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行政复议管辖体制的完善行政复议法第3034条评介_第1页
论我国行政复议管辖体制的完善行政复议法第3034条评介_第2页
论我国行政复议管辖体制的完善行政复议法第3034条评介_第3页
论我国行政复议管辖体制的完善行政复议法第3034条评介_第4页
论我国行政复议管辖体制的完善行政复议法第3034条评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我国行政复议管辖制度的完善——兼论《行政复议法》第3034条1、本文概述“行政复议法第3034条导论”一文旨在探讨我国行政复议管辖制度的现状和问题,重点分析行政复议法的第三十条、第三十四条的法律规定。文章首先概述了行政复议管辖权制度的基本概念,明确了行政复议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中的重要地位。接下来,文章介绍了我国行政复议管辖权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了现行制度中存在的管辖不明确、程序繁琐、效率低下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介绍了对《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和第三十四条的深入评价,旨在通过对这两条法律条文的分析,探讨如何完善我国行政复议管辖制度,提高行政复议的效率和公平性。本文的研究对推进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2、行政复议法第3034条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是我国行政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行政行为中的合法权益,提供有效的救济。第3034条作为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行政复议管辖制度的规定影响深远。第3034条主要规定了行政复议的管辖原则、管辖权限和管辖权的确定。在管辖原则方面,明确了行政复议应当遵循的属地管辖、分级管辖、指定管辖等基本原则,确保了行政复议的公正性和效率。在管辖权限方面,该条详细列出了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作为行政复议机关的职责和权限,明确了行政复议的受理范围和处理程序。在确定管辖权方面,本文通过规定管辖权的转移、授权和委托,进一步细化了行政复议管辖权制度的可操作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行政法制的不断完善,第3034条在实际应用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管辖权原则的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业务指导。司法机关的职权划分不够明确,容易导致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确定管辖权的机制不够灵活,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行政做法。有必要对第3034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为完善我国行政复议管辖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3、我国行政复议管辖制度的现状与问题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行政复议作为行政救济工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现行行政复议管辖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影响了行政复议的效率,也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目前,我国的行政复议管辖制度主要以《行政复议法》的相关规定为依据。根据本法第三十条、第三十四条的规定,行政复议的申请和管辖主要由被申请复议的行政行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工作部门负责。在实际操作中,这种管辖制度往往导致审查机关与被审查机关之间存在利益关系,使审查结果难以公正。现行行政复议管辖制度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复议权限水平较低,难以对高级行政机关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其次,审查机关与被审查机关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审查机关难以充分了解案件事实;第三,审查程序繁琐耗时,不利于及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4、完善我国行政复议管辖制度的必要性行政复议管辖权制度作为行政复议制度的核心内容,对保障行政复议职能的实现,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完善我国行政复议管辖制度势在必行。完善行政复议管辖制度是提高行政复议效率和公正性的关键。目前,我国行政复议管辖制度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复议机关层级低、复议资源分散、复议决定权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行政复议的效率和公正性。为了提高行政复议的质量和效率,确保行政复议决定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有必要完善行政复议管辖制度。完善行政复议管辖制度是适应行政体制改革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加快,政府职能不断变化,行政机关之间的责任关系也在发生变化。这就要求行政复议管辖权制度适应这些变化,确保行政复议工作的顺利进行。再次,完善行政复议管辖制度是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行政复议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完善行政复议管辖制度,可以提高行政复议的便利性和有效性,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更方便地获得行政复议救济,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完善行政复议管辖制度,也是推进行政复议制度国际化的必要之举。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行政复议制度逐渐成为国际公认的行政救济制度。完善中国的行政复议管辖制度,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国行政复议制度的质量和效率,也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和影响力。完善我国行政复议管辖制度,是提高行政复议效率和公平性,适应行政体制改革和法治政府建设,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推进行政复议制度国际化的必要举措。要高度重视完善行政复议管辖制度,为建设更加公正、高效、便捷的行政复议制度贡献力量。5、完善我国行政复议管辖制度的建议应当明确行政复议管辖的基本原则,即公平、高效、便捷。这意味着,在确定管辖权限时,应考虑案件的性质和复杂性,以及当事人的实际情况,以确保行政复议能够在中立、公平的环境中进行,同时提高行政复议的效率,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时间消耗。优化行政复议的层级结构,合理划分各级行政复议机关的职责和权限。这可以通过调整行政复议机构的设置来实现,例如设立专门的行政复议机构,或在现有政府机构内设立专门的政府复议部门,以提高行政复议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第三,加强行政复议机关的独立性。这包括确保行政复议机构在人事、财务等方面的独立性,避免其他政府部门对行政复议的不当干预。同时,要加强对行政复议机关的监督,确保复议决定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第四,完善行政复议的程序规定,包括明确申请行政复议的条件、期限和方式,以及行政复议的审理程序和证据规则。这有助于规范行政复议的运作,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提高行政复议的效率和质量。要加强行政复议与其他救济渠道(如行政诉讼)的衔接,确保当事人在无法通过行政复议解决争议时能够顺利转向其他救济渠道。这可以通过建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以及明确行政复议决定的法律效力来实现。6、结论我国行政复议管辖制度的完善是一个持续而必要的过程,关系到法治政府建设的深化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通过对《行政复议法》第3034条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到现行法律规定在行政复议管辖方面的进展和不足。这些规定在明确管辖原则、划分管辖层级、明确特殊管辖情形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奠定了基础。现行司法管辖制度还面临着司法管辖级别不合理、司法管辖范围不明确、司法管辖冲突解决机制不健全等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行政复议的效率和公正性,也制约了行政复议制度在解决行政争议、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复议管辖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在今后的立法和实践中,更加注重管辖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明确各级行政复议机关的管辖范围,优化管辖层级,完善管辖冲突解决机制,确保行政复议工作的高效运行和公正处理。同时,要加强行政复议与其他争议解决机制的衔接与合作,形成多元化的争议解决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完善行政复议管辖制度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要以《行政复议法》第3034条为依据,结合实践经验教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推动行政复议管辖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参考资料: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并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的法律制度。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所申请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进行审查,作出行政复议决定。行政复议作为行政相对人行使救济权的重要法律制度,旨在纠正行政主体的违法不当行政行为,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并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的法律制度。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进行审查,作出行政复议决定。行政复议作为行政相对人行使救济权的重要法律制度,旨在纠正行政主体的违法不当行政行为,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2023年9月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行政复议法修订,明确了行政复议的原则、职责和保障,完善了行政复议范围的相关规定,增加了行政复议申请的便利措施,增强了行政复议吸收和解决行政争议的能力,完善了行政复议的受理和审查程序,加强了对行政复议强制执行的监督。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适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适用范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法。第三条依照本法负责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行政机关是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处理具体的行政复议事项,履行下列职责:(3)审查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起草行政复议决定;(5)为行政机关依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处理违反本法的行为提供建议;在行政机关初次从事行政复议工作的人员,应当通过国家统一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第四条【复议原则】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方便的原则,坚持有错必改的原则,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第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法律规定以行政复议决定为终审裁定的除外。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1)对行政机关给予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财产、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吊销许可证以及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不服的;(2)对行政机关采取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3)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许可证、执照、资格证书和其他证书的变更、吊销或者撤销决定不服的;(4)对行政机关作出的确认土地、矿产资源、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筹集资金、征收财产、摊派费用或者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8)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批准、登记有关事项,但行政机关未依法办理的;(9)行政机关未依法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教育权的法定职责的;(10)行政机关未依法发放养老金、社会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费的;第七条【规定的审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违法的,可以与具体行政行为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前款规定不包括国务院各部门、委员会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规定。法规的审查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第八条【不能申请复议的事项】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不服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起上诉。拒绝接受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第九条【申请复议的期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但是,如果法律规定的申请截止日期超过60天,则此规定不适用。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原因延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排除障碍之日起继续计算。第十条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申请人。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员的,其法定代表人可以代为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继承其权利的法人或者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与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申请人。第十一条【复议申请】申请人可以书面或者口头申请行政复议;口头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主要事实、理由和申请时间。第十二条部门具体行政行为复议机关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申请人应当选择向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对在海关、财政、国税、外汇管理等方面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构和国家安全机构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当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第十三条【其他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复议申请】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当向上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所管辖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当向派出机构申请行政复议。第十四条【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国务院各部门、省、自治区域、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具体的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当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各部门和省、自治地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定,由国务院依照本法规定作出终审裁定。第十五条其他机关具体行政行为复议机关对本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以外的其他行政机关或者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依照下列规定申请行政复议:(1)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派出机构的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2)对政府工作部门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以个人名义设立的派出机构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当向设立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者所在地同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3)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当向当地人民政府、当地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国务院直接主管该组织的部门申请行政复议;(4)对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当向共同的上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5)对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在撤销前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当向继续行使职权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也可以向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受理申请的县级地方政府应当依照本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处理。第十六条【复议和诉讼的选择】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已经依法受理的,或者法律、法规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的,或者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间内不得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经人民法院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第十七条【复议的受理】行政复议机关接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符合本法规定,本机关不予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通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交。除前款规定外,行政复议申请自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律工作的机构收到之日起视为受理。第十八条县级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第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受理行政复议申请的,应当自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七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转交有关行政复议机关,并将依照本法第一款的规定属于其他行政复议机关管辖的行政复议申请告知申请人。受理移送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处理。第十九条【复议前的规定】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的,或者行政复议机关在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前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行政复议机关作出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在行政复议期限内不答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第二十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的,由上级行政机关责令受理;必要时,上级行政机关也可以直接受理。第二十一条【复议中止执行的情形】在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中止执行;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可以停止执行:(3)申请人申请暂缓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请求合理,决定暂缓执行的;第二十二条【书面复议的原则和例外】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复议的方式。但是,申请人提出请求或者负责法律工作的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必要时,可以会同有关组织和人员进行调查,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第二十三条【复议程序事项】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律工作的机构应当自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七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副本送交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记录副本之日起十日内作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时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申请人和第三人可以对被申请人就具体行政行为提供的书面答复、证据、依据和其他相关材料进行审查。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以外,行政复议机关不得拒绝。第二十四条【被申请人不得自行收集证据】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自行收集证据。第二十五条【撤回申请】申请人在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前要求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在说明理由后,可以撤回申请;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复议终止。第二十六条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时,对本法第七条所列有关规定也提出审查申请,行政复议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当在三十日内依法处理;没有处理权限的,应当在七日内按照法定程序移送有处理权限的行政机关,有处理权的行政机关应当在六十日内依法处理。在处理期间,应当暂停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第二十七条【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审查】行政复议机关在审查中认为被申请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违法,有权处理的,应当在30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七日内按照法定程序移送国家主管机关依法处理。在处理期间,应当暂停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第二十八条【复议决定的作出】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律工作的机构应当对被申请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提出意见,经行政复议机关主管人同意或者集体讨论批准,依照下列规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1)具体行政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申请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予以维持;(3)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作出新的具体行政行为:(4)被申请人未就依照本法第二十三条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供书面答复、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作出撤销该具体行政行动的决定。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相同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第二十九条申请人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的同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行政复议机关依照国家赔偿法有关规定需要给予赔偿的,在决定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时,也应当依法决定给予被申请人赔偿。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不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行政复议机关在决定撤销或者变更罚款、撤销非法集资、没收财产、征收财产、摊派费用、查封、扣押财产时,应当依法责令被申请人返还财产,解除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措施,或者赔偿相应的价款。第三十条【侵犯自然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行为一审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依法取得的土地、矿产资源、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时,应当首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根据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关于行政区划用地出让、调整、征用的决定,以省、自治区域、直辖市政府确认土地、矿产资源、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决定。第三十一条【复议决定的期限】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不满六十日的除外。情况复杂,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通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十日。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复议决定书并加盖印章。被申请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由行政复议机关或者有关上级行政机关责令限期履行。第三十三条申请人逾期不起诉、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或者对行政复议终审决定不履行的,依照下列规定分别处理:(1)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作出具体行政行动的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2)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三十四条行政复议机关违反本法规定,对依法提交的行政复议申请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或者不按照规定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依照规定责令受理或者不予转发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撤职等行政处分。第三十五条【渎职处罚】行政复议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复议活动中徇私舞弊或者有其他渎职、渎职行为的,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等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撤职等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六条被申请人不提交答复、材料、阻碍他人申请复议的处罚。被申请人违反本法规定,不提供书面答复或者不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或者阻碍、间接阻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的行政处分;报复陷害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撤职等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七条行政复议决定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的处罚:被申请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或者延迟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的行政处分;被责令不履行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撤职等行政处分。第三十八条负责法制工作的行政复议机关发现无正当理由不受理行政复议申请、逾期不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徇私舞弊、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应当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建议。有关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第三十九条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行政复议活动所需经费列入本机关行政经费,由当地财政部门予以保障。第四十条【期间计算和送达】行政复议期间的计算和送达,依照民事诉讼法关于期间和送达的规定执行。本法关于行政复议期间“五日”和“七日”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包括节假日。第四十一条【适用范围的补充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申请行政复议,适用本法。第四十二条【法律冲突的解决】本法施行前公布的行政复议规定与本法规定不一致的,依照本法规定。第四十三条本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1990年12月24日国务院发布、1994年10月9日国务院修订公布的《行政复议条例》同时废止。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解释与实践指南》,第030-031页(1)行政复议的目的是处理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机关之间发生的行政争议。这里的行政争议,是指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即行政相对人,在行使行政管理权过程中发生的争议。行政复议处理行政争议的核心是行使行政权的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这也是行政复议制度与行政调解制度的重要区别。(2)行政复议的审查对象是具体的行政行为,同时也审查一些抽象的行政行为。行使行政权主体在行使行政权过程中所采取的行政行为可分为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两类。行政复议的审查对象主要是具体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因为这些具体行政行为直接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即行政相对人的权益。抽象行政行为,如行政主体颁布的行政法规、规章以外的规范性文件,一般不受行政复议。抽象行政行为,即行政法规、规章以外的规范性文件,成为行政主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时,可以一并审查。(3)行政复议一般采用书面复议的方式,必要时也可以采取听证的方式。所谓书面审查,是指行政复议机关从证据材料、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方面对行政相对人提交的行政复议申请进行审查,确定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方式。采取书面审查方式,申请人、被告人、证人无需当面质证,可以有效提高行政复议案件的办理效率。所谓听证方式,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在审理行政复议案件过程中,召集申请人、被申请人对案件的事实、证据、依据、程序等进行陈述、举证、质证、辩论,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方式。根据国务院《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对重大复杂案件,申请人提出请求或者行政复议机构认为必要的,可以采取开庭审理的方式。”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解释与实践指南》,载于第47-49页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并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的法律制度。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所适用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进行审查,作出行政复议决定。行政复议作为行政相对人行使救济权的重要法律制度,旨在纠正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违法或不适当的行政行为,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行政复议的特点包括:一是行政复议处理的争议属于行政争议;二是行政复议以具体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包括对一些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第三,行政复议主要采取书面复议的方式;四是我国实行一级行政复议制度。行政复议机关是依照法律规定,有权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对所申请的行政行为依法进行适当审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复议机关的类型主要包括:作出适用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作出适用行政行动的行政主体的上级行政机关以及作出适用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所属的人民政府。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对复议案件进行审查,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决定:(一)维持复议决定。具体行政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申请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予以维持。(二)履行决定。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应当决定在一定期限内履行。(3)撤销、修改或确认非法决定。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作出新的具体行政行为:(一)主要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的;(2)适用依据不正确;(3)违反法律程序的;(4)超越权力或滥用权力;(5)具体的行政行动显然是不适当的。在复议后提出赔偿请求时,在修改《国家赔偿法》时,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构或审查机构是否应作为赔偿义务机构存在争议。专家学者提出,复议机关复议后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由复议机关和最初实施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承担赔偿义务;复议机关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本意见认为,复议的维持是对原行政行为的维持,也是对原行为内容的承认。被维持的原始行为也是复议机关在法律上的行为和意图。将原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列为共同的赔偿义务机关,符合复议维持情形下诉讼主体和效力的特点,有利于复议机关在复议监督中发挥积极作用。也有专家学者提出,加重损害赔偿应当视为行政复议机关与原行政机关共同行使职权,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也有意见认为,为衔接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赔偿义务机关应当为作出原具体行政行动的行政机关;复议机关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赔偿义务机关应当为复议机关。这可以将行政赔偿义务权限与行政诉讼被告统一起来,简化程序,也有利于降低诉讼成本。从上述各种观点可以看出,赔偿义务机构的确定涉及多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设立时,要综合考虑赔偿义务机构确立的总体原则和目标、理论严谨性和实践可行性,以及与相关法律的衔接。行政复议后确定赔偿义务机构的一般指导原则是“谁侵权,谁赔偿”。任职行为造成侵权损害的,由任职行为的责任主体承担赔偿责任。当审查机关加重所造成的损害时,审查机关就成为侵权主体,当然必须承担赔偿责任。复议机关只是对“加重部分”履行赔偿义务,实际上采取了严格的“谁侵权、谁赔偿”的原则,原侵权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各自对自己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本条规定,行政复议后的赔偿义务机关应当确定下列方式:(一)复议机关决定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以最初造成侵权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2)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最初造成侵权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3)复议机关决定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减轻损害的,最初造成侵权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4)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增加受害人损害的,复议机关和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此时,有两种赔偿义务,但复议机关只应对增加的部分负责。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情形主要发生在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等具体行政行为中。例如,由于认定事实错误,公安局决定对一名没有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处以100元的罚款。被处罚人不服,向公安局申请复议。市公安局复议后决定处以200元罚款,后经行政诉讼判决撤销处罚决定。当受害人要求赔偿时,作为审查机关的市公安局仅对增加的100元罚款履行赔偿义务。公安分局应当履行最初作出的罚款100元的决定。这一规定有利于复议机关监督下级行政机关的执法,同时也可以促进复议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解释与实践指南》,载于第141-142页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后,并不一定意味着行政复议程序继续进行。在进入下一步行政复议程序之前,还需要经过受理阶段。但是,只要有申请,行政复议机关就不受理。根据本条的规定:“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对符合本法规定但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行政复议请求,应当通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交。”,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进行审查。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复议申请,可以依法受理。".资料来源:《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全集》。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第1卷,引用于676-677页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过程中,关于额外罚款或滞纳金的计算,在实践中一直存在争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5]星字第29号关于诉讼期间是否应当计算行政处罚附加罚款的批复,“对不符合行政处罚决定的罚款,视为执行处罚,诉讼期间不予计算”。主要原因是,虽然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了不停止诉讼的原则,但行政诉讼法的第六十六条也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或者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也就是说,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在行政相对人有权起诉的情况下,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法院一般不执行。没有强制执行力的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没有强制执行权,行政相对人也没有强制执行义务。因此,在诉讼结束后的诉讼期间计算额外的罚款或滞纳金是不合理的。对依法享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不受《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条件的限制。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除复议机关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停止执行外,行政机关有权自行执行。本案中,最高人民法院[2005]星字第29号不计算行政诉讼附加罚款或者滞纳金的理由不能成立。我们主张,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自行执行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征收期限仍应当从行政决定或者法律规定的期限计算,在行政处罚和诉讼期间不得扣减。行政机关自行决定的,或者行政复议机关决定或者人民法院裁定中止执行的,不再计算罚款或者滞纳金。同时,罚款或滞纳金的数额不得超过行政决定确定的货币义务的本金。资料来源:《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全集》。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第1卷,引用于第502页相对人对行政强制决定不服或者不作为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法》第六条第二款和《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第二项均明确将“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纳入案件范围。当事人对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在司法实践中对此没有争议。然而,对于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行为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均未对此事作出明确规定。有人认为,行政强制执行依赖于基本行政决定,缺乏独立性。行政决定生效后不自动履行的,具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执行是理所当然的。这是为了确保有效行政决定的执行,不属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范围。当事人认为行政决定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只能对基本行政决定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允许对行政强制行为进行复议和诉讼,实际上扰乱了行政管理秩序的正常运行,降低了行政效率,只会为那些恶意逃避法律的人提供借口。我们认为,与基本行政决定不同,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行为基于不同的事实,具有不同的法律依据,并基于不同的程序。这种行为属于《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所称的“具体行政行为”,也可能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必须将其纳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范围。第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已经依法受理的,或者法律、法规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间内不得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第二,不具备行政复议条件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第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机关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或者受理后在行政复议期间不答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间届满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第四,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解释与实践指南》,载于第051-055页行政复议的法律原则不是抽象的、模糊的,而是具体的、明确的。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这个主题是合法的。所谓主体合法,是指主体参加行政复议活动,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要求。也就是说,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参加行政复议活动的法定资格,即主体资格。主体合法性是行政复议法定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行政复议活动合法性的基本前提。主体的合法性包括行政复议申请人、被申请人和行政复议机关:(1)关于申请人的学科资格。申请人,即申请行政复议的主体,必须是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相对人或者在具体行政行为中具有合法利害关系的人。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九条、第十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的,称申请人。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员的,其法定代表人可以代为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继承其权利的法人或者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与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2)关于被申请人的主体资格。被申请人必须是作出行政复议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根据《行政复议法》第十条第四款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既可以是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也可以是政府及工作部门的派出机构或派出机构,或者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3)关于行政复议机关的主体资格。行政复议机关必须是法律、法规赋予行政复议职责的行政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行使行政复议权。根据行政复议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申请人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选择向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从事行政复议工作的工作人员,应当依照国务院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四条的规定:“专职行政复议人员应当具备与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相适应的行为、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取得相应的资格。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法制机关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也就是说,专职行政复议人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没有相应资格的人员不得担任专职行政复议员职务或者从事专职行政复议工作。该程序是合法的。所谓程序合法,是指行政复议活动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要求。具体而言,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主体进行行政复议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关于行政复议程序的规定。法律程序是确保法律实体的行动符合法律规定的重要措施。从法律规范的分类来看,行政复议属于程序规范,对程序的要求比实体法更具体、更明确、更严格。程序合法性是行政复议法定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行政复议活动合法性的重要保障。合法程序体现在行政复议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形式、时限、步骤、方法、顺序等方面的程序要求。关于行政复议的申请和受理,行政复议法第九条、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但法律规定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行政复议机关接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例如,关于向被申请人发送行政复议申请及其书面答复,《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律工作的机构应当自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七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记录副本发送给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记录副本之日起十日内作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时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合法程序不仅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时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而且要求申请人在提交行政复议申请和参加行政复议活动时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的要求。它还要求被申请人在参加行政复议活动时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的规定。根据合法性。所谓法律依据,是指行政复议活动的进行,在依据上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具体而言,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主体进行行政复议活动,必须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依据。依法是行政复议原则的具体体现,是行政复议活动合法性的重要内容。根据合法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的依据是合法的。申请人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具有法律依据。申请人没有法律依据,不得申请行政复议。依照行政复议法第七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条例》、《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条例》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条例》违法的,可以将具体行政行为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因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得独立申请《国务院部门条例》、《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条例》或《乡镇人民政府条例》的行政复议。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申请人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的同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因此,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的同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视为具有法律依据。(2)行政复议机关进行行政复议活动的依据是合法的。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开展行政复议活动、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必须具有法律依据。行政复议机关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的直接法律依据是《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同时,行政复议机关在行使行政复议权和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时,还应当遵守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以及上级行政机关发布的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因为这些规定也是被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内容合法。所谓法律内容,是指行政复议活动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具体而言,行政复议机关进行行政复议工作,审查行政复议申请人的具体行政行为,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时,确认或者保护的权利以及确定或者免除的义务,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内容合法性是行政复议法定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行政复议过程合法性的必要要求。它是主体合法性、程序合法性、依据合法性的必然结果和终极追求。内容的合法性要求行政复议机关根据被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不同情况作出相应的行政复议决定,行政复议决定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依照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行政复议申请人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经审查确认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申请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作出“维持”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责令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职责;对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申请依据不正确、违反法定程序、越权、滥用职权或者情节明显不适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机关应当作出“撤销”、“变更”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性”的行政复议决定。作出“撤销”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行政复议决定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被申请人未依照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作出书面答复,未提交初步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没有根据,行政复议机关应当作出“撤销该具体行政行动”的行政复议决定。(1)江西检察机关实施行政检察促进结案政治和谐典型案例发布案例一:江西某公司诉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江西某市人民政府工伤认定及行政复议检察监督赖生前是江西某公司物流部的一名员工。2018年4月12日,江西一家公司因停水停产。物流部其他员工8点前打卡,18点30分前打卡下班。赖当天13时打卡上班,21时36分打卡下班。当晚23时许,同事发现赖身体不适,正在公司宿舍的床上休息。随后,赖被送往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4月14日,赖虽经抢救无效死亡。4月17日,死者家属向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该局认为,赖的死亡情况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的规定,认定为工伤。江西某公司认为,赖某是在工作时间以外和上班时间当天死亡的,不构成工伤。因此,他们向某市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市政府复议后维持了工伤认定。江西一家公司于2019年3月对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某县人民法院一审认定赖某系工伤,裁定驳回江西某公司的诉讼请求。江西某公司不服,提出上诉,但被驳回。后来,重审申请也被驳回。2020年11月,江西一家公司向检察机关申请监察。赣州市人民检察院受理该案后,查阅了案卷及相关材料,经审查认为该案不符合监督条件。但检察机关并没有简单地以“不支持”来处理此案,而是分析称,此案看似是江西某公司与行政机关之间的行政纠纷。事实上,需要解决的是公司与已故员工家属之间的赔偿纠纷。经查,死者家属已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工伤赔偿仲裁。因此,检察机关决定积极推动死者家属与公司就赔偿事宜达成和解,并一揽子解决相关诉讼。办案目标明确后,检察机关立即与公司及死者家属授权诉讼代理人沟通交流,就案件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交换意见,推动双方诉讼代理人形成和解共识;随后,他们分别会见了公司领导和死者家属,进一步敦促双方达成和解。之后,检察机关积极开展沟通协调工作,及时传达和解方案,指导双方调整赔偿金额,不断缩小分歧,最终促成双方于2021年1月签署和解协议。公司同意一次性支付赔偿金53万元。协议签订后,检察机关继续跟进,提醒公司领导及死者家属按约定履行义务,推动江西某公司先行赔付并撤回检察监督申请。死者家属也按照约定撤回了劳动仲裁案件。该案及相关纠纷已得到实质性解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工伤认定案件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摒弃“办案”“机械办案”的思维,充分注重解决案件中涉及行政争议的民事纠纷等根本性问题。通过引导双方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达成民事和解,从根源和源头上全面解决矛盾纠纷,让当事人有切实的司法获得感,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马某芳因对其位于梧州市新兴一路新兴村的房屋征收补偿评估复核结果不满,申请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估专家委员会评估。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她的申请转交给梧州市市政和园林管理局处理。梧州市市政园林管理局回应称,应直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征收补偿行政诉讼。马某芳不服,向梧州市政府申请复议。梧州市政府作出不予复议决定,称马某方的申请不属于复议范围。马某芳向法院提起上诉。根据法律规定,对审查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评估。自治区高院二审时获悉,马某芳对房屋评估报告审查结果不服,申请鉴定。然而,梧州市并没有设立相应的具有这一职能的机构。马某芳的上访、复议、诉讼导致房屋征收补偿工作陷入僵局。自治区高级法院旨在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在梧州市机构改革中,司法机关建议梧州市政府推动由梧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成立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经过努力,梧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成立了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受理了马某芳对房屋评估报告审查结果的鉴定申请,马某芳申请撤诉。行政纠纷注重预防。有效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的发生,比在争议形成后通过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或请愿解决争议更能节省司法、行政和社会资源。全区各级法院通过发布行政案件司法审查白皮书、提出司法建议、参与立法论证、支持执法培训等方式,协助行政机关完善执行机制,规范执行行为,提高执法质量,减少行政纠纷的发生。本案中,法院作出建议后,梧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及时成立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解决本案纠纷,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类似纠纷发挥了作用。行政复议决定,是指行政机关依照行政复议法规定的程序,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对整个案件的具体问题作出的书面决定。标题文档的名称。应在“XXXXXX(办事处名称)行政复议决定书”中明确说明。对复议决定不服的,请说明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期限。如果是最终复议决定,应当规定当事人履行复议决定的期限。签字。复议机关法定代表人应当签字,加盖复议机关印章,并写明复议决定的年、月、日。撰写行政复议决定书是整个行政复议过程中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审查机构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最终可以反映在审查决定中。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形象。作为行政复议机关,复议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还要认真撰写行政复议决定书。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笔者对如何撰写行政复议决定书提出了一些初步意见,以期进行探索和交流。《行政复议法》对如何撰写行政复议决定没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各地的做法也不统一。原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局于2000年发布了一套行政复议法律文书格式,规范了行政复议决定书的格式要求。然而,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不一致之处。例如,在格式上,一些行政复议决定以文书的形式出现,很难界定是文书还是法律文书?它是一种不符合公文相关规定的文件,而是一种带有红头文件的法律文件,很容易混淆两种文件的用法;有些行政复议决定书正面没有写明复议机关的名称;有的在注号上以“()符决定字()号()”、“()正兴符()号”或“()傅()号号”的形式出现;有些甚至只是简单地包含一个副本到单元,等等。在内容方面,有各种形式。有的没有申请人或被申请人,直接进入复议机关调查阶段,无法了解申请人的诉讼请求内容和被申请人的辩护理由;有些案件在复议机关调查科写“经本机关调查,再调查,再追究,再追究”时缺乏连贯性和严谨性;有的在认定事实时没有对事实、理由等方面进行总结或归纳,复议决定书写得不够简明扼要,篇幅过长,缺乏严谨性;有些人没有引用复议决定适用的法律依据等。在目前国内没有统一格式的情况下,复议决定存在许多问题。这些形式和内容上随意的“改革”和“创新”影响了行政复议决定的质量、权威和严肃性。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高度重视它们。政府法制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任务,行政复议工作是政府法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复议决定在一定程度上是专业性和科技性的缩影,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一方面,它是行政机关严格执行具体行政行为的基础。另一方面,这也是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直接依据。如果复议决定没有严格的监管要求,不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巧立名目,缺乏逻辑性和说服力,或者偏离客观事实,错误运用法律依据,必将影响复议办案质量,人民群众对政府产生不信任甚至怀疑感,从而扭曲政府的良好形象。行政复议决定书的质量和水平,关系到复议机关处理复议案件的质量和程度,关系到政府依法行政的程度,关系着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必须充分正确地认识它在依法行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应从形式、内容和适用法律等方面综合考虑行政复议决定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以尽可能形成统一的法律文书。也不排除在规范合法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适当的创新。例如,压缩和提炼事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