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改革背景下城市未来社区数字治理的困境与优化路径初探_第1页
数字化改革背景下城市未来社区数字治理的困境与优化路径初探_第2页
数字化改革背景下城市未来社区数字治理的困境与优化路径初探_第3页
数字化改革背景下城市未来社区数字治理的困境与优化路径初探_第4页
数字化改革背景下城市未来社区数字治理的困境与优化路径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社区作为城市有机体的细胞单元,在新时代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数字化改革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城市未来社区的数字治理更是城市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数字治理的实践需要数字技术的支持,而数字技术的不断升级也将为数字治理提供更加丰富的手段和方法。文章首先研究数字化改革背景下城市社区数字治理的困境,包括加剧邻里关系的疏离、过于追求数字化导致对民生需求的忽略、产生信息孤岛问题和造成居民隐私泄露等方面。然后提出了未来社区治理的优化路径,即要发挥社区的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作用、注重人文的改造和管理温度的体现、强化数据整合并提升精准管理、完善监督管理,严防发生数字风险,从而推进未来社区数字治理高质量发展。[关键词]数字化改革;数字治理;未来社区;社区治理1问题提出与研究背景社区治理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十分重要。社区治理的成效如何,将直接影响广大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自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的基层社会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以“单位制”为主、“街居制”为辅的管理模式。但是这种体制在市场化转型后开始转变,社区制应际而生[1]。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给社区治理指引了新的方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区治理与信息化相融合的理念开始层见叠出。综合来看,基本是由政府主导,以社区为切入点,从渠道建设逐步走向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2]。智慧社区则是基于社区信息化的升级创新,主要是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智慧化、精细化的管理与服务,是构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3]。但通过这几年智慧城区的实践,其更侧重于技术层面的提升,反而忽略了社会交往等人性层面的问题[4]。相较于智慧社区,低碳社区则更注重节能减排[5]。现在社区的居民来源多种多样,既有原住民,也有外来移民,还有引进人才等,其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的差异也较为明显,因此也会对社区管理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而未来社区的发展,不仅兼顾智慧化和生态化,也更注重社区治理的能力,可以围绕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展开设计,实现以人为本。2建设未来社区的现实意义未来社区基于新发展理念和未来城市架构设计,其核心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建设“未来社区”可以为浙江带来“四大红利”。2.1有助于改善大民生未来社区重视人文改造,最直观感受就是提升城市的温度感,即“人的城市化[6]”的实现。单从未来社区与当下社区的功能区分上来看,未来社区的整体规划设计更重视以人为导向,“以人为本”的原则贯穿始终,不仅关注建好房子,更关心房子是人幸福生活的住所(表1)。2.2有助于驅动大投资“未来社区”的建设主要可分为两大方向,一是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翻新,另一方面是规划新建区域[7]。前者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上,大范围引入“智慧+”技术,即利用IOT(物联网)对原有设施进行改造,刺激社区周边水、电、交通等方面的需求,带动投资热潮。而针对新建区域,将以TOD模式为主导,主打交通牌——“5-10-30分钟出行圈”来吸引社会各界投资。2.3有助于带动大产业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未来社区”,是围绕“创新、绿色、和谐、共享、开放”发展理念,进一步融合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之举。形成硬件共享、智慧互联、功能集成、绿色低碳的未来社区新特征,将带动一系列智能新产业、新技术落地。表1未来社区与普通社区的功能对比对比项目当下普通社区城市未来社区住所与社区以满足居民居住需求为主住宅、教育、娱乐、健康及商业等设施复合配套,以满足多样化多方面的日常需求住所与网络简单的线路,如宽带、光纤接入,功能单一。一般附着在建筑物之上社区内住宅与网络集成,楼内电器、硬件等设施可由物联网实现智能化控制,提升日常生活和出行的便捷度住所与配套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硬件设施以便捷、智能、节能、环保以及美观为基础,满足生活需求,建设好住宅门窗安防、电、冷热水、冷暖气、垃圾处理等设施住所与生态环境简单绿化花园型社区,环境优美,结合绿色、生态及环保的要求2.4有助于促进大转型当前城市治理上存在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问题,而“未来社区”倡导智慧、绿色、共享的城市管理理念[8],将带动“三大”转型——城市运营管理转型、社区治理转型、居民生活方式转型。2.4.1推动城市运营管理的转型从“重开发、轻管理”向“人文化、长期可持续”转型。解决城市管理效率低、综合配套服务不完善等问题,围绕居民所需、所盼,提升城市温度感,提高居民幸福感。2.4.2推进社区管理模式的转型从“扁平化”向“智慧型”转变。上接城市智慧云端大脑,连接社区平台中脑,下联市民终端小脑,结合政务服务平台与居民参与自治方式,针对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张皮”的矛盾弊病,以社区数据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精细化,补齐原先社区治理效能不足、空间集约利用不善、生活服务效率不高的短板。2.4.3促进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型从“高碳集约”向“绿色共享”变革。整合多功能协调综合节能机制、分级分类低碳循环手段和综合能源资源服务,打造未来低碳化社区。鼓励使用绿色环保材料、节能能源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社区生活,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打造绿色社区。3未来社区数字治理可能存在的困境3.1加剧邻里关系的疏离相较于传统熟人社区,现代邻里关系中居民即便住在一个小区也鲜有交流。此外,5G、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现代社区居民的交往和生活方式变得更加“网络化”,邻里之间往往只是“网上邻居”[9]。不仅如此,网购、外卖、网上維修等服务的兴起,使得人们更加依赖这些服务,减少了对邻里互助的依赖,也减少了人与人见面的频率。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社区交往的疏离。而这有悖于未来社区建设场景中“未来邻里”唤醒有温度的邻里社交圈的初衷。3.2过于追求数字化,忽略民生需求未来社区的建设与治理若片面追求技术进步而忽视人民所想,一味地认为技术能解决一切问题,便容易会掉入“唯技术论”的陷阱[10]。例如,邻里间纠纷的解决过度依赖线上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对于是非曲直的判断逐渐从人转移到机器手中,从而淡化人与人、人与技术之间的信任。久而久之,会把“以人为本”视为摆设,大大偏离了未来社区建设的本意。3.3产生信息孤岛问题在社区建设中,硬件的优化升级和信息技术平台建设受到更大的重视。但由于开发商和网络服务商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问题频发。同时,基层治理数据不通,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又产生信息孤岛,进一步导致数字治理的信息不连通,使得数字治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3.4造成居民隐私的泄露随着数字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未来社区中,将广泛应用数字安防、智能管家等技术。便利的数字化生活也会带来一定的泄露居民隐私的风险。4未来社区数字治理的优化路径未来社区建设中既存在符合人们生活与发展的逻辑,也存在无法彻底解决的矛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回应居民利益诉求,运用科学的管理处理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在治理中保障居民权益,防范数字风险,才能使居民真正融入未来社区生活。4.1发挥社区的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作用未来社区的可持续运营也需要发挥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的作用,建立良好的社区治理机制,政府需要鼓励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公共事务,实现社区管理的民主化、参与化、透明化[11]。例如,通过在数字平台与居民协商、对居民进行培训,将传统社区与数字技术有机结合,同时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4.2注重人文的改造和管理温度的体现未来社区的数字治理需要注重人文改造,提升城市的温度感。数字治理不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关注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注重人的需求和感受,让城市更加人性化、舒适和宜居[12]。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开放、便捷、舒适的城市环境,传承和发扬城市的文化特色,让居民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提高城市的社会凝聚力和幸福感。4.3强化数据整合,实现精准化管理强化数据整合、鼓励数据开放共享,并利用分级分类等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精准化管理,从而准确把握居民的需求。未来社区建设过程中会时常遇到“杂、乱、数量大”的数据信息,政府需要通过法律法规界定信息公开边界和权责,鼓励多元主体开放共享公众所需的数据,推动社会对数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高数字政府治理效率[13]。4.4完善监督管理,严防数字风险建立健全安全防范体系和提高居民应用数字技术能力[10],是严防数字风险,加强居民数字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利用“互联网+”模式分类管理数字风险,对不同类别的风险实施不同监管措施,同时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创新全民参与监督的渠道,科学防范风险,提升数据监管的精准度和科学性。5结论及讨论城市未来社区数字治理将数字技术与社区建设深度融合,通过将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应用于社区全生活链服务,使居住环境更加绿色低碳化、人本化和智能化,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本研究初步总结了未来社区数字治理存在的困境,并据此提出要发挥社区的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作用、注重人文的改造和管理温度的体现、强化数据整合并实现精准化管理、完善监督管理并严防发生数字风险,从而推进未来社区数字治理高质量发展。本研究丰富了政府数字化改革视角下未来社区数字治理的研究成果,有利于加深对我国特别是浙江省目前相关实践的理解,对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