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健康人体中,不属于细胞外液组成的物质是()A.血清球蛋白 B.血红蛋白C.胰岛素 D.淋巴因子〖答案〗B〖祥解〗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是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详析】ACD、人体细胞外液中存在一些调节物质、代谢废物及营养物质等,血清球蛋白、胰岛素和淋巴因子都属于细胞外液的组成物质,ACD正确;B、血红蛋白属于胞内物质,不属于细胞外液组成的物质,B错误。故选B。2.下图是人体体液中的物质相互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a代表人体的细胞外液 B.b、c、d共同组成了内环境C.与b、c相比,d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与b、c相比,d中的氧气浓度较高〖答案〗A〖祥解〗由于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进入淋巴,而淋巴不能进入组织液,淋巴可以进入血浆,而血浆不能进入淋巴,所以根据图中的箭头可以推知,a代表细胞内液,b代表组织液,c代表淋巴,d代表血浆。【详析】A、图示四种液体中,a与另三种体液可以交换物质,代表人体的细胞内液,A错误;B、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细胞外液,包括b、c、d,B正确;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的组成成分相似,但含量不同,与b组织液、c淋巴相比,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正确;D、与b组织液、c淋巴相比,d血浆中的氧气浓度较高,氧气可顺浓度梯度依次从血浆进入组织液、淋巴,D正确。故选A。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发烧时,内环境的稳态不受影响B.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每一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稳定C.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过程中,最先发挥作用的是神经调节D.内环境的pH维持相对稳定,与机体的缓冲物质密切相关〖答案〗D〖祥解〗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1)实质:化学组成以及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实例: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详析】A、发烧时,内环境的温度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细胞代谢,A错误;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内环境中的每一种化学成分的含量都达到稳定时,内环境不一定处于稳态,B错误;C、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的结果,不一定是神经调节最先发挥作用,C错误;D、内环境的pH维持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密切相关,D正确。故选D。4.逃生演练中,某同学做出逃生反应的部分机制如下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感受器X位于人体腿部肌肉内 B.若传入神经受损,听不到警报声C.逃生反应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若传出神经受损,不影响肌肉收缩〖答案〗B〖祥解〗逃生演练中,某同学作出逃生反应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详析】A、警报声作用于耳朵内的听觉感受器,A错误;B、若传入神经受损,声音传不到神经中枢,则听不到警报声,B正确;C、逃生反应是一种条件反射,有大脑皮层的参与,C错误;D、若传出神经受损,可听到警报声,但肌肉不能收缩,不能做出逃生反应,D错误。故选B。5.将一具有完整结构的活性神经纤维置于溶液M中,用相关仪器测其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变化。与正常情况相比,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若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大,则M溶液中的Na+浓度更高B.若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则M溶液中的K+浓度更低C.若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则M溶液中的Na+浓度更低D.若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则M溶液中的K+浓度更高〖答案〗C〖祥解〗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由于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K+外流造成的,其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其兴奋部位电位为外负内正。【详析】A、神经细胞内外K+浓度影响静息电位,若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大,则K+细胞内外浓度差需变大,由于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则M溶液中的K+浓度更低,A错误;B、神经细胞内外K+浓度影响静息电位,若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则K+细胞内外浓度差需变小,由于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则M溶液中的K+浓度更高,B错误;C、神经细胞内外Na+浓度影响动作电位,若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则Na+细胞内外浓度差需变小,由于神经细胞内Na+浓度低于膜外,则M溶液中的Na+浓度更低,C正确;D、神经细胞内外Na+浓度影响动作电位,若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则Na+细胞内外浓度差需变大,由于神经细胞内Na+浓度低于膜外,则M溶液中的Na+浓度更高,D错误。故选C。6.学生在边听讲边看课件边记笔记时,参与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主要有()①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A〖祥解〗本题考查了脑的高级功能,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是人体高级神经中枢。【详析】由题文“学生在边听讲边看课件边记笔记”可知,听讲由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参与,看课件由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参与,记笔记由①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参与,故参与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主要有A.①②④。7.某健康高二学生进食早餐后,体内血糖浓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M表示基础血糖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空腹状态下该同学的M值范围为3.9~6.1mmol/LB.A点时该同学体内胰岛素分泌增加C.B点时该同学体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共同调节血糖含量的稳定〖答案〗D〖祥解〗据图分析,M表示基础血糖水平,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功能,胰高血糖素可以升血糖,A点时该同学体内血糖浓度高于基础水平,所以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并氧化分解;B点时该同学体内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所以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详析】A、血浆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正常人空腹时的血糖浓度为3.9~6.1mmol/L,A正确;B、A点时该同学体内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B正确;C、B点时该同学体内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所以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C正确;D、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功能,胰高血糖素可以升血糖,两者通过拮抗作用共同调节血糖含量的稳定,D错误。故选D。8.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为找出病变的部位,现通过给两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别测定每个人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的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测定结果如下表。推测甲、乙发生病变的部位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浓度(mU/L)注射前注射后健康人<1010~40甲10~40>40乙<10<10垂体、下丘脑 B.下丘脑、垂体 C.甲状腺、垂体 D.下丘脑、甲状腺〖答案〗C〖祥解〗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可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就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这属于激素的反馈调节。【详析】甲在未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以前,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与健康人相比偏高,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以后,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大于健康人的,说明甲状腺的反馈调节功能降低,所以甲病变的部位可能是甲状腺;乙在未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以前和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以后,促甲状腺激素浓度都小于健康人的,说明垂体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敏感,乙病变的部位可能是垂体,C正确,ABD错误。故选C。9.青蛙垂体提取液中有促进雌蛙排卵的激素,该激素作用的器官是()A.甲状腺 B.胰腺 C.卵巢 D.肾上腺〖答案〗C【详析】垂体合成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合成分泌性激素,促进雌蛙排卵,则该激素的靶器官就是卵巢;故选C。10.2022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此时在户外现场观看赛事的观众,生理上可能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A.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机体耗氧量下降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 D.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答案〗D〖祥解〗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详析】A、在寒冷环境中,为维持机体体温恒定,机体产热量增加,散热量也增加,机体产热量依然等于散热量,A错误;B、寒冷可引起耗氧量增加,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B错误;C、寒冷可引起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增加,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C错误;D、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经传出神经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导致散热量减少,D正确。故选D。11.图是狗尿浓缩实验的结果。让狗大量饮水(图中箭头a所示)后,连续排出大量的尿;当将2.5%NaCl溶液10mL注射到颈动脉(图中箭头b所示)后,尿量暂时减少;当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提取物(图中箭头c所示)后,尿量也减少,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2.5%的NaCl溶液注入动脉将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B.2.5%的NaCl溶液注入动脉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本实验证明了脑垂体后叶提取物中含有能减少尿量的物质D.本实验可证明下丘脑与人体的水盐平衡有着密切关系〖答案〗D〖祥解〗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详析】A、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浓度为0.9%,这一浓度相当于血液中无机盐的浓度,当动脉注射高浓度的(2.5%)NaCl溶液后,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A正确;B、通过A项分析可知,浆渗透压升高,可刺激下丘脑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从而使尿量减少,B正确;C、本实验证明了垂体后叶细胞中含有能减少尿量的物质(抗利尿激素),C正确;D、本实验是对狗脑垂体后叶提取物注射静脉后的反应,故不可证明下丘脑与人体的水盐平衡有着密切关系,D错误。故选D。12.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B.溶菌酶只能在第一道防线中发挥作用C.所有的免疫器官都可以生成免疫细胞 D.免疫器官包括扁桃体、淋巴结、脾等〖答案〗D〖祥解〗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详析】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错误;B、体液中溶菌酶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B错误;C、免疫细胞来自于造血干细胞,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长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C错误;D、免疫器官包括扁桃体、淋巴结、脾等,D正确。故选D。13.甲、乙二图与特异性免疫的两种类型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人胸腺发育不良,图中两种免疫方式全部丧失B.乙图为细胞免疫,f细胞可来源于记忆细胞或T淋巴细胞C.图甲中的a细胞既能分泌物质b,也能特异性识别物质cD.当同种抗原再次入侵时,a可以快速增殖产生更多的c〖答案〗B〖祥解〗浆细胞能分泌抗体,不能识别抗原,也不能增殖分化。【详析】A、胸腺是T细胞发育的场所,两种免疫均需要T细胞的参与,胸腺发育不良,因此图中两种免疫类型会受到影响,但不会全部丧失,A错误;B、乙图为细胞免疫,f是效应T细胞,可来源于记忆细胞或T淋巴细胞,可与被感染的细胞结合并将其裂解,B正确;C、图甲中的a细胞是浆细胞,能分泌物质b(抗体),但不能识别物质c(抗原),C错误;D、图甲中的a细胞是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能增殖分化,D错误。故选B。14.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的共同点是()A.具有传染性 B.都是机体初次免疫产生的反应C.属于免疫过强 D.都是针对体外物质的反应〖答案〗C〖祥解〗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发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产生的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自身免疫病是指免疫系统无法识别“自己”,将自身的细胞和组织当做抗原来攻击,两者都属于免疫系统过于灵敏导致的免疫异常。【详析】A、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不具有传染性,A错误;B、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B错误;C、两者都属于免疫过强造成的免疫异常,C正确;D、自身免疫病并没有针对体外物质,而是在攻击自身的细胞和器官,D错误。故选C。15.1914年,匈牙利的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C.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D.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弯曲不生长〖答案〗A〖祥解〗拜尔的实验过程:把胚芽鞘的尖端切下,然后将其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在黑暗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胚芽鞘都弯曲生长,且向放置尖端的对侧弯曲。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详析】A、因为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所以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B、该实验能说明生长素可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但不能说明生长素不能反过来运输,因而不能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B错误;C、拜尔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但不能证明该物质是吲哚乙酸,C错误;D、拜尔的实验没有设置空白对照组,D错误。故选A。16.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某器官生长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处理相同材料,与M相比,P浓度下细胞体积更大B.P~N,生长素对该器官起抑制作用C.若该器官为芽,则M点浓度可能抑制茎的生长D.由图可知,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答案〗A〖祥解〗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如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等现象。P点为促进生长最适的生长素浓度,N点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详析】A、与M相比,P点对应浓度生长素促进程度大,细胞体积大,A正确;B、P~N(不包括N点)时,生长素对该器官起促进作用,但促进程度逐渐减弱,B错误;C、芽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若M点促进芽的生长,则该浓度应为促进茎的生长,C错误;D、由于最适生长素浓度两侧存在两个不同的浓度作用效果相同,所以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D错误。故选A。17.某些植物种子休眠期较长,为缩短种子萌发的时间,需要采用植物激素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该激素最可能是()A.赤霉素 B.生长素 C.脱落酸 D.乙烯〖答案〗A〖祥解〗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能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脱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详析】赤霉素能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因此为缩短种子萌发的时间,可采用赤霉素对种子进行处理,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要调查草原上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最适合的方法是()A.样方法 B.标志重捕法C.取样器取样法 D.黑光灯诱捕法〖答案〗A〖祥解〗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是标志重捕法。【详析】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草原上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适合采用的是样方法,A正确。故选A。19.烟粉虱为害会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玫瑰邻作(番茄田与玫瑰田间隔1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种植模式番茄植株不同部位成虫数量(头叶)若虫(头叶)天敌昆虫多样性指数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番茄单作22.73.20.816.51.2番茄玫瑰邻作1.40.20.11.82.2A.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垂直结构改变C.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D.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答案〗B〖祥解〗生物群落的类型: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一)垂直结构:(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二)水平结构:(1)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2)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详析】A、由单作转为邻作,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所占比例不同,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A正确;B、垂直结构属于群落的空间特征,由单作转为邻作,番茄植株不同部位的烟粉虱成虫数量发生变化,但其空间分布类型仍为集群分布,B错误;C、由单作转为邻作,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D、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D正确。故选B。20.某地发生森林火灾导致原有植被消失,通过人工管理与自然演替使植物群落逐渐恢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地发生的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B.乔木因繁殖能力较强而逐渐取代灌木的优势地位C.群落恢复过程中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D.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答案〗B〖祥解〗某地发生森林火灾导致原有植被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次生演替,使植物群落逐渐恢复。【详析】A、森林发生火灾被大片烧毁后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A正确;B、乔木逐渐取代了灌木的优势地位,是由于乔木在与灌木争夺阳光等资源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B错误;C、在群落恢复的过程中,该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光能、土壤等环境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C正确;D、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干扰,可以改变该群落的演替方向,D正确;故选B。21.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②植物都是生产者③动物都是消费者④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① B.①③ C.③④ D.①⑤〖答案〗A〖祥解〗自养型生物指的是绝大多数绿色植物和少数种类的细菌以光能或化学能为能量的来源,以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为碳源,来合成有机物,并且储存能量的新陈代谢类型。异养型生物:一些生物(如动物)不能直接利用外界的无机物合成自身生命所需的有机物,必须从自养型生物或其他同类生物获取养料。通过代谢过程将摄取的物质转变成自身所需的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具有这样营养方式的生物则称为异养型生物。【详析】①生产者是指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都是自养型生物,为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①正确;②植物主要是生产者,但有些植物如菟丝子为寄生生物,属于消费者,②错误;③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有些动物如蜣螂、秃鹫等,为分解者,③错误;④细菌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如结核杆菌属于消费者,硝化细菌和硫细菌之类属于生产者,真菌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如使人长藓的真菌也属于消费者,④错误;⑤异养型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⑤错误。故选A。22.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碳以无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过程有①②⑤⑥B.乙能加快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C.植树造林能减少丁中CO2的含量D.甲、乙、丙三者形成一条捕食食物链〖答案〗D〖祥解〗题图分析,丁有三个箭头指入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是以含碳有机物进行的,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①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等、②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⑤分解者的呼吸作用、⑥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③④⑦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详析】A、图中,碳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过程有①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等、②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⑤分解者的呼吸作用、⑥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③④⑦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A正确;B、乙是消费者,能加快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B正确;C、植树造林能增强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使大气中的CO2减少,C正确;D、丙为分解者,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的成分,D错误。故选D。23.雌蟑螂能分泌一种性外激素。研究人员将人工合成的这种激素浸入纸中,放在距雄蟑螂55cm的位置,在lmin内有60%的雄蟑螂被吸引。以上材料不能说明()A.人工合成的蟑螂性外激素具有挥发性B.蟑螂的性外激素是一种信息素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平衡D.信息传递能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发挥作用〖答案〗C〖祥解〗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1)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析】A、根据题干信息“放在距雄蟑螂55cm的位置”可知,蟑螂的性外激素具有挥发性,A不符合题意;B、根据题干信息“在1min内有60%的雄蟑螂被这种激素所吸引”可知,蟑螂的性外激素是一种信息素,B不符合题意;C、题中只涉及蟑螂一种生物,不能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C符合题意;D、雌蟑螂分泌的性外激素能吸引雄蟑螂来交尾繁殖后代,说明信息传递能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作用,D不符合题意。故选C。2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实现的B.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C.北极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D.一定量的物质和能量输入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答案〗B〖祥解〗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详析】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B、同等强度干扰下,因为沙漠生态系统环境比较恶劣,故虽然物种组成简单,但恢复力稳定性仍然比草原低,故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快,B错误;C、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由于营养结构简单、环境条件恶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C正确;D、城市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故一定量的物质和能量输入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D正确。故选B。2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中,属于间接价值的是()A.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功能B.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C.自然界中许多生物多姿多彩,具有观赏性D.某种不知名的昆虫的药用价值〖答案〗A〖祥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详析】A、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功能,这体现其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A正确;B、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这属于直接价值,B错误;C、自然界中许多生物多姿多彩,具有观赏价值,这属于直接价值,C错误;D、某种不知名的昆虫存在尚不清楚的药用价值,这属于潜在价值,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26.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与人体肥胖有关的蛋白质类激素。下图1表示瘦素通过下丘脑发挥作用的过程,已知瘦素可分别引起神经元A兴奋、神经元B抑制;下图2为图1中某局部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瘦素通过______进行运输,作用于下丘脑中的靶细胞。(2)瘦素可引起下丘脑的神经元A释放______,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3)图2中,结构④的名称是______,神经元B释放的物质甲可引起结构③抑制,此时③处的膜电位为______。(4)与瘦素的调节方式相比,甲参与的调节过程具有的特点是:______(写出两点即可)。〖答案〗(1)体液(2)神经递质(3)①.突触②.内负外正(4)反应速度快、作用时间短、作用范围有限等〖祥解〗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为信使传递信息,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小问1详析】根据题意,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瘦素作为激素是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用于下丘脑中的靶细胞。【小问2详析】分析题图1可知,瘦素与神经元A的受体结合后,可引起下丘脑的神经元A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小问3详析】分析图2,④是由①突触前膜、②突触间隙和③突触后膜组成的突触,神经元B释放的物质甲可引起结构③抑制,此时③处的膜电位为静息电位,即内负外正。【小问4详析】甲是神经递质,参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与瘦素的调节方式(体液调节)相比,具有的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作用时间短、作用范围有限等。27.乙烯利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作植物激素乙烯的替代品使用。研究发现,在黄瓜幼苗1心1叶期施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可增加雌花的产生,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某研究小组为探究乙烯利促进黄瓜增产的最适浓度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记录如下表:实验组别1组2组3组4组乙烯利浓度(mg/kg)0150300450雌花数(个/株)6.57.5112坐果率(%)73859663请分析回答:(1)植物激素乙烯的主要生理作用是____。(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乙烯利促进黄瓜增产的作用具有____的特点。(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能确定乙烯利促进黄瓜增产的最适浓度在____mg/kg之间。(4)为进一步确定促进黄瓜增产的乙烯利最适浓度,小李同学在上述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下列方案,请补充完善。①选取生长良好,____的1心1叶黄瓜幼苗50株,均分为5组并编号为A、B、C、D、E;②配置浓度分别为____的乙烯利溶液;③取第二步配置乙烯利溶液各150mL,分别均匀喷洒到A、B、C、D、E组幼苗上,将各组幼苗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培养;④观察并记录_______。实验结论:_____的一组使用的乙烯利浓度为促进黄瓜增产的乙烯利最适浓度。〖答案〗(1)促进果实成熟(2)两重性(3)150〜450(4)①生长状况一致②.200mg/kg、250mg/kg、300mg/kg、350mg/kg、400mg/kg③.各组幼苗雌花数量和坐果率,计算平均值④.雌花数量和坐果率最高〖祥解〗1、乙烯属于气体激素,是由植物体各个部位均可产生,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多,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在农业生产上经常使用乙烯利代替乙烯作为催熟剂使用。2、根据题意和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乙烯利促进黄瓜增产的最适浓度,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乙烯利的不同浓度,因变量是雌花数目和座果率,其他均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乙烯利浓度为300mg/kg时,雌花数目最多和座果率最高,相对而言乙烯利的该浓度较为适宜,但是由于浓度的跨度范围较大,因此并不能判断该浓度即是最适浓度,还要通过对乙烯利浓度范围在150—450mg/kg之间进一步细化浓度范围,设计梯度浓度进行实验,进一步判断促进黄瓜增产的最适浓度。【小问1详析】植物激素乙烯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小问2详析】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乙烯利浓度在低于450mg/kg时,促进黄果增产,而在浓度为450mg/kg时与对照组相比,抑制黄瓜增产,因此乙烯利在促进黄瓜增产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小问3详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表中设计的乙烯利的浓度梯度过大,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只能确定促进黄瓜增产的乙烯利浓度范围在150—450mg/kg之间,不能确定最适浓度为300mg/kg。【小问4详析】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促进黄瓜增产的乙烯利浓度范围在150—450mg/kg之间,为进一步确定促进黄瓜增产的乙烯利最适浓度,在上述预实验的基础上,将乙烯利的浓度梯度进一步细化,梯度细化为50,然后在150—450mg/kg之间设计梯度浓度进行实验,实验中自变量仍然是乙烯利的不同浓度,因变量为雌花数量和座果率,其他均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实验设计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实验的原则,实验步骤如下:①选取生长良好,生长状况一致的1心1叶黄瓜幼苗50株,均分为5组并编号为A、B、C、D、E;②配置浓度分别为200mg/kg、250mg/kg、300mg/kg、350mg/kg、400mg/kg的乙烯利溶液;③取第二步配置的乙烯利溶液各150mL,分别均匀喷洒到A、B、C、D、E组幼苗上,将各组幼苗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培养;④观察并记录各组幼苗雌花数量和座果率,计算平均值。实验结论:分析比较各组的实验结果,其中雌花数量和座果率最高的一组使用的乙烯利浓度为促进黄瓜增产的乙烯利最适浓度。28.下图甲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图乙表示某区域不同年份甲树种与乙树种存有量的比值(C值=甲存有量/乙存有量)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若种群每年以λ倍按图甲曲线X的方式增长,A为种群起始数量,则t年后该种群数量Nt可表示为____。图甲中阴影部分可以表示由于受到____(写出两点)等条件的限制而死亡的个体。(2)若图甲中的曲线Y表示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的增长曲线,要想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每次捕捉后家禽的数量需保持在曲线中的___点左右,原因是____。(3)从图乙分析,两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从b年到e年,_____逐渐成为优势树种。〖答案〗(1)①.种群密度②.A▪λt③.食物、空间、气候、天敌、传染病等(2)①.B②.既能捕获一定数量的个体,又能使家禽种群数量尽快地增长和恢复(或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数量恢复较快)(3)①.0~e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