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题型突破-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练习(含答案)_第1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题型突破-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练习(含答案)_第2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题型突破-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练习(含答案)_第3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题型突破-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练习(含答案)_第4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题型突破-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突破(五)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题型分类突破

类型一基本实验

角度1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锌酸钾制备和收集氧气的装置是(填序号)。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E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室常用较浓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镒制氧气。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中,为了得到平稳的气流,最适合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o

图T5-2

3.课堂上老师利用如图T5-3所示的装置演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图T5-3

(1)实验现象是。

(2)水的作用是0

(3)仪器a的名称是。

4.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2)若验证生成物,需向集气瓶中加入的药品为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的作用是。

5.同学们在实验室用5%的H2?溶液制取氧气并进行氧气性质实验。

AR

图T5-4

气体制备:用配制好的5%上。2溶液和MnO2制取0=o请你在A、B两套装置中选择其中一套,并说明选择的理

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待

反应结束后同学们回收了混合物中的MnOz,实验操作为

性质实验:小明用收集好的氧气,进行了图T5-5的实验:

把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中,实验现象是;为使铁丝在氧气中持续剧烈燃烧,

他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缓慢插入集气瓶中,观察到持续剧烈燃烧。通过实

验得出,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并且可燃物燃烧更剧烈。

6.图T5-6是同学们制取氧气和探究氧气性质的活动。

图T5-6

(1)图I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仪器a的名称

是0操作中有很多注意事项,例如在收集氧气时看到气泡从瓶口逸出,应

该,再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实验中有些错误操作可能会使试管炸

裂,写出为避免试管炸裂的一个正确操作。

(2)图II①中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完毕盖好

玻璃片,将集气瓶倒置(如图②),玻璃片未掉下来的原因是。

角度2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7.图T5-7是用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时的主要步骤:

图T5-7

(1)A的实验现象是

(2)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3)用C装置收集气体的原因是.

8.如图T5-8为二氧化碳性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液体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9.某同学设计如图T5-9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干燥紫色石干燥紫色石蕊纸花试液润湿的棉球

蕊纸花直接喷水后放入CO?中②③是用紫色石蕊

放入CO?中试液染色并干燥后

AB的棉球

实验一实验二

图T5-9

实验一:A瓶中(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现象,B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该实验采用

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控制的变量是o

实验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由此现象可

知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

10.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图甲所示装置还可用于实

验室制取另一种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2)图乙烧杯中有两支高低燃烧的蜡烛,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图丙有三支高低燃烧的蜡烛,被罩在一只稍

大一些的烧杯中。分别观察到乙、丙中蜡烛燃烧的现象是(填序号)。

A.乙、丙都是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B.乙、丙都是自上而下依次熄灭

C.乙中自上而下依次熄灭,丙中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D.乙中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丙中自上而下依次熄灭

角度3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1.用如图T5T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

铜片火兽

~K隔烛

图T5-11

(1)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

(2)能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现象是.(填序号)。

A.酒精燃烧B.蜡烛熔化C.火柴燃烧

12.根据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T5-12

(1)图I中,铜片与黄铜片相互刻画,铜片表面留下明显划痕,结论是o

(2)图H中,先燃烧的是,结论是,图II中铜片的作用

是O

13.课外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一根铜丝,在铜丝一端滴上一滴石蜡,用酒精灯加热铜丝的另一端。

实验二取粗细、长短相同的锌丝、铜丝、银(Ni)丝分别与50mL稀盐酸反应,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锌银铜

稀盐酸的质量分数15%15%15%

主要实验现象大量气泡少量气泡无现象

(1)实验一中观察到石蜡,说明铜丝具有性。

(2)由实验二得出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o

14.为了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同学们设计了如图5-13所示实验。

图T5-13

(1)第1步实验的目的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第2步实验中,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溶液甲可以是(填序号)。

A.稀盐酸B.FeSO」溶液

CCUS0&溶液D.ZnSO,溶液

角度4常见化合物酸、碱、盐的性质

15.探究紫色石蕊变色规律的实验中,往点滴板1飞号的孔穴中先加入如图T5-14所示的试剂,再分别滴入2

滴紫色石蕊溶液。

水0用计氢氧化钠

紫色石水苹果汁心溶液

蕊溶液

石灰水稀硫酸白醋

图T5-14

(1)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是孔穴(填序号)O

(2)孔穴中试剂变蓝的是(填序号)。

16.根据图T5-15所示实验,Y烧杯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该实验可证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2)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红色变为无色的原因

(3)该实验得出氢氧化钠的性质有0

17.如图T5-16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稀盐酸。

酚配氢氧化碳酸钠

溶液钠溶液溶液

图T5-16

(1)无明显变化的孔穴有(填序号)。

(2)孔穴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孔穴5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写出所有可能)。

18.炎热的夏天,在家中可以自制汽水来解暑。

制备材料1.5g小苏打、1.5g柠檬酸、蔗糖、果汁、凉开水、500mL饮料瓶

制作过程如图T5-17所示。

加柠

A迅

A加入小苏打、S藏

蔗糖、果汁汽

-0_>H

图T5-17

⑴柠檬酸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检验柠檬酸的水溶液显酸性,可以选择下列物质中的(填序

号)。

A.铁钉B.铜丝C.鸡蛋壳D.食盐

(2)上述自制汽水属于“碳酸饮料”,其中碳酸的来源是

(3)材料中的小苏打是的俗称,其水溶液显碱性。

(4)打开该汽水瓶盖,能够看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9.同学们运用对比的学习方法探究碱的性质。

露置5分钟刚从瓶中取

后的NaOH出的NaOH

实验一观察固体表面

表面潮湿表面干燥

露置20分钟刚从瓶中取

实验二向两块固体表面滴加稀盐酸

实验三振荡3个塑料瓶

(1)由实验一、二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因此要密封保存。

⑵实验三中观察到3个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对比A瓶与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

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氧化钙俗名生石灰,某同学针对氧化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氧化钙尸二

AD

图T5-18

(1)分禺B中难溶物的操作I叫_。

(2)如果要用实验证明C中不是水而是一种溶液,可以选择下列(填序号)进行实验。

①稀盐酸②酚献溶液③二氧化碳④氯化钠溶液

(3)操作n可以加入某种物质或进行某操作使无色澄清液c出现白色浑浊,操作n是o

(4)C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质,原因(方程式表示)。

21.现有三只烧杯,分别盛有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

OOQ

ARC

图T5-19

己知: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1)分别滴加紫色石蕊后,A烧杯中溶液变为红色,则所盛溶液为0

(2)将A中溶液分别加入到B、C烧杯中,即可鉴别出B为碳酸钠溶液,C为澄清石灰水,依据的现象为

角度5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2.利用下列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步骤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操作已略去,因导管产生的误

差忽略不计)。

⑴打开止水夹a、b,向集气瓶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空气,通入集气瓶内空气的量应该满足的条件

是,测得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K。

(2)关闭止水夹a、b,用强光照射引燃白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b,看到的现象是,测得量筒内水的体积

是G根据实验记录匕、松,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L积分数的计算式是。

D4

3

12

1

图-水

图T5-21

23.利用如图T5-21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燃烧匙中盛有足量红磷,左右管中盛有等量水。点燃红磷

迅速放入左管中,并盖紧胶塞。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红磷量不足将导致的结果是。

(3)整个实验过程中,左管中的水面变化情况为。

24.可以利用手持技术较准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

气瓶内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乙、图丙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过程中

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M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炉分别是反应结束时恢复到室温时集气

瓶内的气压)。

传感器采集器

0时间/s0时间/s

红磷燃烧木炭燃烧

乙丙

图T5-22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为什么集气瓶中的压强会先增大后减小?请说明原因:o

(3)能否用木炭来进行氧气含量的测定?请结合图进行说明:

角度6探究燃烧条件

25.用图T5-23所示的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薄铜华卫皿

甲乙

图T5-23

⑴实验甲:用可燃物红磷和白磷进行探究,若要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则固体A

为。

(2)实验乙:将长、短两支蜡烛固定在烧杯中,点燃。

①向烧杯中放入干冰后,长蜡烛继续燃烧,短蜡烛的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短蜡烛熄灭的原因

是o

②向烧杯中继续加入干冰,长蜡烛仍然不熄灭。这一现象反映出CO?具有的性质是o

26.用图T5-24所示装置,分别对燃烧条件进行研究。

图T5-24

内容研究燃烧条件

①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关闭弹簧

夹,加热木炭。

步骤

②停止加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通入02»

③加热木炭。④停止通熄灭酒精灯。

(1)木炭充分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2)步骤②的目的是

27.利用下列装置完成A或B两个实验(白磷的着火点为40°C,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AB

挤压滴管1,一段时间后,加热燃烧管至240℃以上。挤压滴管2,一段时间后,微热燃烧管至80℃o

(1)双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1)双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2)燃烧管中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其原因(2)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结论,对应的现象

是,。是O

(续表)

角度7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混合物(如粗盐中

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2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可供选择的主要仪器如下:

①试管②烧杯③蒸发皿④托盘天平

⑤10mL量筒⑥100mL量筒⑦药匙

⑧胶头滴管⑨漏斗⑩酒精灯⑪铁架台⑫玻璃棒

(1)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填序号)。

(2)蒸发过程中,需不断进行搅拌,其原因是o

29.某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进行了如图I操作:

点也当苗

①②③④⑤⑥

㊀4I际▽

ABCD

n

图T5-25

(1)将粗盐进行提纯并计算其产率。操作步骤为:①一(填序号)。

(2)实验结束后,发现产率较低。可能原因是(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3)操作⑥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如图H所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填序号)o

角度8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30.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如下:

图T5-26

(1)操作⑤中量筒的量程是(填“10mL”“50mL”或“100mL”)。

⑵若操作①中有部分固体洒落桌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填“偏大”“不变”或“偏

小”)。

31.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

(1)配制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go

⑵用量筒量取所需浓盐酸与水的体积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

的体积。

(3)将两种液体都倒入(填仪器名称)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4)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备用。

角度9综合对比实验

32.“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1实验2

图T5-27

⑴实验1中,将大小相同的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乒乓球碎片比

滤纸片先燃烧,通过此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A.可燃物B.空气C.温度达到着火点

(2)实验2中,把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和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下列有关

说法正确的是.

A.CO?与水发生了反应

B.水具有酸性

C.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D.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3)实验3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会出现明显现象的是(填序号,下同)。欲得出“铁生锈需要

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结论,需要对比。

(4)实验4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0

33.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F

图T5-28

⑴A实验中,将盛有氧气的试管倒扣在被热水浸没的白磷上方,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o

(2)B实验的目的是o

(3)C实验中,甲试管的铁钉生锈,乙试管的铁钉不生锈,说明铁钉生锈与有关。

(4)D实验的现象是一。

(5)E实验中,将塑料瓶充分振荡后,发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瓶子比盛有水的瓶子明显更瘪,据此现象可以

得出的结论是—。

34.实验小组同学用完全相同的4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已知: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实验操作现象

1向瓶①内倒入;体积水,迅速拧紧瓶盖,振荡

,瓶子均变瘪,变瘪程度依次为

2向瓶②内倒入;体积饱和石灰水,迅速拧紧瓶盖,振荡

3悭②〈④〈③

3向瓶③内倒入9体积5%氢氧化钠溶液,迅速拧紧瓶盖,振荡

4向瓶④内倒入《体积氢氧化钠固体,迅速拧紧瓶盖,振荡

⑴实验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

(2)上述4个实验中,验证了CO?能与NaOH反应的实验有(填序号)。

(3)请判断实验1能否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并说明理由o

35.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T5-29所示装置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其中C、D的分液漏斗中为足量且浓度和体积均

相同的稀盐酸。

(1)步骤一:关闭K?和鼠,打开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中所盛放的试

剂是。对比铁丝表面的变化,能够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的是装置________(填C、D或E,下同),

能够说明铁生锈的快慢与氧气浓度有关的是装置和。

(2)步骤二:关闭打开K2和K”将装置C、D中分液漏斗内的稀盐酸同时全部注入广口瓶中,两个广口瓶中

现象的不同点是:①:②,由此也可以判断铁丝生锈情况。C中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o

(3)温度会影响铁生锈的快慢,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角度10其他实验

36.小明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

里水

活动1活动2

图T5-30

⑴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______(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其原因是0

(2)活动2: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可观察到

37.为研究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所得混合气体的成分,将该气体缓慢地通过如图T5-31所示装置。

⑴A中是否一定能观察到溶液变浑浊的现象?(填"是”或“否”)。

(2)B中红色的铜变为黑色的氧化铜,证明混合气中一定含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o

(3)下列有关C中收集到气体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一定含02b.一定含N2

c.可能含&d.可能含Nz

38.课外小组同学利用图T5-32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

(1)若打开弹簧夹K1,关闭电从长颈漏斗向装置C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

中的现象可证明C0,具有的性质是;B中盛放的试剂是0

⑵若打开弹簧夹及、K“关闭K-K“从长颈漏斗向装置C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

的现象时,证明E中CO,已集满。关闭弹簧夹及、小,打开K3,从分液漏斗向E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该实验中,能证明CO?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类型二压强相关综合实验

化学实验中涉及气体压强差的应用非常多,如装置气密性的检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红磷或者白

磷燃烧)、二氧化碳与“三水”(水、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溶液)反应的实验等。一般引起气体压强变化的

现象有热量的变化、气体的消耗、气体的产生。归纳如下几方面气压问题,借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应

变能力和综合学科素养。

一、经典实验的角度归纳

实验

应用举例和总结提升

类型

1.

性2如图装置,如何测试装置气密性?—

附总结提升: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共同点是,将气体密封,然后通过加热气体或注水等方法来改变密闭容器中气体的

稣压强,通过现象来判断是否产生了持续的压强差

验|气体密封|~~u改变压强|~~H观察现象|

2.弹簧夹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化为,若实验过程中弹簧夹未夹紧或者伸入红磷速

度过慢,则实验测得的结果(填“偏高”或“偏低”)。

.(2)若实验结束发现,烧杯水倒吸进入集气瓶的体积小于预测的士你认为原因是。

的(3)若将集气瓶中的导管延长至液面下(且液面下水足够多),去掉弹簧夹,实验过程中集气瓶的液面变化

测为,最终集气瓶中的压强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

碳B-1白醋与干燥的石蕊小花

和B-2蒸储水与干燥的石蕊小花

B-3干燥的二氧化碳与干燥的石蕊小花

B-4水与干燥的石蕊小花

水B-5将4实验后的小花放在干燥的二氧化碳中

,,白

^R二

a嘉n

的碳

2X

反R-1

如图A、B,是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

⑴实验A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是o能否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填“能”

或“不能”)。

(2)实验B中,石蕊小花由紫色变成红色的是哪一步?,5个实验对比说明o综合

考虑后发现,哪一步可以省略。若将最后B-5反应后的石蕊小花烘干,预测现象,

说明

烧瓶

气球

NaOH

溶液

C-1C-2C-3C-4

如图C,是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

(3)请叙述上述四种实验的现象:

C-1C-2

C-3C-4

(4)上述四个实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了,原因是o为何会

引起上述四种实验的相关现象:

如图D,是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相关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5)将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入充有二氧化碳的三颈瓶中,观察到的现象:

(6)操作:,无明显现象。这一步的目的是

⑺将注射器2中的溶液推入瓶中,发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且气球变瘪。向外拉注射器3,观察到的现象

(8)本次实验的结论是.

4.(1)如图E,从短导管通入氧气,处于密闭体系的集气瓶中气压.大于.,集气瓶中的水在

关的作用下,从长导管流入量筒,实验结束后,量筒中水的..就是所收集氧气的.

于总结提升:收集及测定气体的体积,通常是利用气体的压强将液体压出集气瓶或压入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中,

液间接求出气体的体积

体(2)如图F,让U形管液面发生变化的物质:

U形管液面变化试管内水中加入的物质

先左IWJ右低,最后相

先左低右图,最后相

二、气压差应用的角度

气压差应用应用举例

利用气体压强

检查装置的气密略

利用气压差进许多化学实验,在特定的装置中,通过气压的变化进行定性研究

行定性研究1.气压减小的变化:气体的消耗和物质溶解的吸热效应(氢氧化钠溶液与

的反应、参与且产物为固体的化学反应、气和溶

于水、固体溶于水吸热等)

2.气压增大的变化:气体的产生和物质溶解的放热效应(生成氧气的反应

如、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如、生成氢

气的反应如、固体溶于水放热、

溶于水放热、与水反应放热等)

总结:气体的产生或消耗导致压强的变化是稳定的,但物质的吸热、放热效应引起的

压强变化是不稳定的,最终气压会回到原来状态,压强差为零

利用气压差进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行定量研究

39.如图T5-33所示,水滴入盛有浓硫酸的锥形瓶中。

98%的硫酸

图T5-33

(1)98%的硫酸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2)此实验可观察到锥形瓶中水浮在液体表面且水沸腾,并出现液体飞溅的现象,U形管中呈现甲低、乙高现

象的原因是o

40.我们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常见物质的组成,如图T5-34:

弹簧夹

B.电解水的实验

足量

C.测定蔗糖的组成

图T5-34

(1)实验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0

(2)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见蔗糖在锅里加热时间过长会变成黑色。那么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某同学

用C装置进行实验(夹持和支撑装置略去)来测定蔗糖的组成。

小资料:

I.铜丝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II.蔗糖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步骤:先用酒精灯在玻璃管铜丝处加热,同时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充分反应后,再将酒精灯移至蔗糖处

进行加热。观察到玻璃管中蔗糖处生成黑色的固体,内壁有水珠出现。

实验结论:蔗糖中一定含有元素(写元素符号)。

实验分析:上述实验过程中,先对铜丝进行加热,并同时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的作用是

实验原理:与(填“A”或"B")实验相同。

41.利用如图T5-35所示装置可以进行氯化氢制备和性质检验一体化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图T5-35

(1)检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⑵制备氯化氢。加热浓硫酸与氯化钠固体发生复分解反应制氯化氢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O

(3)收集氯化氢。需要打开a使浓硫酸流入1号烧瓶,同时打开(填“b”“c”或"d”),关闭

(填“b”“c”或"d”)。当观察到时,说明2号烧瓶内氯化氢气体已收集

满,立即关闭b、d,同时打开c。

⑷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2号烧瓶中,片刻后打开d,可以观察到2号烧瓶中出现红色的“喷泉”,请解释“喷

泉”形成的原因:«

(5)集气瓶口醮有浓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o

42.利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K1、小均已关闭。

实验装置实验1实验2

=UI.A中盛有水,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B中盛有含酚麟

削卜I.A中充满C02,B中盛有一定量的水

U[I|1的NaOH溶液

BAII.将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足量)注入A中,

nnnn■•将注射器中的浓硫酸注入A中,并保持注射器活塞

充分反应后,打开Ki和K2

UUCO不动,充分接触后,打开Ki和K?

AR

(1)检查A装置气密性:向下推注射器的活塞,松手后活塞恢复至原位,该现象说明

(2)实验1观察到A中液体流入B中,B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3)实验2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其理由是0

43.利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两支玻璃管内径相同)。实验前K、K”及均已关闭。

实验装置实验1:制备气体实验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左管中带孔的燃烧匙盛有足量锌粒,右管

左管中燃烧匙盛有足量白磷,右管盛有水

盛有稀硫酸

I.光照引燃白磷

I.打开Ki和电使反应发生

II.待白磷熄灭,冷却,打开K2,至液面不再变化,右管中

II.在Ki的导管口处收集气体

液体的高度为加

III.……

⑴实验1: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使反应停止,皿中的操作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打开K2(右管中液面下降,原因是;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

为(用A)、右1表示)。

44.化学小组的同学用图T5-36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前及、%、L均为关闭状态。

图T5-36

步骤

实验步骤

内容

实验1B、C中分别盛有无色酚麟试液,打开Kb从分液漏斗中加入浓氨水,关闭K1;然后打开心、K3=

A中盛满C02,B中盛有氢氧化钙溶液,C中盛有稀盐酸。

①打开K1;从分液漏斗慢慢放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关闭Klo

实验2

②一段时间后打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