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_第1页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_第2页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_第3页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_第4页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内力作用外力作用阅读课文,总结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地球内部地球外部的太阳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风化作用:在温度等的作用下,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第2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内外力作用之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材料:A地在若干年前外力作用不显著,受地壳的挤压形成高低不平的山地和谷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力作用不显著,外力侵蚀作用加强,形成了乙图较为平坦的地表。甲乙AA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于地表,在不同时期某一作用占主导。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削高填低)。第3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材料1:2010年8月,由于暴雨,甘肃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造成县城街道被掩埋,房屋被毁,一千多人遇难。材料2:大约4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开始隆起,当时它的年平均上升速度只有0.05厘米,尽管抬升速度缓慢,经过4000万年的抬升,它最终成为了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之一。内外力作用的速度有些很快(如火山、地震、泥石流等),有些极其缓慢。第4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地球表层岩石圈并不是整体的一块,而是被一些活动带分割成了六大板块(板块之间的边界是活动带,不一定是海陆交界处)。2.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互之间作分离运动和碰撞挤压运动等。3.六大板块的内部地壳稳定,各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4.六大板块又可以细分为若干小板块。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第5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赤道经过哪几大板块?北回归线是否经过南极洲板块?亚欧板块在南半球有分布吗?2阿拉伯半岛属于哪个板块?新西兰处于哪两个板块的交界处?3.与美洲西部、亚洲东部、澳大利亚东部相交界的环太平洋一线是消亡边界还是生长边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线呢?4.大西洋中部的边界是消亡边界还是生长边界?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第6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半岛新西兰第7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环太平洋一线环太平洋一线太平洋第8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线第9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大西洋中部的边界大西洋中部的边界第10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边界类型板块运动方向消亡边界两板块间相互挤压碰撞(陆壳与陆壳间、陆壳与洋壳间、洋壳与洋壳间)生长边界两板块间相互张裂分离(陆壳内、洋壳内)洋壳:地壳分为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主要分布在大洋内,洋壳与陆壳的主要区别是结构和矿物成分的不同。陆壳:主要分布在陆地上,也包括大陆架等。一般来说,由于矿物成分的区别,洋壳的密度大于陆壳,陆壳与洋壳的分界处在海沟附近。海沟处靠近陆地的部分为陆壳,海沟处靠近海洋的部分为洋壳。第11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陆壳与陆壳间的消亡边界陆壳与陆壳间的消亡边界宏观地形例子示意图山脉和高原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线第12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陆壳与洋壳间的消亡边界陆壳与洋壳间的消亡边界宏观地形例子岛弧海沟、海岸山脉海沟亚洲东部的岛弧海沟、美洲西岸的海岸山脉海沟第13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洋壳与陆壳挤压形成的岛弧海沟洋壳和陆壳两个大力士在海沟岛弧处相互挤压碰撞,因为洋壳的位置低,又背负着厚重的海水,实在抬不起头,只好顺势俯冲到陆壳的下方,形成海沟。同时,拼命的将陆地拱起,使陆壳抬升为岛弧。当然,岛弧中也有部分是火山喷发形成。第14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洋壳与陆壳挤压形成的海岸山脉海沟第15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陆壳与洋壳间的消亡边界宏观地形例子示意图岛弧海沟、海岸山脉海沟亚洲东部的岛弧海沟、美洲西岸的海岸山脉海沟岛弧海沟海岸山脉海沟同学们画出岛弧海沟和海岸山脉海沟的简单示意图第16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从板块构造的角度,分析琉球群岛和琉球海沟的成因?琉球海沟东海大陆架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由于太平洋板块位置低,俯冲到亚欧板块下面,挤压抬升亚欧板块,形成了岛弧和海沟。第17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洋壳与洋壳间的消亡边界,由菲律宾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形成洋壳与洋壳间的消亡边界宏观地形例子岛弧海沟马里亚纳群岛和马里亚纳海沟海水海水洋壳洋壳第18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洋壳内的生长边界洋壳内的生长边界宏观地形示意图海岭(即大洋中脊)海岭:即大洋中巨大的海底山系,是由于软流层的岩浆对流上涌而形成。洋壳洋壳海岭岩浆上涌第19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内力作用与地貌.swf第20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洋壳内的生长边界洋壳内的生长边界宏观地形示意图例子海岭(即大洋中脊)大西洋海岭(大西洋中脊)洋壳洋壳海岭大西洋海岭岩浆上涌第21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陆壳内的生长边界陆壳内的生长边界宏观地形例子示意图裂谷东非大裂谷、红海陆壳陆壳裂谷东非大裂谷处于非洲东部,是由于非洲板块内部陆壳张裂形成。东非大裂谷南起赞比西河入海口,经过红海,北达西亚的死海。东非大裂谷长约6400多千米,裂谷两侧崖壁陡峭。裂谷沿线有众多的湖泊,如马拉维湖等是陆壳张裂形成,且多火山地震。东非大裂谷未来可能因张裂而成为新的海洋。第22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东非大裂谷图片第23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边界类型宏观地形例子消亡边界(挤压碰撞)陆壳与陆壳间挤压形成山脉、高原;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陆壳与洋壳间挤压形成岛弧海沟或海岸山脉海沟琉球群岛和琉球海沟、美洲西部海岸山脉和海沟洋壳与洋壳间挤压形成岛弧海沟马里亚纳群岛和马里亚纳海沟生长边界(张裂分离)陆壳内张裂形成裂谷东非大裂谷、红海洋壳内张裂形成海岭大西洋海岭回顾板块边界和宏观地形第24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六大板块没有一块完全是有陆壳或洋壳组成,太平洋板块也不是完全由洋壳组成。B.印度洋板块包括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不包括澳大利亚。C.在洋壳与陆壳间的消亡边界中,只形成岛弧、海沟,不形成海岸山脉、海沟。D.地壳运动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全球宏观地形的形成,外力作用占主导。A第25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读“世界部分地区板块运动示意图”,图示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关于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中海属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区B.红海属板块的张裂拉伸地区C.阿拉伯半岛处三大板块的交界地区D.阿尔卑斯山处在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交界地区,多火山、地震。D第26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总结世界火山地震分布规律?说明此种规律的原因?第27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问题: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红海、东非大裂谷谁会越来越大,谁会逐渐缩小?第28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9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六大板块又可以细分为若干小板块。这句话是上一张PPT中的一句话,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学生哪儿是属于哪个大板块,因为许多学生会误以为不是,湘教版的小版块太多了,这也是湘教版不好的地方。第30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建议假设课讲完了,但是还剩下几分钟,可以考考某个地区是处于什么板块的交界处。这个很重要,因为许多学生对地图不熟,不知道究竟处于什么板块的交界处。要不这样,讲完这个课之后,布置任务,就是我总结经常考的地方处于什么板块的交界处,要学生背,以后上课的时候在考考学生,这种形式应该效果不错。第31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大西洋、红海、东非大裂谷会增大,地中海会减小。这很明显,许多资料都是这样说的。而且二中学生练习说阿尔卑斯山是陆壳与陆壳挤压。太平洋为什么会减小呢?我看了一个纪录片,就是说“太平洋中脊扩张的速度小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入软流层的速度,即分离的速度小于挤压的速度”。印度洋是变大还是变小,邵老师没说过,资料和网上查不到,如果学生问到,就说现在还没有最终的说法。不可以随便猜测。在播放内力作用与地貌的视频的时候,可以说现在关于软流层岩浆对流的原理科学正在研究,还是未解之谜。第32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东非大裂谷第33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海底扩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

地壳运动的相关学说老新老第34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对于陆壳与陆壳挤压碰撞的示意图,可以在放PPT之后,告诉学生,说其实也可以这样画。这样主要是方便学生自己画在书上记忆。在说海岭的定义时,说其实软流层的岩浆对流不仅可以形成海岭,还可以利用岩浆对上覆板块的粘滞力,推动上覆板块运动。这里有一个动画,讲述软流层对流形成海岭和并且推动板块运动。(在动画播放完之后,说其实我们可以总结说软流层岩浆对流是推动板块的原动力)。好,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板块的基本知识,那板块的边界有哪些类型呢?边界处的两个板块之间又是如何运动的呢?边界处会形成怎么的地形呢?好,现在我们学习板块运动和宏观地形?问海岸山脉的时候,靠近海洋且与海岸平行的山脉,如落基山、安第斯山,可以问学生喜马拉雅山是吗?显然不是,因为它不靠近海洋。第35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海岭可以称为洋中脊,或洋中脊都可以。我看到自然地理学,毛明海,浙大出版社的书说P65,由于板块的强度很大,主要的变形只能发生在板块边缘部分。换言之,即板块内部比较稳定,各个板块间的结合部才是活动带。P67说,阿留申海沟和群岛是洋壳和洋壳挤压形成的。所以,我上课最好说亚洲东部的岛弧海沟主要是陆壳和洋壳挤压形成,不能说都是陆壳和洋壳,因为没有看到相关参考书是这样说的,以免错误。第36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陆壳与洋壳挤压可以形成亚洲东部的岛弧海沟性板块边界,也可以形成美洲东部海岸山脉海沟的板块边界,那究竟这些地形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岛弧海沟型边界是怎么样形成的。关于琉球群岛和琉球海沟,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最好不说洋壳俯冲到陆壳,因为学生考试的时候有时并不清楚到底是陆壳还是洋壳,这样反而写错了。阿留申群岛和海沟是洋壳与洋壳挤压形成的,日本本土二中发的学生练习题目倒是说陆壳与洋壳,不过资料没看过,我自己认为这种说法正确的概率较大,千岛群岛就不知道是不是陆壳与洋壳挤压形成,菲律宾群呢?南海既有陆壳也有洋壳,所以不好说。总之,资料一般都说亚洲东部的岛弧海沟是陆壳与洋壳挤压形成,我觉得再加上两个字,就是“主要”或“一般”。关于印度洋板块是俯冲还是一般的碰撞亚欧板块,这两种说法我都看过,例如湘教版教材就有一幅图,看起来明显是俯冲。感觉俯冲的说法是主流。以后,讲这里时就说是挤压碰撞,部分俯冲还是位置相同。关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到菲律宾板块形成海沟,这是大部分资料这样说的,但是原因没说,我觉得可以说由于太平洋板块位置低于菲律宾板块,所以俯冲,关于两者密度大小就不说了,因为都是洋壳,不好比较。第37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的影响相互关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使地表隆起或拗陷,形成高山和盆地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同时进行,共同改变地表形态;在整个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力起主导作用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第38页,共4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挤压碰撞张裂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