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八年级(上)9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八年级(上)9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八年级(上)9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八年级(上)9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八年级(上)9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八年级(上)月考

化学试卷(9月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成功举办,此次盛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下列涉及化学变

化的是()

A.点燃“飞扬”火炬B.冰鞋在冰面上滑过

C.用绒线编织颁奖花束D.旗帜在空中飘扬

2.下列各项内容中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内容的是()

A.电脑程序的研发B.研制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C.化肥和农药的广泛使用D.钢铁的冶炼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4.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牛奶变酸C.蜡烛燃烧D.葡萄酿酒

6.下列性质都是物理性质的一组的是()

A.颜色密度导电性挥发性B.导电性熔点沸点氧化性

C.颜色状态挥发性酸性D.导电性硬度熔点毒性

7.呼吸作用是维持动植物生存的基本的能量转换作用。同学们设计下列实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

体进行探究,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A.甲中木条伸入后比伸入前燃烧得更旺B.乙中木条继续燃烧

C.丙实验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D.丁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实验小组同学向装有石灰石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同学们猜测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就“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做出猜想B.提出问题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

9.下列发电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太阳能发电B.火力发电C.水力发电D.风力发电

10.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B.在物理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C.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D.两者没有关系

11.下列现象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可能产生的是()

A.颜色改变B.放出气体C.发光放热D.物质种类增多

12.下列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可以用来判断铁丝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火星四射B.放热C.铁丝熔化为小球D.生成黑色固体

13.2022年10月12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开播,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展示了一些在“神舟

十四号”里的生活细节。下列细节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吸管吸出密封袋里的水,密封袋变瘪

B.天宫二号里栽培的生菜进行光合作用一天天长大

C.穿上镶有特制织物的衣服,吸附有异味的气体

D.压缩吃剩下的食物,使食物的体积变小

14.下列化学家和相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道尔顿提出原子论

B.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

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D.道尔顿是法国的化学家

15.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B.实验探究是独立完成的过程,不需要合作

C.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D.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法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根据你掌握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根据对应的现象,各举出一个分别属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

填入表中空白。

现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发光放热——

爆炸——

17.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常用于照明。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在实验室

里,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用镶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投入盛有

水的烧杯中,发现钠块浮在水面上,很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偶有火星

出现。

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1)根据阅读信息得出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写一点即可);

(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3)根据“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说明金属钠的硬度(填“大”或“小”);

(4)金属钠要保存在煤油里,目的是防止钠与空气中的水、接触反应。

18.指出下列描述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填序号!

①酒精挥发②氢气是无色气体③火药爆炸④铁丝生锈⑤酒精燃烧

⑩氢气不易溶于

⑥植物光合作用⑦木柴可以燃烧⑧食物消化⑨汽车轮胎爆炸

(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

(4)化学性质

19.化学实验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如图是教材的四个演示实验,按要求填空。

2

氢氧J

1

f--溶

ro6l

-幺

E-)l牙

实3

(1)实验1水沸腾,水蒸气在干冷玻璃片上冷凝成

(2)实验2固体由块状变成;

(3)实验3向无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色沉淀;

(4)实验4臼色固体逐渐减少但不消失,固体表面有产生,澄清石灰水变白色

(5)上述四个实验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实验(填数字)和实验(填数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的本质区别是。

20.如图是蜡烛和玻璃管做的一个十分有趣的字母火焰实验:将玻璃管一端插入蜡烛火焰(母

火焰)的中心部位后,把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另一端的尖嘴处,发现尖嘴处也出现了火焰(子

•一蜡烛

火焰),之后用冷毛巾包住导管,发现子火焰又熄灭了。

请根据以上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蜡烛能产生子母火焰这一现象是由石蜡的性质决定的,其化学性质是,物理性质是石蜡的熔点

和沸点都较(填“高”或“低”)。

(2)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做该实验时.,导气管不宜过长,否则不能产生子火焰,其原因是

二是导气管必须插到母火焰的焰心处,若是插到外焰中也不能产生子火焰,其原因是

21.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不同,某化学活动小组

B

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澄清的

(1)首先,由(填“A”或"B”)导管吸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石灰水

(2)然后,由(填“A”或"B”)导管呼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o

(3)比较以上两次实验结果,该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22.蜡烛从引燃到燃烧,一般经过如下环节:

石蜡固体因圉液体蜡油卜”勾石蜡蒸气I③燃烧a|水和二氧化碳

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

蜡烛燃烧: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我们没有观察到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原因是

提出问题:蜡烛刚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汽冷凝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探究: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

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填

物质名称)。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灯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填

一种化学性质),这为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填序号),原因是»

23.对蜡烛燃烧过程和熄灭原因进行探究。

实验一:蜡烛燃烧过程探究。

(1)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火焰温度比较:点燃蜡烛,将一张滤纸从火焰上方盖下,大约1.5秒移开,观察到滤纸上碳化成黑圈(如

图A),得出结论:焰最高。

图A

(3)焰心的气体性质探究:用注射器吸取焰心气体,将注射器针头靠近酒精灯火焰,推动注射器活塞,观察

到注射器口产生火焰,说明焰心处气体(填“能”或“不能”)燃烧。

实验二:对蜡烛熄灭原因进行探究。

猜想:

(1)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大于氧气含量;

(2)可能是氧气被完全消耗。

探究与结论:

(1)甲同学收集一瓶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混合物,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蜡烛燃烧一

点时间后才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猜想1(填“合理”或者“不合理”)。

(2)乙同学使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密闭装置内蜡烛(足量)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如

图2所示,下列判断或者结论正确的是。

A.实验开始时,密闭装置是纯净的氧气

B.蜡烛熄灭原因是瓶内氧气已经耗尽

C.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是纯净的二氧化碳

D.氧气的含量小于一定值时,蜡烛熄灭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点燃“飞扬”火炬,燃料与氧气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冰鞋在冰面上滑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用绒线编织颁奖花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旗帜在空中飘扬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

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有一定难度,理解诗词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

于化学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A、电脑程序的研发属于计算机编程,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选项正确;

B、研制药物,保障人体健康,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C、化肥和农药的广泛使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D、钢铁的冶炼,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故选:Ao

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

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

会责任感。

3.【答案】A

【解析】解:A、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量筒平放,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

保持水平,故正确;

B、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且试管口与细口瓶口紧靠,图中瓶塞正放,且标签没有朝向手

心,故错误;

C、用镜子(不能使用药匙或纸槽)向试管中添加块状固体药品,先将试管横放,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再慢慢

使试管直立,故错误;

D、胶头滴管应在试管口上方垂悬滴加,不要接触容器壁,以防污染胶头滴管,进而污染药品,故错误。

故选:Ao

A、根据量筒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液体的取用方法分析;

C、根据向试管中添加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分析;

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水的沸腾,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烧制陶瓷,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蜡烛熄灭产生白烟,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胆矶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Bo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

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

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答案】A

【解析】解:A、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牛奶变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葡萄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o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

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

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6.【答案】A

【解析】解:颜色、密度、导电性以及挥发性等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均属于物理性质;

酸性、氧化性、毒性都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Ao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

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

现出来。

7.【答案】D

【解析】解:A、木条燃烧会消耗氧气,甲中木条伸入后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故A错误;

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小于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乙中木条会立即熄灭,故B错误;

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少,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丙实验不能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故C

错误;

D、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丁中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故D

正确。

故选:D。

A、根据木条燃烧会消耗氧气进行分析。

B、根据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小于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进行分析。

C、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少,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D、根据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

识进行解题。

8.【答案】C

【解析】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一猜想与假设一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7进行实验-收集证

据T解释与结论T反思与评价T拓展与迁移。“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

计实验。

故选:Co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T猜想与假设一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一进行实验-收集证据一解释与结

论T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

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A、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过程中只是能量的转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火力发电是燃煤发电,烧煤发电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水电站的水轮机叶片转动发电过程中只是能量的转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利用风力使轮子转动做功,该过程中只是能量的转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o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

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犍.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

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10.【答案】C

【解析】解: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例如瓷碗破碎,故A错误;

B、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故B错误

C、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故C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两者有关系。故D错误。

故选:Co

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关系已经伴随的形象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进行了分析,难度不大.

11.【答案】D

【解析】解:A、物理变化中可能出现颜色改变,如氧气液化为液氧,故错误;

B、物理变化中可能放出气体,如水蒸发,故错误;

C、物理变化中可能发光放热,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错误;

D、物质种类增多,说明有新物质生成,一定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根据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进行解

答本题。

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的概念及其特征在解题中的应用,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

的生成。

12.【答案】D

【解析】解: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

剧烈燃烧、铁丝熔化为小球等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有黑色固体生成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

化学变化的依据。

故选:D。

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

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

征在于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

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概念的理解,并应用到解题当中。对于新物质的生成的判断是建立在颜色等现象

变化基础上的,所以要通过现象的变化分析物质发生的变化的实质。

13.【答案】B

【解析】解:A、用吸管吸出密封袋里的水,密封袋变瘪,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误;

B、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则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衣服吸附有异味的气体,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压缩吃剩下的食物,使食物的体积变小,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B。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

很容易解决。

14.【答案】D

【解析】解:A、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说法正确。

B、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说法正确。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说法正确。

D、道尔顿是英国的化学家,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关注化学学科成就、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答案】B

【解析】解:A、化学实验室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故A正确;

B、科学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故B错误;

C、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故C正确;

D、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法,故D正确;

故选:Bo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

答案作出假设。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

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

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

进行反思。反思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现象,变量设计

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综上所述,科学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

当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时,可能是假设不正确,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也可

能是实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实验。

探究实验的考查方式多样,对探究方案的设计、修改、完善是命题的重要方面。

16.【答案】灯泡发光放热镁条燃烧轮胎爆炸火药爆炸

【解析】解:灯泡发光放热是由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镁条燃烧发出

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轮胎爆炸是由于压强大,轮胎承受不住压

力造成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火药爆炸有新物质如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放热发光:物理变化:灯泡发光放热;化学变化:镁条燃烧;

爆炸:物理变化:轮胎爆炸;化学变化:火药爆炸。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

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

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17.【答案】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钠的密度比水小小氧气或。2

【解析】解:(1)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故答案为: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

(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故答案为:钠的密度比水小;

(3)小刀可以轻轻切下一小块金属钠,说明金属钠硬度小;故答案为:小;

(4)金属钠要保存在煤油中,目的是防止金属钠与空气中的水、氧气接触反应而变质;故答案为:氧气或。2:

(1)钠与水反应,据此分析;

(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钠的密度比水小,据此分析;

(3)可以用小刀切说明金属很软,硬度小;

(4))“钠保存在煤油中”是因为钠具有与氧气、水反应的化学性质,据此分析。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

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8.【答案】①⑨③④⑤⑥⑧②⑩⑦

【解析】解:(1)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①酒精挥发⑨汽车轮胎爆炸都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

为:①⑨;

(2)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③火药爆炸④铁丝生锈⑤酒精燃烧⑥植物光合作用⑥食物消化都属

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③④⑤⑥⑧;

(3)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②氢气是无色气体⑩氢气不易溶于水都属于

物理性质;故答案为:②⑩;

(4)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⑦木柴可以燃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为:⑦。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

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

出来的特性,一般加上能或不能、易或不易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变化

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

题中。

19.【答案】小水珠粉末状蓝气泡浑浊34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析】解:(1)实验1水沸腾,水蒸气在干冷玻璃片上凝聚成小水珠;

故答案为:小水珠。

(2)实验2固体经研磨由块状变为粉末状;

故答案为:粉末状。

(3)实验3两种溶液混合后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故答案为:蓝。

(4)实验4中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固体不断溶解,且固体表面不断有气泡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故答案为:气泡;浑浊。

(5)上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有实验3和实验4(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

新物质生成;

故答案为:3;4;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

(2)实验2固体由块状变为粉末状。

(3)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4)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

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

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20.【答案】石蜡具有可燃性低石蜡蒸气在较长的导管中冷凝为固态,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母火焰中心

部分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气

【解析】解:(1)蜡烛的主要成分石蜡的沸点较低,由于烛芯的温度较高,石蜡汽化,这些蜡烛蒸气就是子

火焰的可燃物。蜡烛能产生子母火焰这一现象是由石蜡的性质决定的,其中,化学性质是石蜡具有可燃性,

物理性质是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较低,受热易汽化为蒸气;

(2)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气管不能太长,如果导气管太长,由于温度的降低,石蜡蒸气会在导管中冷凝,

不能从导气管的末端导出,使实验不成功;

再就是导气管必须插入到母火焰的焰心处,若是插到外焰中也不能产生子火焰,其原因是母火焰中心部分

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气。

故答案为:(1)石蜡具有可燃性;低;

(2)石蜡蒸气在较长的导管中冷凝为固态,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仍为

石蜡蒸气。

(1)蜡烛的主要成分石蜡的沸点较低,受热易汽化为蒸气,如果点燃石蜡蒸气,蒸气会继续燃烧;

(2)考虑导管太长,温度降低,蒸气冷却,就不会燃烧;蜡烛母火焰的中心部位还没有来得及与氧气接触,

仍是石蜡蒸气,所以可以燃烧。

通过本题希望同学们了解,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可以燃烧。

21.【答案】AB变浑浊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比吸入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碳高

【解析】解:(1)要从导管中吸气,只能从A,空气的中的二氧化碳因含量较少,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2)要从导管中吹气,可从B吹入,吹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可使石灰水变浑浊。

(3)由(1)、(2)的实验现象,首先由导管A吸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空气中二氧化

碳的含量低;由导管B吹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可

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比吸入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碳高。

故答案为:

(1)A;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