流。如果经过师生共同分析,确实存在不可解决的困难,则督促

他们修订目标。)

四、制订计划

设计说明

指导学生以“路线图”的形式描述小组行动步骤,绘制乐器结构图、确定制作工

具与材料,明确组员的责任分工。教师在各组计划的基础上拟定班级行动步骤。

模拟课堂

1.画小组路线图

师:在动手制作之前,我们要做哪些事?请用“路线图”的形式把小组的工作步

骤画出来。(如果同学们没有接触过“路线图”,则教师要呈现下图,供学生参

考借鉴),可乐音乐罐”制作小组行动路线图(为便于相互观摩、评价,要

求学生将路线图用彩笔画在两开左右的大白纸上。)

生:(讨论、绘图,然后集中展示各组的路线图。)

2.画班级路线图

师: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各组有哪些相同的步骤?

生:都想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还有怎样调整乐器的音调。

生:都需要进行小组成员分工。

师:有些步骤是共性的,如解决这几个知识点的疑惑;有的步骤是具有个性的,

各组之间不一样,如组员的分工、准备的工具与材料等。对于共性的步骤,为了

节约时间,我们全班一起来解决;个性的步骤,由各组分头行动。(教师一边讲

述,一边板书下图)

全班行动路线图

3.绘制乐器结构图

师:请同学们将准备制作的乐器画出结构图,要在图上标明所需要工具、材料及

数量。(教师在银幕上呈现一幅乐器结构的样版图),(学生合作绘画,教师巡回

指导)

师:下一节课我们首先解决同学们普遍存在的知识上的疑惑,希望大家课后也搜

集这方面的资料。

第二、三课时

主要目标:通过实验,解决知识上的疑惑

一、回顾

模拟课堂:

师:上一节课我们确定了几个必须解决的知识障碍,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问题

吗?

生:(略)

二、活动1: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设计说明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假设、验证,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限于时

间的关系,这里主要采用“引导式探究”,避免过度开放而花费太多时间,导致

学生的整体目标感逐渐淡化、转移。需要运用的思维方法包括“不完全归纳法”

和“反证法”。

模拟课堂

1.不完全归纳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研究这个问题,不妨先观察一些正在发

出声音的物体,看看它们哪些相同之处。

师:我们把直尺的一头紧按在桌边,一头露出桌外,怎样让它发出声音?

生(试验后):我把直尺向下压,再松手,直尺就发出声音了。

师:当它发出声音的时候,你发现直尺有什么现象?

生:它在上下振动。

(这时,教师有必要将学生表述里的“震动、上下运动、摆动”等词汇,转换成

“振动”这一科学概念,并告诉学生“振动”的特点是: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复

运动。)

师:我们再将橡皮筋套在拇指和食指之上,怎样使橡皮筋发出声音?

生(试验后):我用手指拨橡皮筋,橡皮筋就能发出声音。

师:当它发出声音的时候,你发现橡皮筋有什么现象?

生:它在振动。

师:我们知道人的喉咙也能发声,把手放在喉头处观察,发声时,能感受到什么?

生(试验后):当喉咙发声时,它也在振动。

师:这时,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物体发声时,它们都在一一

生:振动。

师:同学们的答案只是一个假设而已,仅仅三个例子,是不能说明问题的。请同

学们再观察一下鼓、锣、钗、三角铃等乐器,看看是否能证实我们的假设?

(为了避免学生随意地转移探究目标、任性地敲击,教师有必要先提醒学生:不

要比谁敲得响、不要连续敲击、注意观察发声物体。)

生(试验后):我们发现,它们在发出声音的时候都在振动。

师: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是否可以得出结论:物体发声都与它的什么有关?

生:振动!

2.反证

师:仅仅七、八样物体的实验,还是不可能让所有的人信服。我们能找出一个反

面的例子吗?即物体发声了,但它却没有振动的。

预计学生大致会说出以下几类“发声却不振动”或者“振动却不发声”的例子,

教师予以反驳----

生:敲击桌子(以及其他体积大的固体)时,桌子没有振动。

师:将一些泡沫塑料颗粒(或者一盆水)放在桌子上,可以帮助观察到它们发声

时是否在振动。

生:当我们朝笔筒吹气时,是笔筒振动产生的声音吗?

师:这主要是由于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用一张小纸片或羽毛放在笔筒口,就能

看到空气的振动。

生:液体振动时,也能发声吗?

师:是的,浪花飞溅时的声音我们都听到过。

生:那为什么有的波浪没有声音呢?

师:有些物体发出的声音,属于超声波或次声波,人的耳朵听不见。但有些动物

的听觉比人灵敏,它们却能听见,比如蝙蝠、海豚等。东南亚海啸时,大象就听

到远处海浪发出的次声波,而提前逃跑了。这些知识与制作乐器无关,就不详细

介绍了。

3.结论

师:从以上实验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一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我们制作乐器,就是让物体振动,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活动2:怎样调整音调

设计说明

乐曲是由不同音调的声音组合而成的,调整音调是制作、演奏乐器的基本功。

简谐振动的原理告诉我们,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振动频率越低,发出的音调也越

低。

音乐简谱中的1、2、3等就是一些有规律的音调。

由于学生制作的乐器基本可以分为固体振动发声(如用橡皮筋、尼龙线制作的弦

乐器和用金属、木头等制作的打击乐器)和气体振动发声(如用吸管、玻璃杯制

作的管乐器)两大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探究这两种情况的音调变化原理,使他

们懂得如何调整音调。

模拟课堂

1.认识音调

师:一首乐曲是由不同的音调组成的。(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两只老虎》部分

小节的简谱:1231|1231|345-|345-|,请同学们唱一遍。)音调是高低不同

的,它们组合成了优美的旋律。如果音调相同的话,则听起来是

1111|1111IHl-IHl-|,一点也不好听,是吧。

师:下面我们做个听觉测试,我用口琴吹不同的音调,同学们用手掌的高低表示

音的高低。

生:(用耳朵辨声音,用抬高或降低手掌表示音调的高低变化。)

师:乐器基本上可以分为固体发声和气体发声两类,液体虽然也可以发声,但不

适合制作乐器。下面我们分别研究这两类乐器的音调变化。

2.调整固体发声的音调

师:你能用直尺发出高低不同的音调吗?

生:(试验后)当直尺露出得多时,音调低;当直尺露出得少时,音调高。

(如果有学生认为用不同的力度敲击桌面会产生音调的差异,教师要指出其两点

错误:一是这种情况下,声音并不完全是由直尺发出,而主要是桌子发出的;二

是敲击力度的不同只是改变了声音的大小,对音调的改变不大。“音调”是指声

音的高低,而不是声音的大小。)

师:其他固体呢?怎样改变它们发出的音调?

(学生领取橡皮筋、铁棒、尼龙线、钗、三角铃、几个装水的玻璃杯等器材,每

组只能领取一类材料;教师用投影演示,强调用“敲”或“拨”的技法,不要

“吹”。)

生1:(试验后)橡皮筋绷得越紧,音调越高;绷得越松,音调越低。

生2:铁棒越短,敲起来音调越高;铁棒越长,敲起来音调越低。

生3:尼龙线绷得越紧,音调越高;绷得越松,音调越低。

生4:钗越小,音调越高;钗越大,音调越低。

生5:玻璃杯里装的水越少,敲起来音调越高;装的水越多,音调越低。

师:像实验中的钗、铁棒、玻璃杯、直尺等都类似于打击乐器,橡皮筋、尼龙线

类似于弦乐器。根据以上现象,同学们可以总结出什么规律?

生1(小结):打击乐器越小,发出的音调越高;打击乐器越大,发出的音调越

低。

生2(小结):弦乐器(的弦)绷得越紧,音调越高;绷得越松,音调越低。

师:对这两位同学总结的实验结论,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

(可能学生会对“装水的玻璃杯”这个实验的理解有困难。教师要告诉学生:敲

击时,主要是玻璃杯与水振动发出的声音。装的水越多,可以认为玻璃杯与水组

成的乐器越“大”,所以音调越低;反之,可以认为乐器越“小”,所以音调越

高。其实验结果与其他打击乐器是一致的。)

3.调整气体发声的音调

师:用装水的玻璃杯也可以研究气体发声的音调。

(在两个玻璃杯中装高低不同的水,教师演示吹玻璃杯发声。)

师:音调有什么不同?

生:玻璃杯里装的水越多,吹起来音调越高;装的水越多,音调越低。

师:为什么与刚才敲击玻璃杯的音调正好相反?

生:因为现在是气体振动发声。

师:如果我在另一个玻璃杯中,添加的水位于前两者之间,预测一下,会吹出怎

样的声音?

生:也位于两者之间。

(教师按顺序吹这三个玻璃杯,证实同学们的预测。)

师:看来,气体发声的音调有什么特点?

生:气体越短,音调越高。

师:我们再做几个实验,看看能否证实我们的这个假设性解释。

(教师指导学生做几个气体发声的实验:

吸管水哨:取一根吸管,在距端口4cm处深深地剪一刀(但不要剪断),折成直

角,将长的一截竖直插入水中,短的一截含入口中,轻轻吹气,能听到竖直吸管

发出的哨声。调整吸管插入水中的深度,能发出高低不同音调的声音。

吸管排箫:将吸管剪成不同长度的几根,排成一列,上端平齐,用胶带粘在直尺

上。用嘴顺着吹吸管,它们会有规律地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活塞笛子:取一根约25cm长的圆管,材质为金属、玻璃、塑料或竹筒均可,将

筷子的一头缠上布条或固定住一个软木塞,插进圆管下端做活塞,在圆管上端吹

气,同时抽动活塞,可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

师:通过以上几个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气体越短,发出的音调越高;气体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

四、修订计划

设计说明

同学们在在掌握了以上知识以后,应该对声乐了解得更多了,可能会在原有基础

上产生一些新的设想,有必要让他们对原计划进行修订。

模拟课堂

师:我们的计划是否有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

生:(小组讨论、修订草图,特别是其中的制作对象、工具与材料部分。)

师:我们下节课就开始制作了,记得将必备的工具和材料带来。

第四课

主要目标:制作、调试乐器

一、检查同学们的准备情况

模拟课堂

师:同学们的工具和材料都带来了吗?

(如果有没带齐的情况,则在批评之后,安排他们:

1.向其他小组借同类材料;

2.教师帮助他们在实验室里寻找替代材料;

3.临时更换可制作的乐器。)

二、提出制作要求

模拟课堂

师:制作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团结合作,井然有序;

2.专心致志,不要大声吵闹;

3.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

4.注意安全,有紧急情况马上汇报。

5.节约时间。

三、同学们分组制作乐器

模拟课堂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术上的帮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限,一些

数据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避免他们走太多的弯路。如:

四、调试乐器

模拟课堂

师:如果有提前做完的,就尝试演奏并调试自制的乐器,使它能真正奏出一首简

单的乐曲。

如果一节课还没有做完,下课后或放学后,接着把它完成。

下节课我们将举办自制乐器演奏会,请同学们做好准备。

第五课时

主要目标:乐器演奏、反思评价

一、举办演奏会、组间互评

模拟课堂

师:本节课我们通过演奏会的形式,独奏、合奏一些简单的乐曲。一方面让大家

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提升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其他小组乐器

的独到之处,以便于今后制作出更好的乐器。

活动要求:

1.演奏者要先展示自制的乐器,介绍乐器的发声原理和特点。

2.观众要安静地倾听,尊重每一个同学的劳动成果,不能持讥讽的态度。

3.客观地评价乐器制作水平及演奏效果,最后将评选出优秀制作奖和优秀表演

奖。

二、小组自评

模拟课堂

师:本小组在以下这几个方面表现得怎么样?讨论一下,客观地给自己打分。

三、改进乐器

模拟课堂

师:经过近三周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如果要对自制的这个乐器进

行改进,它将会有什么新变化?请在“科学记录本”上画出结构图。

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

教材设计说明

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二级目标是“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选

择自己擅长的形式解释和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并能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

围绕二级目标,教材设计了《我给健康下定义》、《登上健康快车》、《健康大本营》

三个主题活动。

本单元以探究影响健康的因素为主线,以二级目标的训练为载体,使学生在

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擅长的形式对影响心跳快慢的因素、

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大脑是人体活动的“总指挥部”、青春期身心与发展的特点

及保健等方面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解释和表述,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

流。

《我给健康下“定义”》是本单元的引论。开篇便以学生感兴趣的“健康到底

是什么?”话题引入,在所提供的几种健康说法上,引起学生的争论。在初步形

成意见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几幅图中学生的行为是否健康,接着结合世界卫生

组织宣布的21世纪人体健康的标准,让学生在活动中测试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健

康状况,从而印证自己对健康所下“定义”的内涵及外延的程度,为研究主题的

确定做下必要的铺垫。待学生明白了真正的健康是什么以后,教材安排了''确定

研究主题”的活动,旨在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生命世界中本单元要达到的知识训练

点,即青春发育的特点,心跳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大脑、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

保健。

《登上健康快车》活动以健康为主线,在学生已选择研究主题的基础上,进

行“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两大教学环节。其中,“计划与组织”环节,

要学生按不同内容组成研究小组,设计搜集事实与证据的各种方式及方法,形成

研究的方案。“事实与证据”环节,要求学生实施组内设计的方案,找寻数据并

进行整理、分析,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解释与表达,并及时组内交流修完善

研究方案。本主题活动,突显学生研究的自主性,研究的主题可为单一,也可多

项选择。

《健康大本营》活动以游戏串连始末。教材设计了大本营场景,目的使学生

充分发挥选择性,利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将自己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有效地表达与

交流,从而达到二级目标的训练目的。

本单元三个主题活动的布设贯穿着健康这条主线索,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

整体过程,即从第一个“确定研究主题”的活动开始,到“计划与组织”“事实

与证据”的第二个主题活动,再到“表达与交流区”、“健康金点子区”、“运动娱

乐区”等第三个主题活动的结束。同时又对学生合作意识、中期探究精神的培养

进行了润物无声的巧妙训练。

本单元的科学自助餐《我进入青春期了吗?》、《青春期应补充的营养》为学生提

供了大量的资料,既有生理方面的变化与要求,又有心理方面的转变与感受,补

充了教材中此方面的研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科学改善生活、关注生活质量的

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由于本单元二级目标的训练是建立在学生已有训练的基础上而进行的,所以

需教师正确利用学生的擅长,将此研究做成系列的(对于一个组学生来说是专题

性的)中期的探究活动,允许学生自己确定研究主题、自愿结成研究小组、自己

设计研究方案、自行搜集事实与证据、自主选择表达方式、自助进行表达与交流,

从而借此大型探究活动,达到二级目标训练的目的。同时鼓励学生,坚持到底,

不可中途气馁,待一个主题研究已毕,可以再进行另一个主题的研究。另外,课

时安排教师要不拘一格。

1、我给健康下“定义”

教学目标

(1)利用健康测试等活动,认识什么是健康,确定研究影响健康因素的主题。

(2)对自己和周围同学健康状况的测试进行数据分析。

(3)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什么是健康。确定研究影响健康因素的主题。

教学过程

(1)争议中引入,讨论中明确。

健康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的理解可能更会引起争议。基于此,

教材不仅设计了几种对健康的不同见解,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形

成对健康的认识。然后,教材又出示了几幅不同内容的画面,包括正面的合理饮

食、注意锻炼、认真读书等健康行为,也包括情绪暴躁摔书本、善于挑剔打架等

不健康的心理方面内容,旨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健康不仅仅只是身体健康,还包

括心理状态、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

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从而完善对健康定义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

(2)活动中分析。

在学生达成对健康概念的定义后,教材编排了人体健康测试活动。测试的标

准选自21世纪人体健康标准,意在使学生对健康做进一步的了解。教学中教师

要引导学生先结合标准分组测试或给自己打分,然后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教学

中应注意,学生测试的结果会出现很大的不同,因此对于原因的分析也会有所区

别,特别是标准中的第一条和第二条、第四条可能不被学生所接受,因为在他们

的头脑里,可能认为这几点并不是健康所包含的范围。

(3)活动后确定研究主题。

人体健康测试活动后,教材刻意编排了确定研究影响健康因素的主题活动。

教材中提示了几种研究的方向:即心脏、大脑、心理、青春期发育等内容,以引

领学生研究的走向。教学中,教师应提示学生可以研究这几方面的内容之一,也

可做某一方面的专项研究,力求完成知识训练点的内容。例如可引导学生在研究

心脏方面内容时,专项研究心脏的作用或心脏跳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等。但应

注意,教师切不可限定学生研究的主题内容,以免限制学生学习自主性。

教学后记

待学生确定研究主题后,教师应立即将学生进行分组、编排,并布置以组为单位

课下进行方案设计(也可下一课时课上进行),进而做好研究的衔接工作。

2、登上健康快车

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