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1页
山东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2页
山东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3页
山东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4页
山东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构成及其行为,以及政府用以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它涉及经济中商品与劳务的总产量与收入、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国际收支和汇率,以及长期的经济增长与短期波动等。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国际经济;宏观经济政策。2、简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差别。答: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两大分支,两者的区别在于对经济体进行研究的视角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构成整个经济的家庭和企业的行为及其后果,即家庭和企业如何在给定约束条件下进行选择以最优化其行为。宏观经济学侧重于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行为,尤其是那些总量的变化。这些总量不涉及单个企业或家庭决策的细微差异,而是总体的和平均的情况。因此,宏观经济学区别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加总方法的运用和经济总量的强调。由于整体经济是许多市场上互相交易的众多消费者和企业的集合,因而,宏观经济分析常常是以一定的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的。3、提出并验证一个经济理论涉及哪几个步骤?答:经济学家在用模型描述特定经济现象时,提出和检验经济理论的主要步骤包括:(1)描述研究的问题。(2)提出前提假设来描述经济理论建立的背景及经济主体的行为模式,并且这些假设应该在抓住关键问题的同时尽可能地简单。如果假设抛弃了对研究的问题至关重要的经济特征,则该模型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3)求证理论结果,即确定变量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提出合乎逻辑的论断。(4)用实证分析法对比分析理论结果和实际数据。(5)评估对比结果。如果理论结果和实际数据高度相符,则可以用该理论预测经济环境或经济政策变化所产生的结果;如果理论结果与实际数据并不相符,则重建一个新的模型;如果理论结果与实际数据相关性一般(没有超过某一特定值),或者认为该理论对现实有部分解释力,则增加新的假设对原有模型进行修正。4、简要说明古典主义和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分歧。答:宏观经济学中的古典主义学派都是建立在斯密的两个基本假设之上的:(1)个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2)工资与价格能够迅速调整以保证所有市场的均衡,即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状态。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相信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按照萨伊定律,生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什么通常是由企业决定的,无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通过竞争形成了整体有序的经济活动,构成了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波动仅仅是局部的、暂时的现象。当供求关系失衡时,市场可以通过价格、工资等因素的灵活调整,让经济自动地回到由供给决定的自然水平。政府在自由市场体系中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绝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失灵:政府的政策要么是无效的,要么与其初始目标背道而驰。因而,大部分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政府不应该主动去平抑经济周期。凯恩斯主义认为,宏观经济的波动主要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有效需求不足是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凯恩斯认为,由于货币工资和价格刚性的存在,经济中的非自愿失业可能会长期存在,经济中不存在有力的自动恢复到均衡的力量。针对经济衰退造成的高失业,凯恩斯提出的解决方法是依靠国家干预。国家调节经济不能主要依靠货币政策,而必须运用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最有力、最重要的调节手段。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1.为什么GDP既能衡量经济中的总收入,又能衡量经济中的总支出?答:GDP能够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又能够衡量对经济中商品和劳务产出的总支出,之所以能够同时衡量这两个量,是因为这两者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同时二者都等于产出。从会计的角度来看,一笔收入一定对应着相等的一笔支出。总收入从总供给的角度衡量总产出;总支出从总需求的角度衡量总产出,它们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经济总量的度量。2.消费价格指数(CPI)是怎样计算出来的?用来衡量经济中的什么?答: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CPI)是反映消费品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标,衡量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物品和服务总费用的变化,反映了消费者的生活费用水平。CPI衡量的是居民购买的一篮子产品的价格。这一篮子物品的清单是由统计部门根据对典型的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有选择地选取固定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种类,找出一个典型消费者商品篮子内各种物品的购买价格的变化,来构造消费价格指数。CPI有拉斯派尔指数和帕舍指数之分。区分这两个指数的关键是所确定的一篮子物品是否可变。拉斯派尔指数是用一篮子固定物品计算的价格指数,倾向于高估生活费用的上升;帕舍指数一篮子可变物品计算的价格指数,倾向于低估生活费用的增加。3.失业率是如何测算出来的?我们可以把经济体系中的每个人归入哪三种类型?答: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例,即: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数)×100%以L代表劳动力人数,U代表失业者人数,u代表失业率,则有:经济体系中的每个人,可以归于就业者、失业者和非劳动力者三种类型。4.解释度量失业程度的两种方法。答:度量失业程度的指标是失业率。失业率的获得,实际中可以用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两种方法。5.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DP?为什么?应计入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中的哪一项?①史密斯为自己购买了一所具有100年历史的维多利亚式房子。②琼斯为自己建造了一所全新的现代房屋。③约翰在纽约股票交易所购买琼斯200万美元的IBM股票。④政府向灾区发放1000万美元的救灾款。⑤一个五星级酒店的著名厨师在家里为家人烹制了美味菜肴。⑥波音公司向美国空军出售一架飞机。⑦波音公司向美国航空公司出售一架飞机。⑧波音公司向中国航公司出售一架飞机。⑨波音公司向某富豪出售一架私人飞机。⑩波音公司制造了一架下一年出售的飞机。答:①史密斯为自己购买了一所具有100年历史的维多利亚式房子。不计入GDP,因为房子不是当年建造的,房屋的价值不应当计入GDP,但是有关房屋交易发生的佣金等交易费用则应该计入。②琼斯为自己建造了一所全新的现代房屋。应该计入当期的GDP,属于投资。③约翰在纽约股票交易所购买琼斯200万美元的IBM股票。不计入GDP,私人购买股票和债券在经济学上不属于投资,而是一种储蓄。④政府向灾区发放1000万美元的救灾款。不应该计入GDP,属于政府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不能单独计入GDP的。⑤一个五星级酒店的著名厨师在家里为家人烹制了美味菜肴。不计入GDP。因为GDP是计算市场交易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家务劳动产出的价值,所以不计入GDP。⑥波音公司向美国空军出售一架飞机。计入GDP,属于政府购买。⑦波音公司向美国航空公司出售一架飞机。计入GDP,属于投资。⑧波音公司向中国航公司出售一架飞机。计入GDP,属于净出口。⑨波音公司向某富豪出售一架私人飞机。计入GDP,属于消费。⑩波音公司制造了一架下一年出售的飞机。计入GDP,属于投资项目中的存货投资。6.下列哪一项经济变量是流量?为什么?①政府债务;②个人财富;③失业者人数;④政府预算赤字。答:①政府债务是存量。政府债务是指一国政府在某个时点上,累积的内债和外债的总和,所以是存量;②个人财富是存量。个人财富是指个人或家庭在某个时点上,累及的包括实物资产和各种流动性资产(货币资产)的财富总和,所以是存量;③失业者人数是存量。失业者人数是指在某个时点上,有工作能力和工作愿望而找不到工作的人数,所以是存量;④政府预算赤字是流量。政府预算字是指在某个财政年度内,政府的财政支出大于其财政收入的部分,是在一个给定的时期内形成的,所以是流量。7.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两国合并,实际产出没有变化,如果不考虑关税等影响因素,GDP总和也不应该有变化。即合并后国家的GDP等于原来甲国和乙国的GDP之和。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妨作以下假定:假定甲乙两个国家之间有贸易往来,例如,甲国向乙国出口服装10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机器设备160万美元。甲国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的总和是1000万美元。乙国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的总和是1500万美元。用支出法核算GDP,从甲国来看,GDP=C+I+G+(X-M)=1000+(100-160)=940万美元;从乙国来看,GDP=C+I+G+(X-M)=1500+(160-100)=1560万美元。甲乙两国的GDP总和=940+1560=2500万美元,计入GDP的净出口价值总和为0。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变成了两个地区之间的贸易。甲地区销售给乙地区100万美元的服装,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160万美元的机器设备。用支出法核算GDP,由于没有进出口,甲地区的GDP=C+I+G=1000万美元,其中包含购买乙地区机器设备的投资支出160万美元;乙地区的GDP=C+I+G=1500万美元,其中包含购买甲地区服装的消费支出100万美元。这100万美元服装的价值(160万美元机器设备的价值),不能重复计算:如果计入了甲(乙)地区的销售收入,就不能再次计入乙地区的消费(甲地区的投资)。因此,只要不考虑关税的影响,两国合并后,GDP总和不会有变化。如果认为甲乙两国合并后GDP总和会增加,是重复计算的错误结果。8.为什么居民购买的股票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不能称为投资?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等的行为,而居民购买的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实际上是股权在不同人手中的转移,不涉及实际生产和投资,不增加经济中资本资产存量,所以不能算作投资支出。9.GDP平减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在反映物价水平上有何区别?答:CPI与GDP平减指数存在三点不同。①CPI衡量价格时所涉及的是普通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和服务,并根据这一篮子物品中的不同种类的购买比重来确定权数。而GDP平减指数是以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计算为基础的。因此,企业和政府购买的产品价格的上升将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而并不反映在CPI上。②CPI衡量的是固定的一篮子商品的成本,商品篮子中的物品种类及其权数在不同时期内是不变的,因而CPI是拉斯派尔指数。而GDP平减指数是所涉及的商品篮子每年都不同,它取决于每年在经济中所生产产品的数量。某种产品的产量增加,它在GDP平减指数的计算中的权数就会变大。所以,GDP平减指数是帕舍指数。CPI衡量的是在长期内不变化的一篮子商品的成本。正如前面提到的,CPI倾向于高估生活成本的上升,而GDP平减指数倾向于低估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带来的影响。③CPI直接包括进口品的价格,而平减指数仅仅包括在本国生产的商品的价格。10.假设一个保姆嫁给了原来雇佣她的男主人,婚后仍然像之前一样做家务,照顾丈夫。思考结婚这种行为如何影响GDP?又如何影响经济福利?答:由于GDP核算只计算参与市场交易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自己的家务劳动不包括在内,所以,这种结婚行为减少了GDP,但是总体经济活动没有改变,经济福利也没有影响,甚至提高了福利水平(考虑到为自己家做事或许比为雇主做事更加尽职尽责)。这正是GDP核算的缺陷之一。11.假设一个农民种植了1000公斤小麦,以2200元的价格卖给面粉厂;面粉厂把小麦加工成面粉,以2800元的价格卖给食品厂;食品厂把面粉加工成面包、蛋糕等出售,销售收入为4000元。请分析每个环节的增加值是多少?GDP是多少?答:农民种小麦的环节增加值是2200元(假设不计算投入品);面粉加工环节的增加值是2800-2200=600元;食品加工环节的增加值是4000-2800=1200元。各个环节的增加值之和为:2200+600+1200=4000元,正好等于这个经济体系中最终产品(面包、蛋糕等)的时市场价值4000。12.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I≡S恒等式)的成立,是否意味着经济体系的收入流量循环一定处于均衡状态?答:不一定。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没有被居民个人、政府部门等用于花费和支出的收入就是储蓄,而未归于居民个人、政府等部门的产品就是投资品(包括企业生产而没有销售出去的产品的市场价值),它们在价值上一定是相等的。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定义,无论实际经济运行状态如何,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例如在两部门经济中,总产值等于消费与投资之和,总收入等于消费和储蓄之和。总产值与总收入相等,从而得到了储蓄——投资的恒等关系。即使存在总产出过剩,产品积压,只要按照定义,把过剩的产品计入企业的“非意愿存货投资”,恒等式仍然成立;如果总产出小于总需求,“非意愿存货投资”就为负。可见,储蓄——投资恒等式是一种事后核算的恒等式,并一定意味着计划的储蓄等于计划的投资,经济运行不一定是总量均衡的。在现实生活中,居民和社会各个部门会进行储蓄,企业和家庭会进行投资。储蓄的主体和动机与投资动机的主体和动机都是不同的,这就会导致储蓄和投资在数量不一致。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看,漏出项的总和未必等于注入项的总和,总需求未必等于总供给,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也不一定处于均衡状态。只有满足计划的储蓄等于计划的投资,即收入流量循环中,漏出项的总和等于注入项的总和,经济才能实现总量均衡,即总需求等于总供给。13.假设某一经济社会有下列统计资料:项目金额(亿元)个人消费支出90私人国内投资支出60政府购买支出30出口60进口70工资100利息10租金30利润20政府转移支付5间接税减津贴10所得税30①按收入法计算GNP;②按支出法计算GNP;③计算政府预算赤字;④计算储蓄额;⑤计算进出口盈亏。答:①按收入法计算:GN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减津贴)+折旧=100+10+30+20+10=170(亿元)②按支出法计算:GNP=C+I+G+(EX-IM)=90+60+30+(60-70)=170(亿元)③政府预算赤字:BD=支出-收入=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转移支付-税收=30+5-30-10=-5(亿元)(预算赢余)④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GNP-税收+转移支付-消费=170-30-10+5-90=45(亿元)⑤净出口=出口-进口=60-70=-10(亿元)即贸易逆差10亿元。14.假设某一经济社会有下列统计资料:项目金额(亿元)GDP60000总投资800净投资200消费40000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1100政府的预算盈余30①国内净产值?②净出口?③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④可支配的个人收入?⑤个人储蓄?答:①国内净产值:NDP=GDP-折旧=GDP-(总投资-净投资)=60000-(800-200)=59400(亿元)②净出口:NX=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60000-(40000+800+1100)=18100(亿元)③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也就是政府的净税收。已知政府购买是1100,政府的预算盈余是30。预算盈余:BS=政府收入-政府支出=政府税收-(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政府税收-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所以:政府税收-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预算盈余=1100+30=1130(亿元)④可支配的个人收入:PDI=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政府转移支付=国内生产净值-(个人所得税-政府转移支付)=59400-1130=58270(亿元)15.考虑一个生产并消费面包和汽车的简单经济。下表中是两个不同年份的数据。单位:美元2005年数量2005年价格2010年数量2010年价格汽车面包10050000050000101204000006000020把2005年作为基年,计算每年的名义GDP、实际GDP、GDP平减指数,以及CPI。②在2005年和2010年之间,物价上涨了多少?比较拉斯派尔和帕舍物价指数给出的答案。解释其差别。答:①2005年名义GDP=10050000+50000010=10000000(美元)2005年实际GDP=10050000+50000010=10000000(美元)2010年名义GDP=12060000+40000020=15200000(美元)2010年实际GDP=12050000+40000010=10000000(美元)②在2005年到2010年之间,按照拉斯派尔指数(CPI),物价上涨了60%;按照帕舍指数(GDP平减指数),物价上涨了52%。拉斯派尔指数大于帕舍指数。可见,当不同产品的价格变动量不一样时,拉斯派尔(固定一篮子)指数倾向于高估生活费用的上升,因为这一指数没有考虑到消费者有机会用不太昂贵的产品去替代较为昂贵的产品。相反,帕舍(可变的一篮子)指数倾向于低估生活费用的增加。尽管这个指数考虑到不同产品的替代,但并没有反映出这种替代可能引起的消费者福利的减少。产品市场:产出与支出1.什么因素决定了一个经济体的产出量?引起一个经济的生产函数随时间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答:总产出主要取决于要素投入总量和生产率。引起一个经济的生产函数随时间变化的因素有:技术水平、劳动力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2.当收入给定时,消费与储蓄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当利率给定时,消费与储蓄之间又具有怎样的关系?答:当收入给定时,消费与储蓄之和等于收入,消费增加时,储蓄减少。消费减少时,储蓄增加。当利率给定时,消费和储蓄之和会随收入增加而增加,随收入减少而减少。3.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利率上升对储蓄的影响。答:实际利率对储蓄的替代效应是指利率的上升导致现期消费减少和现期储蓄增加的倾向。实际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是指实际利率上升使消费者变得更富有或更贫困,从而对现期消费产生的影响。收入效应对现期消费的影响,取决于消费者是一个储蓄者还是一个借款者。如果消费者是一个储蓄者,利率上升提高了消费者的储蓄收益,使消费者变得更富有,则现期消费增加、现期储蓄减少;如果消费者是一个借款者,利率上升会使消费者支付的利息增加了,借款者承担不起现期和未来的消费水平。利率上升如同减少了借款者的财富,这就使其变得更贫穷,借款者同时降低了现期消费和未来消费。现期消费减少意味着现期储蓄增加,对于借款者来说,利率上升的收入效应使储蓄增加。利率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储蓄,要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总和而定。古典主义通常认为,储蓄与实际利率成正方向变化古典经济学家将利率看作推迟现期消费的真实报偿。。宏观经济数据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实际利率上升会减少现期消费并增加储蓄,但这种影响十分微弱。古典经济学家将利率看作推迟现期消费的真实报偿。4.用两种等价的方式描述产品市场均衡,并用图说明产品市场是如何达到均衡的。答:第一种:总供给等于总需求。一个封闭经济体的产品的总需求(总支出PE)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之和:,一个经济体提供产品的数量取决于要素投入数量和技术。由于我们假定生产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总产出是固定不变的:。当产品总供给量等于总需求量时,产品市场达到均衡:。第二种:投资等于储蓄。。利率的调整会实现可贷资金市场的均衡。如果实际利率水平太低,投资需求大于储蓄,即可贷资金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引起利率上升。相反,如果利率太高,家庭的储蓄量大于企业想要的投资量,利率下降。利率一直调整到企业想要的投资量等于家庭想要的储蓄量时为止。5.假设产出和政府税收保持不变,政府购买增加对投资、国民储蓄和利率有什么影响?。答:政府购买增加,会使得储蓄减少,储蓄曲线左移,具体分析如下图:6.假设产出水平和政府购买保持不变,解释当政府暂时性增加税收(定额税)时,消费、投资和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化?答:根据国民储蓄的定义,只有消费变动时,(Y-C-G)才会变动。如果政府购买G和产出Y保持不变,税收增加的直接影响是现期可支配收入减少了△T。现期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可能会减少现期的消费,但减少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减少量:消费减少量等于△T乘以边际消费倾向c。储蓄也会随着收入减少,储蓄曲线向左移动,导致利率上升和投资的减少。7.使用储蓄-投资图分析以下两种政府购买的暂时性增加对现期消费、国民储蓄、投资和实际利率有什么影响?假设现期产出不变,还假定家庭预期未来收入不变。a.政府通过税收或借款为军备支出增加筹款,这两种方式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是否相同?b.假设政府购买暂时性增加是为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而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了任意资本存量水平上的预期未来边际产量。是否会挤出私人投资?答:a.一样。第一种情况:政府为了支付额外的100亿美元的军费支出而增加100亿美元的税收。税收增加100亿美元意味着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减少了100亿美元,假设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b为0.8,消费减少了80亿美元。第二种情况:政府购买的增加不是通过增加税收,而是通过发行公债来融资。在未来债务到期时,政府必须偿还本金和利息,这就意味着未来的税收将会增加。如果纳税人清楚地意识到未来政府需要增税来偿还债务,预期未来可支配收入会减少,于是他们会把目前收入的一部分储蓄起来,以备将来缴税,他们将会减少现期消费水平。在本例中,消费者减少当期消费80亿美元。根据储蓄-投资图可以看出,无论是什么方式,都会导致政府购买增加,进而导致国民储蓄减少,储蓄曲线向左移动,从而导致利率增加,利率的增加会挤出一部分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b.挤出效应的产生是跟利率上升有关,只要政府购买增加,提高了利率就会产生挤出效应。8.分析下列因素对国民储蓄、投资和实际利率的影响,并解释原因。a.消费者信心的提高增加了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决定增加现期消费。b.消费者偏好未来消费,决定增加当期储蓄。c.政府决定实施一项投资税抵减支出,减免的税收由其他形式的税收弥补,从而总税收保持不变。答:a.消费者现期消费增加,减少国民储蓄,储蓄曲线左移,导致利率增加,投资减少。b.增加当期储蓄,储蓄曲线右移,利率减少,投资增加。c.投资抵免税使得投资增加,投资曲线右移,但减免的税收将由其他形式的税收弥补,则税收增加,使得收入减少,储蓄减少,储蓄曲线左移,从而导致储蓄曲线不变,投资和实际利率均不变。S’rSI’IOI/S9.“政府购买的持久性增加比同样幅度的暂时性增加更具影响力”。使用储蓄-投资图来评价这一观点。(提示:政府购买的持久性增加意味着税收在现期和未来将大幅增加。)答:暂时政府购买的增加,只会使得储蓄曲线向右移动一次。导致投资减少,利率增加。但持久性的政府购买的增加,意味着政府在现在和将来会征税以弥补政府的预算平衡,所以会导致消费者现期收入和未来收入的减少,从而进一步导致储蓄减少,此时储蓄曲线会进一步向右移动。导致投资进一步减少,和利率进一步提高。10.如果消费和储蓄不取决于利率(不考虑未来可支配收入变动),这会如何影响本章关于财政政策效应所得出的结论?答:如9题所示,如果不考虑未来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财政政策对储蓄曲线的移动是一次性的,影响较小,如果考虑了未来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则影响将是进一步的。效果会增加。11.考虑用以下生产函数描述的一个经济:a.这个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吗?请解释。b.推导劳动的边际产量和资本边际产量的表达式。c.支付给劳动的收入份额是多少?支付给资本的收入份额是多少?答:a.是。这是一个特殊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它具有一些特性,只要N和K的指数加起来等于1。则就是规模报酬不变。具体证明可以用证明。b.c.支付给劳动的收入份额是50%,支付给资本的收入份额是50%。12.假设在一个封闭经济中,充分就业产出,政府购买G=1000,净税收T=1000,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分别为:试计算:a.计算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和国民储蓄。均衡利率是多少?b.如果政府购买增加到1250,计算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和国民储蓄。新的均衡利率是多少?答a.私人储蓄为:750,政府储蓄为:0。国民储蓄为750,均衡利率为5。b.私人储蓄:750,政府储蓄为:250。国民储蓄为1000。均衡利率为10。13.一个经济的充分就业产出为9000,政府购买为2000,意愿消费、意愿投资与利率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利率(%)意愿投资意愿消费261001500360001400459001300558001200657001100a.假设产出为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且保持不变。产品市场均衡时的利率、国民储蓄分别是多少?b.假设每一利率下人们的消费保持不变,政府购买下降到1600。产品市场均衡时的利率、国民储蓄分别是多少?答:a.Y=C+I+G,9000=C+I+2000。C+I=7000时达到均衡,此时均衡利率为5,国民储蓄为5800。b.Y=C+I+G,9000=C+I+1600。C+I=7400时达到均衡,此时均衡利率为3,国民储蓄为6000。14.某经济社会的充分就业产出为6000,政府购买G=2000,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分别为:a.写出国民储蓄函数的表达式。b.假设产出为充分就业产出,计算产品市场均衡时的实际利率。答:a.S=Y-C=-3600+2000r+0.9Y。b.根据Y=C+I+G,得出r=0.23。第四章劳动市场:失业1.什么是充分就业产出?劳动供给增加对充分就业产出有何影响?有利的供给冲击对充分就业产出有何影响?答:在劳动市场中,均衡的就业水平一旦决定,一个经济的总产出水平也就由总生产函数的位置决定了。对应于均衡就业量的总产量,称为充分就业产出,即工资和价格充分调整后经济中所提供的总产出,也就是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有时也被称为潜在GDP。劳动供给增加,使劳动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就业、产量将相应增加,而实际工资水平则降低。如果发生了有利的供给冲击,会导致生产函数曲线向上移动,又将增加劳动需求,使劳动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这将使就业、产量和实际工资增加。2.在正常情况下,失业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请解释。答:宏观经济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了两个重要的而又看似矛盾的结论:(1)大多数失业属于短期的。(2)在某一既定时期所观察到的大多数失业又是长期的。为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假设某经济中有100个劳动力,每月有2个工人失业而且失业持续一个月,另外每年有4个工人的失业时间持续一年。在这个例子中,一年共有28个失业期,其中24个失业期为一个月,4个失业期为一年。24/28的比值为86%,这意味着86%的失业期为一个月。但是,在某一既定时期的失业人数为6人,其中有4个是全年失业者。4/6的比值为67%,这就是说,尽管86%的失业在一个月内结束,但在任一时期我们所观察到的67%的失业是由失业12个月的两个失业工人引起的。对于大多数失业工人而言,失业状态很快就会改变,失业期持续时间较短。这里的短期失业和长期失业是指每一个失业者的失业持续时间,但在宏观经济分析中两者都是一种长期现象,因为这两种失业即使在长期中也不会自行消失。3.失业率和就业率能否在同一个月中上升?在就业率上升的同时,参与率是否下降?请解释原因。答:失业率和就业率是不可能在同一个月中上升的。因为经济学家把长期经济中的平均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相联系的是自然就业率,指失业达到自然失业率时的就业水平。如果自然失业率是u。那么自然就业率就是n=1-u。所以失业率和就业率是不可能在同一个月中上升的。在就业率上升的同时,参与率不一定下降。因为就业率是就业人数与劳动人口数的比值,所以就业率的增加不一定是劳动人口数的下降,还可能是劳动人口中就业人数的增加,此时参与率并未下降。4.为什么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答:现实生活中,工人的天赋、技能、经验、偏好、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他们搬家的意愿、为工作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存在差异。同样,工作所要求的技能和经验、工作环境、地理位置、时间和工资也各不相同。劳动供求双方对市场的信息交流是不完善的。求职者并不知道所有空缺职位的信息,有职位空缺的企业也不十分清楚每个求职者的才能。在缺乏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工人和企业都会陷入搜寻过程中,而这个过程需要他们付出搜寻成本:失业者在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工作之前可能需要耗费几周甚至更多的时间和费用;企业在雇用到合适的工人之前也同样会花费很长时间和成本。因此,工人与工作岗位之间不能及时有效匹配。这种由工人与工作相匹配的过程所引起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在一个动态经济中,摩擦性失业通常是不同企业间劳动需求变动的结果,是因为经济总是在变动,这种变动使得一些企业创造出了岗位,而另一些企业中的工作岗位被消除了,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的传递也不完全,因此摩擦性失业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5.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答:摩擦性失业归因于使工人与工作岗位相匹配所需要的时间,解释了大多数失业期持续时间较短的失业者;而结构性失业是指愿意工作的人数与可以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不匹配,劳动供给量大于需求量,这些劳动市场的劳动需求量与供给量之间的不匹配取决于经济中的各类结构性因素。结构性失业通常是由于产品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动的结果。在一个动态的经济中,产品需求在不断变化,企业对劳动力数量和技能的需要也就在不断变化。由于不同地区生产不同产品,产品价格的变动可能引起某些地区劳动力需求增加而其他地区劳动力需求减少。这种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的需求构成变动被称为部门转移。为适应处于成长期产业的工作,衰退产业中的失业者可能要付出较大的转移成本——地区之间的搬迁或再培训。这种匹配过程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并带来长期的失业。结构的变动使得许多工作岗位被永久淘汰了,那些从衰退产业或萧条地区离职的工人无法重返他们原来的工作岗位或者在其他企业找到相似的工作。结构性失业与摩擦性失业相比,结构性失业问题更严重。6.什么是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与周期性失业有什么区别?答:经济学家把长期经济中的平均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起作用时,劳动市场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失业率。实际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之差被称为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与经济衰退和扩张密切相关。在经济扩张时失业量明显减少,周期性失业率为负;在经济衰退时失业量急剧增多,周期性失业为正。7.解释使实际工资保持高于劳动市场供求均衡水平的原因。答:如果人为或制度的约束限制了实际工资的均衡作用的发挥,有时实际工资会停滞在高于市场出清的水平上。我们把实际工资不能调整到劳动供给等于需求的水平称为实际工资刚性。导致实际工资刚性的原因包括:最低工资法、工会和集体谈判以及效率工资。最低工资法规定了企业要为其雇员支付的工资的法定最低水平,当政府禁止工资下降到均衡水平时,就造成了工资刚性;而工会和集体谈判是指参加工会工人的工资水平并不是由劳动力市场供求决定,而是由工会领导人与雇主之间的集体谈判决定,通常的最终协议是把工资确定在高于均衡工资水平之上;效率工资是指企业为了提高工人劳动效率而支付的高于市场均衡水平的工资,这种高于均衡工资的结果是降低了就业率,增加了失业。8.假设一个国家经历了生产率下降的供给冲击。a.劳动需求曲线会有什么变化?b.如果劳动市场总是处于均衡状态,生产率的这种变动如何影响就业、失业以及实际工资?c.如果工会阻止了实际工资下降,生产率的变化会如何影响就业和失业?答:a.在任意给定的实际工资水平上,一个国家经历生产率下降的供给冲击通常会降低任意劳动投入水平上的边际产量MPN,使劳动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b.如果劳动市场总是处于均衡状态,生产率下降会使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而和供给曲线相交于另一个均衡点,会使就业率降低,失业增加,实际工资减少。c.如果工会阻止了实际工资下降,会使得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使得就业水平下降,失业率升高。9.讨论下列变化如何影响自然失业率:a.取消工会。b.取消最低工资标准。c.增加失业救济金。d.增加就业培训结构。e.大量青年人加入劳动市场。答:a.取消工会使原来由集体谈判决定的工资水平由市场决定,但会导致平均工资的下降,可以降低自然失业率。b.取消最低工资标准,使得劳动市场的供求均衡由市场决定,导致平均工资下降,可以降低自然失业率。c.失业救济金增加了劳动者在失业状态时的满意程度,降低了求职者的搜寻成本,将会导致摩擦性失业,从而提高失业率。d.增加职业培训机构,能降低劳动者的市场转移成本,从而减少结构性失业,降低自然失业率。e.大量青少年加入劳动市场后,由于青少年的离职率远高于年龄大一些的工人,所以会造成自然失业率上升。10.以下工人更可能经历短期失业还是长期失业?请解释:a.由于坏天气被解雇的建筑工人。b.在一个偏僻地区失去工厂工作的制造业工人。c.当公司安装了自动焊接机时,失去工作的受正规教育很少的专业焊接工。d.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答:a.由于坏天气被解雇的建筑工人所经历的失业更可能是短期失业,因为一旦坏天气转变为好天气,这些建筑工人又可以重新就业。b.在一个偏僻地区的工厂中失去工作的制造业工人经历的更可能是长期失业。由于信息闭塞,这些制造业工人很难获得有关空位的信息,这就会加长他们寻找工作的时间。c.当公司安装了自动焊接机时,失去工作的受正规教育很少的专业焊接工经历的更可能是长期失业。因为他们从事的工作是一个正在淘汰的岗位,如果他们再就业就必须接受职业培训,以适应技术的发展。d.这些大学毕业生经历的更可能是短期失业。因为大学毕业生接受了正规教育,能够掌握或很快掌握适应某项工作的专门技能。11.中国在1998—2000年间出现大量的女性40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的工人失业现象——“4050人员”。查询资料,请解释:a.他(她)们失业的原因,大多数失业者属于短期失业还是长期失业?b.失业对其个人或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成本。c.评价政府对这些群体的优惠政策。答:a.他(她)们经历的失业更可能是长期失业,因为处于劳动年龄段中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劳动者,自身就业条件较差、技能单一,难以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就业。b.失业带来两个成本。一方面,对长期失业者个人来说,失去工作给失业者及其家庭会带来收入减少和身心折磨;另一方面,虽然失业者不用缴纳税赋却能得到失业救济金,亦即社会也承担了部分成本,但绝不能全部分散失业的负担。由于失业者长时间处于失业状态,承受巨大的压力,工作技能会慢慢丧失,自尊心也将受到沉重打击,进而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c.政府对这些群体的优惠政策一般有:帮助“4050人员”自主创业;鼓励各类企业吸纳“4050人员”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4050人员”就业;提高“4050人员”灵活就业的稳定性;职业培训补贴政策;职业介绍补贴政策等。这些优惠政策是给予失业者的补偿性利益,一方面解决了“4050人员”就业难的问题,降低了失业率;另一方面,失业者通过寻找新工作、获得新技能,有助于提高未来的产出,从而弥补了当前失业者造成的产量损失。12.假设生产函数为,资本存量K=25。劳动供给曲线方程为Ns=100w2,w为实际工资率。(1)写出劳动需求曲线的表达式。计算达到均衡时的实际工资、就业、充分就业产出和工人的总工资收入。(2)假定政府设定的最低工资w=2.就业和实际工资的值是多少?最低工资法的引入是否增加了工人群体的总工资?答:(1)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在给定实际工资下对劳动力的需求数量,利润最大化条件是企业雇佣劳动直到边际劳动产量等于实际工资:。边际劳动产量可以由生产函数对劳动求导得到:为了得到劳动需求,我们设MPN等于实际工资,解出N得:均衡状态下:将,代入,求得。将,代入得到进而可以求得:,实际工资为,总工资收入为。(2)w由1.5上升到2时,增加了一些工人的工资,但是向下倾斜的劳动需求曲线使得劳动总人数下降。代入,得实际工资为总工资收入为由此可以看出政府设定最低工资在提升一部分工人工资的同时,使得劳动总人数下降,工人群体的总工资并没有增加。然而,如果对劳动的需求弹性小于本题,那么就业的减少量将会很小,工人收入的变化量也许会是正的。第五章货币市场:通货膨胀1.货币的三种职能是什么?通货膨胀如何影响货币执行每一种职能的能力?答:货币在经济中执行三种职能:交易媒介、计价单位和价值储藏手段。通货膨胀使得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时,人们不再愿意接受与原来同样数量的货币作为交换,因而货币充当交易媒介的职能下降。货币作为计价单位是我们用来衡量经济交易的尺度。当发生通货膨胀时,计价单位的价值下降,在短期内会给经济生活带来混乱。当发生通货膨胀时,货币不再具有储藏价值,因为货币的实际价值由于通货膨胀而减少,因此人们将尽量减少货币的持有量。2.解释商业银行如何创造货币。答:举例说明:假设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为20%,甲在A银行存入1000元,银行系统就因此增加了1000元的准备金。A银行按法定准备金率保留200元作为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其余800元全部贷出,假定是借给一家公司用来买机器,机器制造厂乙得到这笔贷款后全部存入与自己有业务往来的B银行,B银行得到这800元存款后留下160元作为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然后再贷出640元。由此,不断存贷下去,各银行的存款总和是1000+800+640+……=5000元。在部分准备金银行制度下,在贷款和存款的多倍扩张过程之后,最初的1000元存款成倍增加到5000元,即总存款额。这就是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这个倍数就是货币创造乘数。这个例子是简化了的,假如公众有部分现金保留在手中或者银行有超额准备金,货币创造乘数都会变小,但不会影响本质结果。3.中央银行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量的?答: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和法定准备金率来间接控制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进而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被称为货币政策。一般而言,中央银行有三种货币政策工具可以用于控制货币供给: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以及贴现率。当中央银行要增加货币供给量时,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贴现率。反之,当中央银行要减少货币供给量时,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贴现率。4.通货膨胀怎样增加政府的收入?答:通货膨胀使得公众手中货币的实际价值降低了,政府印发货币来筹集收入就如同向每一个货币持有者征收一种通货膨胀税,有时也称为铸币税——政府通过其创造货币的权力而增加的收入。5、价格水平与名义货币供给之间存在什么关系?通货膨胀与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答:在充分就业和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前提下,根据MV=PY,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根据数量方程的增长率形式△P/P=△M/M+△V/V-△Y/Y,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决定了通货膨胀率,名义货币供给增加的越快,通货膨胀越高。6.讨论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在货币数量论中的地位。答:在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对古典的货币数量论作了清晰的阐述。货币数量论最著名的交易方程式可以表示为:MV=PY,货币流通速度V=PY/M。该式中,Y表示商品和劳务的总产出,P表示价格水平,M表示名义货币供给量。古典主义认为Y总是维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所以它在短期内是不变的,V是由支付制度、个人习惯等因素决定的,由于这些影响因素在短期内是稳定的,所以短期可视为不变的常量。这样,决定价格水平的就是名义货币供给量。费雪方程式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说明价格水平的变动仅源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最大的特点是假定货币的流通速度不变。1956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一种新的解释》一文中对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作出了新的解释,被称为新货币数量论。他认为,货币数量论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价格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该理论明确了货币需求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新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模型对货币流通速度的观点不同于古典学派的简单货币数量论,它认为货币流通速度虽然不是一个常数,但却具有稳定性,这一点与古典学派相近。新货币数量论认为,虽然价格水平变动率与利率实际上会影响实际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速度,但实证分析它们的影响是十分微小的,主要影响的是持久收入水平。由于持久收入水平在长期内是稳定的,所以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需求一样是相当稳定的,这样自然就得出了和古典的货币数量论十分相近的政策结论: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非常小,而货币政策的作用是主要的。7.根据费雪效应,通货膨胀率上升如何影响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答:长期中,货币是中性的,货币增长的变动并不会影响实际利率。由于实际利率不受影响,名义利率必然根据通货膨胀的变动进行一对一的调整。这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结果是实际利率不变,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进行一对一的调整。8.假定中央银行追求零通货膨胀率目标。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是否要求货币增长率也等于零?答: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零通货膨胀目标并不要求货币增长率也等于零。根据数量方程式MV=PY,由于V不变,P不变,则M的变化率应和Y的变化率保持一致,即货币增长率应该等于产出的增长率。9.通货膨胀被预期到或者未预期到是否重要?答: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很小,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使财富在不同群体间再分配,会对整体经济带来损害。10.在没有指数化的情况下,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代价是什么?当通货膨胀高于我们的预期时,谁受损失,谁得益?答:在没有指数化的情况下,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代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扭曲价格的信号作用,使社会资源配置低效率。另一方面的风险与不确定性能给经济主体带来损失和代价。当实际通货膨胀高于预期通货膨胀时,会引起财富在不同群体间的再分配:债权人受损,债务人得益;靠固定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受损,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得益。纳税人受损,政府得益。11.名义货币余额需求会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而增加。同时,通货膨胀会引起实际货币需求的下降。请解释为什么这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答:物价水平越高,人们为进行交易所需要的货币就越多,也就是说价格水平上升会增加名义货币需求。当中央银行提高货币增长率时,人们就会调高预期的通货膨胀率。通过费雪效应,这种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使得名义利率上升,较高的名义利率提高了持有货币的成本,从而减少了实际货币需求。12、假定货币数量论成立,流通速度恒定为5,产出保持在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上不变:,价格水平为2。a.求实际货币需求和名义货币需求。b.假定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固定为5000,产出仍保持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若价格可以调整,则新的价格水平是多少?答:a.根据Md=PY/V,代入有名义货币需求Md=(2×10000)/5=4000。实际货币需求Md/P=4000/2=2000。b.新的价格水平P=MV/Y=(5000×5)/10000=2.513、假设一国的货币需求函数为:式中k为常数。货币供给每年增加10%,实际产出每年增加5%。平均通货膨胀率是多少?如果实际产出增加更快,通货膨胀将会有什么不同?如果货币需求函数变动了,比如金融创新使货币流通速度稳定上升。这将会如何影响通货膨胀率?答:a.数量方程的增长率形式为:通货膨胀率=货币供给的增长率+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率-实际产出的增长率,代入有通货膨胀率=10%-5%=5%b.如果实际产出增加更快,通货膨胀率会下降。c.货币流通速度上升会提高通货膨胀率。14.假定实际货币需求函数为: 式中为预期通货膨胀率。实际产出保持不变:,实际利率保持不变:。假定名义货币供给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并且人们预期该增长率将一直持续下去。如果名义货币供给M=300,则实际货币供给和当期价格水平各为多少?假定名义货币供给M=300。现在中央银行宣布:从今以后,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降至5%。人们都相信此公告,而且各市场均实现均衡,则实际货币供给和当期价格水平各是多少?答:a.通货膨胀率=货币供给的增长率+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率-实际产出的增长率,预期通货膨胀率=10%。代入有M/P=(0.01×150)/(0.05+0.1)=10,即为实际货币供给。当期价格水平=300/10=30b.根据上式,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降至5%,预期通货膨胀率=5%,代入有M/P=(0.01×150)/(0.05+0.05)=15,即为实际货币供给。当期价格水平=300/15=2015.假设名义货币供给保持不变,实际产出保持不变:,实际利率保持不变:,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当产出上升到Y=106(r仍然不变)时,与初始值相比,均衡价格水平变化的百分比是多少?【提示:将表示为增长率形式】当实际利率上升到(Y保持不变)时,与初始值相比,均衡价格水平变化的百分比是多少?答:a.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货币量的变化率/实际收入的变化率=0.5,实际收入的变化率=(106-100)/100=6%,代入上式得货币量的增长率=3%,根据数量方程的增长率形式,均衡价格水平会上升3%。b.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货币量的变化率/实际利率的变化率=-0.1,实际利率的变化率=(0.11-0.1)/0.1=10%,代入上式得货币量的增长率=-1%,根据数量方程的增长率形式,均衡价格水平会下降1%。第六章经济增长1.试解释索洛模型的稳态含义,在稳态中经济会增长吗?为什么说单纯的资本积累并不能实现一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答:索洛模型中的稳态指的是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均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状态,稳态代表经济的长期均衡。当经济处于稳态时,尽管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不再发生变化,但由于人口在增长,因此资本总量和总产出也仍然是增长的。索洛模型表明,无论经济初始的资本水平如何,它最终会到达稳态的资本水平,因此单纯的资本积累并不能实现一国经济的持续增长。2.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是如何影响稳态收入水平和稳态增长率的?答:在索洛模型中,较高的储蓄率导致较高的稳态资本存量和稳态产出水平,较低的储蓄率导致较低的稳态资本存量和稳态产出水平。提高储蓄率只能引起经济在一段较短的时间迅速增长,当经济达到新的稳态时,这一增长时期将会结束。因此如果经济保持一个较高的储蓄率,它也能保持较高的资本存量和较高的产出水平,但不能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率。储蓄率对稳态增长率没有影响。3.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率是如何影响稳态收入水平的?如何影响稳态增长率的?答:索洛模型虽然假定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把n作为参数,就可说明人口增长对产量增长的影响。如图6-1所示。yykOAK’Ak图6-1图中,经济最初位于点的稳态均衡。假定人口增长率从增加到,则图6-1中的线便移到线,这时,新的稳态均衡为点。比较和两点可知,人口增长率的增加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从原来的减少到),进而降低了人均产量的稳态水平。西方学者进一步指出,由于人口增长率上升导致的人均产量下降正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两个有着相同储蓄率的国家仅仅由于人口增长率的差异,就会导致非常不同的人均收入水平。对人口增长进行比较静态分析的另一个重要结论是,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理解这一结论的要点在于懂得稳态的真正含义,并且注意到和都处于稳态均衡。)另一方面,由于和均处于稳态,所以人口增加对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的增长率都不产生影响。4.在索洛模型中,生产率的一次增长对长期生活水平有什么影响?答:在引入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在稳态中,总产出与资本和有效劳动都以同样的速度(n+g)增长,人均产出与人均资本都以技术进步的速率g增长。生产率的一次增长意味着g值的提高,因此在人口增长率n不变的情况下,稳态总产出与人均产出都会提高,故而生产率的一次增长会提高长期生活水平。5.稳态人均资本越高,长期人均消费就越多。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答: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根据资本的黄金律水平,只有当稳态人均资本等于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时,长期人均消费才是最多的。如果稳态人均资本高于资本的黄金律水平,长期人均消费反而会下降。因此并不是稳态人均资本越高长期人均消费就越多。6.如果一个经济体的稳态资本低于黄金律稳定状态,提高储蓄率将如何影响人均产出、消费和投资的?政策制定者会选择一个稳态资本低于或高于黄金律稳态吗?解释你的答案。答:当稳态资本低于黄金律水平时,提高储蓄率会提高人均产出和投资,但是人均产出的增加大于投资的增加,因此人均消费水平上升。当经济高于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时,选择黄金律水平会提高当期与未来消费。因此政策制定者会选择等于黄金律的资本水平,因为这样当期消费和未来消费都会提高。当经济低于资本的黄金律时,选择黄金律水平意味着降低当期消费以增加未来消费。因此政策制定者是否选择黄金律稳态取决于对当前几代人与将来几代人福利的权衡。如果政策制定者更看重当前几代人的福利,则不会选择黄金律稳态。如果政策制定者同等对待当前和将来几代人的福利,则会选择黄金律稳态。提高储蓄率使资本达到黄金律水平虽然使当前几代人不得不减少消费,但却可以使将来几代人从增加的消费中获益。7.概述索洛增长模型的主要结论。答:索洛模型旨在说明资本存量的增长、劳动力的增长和技术进步如何在一个经济中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产出水平随时间变化的增长过程。其主要结论有:储蓄率对稳态增长率没有影响。尽管储蓄率的提高不影响稳态增长率,但可以提高稳态人均收入水平。人口增长率的提高,会增加总产出的稳态增长率。人口增长率的提高,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和人均产出的稳态水平。在长期中,总产出增长率仅仅依赖于外生的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而人均产出的增长率只取决于技术进步率。换言之,只有技术进步才能解释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如果两国人口增长率、储蓄率和生产函数相同,它们最终将达到相同的稳态收入水平。如果两国之间储蓄率不同,那么它们在稳态中将达到不同的收入水平。8.在没有外生技术进步假设的情况下,内生增长理论如何解释长期增长?这种解释与索洛模型有什么不同?答:内生增长理论试图通过解释研发活动创造知识的决定因素,来解释技术进步率。相反,索洛模型仅仅假设技术进步率是外生的。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提高导致暂时的产出增长,但资本边际产量递减最终迫使经济达到稳态。在这种稳态下,增长仅仅取决于外生技术进步。但内生增长理论假设知识等资本边际产量恒定,而非递减,因而储蓄率的变动可以导致经济持续增长。9.用索洛模型解释不同国家富裕和贫穷的原因。答:索洛模型分析了资本存量、劳动力以及技术进步在经济中的相互作用及对增长的影响。根据索洛模型,储蓄率或投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都是一国生活水平的决定因素,这几个因素都可以解释不同国家的富裕和贫穷。按照索洛模型,尽管储蓄率的提高不影响稳态增长率,但可以提高稳态人均收入水平。储蓄率或投资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有比较高的稳态资本存量和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储蓄率或投资率较低的国家,其稳态资本存量和收入水平较低。具有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的国家平均要比低储蓄率和低投资率的国家富裕。索洛模型表明,人口增长率是决定一国生活水平的另一个长期因素,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将会有较低的人均资本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经验数据与索洛模型预测的结论相一致: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往往比人口增长率低的国家更贫穷。按照索洛模型,只有技术进步才能解释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因而技术进步率较高的国家生活水平也相对较高。10.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导致稳态的总产出增长,但人均产出并不增长。如果生产函数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增或递减,这一点仍然正确吗?答:如果生产函数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减,例如生产函数中有固定数量的生产要素土地,就有可能出现规模报酬递减的情形。随着经济增长,土地变得稀缺。这种情况下人口增加虽然能够增加总产出,但由于人均固定生产要素减少,导致人均产出却会降低。如果生产函数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增,例如人口增长时特定类型劳动力数量也在增加,就有可能出现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形。这种情况下,由于经济能够更快的享有规模经济的好处,人口增长既能够增加总产出,也能够增加人均产出。11.索洛增长模型认为,绝对趋同与有条件趋同之间有何差异?现实世界正在发生的似乎是哪一种?答:绝对趋同是指如果两国的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生产函数相同,它们最终将达到相同的稳态收入水平。也就是说,曾经贫穷的国家增长较快,将趋向于赶上富裕国家。有条件趋同是指如果两国之间储蓄率不同,那么它们在稳态中将达到不同的收入水平。但如果它们的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相同,它们的稳态增长率也将相同。实证研究表明,现实世界正在发生的似乎是有条件趋同。12.根据索洛增长模型,下列因素是如何影响稳态人均消费的?a.一国资本存量的一部分毁于战争;b.移民率大规模地持续性上升;c.能源价格持续性地上升;d.储蓄率暂时性地上升。答:a.根据索洛模型,人均资本偏离稳态水平时,会自动回归到原来的稳态水平。因此一国资本存量的一部分毁于战争,导致人均资本下降,但经济会回归到战争前的稳态水平,因此稳态人均消费不受影响。b.在资本存量不变的情况下,移民率大规模地持续性上升会改变人均资本水平。根据索洛模型,人均资本偏离稳态水平时,会自动回归到原来的稳态水平。因此这种情况不影响稳态人均消费。c.能源价格持续性上升对稳态没有影响,因此稳态人均消费不变。d.储蓄率暂时性地上升对稳态人均消费的影响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当人均资本低于黄金律稳定状态时,储蓄率上升可以增加稳态人均消费;第二种情况是当人均资本高于黄金律稳定状态时,储蓄率上升则会降低稳态人均消费。13.假设生产函数为:,经济社会把产出的30%用于储蓄(S=0.3),每年的折旧为资本存量的10%(),初始人均资本为4单位(k=4)。a.稳态人均资本水平k值;b.与黄金律对应的k值。答:a.生产函数为,两边同除以L,可得人均生产函数稳态时=0即整理得将S=0.3,代入上式可得,k=9b.资本的黄金律水平要求,即于是有得k=2514.假设经济的生产函数为,储蓄率和折旧率均为0.10。a.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是多少?b.人均产出的稳态水平是多少?c.人均消费的稳态水平是多少?答:a.生产函数为,两边同除以N,可得人均生产函数稳态时=0即将S=0.1,代入上式可得,k=1b.由于稳态时k=1因此稳态人均产出=1c.稳态人均消费15.假设一国生产函数为,实际产出每年平均增长3%,折旧率为每年4%;资本-产出比率为2.5。假定该经济已处于稳态。a.在初始稳态,储蓄率必须是多少?b.在初始稳态,资本的边际产量是多少?c.在资本积累的黄金律稳态水平,资本的边际产量将是多少?d.黄金律稳态的资本-产出比率将是多少?e.使消费最大化的储蓄率是多少?答:a.生产函数为,两边同除以N,可得人均生产函数由题意可知,稳态时实际产出每年平均增长3%,所以(n+g)=0.03资本-产出比率,所以k/y=(k/N)/(y/N)稳态时b.由于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资本在收人中所占的份额α=MPK(K/Y)因此资本的边际产量MPK=α/(K/Y)=0.3/2.5=0.12c.资本的黄金律水平要求=0.03+0.04=0.07d.由于MPK=α/(K/Y),因此K/Y=α/MPK=0.3/0.07=4.29即黄金律稳态所要求的资本-产出比率应为4.29e.由a可知,稳态时由于k/y=K/Y,由d可知,黄金律稳态时K/Y=k/y=4.29因此使消费最大化时的储蓄率为=(0.04+0.03)×4.29=0.3第七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IS-LM模型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而计划存货投资的数量取决于投资主体的意愿,并不一定为零。2.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且小于1?答:一般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是大于0且小于1的,但平均消费倾向则未必如此。平均消费倾向是消费和收入之比:当消费者的收入不足消费所需时,即消费大于收入时,平均消费倾向大于1;当消费小于收入水平时,平均消费倾向小于1;当消费和收入水平相平时,平均消费倾向等于1。3.用IS-LM曲线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自动调整过程。答:IS-LM曲线描述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决定。(1)产品市场上:IS曲线上的点代表了i=s,产品市场实现均衡。IS曲线右上方的点代表了i<s,经济中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收入或产出将减少;IS曲线左下方的点代表了i>s,经济中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收入或产出将增加;这样的调整下实现产品市场的均衡。货币市场上:LM曲线上的点代表了L=m,货币市场实现均衡。LM曲线左上方的点代表了L<m,人们会买入债券,利率将下降;LM曲线右下方的点代表了L>m,人们会卖出债券,利率将上升;这样的调整下实现货币市场的均衡。(2)下图说明了两个市场的调整过程。E点是两个市场的均衡点。被IS、LM曲线分割的Ⅰ、Ⅱ、Ⅲ、Ⅳ四个区域,分别代表了i<s和L<m;i<s和L>m;i>s和L>m;i>s和L<m。现设经济处于A点,则此时有i>s和L>m。i>s时,产出将增加,使得A点沿平行于横轴的箭头向右调整;L>m时,利率将提高,使得A点沿垂直于横轴的箭头向上调整;这两种运动方向的共同结果,经济最终将沿着某种路径均衡点E。rISⅠLMⅣEⅡrISⅠLMⅣEⅡA.Ⅲ0y4.财政政策在什么情况下最有效?在什么情况下挤出效应最大?财政政策有哪些局限性?答:(1)当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变动政府收支,利率水平不变,挤出效应为零,财政政策最有效。(2)当LM曲线为垂线时,变动政府收支,并不能改变国民收入水平,挤出效应最大,财政政策无效。(3)财政政策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财政政策容易受到相关利益集团或政治因素的影响;有些财政政策的效果有赖于社会公众的反应;财政政策存在着时滞,使得财政政策可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加剧经济的波动;政府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具有不确定性。5.货币政策在何种情况下最有效?在什么情况下完全无效?答:(1)当LM曲线为垂线时,投机性货币需求为零,增加货币供给会带来国民收入大幅提高,货币政策最有效。(2)当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增加货币供给不能改变利率水平,也无法提高国民收入水平,货币政策无效。6.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哪一种内部时滞更长?哪一种外部时滞更长为什么?答:(1)财政政策的内部时滞较长,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相对较短。改变政府收支等财政政策往往需要相关机构的审批,审批过程有时很缓慢,会延误政策的实施,因此财政政策的内部时滞较长;而中央银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货币政策并实施,内部时滞较短。(2)财政政策的外部时滞较短,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相对较长。比如政府购买支出本身就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政府变动购买支出的政策会直接影响总需求,因此财政政策的外部时滞较短;而货币政策中利率的改变要影响到投资需求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较长。7.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亿元)(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为8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投资为多少?(3)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答:(1)经济社会均衡时,满足Y=C+IC=100+0.8YI=50联立方程,可求得Y=750C=100+0.8×750=700S=I=Y-C=50(2)企业非自愿存货投资IU=800-750=50(3)即国民收入增加250。(4)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经济均衡时满足Y=C+IC=100+0.9YI=50联立上述方程,求得,Y=1500S=I=Y-C=50即国民收入增加500。(5)通过(3)(4)的求解可知,当边际消费倾向由0.8提高到0.9后,投资乘数由5提高到10。8.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82.5,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美元)。(1)求均衡收入。(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用(a)增加政府购买;(b)减少税收;(c)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实现充分就业,各需要多少数额?答:(1)当经济均衡时,满足Y=C+I+GC=100+0.8YdYd=Y-T+TRI=50,T=250,TR=82.5,G=200联立方程,可得Y=1080(2)(3)要实现充分就业,需增加国民收入(1200-1080)=120平衡预算乘数=1,据此可得,增加120的国民收入,需同时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120。9.现在考察比例收入税的作用。假设第4题中的税收函数改为T=0.25Y。(1)求均衡收入。(2)求政府购买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3)假定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水平为1200,试问:(a)增加政府购买;(b)减少税收(固定税);(c)增加政府购买或税收同一数额(以便预算平衡)来实现充分就业,各需要多少数额?答:(1)当经济均衡时,满足Y=C+I+GC=100+0.8YdYd=Y-T+TRT=0.25YI=50,TR=82.5,G=200联立方程,可得Y=1040(2)(3)要实现充分就业,需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