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业产业化扶贫研究以恩施自治州J县为例_第1页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业产业化扶贫研究以恩施自治州J县为例_第2页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业产业化扶贫研究以恩施自治州J县为例_第3页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业产业化扶贫研究以恩施自治州J县为例_第4页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业产业化扶贫研究以恩施自治州J县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业产业化扶贫研究——以恩施州J县为例1.本文概述本文旨在从社会资本的角度,以恩施自治州J县为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农业产业化扶贫的机制和效果。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在促进农业产业化、提高贫困农村自我发展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首先回顾了社会资本理论,阐述了社会资本在农业产业化扶贫中的重要作用。随后,本文以恩施自治州J县为例,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详细考察了该地区社会资本的构成、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其在扶贫中的作用。研究发现,J县的社会资本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还存在社会资本分配不均、利用效率低、与农业产业化融合不强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加强社会资本建设、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完善扶贫政策体系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农业产业化扶贫提供有益借鉴。2.文献综述社会资本理论起源于社会学领域,近年来在农业产业化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社会资本通常被定义为个人或集体通过社会网络、规范和信任关系拥有的资源(Putnam,1993)。在农业工业化的背景下,社会资本被认为是促进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因素(Prettyetal.,2003)。例如,Granovetter(1973)的“弱链接优势”理论强调了广泛的社交网络在信息传播和资源获取中的重要性。Bourdieu(1985)提出的“社会资本”概念强调了社会关系网络在资源获取和权力结构中的作用。农业产业化扶贫是当前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之一。这一战略通过整合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流程来提高农业附加值,从而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Huangetal.,2012)。在实践中,农业产业化的扶贫模式多种多样,如“公司农户”和“合作农户”(Zhangetal.,2010)。这些模式通过建立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和提高产品质量,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社会资本在农业产业化扶贫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社会资本不仅影响农业产业化的效率和效果,还影响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意愿和能力(Lietal.,2015)。研究表明,社会资本丰富的社区更有可能成功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因为社会资本可以促进信息流动,降低交易成本,增强集体行动能力(Prettyetal.,2003)。社会资本分布不均匀,贫困地区农民的社会资本往往较少,这可能会限制他们参与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能力(Woolcock,1998)。恩施自治州J县农业产业化扶贫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J县农业产业化的现状、问题和对策(Wangetal.,2017)。这些研究表明,J县农业产业化的主要问题包括技术水平低、市场准入困难和农民组织水平低。然而,这些研究并没有深入探讨社会资本在J县农业产业化扶贫中的作用。尽管社会资本与农业产业化扶贫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将社会资本理论应用于农业产业化脱贫实践的具体领域仍存在研究空白。特别是对于像恩施自治州J县这样的贫困地区,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农业产业化扶贫的有效性,以及如何通过社会资本的建设来提高农业产业化脱贫的有效性等问题,都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本文旨在填补这一空白,通过实证研究,探讨社会资本在恩施自治州J县农业产业化扶贫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恩施自治州J县为例,深入探讨社会资本对农业产业化扶贫的影响。研究分为三个阶段: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构建社会资本与农业产业化扶贫的理论框架。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方法,初步探讨社会资本与农业产业化扶贫的关系。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深入分析社会资本各维度对农业产业化扶贫的具体影响。本研究首先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社会资本与农业产业化扶贫的相关文献,总结了社会资本在农业产业化脱贫中的内涵、维度和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社会资本与农业产业化扶贫的理论框架,明确了社会资本各维度与农业产业扶贫的关系。为了更深入地了解J县农业产业化扶贫的现状和社会资本的影响,本研究将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选取J县具有代表性的农业产业化脱贫项目进行调查。同时,通过设计问卷,对当地农民、农业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收集社会资本和农业产业化扶贫的相关数据。将通过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以了解社会资本的各个维度与农业产业化扶贫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各维度对农业产业化扶贫的影响。该模型将包括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如信任、规范、网络等)作为自变量,农业产业化的扶贫效果(如农民收入、产业发展水平等)作为因变量,控制变量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支持等。4.恩施自治州和县农业产业化现状分析根据您的要求,我将生成一篇题为《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业产业化扶贫研究——以恩施自治州J县为例》的文章,重点分析恩施自治州J县农业产业化现状。恩施自治州J县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农业大区,对该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扶贫工作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J县农业产业化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J县的农业生产主要以传统作物种植为主,如水稻、玉米和土豆。尽管这些作物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但缺乏多样化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限制了农业产值的增长。农业生产方式仍然相对落后,机械化和技术化水平不高,导致生产效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J县农业产业链还不够完善。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的市场定位和品牌建设,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同时,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程度不高,农业产业化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此外,社会资本在J县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尽管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做出了一定努力,但农民的社会网络和合作机制还不够健全,这限制了农业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也限制了农业创新活动的发展。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J县也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而且对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尽管J县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需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完善产业链、撬动社会资本、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加大力度,实现农业产业化与扶贫工作的有机结合,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5、社会资本在县域农业产业化扶贫中的作用分析在恩施自治州J县农业产业化扶贫中,社会资本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社会资本的建设和应用不仅促进了资源的有效整合,也增进了农民之间的互信与合作,为农业产业化扶贫提供了坚实的基础。J县的社会网络主要由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政府部门和专业协会组成。这些网络为信息共享、技术传播和市场准入提供了平台。例如,通过合作社,农民可以集体购买种子和化肥,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与此同时,社交网络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农产品可以更快地进入市场,增加农民的收入。在J县农业产业化扶贫中,社会资本互信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农民之间的相互信任促进了合作,如共同参与农业项目、分享技术和市场信息。这种合作不仅增强了农民的抗风险能力,而且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社会资本中的规范包括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它们指导着农民的行为。在J县,这些规定帮助农民养成了良好的生产习惯,如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保护环境。同时,规范也有助于创造公平的市场交易环境,减少欺诈行为,保护农民的利益。社会资本促进集体行动,这对于通过农业工业化减轻贫困至关重要。在J县,农民通过集体行动参与农业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提高了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集体行动还促进社区发展,例如共同建设基础设施,改善教育和医疗条件,从而为农业工业化提供更好的支持环境。社会资本在J县农业产业化和扶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资本通过构建社会网络、增强互信、引导规范、推动集体行动,不仅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还增强了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为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6.问题和挑战资源配置不均:在J县农业产业化扶贫过程中,资源分布不均。社会资本充裕的地区往往会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而社会资本较弱的地区则面临资源不足的困境。缺乏技术和管理能力:尽管社会资本有助于信息和技术的传播,但J县的许多农业合作社和小农户仍然缺乏必要的技术和管理知识,这限制了农业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准入困难:由于社会资本分布不均,一些地区和农民在进入市场方面面临障碍,难以有效利用市场资源,导致产品销售和利润创造有限。社会资本的建设和维护:如何有效地建设和维护社会资本,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是一个重大挑战。需要探索有效的机制和战略,以促进社会资本的形成和积累。政策支持和执行的适应性:政策支持对农业工业化扶贫至关重要,但政策的设计和执行需要适应当地的社会资本状况,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农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提高农民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扶贫的关键。我们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增强社会资本来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社会资本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考虑长期效果。如何确保扶贫成效的可持续性,避免短期行为带来的长期问题,是一个重要挑战。本节的分析揭示了农业产业化扶贫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方向。建议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地关注社会资本在农业产业化扶贫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政策设计和实施来优化社会资本的利用,促进农业产业化和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本节旨在深入探讨社会资本在农业产业化扶贫中的作用和挑战,为理解和改进该领域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7.政策建议和对策促进社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社、协会和其他组织,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互助。增强社会信任:通过政策宣传和成功案例研究,增强农民对农业产业化扶贫政策的信任。强化社会规范: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行为规范,提高行业整体质量。优化政策设计:确保政策更加符合当地实际,增加政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降低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的门槛。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知识:通过组织农业技术培训课程,农民可以提高他们的种植和管理技能。增强市场意识:教育农民了解市场需求,引导他们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促进产业融合:鼓励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支持创新:鼓励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农业产业化的效率和竞争力。改善信息基础设施:为信息获取和交流提供更好的平台,促进信息流动。建立多方协调机制: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之间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组织能力:提高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8.结论本文分析了恩施自治州J县农业产业化扶贫的社会资本视角,揭示了社会资本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减贫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J县的社会资本,特别是信任、规范和网络,对促进农业产业化和提高扶贫成效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社会资本通过增强农民互信、促进信息共享和技术传播、提高资源整合能力,为农业产业化扶贫提供有力支持。研究还指出,J县社会资本发展仍存在不平衡现象,特别是在社会资本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提高的农村地区。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加强社会资本建设: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和公共项目促进社会资本在农村地区的积累和扩张。例如,通过组织农民参与公共事务,成立合作社和农民协会等,可以增强农民之间的联系和信任。优化农业产业化模式:结合J县实际,探索发展特色农产品、推进生态农业等适合当地特色的农业产业化模型,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特别是在农业新技术和管理知识方面,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改善交通、通信和水利设施,为农业工业化和农民脱贫提供物质基础。社会资本在农业产业化扶贫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社会资本建设,优化工业化模式,提高农民技能,改善基础设施,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J县农业的工业化进程,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社会资本与政策、市场、技术等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为农业产业化扶贫提供更全面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这一结论不仅总结了文章的主要观点,而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方向。参考资料:农业产业化扶贫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以恩施自治州J县为例,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探讨农业产业化扶贫的实际效果和改进措施。在以往的研究中,农业产业化扶贫主要集中在技术投资、金融支持和政策激励等物质资本方面,而忽视了社会资本的重要作用。社会资本是指个人或组织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信任、规范和网络,对农业产业化和扶贫具有积极影响。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数据,了解恩施自治州J县农业产业化扶贫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民和农业企业,访谈围绕政府官员、农业专家和企业家进行。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恩施自治州J县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农民参与意识不足,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其次,农业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与农民的合作关系不够紧密;第四个问题是社会资本投入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支持体系。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二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产业升级转型;第三,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企业与农民的紧密合作关系;四是加大社会资本投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支持体系。在农业产业化扶贫过程中,不仅要投入物质资本,还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延伸农业产业链,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增加社会资本投入,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恩施自治州J县农业产业化扶贫的现状,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地区农业工业化扶贫的适用模式和政策措施,以及如何更好地将社会资本与农业工业化扶贫相结合。从生态补偿、文化旅游等其他角度,全面推动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咸丰县隶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的西大门。县名取“咸庆丰年”之意,古称“荆南雄镇”、“楚蜀平汉”。位于湖北、湖南、重庆三省(市)交界处,距州府恩施98公里,距重庆市潜江区53公里。地处武陵东部、湖北西南边陲;抓住楚国和蜀国的心脏,它是靖难的一个关键位置。县政府驻高乐山镇。咸丰县总土地面积25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万公顷。平均海拔约800米。截至2021年底,咸丰县下辖土家族、苗族、朝鲜族、东乡族、蒙古族、畲族等少数民族7个镇、3个乡、1个区工委。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午夜,咸丰县常住人口318827人。2020年,咸丰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亿元,比上年下降0%。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6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4亿元,下降7%,其中工业部门实现增加值64亿元,降幅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4亿元,增长6%。周朝以前,这里属于蛮夷王国。在周期的早些年,它是巴子国的领土,后来它变成了子国的领土;战国时期楚国的吴郡所在地;秦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县;东汉并入南郡;三国至金朝,属建平县管辖;齐梁年间,隶属于宜都县;北周时,咸丰、来凤、宣恩三县被称为武飞县。隋朝时,咸丰、来凤两县称开义县,属石州管辖;唐时改府为县,废开义县,改为清江县(包括恩施、宣恩、来凤、咸丰、利川)。五代时,咸丰、来凤两县为甘化府。宋代时称抚州,后改称吉米柔远府,初名益州,后更名安定府。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改州置三毛府;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更名为三毛村,并设唐崖、龙潭、金洞。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开国。七年(公元1374年),割据茅泗半壁江山(今咸丰县龙潭河以南),在大田设立军民千户,辖大王、龙潭、唐崖、金洞、西平等行政区;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建立军民千户,镇守大田。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地归流,设大田军民户及唐崖、龙潭、金洞、西平四县土司为一县。两广总督麦轨向清世宗称臣后,定县为咸丰县,有“咸庆丰年”之意。据《嘉庆统志》记载,从雍正十三年(1735年)建咸丰县到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即位,咸丰县比咸丰帝早116年。咸丰皇帝与咸丰县的建立无关民国元年(1912年)废县,改隶省直管;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属京南路;十五年(公元1926年)属石河路;1927年,道被废除,归省管辖;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隶属鄂西行署;1932年,更名为第十行政督察局;1936年4月16日,改称第七督察专员公署,由咸丰管辖至1949年。1949年11月11日(农历九月初二十一),县城解放,咸丰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湖北省恩施地区行署(原恩施地区专员公署)管辖。1996年撤区并乡后,咸丰县辖6镇7乡:高乐山镇、家马池镇、朝阳寺镇、二仙岩镇、中堡镇、青坪镇、黄金洞乡、小村乡、尖山乡、火龙坪乡、大路坝乡、丁寨乡、杨东乡。面积2550平方公里,人口约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约9万人。县政府驻高乐山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咸丰县总人口363710人,其中高乐山镇73764人,中堡镇15633人,加马池镇17145人,朝阳寺镇14259人,二仙岩镇8340人,青坪镇45378人,丁寨乡30288人,杨东乡35472人,大路坝乡9213人,尖山乡39529人,火龙坪乡29348人,小村乡20588人,黄金洞乡24753人。?同年,撤销杨东乡,并入贾马池镇;撤销大芦坝乡,并入朝阳寺镇;撤销二仙岩镇,并入火龙坪镇。2004年底,咸丰县面积2550平方公里,总人口358132人。下辖高乐山、中堡、夹马池、朝阳寺、青坪5个镇,丁寨、尖山、火龙坪、小村、黄金洞5个乡,下设5个居委会、184个村委会。2005年底,咸丰县面积2550平方公里,总人口35.79万人。辖5镇5乡。共有5个居委会和288个村委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咸丰县常住总人口300618人,其中高乐山镇81220人,中堡镇10804人,夹马池镇43615人,朝阳寺镇10701人,青坪镇33268人,丁寨乡21103人,尖山乡29042人,火龙坪乡29982人,小村乡17159人,黄金洞乡16419人,大芦坝区7305人。2012年9月11日,省政府批复同意加马池镇更名为平坝营镇(11月5日实施)。调整后,全县辖5镇5乡:高乐山镇、中堡镇、平坝营镇、朝阳寺镇、青坪镇、丁寨乡、尖山乡、火龙坪乡、小村乡、黄金洞乡。截至2021年底,咸丰县下辖7个镇、3个乡、1个区工委:高乐山镇、中堡镇、平坝营镇、曲江镇、朝阳寺镇、青坪镇、唐崖镇、小村乡、黄金洞乡、火龙坪乡、大芦坝区工委。咸丰县位于武陵东部、湖北西南边陲;地处湖北、湖南、重庆三省交界处,古称“荆南雄镇”、“楚蜀平汉”。东经108°37'8“-109°20'8”,北纬29°19'28“-30°2'54”。距州府恩施98公里,距重庆市潜江区53公里。咸丰县总土地面积2550平方公里。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有大型溶洞333个。主要高山有星斗山、人头山、二仙岩、平坝营等,共有7900多座山峰。地形地貌复杂,南高中低,东西倾斜。沿龙潭河河床,东北高西南低,形成河流回流。该地区最高点海拔15米,最低点445米,相对高差15米。它主要位于两个高山地区,占总面积的68%。唐崖河流经中部地区。咸丰县自然条件优越,海拔差异显著,树木垂直分布清晰。森林植被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全县有木本植物100多科、300多属、100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9种,包括南方紫杉、中国紫杉(全部种)、水杉、银杏、秃松(台湾杉)、伯乐树(中协木)、苏铁、工通、银山;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黄柏、云南杜鹃、郁金香等41种;树龄在百年以上的乔木和灌木,以及胸径在80厘米以上的大树,均为省级保护植物。列出563棵古树名木进行保护。竹种主要有22种,包括毛竹属(楠竹)、金竹属(黄皮竹)和桂花竹属(斑点竹)。主要藤本植物有石楠、雷公藤、金银花等60余种。已签署的药用植物有182科650属1172种。全县野生动物52科376种。其中:哺乳动物210种,占85%;鸟类88种,占40%;两栖动物18种,占79%;昆虫60多种,占96%。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林麝、白鹤、豹、虎、蝶等;有18种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包括猕猴、大猫和大鲵。鱼类有12科5目45种,其中以鲤鱼科最多,其次是眼镜蛇科。大鲵分布广泛,种群资源丰富。中涧河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已建成,面积1043公顷。咸丰县已开发利用和发现煤炭、石煤、铝土矿、高岭土、耐水粘土、硅矿石、磷矿石、铁矿石、铅锌矿石、铜矿石、汞矿石、萤石矿石、重晶石、白云石、大理石、石灰石等20余种矿物,属高硫高热烟煤,主要产于阳东、家马池、丁寨、尖山腊八草等地区,累计资源量4962万吨,已探明资源3846万吨。其他空白区和深部煤矿区也有一定的资源,储量未知。大理石属石灰岩类型,总储量8亿立方米,分布于全县。一般产于下三叠统大智组和二叠统吴家坪组。在从县城到梨树坝的路上,大理石的光泽度为5,抗压强度为每平方厘米12公斤,硬度为5-7,杂质平均为80%。方解石主要分布在中堡、丁寨等地。矿石中CaCO3含量>96%,白度95%,杂质含量低,硬度6,密度8吨/立方米。仅中宝矿区探明资源量525万吨,预计全县方解石资源总量将超过1000万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咸丰县总人口363710人,其中高乐山镇73764人,中堡镇15633人,加马池镇17145人,朝阳寺镇14259人,二仙岩镇8340人,青坪镇45378人,丁寨乡30288人,杨东乡35472人,大路坝乡9213人,尖山乡39529人,火龙坪乡29348人,小村乡20588人,黄金洞乡24753人。截至2013年,总人口为40000人。咸丰是一个多民族县,有1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根据恩施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咸丰县常住人口318827人,占全州常住人口总数的2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常住人口增加18209人,变化率为06%;常住人口中,男性占71%,女性占29%,性别比例为08;常住人口中,0-14岁占56%,15-59岁占29%,60岁及以上占1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44%);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05年;常住人口中,城镇常住人口138079人,占31%。主要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朝鲜族、回族、东乡族、蒙古族、畲族、满族、布依族、彝族、羌族、瑶族、高山族、壮族、傣族等少数民族。2009年,咸丰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三大产业结构比例由2008年的1:8:1调整为7: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亿元,突破10亿元大关;实现财政总收入77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亿元,突破1亿元大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1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6元;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62亿元和4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亿元。2020年,咸丰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亿元,比上年下降0%。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6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4亿元,下降7%,其中工业部门实现增加值64亿元,降幅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4亿元,增长6%。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3%。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2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3亿元,下降8%,其中工业部门实现增加值7亿元,增长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9亿元,增长2%。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2022年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6896元。2020年,咸丰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其中农业产值5亿元;林业产值66亿元;畜牧业产值14亿元;渔业产值9亿元;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74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58%。2020年8月入选农业农村部“互联网+”农产品工程试点县名单。2020年,咸丰县实现工业增加值64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下降0%,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实现总产值34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2万元,利润总额85万元,工业产品产销率99%。全县具有资质及以上建筑业企业17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4亿元,比上年下降2%。建筑业增加值91亿元,下降9%。2020年,咸丰县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54947万元,比上年下降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01.8万元,比上年下降8%。其中,税收2127.3万元,比上年下降5%,税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9%。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54311万元,比上年下降3%;实现社会保险基金收入53949万元,同比下降8%。全年一般预算支出423139万元,同比增长8%。2020年,咸丰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年末余额150082.6万元,较年初增加229824万元。其中,家庭存款余额1087678万元,较年初增加147764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13266万元,比年初增加10955.1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3292万元,较年初增加13093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94756万元,比年初增加27122万元。2020年,咸丰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亿元,比上年下降1%。据营业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3亿元,比上年下降0%;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1亿元,比上年下降3%。咸丰境内有焦市、礼县、仙来三条省道,恩谦高速公路、张裕、沪蓉高速公路、玉怀、至湾铁路、恩施徐家坪、潜江至周白机场,形成了咸丰“通东启西、东进西出”的区位优势。2020年,咸丰县通车道路总长4145公里,其中国道98公里,省道125公里,市道357公里,乡道1241公里,村道2324公里。按等级划分,一级公路15公里,二级公路208公里,三级公路322公里,四级公路1934公里等不合格公路1666公里。行政村通农村公路的比例达到100%。2010年,咸丰县基础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城乡教育条件得到改善。通过实施国家级贫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项目,咸丰县共有29所学校实施了71个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新增校园面积200多亩,新建校舍5万多平方米,消除D级危房3万平方米。咸丰县第一中学是恩施州重点中学,前身为湖北省联合中学咸丰初级中学分校。它建于1938年。1938年7月,湖北省政府将武昌中学、邵亭中学迁到咸丰,陈诚任校长。1949年后,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初级中学。1956年命名为“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咸丰县职业技术学校由咸丰二中、县职业高中、县农机学校合并而成,集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于一体。2005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同时也是咸丰县首批“人民满意学校”、国家级文明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级安全文明校园。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成效显著。在22006年的高考中,它在全州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咸丰县民族技工学校是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批准设立的一所集中高级技术人员全日制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一体的中等规模技工学校。也是湖北省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地、恩施州“雨露计划”培训示范基地。它在招生、培训和政策激励方面与省级类似学校享有平等待遇。咸丰县民族中学是该县唯一的一所县级初中。始建于清嘉庆中期,原名为文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称咸丰县高等小学,民国二十七年改称县中心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校名为城关中心小学,1974年校名城关镇吉洪中学,1984年校名现为咸丰县民族中学。学校于1984年由原微文书院迁至县城东部孤山脚下。2010年,咸丰县建成标准化中心卫生室32个,建筑面积8876平方米;完成6个乡镇卫生院国债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7450平方米;我们投资5万元,建成了一个建筑面积28平方米的县乡级传染病治疗机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推进,农民参与率达到90%。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缓解。2010年,咸丰县有13个民间艺术团体活跃在城乡,广场文化、庭院文化蓬勃发展;“2131电影工程”在农村深入实施,受到文化部表彰;文学创作成果丰硕,近年出版文学专著10余部;国家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唐崖土司城址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剧等民间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竞技体育走出低谷,参加了省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了3金4银3铜的好成绩。2010年,咸丰县卫生改革与发展稳步推进。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63万人,参加率为1%。91万人参加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为1%;农村卫生设施和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成功应对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位于咸丰县尖山乡唐崖河畔,占地4平方公里。唐崖军民千户府始建于元代。明朝洪武七年,改为总院。清雍正十三年,划归咸丰县管辖。乾隆元年驻通鉴,乾隆三十七年驻巴宗。明朝万历天启年间,屠王秦鼎屡立战功,威望卓著。他的妻子,田家,精明能干,经营有方。改造后的启迪城,3条街道、18条小巷、36个庭院纵横交错。城内设有教学场、读书台、万源园、各衙门、左右营房。唐崖土司皇城毗邻咸丰朝阳寺电站水库,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大小小的岩层巍峨耸立,像刀和斧在切割和劈砍;向家湾、宗母坪地表34平方公里的滑坡堆积坝壮观,散落的岩石凌空而过;蛇盘溪堰塞湖和小石塘堰塞湖虽已被山洪冲毁,但遗迹尚存;辽阔的大海和峡谷是宁静的,碧波荡漾。经过150年的风雨侵蚀,发生在清咸丰年间的咸丰地震至今仍对保留在咸丰县大芦坝地区的地震遗址景观记忆犹新。大鹿坝是湖北和重庆的交界地区。除小南海属于重庆黔江外,许多地震遗址都属于咸丰县。最壮观的是大大小小的坍塌岩石:原本海拔1500米的绿井山在一次地震中被切断了800米;4500万立方米的滑坡体向西向向向家湾和宗母坪方向移动2公里,堵塞了山谷,形成了一个长1170米、宽8米、高5米的天然堤坝。其各种形式的地震破坏,如崩塌悬崖、滑坡体、堆石坝和堰塞湖,已成为地震灾害研究中无法复制的宝贵自然实体。咸丰平坝营地生态旅游区位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平坝营地原始生态旅游区位于咸丰县南端,毗邻恩施州来凤县和重庆市黔江区,总面积145平方公里。平坝营区是一个生物种群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的森林生态区,被誉为“湖北大兴安岭”。平坝营原始生态旅游区具有古、奇、美、幽、野的浓郁原始气息,是中西联系中最大的原始森林群落。恩施唐崖河旅游风景区位于咸丰县,属武陵山区。它是中国最大的原生态土族文化旅游区,以唐崖河流域为主线。金洞,原名黑洞,位于恩施、利川、咸丰交界处。根据中国和比利时洞穴专家的联合研究,这个洞穴形成于侏罗纪之前,已经存在了5亿年。其罕见的地质奇观和灿烂的人类文明堪称世界自然和文化的宝库。景区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素有“武陵百里画廊”之称。土族、苗族、羌族、侗族等18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有哭嫁歌、摆手舞、傩戏、毛姑寺等。秦国勇,字子庄,1876年生于湖北省咸丰县土家族。在他很小的时候,他是一个学者,也学习武术。20世纪初,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准赴比利时、法国留学7年,以湖北为公费。他先是学习陆军机械工程,后来转学飞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了法国教官的高度赞扬。2017年12月26日,被国家民委评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2019年11月14日,被生态环境部正式命名为第三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2020年6月,被命名为第二批“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同时被命名为“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2021年11月,咸丰县(土家族吊脚楼创作技术)被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2021-2023年“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21年11月25日,咸丰县入选2021年度“中国天然氧吧”地区名单。2022年5月21日,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授予咸丰县“中国富硒白茶县”称号。当今社会,法治建设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民族地区的法治建设更加特殊复杂。律师作为重要的法律服务提供者,在民族地区法治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探讨律师在民族地区法治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作为一名专业的法律工作者,律师可以为当地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帮助他们了解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同时,他们还可以提供法律咨询,帮助他们就法律问题做出决定。参与纠纷解决:在民族地区,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律师可以协助各方解决各种纠纷,包括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经济纠纷等。开展法律知识普及工作:律师可以通过法律讲座、法律培训等多种方式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参与基层立法工作:律师可以参与地方基层立法工作,为地方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和建议。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地方律师在推进农村法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还积极参与基层立法工作,为当地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和建议。他们还通过开展各种法律知识普及活动,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律师在民族地区农村法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律师的职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为此,我们需要:提高律师的法律服务水平:通过加强律师的培训和学习,可以提高律师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当地村民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增强律师基层工作能力:鼓励和支持律师参与地方基层立法工作,为地方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和建议。增强律师社会责任感:律师作为社会重要成员,应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地方法治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建立健全法律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服务体系,为律师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当地村民提供法律服务。律师在民族地区农村法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加强律师基层工作能力建设,提高律师业务水平和社会责任感,建立健全法律服务体系,为地方法治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巴东县隶属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中上游,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北部,东连兴山县、紫桂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南连五峰土家族自治州、鹤峰县,西连建始县、巫山县,北连神农架林区,总面积36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10月,巴东县下辖10个镇、2个乡。截至2022年底,巴东县常住人口87万人。巴东,位于古巴东部县,故名巴东。宋朝时,设立了归归县,即桂乡县。隋朝,改称巴东县。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国家园林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县。2020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巴东县退出扶贫县序列。2022年,巴东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蜀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为蜀国宜都县境。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为吴国建平县吴县、紫桂县之境。南宋景平元年(423年)析归归县置桂襄县,益州置建平县。北凉隶属于霸州建平县。北周时,桂襄县改名为乐襄县。宋乾德元年(963年)属贵州荆南路。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属贵州省奎州道。元治二十七年(1290年)属贵州,属湖北、广西二省。将原巴东地区划分为巴东、新化两县(县城在今野三关古县坪)。明洪武九年(1376年)属荆州府夷陵府,隶湖广总督府。中期,新化县并入巴东县。清康熙三年(1664年)属湖北巡抚荆州府。雍正七年(1729年)归直隶州湖北巡抚府管辖。雍正十三年(1735年),隶属湖北巡抚府静宜路宜昌府。1912年,它成为直隶湖北省的一部分。1915年属湖北省京南路。1921年属湖北省静宜路。1932年,隶属湖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1936年,划归第七行政督察区。1939年,直隶成为一个省。1940年,隶属第七行政督察区。1950年,朱砂区谭家坪、龚家河划为秭归县的一部分;青台区向家台子、王家老屋、谭家屋场划归建始县管辖。1970年8月,巴东县下谷、板桥、石磨三个公社划归神农架林区,但由巴东县管理至1985年12月31日。截至2021年10月,巴东县下辖10个镇2个乡:新岭镇、洞朗口镇、岩渡河镇、官渡口镇、茶店子镇、绿丛坡镇、大智坪镇、野三关镇、水布垭镇、青台坪镇、西丘湾乡、金国坪乡。它还管辖着高铁新区。县政府驻地:新岭镇西洛坡武侠路1号。巴东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中上游,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北部,东经110°04东经110°32东经110°,北纬30°13东经31°28东经31°,东至宜昌市兴山县、紫桂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南至五峰土家族自治州、鹤峰县,西至重庆市建始县、巫山县,北至神农架林区。东西宽3公里,南北长135公里,总面积36平方公里。巴东县境内狭长,长江、清江自西向东分为三段。北面有大巴山、盘居和乌山的残余,在中间延伸。南有武陵山残迹挺立,形成西高东低、南北起伏、峰峦险峻、溪流纵横、峡谷幽深、地形崎岖的崎岖山地景观。平均海拔高度为13米。巴东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多雨,湿润多雾,四季分明,水热条件好,地形复杂,北、热、水等垂直分布差异明显,形成各种小气候。清江和长江向东流,分别向南和向北流经该县。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0条,分别汇入长江和清江。还有22条流量超过15公里的小型河流和46条常年溪流。季节性河流,全长10多公里,包括汇入三道河的大干河和汇入四渡河的木龙河。此外,深层水流分布广泛,河流补给模式相对独特。巴东县共有10个土壤类型、20个亚类、52个土壤属、235个土壤种、46个水稻土类型、106个旱地土壤类型和83个其他土壤类型。10种土壤类型中,有5种属于带状土壤类型,即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和深棕壤;非地带性土壤包括石灰(岩)土、紫色土、水稻土、沼泽土和潮土。除了沼泽土,它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巴东县的基本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经过长期的演替变化,目前的植被可分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青针叶混交林、暖针叶林、暖针叶林、温带针叶林、竹林、阔叶灌木矮林、草地和栽培植被群。巴东县除长江和清江外,还有10条河流和68条小支流,径流量33亿立方米。储量173万千瓦,可开发容量3万千瓦。水布垭电站装机容量149万千瓦,占全县开发总量的90%。巴东县现有野生、半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430多种,其中仅国家挂牌收购的就有177种,包括天麻、强细辛和一种头顶植物。已知有大约160科,734属,近2000种各种植物。尤其是巴东木莲和亚洲巴山松王生长在巴夏的山谷中。银杏树221万株,百年以上古树601株。巴东共有23种已知矿产资源,包括燃料、金属和非金属矿产。无烟煤储量居全省首位。煤炭总库容10239万吨,发热量5000-7000千卡。主要分布于马沙坪、辛家、鸡仔岩、宝塔河等地区。已发现铁矿石资源,其中大型铁矿石1处,中型铁矿石4处,小型铁矿石2处,总储量1亿吨。硅矿床众多,仅发现两处,储量过亿吨,层厚26-48米。二氧化硅含量达到96~98%,大部分矿石裸露。矿泉水年流量为3600立方米,含有硒、锶和锌等数十种人体必需矿物质。石灰石分布广泛,品位高,储量大。石灰岩总地质面积35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0%。总储量为10亿吨,氧化钙含量为50%。还有方解石、白云石、大理石、板岩、石膏、磷、钾等矿产资源。2022年,巴东县户籍总数为189132人,户籍总数为87万人。男性人口88万,占52%;女性人口23万,占48%。全县出生人口2554人,出生率34‰,死亡率3870人,死亡率08‰,人口自然增长率-74‰。巴东县境内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格劳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景族等民族。2022年,巴东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分行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亿元,增长2%;第二产业增加值5亿元,增长-2%,其中全口径工业增加值6亿元,增幅-9%;第三产业增加值7亿元,增长4%。2022年,巴东县共有市场主体44302户,同比增长4%。其中,企业8057家,个人33799人,农民专业合作社2446家。全年新增市场主体7078个,同比增长68%,其中企业1290家,同比增长97%,个人5712户,同比增长01%,农民专业合作社76个,同比下降15%。2022年,巴东县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个百分点,8类消费品价格同比呈现“七涨一平”态势。服装增长1%,生活必需品和服务增长6%,交通通信增长9%,教育文化娱乐增长4%,食品烟酒增长7%,医疗保健增长1%,其他商品和服务增长1%,住宅产品与去年持平。2022年,巴东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44元,同比增长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均可支配收入14164元,增长0%。2022年,巴东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19个,同比增长3%。从行业看,占比持续优化,三个行业投资占比分别为5:6:9。分类来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7%,占工业投资的8%。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1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新增企业法人19人;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新增资金到位率为5%;22个亿元以上新产业项目投产。23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过去两年平均增长2%。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3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2022年,巴东县累计地方财政总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亿元,增长7%。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6亿元,同比增长8%,卫生支出78亿元,比上年下降8%;教育支出75亿元,同比增长4%;文化旅游、体育和媒体支出92亿元,同比增长2%。2022年,巴东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亿元,同比增长0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3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规模农产品加工业产值7亿元,比上年增长2%。规模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7%。2022年,巴东县粮食播种面积30万亩,粮食产量96万吨,单产216公斤;油菜籽种植面积52万亩,产量21万吨,面积比上年减少4%,产量比上年增长0%;蔬菜面积79万亩,产量50万吨;面积比上年增长4%,产量比上年下降4%;烟叶面积10万亩,烟叶产量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和5%;中药材播种面积88万亩(人工种植),产量46万吨。面积和产量分别比上年减少了3%和6%;茶园面积66万亩(不含补种面积),产量35万吨。与前一年相比,面积和产量分别下降了2%和9%。荒山荒沙造林面积5万亩,森林抚育面积5万英亩。2022年,巴东县生猪存栏50万头,较上年增长95%。其中,能繁母猪62万头,比上年末下降6%;牛、羊和活禽库存分别为59万只、36万只和69万只,同比增长04%、下降07%和03%。24万人,比上年增长30%;牛、羊和活禽产量分别为38万头、87万头和87万头,比上年分别增长63%、97%和63%。2022年,巴东县现有农村劳动力资源24万人,农村从业人员91万人,农民工46万人。2022年,巴东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与上年持平。年总产值达到4亿元,同比下降5%;过去两年平均增长8%。县属企业实现产值8亿元,同比增长2%;过去两年平均增长了3%。全年实现增加值1亿元,同比下降2%;在过去两年中,平均下降了1%。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规模工业产值完成涉及18类行业,其中非金属采选业完成48亿元,同比增长3%;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产值23亿元,同比增长4%;酒类、饮料、精制茶制造业48亿元,同比下降4%;纺织业完成6亿元,同比增长4%;医药制造业完成95亿元,同比增长1%;电力生产71亿元,同比下降9%。2022年,巴东县具备资质及以上建筑业企业28家,比上年增加3家。符合条件的及以上建筑业企业累计实现18亿元,同比增长1%;全口径建筑业增加值62亿元,同比增长0%。2022年,巴东县批发零售业增加值87亿元,同比增长5%;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3%;住宿餐饮业增加值36亿元,增长3%;金融业增加值55亿元,增长8%;房地产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0%;其他服务业增加值48亿元,增长5%。2022年,巴东县移动业务收入12987万元,同比增长65%;中国联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68万元,下降23%;邮电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390万元,增长09%;电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69万元,增长3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2118户,同比下降61%;移动电话用户421421户,增长68%;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88210户,增长7%。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19%,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59%,提高68个百分点,互联网普及指数98%,提高72个百分点。2022年,巴东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亿元,同比增长6%。据营业地点统计,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亿元,同比增长5%;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亿元,同比增长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总额7亿元,同比增长4%;住宅和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5亿元,同比增长8%。2022年,巴东县利用外资289万美元。外贸进出口11万美元,同比增长7%,出口11万美元、增长7%。2022年,巴东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家庭储蓄存款余额6亿元,增长4%。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亿元,增长0%,涉农支农贷款余额1亿元,增幅7%。金融机构共有54个分支机构。2022年,巴东县共接待游客9万人次,同比下降97%。旅游综合收入59亿元,同比下降75%。现有3A级以上旅游景区7处,星级酒店2家,星级客房599间,文物保护区122处。截至2022年,巴东县共有各类学校76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25所,小学50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总数为52543人,专职教师总数为3866人。现有幼儿园73所,在校幼儿9094名。农村义务教育专职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为58%,学前三年毛入学率为88%。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小学五年巩固率、初中毛入学率、初中三年巩固率和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均为100%,高中毛入学率为94%。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年,劳动人口(16-65岁人口)平均受教育期限为7年,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时间为8年。成人识字率为91%,青年(15-50岁)的文盲率为零。九年义务教育招生人数为40188人,其中普通小学和初中招生人数为40188人,高中招生人数为12057人。截至2022年,巴东县共有专业技术人员5513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815人,农业技术人员313人。截至2022年,巴东县共有13个公共图书馆和1个体育场馆,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1.5万册。广播覆盖率为87%,电视覆盖率为92%。截至2022年,巴东县共有440家医疗卫生机构、5所医院、11个乡镇卫生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337个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机构有2642张床位,3116名卫生工作者。医疗卫生机构现有技术人员2680人,执业(助理)医师1030人,注册护士1188人,卫生防疫人员63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病床使用率1%,新生儿死亡率53‰,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6/100000。每1000人中有7名卫生技术人员,每1000人有91张医疗保健机构床位,平均预期寿命为74岁。2022年,巴东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8%,比去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城市登记失业人员1639人,妇女869人。城镇新增就业4548人,下岗再就业1562人。截至年底,共有24582名退休人员、退休人员和退休人员。2022年,巴东县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5991人,比上年增加1323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17746人,减少3817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7819人,增加1223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1056人,增加3272人。全年养老、事业、工伤保险基金支出11983万元,比上年增加2136万元。2022年,巴东县有15个社会工作机构提供住宿,1345张床位,共有116个社区服务机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718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证人数为21716人。巴东县城新岭镇毗邻长江南岸。它位于209国道与长江的交汇处。水路沿江向东下降至武汉,向上游延伸至重庆,陆路经209、318国道到达恩施州。209国道南北贯通,318国道东西贯通,西南沿209国道与318国道相接。2021年,巴东县道路总长6500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542公里,高速公路3公里。公路货运量和客运量分别为153万吨和5万人,水路货运量和旅客量分别为9.3万吨和9万人。有23家物流企业。巴东民族文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致可分为八类:民族语言文字、地方戏曲、土家族舞蹈、历史传说、民间故事、拔草锣鼓、劳动歌曲、民歌。以地方方言为主的民族语言风格独特,内涵深厚,回味无穷。以巴东戏和皮影戏为主的地方戏,唱腔优美,表演简单,古色古香。巴东唐剧也是中国300多个地方剧种之一,是国家重点保护剧种。民俗大体可分为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时令礼仪、宗教崇拜、民间禁忌等,在服饰方面,古代土家族要求“男女挂馍,光着脚穿短衣,额打褶,衣冠破烂”。在饮食方面,习惯是穿雨衣吃米饭,喝一大碗酒,盖一碗肉,吃油茶汤。在居住方面,重要的是建造悬空建筑,施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