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百师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信阳市百师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信阳市百师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信阳市百师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信阳市百师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元杂剧的形成、发展、繁荣的过程,为后世的戏曲音乐留下了宝贵且巨大的财富,使得后世戏曲音乐

可以不断发扬光大,在世界戏曲音乐的花丛中熠熠生辉。

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因此,元杂剧已然成为戏曲音乐的集大

成者,这种包容性不仅体现于音乐形式上,也表现在元杂剧题材、主题的广泛性上。元杂剧向上描述君臣

之间、朝廷官员之间、政治兴衰之间的关系以及所发生的大小事件,向下更是描述了亲人之间、夫妻之间、

朋友之间、邻里之间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元杂剧还在主题上为后世戏,曲音乐提供了大量的范本,深刻影响

了后世的戏曲音乐。

首先表现在爱情剧上,元杂剧中的爱情剧皆是以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努力冲破封建束缚、向往自由恋

爱为主题,表达了男女之间为了爱情奋不顾身,歌颂恋爱自由,富有极强的叛逆精神,对后世爱情剧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如明代《娇红记》、清代《梁山伯与祝英台》皆是受到了元杂剧《西厢记》主题内容的影响。

其次表现在人民大众对抗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势力上,元杂剧《赵氏孤儿》成为该主题的典型作品。明传

奇《鸣凤记》和清传奇《清忠谱》则受到了《赵氏孤儿》的影响,表现出更加深刻且强烈的道德性、批判

性、人民性。受到元杂剧的主题影响的后世戏曲,不仅是简单的主题再现,同时也延续、拓展、深化了主

题,使其更加丰富、饱满。

元杂剧主要是以相同宫调系统的若干曲子或者相同笛式系统的若干曲子连缀成套来进行架构的,也就

是套曲联体的音乐结构。这种结构表明了有机的戏曲唱腔体制已然在中国戏曲音乐中形成。而且元杂剧以

北曲的演唱为表演形式,其独有的北曲声腔系统,是我国戏曲声乐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推动了传统声乐

的不断进步,对戏,曲音乐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代戏曲已形成以''生、旦、净、末、丑”为主要南色行当的成熟的角色分工体制,这种成熟体制的

形成是跟元杂剧中所形成的角色行当体制密不可分的。如“生”角就是传承于宋金杂剧中“末泥”的角色

行当,发展到元杂剧中的“末”角,再到现今的“生”角。生角主要扮演男性人物。近代不同地区不同戏

剧会根据角色的年龄、性格、身份来做不同的生角划分,如老生、小生、武生等。“净”角是起源于宋金

杂剧中的“副净”一角,到元杂剧中称作“净”,以脸部化妆为特点,运用不同的色彩和图案来组合成形

态各异的脸谱,用以表现耿直刚烈、粗犷豪爽、冒失鲁莽、阴狠狡诈的各种男性角色。从宋杂剧以滑稽角

色为主再到元杂剧以正剧角色为主,为后世戏曲音乐中的角色行当的健全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梁越《宋金杂剧与元杂剧之比较》)

材料二:

元朝的疆域比之汉唐更加广阔,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元杂剧作为元

代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无论是其创作内容,还是其文学语言都有多元文化的注入。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

因子为元杂剧的创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

自蒙古族入主中原之后,其文化也在与中原文化碰撞的过程中被百姓接受,在元杂剧中便有不少涉及

蒙古族文化的剧目。元杂剧中出现了很多蒙古族语言词汇,如《陈州菜米》中出现的“虎剌孩”,也作“忽

剌孩”,蒙语为强盗的意思。再如在《窦嫉冤》等一些剧目中经常出现的“歪剌骨”,是蒙语中骂人的话,

有贱骨头的意思。元杂剧中有着大量以汉语和蒙语交杂的曲词,如《杀狗功夫》中哥哥罚孙二在风雪中跪

拜,孙二唱:“则被这吸里忽剌的朔风儿那里好笃簌簌避,又被这失留屑历的雪片儿偏向我密蒙蒙坠,将

这领希留合剌的布衫儿扯得来乱纷纷碎。”整段曲词就以汉语杂糅蒙语的形式描绘孙二穿着破衣烂衫长跪

在风雪中的可怜场面。这样的曲词正是蒙古族文化对汉文化渗透的表现。

宋元时期,更加生活化的民间写实故事大量出现,这些故事多为“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形式。剧作家

在对涉及公案题材的元杂剧创作中,往往在主线大故事中插入小故事、小插曲,来让情节更曲折、更精彩。

如著名的《窦娥冤》中,窦娥受冤的故事是主线,本在窦娥“三愿”应验后,已可作为全剧精彩的结束,

但关汉卿又在主线大故事后,嵌入窦娥化为孤魂让窦天章为自己洗冤的小故事,让全剧更加精彩,更受民

众喜爱。

不仅如此,世俗元素的存在还为元杂剧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鬼神显应、民间信仰、算命占卜

等,对剧作家的创作影响不可忽视。如《盆儿鬼》中,瓦窑神戏弄盆罐赵,是通过鬼神对恶人进行惩罚的。

这些杂剧通过鬼神显应的朴素民间元素,使得杂剧剧情更加跌宕起伏。民间信仰对一些元杂剧的影响也不

可忽视,在元杂剧研究方面,《桃花女》并不是一篇代表性的作品,但就民俗文化层面而言,它却具有其他

剧作无法替代的价值。中国民间自古就有利用桃木来辟邪驱鬼的传统风俗,剧中桃花女就是以桃木辟邪为

意象,代表下层世俗文化,来对抗剧中代表精英文化的周公,最后“桃花女”的胜利也象征着下层世俗文

化的胜利。这些世俗元素在元杂剧中的大量出现,不仅让杂剧受众面更广,而且也丰富了其意义。

(摘编自王立峰、王军涛《再论元杂剧之“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对中国戏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B.元杂剧中出现的套曲联体的音乐结构,表明我国的戏曲音乐已形成有机的戏曲唱腔体制。

C.戏曲中的“净”角以脸部化妆为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其脸谱来推测出该角色的大致性格。

D.《桃花女》颇具研究价值,它的出现标志着当时下层世俗文化打破了上层精英文化的垄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涉及的题材广泛,所写的内容可以大到君臣之间,也可以小到邻里之间,这使元杂剧成为当时戏

曲音乐的集大成者。

B.《西厢记》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歌颂恋爱自由,高有极强的叛逆精神,它在文学上所呈现的艺术价值要

高于《赵氏孤儿》。

C.元杂剧中有蒙古族词汇,还出现了蒙汉语交杂的曲词,这说明蒙古文化对元杂剧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

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

D.元杂剧《窦娥冤》和《盆儿鬼》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在内容上都含有鬼神显应等世俗元素,情节都

较为曲折,跌宕起伏。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元杂剧在主题上深刻影响后世戏曲音乐”观点的一项是()

A.清代戏曲《桃花扇》继承了元杂剧表现历史兴衰的传统,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

B.元杂剧的许多作品取材于宋金杂剧,如元杂剧的《墙头马上》就取材于宋代的杂剧。

C.元杂剧非常重视歌舞戏,往往通过歌舞来表现剧情中需要深刻剖析的人物内心情感。

D.近代戏曲仍沿用“旦”这个名称,会根据角色的年龄、身份来做不同的旦角划分。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元杂剧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请结合材料对此简要分析。

【答案】1.D2.D3.A

4.文章首先提出观点,即元杂剧为后世的戏曲音乐留下了宝贵且巨大的财富。接着从主题题材、唱腔体制、

角色行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阐述了元杂剧的重要影响。

5.①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形成的,在当时已经成为戏曲音乐的集

大成者。②元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因子为元杂剧

的创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③元杂剧受到民间故事的影响,涉及公案题材的元杂剧往往采用“故事套

故事”的结构形式。此外,世俗元素的存在还为元杂剧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丰富了元杂剧的意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它的出现标志着当时下层世俗文化打破了上层精英文化的垄断”错误。原文是说“‘桃花女’的胜利

也象征着下层世俗文化的胜利”,并不是说《桃花女》使“当时下层世俗文化打破了上层精英文化的垄断”。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这使元杂剧成为当时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错误,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是说“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

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因此,元杂剧己然成为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

B.“它在文学上所呈现的艺术价值要高于《赵氏孤儿》”错误,原文并没有对二者进行比较。

C.“这说明蒙古文化对元杂剧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错误,原文是“自蒙古族入

主中原之后,其文化也在与中原文化碰撞的过程中被百姓接受,在元杂剧中便有不少涉及蒙古族文化的剧

目”,元杂剧只是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不能说蒙古文化起到决定性作用。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是说清代戏曲《桃花扇》在主题上受到元杂剧的影响。

B.是说元杂剧在题材上受到朱金杂剧的影响。

C.是对元杂剧这种戏曲表现形式的解说。

D.是说戏曲角色的延续。

B、C、D三项都不能支持“元杂剧在主题上深刻影响后世戏曲音乐”的观点。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从材料一第一段“元杂剧的形成、发展、繁荣的过程,为后世的戏曲音乐留下了宝贵且巨大的财富”可知,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一一元杂剧为后世的戏曲音乐留下了宝贵且巨大的财富;

从第二段“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这种包容性不仅体现于音乐形

式上,也表现在元杂剧题材、主题的广泛性上”可知,然后,从音乐形式、题材和主题的角度概括元杂剧

的包容性;

从第三段”首先表现在爱情剧上,元杂剧中的爱情剧皆是以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努力冲破封建束缚、向往

自由恋爱为主题……其次表现在人民大众对抗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势力上……受到元杂剧的主题影响的后

世戏曲,不仅是简单的主题再现,同时也延续、拓展、深化了主题,使其更加丰富、饱满”可知,第三段

从主题题材的角度阐述了元杂剧的重要影响;

从第四段“元杂剧以北曲的演唱为表演形式,其独有的北曲声腔系统,是我国戏曲声乐史上极其重要的一

环,推动了传统声乐的不断进步,对戏曲音乐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知,第四段从唱腔体制

的角度阐述了元杂剧的重要影响;

从第五段“近代戏曲已形成以'生、旦、净、末、丑'为主要角色行当的成熟的角色分工体制,这种成熟

体制的形成是跟元杂剧中所形成的角色行当体制密不可分的”可知,第五段从角色行当的角度阐述了元杂

剧的重要影响。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一“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因此,元杂剧已然成为戏曲音乐

的集大成者”可知,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形成的,在当时已经成

为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

从材料二“元朝的疆域比之汉唐更加广阔,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元杂剧

作为元代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无论是其创作内容,还是其文学语言都有多元文化的注入。北方少数民族

的文化因子为元杂剧的创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可知,元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

的相互交流,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因子为元杂剧的创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

从材料二“宋元时期,更加生活化的民间写实故事大量出现,这些故事多为‘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形式”

可知,元杂剧受到民间故事的影响,涉及公案题材的元杂剧往往采用“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形式。

从材料二“世俗元素的存在还为元杂剧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世俗元素在元杂剧中的大量出现,

不仅让杂剧受众面更广,而且也丰富了其意义”可知,世俗元素的存在还为元杂剧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丰富了元杂剧的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石碣卬]

茅盾

玉臂匠金大坚还没刻完半个字,忽地又是扑嗤一声的笑起来,抬头望他的秘密工作中的伙伴。

“金二哥,又笑,怎的?”

靠在太师椅上慢慢地摸胡子的圣手书生萧让轻声说。胡子,原来只有稀落落的几根,又很短,然而只

要左手空闲着,萧让就总得去摸。

“萧大哥,你真是活像智多星吴用了!再过几天,我就管你叫智多星罢!”

玉臂匠金大坚简直的放下了刻字刀,双手按在石碣上呵呵大笑起来。

萧让得意地摇着头,随即把脸色放得更庄严:

“我说,金二哥,怨不得,吴军师,那样叮嘱我来。你只是心直口快!”

玉臂匠呆了一下,他收起了笑容,拿过刻字刀,低着头便又干他的一点一画的工作。

“慢着,金二哥,刚才,你又笑,到底为的甚么?”

“想到你和我躲在这里干这个,就要笑。”

“你真是!”萧让顿一顿。“呵,金二哥,不应该笑。我们这,是非同小可的大事,是水泊里的机密

呀:全伙儿,一百单八位弟兄,就只有,你,我,吴军师,参预这机密。”

从工作中再招起头来的金大坚本已有一句话冲到口边:正因为恁地,更加逗的人要笑呵!可是望见萧

让的那样庄重的脸色,便不好说出来,只撮起嘴唇做了一个怪相,算是百分之几的抗议。

这也瞒不过精明的萧让。料到这玉臂匠还有几分不了解吴军师的“策略”的奥妙,他萧让便觉得很有

再切实叮嘱一番的必要。

然而要把吴用的“策略”解释明白也颇困难,他偷眼看他的伙伴,刀尖落在石头上发出“滋拉,滋拉”

的声音,仿佛是金大坚的暗笑;然而金大坚当真并没笑,他在那里认真地工作。

这使得萧让心里略略安定一点。毕竟这位老朋友还可靠。摸着稀落落的几根短胡子,萧让再把军师吴

用嘱咐过的话语想了一遍,然后轻声儿慢慢儿说:

“金二哥,你看,玉麒麟比宋大哥如何?”

“都是江湖上闻名的好汉呵!”

玉臂匠头也不招的回答了。

“哦——金二哥;好歹,总有个,高下罢?”

只有急促的刀尖落在石面上的剥落剥落的声音代替了回答。

“众多兄弟,都说,玉麒麟,仗义疏财,一身好武艺,心地又直爽;宋大哥兀自佩服。金二哥,看来

遮莫是玉麒麟强些罢。”

金大坚深觉得诧异,自己不是屡次承蒙他告诫莫要臧否水泊内的大头领么?今儿他自己亦犯了规么?

和他的刻字技术同样地古朴的金大坚的心,忍不住暗笑;老没有机会发泄的几句话便脱口冲出来了:

“人总是成群打伙的。和卢员外亲近的一伙儿自然说卢员外好哪。”

“不,不,不!金二哥,是和卢员外出身相仿佛的人,才都说卢员外好。”

玉臂匠不很了解似的定睛瞅着萧让。

“金二哥,你总知道,我们一百单八人,不是一样的出身呀。如像白胜兄弟,他原是破落户泼皮;阮

氏三兄弟,石碣村的渔民;孙二娘开黑店,公孙军师是游方道士,李俊、张横,做水面上的勾当:这算是

一伙儿。五虎将的关胜、呼延绰,他们,原是朝廷命官,派来打梁山的;便是卢员外自己,先前何尝不是

跟我们作对的?所以这是又一伙了。金二哥,现在,你该明白吴军师的妙计了罢?”

有这石碣,两伙人便会合成一伙儿么?这样的意思也曾在金大坚心中一动。但是不失自知之明的他素

来知道自己的嘴巴不济事,所以还是不出声,只睽着眼睛,用半个脸笑。

突然萧让站起来,燹到房门口,在门缝里张望了一会儿,然后又回到金大坚身边,满脸庄重气象,凑

着金大坚的耳朵急促地轻轻地说:

“二哥,俺水泊里这两伙人,心思也不一样。二哥,依你说,该是谁来做山寨之主?”

“哦!原来却是恁地!何不依了黑旋风的说法,爽爽快快排定了座位,却又来这套把戏,这石碣,害

得俺像是做了私事,当着众兄弟面前,心里怪难受!”

玉臂匠再也忍不住了,当的一下,把刻字刀掷在石碣上,大声叫将起来。这一爆发,真是圣手书生萧

让所不料的。他往后退了一步,学着军师吴用的神气,只管摸胡子。

“二哥,话虽如此说;事情,却不能如此办。也须叫人人心服呀。总得再找出些‘天意'来。这便是

吴军师的神算妙计!”

“天意!天意渺茫,就叫我们来替‘天'行意?”

萧让沉吟着踱方步。他时时把眼光往金大坚身上溜,没有什么异样。滋拉滋拉地又在那里刻字,一条

好臂膊上的肌肉突起来像是些情柚儿。

总算放下一半心,萧让再回到太师椅上时,猛听得金大坚又掷过来一个怪问题:

“旁的不管,只是,萧大哥,我们算是哪一伙?”

萧让愕然了。军师吴用从来不曾和他谈到这个。仓卒间他搬不出吴用的话语来应付。很想说是属于宋

大哥那一伙,可是又觉得碍口。

看见萧让也有对答不来的时候,金大坚却呵呵笑了。这笑像是一瓢冷水,浇得圣手书生毛发直竖。

“我们,——我,既不是赵官儿的什么将军,教练,教头,也不曾偷鸡摸狗,开黑店,大江心里请客

官吃板刀面。我们是靠手艺过活的。我刻东岳庙的神碑,也刻这替天行道的石碣。就是这们一回事。提起

什么天呀道呀地呀,倒是怪羞人呢!”

仿佛抖落了一口袋子的金钱似的,金大坚自己也不很相信竟会这样地滔滔发议论。他的拿着刻字刀的

右手突在空中划一个圆圈,又兴奋地加了几句:

“看来我们水泊里最厉害的家伙还是各人的私情——你称之为各人的出身;我们替'天'行的就是这

个,道'呢!”

萧让楞着眼睛,只能摸胡子。直到金大坚的刀尖和石头相触的声音再鼓动他的耳膜时,他这才醒过来

似的率然问:

“是机密呢!金二哥?”

“我当作从前给人家私刻关防一样,决不走漏半个字!”

(有删改)

[注1]本文是茅盾对《水浒传》的再创作,1930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水浒传》在七十一回“忠义

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中描述,梁山泊英雄聚义后举办醮事,突然天门中开降下石碣,石碣

上有“替天行道”字样及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座次。[注2]关防:旧时政府机关或军队用的印信。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撮起嘴唇做了一个怪相”,表现了金大坚对刻石碣这件事的抵触心态,他在内心深处不认同萧让所说

的策略。

B.萧让对金大坚的说辞,归根结底来自吴用,吴用虽然没有出现在现场,却在实际上主导着刻石碣这一件

大事。

C.萧让解释吴用的策略时,从说话“慢慢儿”到“急促地”,后来“沉吟着踱方步”,显现出萧让内心的

矛盾纠结。

D.金大坚对官员出身和绿林出身的好汉都不认同,因而对刻石碣就能使两伙人“合成一伙儿”的做法深感

怀疑。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截取玉臂匠金大坚和圣手书生萧让秘刻石碣这一场景,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

B.反复出现“刀尖落在石面上的声音”,刻画出金大坚对问题有所认识且明哲保身的形象。

C.小说以萧让的视角进行叙述,通过萧让的所见所思所感完成对“石碣”作用和意义的揭示.

D.小说叙事简洁,情节貌似简单,但在人物交谈中呈现了复杂错综的内容,引发读者思考。

8.金大坚的“笑”贯穿整个谈话过程,但“笑”这个表情所蕴含的感情却随着谈话不断发生变化,请结合

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9.对于历史小说创作,茅盾认为“应当是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所可能产生的人和事”“应当符合于

这个历史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但同时又应“不为古事所拘,驰骋其想像吹进些现代的气息”。请结

合文本对茅盾这一创作理念阐述自己的理解。

【答案】6.B7.C

8.①谈话开始,金大坚的笑是单纯觉得刻石碣的工作瞒住众人,很是有趣。

②萧让主动谈起卢俊义和宋江的高下时,金大坚忍不住暗笑,是对萧让行为的不解。

③萧让谈及梁山泊众人出身不同时,金大坚“用半个脸笑”,流露出对萧让看法的不认同。

④当萧让回答不出金大坚的质问时,金大坚“呵呵笑”,是用笑表达出内心的惯懑和对“刻石碣”策略的

蔑视。

9.①梁山泊内众人出身不同,所属阶级不同,自然会形成矛盾和猜疑,吴用通过刻石碣,借天意来排定座

次,建立秩序,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的。

②金大坚是工匠出身,性格单纯直率,正直有原则,因而他对于“刻石碣”的用心表示不满,符合人物性

格。

③茅盾通过“刻石碣”细节的再创作,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用现代人的立场反观古事,指出了农民起义

的局限性,具有启蒙意义。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A.“表现了金大坚对刻石碣这件事的抵触心态”说法错误。”撮起嘴唇做了一个怪相”只是表现金大坚对

萧让所说的“不应该笑”的“抗议”,并不是对刻石碣的抵触。

C.“显现出萧让内心的矛盾纠结”说法错误,显示的是萧让在说服金大坚的过程中的感情起伏,并没有内

心的矛盾纠结。

D.“金大坚对官员出身和绿林出身的好汉都不认同”说法错误。金大坚没有对两伙人的出身不认同,他不

认同的是因为出身不同而互相猜忌,更加不是因为不认同别人的出身而对刻石碣产生怀疑。

故选B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C.“小说以萧让的视角进行叙述……”说法错误,本文使用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并不是萧让的视角。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以及鉴赏情节的能力。

结合“想到你和我躲在这里干这个,就要笑”“从工作中再抬起头来的金大坚本已有一句话冲到口边:正

因为恁地,更加逗的人要笑呵”,谈话开始,金大坚的笑是单纯觉得刻石碣的工作瞒住众人,很是有趣。

结合“金大坚深觉得诧异,自己不是屡次承蒙他告诫莫要臧否水泊内的大头领么?今儿他自己亦犯了规

么?和他的刻字技术同样地古朴的金大坚的心,忍不住暗笑;老没有机会发泄的几句话便脱口冲出来

了……”,萧让主动谈起卢俊义和宋江的高下时.,金大坚忍不住暗笑,是对萧让行为的不解。

结合“有这石碣,两伙人便会合成一伙儿么?这样的意思也曾在金大坚心中一动。但是不失自知之明的他

素来知道自己的嘴巴不济事,所以还是不出声,只映着眼睛,用半个脸笑”,可知萧让谈及梁山泊众人出

身不同时,金大坚“用半个脸笑”,流露出对萧让看法的不认同。

结合“看见萧让也有对答不来的时候,金大坚却呵呵笑了。这笑像是一瓢冷水,浇得圣手书生毛发直竖”,

可知当萧让回答不出金大坚的质问时,金大坚“呵呵笑”,是用笑表达出内心的愤懑和对“刻石碣”策略

的蔑视。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结合“金二哥,你总知道,我们一百单八人,不是一样的出身呀。如像白胜兄弟,他原是破落户泼皮;阮

氏三兄弟,石碣村的渔民;孙二娘开黑店,公孙军师是游方道士,李俊、张横,做水面上的勾当:这算是

一伙儿。五虎将的关胜、呼延绰,他们,原是朝廷命官,派来打梁山的;便是卢员外自己,先前何尝不是

跟我们作对的?所以这是又一伙了。金二哥,现在,你该明白吴军师的妙计了罢”可知梁山泊内众人出身

不同,所属阶级不同,自然会形成矛盾和猜疑,吴用通过刻石碣,借天意来排定座次,建立秩序,是符合

当时的历史条件的。

结合“这石碣,两伙人便会合成一伙儿么?这样的意思也曾在金大坚心中一动。但是不失自知之明的他素

来知道自己的嘴巴不济事,所以还是不出声,只映着眼睛,用半个脸笑"“哦!原来却是恁地!何不依了

黑旋风的说法,爽爽快快排定了座位,却又来这套把戏,这石碣,害得俺像是做了私事,当着众兄弟面前,

心里怪难受”“玉臂匠再也忍不住了,当的一下,把刻字刀掷在石碣上,大声叫将起来”“看来我们水泊

里最厉害的家伙还是各人的私情一一你称之为各人的出身;我们替‘天’行的就是这个‘道'呢",金大

坚是工匠出身,性格单纯直率,正直有原则,因而他对于“刻石碣”的用心表示不满,符合人物性格。

结合“我们,一一我,既不是赵官儿的什么将军,教练,教头,也不曾偷鸡摸狗,开黑店,大江心里请客

官吃板刀面。我们是靠手艺过活的。我刻东岳庙的神碑,也刻这替天行道的石碣。就是这们一回事。提起

什么天呀道呀地呀,倒是怪羞人呢”“看来我们水泊里最厉害的家伙还是各人的私情一一你称之为各人的

出身;我们替‘天’行的就是这个‘道'呢",可知茅盾通过“刻石碣”细节的再创作,用现代人的立场

反观古事,指出了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具有启蒙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汤见设网者四面张祝日:"自天下者,自地出者,自四方至者,皆罹我网。"汤日:“嘻!尽之矣。

非桀其孰能如此?”令去三面、舍一面,而教之祝曰:“蛛螫作网,令之人循绪。欲左者左,欲右者右,

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请受其犯命者。”士民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而况我乎!”于是下亲其

上。楚昭王当房而立,唧各有寒色,日:“寡人朝饥,时酒二触,重裘而立,犹憎然有寒气,将奈我本,石

之百姓何?”是日也.出府之裘以衣寒者:出仓之粟以振饥者。居二年阖闾袭郢昭王奔隋诸当房之赐者请

还致死于寇阖闾一夕而五徒卧不能赖楚曳师而去昭王乃复当房之德也。昔楚昭王与吴人战。楚军败,昭王

走,履决皆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屣。乃至于隋,左右问目:“王何曾惜一躅履乎?”昭王曰:“楚

国虽贫,岂爱一崎屣战哉?思与偕反也。“自是之后,楚国之俗无相弃者。豫让事中行之君,智伯灭中行

氏,豫让往事智伯。及赵襄子破智伯,豫让剂面而变容,吞炭而为哑,乞其妻所而妻费识。乃伏刺襄子,

五起而弗中。襄子患之,食不甘味,一夕而五易卧,见不全身。人谓豫让目:“子不死中行,而反事其仇,

何无耻之甚也?今必碎身麋躯以为智伯,何其与前异也!”豫让日:“我事中行之君,与帷而衣之,与卷

而枕之。夫在△畜我,我故众人事之。及智伯,分吾以衣服,啖吾以鼎实,举袂而为礼。夫国士遇我。我

固国土为之报。”故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非冗方也,故在主而已。

(节选自贾谊《新书•谕诚》)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二年/阖闯袭郢昭王/奔隋/诸当房之赐者/请还致死于寇/阖闾一夕而五徒/卧不能/赖楚曳师而去/昭

王乃复/

B.居二年/阖闾袭郢/昭王奔隋/诸当房之赐者/请还致死于寇/阖闾一夕而五徙卧/不能赖楚/曳师而去/昭

王乃复/

C.居二年/阖闾袭郢昭王/奔隋/诸当房之赐者/请还致死于寇/阖闾一夕而五徙卧/不能赖楚/曳师而去/昭

王乃复/

D.居二年/阖闾袭郢/昭王奔隋/诸当房之赐者/请还致死于寇/阖闾一夕而五徙/卧不能/赖楚曳师而去/昭

王乃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愀然意为容色改变的样子,与《赤壁赋》中“苏子愀然”的“愀然”相同。

B.元元在词典中有“黎民”和“善良”两种意思,此处只能解释为“善良”。

C.“与关而枕之”与《鸿门宴》“故遣将守关者”两句中的“关”字意思相同。

D.众人在文中指一般人,与《师说》中“今之众人”中的“众人”含义相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汤因张网狩猎的人四面张网的做法太过分而制止了他们,但并没有一味批评,而是教给方法,让他们

去掉三面网,留下一面。

B.楚昭王早晨饮了两杯酒,穿着厚毛皮衣,在房屋中站着,仍然感到寒冷,他由自己的切身感受联想到楚

国百姓的生活会更艰难。

C.楚昭王败逃途中因鞋子开口而跑丢了一只,在跑出一段路后,又返回去捡起那只鞋,在他的影响下,楚

国从此没有丢鞋的习俗。

D.豫让毁掉容貌、吞炭变声,一心想杀死赵襄子替智伯报仇,是因为智伯曾像对待国士那样对待他,他也

要像国士那样回报智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日也,出府之裘以衣寒者,出仓之粟以振饥者。

②楚国虽贫,岂爱一躅履哉!思与偕反也。

14.贾谊在文中借楚昭王和豫让的故事给诸侯王阐述了怎样的道理?请简要概括。

【答案】10.B11.C12.C

13.①这一天,就拿出官府里的皮衣给受冻的人穿,取出仓库的粮食救助饥饿的人。

②楚国虽然贫穷,我难道会吝惜一只鞋子吗?只是想要同它一同返回楚国。

14.①为人主者应推己及人,关心百姓疾苦;

②为人主者应以身作则,以上率下;

③为人主者应竭诚以待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过了两年,吴王阖闾袭击郢都,楚昭王逃奔到隋。那些先前受到楚昭王立于厢房时赏赐的人,请求

返回楚国与敌人以死相拼。阖闾一晚上五次迁徙睡眠地点,不能占有楚国,率领军队离去,楚昭王于是回

楚复位。

“郢”是楚国都城,做“袭”的宾语,后面断开:而“昭王”是“奔隋”的主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C;

“不能”修饰“赖”,做状语,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B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愀然”都是容色改变的样子。句意:容色改变显出寒意。/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

B.正确,“元元之百姓”,“元元”做“百姓”的定语,只能解释为“善良”。

C.错误,“关”意思不同,第一个是“门栓”,第二个是“函谷关”。句意:给我门栓当枕头。/之所以派

遣将领把守函谷关。

D.正确,“众人”指一般人。句意:他像对一般人那样待我。/如今的一般人。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楚国从此没有丢鞋的习俗”错,结合原文”自是之后,楚国之俗无相弃者”可知,从这以后,楚国便

没有互相遗弃的习俗。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是日”,这一天;“衣”,名词作动词,穿;“振”,救助。

②“虽”,虽然;“爱”,吝惜;“偕”,一同。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楚昭王自己感到寒冷,就能推知百姓寒冷,于是“是日也,出府之裘以衣寒者,出仓之粟以振饥者”,因

此能在陷入困境时得到“当房之赐者,请还致死于寇”。由此可知:为人主者应推己及人,关心百姓疾苦;

楚昭王逃跑途中不肯丢弃鞋子,“曰:'楚国虽贫,岂爱一崎履战哉?思与偕反也。'自是之后,楚国之

俗无相弃者”,可见群主的做法会影响百姓。由此可知:为人主者应以身作则,以上率下;

豫让之所以对待中行氏与对待智伯不同,是因为“我事中行之君,与帷而衣之,与关而忱之。夫众人畜我,

我故众人事之。及智伯,分吾以衣服,啖吾以鼎实,举袂而为礼。夫国士遇我。我固国土为之报”,可见

君主要想得到臣下的忠心,应该竭尽诚心对待他。由此可知:为人主者应竭诚以待下。

参考译文:

商汤看见张网狩猎的人四面张网,祷告说:“从天上降下来的,从地中生出来的,从四方到来的,都

落到我的网中。”汤说:“哎呀!全部捉尽了。不是夏桀(那样的暴君),还有谁能这样呢?”于是就命令

去掉三面的网,只留下一面,并且教他祷告说:“蜘蛛结网,现在的人仿照去做。愿意往左的往左,愿意

往右的往右,愿意高飞的高飞,愿意下降的下降。我请求接受那些自投罗网的。”士人和平民听说这件事

后,说:“商汤的恩德施加到禽兽了,更何况对我们呢?”因此百姓亲近他们的君王。楚昭王在厢房正中

站立,容色改变显出寒意,说:“我早上饿的时候,喝两杯酒,现在穿着厚毛皮衣站着,仍然瑟缩地感到

寒气袭人,我的黎民百姓会怎么样呢?”这一天,就拿出官府里的皮衣给受冻的人穿,取出仓库的粮食救

助饥饿的人。过了两年,吴王阖闾袭击郢都,楚昭王逃奔到隋。那些先前受到楚昭王立于厢房时赏赐的人,

请求返回楚国与敌人以死相拼。阖闾一晚上五次迂徙睡眠地点,不能占有楚国,率领军队离去,楚昭王于

是回楚复位。这是立于厢房时能够施德的缘故。过去楚昭王与吴国人作战,楚国军队失败,楚昭王逃跑,

麻布鞋裂开了口子,跑丢了一只,跑了三十步,又回去捡回鞋子。等到了隋地,近臣问他说:“大王怎么

竟然吝惜一只鞋子呢?"楚昭王说:“楚国虽然贫穷,我难道会吝惜一只鞋子吗?只是想要同它一同返回

楚国。”从这以后,楚国便没有互相遗弃的习俗。豫让侍奉中行君,智伯消灭了中行氏,豫让改为侍奉智

伯。等到赵襄子打败智伯,豫让割破脸面改变容貌,吞食木炭使自己不能说话,在妻子那里乞讨连妻子都

认不出他,于是埋伏起来刺杀赵襄子,五次行刺没有成功。赵襄子非常害怕,吃饭都没有味道,一夜要换

五个地方睡觉,不敢公开露面。有人对豫让说:“你不为中行氏死节,反而侍奉他的仇人,怎么这么无耻

呢?现在粉身碎骨也一定为智伯报仇,怎么与以前不一样呢?”豫让说:“我侍奉中行君,他给我帷帐当

衣穿,给我门栓当枕头。他像对一般人那样待我,所以我就像对一般人那样对待他。等到侍奉智伯时,他

把衣服分给我穿,拿鼎中的美食给我吃,举起衣袖礼遇我。他像对待国土一样待我,我当然要像国土那样

报答他。”所以说:“士人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女人为喜爱自己的人妆扮。”这并不是多余的话,原因

在于主上如何对待臣下罢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松

元稹

张碟-画古松,往往得神骨。

翠帚扫春风,枯龙夏②寒月。

流传砌画师辈,奇态尽埋没。

纤枝无萧洒,顽干空突兀。

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久

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

[注]①张璨:唐代画家,工画树石山水。②夏:敲击。③流传:流俗,平庸。④烟霄质:指松树高

凌云霄烟霞的气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璟画中的古松翠绿的树枝和盘曲的枯干形态各异,神韵不一,但都能体现松树的风骨。

B.诗人由张噪的画联想到世俗画师,认为他们的画埋没了松树的气度,继而引出下文的感慨。

C.诗歌三、四两句和七、八两句相呼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凸显了张瑛画松的独特之处。

D.最后两句收束全篇诗意,以去淅阳山看松结尾,传达出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

16.本诗通过谈画松,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绘画主张?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D16.①抓住事物特征,绘出事物神骨。三、四句写出张嫌抓住了松枝的“奇态”,凸显出

松树的神韵。②提高思想境界,加强艺术素养。九、十句指出平庸的画师格调不高,修养不够,难以画出

松树的气质。③深入生活,善于观察体悟。最后两句传达出画师应善于观察体悟,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

感。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传达出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错,“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意思是画师去淅阳山

看真物,体现出善于观察体悟,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原诗中没有“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

受”的意思。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涵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三、四句“翠帚扫春风,枯龙戛寒月”意思是:(张琛画的古松画的很好)枝叶茂盛看起来就像是翠色的苕

帚在春风中扫动(或者是翠色的笞帚扫起了一阵春风),苍松的枝干盘曲如龙,仿佛在轻轻地敲打天上的那

轮寒月。其中,“翠帚”形容松树枝叶之颜色与形状。“枯龙”形容松树枝干如龙之躯干,松树之皮如龙

之鳞。据此分析出,这两句写出张瑛抓住了松枝的“奇态”,凸显出松树的神韵。

九、十句"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埃尘心”指“流传画师辈”的平庸低下的思想品格、文化素质

和艺术修养。“烟霞质”,指张躁画松“得神骨”,具奇姿的画艺。有着“埃尘心”的画师,自然难以画

出“烟霞质”的松画来。即画家只有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平庸低下,就难以描状出烟霞凌霄的自然美景。

据此分析出,元稹诗的言外之意便是主张提高思想境界,加强艺术素养。

“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中“深山看真物”,传达出画师应善于观察体悟,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

据此分析出,诗人主张绘画要深入生活,善于观察体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嗤笑子

路,是因为子路“,"。

(2)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月亮时圆时缺,

(3)古诗词中常出现“梦”字,或营造一种梦幻瑰丽的意境,或给人一种恍然如梦的感觉,比如

【答案】①.为国以礼②.其言不让③.而未尝往也④.而卒莫消长也⑤.人生如梦

⑥.一尊还酹江月(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礼、尝、卒、尊、酹、度、醉、佥h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雪》中,乖巧懂事的男孩三江有个嗜酒如命的爸爸,妈妈多次规劝无果后一气之下回了娘家。面

对即将①的家庭,三江下决心帮爸爸摆脱那如影随形的酒瘾。在一次次与爸爸的“斗智斗勇”中,【A】

温室里的花朵逐渐蜕变为了坚强的小男子汉。而在儿子的监督下艰难戒酒的过程,也是三江爸爸走出心理

阴霾,直面人生缺憾的“再成长”过程。

小说没有什么②、曲折离奇的情节,藏于每个人物潜意识中的那些浓得化不开的“心事”才是叙

事的核心驱动力。小说写道:“山区的夏夜那么宁静,却又翻腾着这么多心事,【B】人就像这夜空中的星

星一样密密麻麻的,而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心事。”而这些“心事”又与人物的“记忆”或“梦吃”有着

③的联系。它们使人物时常处于欣喜与落寞相交织的复杂心境或心绪中。作者巧妙采用儿童的限制视

角来勾勒三江的微妙心情:“大人总是把一些事情,尤其是过去的旧事,像用过的一个旧竹帘子,卷起来,

藏起来,不愿意对小孩子说。”正是在天马行空的孩童的想象中.使故事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三江爸爸的

人物形象也由此慢慢地逐渐丰满、立体起来。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AB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比喻修辞有怎样的区别?请简要分析。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答案】18.①支离破碎②跌宕起伏③千丝万缕

19.“温室里的花朵”是借喻,喻体是“温室里的花朵”;“人就像这夜空中的星星一样密密麻麻的”是明

喻,本体是“人”,喻体是“星星”,比喻词是“像”。

20.正是在孩童的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故事的神秘面纱被揭开,而三江爸爸的人物形象也由此逐渐丰满、立

体起来。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语境形容家庭即将不完整,可用“支离破碎”。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

②处,语境指小说情节并不曲折,可用“跌宕起伏”。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声

忽大忽小和故事情节的曲折。

③处,语境强调联系密切,可用“千丝万缕”。千丝万缕: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现多形容相

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温室里的花朵逐渐蜕变为了坚强的小男子汉”中“温室里的花朵”属于借喻,只出现了喻体“温室里的

花朵”,而本体和比喻词没有出现。

“人就像这夜空中的星星一样密密麻麻的”是明喻,把人比作夜空中的星星,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齐全,

本体是“人”,喻体是“星星”,比喻词是“像"o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语序不当,“孩童的”指所属,应放“天马行空”前;

成分残缺,“在……中,使……”介词淹没主语,删掉“使”;

成分赘余,“慢慢地逐渐”语意重复,可以删掉“慢慢地”。

(-)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钙,为人体必需的常量营养素,它的主要作用就像是建造高楼大厦的砖。身体里99%的钙都是在骨骼

里,所以有人也把它叫作“骨骼的守护者”。

《中国居民营养调查报告》显示,健康的成年人一天需要的钙大约是800毫克,可是我国居民平均每

人日钙摄入量仅为388.8毫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钙的吸收率太低,大概也就是15%,更多的钙实际上是被

当成废物排泄了。

如果有维生素D在,情况就不一样了。它俩是“兄弟”,一起摄入,吸收率能翻倍。①?有一

些可能被变成骨细胞“砌”到了骨头里;有一些可能变成了结石;还有一些逛游一圈,无所事事,最后又

排泄了。怎么才能让它沉积到骨骼里呢?这就需要一种神奇的营养素——维生素K,它能指引血液中的钙

精准地沉积到骨骼上。②,饮食均衡是前提,多吃一些富含钙质的食物,像鸡蛋、牛奶和肉类。另

外,③.增加吸收率,刺激骨骼增加钙的利用度。

21.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一一我一一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B.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一一矿上己经把你开除了。

C.你是萍一一凭,一一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D.我是你的一一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

字。

【答案】21.B22.①摄入的钙会去哪呢②要想不缺钙③还要补充维生素D等营养素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A.表示声音的断续。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话题转变。

D.表示话题转变。

故选B»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此处是问句,前面说有维生素D在,钙的吸收率翻倍,结合下文“有一些可能被变成骨细胞'砌'

到了骨头里;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