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四川省成都市2023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_第1页
语文试卷四川省成都市2023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_第2页
语文试卷四川省成都市2023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_第3页
语文试卷四川省成都市2023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_第4页
语文试卷四川省成都市2023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

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有长城以来,便有了对长城的文化解读。在近代之前,人们对长城的文化解读,主

要通过雅文化和俗文化两种方式展开。雅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历史文献和诗歌散文,俗文化

的载体主要是民间传说和戏曲。历史文献主要保存了对长城形制的客观描述及对其军事、

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的认识和评价;诗歌散文主要描绘了长城及其周边环境构成的情

景和意象,而这些情景和意象烘托的大都是苍凉、沧桑的自然状态和悲凉、悲壮的个人境

遇。民间传说和戏曲的主体是历久不衰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其表达的基本基调是对长

城及其所代表的统治阶级的控诉。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面临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文人志士开始通过长城表达忧国忧民、

保家卫国的思想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失败后,于遣戍伊利途经凉州时写下"关山万里残宵梦,

犹听江东战鼓声”的诗句,表达了抗击外敌侵略的愿望和悲壮不屈的浩然之气。通过这些

诗句可以看出,长城因长久以来作为中国防御外敌的大屏障,在国家遭受西方列强侵凌的

危难时刻,被初具近代民族意识的进步人士赋予了"保卫国家”的宏大意义。就是说,长

城在这时已初现国家象征意义的端倪。

除诗歌以外,绘画、摄影等美术作品也开始给予长城较多的关注。在20世纪以前,

长城极少成为中国画的主题,进入20世纪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改变。1909年,刘

伯良根据外国人拍摄的八达岭长城照片,创作了中国画《万里长城》并刊于《时事报・图画

旬刊》。时隔三年,1912年第5期《真相画报》上又刊登了两幅名为《万里长城》的照片,

其说明文字称:长城与埃及金字塔一样,同为地球上最伟大之古物。在这里,长城已经在

某种程度上具有了象征中国的意义。不过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长城的这种象征意义还

是零星、微弱和模糊的,无论是文学界、艺术界还是学术界,以长城为主题的创作和研究

都非常稀少,这与之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最先把长城当作中华文明象征的,不是中国而是西方。较早讨论长城

象征意义的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他在晚年编撰的《哲学辞典》中称长城是一个封闭

保守、高度组织与奴役的文明形态的象征但由于缺少对长城的直观印象和第一手资料,西

方对长城象征意义的建构多是基于主观想象。更由于近代中国的急剧衰落,西方在20世

纪以前赋予长城的象征意义负面居多。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对丝绸之路探险热

潮的兴起,许多西方探险家和学者加入了对长城的考察研究。其中,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

对西北长城的考察中,发现了大量长城原始文书,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长城研究的开展。

他在考察报告中肯定了长城的重要价值。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对长城的评价少了主观想象

而多了客观描述,正面色彩逐渐增多,并反过来影响国人对长城的评价。在特定的时代背

景下,国内、国外两种认识相互接近,逐渐解构了在漫长历史过程中以孟姜女哭长城故事

为中心而形成的强大保守、令人畏惧的"旧长城”观念,开始构建中国古老文明之象征的

"新长城”的观念,长城的国家象征意义初步萌生。

(摘编自王雁《论长城国家象征意义的形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对长城的文化解读中,雅文化的方式是客观描述,俗文化的方式则强调主观表达。

B.由林则徐在遣戌途中写下的诗句发端长城开始被赋予国家保卫者的宏大象征意义。

C.在20世纪初期的一些美术作品当中,长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象征中国的意

义。

D.斯坦因通过原始文书发现了长城的重要性,他的考察报告影响了国人对长城的评

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长城的象征意义,以时间为序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长城的主要看

法。

B.文章在讨论长城象征意义时,关注了相关典型事件和代表人物,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C.文章提到伏尔泰和斯坦因对长城的不同认识,主要是为了说明西方对长城认识的变

D.文章就“旧长城"和"新长城”两种观念进行了详细对比,肯定了新长城观的正面

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历久不衰可以看出,关于长城的旧观念在历史上有广泛影

响。

B.如果不是因为面临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文人志士也不会将个人境遇和长城相联系。

C.20世纪30年代后,文艺界和学术界围绕长城进行的创作和研究取得了更多的成果。

D.由于缺少对长城的直观认识,伏尔泰关于长城象征意义的看法主要是基于主观想

象。

【答案】1.C2.D3.B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雅文化的方式是客观描述"以偏概全。雅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历史文献和诗歌散文,

由"历史文献主要保存了对长城形制的客观描述及对其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的

认识和评价;诗歌散文主要描绘了长城及其周边环境构成的情景和意象,而这些情景和意

象烘托的大都是苍凉、沧桑的自然状态和悲凉、悲壮的个人境遇"可知,历史文献主要是

客观描述,而诗歌散文中也有主观表达。

B."由林则徐在遣戍途中写下的诗句发端"于文无据,文中引用了林则徐的诗句,但

不能说明是从他的诗句发端"长城开始被赋予国家保卫者的宏大象征意义"。再结合文中"在

国家遭受西方列强侵凌的危难时刻,被初具近代民族意识的进步人士赋予了‘保卫国家’

的宏大意义。就是说,长城在这时已初现国家象征意义的端倪”一处可知,在笔者认为,

西方列强的入侵才是发端。

D.”斯坦因通过原始文书发现了长城的重要性"分析错误。原文指出斯坦因在对西北

长城的考察中"发现了大量长城原始文书"并且"在考察报告中肯定了长城的重要价值",

但并未指出"通过原始文书发现了长城的重要性"。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文章就‘旧长城‘和‘新长城’两种观念进行了详细对比"错误。文章梳理了历

史上长城观的变化及“新长城”观念形成的过程,但文章主体部分并未将这两种观念进行

详细对比。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B.”文人志士也不会将个人境遇和长城相联系"推断错误,由文章首段"诗歌散文主

要描绘了长城及其周边环境构成的情景和意象,而这些情景和意象烘托的大都是苍凉、沧

桑的自然状态和悲凉、悲壮的个人境遇"可知,在近代之前,文人已经有通过诗歌散文将

个人境遇和长城联系的表达。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钻是锂电池中的重要材料。"目前三元锂电池基本都是含钻的,它的装机量在新能源汽

车产业占到‘半壁江山‘北方工业大学研究员张翔介绍,钻让电化学反应过程更加稳定,

并提升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据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40年,钻的需求量将较2020年增

长约20倍。

近两年来,钻的价格一路上扬。今年前三个季度,国内现货市场钻均价为35.7万元/

吨,同比上涨33.7%。"钻价应稳字当头并保持在相对合理区间,只有这样,行业才能行稳

致远。"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健强调,要多渠道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强化钻金属

循环利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2018年,美国确定钻为关键矿产,日本将钻确定为战略性矿产。在我国,行业界一直

非常重视钻资源。早在2010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成立钻业分会,协助政府实施行

业管理,推动行业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战略性矿

产目录共列入24个矿种,其中就包括钻。

据统计,全球钻资源总储量700万吨左右,但高度集中,主要分布在刚果(金1澳

大利亚和古巴。2018年这3个国家钻资源储量超过全球总储量的74%。而我国钻资源储

量仅占全球1%左右钻对夕陇存度达90%以上。根国主要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报告2020

年)》,2002年以前,美国是全球第一钻消费国;2002-2006年,日本接替美国成为世界

第一;2007年至今,我国一直稳居世界第一。

钻主要以铜、镇的伴生资源形式存在,镁钻伴生矿占据5%的钻储量,铜钻伴生矿占

据44%的储量,而原生钻储量仅为6%。因此,钻的供应程度受限于铜、镁矿的开采。钻

资源极其稀缺且需求量极大,是否有替代资源呢?其实,产业界和学术界已经开始关注降

低锂电池中钻含量的问题。虽然钻具备被其他矿产替代的可能性,但替代的结果将导致最

终产品的成本增加或性能降低。钻在短期内会继续成为新能源电池行业的首选品,其可替

代性极差,中期内不太可能出现被全面替代的局面。少钻或无钻的声音出现在钻价高、镇

价相对较低时,如2017年至2018年期间,钻价达到约60万元/吨,镁价只有10万元/

吨左右。

目前,再生钻的主要来源是合金边角料、废旧电池和电池生产过程的残次品。"未来最

大的再生钻增量主要来自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余韵表示,2020年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钻与新增矿山钻相比较,其数量较小,在

统计上可以忽略不计。2021年情况有所改观。钻业分会秘书长徐爱东介绍,今年国内钻产

量约12万吨,其中2.5万吨来自再生钻原料,占总产量的20%。

在国内需求逐渐增加与外部因素导致进口不稳定的双重压力下,钻资源供应安全成为

各界高度关注的话题。在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马保中看来,未来需"两条腿”走路,不仅要

开发针对复杂钻矿物冶炼的新技术,还要注重从二次资源中回收钻。王健认为,要加强科

技创新,瞄准新能源产业科技前沿,不断提升镁钻材料高质量供给能力,支撑电池材料可

持续发展,增强产业韧性和竞争力。

(摘编自秦志伟《"钻奶奶"发威"两条腿"应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钻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中的重要材料,钻价的上涨与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钻的

需求量大幅增加有着密切关联。

B.今年钻价虽远低于2017-2018年60万元/吨的高价,但前三季度国内钻均价同比

上涨33.7%,钻钻价上扬趋势明显。

C.我国钻消费量目前居世界第一,而对外依存度相当高,业界应关注钻资源供应安全,

制定应对策略,避免受制于人。

D.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钻快速发展,2020年前数量较小,2021年增加到

2.5万吨,占国内钻总产量的20%。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成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钻业分会,并将钻列入全国战略性矿产目录,可见

钻资源已引起了有关部门重视。

B.钻的储量分布极不均衡,且主要以铜、镇的伴生资源形式存在,开采技术难度大,

短期内并没有合适的替代资源。

C.从我国钻业现状和未来发展来看,只要加强科技创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增强产

业竞争力,就不需要过分担忧。

D.作者介绍钻的相关情况时多次列举数据,引用业界人士话语和规划、报告等文件,

资料翔实,信息来源较为可靠。

6.“钻奶奶‘发威"和"'两条腿’应对"分别指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4.D5.B

6.①"‘钻奶奶’发威"强调现实困境:我国钻需求量大而储存量小,主要依赖进口,

近年来钻价上涨幅度大;国内需求逐渐增加,外部因素导致进口不稳定,还可能引发钻供

应安全问题。②"‘两条腿’应对"指明应对措施:为解决钻的供需矛盾,提高资源保障能

力,一方面要开发针对复杂钻矿物冶炼的新技术,另一方面要注重从二次资源中回收钻。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再生钻快速发展……增加到2.5万吨,占国内钻总产量的20%"不正确。依据原

文"2020年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钻与新增矿山钻相比较,其数量较小,在统计上

可以忽略不计。2021年情况有所改观。钻业分会秘书长徐爱东介绍,今年国内钻产量约

12万吨,其中2.5万吨来自再生钻原料,占总产量的20%"可知,原文说的是"今年国内

钻产量的20%"来自再生钻原料,而不是"再生钻"占国内钻总产量的20%。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B."开采技术难度大"不正确。原文为“钻的供应程度受限于铜、镇矿的开采",并非

技术难度问题。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和对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的能力。

标题涵盖了全文主要内容,"‘钻奶奶’发威‘两条腿’应对"是形象化表达,用平实

语言可转述为:钻的供应存在问题、面临风险,需采取两种策略来应对。

"‘钻奶奶'发威"强调现实困境:由原文"而我国钻资源储量仅占全球1%左右,钻

对外依存度达90%以上。根据《主要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报告(2020年)》,2002年以前,

美国是全球第一钻消费国;2002~2006年,日本接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2007年至今,

我国一直稳居世界第一"和"近两年来,钻的价格一路上扬。今年前三个季度,国内现货

市场钻均价为35.7万元/吨,同比上涨33.7%"可知,我国钻需求量大而储存量小,主要

依赖进口,近年来钻价上涨幅度大;由原文"在国内需求逐渐增加与外部因素导致进口不

稳定的双重压力下,钻资源供应安全成为各界高度关注的话题"可知,国内需求逐渐增加,

外部因素导致进口不稳定,还可能引发钻供应安全问题。

"‘两条腿’应对"指明应对措施:由原文"未来需‘两条腿’走路,不仅要开发针对

复杂钻矿物冶炼的新技术,还要注重从二次资源中回收钻"可知,为解决钻的供需矛盾,

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一方面要开发针对复杂钻矿物冶炼的新技术,另一方面要注重从二次

资源中回收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绵羊

文博

以唱歌为乐、放羊为生的穆仁,身材中等偏低,结实而健壮。他叉开两条腿,躺在被

阳光晒得暖洋洋的山坡上,看着羊群悠闲地吃草。成群的绵羊,在草地上缓缓地移动,就

像天上掉下来的一朵朵白云。

他的歌喉非常好,那一声接一声的调子,别有一番直冲云天的声势,仿佛一匹喝了烈

酒的狼,在空旷的天地间引吭高歌。歌声把贩羊人巴图给震得张大嘴巴,他循着歌声找到

穆仁说:"我看你这高兴劲儿,恐怕是有什么喜事吧?"穆仁脸上的神采黯淡下来,扭头望

着远处的蒙古包说:"当然有喜事,但这喜事却让我发愁啊!"巴图拍了拍马背上被磨得银

亮的牛皮口袋,说:"你爱喝的闷倒驴,爱吃的烧鸡,我这儿都有。咱俩痛痛快快地喝一场r

他们坐在胡杨林的阴凉处,一人一个碗,里面倒上闷倒驴。巴图扯下一条鸡腿递给穆

仁说:"说说你的喜事和愁事吧穆仁喝光碗里的酒,用手背抹了抹嘴巴说:"我的女儿格

日勒用甜美的歌声打动了南方的神灵,给她发来通知,让她去深造,将来做个百灵鸟一样

的歌唱家,把草原的深情献给可爱的人们巴图给穆仁倒满一碗酒,说:"这可是天大的

喜事呀!怎么还能发愁呢?"穆仁说:"深造需要好多钱啊!我没有那么多。拿不出这笔钱,

格日勒就只能做一只关在笼子里的百灵鸟巴图干了碗里的酒,指着穆仁骂道:"你这不

长心的绵羊啊!忘了我巴图是你的朋友吗?你要钱买酒我没有。格日勒去当歌唱家,我的

钱不就是你的吗?"

穆仁伸出两只大手拉住巴图,激动地问:"你能借钱给我?"巴图说:"我不能借钱给

你养绵羊,但我能借钱给你送格日勒去深造。"穆仁忽然站起来,躬身说:"你是我愿意用

生命报答的恩人。我一辈子都不敢忘记你的恩情。"巴图拉起穆仁问:"你想借多少?"穆

仁为难地说:"有十万就够了。"巴图望着远处的羊群说:"我相信你会还我的,因为我的钱

也是借别人的。"穆仁说:"大年三十头一天,我肯定会还你。”巴图有些顾虑地说:"你应

该知道,十万元在我手里,每个月至少能贩一百只羊。每只羊至少能挣二百元,一百只羊

就是两万。现在到春节还有五个多月,这五个多月,我至少损失十万元呀r穆仁满面愁容

地看着围过来的羊群说:"再过几个月,我把能卖的羊都卖掉,也就能有十五万吧。"巴图

一拳擂在牛皮口袋上,拍着胸脯说:"咱们不是朋友吗?还我十五万就行了。我认赔五万,

也要帮你把格日勒送到南方去当歌唱家r

一连七天的暴风雪,一直肆虐到大年三十晚上。被困在路上等待救援的汽车,被冻死

在室外等待收尸的牛羊……人们在电视内外感受着世界末日的情景。大年初一天刚亮,巴图

在楼下放了一串鞭炮,便来到楼上开始喝酒。他已经恼火两天了。若不是这场突如其来的

暴风雪,巴图一定会去两百里外追讨那十五万元。他安慰自己:"穆仁是只老实的绵羊,不

会不守信用的。一定是这场没完没了的暴风雪,把他耽误了。"

果然如此。

接近中午,穆仁扛着马鞍子,摇摇晃晃地走进满街堆雪的县城。他挨家挨户地打听到

巴图的家。巴图打开门,吓得跳了起来。眼前的穆仁已经没有人样了:两只眼睛像灌满鲜

血的红葡萄;两只耳朵被风刮得又红又肿,冻起了好几个大水泡;散乱的胡须上结满了白

花花的冰霜。穆仁浑身颤抖着慢慢举起双手,朝巴图行了一个躬身礼,颤声说:"恩人哪!

我在路上走了九天,差一口气没和枣红马一起累死,但我没有按照承诺,在大年三十头一

天把钱还给你。让我后半生为此承受惩罚吧r他解开羊皮袄的扣子,将挂在脖子上的包襄

取下来,双手捧到巴图面前,再次躬身施礼说:"我卖了所有能卖的绵羊,终于凑足了十五

万,总算没有愧对你的恩情啊r

巴图接过包裹,顺手摸了摸里面的钞票,拉住穆仁的手往屋里拖:"快进来喝酒吧。我

想你想得要死啦r穆仁说:"这是你们家人团聚的节日,我不能再给你添麻烦啦。"

巴图把钱放进屋里,拿出两瓶闷倒驴,递给穆仁说:"带上这两瓶酒,路上暖身子。”

穆仁眼里闪着泪光说:"你一点都没责备我,还给我带上这暖心的酒。能有你这样的朋友,

我穆仁一辈子都知足啦r

穆仁步履蹒跚地向远处走去。巴图在他身后问:"咱们的百灵鸟,现在深造得怎么样

啦?"穆仁停下脚步,一点点地回过头,脸上流着两行泪,悲愤地说:"她被那些不讲良心

的人骗得好凄惨哪「巴图愣了一下,用同情的口吻说:"那你赶快回去吧。替我安慰她。"

穆仁走远了。巴图打着哈欠说:"我该睡个踏踏实实的午觉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绵羊”主要是指主人公穆仁,穆仁以放羊为生,像绵羊一样老实。文中巴图

两次称穆仁为“绵羊",表明了他对穆仁的信任。

B.穆仁借债送女儿去深造却陷入骗局,为还债卖掉所有能卖的绵羊,这表现了穆仁的

单纯善良和爱女情深,也为小说增添了悲剧色彩。

C.穆仁大年初一出现在巴图面前,"已经没有人样了",还对巴图躬身施礼,可见穆仁

的愧疚和感恩发自肺腑,细节描写富有感染力。

D.小说中的人物语言贴合人物性格和心理,如"我的钱不就是你的吗?""我想你想

得要死啦「,生动地刻画出商人巴图的形象。

8.小说前两部分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复杂性,请结合第三部分简要分析。

【答案】7.A8.①第一部分描写草原和谐美好的景物,交代主人公的生活环境,衬

托穆仁淳朴、知足的美好品质,也为巴图借钱给穆仁做铺垫;

②第二部分描写暴风雪,引出巴图的担忧,使穆仁还债之举出人意料,凸显其感恩、

诚信、坚毅的形象。

9.①巴图的自言自语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使借钱时说漂亮话、收到钱后热情招待等

情节更具滑稽感,突出巴图看重金钱和表里不一的特点;

②与关心穆仁烦恼,主动借钱解困,让穆仁带上酒暖和身体,对穆仁父女被骗表示同

情等言行形成反差,引发读者对复杂人性的思考。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表明了他对穆仁的信任"不正确。骂穆仁"你这不长心的绵羊啊",表达了巴图对

穆仁没有找自己帮忙的责备,也含玩笑之意。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

首先找出景物描写的相关语句,概括景物特点,然后结合人物、情节和主题来分析其

作用。小说第一部分描写山坡、草原、羊群等景物,寥寥几笔,交代主人公的生活环境,

草原的和谐美好衬托了穆仁淳朴、知足的美好品质,也为巴图借钱给穆仁做了铺垫。

第二部分的景物描写集中在暴风雪,世界末日般的暴风雪影响了穆仁的行程,这既引

出巴图担心收不到债的苦恼,也使得穆仁大年初一赶到巴图家还债的做法出人意料,读者

可由此去想象穆仁路途中所经历的痛苦,对暴风雪的描写凸显了穆仁感恩、诚信、坚毅的

伟大形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学作评艺术形象的能力。

第三部分巴图的自言自语,展示了他此时的真实心理。联系上文,可看出巴图性格的

复杂性:巴图最关心的还是穆仁欠他的债,没收到债时觉都睡不安稳,使得借钱时说漂亮

话、收到钱后热情招待等情节更具滑稽感,突出了巴图看重金钱和表里不一的特点;

另一方面,这又与关心穆仁烦恼,主动借钱解困,最后让穆仁带上酒暖和身体,对穆

仁父女被骗表示同情等言行形成巨大反差,与穆仁冒着生命危险来还钱、对巴图感恩戴德

形成对比,可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考。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四月癸巳,周昭义节度使李筠起兵。初帝即位遣使加筠中书令使者至潞州筠欲拒之

宾佐切谏乃延使者置酒既而取周太祖画像悬于壁涕泣不已宾佐惊骇,告使者曰:"令公被酒,

失其常性,幸勿讶。"北汉主钧闻之,乃以蜡书结筠问起兵,筠长子守节泣谏,筠不听。帝

手诏慰抚,且召守节为皇城使,遣归谓筠曰:"我未为天子时,任汝自为之;我既为天子,

汝不能小让我耶?"守节归以白筠,筠遂起兵。令幕府为檄,数帝罪;执监军周光逊等送

于北汉,以求济师。又遣人杀泽州史张福,据其城。从事闻丘仲卿说筠曰:"公孤军举事,

其势甚危,虽倚河东之援,恐亦不得其力。大梁甲兵精锐,难于争锋。不如西下太行,直

抵怀、孟,塞虎牢,据洛邑,东向而争天下,计之上也。"筠不能用。北汉主自帅兵赴筠,

筠迎谒于太平驿,言受周太祖恩,不敢爱死。北汉主与周世仇,不悦其言,因使其宣徽使

卢赞监其军。筠见汉兵弱少,而赞又来监,心甚悔,谋多不协,而自引众南向。北汉主闻

卢赞与筠异,复遣其平章事卫融和解之。帝遣石守信、高怀德、慕容延钊、王全斌分道击

之,仍敕守信等曰:"勿纵筠下太行,急引兵扼其隘,破之必矣r守信等败筠兵于长平。

六月辛未,帝自帅大众讨筠。山路险峻多石,帝先于马上负数石,将士因争负之,即日平

为大道。遂与守信等会,大败筠众于泽州南,杀卢赞,筠走保泽州。帝亲督战,列栅围之。

大将马全义帅敢死士数十人,攀堞而上,遂入其城,筠赴火死。获卫融,请死,帝怒,以

铁挝击其首,流血被面,融呼曰:"臣得死所矣厂帝曰:"忠臣也。"释之,以为太府卿。

北汉主惧,引师归。帝进攻潞州,守节以城降。帝释其罪,以为单州团练使。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太祖代周》)

10.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帝即位/遣使加筠/中书令使者至潞州/筠欲拒之/宾佐切谏/乃延使者/置酒/既而

取周太祖画像悬于壁/涕泣不已/

B.初/帝即位/遣使加筠中书令/使者至潞州/筠欲拒之/宾佐切谏/乃延使者/置酒/既而

取周太祖画像悬于壁/涕泣不已/

C.初/帝即位/遣使加筠/中书令使者至潞州/筠欲拒之宾佐/切谏/乃延使者/置酒/既而

取周太祖画像悬于壁/涕泣不已/

D.初/帝即位/遣使加筠中书令/使者至潞州/筠欲拒之宾佐/切谏/乃延使者/置酒/既而

取周太祖画像悬于壁/涕泣不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癸巳,为干支之一,此处用于纪日,按照干支的顺序,癸巳的下一日为甲辰。

B.河东,黄河自北而南流经山西省,古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C.敕,古代多与皇权联系在一起,为帝王自上命下之词,例如"敕令""敕造"。

D.团练使,负责一方团练的军事官职,多由观察使或刺史兼任,宋时成为虚衔。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即位之初,派遣使者加官李筠,李筠却心怀故主,拒绝长子李守节劝阻,最终

接受北汉君主的建议,举兵反抗太祖。

B.李筠起兵后,闻丘仲卿建议他避开对方军队的锋芒,西下太行寻求机会"旦李筠刚

愎自用,未加采纳,直接导致兵败长平。

C.太祖亲率大军讨伐李筠,在行军过程中身先士卒,最终攻占泽州城,不但打败了李

筠的军队,也迫使北汉君主退回了领地。

D.卫融被俘后,其忠君爰国的精神感动了太祖,被任命为太府卿;李守节献城投降,

太祖也赦免其罪过,并任命他为团练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幕府为檄,数帝罪;执监军周光逊等送于北汉,以求济师。

(2)筠见汉兵弱少,而赞又来监,心甚悔,谋多不协,而自引众南向。

【答案】1QB11.A12.B

13.(1)(李筠)让幕僚撰写(起兵)檄文,列举皇帝(太祖)的罪状;抓捕监军周

光逊等人送到北汉,来寻求援助的军队。

(2)李筠看到北汉派来的军队疲弱且人数很少,同时卢赞还要来监督军事,内心很后

悔,双方谋划多不能协调一致,于是自己带领军队向南进发。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起初,皇帝刚刚登位,派遣使节升李筠任中书令。使节到达潞州李筠想要拒绝

使节的任命,幕宾佐吏直言劝谏(不可违抗皇命),他才愿意接待使节,安排酒宴,不久就

取出周太祖的画像悬挂在墙壁上,哭泣不停。

"遣使加筠中书令"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书令”是帝授予李筠的官职,中间不能断

开,故排除A、C。

"筠欲拒之"的"之"指代皇帝授予他官职这件事,句意完整,且"切谏"的主语应

是"宾佐",两者构成动宾结构,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癸巳的下一日为甲辰"说法错误,癸巳的下一日应为甲午。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直接导致兵败长平”说法错误。李筠兵败长平的原因复杂,由"谋多不协,而自

引众南向"可知,还有与北汉军不合等缘故。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檄",檄文,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数’,列举;"执",抓;"济",援助。

(2)“监",监督;"协",协调一致,和谐;"引",带领。

参考译文:

夏季四月癸巳日,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发兵起事。起初,皇帝刚刚登位,派遣使节升

任李筠为中书令。使节到达潞州,李筠想要拒绝使节的任命,幕宾佐吏直言劝谏(不可违

抗皇命),他才愿意接待使节,安排酒宴,不久就取出周太祖的画像悬挂在墙壁上,哭泣不

停。幕宾佐吏惶恐惊讶,告诉使节说:"主公酒喝多了,失去了他平常的状态,希望不要见

怪。"北汉君主刘钧听说这件事,就用蜡丸封密信联络李筠共同举兵,李筠的长子李守节哭

着劝谏(不要举兵),李筠没有采纳。皇帝手写诏书抚慰(李筠),并且下诏任命李守节为

皇城使,派遣(李守节)回到潞州传话给李筠说:♦.我不是皇帝的时候,放任你自己做主;

我已经成为皇帝,你不能稍微让我一点吗?"李守节回到潞州把原话告诉李筠,李筠立即

举兵。(李筠)让幕僚撰写(起兵)檄文,列举皇帝的罪状;抓捕监军周光逊等人送到北汉,

来寻求援助的军队。还派人杀了泽州刺史张福,占据泽州城。从事闻丘仲卿劝李筠说:"您

单靠一支军队发起战事,这形势非常危险,虽然倚仗黄河以东(北汉)的援助,恐怕也不

能得到他的助力。大梁军队非常精锐,很难和他们争夺胜利,您不如向西直下太行,径直

抵达怀县和孟县,堵住虎牢关,占据洛阳,向东争夺天下,这是上策啊J李筠没有采纳闻

丘仲卿的计谋。北汉君主亲自率领兵马赶赴李筠所在节镇,李筠在太平驿迎接,声称自己

蒙受周太祖的恩德,不敢爱惜自己而怕死。北汉君主与周政权是世仇,刘钧不高兴他的话,

因而派遣宣徽使卢赞监督北汉的军队。李筠看到北汉派来的军队疲弱且人数很少,同时卢

赞还要来监督军事,内心很后悔,双方谋划多不能协调一致,于是自己带领军队向南进发。

北汉君主听说卢赞和李筠意见相左,又派遣北汉的平章事卫融(前往潞州)平息双方的纷

争。皇帝派遣石守信、高怀德、慕容延钊、王全斌兵分几路征讨李筠,还下令石守信等人:

"千万不要让李筠(带领军队)进入太行山,立即派遣军队把守通往太行山的关口,一定

要打败李筠r石守信等将领(率军队)在长平打败了李筠的部队。六月辛未日,皇帝亲自

率领大军讨伐李筠。(行军途经山岭)山路危险陡峭,有很多的石头,皇帝先在马背上驮多

块石头,将领和士兵因此争相驮走石头,当天就把崎岖的山路平整为宽阔的路面。于是和

石守信等人会合,在泽州南打败了李筠部队,杀了卢赞,李筠(率残部)逃至泽州城,把

守泽州。皇帝亲自监督战斗,排列营寨包围泽州城。大将马全义率领几十个勇敢的士兵,

从城墙上的矮墙爬上城楼,于是大军进入泽州城,李筠投火自焚而死。(大军)生擒卫融,

卫融请求皇帝杀了他,皇帝震怒,用铁制的兵器击打他的头部,血流满面,卫融大声呼喊:

"我作为臣子死得其所了"皇帝说:"卫融是忠直的臣子啊。"放了卫融,任命他为太府卿。

北汉君主惊恐,率领军队返回。皇帝进攻潞州城,李守节献城归降。皇帝赦免了李守节的

罪过,任命他为单州团练使。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史

龚自珍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①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

田横五百人②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注】①牢盆,古代煮盐器具,借指把持盐政的官僚和盐业巨商。②田横,故齐王田

氏宗族,刘邦统一天下后,因耻于降汉,自刎而死。其部下500人闻讯,也全部自杀。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直陈现实,以"金粉"隐喻东南地区的繁华绮丽,衬托名流们纸醉金迷的生活。

B.颔联"操""踞"二字本无褒贬,此处以冷峻的语气赋予其情感,鞭挞之意自然流露。

C.颈联反映了士人在文字狱高压政策下的处境和逢迎态度,体现诗人内心的忧愤之

D.这首诗名为“咏史",实则借题发挥,将历史典故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立意深

刻。

15.前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意蕴丰厚,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14.C15.①运用典故,赞扬田横及义士们不为苟活而屈节的高风亮节;

②以反问作结,慨叹世上再无田横等义士存在,抒发义士难觅的悲哀;

③隐含对追求名利、苟且偷安的文人士大夫的讽劝,启人深思。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逢迎态度"分析不当。颈联描写士人因害怕文字狱而远远避开;即便有人著书,

也不过是为了糊口,这是种明哲保身的态度,而非逢迎。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尾联"安在"即"在哪里"之意,整句意思是说,田横等壮士如今在哪里呢?难道已

归顺大汉朝廷,封官加爵了吗?诗人借用典故,抒发对田横耻于称臣、自刎而死的壮举的

赞美之情;

同时,又借助反问的修辞手法,"田横等壮士如今在哪里呢",慨叹如今义士难觅;

揭露了清政府对士人采取的思想压制和笼络政策的欺骗性,表达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

与愤恨,告诫文人士者不要轻信清政府的怀柔政策,启人深思。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的":把自然的永恒和人

事的沧桑作对比,将蕴蓄于胸的悲愁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2)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便可以无

所待,从而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

(3)范仲淹《岳阳楼记》善于写景,其中表现洞庭湖山水相连,突出其宏阔气魄的句

7日〃•,

JAt.fo

【答案】①.雕栏玉砌应犹在②.只是朱颜改③.(若夫)乘天地之正④.而

御六气之辩⑤.衔远山⑥.吞长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要注意的字词:雕、砌、御、辩、衔。

三、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些年,教育大有被绑架、被异化之势,典型表现就是“补习+报班"

"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等问题非常严重。市面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大

大加剧了社会的教育焦虑,衍生出一系列教育乱象。这些机构大多培训名目繁多,广告推

介但教育的含金量却十分有限,多只在营销上极尽所能,拿夸张的话语

制造焦虑。(X而且教培市场的畸形膨胀也滋生出________________无序竞争等问题,

"退费难""卷钱跑路”等现象时有发生。

此次"双减",既有明确具体的政策指向,又有清晰可感的操作路径,让各方充分感知

到了国家"减负”的决心。人为制造的教育焦虑少了,孩子和家长高度紧绷的神经就能慢

慢松弛下来,全社会的教育心态也会更加平和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实"双减",不是

给孩子书包减重,更是对高度焦虑化的社会教育心态采取的必要校正。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越俎代庖比比皆是无孔不入鱼目混珠

B.喧宾夺主比比皆是铺天盖地鱼龙混杂

C.喧宾夺主遍地开花铺天盖地鱼目混珠

D越俎代庖遍地开花无孑怀入鱼龙混杂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焦虑T员班一更焦虑"的反复循环中,家庭和社会资源被严重错配乃至虚耗

B.在"焦虑T班一更焦虑"的螺旋上升中,家庭和社会资源被严重错配乃至虚耗

C.在"焦虑T员班一更焦虑"的螺旋上升中,家庭和社会资源被严重错配以致虚耗

D.在"焦虑一报班一更焦虑"的反复循环中,家庭和社会资源被严重错配以致虚耗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实"双减",不是给孩子书包减重,而是对高度焦虑化的社会

教育心态进行的必要校正。

B.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实"双减",不仅是给孩子书包减重,更是对高度焦虑化的社会

教育心态采取的必要校正。

C.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实"双减",不仅是给孩子书包减重,更是对高度焦虑化的社

会教育心态的必要校正。

D.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实"双减",不是给孩子书包减重,而是对高度焦虑化的社会

教育心态的必要校正。

【答案】17.B18.B19.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组,越俎代庖: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喧宾夺主:比喻客

人占据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来的、主要的事物的位置。此处强调

的是教培机构影响了教育形态原有的主次之分,故"喧宾夺主"更恰当。

第二组,遍地开花:比喻好事情到处涌现,或新事物、好经验得以普遍实行。比比皆

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此处主要是强调市面上培训机构众多,故"比比皆是"更

恰当。

第三组,无孔不入:比喻有空子就钻。铺天盖地:形容来势猛,声势大,到处都是。

此处强调的是教培机构广告的泛滥,故"铺天盖地"更恰当。

第四组,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冒充真的。鱼龙混杂:形容好和坏混在一起。此处是

为了强调教培机构的良莠不齐、无序发展,故“鱼龙混杂"更恰当。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语段指出教培机构加剧了社会的教育焦虑,故表述为"在‘焦虑T员班一更焦虑’的

螺旋上升中"更能表现社会教育焦虑不断加深的过程,排除AD;

同时,家庭和社会资源的"错配"与"虚耗"为递进关系,此处表述为"家庭和社会

资源被严重错配乃至虚耗"更好,排除C。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错误:

一是词语使用不当,"不是……更是……"关联词误用,可改为"不仅是……更是……",

排除AD;

二是搭配不当,”采取的必要校正",搭配不当,应删除"采取",排除B。

故选c。

(二)语言文字运用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碳交易市场是由政府通过对能耗企业进行①而出现的市场。通常情况

下,政府确定一个碳排放总额,并根据一定规则将碳排放配额分配至企业。如果企业②

就需要到碳交易市场购买配额。与此同时,如果部分企业通过采用节能

减排等技术,使碳排放低于其获得的配额,则可以通过碳交易市场出售其富余的配额。

当企业减排成本高于碳市场交易成本时,可以选择在碳市场上③的其

他企业进行购买,以满足政府下达的碳排放配额。若未足量购买配额以覆盖其实际碳排放

量则面临高额罚款。企业双方一般通过碳排放交易所进行交易。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请根据文段内容为“碳交易"下定义,要求简明准确、表达流畅,不超过65个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