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7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版)_第1页
专题27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版)_第2页
专题27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版)_第3页
专题27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版)_第4页
专题27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代谢与平衡专题27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方法归纳】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1)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组成。

(2)消化腺2.食物的消化(1)消化的概念: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为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

(2)过程3.营养物质的吸收(1)概念: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2)过程(3)小肠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①小肠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有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使小肠吸收面积增加。

②小肠绒毛的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方法步骤(2)过程分析①实验现象: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色。②实验结论: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易错易混点剖析]①用37℃接近人体体温的温水为试管保温,确保唾液淀粉酶具有较强的活性。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②取唾液前,要用凉开水漱口,切忌从喉咙处吐取黏液,因为这里的黏液不是唾液。【常考题型】1.如图是人的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A.①是肝脏,能分泌胆汁B.②是胃,能初步分解蛋白质C.③是胰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D.④是小肠,吸收全部维生素【解析】④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和大肠都能吸收维生素,D错误。2吸收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D)A.口腔B.食道C.胃D.小肠【解析】人体各段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不同,口腔、咽和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能吸收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所以,吸收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点悟】在各段消化道中,胃和小肠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吸收功能;口腔只有消化作用而不具有吸收功能;大肠没有消化作用只有吸收功能;咽、食道、肛门既不具有消化作用也不具有吸收功能。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中与吸收营养物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是(B)①小肠长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②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胆汁等③小肠内壁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大量的小肠绒毛④小肠绒毛壁和其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是:小肠长5~6米,小肠内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黏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大大增加了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而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等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故选B。4.维生素和无机盐虽然在人体中需要量很少,却起着“人体运作的润滑剂”和“健康的基石”的作用。下面所列物质与缺乏症,不相符的是(D)选项ABCD物质钙碘维生素A维生素B缺乏症骨质疏松症地方性甲状腺肿夜盲症坏血病【解析】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故D错误。5.下列是“消化和吸收”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B.人体维生素C缺乏时易患夜盲症C.“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表明,馒头变甜只与唾液的分泌有关D.蛋白质在胃中初步分解成氨基酸【解析】人体维生素C缺乏时易患坏血病,B错误;“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表明,淀粉在人的消化道的口腔部位就开始被消化,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及唾液的消化作用有关,C错误;蛋白质在胃中初步分解成多肽,在小肠内分解成氨基酸,D错误。6.满足学生六类营养物质的摄入量,是确保身体健康成长的基础。人体摄入的脂类物质的初始消化位置是在(C)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解析】十二指肠是小肠的起始部分。脂肪是在进入十二指肠后被消化的。胆汁先将脂肪乳化成许多微滴,胰液和肠液中的酶再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7.小红在吃樱桃时将核咽了下去,樱桃核在体内的“旅行路线”是(D)A.口腔→咽→胃→大肠→食道→小肠→肛门B.口腔→小肠→胃→咽→食道→大肠→肛门C.口腔→食道→小肠→胃→咽→大肠→肛门D.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解析】食物消化吸收过程如下图:消化道是食物消化的通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所以小红在吃樱桃时将核咽了下去,樱桃核在体内的“旅行路线”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8.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B)A.唾液B.胆汁C.胃液D.胰液【解析】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能够初步消化淀粉的酶;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能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能够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有利于脂肪的消化。9.下列四组物质中,不需要经过消化就能直接被吸收的一组是(B)A.水、糖类、蛋白质B.水、无机盐、维生素C.糖类、脂肪、蛋白质D.糖类、脂肪、维生素【解析】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10.如图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甲处阻塞,最可能发生的是(C)A.胰腺无法分泌胰液B.胃液无法分解蛋白质C.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D.吸收氨基酸的功能下降【解析】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进行物理性消化,所以人体的甲处(胆管)发生阻塞,胆汁将不能注入十二指肠,因此最可能发生的是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故选C。11.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分被消化的程度(图中X、Y、Z代表营养物质,a、b、c、d表示消化道部分)。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X代表蛋白质,在a部位开始消化B.Y代表脂肪,在c部位彻底消化C.b表示胃,此部位对X没有消化作用D.c表示小肠,在此部位Z被消化为氨基酸【解析】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小肠内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所以X代表淀粉,故A错误;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所以Y代表蛋白质,蛋白质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氨基酸,故B错误;Z代表脂肪,消化开始于c小肠,最终在小肠内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故D错误。【点悟】参与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唾液、肠液和胰液;参与消化蛋白质的有胃液、肠液和胰液;参与消化脂肪的有胆汁、肠液和胰液。12.下图为与人体消化有关的模式图,X代表物质,Y代表结构,Z代表X在Y结构中被分解后形成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eq\x(Y)→ZA.若X代表麦芽糖,Y代表小肠,则Z代表葡萄糖B.若X代表蛋白质,Y代表胃或小肠,则Z代表氨基酸C.若X代表淀粉,Y代表口腔或小肠,则Z代表葡萄糖D.若X代表脂肪,Y代表胆囊或肝脏,则Z代表甘油和脂肪酸【解析】蛋白质是在胃中初步被消化,在小肠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B错误;一部分淀粉在口腔内分解为麦芽糖,最终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C错误;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胆汁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最终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D错误。1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结构中不能体现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是(C)A.小肠约长5~6米,是人体最长的器官B.[1]和[2]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C.[2]中密布[3],提高了消化和吸收能力D.[2]和[3]的壁都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解析】2是小肠绒毛,3是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与消化无关,C错误。14.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对实验目的、过程的补充和结果的预测不合理的是(C)A.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B.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5~10分钟C.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的现象一定是不变蓝D.滴加碘液后,2号试管的现象一定是变蓝【解析】1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如果唾液没有充分消化淀粉,使淀粉有剩余致使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也有变蓝的可能,C错误。15.如图是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的实验过程,对于他们预测的结果和得出的结论,你认为最符合事实的是(A)A.滴加碘液后1号变蓝,2号不变蓝,此实验说明了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B.滴加碘液后1号不变蓝,2号变蓝,此实验说明了水对淀粉有消化作用C.滴加碘液后1号和2号均变蓝,此实验说明唾液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D.滴加碘液后1号和2号均不变蓝,此实验说明唾液和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解析】1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2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全部分解,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所以在步骤D中,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1号变蓝,2号不变蓝,此实验说明了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A正确。16.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某同学设置了三组实验(如图所示),一起放到37℃温水中。一段时间后,请比较三组试管内剩余淀粉的含量(B)A.①>②>③ B.②>③>①C.③>②>① D.①>③>②【解析】实验中①号试管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③号试管中的淀粉与唾液淀粉酶的接触面积小,没有被完全消化;②号试管内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消化。因此,一段时间后,三组试管内剩余淀粉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②>③>①。17.下列消化道的各部分中,含消化液种类最多的是(D)A.口腔B.大肠C.胃D.小肠【解析】口腔中含有的消化液是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胃里只有胃腺分泌的胃液,小肠里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也通过导管流入小肠;其他消化道内如大肠没有消化液。因此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含消化液的种类最多的是小肠。18.如图表示人体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显微结构,该结构的名称及其吸收的营养物质分别是(D)A.环形皱襞,甘油、氨基酸B.小肠绒毛,脂肪微粒、水C.环形皱襞,葡萄糖、无机盐D.小肠绒毛,维生素C、脂肪酸【解析】图示小肠绒毛,小肠能吸收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水、葡萄糖、无机盐、维生素,不能吸收脂肪微粒。19.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A.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而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C.胃液、肠液都能参与牛奶的消化D.细细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解析】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属于物理性消化。20.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的部分示意图(如图)的叙述错误的是(C)A.蛋白质消化的起始部位在②处B.③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C.④的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D.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原因是①分泌的消化液过少【解析】④的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故C错误。21.如图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剪刀1”“剪刀2”分别代表两种消化酶。其中“剪刀2”能出现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C)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解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小肠内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可见C符合题意。22.下列有关人体消化与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C)A.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免疫作用的消化液是唾液B.饭后立即进行剧烈活动会造成胃肠的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消化C.维生素主要在小肠内被消化分解后吸收D.手术病人适量补充蛋白质类食物有利于伤口的愈合【解析】维生素直接被人体吸收,不需要消化,故C错误。23.佳佳的奶奶患有骨质疏松症,她为奶奶准备了以下食品,其中哪一组最有利于疾病防治(A)A.牛奶、青椒炒肝B.荔枝、苹果C.炒米饭、梨汁D.馒头、清炒番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钙的作用及来源。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是因为体内缺乏含钙的无机盐,牛奶中含有较多的钙质,动物的肝脏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钙、磷的吸收。所以牛奶、青椒炒肝有利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24.为了给居民提供科学的健康膳食信息,做到合理营养,中国营养学会设计了“平衡膳食宝塔”(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C)A.“平衡膳食宝塔”提倡人们摄取全面而平衡的营养B.宝塔中a层食物最多是为了保证人体能量的供应C.适量摄入b层食物可预防坏血病但对治疗无作用D.生长发育关键期的青少年每天应多吃c、d层食物【解析】b层为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预防坏血病,对治疗也有作用。25.用淀粉做的药丸胶囊,被病人吞咽进入消化道后,最终被消化的场所是(C)A.食道B.胃C.小肠D.大肠【解析】胃液不能消化淀粉,用淀粉做的药丸胶囊在胃中不被消化,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所以最终在小肠内,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26.取4支洁净的试管,①号和②号试管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溶液,③号和④号试管分别加入1毫升新鲜的唾液淀粉酶溶液(pH约为7)和1毫升蒸馏水,将4支试管放在37℃的水中水浴加热5分钟。然后将③号和④号试管中的液体分别倒入①号和②号试管,充分摇匀,再放回37℃的水中水浴加热5分钟。往①号和②号试管中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发现①号试管溶液不变蓝,②号试管溶液变蓝。这一实验可以说明(A)A.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B.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C.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D.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解析】①中淀粉溶液被唾液淀粉酶全部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试管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这一实验可以说明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A正确。27.下图中的曲线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系统内的消化程度,其中表达错误的一条是(C)A.甲B.乙C.丙D.丁【解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胆汁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最终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分析图示可知:甲曲线代表的是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乙曲线代表的是脂肪的消化过程,丁曲线代表的是淀粉的消化过程,因此丙曲线错误。28.下图为人体部分器官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A.①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消化脂肪的酶B.在②中开始消化淀粉C.③既能分泌消化液,又能分泌激素D.④是吸收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主要场所【解析】①是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任何消化酶,但能乳化脂肪,故A错误;②是胃,含有胃蛋白酶,能促进蛋白质的消化,故B错误;③是胰腺,既能分泌胰液,也能分泌胰岛素,C正确;④是小肠,不能吸收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D错误。29.如图表示人体消化道内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显微结构,该结构的名称及其吸收的营养物质分别是(D)A.环形皱襞,甘油、氨基酸B.小肠绒毛,脂肪微粒、水C.环形皱襞,葡萄糖、无机盐D.小肠绒毛,维生素C、脂肪酸【解析】图示中有毛细血管,为小肠绒毛,在小肠中能够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但不能吸收脂肪微粒,因为脂肪微粒是大分子物质,D正确。30.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对运动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为更好地备战2022年冬奥会,研究者以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含量作为检测指标,探究心理压力对运动员的影响。(1)人体消化道内,淀粉的分解起始于,这是由于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2)分别在施加心理压力前、后取受试者的唾液,进行如下实验。试管编号实验处理1号试管2号试管加入淀粉液2mL2mL滴加碘液2滴2滴加入唾液?施加心理压力后,受试者的唾液2mL温度条件37℃?①1号试管“?”处应加入。设置1号试管在本实验中起到作用。

②2号试管“?”处的温度条件应该是℃。

③观察、记录并比较1号和2号试管蓝色褪去时间,若结果为,则说明施加心理压力使受试者唾液淀粉酶的含量增加。

【答案】(1)口腔(2)①施加心理压力前受试者的唾液2mL对照②37③2号试管颜色褪去时间少于1号试管【解析】(1)人们在进食时口腔周围的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内含有消化淀粉的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要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要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因此,在1号试管里“?”处应加施加心理压力前受试者的唾液2mL,这样就与2号试管形成了一组以施加心理压力前、后取受试者的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1号试管在本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2号试管“?”处的温度条件应该是37℃,因为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受温度的影响,37℃接近人的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