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二十三中九年级(上)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二十三中九年级(上)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二十三中九年级(上)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二十三中九年级(上)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二十三中九年级(上)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二十三中九年级(上)开学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2.下列对化学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化学物质就是有毒有害物质

B.食品中添加的化学物质一定对人体有害

C.化学物质绝对无毒无害

D.有些化学物质有毒有害需谨慎保存、使用或处置

3.某同学加热2〜3毫升食盐水,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①点燃酒精灯

②加热

③用试管夹夹好试管

④往试管中加入2〜3毫升食盐水

⑤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

A.①④③②⑤B.①③④②⑤C.④⑤③①②D,④③⑤①②

4.下列做法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利用点燃的方法辨别棉毛织品

B.利用镁粉燃烧产生的强光照明

C.根据气味不同区分酒精与白醋

D.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鉴别二氧化碳

5.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二」力口固体药品

D.加热液体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水制冰B.用粮食酿酒C.用干冰降雨D.用木材制桌椅

7.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8.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8.5mL,

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6mL.这位同学取出液体的体积是()

A.6.9mLB.大于6.9mLC.小于6.9mLD.无法判断

9.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

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选项问题对问题的回答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

A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么?

B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

C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焰明亮程度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

D

比较?的火痕特点

A.AB.BC.CD.D

10.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紫色高锌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可以

测定出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相对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

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A.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B.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紫母.高诘。抑溶洒

C.烧杯中紫色高锌酸钾溶液的浓度

D.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11.下列水的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各是哪些?用序号表示.

水管水蒸气”水呼氢气和氧气啰水蒸气”水

(1)(2)(4)(5)

物理变化有:,化学变化有:

12.下列描述:①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铜绿;②铜绿是一种绿色固体;③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二氧化

碳和水;④氧化铜是一种黑色粉末;⑤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水珠;⑥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

无味的气体;⑦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⑧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石变

浑浊.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是;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的.

13.在空格内简要说明下列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错误操作不良后果

滴管取液后平放或倒置—

倾倒细口瓶中的液体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加热后的试管直接刷洗—

实验室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用试管刷洗涤试管时,用力过猛—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14.结合如图所示仪器,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用容积为15mL的试管盛液体加热时,最多可盛液体mL;加热过程中,试管夹应夹持在试管的

,持试管与水平线成45。角,管口勿对人。

(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用它取用一种试剂后,未经清洗不可再吸取别的液体,使用过程

中应始终保持滴管_____在管口上方,不可把滴管伸入管内,不可将滴管横放或。

(3)向试管内装入粉末状药品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将试管平拿,把盛有药品的或

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然后使试管慢慢竖立起来。

15.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王刚小

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一、都是化学变化: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收集证据】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观察到:

a烧杯内壁出现:

b手摸烧杯壁有感觉;

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蜡烛燃烧为变化.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鸨丝):

通电前通电中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铝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变化.

【获得结论】猜想(填“一”或“二”)正确.

16.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了以下探究.

(1)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说明蜡烛不能溶于水.蜡烛的密度比水(填“大”

或“小”).

(2)点燃蜡烛,把一根木条梗横穿火焰三部分(如图所示),约1〜2秒取出观察.火焰(填“内焰”、

“外焰”或“焰心”)温度最高.

(3)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有产生.取下烧杯,加入少量澄清石灰

水,振荡,观察石灰水变,说明蜡烛燃烧生成和.

(4)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发现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小颗粒.

【收集证据】:

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验证假设(填序号),但这样做

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②吹灭蜡烛,立即把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出现,说明白烟不是.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小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

燃性,这为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原因是.

木条未变色//1t+工

q片玻管

发黑

(图A)(图B)

17.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请帮他完成实验探究过程的

设计,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提出问题: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

(2)作出预测:。

(3)实验及结论: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mL水,①将其中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

②将另一支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③将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

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

①②③

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57s48s25s

结论

(4)问题与讨论:

①上述实验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mL水,即要求所取水的量相同,若不相同行吗?为什么?

②若不用以上探究方法,你认为还有其他方法吗?若有,请简要叙述操作过程、现象及结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镁条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铜片受热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铜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火箭升空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糖溶于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

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D

【解析】解:化学物质用途很广,广泛用于生活生产中,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物质,有的物质对人

体有好处例如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等,有的物质有毒对人体有害处,例如甲醛等,大多数食品添加

剂对人体无害,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有利就有弊,关键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故选:D。

根据化学物质的用途和是否有害来分析判断本题.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任何物质的两面性,要知道物质的有利一面,尽量发挥出它的优点.

3.【答案】C

【解析】解:该实验首先要取食盐水,取完食盐水要把原来的试剂瓶复原,再用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向上夹

到试管的中上部,点燃酒精灯,先进行预热再集中药品部位加热;即正确顺序为:④⑤③①②;

故选:C.

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化学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题

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利用的是棉毛织品燃烧发出的气味,该性质需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A错;

B、用镁粉燃烧产生的强光照明,利用的是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该性质需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

C、物质的气味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性质需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

故选:Co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

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

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

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5.【答案】B

【解析】解:A、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套入、取出,而不能从试管口套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而不是用手紧握

试管、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右图中

试管没有与水平线成45度角、没有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o

A、根据试管夹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振荡试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

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用水制冰都是水分子,不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粮食酿酒是利用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用干冰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木材制桌椅不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o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

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

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

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答案】C

【解析】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

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不能称量5.05g固体,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摄图中

所示操作正确。

D、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8.5mL的液体,

10mL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误差最小;不能使用100mL的量筒,图中所示

操作错误。

故选:Co

A、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

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仰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的实际液体偏大,由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8.5ml实际比

8.5ml大,假设为9mL,俯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1.6mL实际小于1.6mL假设为1mL,所以倾出液体的体积是9mL-1mL=8mL,大于6.9mL.

故选B.

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和仰视和俯视产生误差的具体情况进行解题.

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接近刻度后要改用胶头滴管,读数时不能仰视或俯视,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

水平;如果仰视或俯视读数时利用假设数值的方法进行解答.

9.【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

A、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属于结论;

B、火焰为什么向上?属于解释原因;

C、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属于实验现象分析;

D、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属于设计的实验方案。

故选:Do

10.【答案】D

【解析】解:A、因根据溶液褪色现象,判断维生素C含量,因此高镒酸钾溶液的体积要相同。属于需要控

制的量。

B、因为该对比实验所要记录的数据是果汁的滴数,所滴滴数不同,维生素C含量不同,因此两个胶头滴

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也要相同。属于需要控制的量。

C、因根据溶液褪色现象,判断维生素C含量,高锯酸钾溶液的浓度不同,起始时的颜色就不同,因此浓

度也属于要控制的量。

D、因为该对比实验所要记录的数据就是果汁的滴数,所滴滴数不同,维生素C含量就不同。故滴数不需

要控制。

故选:D»

该题设计的是对比实验,向相同的紫色高锯酸钾溶液中滴加两种果汁,直到高镒酸钾溶液褪色,果汁的滴

数越多,说明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越少。

该题既是对比实验,又属于定量测定实验,只要明确实验设计的原理,就不难选出。

11.【答案】(1)(2)(5)(4)

【解析】解:水加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却成水过程中都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

物理变化.

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填:(1)(2)(5);(4).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

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

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2.【答案】⑤;③⑧;②④⑥;①⑦

【解析】解:①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表现出铜的化学性质;

②铜绿是一种绿色粉末,描述的物质的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

③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与水,发生的化学变化;

④氧化铜为黑色粉末,描述的是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

⑤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水珠,是水的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⑥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描述的气体的颜色、状态、气味,属于物理性质;

⑦二氧化碳不可燃,描述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⑧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故: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⑤;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③⑥;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②④⑥;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①⑦・

分别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定义以其特点来判断即可.注意:有没有新物质

生成,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

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

途.

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则是物质是否需要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常用“能、会、易、可以”等描述,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13.【答案】

错误操作不良后果

滴管取液后平放或倒置液体药品流入胶帽并腐蚀胶帽

倾倒细口瓶中的液体时,标签没向着手心残液流下,腐蚀标签

加热后的试管直接刷洗试管炸裂

实验室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污染试剂瓶内的试剂

用试管刷洗涤试管时,用力过猛试管底被捣破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操作,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解答】

滴管取液后不能平放或倒置,否则试剂流到胶帽后,会腐蚀胶帽;倾倒液体时,如果标签没向着手心,残

液流下来接触标签后,会腐蚀标签;加热后的试管直接刷洗会使试管骤然遇冷而炸裂;实验室剩余的药品

不能放回原瓶,否则会污染试剂瓶中的试剂;用试管刷洗涤试管时,如果用力过猛,会捣破试管底.

14.【答案】5;中上部;胶头滴管;垂悬;倒放;药匙;底部

【解析】解:(1)试管的容积为15mL,则最多盛放液体的体积为5mL,试管夹应该加持在试管的中上部。

故答案为:5;中上部;

(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使用后需洗涤再去吸取其他的液体,否则易造成药品污染;使

用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滴管垂悬在管口上方,不可把滴管伸入管内,不可将滴管横放或倒放。

故答案为:胶头滴管;垂悬;倒放;

(3)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慢慢

竖立起来。

故答案为:药匙;底部。

(1)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向试管中添加粉末状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

试题的关键。

15.【答案】水雾;发烫;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化学;物理;二

【解析】解:【收集证据】(1)蜡烛燃烧放出热量,所以感觉到烧杯的外壁变热;而烧杯内壁产生了水;

(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所

以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3)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比较通电前后灯丝的变化可以知道灯丝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可以判断通电前

后,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光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l)a.水雾;发烫;(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化学;(3)物理;

【获得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可以知道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即猜想二正确.故答案为:二.

【收集证据】蜡烛燃烧放出热量,而烧杯内壁产生了水,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可以据此解答;

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比较通电前后灯丝的变化可以知道灯丝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可以据此解答;

【获得结论】根据上述的实验进行确定结论.

本题以试验探究的形式验证了发光放热的变化,由此可以得出判断物质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主要标

准为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16.【答案】小;外焰;水雾;浑浊;水;二氧化碳;A;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干扰白烟的检验;水蒸

气;C;AB;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燃烧

【解析】解:(1)由于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故填:小;

(2)由于温度越高,火柴梗易被炭化,所以,看到火柴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