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联考化学 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联考化学 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联考化学 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联考化学 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联考化学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浙南名校联盟期中联考

化学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

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120-16Na-23Mg-24S-32Cl-35.5

Fe-56Cu-64Ba-137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时,电离出的阳奉于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A.Na2sO3B.NaHSO4C.NH4NO,D.NaOH

【答案】A

【解析】

【详解】A.Na2s03电离出的阴离子为SO;,SO:水解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A正确;

B.NaHSO4电离出的阴离子为S。:,硫酸根离子不水解,对水的电离平衡没有影响,B错误;

C.NH4NO3电离出的阴离子为硝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不水解,对水的电离平衡没有影响,C错误;

D.NaOH电离出的阴离子为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会抑制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D错误;

故答案选A。

2.下列物质能导电,且为强电解质的是

A.熔融AlJB.冰醋酸C.盐酸D.熔融BaSOq

【答案】D

【解析】

【详解】A.AlCb为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不导电,故A不符合题意;

B.冰醋酸属于弱电解质,且不导电,故B不符合题意;

C.盐酸为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

D.BaSC)4属于盐,是强电解质,且熔融状态能导电,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3.下列仪器名称正确的是

C.溶量瓶

【答案】A

【解析】

【详解】A.仪器的名称为点滴板,故A正确;

B.仪器

C.仪器

的名称为蒸储烧瓶,故D错误;

4.下列化学用语或表达式正确的是

A.金刚砂的化学式:Si3N4B.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CH3coOCH3cH2

C.羟基的电子式:・@:HD.14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26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刚砂为碳化硅,化学式:SiC,A错误;

B.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CH3coOCH2cH3,B错误;

C.羟基中含有1个未成对电子,电子式:・6:H,C正确;

••

D.14c为6号元素碳元素,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由6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6)24,D

错误;

故选Co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与D2互为同位素B.碳纳米管和富勒烯互为同素异形体

C.纤维素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D,所有的烷烧都是同系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的互称,H?与D?是分子,不可能互为同位素,

故A错误;

B.碳纳米管和富勒烯都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

C.纤维素与淀粉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但聚合度n值不同,不可能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烷煌互为同分异构体,不互为同系物,则所有的烷烧不可能是同系物,故D

错误;

故选B(.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与过量的硫粉共热产物是CuS

B.液氯可以储存在钢瓶中

C.NaHCOs固体可以做干粉灭火剂,金属钠着火可以用其来灭火

D.生产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为石灰石、烧碱和石英砂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硫的氧化性弱,将铜氧化为+1价的铜,则铜与过量的硫粉共热产物是CU2S,故A错误;

B.常温下液氯与铁不反应,则液氯可以储存在钢瓶中,故B正确;

C.金属钠着火时生成Na2O2,NaHCC)3受热分解有CO2和H2O生成,NazCh可与CCh和H?0反应放出

氧气,加大火势,因此钠着火时不能用NaHCC>3作为灭火剂,故C错误;

D.生产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为石灰石、纯碱和石英砂,故D错误;

答案选B。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质量的甲烷、乙烷、丙烷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丙烷

B,等物质的量的甲烷与氯气反应的有机产物仅有CH3cl

C.甲烷、苯和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q溶液因反应而褪色

D.分子式为CJIpO且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有机物有4种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将炫的分子式转化为CHx,质量相等的燃,烧的x值越大,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越大,甲

Q

烷、乙烷、丙烷的X值分别为4、3、则相同质量的甲烷、乙烷、丙烷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3

甲烷,故A错误;

B.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为光敏反应,反应生成氯代甲烷的混合物和氯化氢,则等物质的量

的甲烷与氯气反应的有机产物不可能仅有一氯甲烷,故B错误;

C.油脂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酸性高锯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溶液褪色,故C错误;

D.分子式为CJLoO且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有机物为饱和一元醇,可能为1一丁醇、2—丁醇、2一甲基一

1—丙醇:、2一甲基一2一丙醇,共有4种,故D正确;

故选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铁上镀铜时,金属铜作阴极

B.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氧化镁冶炼金属镁

C.牺牲阳极法通常是在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上安装若干镁合金或锌块

D.用石墨电极电解1L0.4moi/L的CuSO4溶液,当阳极产生标准状况下8.96L气体时,停止电解,向

剩余溶液中加入适量CuO可使电解质溶液恢复至原状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铁上镀铜时,金属铜作电镀池的阴极,故A错误;

B.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冶炼金属镁,故B错误;

C.镁或锌的金属性强于铁,与铁在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原电池时,铁做正极被保护,所以牺牲阳极法通常

是在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上安装若干镁合金或锌块,故C正确;

D.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0.4mol铜离子在阴极完全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时,标准状况下阳

极上生成氧气的体积为0.4molXgX22.4mol/L=4.48L,则阳极产生标准状况下8.96氧气时,说明硫酸铜

溶液完全电解后,又电解水,则向剩余溶液中加入适量氧化铜不可能使电解质溶液恢复至原状态,故D

错误;

故选Co

9.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0

B.用标准HC1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

C.用同一针筒先后抽取80mL氯气、20mL水,振荡,气体完全溶解,溶液变为黄绿色

—>41^水

D.检验淀粉水解情况的加液顺序:淀粉溶液一稀硫酸-NaOH溶液一

」银氨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范围值,不可能为确定值,所以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

的pH不可能为0,故A错误;

B.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所得溶液呈酸性,则用标准盐酸溶液滴

定测定碳酸氢钠溶液浓度时应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故B正确;

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用同一针筒先后

抽取80mL氯气、20mL水,振荡,氯气不可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变为浅黄绿色,故C错误;

D.碘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碘化钠、次碘酸钠和水,所以加入碘水检验淀粉时,不能先加入氢氧化

钠溶液,否则无法检验溶液中的淀粉,故D错误;

故选B。

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电解氯化镁溶液的反应:2C1-+2H2O-2OH-+H2T+C12T

+

B.KC1O碱性溶液与Fe(OH)3反应:300'+2Fe(OH)3=2FeO;-+3CE+4H+H2O

C.用稀硫酸除去硫酸钠溶液中少量的硫代硫酸钠:S2O^+2H+=SO?T+SJ+H2O

2-3+2+

D.氯化铁溶液吸收H2S:s+2Fe=2Fe+S4<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镁溶液时,阳极上生成氯气,阴极上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

电解

2+

子能和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离子方程式为:Mg+2Cr+2H2O=Mg(OH)2J+H2T+C12T,

A错误;

B.碱性条件下不会生成氢离子,KC1O碱性溶液与Fe(OH)3反应:

3cleT+2Fe(OHX+4OH=2FeOj+3C1+5H2O,B错误;

C.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单质和二氧化硫,离子方程式:

-

S2O3+2H^=SO2T+S+H2O,C正确;

D.H2s是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应写成化学式,该反应是离子方程式为:

3+2++

H2S+2Fe=2Fe+S+2H,D错误;

故选Co

11.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L2LCC14中含有C-C1键的数目为2NA

B.室温下,pH=l体积为1L的硫酸溶液所含氢离子数为0.2NA

C.将10mLlmol/LFeC'溶液滴入沸水中,所得氢氧化铁胶粒的数目为OOINA

D.标准状况下,44.8LNO与22.4LC)2反应后的分子数小于2N,\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体,不确定其物质的量,A错误;

B.室温下,pH=1体积为1L的硫酸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为0」mol/L,则所含氢离子为0.1mol,数目为

01NA,B错误;

C.FeCb的物质的量为0.01Lxlmol/L=0.01mol,而胶粒是由几个分子聚集形成的微粒,故氢氧化铁胶粒

数小于O.OINA,C错误;

D.标准状况下,44.8LNO(为2mol)与22.4LO?(为Imol)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又会部分转化为四

氧化二氮,故反应后的分子数小于2NA,D正确;

故选D。

12.四种短周期元素X、Y、Z和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43。下列说法

不事项的是

XY

ZW

Q

A.原子半径(r):r(Z)>r(X)>r(Y)

B.Y、Z、W元素在自然界中均存在游离态

C.Q的原子序数为32,Q元素的单质可作半导体材料

D.X的最简气态氢化物比Y的最简气态氢化物沸点低,热稳定性差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四种短周期元素X、Y、Z和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43,设Y的原

子序数为a,X、Z、W的原子序数分别为a-的a-1+8、a+1+8,则a+a-l+a-1+8+a+1+8=43,解得:a=7,则

X为C元素,Y为N,Z为Si,W为S元素;Q与X、Z都位于第IVA族,为错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A.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

r(Z)>r(X)>r(Y),A正确;

B.Si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Si存在,B错误;

C.Q元素位于第四周期IVA族,原子序数为32,Ge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可以推断Q元素

的单质可作半导体材料,C正确;

D.X的最筒气态氢化物为CH4,Y的最筒气态氢化物为NH.3,由于NH3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沸点比高

CH4,非金属性越强,氨化物越稳定,则稳定性CH4<NH3,故D正确;

答案选B。

13.“类比”是预测物质性质与化学反应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类比”是相对的,不能违背客观事实。下列“类

比”不合理的是。

A.Fe3c1可表示为Fed?ZFeCy,则在水溶液中制备的Fe3。也可表示为Fel?2FeA

B.H2O2的分子构型不是直线形,则s2cL也不是直线形

C.一定条件下,A1和Fe2o3反应生成Fe和A12O3,则Na和Fe,O,反应生成Fe和Na?。

D.CuSO4溶液在空气中蒸干得到CuSO4固体,则Fe?(SO41溶液在空气中蒸干得到Fe?(SOj?固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Fe3c卜可表示为FeCyNFeCh,但在水溶液中不能制备出Fe'k,因为铁离子能将碘离子氧

化为碘单质,A错误;

B.H2O2中。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S2cU中S原子的杂化类型也为sp3故他们均不是直线型,B正

确;

C.铝和钠的活泼性都强于铁,一定条件下,A1和Fe?。,反应生成Fe和Al203,Na和Feqs反应生成Fe

和Na?。,C正确;

D.硫酸铁和硫酸铜水解都生成难挥发性酸,所以蒸干都能得到物质本身,D正确;

故选Ao

14.关于下列△”的判断不.颐的是。

①C(s,石墨)+O2(g)=CC)2(g)AH,

②C(s,金刚石)+O2(g)=CC)2(g)AH2

③2c(s,石墨)+C)2(g)=2CO(g)AH3

@2CO(g)+O2(g)=2CO2(g)AH4

⑤CC)2(g)+C(s,石墨)=2CO(g)AH5

AH+AH

A.AH,<0,AH4<0B.AH,=^^

12

C.若石墨比金刚石更加稳定,则AH产AH?D.若反应⑤为吸热反应,则AH3>AH1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①为石墨燃烧,放热反应,故AHL。,④为一氧化碳燃烧,放热反应,△H,O,A正确;

B.由盖斯定律,①=g(③+④),故八耳二”等也,B正确;

C.由能量越低越稳定,若石墨比金刚石更加稳定,得石墨具有得能量比金刚石低,即AHi-AH?〉。,

则公乩>八凡,C错误;

D.由盖斯定律得,⑤=③-①,则AH5=AH3-八兄>0,得AH3>AH1,D正确;

故选C。

15.已知反应: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T,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

确的是

A.Na?。?中的氧元素全部被还原B.氧化性:Na2O2<Na2FeO4

C.每生成lmolNazFeO”反应有4moi电子转移D.Na2。为还原产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硫酸亚铁是反应的还原剂,高铁酸钠是氧

化产物;氧元素的化合价即升高被氧化又降低被还原,过氧化钠即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氧化钠、高铁

酸钠是还原产物,氧气是氧化产物。

【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中,过氧化钠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即升高被氧化又降低被还原,故A错

误;

B.由分析可知,过氧化钠即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高铁酸钠是氧化产物,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

物可知,过氧化钠的氧化性强于高铁酸钠,故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生成2moi高铁酸钾,反应转移lOmol电子,则生成Imol高铁酸钾,反应转移5moi

电子,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氧化钠、高铁酸钠是还原产物,故D正确;

故选D。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Na2co3、CaCO,的溶解焰变相近,Na2CO3(s)2Na(aq)+CO1-(aq)AS,;

CaCO3(s),Ca2+(aq)+CO:(叫)AS2,则AS/AS2

B.NaCl(s)=NaCl(l)AS<0

C.非自发进行反应一定不可能发生

D.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过程肯定不是自发过程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4S<0;常温常压下,Na2co3、CaCOa的溶解焰变相近,

而碳酸钙难溶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碳酸钠的溶解为自发进行的,则说明碳酸钠溶解的燧变更大,故

AS1>AS2,A正确;

B.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为嫡增过程,端变大于零,B错误;

C.反应是否自发进行有反应的焙变、牖变、温度共同决定;非自发过程,改变温度可能变为自发过程,

如烙变大于0,烯变大于0的反应低温可以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高温下可以自发进行,C错误;

D.有些自发进行的反应也需要反应条件,才能进行,如氢气和氧气需要点燃反应,D错误;

故选A«

17.一种利用纳米V2O5纤维为电极的Li-Mg二次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离子交换膜

A.充电时,外接电源负极与V?C)5电极相连

B.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可以为ImolL-1的LiCl-MgCl2混合水溶液

+

C.充电时,阳极反应式可以表示LiV2O5-e-=Li+V2O5

D,相同时间内导线经过的电子与阳离子交换膜上通过的离子数目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知,该二次电池放电时Mg电极为负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Mg-2e-=Mg2+,V2O5为正极,

+

电极反应式为:Li+V2O5+e-=LiV2O5)充电时Mg电极为阴极,V2O5为阳极。

【详解】A.充电时,外接电源正极与丫2。5电极相连,A错误;

B.Mg是活泼金属能与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水溶液作电解质溶液,B错误;

C.充电时,阳极LiV2(2)5失去电子,阳极反应式可以表示为LN2O5-e-=U++V2O5,C正确;

D.阳离子交换膜上通过离子有锂离子和镁离子,锂离子带一个电荷,镁离子带两个电荷,电荷不相等,

所以相同时间内导线经过的电子与阳离子交换膜上通过的离子数目不相等,D错误;

故选C。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0.1mol-LT的CH3coOH溶液通入少量氨气,导电能力不变

B.室温下,pH=1的CH3coOH溶液中的C(CH3COO-)和pH=13的NaOH溶液中c(Na+)相等

C.室温下,同浓度的氨水和NaOH溶液稀释相同倍数,氨水的pH大

D.室温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H溶液和HC1溶液分别与同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至恰好中

和,所得溶液的pH相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A.醋酸和氨水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二者反应后生成的醋酸镂是强电解质,因此溶液的导

电性增强,A错误;

B.室温下,pH=1的醋酸溶液中c(H+)=0.1mol/L,和pH=13的NaOH溶液中c(OH)=0.1mol/L,

各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H+)=c(CH3coO-)+c(OH)、c(OH)=c(Na+)+c(H+),

根据室温下水的离子积常数,所以酸中c(OFT)等于碱中c(H+)所以存在c(CH3coO)=c(Na+),B正

确;

C.氨水属于弱电解质,稀释过程中电离程度增大,所以同体积同pH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分别稀释相

同倍数,稀释后氨水的pH较大,但题中并未指明溶液的体积,C错误;

D.醋酸大于盐酸体积相同、pH相同的HC1溶液和CH3co0H溶液,由于醋酸物质的量浓度大于盐酸物

质的量浓度,醋酸物质的量大于盐酸物质的量,因此醋酸消耗的NaOH大于盐酸消耗的NaOH,所得溶

液的pH不相等,D错误;

故选Bo

19.已知HF分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二聚反应:2HF(g),(HF)2(g)o经实验测得,不同压强下,体

-Illrt

系的平均摩尔质量M=3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I

77K

A.该反应的AH>0B.平衡常数:K(a)=K(b)<K(c)

C.(HF)2的体积分数d点比c点大D.测定HF的相对分子质量要在低压、高温条件下

【答案】D

【解析】

【分析】当在pi压强下,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系的平均摩尔质量减少,由于体系中气体的总质量

守恒,则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加,平衡逆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进行,因此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H<0»当在相同温度下,c点体系的平均摩尔质量大于d点,由于体系中气体的总质量守恒,则c点气体

总物质的量更小,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压强越大,气体总物质的量越小,因此,c点的压强

更大,即pi>p2o

【详解】A.温度升高平均摩尔质量减小,气体质量守恒,物质的量增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由于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因此正反应是放热反应,△H<0,故A错误;

B.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压强变化,a、b、c点的温度不同,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

越小,平衡常数:K(a)>K(c)>K(b),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d点压强小于c点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HF)2的体积分

数增大,因此(HF)2的体积分数c点更大,故C错误;

D.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测定HF的相对分子质量应使平衡逆向进行,需要在低压、高

温条件下进行提高HF的纯度,故D正确;

故选Do

20.某温度下,在一个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CO(g)+H2O(g).-CO2(g)+H2(g)AH<0,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均为nmol,现

欲使H2的平衡浓度增大一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可以采用的是。

A.再加]入2nmolCO,和2nmolH2B.降低温度

C.再加入nmolCO和nmolH2。D.加入催化剂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再通入2nmolCO2和2nmolH2(g),采用极值法,全部转化为2nmolCO和

2nmolHzCXg),与题干中的量相同,平衡时H?为nmol,再加上原来的nmol,所以H2的平衡浓度增大一

倍,A正确;

B.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相等的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左移,B错误;

C.再通入nmolCO和nmolFhO,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氢气的量增加,因为不能全部转化,所以氢气

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是增大1倍,C错误;

D.加催化剂平衡不移动,D错误;

故选Ao

21.25℃时,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弱酸CH3coOHHC1OH2cO3H2so3

=1.5x10-2

Kal=4.3xIO"

01.8x10-4.9xl()T。

-7

Ka2=5.6xl0"Ka2=1.0xl()-

A.少量CO2通入NaClO溶液中:CO2+H2O+2C1O-=CO^+2HC1O

2+

B,少量SO2通入Ca(ClO),溶液中:SO2+H2O+Ca+3C1O'=CaSO41+2HC1O+CP

C.等浓度、体积的NaHCC>3与NaHSO,混合:HSO;+HCO;=CO2t+H2O+SO^

D,少量SO2通入Na2co3溶液中:SO2+H2O+CO^=HSO,+HCO;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电离平衡常数知,酸性强弱顺序为:H2SO3>CH3COOH>H2CO3>HSO;>HC10>HCO;。

【详解】A.HC1O的酸性大于HC。;而小于H2co3,CIO+H2O+CO2=HC1O+HCO;,故A错误;

B.SO2具有还原性,与Ca(Cl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

SO2+H2O+Ca+3cleT=CaSO4J+2HCI0+C「,故B正确;

C.酸性:H2co3>”S0;,NaHCCh溶液与NaHSCh溶液混合不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C错误;

D.酸性:H2SO3>H2CO3>HSO;,所以少量的S02通入Na2c溶液中:

SO2+H,O+ICOj-SOj-+2HCO-,故D错误;

故选Bo

【点睛】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其酸性越强,酸的电离平衡常数H2SO3>CH3COOH>H2CO3>

HSO;>HC10>HCO;,则酸性:H2SO3>CH3COOH>H2CO3>HSO;>HC1O>HCO;,结合强酸能和弱酸盐

反应制取弱酸分析解答。

22.如图表示常温下稀释CH3cOOH、HC1O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0r(H2O)/mL

A.相同浓度CH3coONa和NaClO的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Na+)>c(C1O)>c(CH,COO)>c(OH)>c(H+)

B.曲线I表示HC10溶液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

c(R)

C.图像中a、c两点处的溶液中C(HR;C(Uj相等用R代表CH3coOH或HC10)

D.图像中a点酸的总浓度等于b点酸的总浓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醋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加入相同体积的水时,醋酸的pH变化大于次氯酸,因此曲线I表示

CH3co0H,曲线II表示HC10,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醋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所以相同浓度CH3coONa和NaClO的混合液中,水解程度

CH3C00<C10,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

c(Na)>c(CH3COO)>C(C1O)>c(QH')>c(H),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曲线I表示CH3coOH溶液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故B错误;

c(R)c(H+)

C.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不变,即HR的电离平衡常数(='e不变,由温度

c(HR)

不变时,水的离子积K“,=c(H+)-c(OH-)恒为常数,因此》=/UR)、不变,故C正确;

AM.C(HR)C(OHJ

D.初始时,两者pH相等,但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次氯酸,故醋酸浓度小于次氯酸,因此加入相同

体积的水稀释后,两者的总浓度不相等,故D错误;

答案选C。

23.常温下,某浓度H2A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若定义pc=-lgc,则测得pc(H?A)、pc(HA),

pc(A”)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乖砸的是。

2

c(HA)4.

B.常温下,—~\/,\=104

2

c(H2A).c(Aj

C.将等浓度等体积的Na2A与H2A溶液混合后,溶液显酸性

D.a、b、c三点对应的溶液,C(HA)+C(A2)+C(HA)始终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H2A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pH越大,c(H+)越小,平衡右移程度越大,c(A2)越大,pc(A~)越小,

所以HI是pc(A"),pH越小,c(H+)越大,平衡左移程度越大,c(H2A)越大,pc(HzA)越小,所以H是pcdhA)

c(H+)-c(HA-)

和pH的关系曲线,I是pc(HA)和pH的关系曲线;,用a点计算Kai=c(H+)=1008,

C(H2A)

K",="H),c(A)),用。点计算Ka2=c(H+)=1053,据此分析解答。

c(HA-)

【详解】A.由分析可知,曲线II表示pc(H?A)随pH的变化,故A正确;

++22

_c(H)-c(HA-)_c(H).c(A-)Ka._c(HAj"8

B2=1

-J£(H2A)1(2-0.(HA-),^2-C(H2A).C(A-)-^°,故B正

确;

C.A2-+H,OHA-+OH-,K%]=四上"^=詈=叱:=10也7,由分析可知降=10m,所

2

c(A-)Ka2ioR

以Kal〉Khl,所以将等浓度等体积的Na2A与H2A溶液混合后,溶液显酸性,C正确;

D.根据物料守恒,a、b、c三点对应的溶液,n(H2A)+n(HAD+n(A2-)始终不变,但溶液体积改变,所以

浓度之和发生改变,D错误;

答案选D。

24.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

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Cd2+)/(mol-L-')

abc(S2-)/(mol-L-')

A.m点对应的溶液能再溶解CdS固体

B.图中各点对应的Ksp的关系为:Ksp(m)=Ksp(n)=Ksp(p)<Ksp(q)

C.向p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溶液组成由p沿npm线向m方向移动

D.温度升高时,p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p沿四线向q方向移动

【答案】B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m点在溶解平衡曲线上,已是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CdS固体,A错误;

B.CdS的沉淀溶解平衡中的溶度积受温度影响,m、n和p点对应的温度均为T,则其溶度积相同,B

正确;

C.p点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向其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动,c(Cd2+)减小,c(S%)增

大,溶液组成由m沿mpn线向n方向移动,C错误;

D.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离子浓度增大,说明反应为吸热过程,则温度升高时,p点对应饱和溶

液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中的c(Cd2+)与c(S%)同时增大,p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p沿pq线向q方向移动,

D正确;

故选BDo

25.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因果关系有错误的是。

操作现象结论

相同温度下,测定等浓度的NaHCO:和前者pH

A非金属性:S>C

比后者大

NaHSO4溶液的pH

火柴梗变

B火柴梗上滴少量的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将溶液加热到溶液的

20c0.5mol-L-'Na2CO3pHKw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

C

60℃,用pH传感器测定pH逐渐减小果

取一支试管装入2mLimol-L—MgC%溶先生成白

色沉淀,溶度积:

D液,先滴加2mLImol-U1NaOH溶液,

后沉淀变Ksp[Cu(OH)2]<Ksp[Mg(OH)2]

再滴加几滴CuCl2溶液为蓝色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相同温度下,测定等浓度的NaHCO;

和NaHSC>4溶液的pH,前者pH比后者大,说明碳酸酸性弱于硫酸,则非金属性:S>C,A正确;

B.火柴梗上滴少量的浓硫酸,火柴梗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错误;

C.升高温度促进水解,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增强,溶液的pH增大,升温促进水的电离,水电离出氢离子

浓度增大,溶液pH减小;水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均正向移动,溶液的pH逐渐减小,是K.改变与水

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

D.一支试管装入2mLimoLL”MgCL溶液,先滴加2mLim。1・广NaOH溶液,反应后镁离子过

量、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再滴加几滴ImoLL-iCuC%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变为蓝色,说明氢

氧化镁沉淀转化为氢氧化铜沉淀,则溶度积:Ksp[Cu(OH)2]<Ksp[Mg(OH)2],D正确;

故选Bo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某温度下,测得O.OOlmoLLT的HC1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x10"mol。

(1)求此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

(2)在此温度下,将VaLpH=4的HC1溶液和VJpH=9的Ba(OH%溶液混合均匀,测得溶液的

pH=7,则丫/乂二。

【答案】(1)1X1()T2

(2)9:1

【解析】

【小问1详解】

HC1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O.OOlmoLLJ的HC1溶液中

112

c(H+)=0.001mol/L,水电离的c(H+)=c(Od)=1.0xKT*mo]/L,的离子积常数为:Kw=lxl0o

【小问2详解】

该温度下,氢氧化钢溶液中c(OH)=lxl(y3m0i/L,混合溶液呈碱性,溶液中

10V10'4V

c(OH)=~~^=105,因此\,:乂=9:1。

27.淀粉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对淀粉的综合利用,可以获得多种

有机物。其中有如图转化

-----------------------------►劭E------------

浓硫酸.------------匕

_——~~(CH=CHCOOCH)

、、小的、稀硫酸.uh一定条件.B浓硫酸_e_____2___________2___5_

证粉r-四-------[©用03))回」

已知:a.含有相同官能团的有机物通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B能与NaHCOa反应,且ImolB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ImolH2,B的结构中含有甲基。

请回答:

(I)D中所含官能团名称是»

(2)B的结构简式是。

(3)C+D-E的化学方程式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小粒钠投入C中,钠始终浮在液面上缓慢产生气体

B.在一定条件下,D和E都能通过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

C.相同物质量的B和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B消耗氧气多

D.B在浓硫酸作用下反应可能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

【答案】(1)碳碳双键竣基

CHx—CH—COOH

(2)|(3)CH,=CHCOOH+C,H50HH,O+CH,=CHCOOC,H5

OH

(4)BD

【解析】

【分析】淀粉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已知B能与NaHCC)3反应,则含有竣基,且ImolB与

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ImolH2,结合B化学式可知,B还含有羟基,B的结构中含有甲基,且B能和浓硫

CH,—CH—COOH

酸发生消去反应生成D引入碳碳双键,则羟基在中间碳原子上,B的结构简式为:|;

OH

B生成D时为醇羟基的消去反应,生成D:CH2=CHCOOH;A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结合E结构可

知,C为乙醇;C与D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和水;

【小问1详解】

D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H,含有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陵基;

【小问2详解】

CH,—CH—COOH

由分析可知,B的结构简式:|;

0H

【小问3详解】

C与D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和水,反应为:

CH2=CHCOOH+C2H5OHH2O+CH2=CHCOOC2H5;

【小问4详解】

A.钠的密度大于乙醇,且能和乙醇生成氢气,故将一小粒钠投入C中,钠沉入乙醇中且缓慢产生气体,

A错误;

B.D和E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故在一定条件下,D和E都能通过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B正确;

1,点燃।

C.有机物燃烧通式为C\H、O=+(x+—O2^xCCh+;yH2O;相同物质的量的B和D在氧气中完

422

全燃烧,DB消耗氧气相同,C错误;

D.B中含有羟基、粉基,在浓硫酸作用下,两个B可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D正确;

故选BD。

28.为探究某固体化合物X(仅含三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图实验,请回答:

已知:a.X与一定量空气恰好完全反应

b.固体混合物由一种单质和一种磁性物质组成

c.实验过程中的使用的溶液和Fe粉均过量

(1)蓝绿色溶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2)固体混合物与HC1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只能用一条离子方程式表示)

(3)X的化学式是。

(4)设计实验,检验上述磁性物质中所含的阳离子:。

【答案】⑴Cu2+、Fe2+

+2+2+

(2)Fe,O4+8H+Cu=3Fe+Cu+4H2O

(3)CuFeS2

(4)取少量磁性物质溶于稀硫酸,分两份,一份加入少量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说明含有Fe?卡;另

一份加入少量酸性KMnO_,溶液,若紫红色褪去,说明含Fe?+

【解析】

【分析】X与一定量空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A通入过氧化氢溶液,再加入氯化钢,产生白色沉淀

可知,气体A为S02,可知X中含有硫元素;固体混合物由一种单质和一种磁性物质组成,磁性物质为

Fe3O4,固体混合物加入稀盐酸产生红色物质,该物质为铜,可知X中含有铜元素和铁元素。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固体混合物中含有铜和FesOc加入稀盐酸反应,首先生成Fe2+>Fe?+,Fe?+和Cu反应生成Fe2+

和Cu2+,由题可知,铜有剩余,则溶液中没有Fe3+,蓝绿色溶液中含有阳离子为:Cu2+>Fe2+«

【小问2详解】

固体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反应,Fe3O4先与稀盐酸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