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6 能力提升训练(七)(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6 能力提升训练(七)(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6 能力提升训练(七)(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6 能力提升训练(七)(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6 能力提升训练(七)(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码页码页/总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页能力提升训练(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南京模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它(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这里的“它”是指()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解析:选B。《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材料中“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相符,故B项正确。2.(2019·资阳诊断)下面是当时中日两国公开出版物刊载的关于马关谈判议和的手绘场景图。这组图片()A.一手资料,史料价值高B.客观真实反映历史事实C.主观想象不具史料价值D.掺杂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解析:选D。材料“中国报刊上的图片……中坐长须长者为李鸿章”“日本报刊上的图片……穿西式礼服者为伊藤博文等”,反映了两国作者强烈的主观因素,故D项正确。3.(2019·揭阳模拟)容闳(1828~191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为中国留美之第一人。1901年就义和团运动对学生说了一番话:“汝以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纳民气于正轨,此中国少年之责也。”这里“纳民气于正轨”应是()A.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B.对民众爱国热情进行理性引导C.将民众的爱国运动纳入政府的领导D.加强对民众行动的规范管理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容闳认为光有爱国主义情感还不够,还需要青年对此进行理性的引导,才不会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成为“乱民”,故选B项。4.年份民间清廷1906立宪派积极宣传立宪,要求迅速加以实行宣布预备立宪1908各省政团纷纷上书请速开国会定以九年为实行之期1910各省组织国会请愿同志会进京请愿许三年后开设国会上表为清末立宪进程概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立宪派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B.民众普遍参与清末民主运动C.立宪风潮客观推动了革命形势D.清政府积极推动立宪的进程解析:选C。立宪派采用的是“积极宣传”“上书”“请愿”等有节制的行为,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立宪派的活动,没有反映民众的参与,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立宪派呼吁的立宪、开国会,最后却是个“皇族内阁”,导致立宪派与清政府离心离德,客观上推动了革命形势,故C项正确;清政府立宪运动主要目的是消弭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本身是被动的,故D项错误。5.(2019·蓉城名校联盟联考)到1912年3月,几百个社团,几十个党派群起纷立,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中国大地。全国报纸总数达5000种,销售数量达4200万份。不仅拥袁的报刊,而且制袁反袁的报刊也都可以公开出版发行,各种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及马克思的学说,亦允许见诸报端或公开演讲宣传。这反映了()A.袁世凯实现假民主真独裁B.当时政治环境较为宽松C.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近代中国主流思想D.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解析:选B。辛亥革命后,由于政治环境较为宽松,出现了众多的社团和党派,他们创办报刊,评论时政,进行公开性的政治活动,故B项正确。6.(2019·郑州质测)20世纪初,作为理论经济学代表的《国富论》虽经严复和梁启超的翻译介绍,但在中国仍“不曾引起任何值得重视的反响”,反而是会计学、企业管理等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在同时代更受关注。这从侧面反映了()A.维新变法影响较小B.实业救国渐成风尚C.民族经济缺乏市场意识D.近代教育欠缺理论深度解析:选B。理论经济学没有引起重视,反而企业管理等应用经济学受到关注,这说明此时实业救国成为一种潮流,故B项正确。7.(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模拟)《申报》主笔1876年在文章中描述,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买外国织布机器并仿照其技术织洋布,利润与市场一定会很好,但是回应者寥寥;但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B.工业文明的优势被广泛认同C.政府大力鼓励创办实业D.“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解析:选A。根据材料“主笔1876年在文章中描述……利润与市场一定会很好,但是回应者寥寥”“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可知,人们的市场意识逐渐形成,故A项正确。8.下表反映了民国初年成立的实业团体统计情况(单位:个)。表中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中国()时间数量民国元年40余1913年6月951915年12月107A.国际环境日益改善 B.民族意识普遍觉醒C.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D.民主共和观念发展解析:选C。根据所学实业救国思想兴起于19世纪末,是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之一,实业团体数量的增长与思潮兴起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9.(2019·苏州、无锡调研)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的《上海鳞爪》一书中记载:“现下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穿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同一时期,河南督军冯玉祥却下令:“着绸服则加税,而丝袜缎鞋尤甚,每一只须纳税一元。”上述现象说明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基本特点是()A.全盘西化 B.男女平等C.西风东渐 D.新旧杂陈解析:选D。冯玉祥下令对穿绸服丝袜缎鞋者征税,说明他对西式着装持反对态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与内地着装上的差异,与男女平等无关,故B项错误;西风东渐只是在上海等地区,而农村风俗基本不变,故C项错误;上海地区女子着西式服装,而同一时期冯玉祥却阻碍西式着装,说明中国社会习俗,新旧杂陈,故D项正确。10.(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模拟)龚自珍和魏源重视时势变易,形成了今文经学历史观,康有为吸收并予以继承。康有为依据“公羊三世说”,将“据乱世”和“升平世”称为小康,而“太平世”则为大同,三者同处于一根朝向未来的时间链上,依次上升。由此可知康有为的历史观()A.深受儒家循环史观影响B.受到社会进化史观影响C.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D.包含了天命史观的思想解析:选B。材料“康有为依据‘公羊三世说’……三者同处于一根朝向未来的时间链上,依次上升”表明了康有为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观,结合所学可知,该思想受到了西方进化论的影响,故B项正确。11.(2019·徐州模拟)严复在《救亡决论》中说:“驱夷之论既为天下之所废而不可行,则不容不通知外国事。欲通知外国事,自不容不以西学为要图,此理不明,丧心而已。救亡之道在此,自强之谋亦在此,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若尚因循,行将无及。”这表明严复主张()A.通晓夷情抵抗列强侵略B.坚持变法维护清朝统治C.反对守旧宣传进化思想D.提倡西学挽救民族危亡解析:选D。“驱夷之论既为天下之所废而不可行”体现的不是抵抗,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维护清王朝统治,故B项错误;材料无从体现宣传进化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通外事”“救亡之道”“早一日转机”体现的是挽救民族危亡,故D项正确。12.陈独秀在《新青年》发文,承认人类有相爱互助之谊,却不主张这种情感以父兄、亲恩为基础,反对“自由平等只用之社会,而不能行之于家庭”。这说明陈独秀()A.否定儒家学说的现实价值B.强调个人自由平等与独立C.忽视父兄、亲恩等情感D.区别对待社会与家庭伦理解析:选B。材料未提及儒家学说的价值,故A项错误;材料中陈独秀强调自由平等观念在社会和家庭同等适用,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出忽视父兄等情感,故C项错误;材料中陈独秀认为家庭和社会伦理应同等对待,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马鞍山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习惯以文化为优先认同单位的古代士大夫,对明清之际天崩地陷式的巨变实在难以接受。在他们看来,王朝的覆灭便等同于文明的灭绝。在这种痛苦感情的刺激下,以“华夷之分”提炼出来的民族主义,在当时的士人群体中颇具号召力,可当亡国的刻骨铭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当清朝皇权依靠文化的普世主义确立自己合法性的时候,这种激烈的民族主义也随之瓦解。——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材料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过去”与“现在”不断交互和彼此制约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并于甲午后初步形成的。为救亡图存,维新派主张“满汉平等”“合举国之民心”;立宪派主张“合族救国”;民国后,孙中山将“驱除鞑虏”转变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使世界强国不敢轻视中国”。晚清中国思想界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但剖析各种思潮,不难发现民族主义贯穿其中。——摘编自俞祖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类型及主导价值》等(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之际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主要区别。(1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过程的特点,说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对民主革命与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13分)解析:(1)据材料一从二者的民族主义的内涵、主张、形成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得出受传统文化与西学共同影响,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内涵不断丰富。第二小问积极作用,对民主革命,可以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助于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革命的旗帜,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有助于全民族抗战等角度回答;对经济建设,实业救国思潮有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1)主要区别:前者侧重文化认同,后者强调国家观念;前者主张尊华贱夷,后者主张民族平等;前者受儒学影响,后者受西学影响;前者影响有限,后者影响深远。(2)特点:受传统文化与西学共同影响;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内涵不断丰富。积极作用:对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助于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革命的旗帜;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有助于全民族抗战。对经济建设——实业救国思潮有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14.(2019·武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概况1657年伦敦商人汤玛斯·加韦在咖啡馆售茶,被认为茶在英国饮用的开始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其陪嫁包括221磅红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皇后高雅的品饮表率,引得贵族们争相效仿17世纪末茶的零售价格每磅接近1英镑,这是一个体力劳动者六周的收入。东印度公司进口每磅茶叶的费用为2先令4便士,但伦敦市场上的售价却高达14先令8便士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做咖啡的生意时被荷兰东印度公司占去先机,英国东印度公司放弃咖啡的贸易,可可在英国受到欢迎18世纪初可可主要供应国牙买加发生自然灾害,使得所有的可可农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英国降低关税,进口茶叶,降低价格卖给消费者1727年大慈善家乔纳斯·汉维发表《有害健康、阻碍工业发展、并使民族贫困化的茶》一文175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进口量猛增,价格明显下降,饮茶逐渐在社会各阶层中得到普及18世纪后半期约翰·莱特森做了关于茶的实验系列。如:将相同的牛肉分别置于茶水与清水中,结果清水中的牛肉最先腐坏18世纪80年代东印度公司每年在茶叶贸易中的获利都在100万英镑以上,占其商业总利润的90%1815~1833年英国皇家艺术学会设立一个奖项,悬赏给“能在英属地区发展具有中国规模的茶叶种植者与加工者”1822年英国人在印度北部山区偶然发现了漫山遍野的野茶树1826年杰克逊制成第一台揉茶机1872年英国开始在印度设立现代化的茶叶生产基地1888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1889年中国茶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下降到10%以下——摘编自周重林《茶叶战争》等从上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2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先拟定一个论题,从表中材料可见,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中英茶叶贸易地位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饮茶在英国社会各阶层中得到普及,在正常的中英茶叶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迫使中国降低茶的进出口关税,与此同时英国悬赏给“能在英属地区发展具有中国规模的茶叶种植者与加工者”“制成第一台揉茶机”“开始在印度设立现代化的茶叶生产基地”,增加英国茶的市场竞争力,最终导致1888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最后指出这一变化的实质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