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中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中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中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中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中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中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央领导人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

把握传承和创断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

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在中国戏曲史上,每个时代都有新的表现手段半富到戏曲

艺术中来。戏曲守正创新,关键是要想清楚怎样守正,在哪里创新。

正在巡演的新编现代京剧《李大创》的题材,适用于广闻宏大的史诗性叙事方武,

具有"史诗京剧”的艺术特质。我们把《国际歌》的旋律嫁接、融合到京剧唱腔中。

《国际歌》的灵活运用,赋予整出戏精神气质,使戏的音乐格调崇高起来。戏的

结尾,不在同一情境的李大钊和赵纫兰夫妻,在舞台上同时出现,隔空对唱,以

“二黄原板”为基础,在唱腔后半段巧妙运用了昆曲,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和京剧

“二黄”声腔形成强烈对比,充分展现出二人心心相印的深厚感情和作大信仰的精

神力量。这些地方都是大胆创新,但都谨慎保持在剧种范式中。唱腔设计要分层

次和比重,要旧里有新,破立显章法。《国际歌》的旋律与传统唱腔,共同营造

熟悉的陌生感,很好地配合了观众的情绪变化。

剧种的发展,包含着唱腔的不断完善。现在的京剧,包含着汉调、微调、梆子、

昆曲等多种声腔;经过长期融合才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艺术风格。对于戏剧作曲,

声腔布局是第一前提,如同建筑的“四梁八柱”,音乐节奏则给整出戏勾画出情绪和

感情外化的轮廓。1994年,我在创作京剧《夏王悲歌》时,就采用了一曲贯穿

全剧的手法,借签分节歌,换词不换曲,曲调在剧中反复出现,给现众留下了深

刻印象。电视剧的主题歌为什么能够流传?原因之一就是反复。比如《好汉歌》,

因为电视剧《水浒传》流行起来,几十集的剧看完,歌也听了几十遍,旋律自然

就走进心里了。

戏曲音乐必须创新,简单套用旧有程式是行不通的。作曲者的修养和审关非常关

键。音乐创新可以引进多种音乐元素,作曲者必须深入生活、积累素材。审美不

仅包含着对艺术的认知,还包括对社会发展、时代精神的判断。创新首先得分清

楚哪些是先进的、哪些是落后的,哪些是观众喜欢的、哪些是观众反感的。

我国有300多个戏曲剧种,其区别首先在于唱腔,任何一个剧种,没有脍炙人

口的唱应,本子再好、做工再好,也不可能吸引人。戏曲音乐来自民歌、说唱,

因而直接搬用了“宫调”“套数”等,板腔体的出现,打破了曲牌联奏框架,建立了

新的戏剧性音乐体系,“以歌母演故事",进一步戏剧化。今天的戏曲音乐,还有很

大的发展空间。作曲家正主动将更多作曲技法移植运用到戏曲音乐之中。独唱、

对唱、重唱、伴唱等传统戏曲中鲜见的演唱形式,为戏曲人物的情感表达提供了

更多路径。主题曲贯穿,一曲多用等音乐发展手法,让剧目音乐的整体性得到加

强,尤其是乐队的组合使用,使戏曲音乐中的器乐部分具有了营造环境、推动剧

情、烘托气氛等表现功能。但这些都还是初步的势力,还在缠续发展和探索中,

我们既要坚定地发展,又要审慎地克服盲目性;既要“一板一眼”,也要“南腔北调,

(摘编自戏曲音乐家朱绍玉《赋予戏曲更丰富的音乐语言》)

材料二:

本次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以线上线下同时首演的全新模式进行,助推京剧艺

术进入“双线时代”,着力打磨优质内容投放市场。线上线下双重推进,不仅有效开

拓新生线上市场,培养年轻观众观演习惯,更是推广京剧艺术的关键桥梁,同时

还保证了与剧场演出的共时性、现场感,全剧描写了李大创在北京大学工作期间,

积极宝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思想,护送陈独秀离京赴沪并相约建党,继

而策划了长辛店铁路工人大罢工,领导并组织了北京各界人士的反常斗争,直至

被反动源杀害、英勇就义的重要历史事件,展现了李大创短暂而又壮阔的一生,

生动刻画了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北京京剧院特别邀请了编剧蔡赴朝、总导演曹其敬、导演徐春兰、作曲朱绍玉组

成主创阵容,共同参与剧目创作。“我们要强调崇高理想的政治理论、政治思想

的明病表达。从李大创的舞台行动中寻找到京剧《李大创》的形象种子——播火

者!”总导演曾其敬赋予《李大钊》“史诗京居『'定位。《李大钊》不仅在叙事方式

上有所创新,在唱腔、音乐、舞美设计上也打政常规套路,融入昆曲声腔和舞蹈

元素,用群舞这一外化的艺术呈现方式,渲染出一种动人心弦的意境之美。

在剧本中,李大钊、陈独秀“相约建党”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场景在一辆小

照车上。为充分展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李大钊》创造性地加入了一段由四位

真人演员表现的骡子形象,打进了“车舞”表演段落,集戏曲程式技巧展示、人物

情感表达、骡车疾驰奔腾之态、伟大历史时刻的恢弘体现,达到内容与形式相统

一,形成了强大的舞台感染力。

在要工一场戏中,为了增强地城特色,融入京韵大鼓、北京曲艺等元素,并借鉴

西方歌剧中“卡农”的形式,加入工人群众的重唱、轮唱,使得这场戏具有轰轰烈

烈的氛围。为将《李大钊》打造为史诗级精品力作,北京京剧院、北京交响乐团

联合配乐。导演徐春兰介绍,“交响乐恢宏,传播革命的诗情,井台大胆将视颊

与实景结合,渲染气势"。

(摘编自《人民日报》相关评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就要准确把握好传承和创新

的关系。

B.作曲者的修养和审美是戏曲音乐能创新的关键,套用旧有程式的创作方法是一

种倒退。

C.现代京剧《李大钊》以线上线下同时首演的全新模式进行,促进了京剧传播模

式的创新。

D.《李大钊》在叙事方式上独辟蹊径,采用群舞的艺术呈现方式营造出打动观众

的意境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戏曲至今能保持旺盛生命力,与戏曲音乐能够不断守正创新、适应时代息

息相关。

B.京剧《夏王悲歌》采用一曲贯全剧的手法,换词不换曲,是受到了《好汉歌》

的启发。

C.作曲家将开场曲、幕间曲、结束曲移植运用到戏曲音乐之中,拓展了音乐的发

展空间。

D.《李大钊》在演出中融入曲艺元素,借鉴西方歌剧的形式,是为了更加贴合剧

情需要。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史诗京剧”定位的表现的一项是

(3分)

A.宏大的革命题材B.播火者的英雄形象C.以歌舞演故事D.崇高的音乐格调

4.朱绍玉在给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作曲时,把《国际歌》的旋律嫁接、融合

到了京剧唱腔中,被称为“神来之笔,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样作曲的好处。(4

分)

5.《李大钊》的创作者们为推动京剧艺术的创新性发展做了很多努力,我们能从

中得到哪些现代戏曲创新的启发?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果园里

(英)伍尔夫卞之琳译

米兰达睡在果园里,躺在苹果树底下一张长椅上。她的书已经掉在草里,她的手

指似乎还指着那句:"Cepaysestvraimentundescoinsdu"(法语。说到充

满女孩子笑声的国家,这里真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之一,)

仿佛她就在那儿睡着了。她手指上的猫眼石发绿,发玫瑰红,又发枯黄,当阳光

滤过苹果树照到它们的时候。于是,微风一吹,她的紫衣起涟漪,像一朵花依附

在茎上;草点头;一只白瑚蝶就在她的脸上扑来扑去。

她头上四尺高的空中挂着草果。突然发一阵清越的喧响,仿佛是一些破铜锣打得

又猛,又乱,又野蛮。这不过是正在合诵来数表的学童,被教师喝住了,斥骂了

一顿,又开始诵乘数表了。可是这个喧响经过来兰达头上四尺高的地方,穿过草

果树枝间,撞到牧牛人的小孩子,他正在摘篱笆上的黑莓,在他该上学的时候,

使他拇指在棘刺上刺破了。

接着,有一声孤寂的号叫——悲哀,有人性,野蛮。老巴斯蕾,真的,是泥醉了。

于是苹果树顶上的叶子,平得像小鱼抵住了蓝天,离地三十尺,发一声凄凉愁惨

的音调。

这是教堂里的风琴奏“古今赞美歌”的一曲。声音飘出来,被一群在什么地方飞得

极快的鹑鸟切碎了。米兰达睡在三十尺之下。

于是在苹果树和梨树顶上,离睡在果园里的米兰达三十尺高的地方,钟声得得,

间歇的,迟钝的,教训的,因为教区里六个穷女人产后上教堂感思,教区长谢天。

再上去一点,教堂塔顶上的金明(风向标兼装饰品),尖声一叫,从南转东了,风向

转了。它嗡嗡地响在旁的一切之上,下临树林、草场、丘陵,离睡在果园里的米

兰达多少英里。它刮向前去,无目,无脑,遇不着任何能阻挡它的东西,直到转

动了一下,它又转向南了。

多少英里之下,在一个像针眼儿一般大的地方,来兰达直站起来,大声地嚷:“噢,

我喝茶去怕太晚了!”

【注】伍尔夫,英国女作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女性主义的

先锋,许多作品中贯穿着女性与自然融合的思想。

文本二;

初夏

一夜读伍尔夫《果园里》

任海青

你知道在那里有个夏天

在蜿蜒的路的那一端

越来越深的绿

彻夜鼓噪的虫鸣

白蝴蝶,扑来扑去

以及,神经质的含羞草的复叶

雨水也将终日奔腾

像那干燥的风

灿灿的苹果在果园里。摇曳

米兰达睡觉的长椅

离树上的苹果四英尺

从她手中滑落的书在草地上

不,在你手上

打开的相同的那一页

一句法语收敛在琴匣里的光

而现在,路标指向一条溪流

你踩着夏天的边

顺着伍尔夫的手指,

游过优雅的疯癫的草木。潜入到

苹果花碎了满地的果园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果园为中心展开叙述,描写果园里的自然环境和果园周围的社会环境。

B.作者采用意识流手法,将人物、植物、动物的片段编织进主角的遐想里。

C."一只白蝴蝶就在她的脸上扑来扑去”,这一细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D.“针眼儿”一般大的地方写出了米兰达在博大的宇宙间内心世界的渺小。

7.关于文本二与文本一的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任海青敏锐地捕捉到“白蝴蝶”意象,与虫鸣、含羞草、雨水等营造了与散文一

样的意境。

B.诗中再现了散文中的米兰达躺在苹果树下睡觉书滑落于草地的场景,写出了她

的惬意闲适。

C.散文中老巴斯蕾孤寂的形象在诗歌中被刻意回避了,米兰达的内心世界变得单

一失色。

D.诗歌创作源自《果园里》,又在最后一小节如“路标”一般引领读者走进伍尔夫的

散文。

8.文本一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描写角度也不相同,请

结合文本分析。(4分)

9.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两个小题。(6分)

(1)赏析文本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⑵解读文本二中画波浪线诗句的含意。(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顺昌为人刚方贞介,疾愿如仇。魏大中被速,道吴门,顺昌出饯,与同卧起者三

日,许以女聘大中孙,旗尉屡趣行,顺昌瞧目曰:“若不知世闯有不畏死男子耶?

归语忠贤,我故吏部郎周顺昌也。”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

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这者至,众成愤怒,号冤者塞道,王开读日,不

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史部乞命。诸生文袁亨、杨延枢、王节、刘羽输等

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速人,鼠翠敢

尔!”大呼:“四安在?”手掷银铛于地,声琅然。众益愤,曰:“始吾以为天子命,

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

逾垣走。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动滑舟,忠贤大惧。

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

乃安。然自是堤骑不出国门矣。

(节选自《明史周顺昌传》)

材料二:

五人者,盖当周公(周顺昌)之被速,救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

请于当道,即除魏阅废桐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基之门,以旌其所为。夫五人

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予犹记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

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费财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堤骑

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技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

私人,用公之速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束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逗,

一鹭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

杰、就扬、周文元,即今之俅然在基者也。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腹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节选自《五人基碑记》)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

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顺昌好A为德B于乡C有冤抑D及郡中E大利害F辄为所司G陈说H以故士

民I德顺昌善。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趣,指催促,与《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的“趣”词义不相同。

B.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C.前,指走上前,与《石钟山记》“舟行适临汝”的“舟”用法相同。

D.私人,文中指因私利相依附的人,所指就是材料一中的一鹭等人。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顺昌瞪着眼睛责问旗尉:“难道你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不怕死的男子吗?”,并要

求旗尉回去向魏忠贤直言通报自己的姓名。

B.旗尉高声叫嚷“东厂拿人”,并把铁锁往地上一扔,哗啦啦地作响,没想到更加激

怒群众,众人穷追猛打,打死、重伤旗尉。

C.五人抗议周顺昌被捕,被正义所激励而死之时,本郡的士大夫们就向当局请求

清理已被废除的魏忠贤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

D.五人临刑的时候,慷慨自若,谈笑着死去。砍下的头放在城头上,脸色一点也

没改变。有人把他们的头买下,才与身体合葬。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魏大中被建,道吴门,顺昌出钱,与同卧起者三日,许以女聘大中孙。(4分)

⑵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费财以送其行。(4分)

14.两则材料记述了同一个事件,但写作目的不同,请结合文本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组宋诗,完成15〜16题。

物理六首(选二)

林希逸

其一

双鸟养鸟尽性,惟虫能虫知天。

万物与我为一,反身乐莫大焉。

其六

非鱼知鱼谁乐?梦鹿得鹿①谁诬?②

若与于也皆物,执而我之则愿。

【注】①梦鹿得鹿:典出《列子・周穆王》,郑人采樵,毙鹿之后,十分高兴,为

不让人知,他把死鹿藏匿在土坑,盖上燕叶,后来他找不到所藏之鹿,就怀疑是

个梦。②诬;假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一中“以鸟养鸟”的道理与《种树郭囊驼传》中的道理一样。

B.根据诗歌句式对仗的特点可以推知“尽性”“知天”语义相近。

C.其六第一句中的“谁乐”,包含了“鱼的欢乐”和“观者的欢乐”。

D.其六借用“梦鹿得鹿”的典故所表达的哲理和庄周梦蝶不一样。

16.这两首诗提出了“物”“我”的概念,强调要知物、知我。请结合诗句谈谈“知物”“知

我”的内涵。(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虽然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含

意却极宏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2)《将进酒》中,诗人以否定权贵来表达自己郁愤情绪的诗句是:,。

(3)2023年9月,第19届亚运会将在杭州举行。你可以用柳咏《望海潮》中“”

一句来夸赞杭州富庶的历史,还可以用其中的“”一句来概括西湖的湖山

之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当夏季炎热的天气让您感到疲倦时,这种感党并不全是您的幻觉,昏昏欲睡的背

后有真实的生物学原因。

美国波士顿医疗中心运动心脏病专家来根•沃斯菲说:“①疲倦是身体香诉我们该

休息了的一种方式。②减轻高温影响是减少身体活动的一种方法。”③地补充说,

④尽管人们可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极热或极寒天气⑤开是人体的时热力通常不如

时寒力。⑥极高的体温会使器官衰竭甚至造成重大损害,⑦而当核心体温较低时,

⑧人体器官功能可能会下降,⑨但更容易恢复。

温度计上的数字很重要,但它并不能完全决定您身体对热的反应。(1),汗液从皮

肤蒸发到空气中,为您降温。在潮湿的环境中,当空气也变得更潮湿时,降温就

更加困难了。

在酷热的日子里,人们感到疲倦的另一原因是:(2)。202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

气温每升高一摄氏度,人们的睡眠时间就会减少一些。该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凯

尔顿•迈纳说,当夜间室外温度超过10摄氏度时,每升高1摄氏度,人们每晚的

平均睡眠时间就会减少37秒。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口(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第二天,林先生的铺子里新换过一番布置。将近一星期不曾露脸的东洋货又都摆

在最惹眼的地位了,林先生又摹仿上海大商店的办法,写了许多“大廉价照码九

折”的红绿纸杂,贴在玻璃窗上。这天是阴历腊月二十三,正是乡镇上洋广货店

的“旺月”。不但林先生的额外支出“四百元”指望在这时候捞回来,就是林小姐的

新衣服也靠托在这几天的生意好。

七八人一队的乡下人走到林先生的铺面前,其中有一位年青的居然上前一步,置

着头看那些挂着的洋伞。一个伙计已经取下了两三把洋伞,立刻排开了一把,热

刺刺地塞到那年青乡下人的手里,根起精种,使出夸卖的本领来:

“小当家,你看!洋缎面子,实心骨子,时天,落雨,耐用好看!九角洋钱一顶,再

便宣没有了!……那边是一只洋一顶,货色还没有这等好呢,你比一比就明白。”

那年青的乡下人拿着伞,没有主意似的张大了嘴己;他回过头去望着一位五十多

岁的老头子,又把手里的伞颠了一颠,似乎说:“买一把罢?”老头于却老大着急

地吆喝道:

“阿大!你昏了,想买伞!一船硬柴,一古脑儿只卖了三块多钱,你娘等着量米回去

吃,哪有钱来买全!”

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例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这天是阴历腊月二十三,正是乡镇上洋广货店的“旺月”。

A俗话说“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人们往往在梧桐叶落间感受着秋天的来临。

B.需要大家格外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C.父亲凡事认真,他的认真劲儿,在卖糖葫芦的人中出了名,人称“小辫儿糖四”。

D.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在成功道路上这种投机取巧的“聪明”万万要不得。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与以下两句,都有“老头子”一词,说说各自蕴含含的情感有

什么不同。(3分)

(1)“我只希望老头子身体好好的,孙子学业进步,再找个好一点的工作。”王奶奶

的思望:是这么补素。

⑵老人坚持替去世的儿子还账,有人说:“人死账烂。钱是你儿子借的,人都不

在了,你老头子认啥账啊?“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面儿是洋缎的,骨子是实心的,不管是晴天

还是落雨都能用,而且耐用好看",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的一生充满了礼仅,“冠礼”被誉为礼之始,古代青年成为“成人”必行“冠礼”,通

过仪式宣告自己长大成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成人礼都被视为一个极具仪式

感,蕴含重要意义的礼仅:“成人门”的那一边,是孩童的美好回忆,天真,自由、

无拘无束;“成人门”的这一边,是全断的天地,责任,义务、成熟自立。

面对“成人”,有人盼望,渴求自主;有人害怕,不想长大;还有人心情复杂,五味

杂陈。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联系社会现实或自身经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B

3.C

4.①可以彰显京剧《李大钊》题材所反映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国内国际的重大

影响(适应《李大钊》的史诗题材);

②使《李大钊》的音乐格调崇高,符合它的音乐格调定位;

③能与传统唱腔共同营造熟悉的陌生感,配合观众的情绪变化。

评分标准:一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5.①要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也可以表达为“既要大胆创新,又要谨慎保持在剧种

范式中”,还可以表达为“创新要破立之中显章法");②创新要兼收并蓄,古今中外的

戏曲、音乐甚至其他艺术形式都可融入到戏曲中。③创新要尊重时代审美和大众

需求(要深入生活,积累素材)。④戏曲还可在演播方式上创新,开发更多的演播

渠道。⑤创新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6.D

7.C

8.①自然环境静谧闲适,社会环境喧嚣热闹。②自然环境侧重从色彩视觉的角度

描写,社会环境侧重从听觉的角度描写。评分标准:每点2分。

9.(1)运用通感的修辞,把听觉化为视觉,化抽象为形象(具体),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3分)(2)法语中所包含的美好(1分)通过伍尔夫的作品(1分)呈现出来,使读者触

摸到这些美好(1分)。

10.CFH

11.C

12.C

13.(1)魏大中被逮捕,经过吴县城门,周顺昌为他饯行,三天中和他同睡同起,

答应把女儿许配给魏大中孙子。

得分点一个1分:道,取道,经过;同卧起,同睡同起;聘,许配,嫁给。整体

句意1分。

⑵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榜样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

财送他起程。

得分点一个1分:行为,品行成为、品行作为;先,表率,榜样;声,宣扬,伸

张;优,同“资”,钱财。

14.①材料一是为突出周顺昌品德高尚受民众拥戴。②材料二是为突出五人英勇

就义的过程。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3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顺昌为人刚正耿介,嫉恶如仇。魏大中被逮捕,经过吴县城门,周顺昌为他饯行,

三天中和他同睡同起,答应把女儿许配给魏大中孙子。旗尉多次催促上路,周顺

昌瞪着眼睛说:“你不知世上有不怕死的男子吗?回去告诉魏忠贤,我是以前故吏

部郎周顺昌。"周顺昌喜欢在地方上做些好事。遇到民众受冤屈压迫以及有关吴

县重大利害问题,就向主管官吏陈述,因此地方民众很感戴顺昌。等到听说逮捕

他的差役到了,群众都非常气愤,为周公喊冤的充满了道路。到了宣判那天,几

万人不约而同地集会到府城来,大家都手持香火替周吏部请命。县学的生员文震

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求见巡抚毛一鹭和巡按御史徐吉,要求他们将群众

的意见上报朝廷。一个旗尉恶声恶气地说:“东厂捕人,这些小子们竟敢这样捣

乱!”大声叫嚷:"犯人在哪儿?”于是把铁锁往地上一扔,哗啦啦地作响。群众一看,

更气愤了,一齐说道:“起初我们还以为是皇帝的命令呢,原来是东厂啊!”大伙儿

一拥上前,愤怒地高呼,形势紧张严重。旗尉们吓得东逃西窜,群众就跟着追打,

结果打死一个旗尉,其余的带着伤跳墙跑了。巡抚毛一鹭发出紧急文书向朝廷报

告这次事变。东厂的特务诬蔑苏州人民都反了,企图截断水道,抢劫水运船只,

宦官魏忠贤非常害怕。过了些时候,毛一鹭说逮捕了带头闹事的人颜佩韦、马杰、

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变乱平定了,魏忠贤才放了心。不过从这次事变以后,

东厂的堤骑们就不敢再出京城了。

材料二:

(墓中的)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被正义所激励而死于这件事的。

到了现在,本郡有声望的士大夫们向有关当局请求,就清理已被废除的魏忠贤生

祠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之前竖立碑石,来表彰他们的事迹。这五

人的死,距离现在建墓安葬,时间只不过十一个月罢了。我还记得周公被捕,是

在丁卯年农历三月十五。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榜样的人,替

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程,哭声震天动地。堤骑按着剑柄上前,问:“(在)

为谁悲痛?”大家不能再忍受了,把他们打倒在地。当时以大中丞职衔担任苏州一

带巡抚的是魏忠贤的党羽,周公被捕就是由他主使的;苏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

这时趁着他厉声呵骂的时候,就一齐喊叫着追赶他。这位大中丞藏在厕所里才得

以逃脱。不久,他以苏州人民发动暴乱的罪名向朝廷请示,追究这件事,杀了五

个人,他们是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就是现在一起埋葬在墓中

的这五个人。当五个人临刑的时候,神情慷慨自若,谈笑着死去了。砍下的头放

在城头上,脸上的神情一点也没改变。一位有名望的人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下五

个人的头并用棺材收起来,最终与尸体合到了一起。所以现在墓中是完完整整的

五个人。

15.D

16.①知物:认识事物的本性,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如“以鸟养鸟”是说要按鸟的

生活规律去养鸟。②知我:认识到我即是物,万物与我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统

一。“万物与我为一”“若与予也皆物”都是强调了人不是高于自然的,而是与自然

和谐统一。

评分标准:一点3分,每点中概括2分,分析1分。第②点中概括部分,答出

三句中的任意一句,都可得2分。

17.(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⑶钱塘自古繁华重湖叠峨清嘉

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6分;峨,课本上是“山”加“献”,打不出来,照课本上的。

本小题多写、少写、错写均不得分。

18A湿度也很重要B.睡眠不好(睡眠时间减少/睡眠不足)

评分参考: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

其他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