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县中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县中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县中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县中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县中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县中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为应对“垃圾围城”危机,很多省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能量循环利用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此举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使种群基因频率改变B.由环境引起的生物变异是不能遗传的变异C.生物适应环境的特征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地理隔离是物种产生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3.蛋白质分子的功能与其结构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酶与底物结合后,两者的形状均发生改变B.酶在最适温度下其空间结构最稳定C.受体与递质结合后形状不会发生改变D.载体与被转运分子结合后发生形状改变需要消耗ATP4.下列关于臭氧的叙述错误的是()A.臭氧层能保护人类免受短波辐射伤害B.氟利昂会影响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C.臭氧层出现空洞会使水产品产量下降D.各国对臭氧层的重要作用还没有清醒认识5.甲氧西林是一种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抗生素,但由于早期抗生素的滥用,在某些患者体内发现了能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一种“超级细菌”)。科研人员从另一种细菌中提取出能破坏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膜的新型抗生素(LysocinE)。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形成表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B.“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无关D.该新型抗生素(LysocinE)可用于治疗病毒引发的疾病6.下图为某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幽蚊幼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827J·m-2·a-1C.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D.浮游植物能量多的原因是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效率高7.如图为患者血液中某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中A、C两点对应的时间表示某抗原先后两次侵入此人体的时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图说明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B.若以后该患者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不一定能迅速产生抗体C.该患者浆细胞的寿命比记忆细胞短且所含的内质网发达D.CD段产生抗体的细胞来自于自身细胞增殖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8.(10分)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容纳量会随着气候的改变而改变B.同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同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种群年龄结构的改变而改变D.顶极群落中的各种群数量基本保持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二、非选择题9.(10分)Graves病(GD)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研究发现,GD患者甲状腺细胞表面表达大量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导致甲状腺肿大。科研人员通过制备单克隆抗体,对治疗GD进行了尝试。(1)用ICAM-1作为抗原间隔多次免疫若干只小鼠,几周后取这些免疫小鼠的血清,分别加入多孔培养板的不同孔中,多孔培养板中需加入________以检测这些小鼠产生的抗体。依据反应结果,选出抗原-抗体反应最________(强/弱)的培养孔所对应的小鼠M。(2)取小鼠M的脾脏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液,与实验用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具有________能力的细胞。核苷酸合成有两个途径,物质A可以阻断其中的全合成途径(如下图)。正常细胞内含有补救合成途径所必需的转化酶和激酶,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选用的骨髓瘤细胞中缺乏转化酶。可用加入H、A、T三种物质的“HAT培养基”筛选特定的杂交瘤细胞。融合前将部分培养细胞置于含HAT的选择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________(有/无)骨髓瘤细胞生长,说明培养基符合实验要求。杂交瘤细胞可以在HAT培养基上大量繁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将获得的上述细胞在多孔培养板上培养,用ICAM-1检测,从中选择________的杂交瘤细胞,植入小鼠腹腔中克隆培养,一段时间后从小鼠腹水中提取实验用抗体。(4)若进一步比较实验用抗体和131I对G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可将若干GD模型小鼠等分为三组,请补充下表中的实验设计。对照组(A)131I治疗组(B)单克隆抗体治疗组(C)给GD模型小鼠腹腔注射1.1mL无菌生理盐水给GD模型小鼠腹腔注射溶于1.1mL无菌生理盐水的131I________10.(14分)为了探究两个水稻新育品种P1、P2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科研人员分别测定了新育品种与原品种叶片的表观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水稻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中,提取该物质常用的有机溶剂是________________。(2)水稻叶肉细胞中,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是碳反应中将CO2还原为糖的能源物质。碳反应中形成的第一个糖是________________。(3)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了CO2的供应,水稻叶绿体内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4)在25℃-40℃范围内,P1表观光合速率受温度影响比P2________________。(5)比较15℃时P1总光合作用强度和P2总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相等、不相等、无法确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11.(14分)某科研小组尝试从光合细菌中提取类胡萝卜素,流程如图:(1)将少量污泥样品接入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基中加入铵盐和谷氨酸钠为光合细菌的生长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中没有加入有机碳,从功能上看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2)图中②、③过程需要重复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小组进行过程②操作时,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右图所示,推测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3)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4)从浸提离心干燥后的菌体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萃取法,萃取剂应该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鉴定萃取样品时,若标准样品点样偏少,则其扩散的最终位置距点样处会___________________(偏远、不变、偏近)。12.回答下列问题:(1)某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_____,如果此时遇到轻度污染,则对此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如果遇到严重污染,将导致绝大多数水生植物死亡,河流内的氧浓度降低,分析该生态系统中氧气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最终水质恶化,水生动物也大量死亡。(2)东亚飞蝗,别名蚂蚱、蝗虫,为迁飞性、杂食性的农业害虫。研究发现:东亚飞蝗喜在坚实的土地中产卵。如在东亚飞蝗繁殖期人为疏松土壤,可影响其种群的_____,以降低种群密度。另外,可适当引入与其有_____关系的生物,抑制其种群数量增长。(3)东海原甲藻与中肋骨条藻是我国近海主要的两个赤潮藻种,几乎每年都会引发大规模的赤潮,对海洋养殖业构成极大威胁。为了解浮游植物种间竞争在赤潮发生中的作用,研究者设计了东海原甲藻与中肋骨条藻的共培养实验,结果显示,两藻分开培养时,成“S”型成长曲线。两藻共同培养时,中肋骨条藻数量正常增长,而东海原甲藻数量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

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

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正确;

C、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

D、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D正确。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实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意在考查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A【解析】

1、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后者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包括:(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重复能造成基因数目的变化,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B、由环境引起的变异,若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则是可遗传的变异,B错误;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的方向,C错误;D、地理隔离不是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如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与进化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变异的类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A【解析】

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包括: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详解】A、酶与底物结合后,酶和底物的形状均会发生改变,A正确;B、最适宜温度条件下,酶活性最高,但是稳定性较低,而较低温度下酶的结构较稳定,B错误;C、受体与递质结合后形状会发生改变,C错误;D、载体与被转运分子结合后发生形状改变不需要消耗ATP,D错误。故选A。4、D【解析】

紫外线辐射能被蛋白质和核酸吸收,并破坏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键,因此对生物有极大的杀伤力,还能引起基因突变。紫外线能使一些氧分子裂变成游离的氧原子,并和另一些氧分子结合成臭氧(O3),紫外线也可使臭氧裂变成氧气,在平流层,氧气和臭氧是保持平衡的。但是近年来,人类的活动正在逐渐破坏着这种平衡,使臭氧的分解过程大于合成过程。导致大气中臭氧减少和耗竭的物质主要是平流层内超音速飞机排放的大量含氮废气以及冰箱和空调使用过程中散发出的氟利昂。臭氧层耗损和臭氧层空洞对人类与其他生物的主要危害包括: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等。【详解】A、臭氧层能保护人类免受短波辐射伤害,A正确;B、氟利昂会影响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B正确;C、臭氧层出现空洞会使水产品产量下降,C正确;D、各国对臭氧层的重要作用有清醒认识,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臭氧层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5、A【解析】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其的影响了,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产生是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其,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详解】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是原有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一定发生了进化,A正确;B、抗生素对细菌起到选择作用,不诱发产生基因突变,B错误;C、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错误;D、该新型抗生素(LysocinE)可破坏细胞膜,而病毒无细胞结构,无细胞膜,故该新型抗生素(LysocinE)不可用于治疗病毒引发的疾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细菌抗药性形成的原因,要求学生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来解释相关考点。6、C【解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概念: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2)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3)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4)能量传递效率:10%-20%。【详解】A、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所以不能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错误;B、幽蚊幼虫同化的能量为840J·m-2·a-1,其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消耗、流行下一营养极(13J·m-2·a-1)、分解者利用、未利用,因此幽蚊幼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应该小于827J·m-2·a-1,B错误;C、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3780+4200)÷31920=25%,C正确;D、食物网中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浮游植物能量多的原因是其处于第一营养级,而其他营养级的能量归根结底都来自于第一营养级,D错误。故选C。7、D【解析】

据图分析:该图表示人体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体内抗体的变化图。其中,A表示抗原首次感染病人,AB段表示体内体液免疫抗体的含量逐渐增加,BC段表示初次免疫的抗体逐渐消退。C点表示患者第二次感染该抗原,CD段表示二次免疫时抗体含量的变化剧烈而迅速,这是由于记忆细胞能够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的结果。【详解】A、据图可知,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速度和数量都比一次快且多,A正确;B、不同记忆细胞的寿命长短不一,所以若以后该患者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不一定能迅速产生抗体,B正确;C、记忆细胞寿命比浆细胞长得多,有些甚至能终生保留,浆细胞能合成、分泌抗体,所以内质网较发达,C正确;D、CD段产生抗体的细胞主要来自于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体液免疫过程的识记与理解,熟悉二次免疫的过程,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8、C【解析】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总是受到环境容纳量(K)的限制。【详解】A、气候影响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会随着气候的改变而改变,A正确;B、同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有的较大,有的较少,B正确;C、环境容纳量由环境决定,不会随着种群年龄结构的改变而改变,C错误;D、顶极群落中的各种群数量基本保持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出生率与死亡率接近,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9、ICAM-1强无限增殖无杂交瘤细胞可以进行补救合成途径大量产生抗ICAM-1抗体给GD模型小鼠腹腔注射溶于1.1mL无菌生理盐水的抗ICAM-1单克隆抗体【解析】

1、单克隆抗体:由单个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的细胞系所产生出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能大量制备的特点。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首先用特定抗原注射小鼠体内,使其发生免疫,小鼠体内产生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利用特定选择培养基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即AB型细胞(A为B淋巴细胞,B为骨髓瘤细胞),不需要A、B、AA、BB型细胞;第二次筛选,利用多孔板法和抗原-抗体杂交法筛选,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详解】(1)抗原和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多孔培养板中需加入ICAM-1以检测小鼠是否产生抗ICAM-1的抗体。依据反应结果,选出阳性(或“抗原-抗体”)反应最强的培养孔所对应的小鼠M。(2)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具备了骨髓瘤细胞无限增殖的特点。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选用的骨髓瘤细胞中缺乏转化酶,无法进行补救合成途径,且物质A阻断了全合成途径,故在HAT培养基中无骨髓瘤细胞生长。杂交瘤细胞含有补救合成途径所必需的转化酶和激酶,可以进行补救合成途径,可以在HAT培养基上大量繁殖。(3)根据抗原和抗体结合的特异性,用ICAM-1检测,从中选择大量产生抗ICAM-1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植入小鼠腹腔中克隆培养,一段时间后从小鼠腹水中提取实验用抗体。(4)根据题干中实验目的“比较实验用抗体和131I对G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依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单克隆抗体治疗组(C)中应给GD模型小鼠腹腔注射溶于1.1mL无菌生理盐水的抗ICAM-1单克隆抗体。【点睛】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掌握基础知识并准确获取题干信息是解题的关键。10、类囊体膜(光合膜)95%乙醇(无水乙醇)ATP、NADPH三碳糖(三碳糖磷酸)RuBP(核酮糖二磷酸)大无法确定P1和P2在15℃时净光合速率相同,但二者在该温度下呼吸速率不确定【解析】

据图分析:随着温度的升高P1和P2的净光合速率都先上升后下降,且最适宜温度都是25℃;净光合速率P1高于P2,且两者都高于对照组,但是温度较高时P1下降的更快。【详解】(1)捕获光能的物质是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中,可溶于有机溶剂,用95%乙醇或无水乙醇进行提取。(2)光反应产生的ATP、NADPH都是能源物质。三碳糖是碳反应形成的第一个糖。(3)消耗RuBP的CO2固定过程立即停止,而生成RuBP的三碳酸还原过程继续,故RuBP首先积累起来。(4)在25℃-40℃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P1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幅度更大,故P1净光合速率受温度影响比P2大。(5)P1和P2在15℃时净光合速率相同,但二者在该温度下呼吸速率不确定,故总光合作用强度无法判断大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表观光合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1、氮源选择分离得到光合细菌的纯净培养物涂布不均匀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的溶氧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具有较高的沸点,能溶解色素并且不与水混溶不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胡萝卜素的提取。基本属于识记的内容,要求学生熟知胡萝卜素的提取方法、流程及鉴定过程。(1)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培养基中加入铵盐和谷氨酸钠为光合细菌的生长提供氮源;由于光合细菌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培养基中没有加入有机碳,从功能上看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2)②、③过程需要重复几次,目的是分离得到光合细菌的纯净培养物。右图体现平板上菌落并非“均匀分布”而是相对集中于左侧,这可能是由于制作平板时“涂布不均匀”所致(3)振荡培养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由此可以说明该细菌是需氧菌。由于振荡培养提高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故振荡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更快。(4)萃取剂应该具有具有较高的沸点,能溶解色素并且不与水混溶等特点。鉴定胡萝卜素萃取样品时,可采用纸层析法,扩散的最终位置距点样处距离取决于溶解度,与含量无关,因此在鉴定萃取样品时,若标准样品点样偏少,则其扩散的最终位置距点样处会不变。12、相对稳定自我调节能力大多数水生植物死亡,导致光合作用大幅度降低,产生氧气的量减少,河流中腐殖质增多,好氧细菌大量繁殖,使河流内的氧浓度降低。(只要同时有产生氧气减少和消耗氧气增加即可给分)。出生率竞争或捕食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竞争营养,并且中肋骨条藻竞争力更强,因此表现正常生长。或者中肋骨条藻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