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

第四单元测试卷

说明: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bi)修茸(qi)鞠躬尽容(cui)心安理得

B.别扭(big拖踏(ta)悲天旭人(ming)如释重负

C.累蓼(zhui)竹年(mie)颠沛流离(didn)付之一笑

D.作博(yi)强骗(kuGng)申人不倦(hui)任重道远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教师不是全知全能的,勇于面对,不期:下呵,这样的胆魄不是人

人都有的。

B.峨眉山的猴子,或相依相偎,或交头接耳,或追逐嬉戏,情态

各异,栩栩如生。

C.林清玄在浪漫至真的文字中融入超然的禅趣,创作出的文化散

文财■人寻呼。

D.当代劳动者奋斗在各自领域中,用精季求精的职业品质,彰显着

“工匠精神”。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

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B.针对近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

刻反思。

C.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

亿人受益。

D.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体育

价值观,更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

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o你有一

个美丽的名字一一中国。

A.唤醒黎明的沉默叱咤时代的风云挣脱千年的羁绊

B.唤醒黎明的沉默挣脱千年的羁绊叱咤时代的风云

C.叱咤时代的风云唤醒黎明的沉默挣脱千年的羁绊

D.叱咤时代的风云挣脱千年的羁绊唤醒黎明的沉默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一一中国政府发

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B.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你想干什么?”一一张小明

来到银行营业厅,正选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

C.“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

阴影的问题。”一一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D.“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

刘伟说。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4分)

小寒食舟中作

(唐)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鹃冠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②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③是长安。

【注释】①鹃(音合),雉类,据说是一种好斗的鸟,见于《山

海经》。这里“鹃”通“褐”,指颜色。②娟娟,状蝶之戏。③直北:

正北。

6.下列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

节的心情。次句刻画舟中诗人的孤寂形象。

B.颔联紧接首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舟中的所见所感,“天上

坐”、“雾中看”非常切合年迈多病舟居观景的实际,给读者的感觉

十分真切。

C.颈联两句写舟中江上的景物。第一句“娟娟戏蝶”是舟中远景,

所以说“过闲幔”。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近景,所以说“下急

湍”。

D.尾联两句总收全诗。云说“白”,山说“青”,正是寒食佳节春

来江上的自然景色,“万余里”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

云引开去,为结句作一铺垫。

7.下列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佳辰强饮食犹寒”这个起句为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

在联系的开端。

B.颔联笔触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忧思之深以及观察力与表现力的

精湛。

C.颈联两句承上启下,写由舟中外望空中水面之景,向尾联做了十

分自然的过渡。

D.这首七律在自然流转中显出深沉凝炼,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苍

茫而沉郁的特色。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8T1题。(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

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

也。噫!菊之爱,陶后婚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乙】蓉⑴少时,读书养晦堂⑵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

弗得,辄起绕室以旋⑶。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⑷。每腹之,足苦

蹶⑸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谓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

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蹶然⑹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

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

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

乎慎始。(《习惯说》刘蓉)

【注释】(1)蓉:作者自称。(2)养晦堂:刘蓉居室名,在湖南湘

乡县。(3)旋:徘徊。(4)浸淫日广:日渐向外扩展。(5)苦:

总是。蹶(zhi):绊倒。(6)蹶(ju6)然:急速的样子。(7)中(zh

6ng)人:适合于人,这里是影响人的意思。中,深入影响。(8)慎

始:一开始就慎重。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晋/陶渊明独爱菊B.命童子/取土平之

C.后蓉/复履D.如土/忽隆起者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鲜()(2)履()⑶语()

10.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11.甲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志趣?乙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

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1)斯是陋室,。

(2),草色入帘青。

(3)水陆草木之花,o

(4),不问苍生问鬼神。

(5)无丝竹之乱耳,o

(6),一山放出一山拦。

(7)商女不知亡国恨,o

(8)谁家玉笛暗飞声,o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6题。(15分)

徽饶古道坚强树

梁衡

①“坚强树”依旧焕发生机。

②通常,我们确定一棵树的树龄是看它的年轮。如果告诉你,有一

棵树连年轮都没有了,却还青枝绿叶地活着,你相信吗?

③在安徽与江西交界的浙岭,山路弯弯,石梯接天。山口有巨石,

上书“徽饶古道”。从古驿道下山进入江西婺源界,路旁有一棵古樟

卓然而立。它下临一马平川,天垂野阔;北眺远山如屏,层峦起伏。这

棵古樟在网上被称为“坚强树”,它像一位检阅历史的将军,自宋以来,

就这样俯视大千世界,阅尽人间之变。树之所以名“坚强”,是因为它

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④三年前,我第一次经过这里,一见这树即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

类似的古树名木,我见过苏州的“清奇古怪”汉柏,那是雷电的杰作,

四棵树撕肝裂肺,东奔西突,两千年了仍顽强地存活。也见过宁夏五百

岁的震柳,那是世界级大地震的产物,一百年前,灾难之手从地心伸此

生将一棵老柳撕为两半,那棵老柳现在仍枝叶繁茂,如一团绿云。但是,

还从来没有见过天火从天而降,硬将一棵大树的树心掏空,空得只剩

下一个薄壳,像一个工厂里废弃了的铁烟囱。当地为加强保护,筑了一

个高台小心地将它拥立在上,四周又设了栏杆。

⑤那天我踏上高台时,庄严之情油然而生,有一种走近英雄碑的

感觉。我绕树一周,轻轻抚摸着它粗涩枯硬的树皮。树皮已经很薄,

六米之围的树身,只有一个指头厚度的树皮,轻轻叩击,嗡嗡有声。它

完全是借助筒状的力学原理,巧妙支撑才不会倒掉。树约三四层楼高,

仰头看树梢,云卷云舒,乌啼鸟落。树下有洞,洞内足够宽敞,地上长满

了茸茸的绿草,如毡如毯。我小心弯腰进去,仰面平躺在这块不规则的

地毯上,透过朝天的洞口,看绿叶婆娑,白云飘过,有一种当年躺在内

蒙古草原上的感觉,只差飘过一首牧人的歌。

⑥一棵树,一棵有生命的树,怎么就像一个铁烟囱似的屹立在旷

野上了呢?当地人说,十多年前的一天晚上,突然雷电交加霹雳一声,

这棵千年古樟,就如一根蜡烛一样被轻轻点燃了。大树喷着火苗,映红

了半个天空,直烧了三天三夜。就是树上的余烟也袅袅地飘了半个多

月。到火灭烟散时,古樟本已腐朽的内瓢已被全部烧尽,只留下了一层

盔甲似的外壳。但祸兮福所倚,大火过后树的内壁已经完全炭化,反而

有了抗腐能力,从此雨淋不朽,坚挺至今。三年之后,人们惊喜地发现

在树腰、树梢处吐发出了一层嫩芽,渐渐地又长出一层新绿。婺源一

向以黛瓦粉墙的徽派民居和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给人轻柔的印象,如今

这个秀美的背景又添上了坚强的一笔。

⑦这棵坚强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度在网上热闹了一阵子,不

久后就沉寂下来,而我却总不能释怀,第二年便再去上饶婺源搜求资

料。树者,书也。我想,要读懂一棵树,先得读上几本书,读懂书中的人。

婺源在历史上的文化崛起是南宋之后。全县在唐代时进士屈指可数,

至宋代就猛增到数百人。靖康之耻,宋人南渡,大批望族、文人聚集婺

源。同时,因江北为金人侵占,这里也就成了前线。于是自南宋以降,

独立、坚强、自尊、向上,就成了徽饶道德的主流传统。这种精神不

断砥砺发扬,长久不衰。我灯下翻书,那一个个有志、有节、有能、有

为之士,如那棵坚强树一样,在历史长河的彼岸向我们默默颔首。

⑧今年我又一次探访坚强树,发现虽斗转星移,这里的人们仍然

守树如玉,义心不改。我在树下的高台上凭栏眺望,远山一线,白云悠

悠。以这棵树为半径,方圆也就不过百里吧,坚强之人,数之不尽;大义

之举,连绵不绝。这还只说到土生土长的婺源人,如果算上北人南迁,

再至上饶各县,加上在此生活过的爱国诗人,如岳飞、陆游、辛弃疾;

革命先烈方志敏,民主人士黄炎培,还有上饶集中营里的英雄群体,就

更多了。岁月的尘埃正在一点一点地覆盖他们的身躯,最后他们或将

无言地离去,但有这棵擎天柱般的英雄树为他们代言,这一代代的慷

慨悲歌就会永不停歇地震彻山谷,席卷河川,在青史上呜呜回响。

⑨我们平常说读懂一个人不容易,其实要读懂一棵树更难。人难

过百岁,树可千年。我见过三千年的大树,立于山,临于水,居然能不慌

不忙,娓娓道出秦汉唐宋。一棵树,树皮上有多少道纹路,就有多少个

故事;树枝上有多少张叶片,就有多少首诗篇。你要读懂一棵古树,就

得俯下身子去吻它的根,那根里浸泡着先人的血泪;你要读懂一棵古

树,就得仰起头去看它顶上的天,那天空有无言的悲欢。

⑩也许别的地方还有类似的古树,但这样身高皮薄巍然而立的坚

强树不多,树下又有这么多坚强的人和事的更不多。这是自然的选择,

也是人文的表达,我们应该格外地珍惜它。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3月30日,有删改)

13.文章以“探访古树”为顺序,抒写了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情感,请将

下面表格填写完整。(3分)

1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体会其妙处。(4分)

⑴人们惊喜地发现在树腰、树梢处吐发出了一层嫩芽,渐渐地又长出

一层新绿。(2分)

⑵我见过三千年的大树,立于山,临于水,居然能不慌不忙,娓娓道出

秦汉唐宋。(2分)

15.作者在第④段中用大量的笔墨写类似的古树,如汉柏、震柳,这样

写有什么作用?(4分)

16.作者说:“读懂一个人不容易,其实要读懂一棵树更难。”联系全

文,谈谈自己的感悟。(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7—20题。(15分)

鸡蛋小面包

[西班牙]胡丽塔•尼古拉斯

在餐桌上我们从来不说话,因此我很吃惊妈妈给我讲在鱼店听到

的事。有人告诉她一位女士非常需要一个女孩为她读书。

“我想到了你。你已经12岁了,书读得很好。特别是一一鱼店

老板亲口告诉我,那一家人花钱如流水,那位女士有很多珠宝首饰。

这是你的任务,明白了吗,丫头?”

那天晚上我睡得很不好。可能妈妈说的有道理,我们家实在太穷

了,但我还是因此痛恨她。因为这个,也因为她藏在食品柜后面的那

WBfo

我刚离开学校,手里拿着写有地址的纸条。我拖着脚慢慢走,这

样就能晚到一些。我的腿又细又长,所有袜子都会往下掉。今天,我

的袜子就像两个厌倦了总是演奏同一首曲子的手风琴一样,懒洋洋地

滑下来,堆在一起。我不打算把它们提上去。

在卡维萨大街的那个街角,有一个男人正在弹吉他,旁边有一只

流浪狗安静地听着,他给那只狗戴了一顶红帽子和一副小小的太阳镜。

我一路看着门牌号,在一个大门前停了下来。一个一头黑色卷发

的女人把我带到了一个宽敞明亮的起居室。一位夫人坐在一把大扶手

椅上,面带微笑看着我。她应该上了年纪,脸上满是细细的皱纹,但

是引起我注意的是那双几乎透明的眼睛。

“你好,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我叫……嘉芙列拉,12岁了。我很会读书。”

“多好听的名字呀!嘉芙列拉。我叫恩里克塔,83岁了,我也

很会读书。”

我似乎听到她嗓子里发出一点很细微的声音,那是她在笑。

“你想吃午后点心吗?”

她旁边桌子上有一个盘子,里面装有两块包着金纸的圆形鸡蛋小

面包。我激动得差点晕倒。我开始剥去小面包上的皱褶装纸,好狠狠

地咬上一口。

“对我来说,读书时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但是我眼睛看不

见了。”

我看向她的眼睛。那双透明的眼睛认真地看着我,却看不到我。

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好继续嚼着小面包。

恩里克塔从手指上摘下一枚镶着一块大钻石的戒指,摸索着放进

一个小盒子,那里面装有至少五六枚戒指,应该都是金的。她又摸索

了一会儿,直到拿到一小瓶护肤霜。我的目光从她的手移到那些戒指

上。她在每只手上都点上一点护肤霜,用右手从指尖到手腕均匀涂抹,

接着左手又重复了同样的动作。

我屏住呼吸,走近桌子,拿起一枚戒指。这枚戒指镶有一块绿宝

石和几小块红宝石。我紧握着它,戒指直扎手心。

恩里克塔让我去拿钢琴上面的一本书。我用拳头和另一只手托着

书,小心地打开。书里面有三篇文章,作者叫杜鲁门-卡波特。

“这是几篇关于一个男人童年回忆的短篇故事。我很喜欢他的叙

事手法。我想你也会感兴趣的。”

我开始慢慢读起来:“想象一下,冬天来临时的一个早晨。设想

小镇上一座老房子里的厨房……”

我看到一个宽敞的厨房,中间有个黑色的大火炉,轰隆隆地开始

燃烧;我看到窗前站着一位白头发剪得很短的老妇人,精神饱满,脸

庞因风吹日晒而略显粗糙。在巴迪的陪伴下,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巴迪就是那个和她形影不离的7岁小男孩。他们年龄相差60多岁,

是忘年交,因为她依然保留着一颗童稚之心。我陪他们一起去买樱桃、

生姜、香草……我听到他们两人的聊天,很羡慕把他俩连接在一起的

那种东西。不知不觉间,我就读到了故事末尾,回到了恩里克塔的起

居室。

她正用那双透明的眼睛看着我;我相信她用另一双眼睛,看到了

我。

“天晚了,嘉芙列拉,我不希望让你太想念妈妈。你明天可以读

第二个故事,然后咱们可以聊聊感想。好吗?”

在整个读书时间里,我已忘了手里的戒指。它应该值一大笔钱,

或许她没注意到我拿了。

另外两个故事会是什么呢?

“我可以把另一个小面包带走吗?”

她说当然可以。我慢慢向桌子俯下身,所有戒指都在那里。我把

手伸过去,让掌心里的那枚戒指落下去。那些红宝石在闪光。然后我

小心拿起那个包着金纸的鸡蛋小面包。

我三步并作两步穿过门厅,蹦蹦跳跳地跑到了吉他手和那只化装

的狗所在的街角。前面有一个灰罐头盒正期待着换种颜色。我伸出手,

把金色小面包放下。那只狗吓了一跳,太阳镜掉了下来。吉他手冲我

微笑起来。

17.小说中妈妈“藏在食品柜后面的那瓶葡萄酒”,其来历最没有可

能的一项是(2分)

A.向亲戚朋友要来的B.我在妈妈指使下偷来的

C.妈妈从商店里买的D.妈妈从别人那里偷来的

18.结合小说语境,完成下面的对话。(4分)

“今天,我的袜子就像两个厌倦了总是演奏同一首曲子的手风琴一样,懒

洋洋地滑下来,堆在一起。”这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却说不出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这个句子好在.

19.小说结尾再次写到街角吉他手和流浪狗的场景,有什么作用?(4

分)

20.“我”本来可以完成妈妈交代的“任务”,为什么最终放弃了?

结合全文探究原因。(5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21.联合国于1995年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捧

起心爱的图书,我们常常会被它精美的腰封所吸引。腰封是包裹在图

书封面中部的一条纸带,属于外部装饰物。腰封上一般会印与该图书

相关的宣传与推介性文字。

请你在《水浒传》《朝花夕拾》《傅雷家书》《昆虫记》四部名

著中任选一部,为其写一段腰封推荐词。

(二)写作(50分)

22.按要求作文。

在生活中有很多“灯”:书籍是一盏灯,引领我们走进智慧的殿

堂;文明是一盏灯,照亮我们温馨和谐的家园;有时,失败和挫折也

可以是一盏灯,为我们拨开迷雾,指引方向……

请以“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盏灯”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

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

1.C【解析】A项“譬”应读“pi”,“茸”应为“葺”;B项

“踏”应为“沓”,“悯”应读“min”;D项“楫”应为“揖”,

“诲”应读“hui”。

2.B【解析】A.“不耻下问”的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

自己少的人请教。B.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

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形容“峨眉山的猴子”不恰当,使用有误。C.

耐人寻味,意思是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D.精益求精,比喻

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ACD项使用正确。故选B。

3.C【解析】A.“提高”与“精神”搭配不当;B.“几个”指

代不明确,既指学校,也可指校长,产生歧义;D.分句语序不当,

后两个分句应互换。

4.B【解析】分别抓住“雄鸡、骏马和巨龙”的特点进行选择。

5.D【解析】“老朽”自谦之词,符合语境;A项语体色彩不得

体,“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是口语化的表达,不

适合用于新闻发布会这种正式的场合;B项不符合说者的身份和所处

的场合,应改为:“我可以帮助您吗,先生?”C项“垂询”敬语,

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行动的询问,此处用错对象。

6.C【解析】“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片片轻鸥”是舟外远

景。

7.B【解析】“颔联笔触直抒胸臆”有误,应为“颔联笔触细腻

含蓄”。

8.B【解析】A.晋陶渊明/独爱菊(主谓之间)C.后/蓉复履(句

首时间状语)D.如/土忽隆起者(动宾结构)

9.(1)少(2)踩,踏(3)告诉

10.(1)我只喜欢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

的洗涤却不显得妖媚。

(2)(父亲)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

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

11.甲文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通过

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君子求学,要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

的习惯养成。

【译文】

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专心致志,遇到不

懂地方就低头苦读,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时就在屋内踱来踱去。这

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的越来越大。每经过它,刘蓉总要被绊

一下。起初,他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

地一样安稳。

一天,刘蓉父亲来到这个房间和刘蓉说话,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

笑着对刘蓉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打理好,还能凭借什么治理国

家?〃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

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他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

整,他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哎!习惯对人的影响很大!原本踩在洼坑处很不习惯,时间久了就

习惯了,以致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反而有障碍,不习惯了。所以君

子学习时,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要慎重的对待,培养良好的习惯。

12.(1)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3)可爱者甚蕃(4)可

怜夜半虚前席(5)无案牍之劳形(6)政入万山圈子里(7)隔江

犹唱后庭花(8)散入春风满洛城

13.(1)激动,庄严之情油然而生,有一种走近英雄碑的感觉。

(2)由树到人,这些有为之士身上独立、坚强、自尊、向上的精

神令人敬佩。

14.(1)“吐发”“渐渐地”表现了树顽强不屈的精神,表达了

作者的欣喜之情。

(2)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树的

生命历史之长,文化意蕴之厚重,表达了作者对树的崇敬之情。

15.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把汉柏、震柳与这棵古树进行对比,意

在突出这棵古樟在自然灾害的摧残之下,仍然生存下来的顽强精神,

表达了作者的敬畏之心。

16.示例:要读懂一棵古树,不仅是看它的外在形态、生长环境、

长势,还要关注它的内在气质和精神,尤其要了解它生长的这块土地

的历史,这里的人和故事,以及这块土地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只有这

样,你才能读出生命的感动,感悟到那棵树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厚的内

涵。

17.C

18.示例:比喻新颖独特,把袜子滑下来比作手风琴厌倦了演奏

同一首曲子,生动地反映了“我”当时并不情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