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西南宁市武鸣高级中学高三(上)开学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西南宁市武鸣高级中学高三(上)开学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西南宁市武鸣高级中学高三(上)开学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广西南宁市武鸣高级中学高三(上)开学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广西南宁市武鸣高级中学高三(上)开学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广西南宁市武鸣高级中学高三(上)开学

生物试卷(8月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如图分别是儿丁质分子组成示意图和磷脂分子结构式。其中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广泛存在

于甲壳类动物的外壳、昆虫的甲壳和真菌的细胞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p

!-O-

?

c

O

A.脂质通常包括脂肪、磷脂、固醇等,其中脂肪是人体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B.在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糖原、几丁质、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

C.磷脂分子亲水的一端含有的元素种类比疏水的一端多

D.组成动植物的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

2.研究发现,胰岛素基因突变、前胰岛素前体低效转位及错误折叠均可导致胰岛素合成异常

或障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基因存在于细胞核染色质DNA分子上

B.前胰岛素前体首先是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

C.前胰岛素前体折叠所需能量全部来自线粒体

D.胰岛B细胞比心肌细胞含有更多的高尔基体

3.某同学自学了髙中生物学相关知识后绘制了如图知识关系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细胞的物质

输入和输出

結构或醐方式

I\III

细胞膜结①细胞膜物质②一大分子物

构的探索的特征运輸方式质的运輸

历程—模型

III~~~I

③—运輸④_运輸胞吞胞吐

]

自由扩散⑤_扩敢

A.①为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认为细胞膜主要由纤维素分子和果胶分子构成

B.物质通过③进出细胞依赖载体蛋白、且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C.有部分参与④的载体蛋白是一种能催化ATP水解的酶

D.成熟红细胞胞吐出抗体的过程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4.运动强度越低,骨骼肌的耗氧量越少。如图显示在不同强度体育运动时,骨骼肌消耗的糖

运动矍度

A.低强度运动时,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

B.中等强度运动时,主要供能物质是血糖

C.高强度运动时,糖类中的能量绝大部分转变为ATP

D.肌糖原只有在有氧条件下才能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5.如图是某二倍体高等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②③都只含两个染色体组

B.细胞①含有8条姐妹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

C.细胞③不是次级卵母细胞

D.细胞②中毎条染色体都只受细胞一极发出的纺锤丝牵引

6.在探究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过程中,首先在标号为1、2、3、4、5的培养基中培养R型

活菌,接着分别加入经不同处理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如图所示),然后进行培养。下

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加焦致死幷去除絶大部分输类.歳白磁和脂质的sp津犢的用馳提取物;

I,

234S

A.一段时间后,只在5号培养基中未发现S型活菌

B.这个实验说明了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C.S菌的提取液加入蛋白前后使混合液不再含有蛋白质

D.在本实验中,实验组作的相关处理采用了“加法原理”

7.如图为中心法则图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①⑤

②彳鱼♦蛋白质

;RNA

A.五个过程都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

B.在RNA病毒的增殖过程中会发生④或⑤

C.人的成熟红细胞进行②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D.过程③可发生在线粒体中,但不能发生在细胞核中

8.复旦大学某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并将其命名为“卵子死亡”。该类患

者的卵子出现发黑、萎缩、退化的现象,导致不育。如图为该病遗传系谱图,经基因检测I।

含有致病基因,12不含致病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O正常男女

・患病女

A.该病由隐性基因控制

B.该病的患者不都是女性

C.控制该病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

D.心与D6再生一个不患该病后代的概率为:

O

9.如图为人体内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环境主要由图中的①③④构成

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C.K+、血红蛋白、葡萄糖均属于内环境成分

D.内环境的各种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10.如图为某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在H处给予有效刺激,则在a处可检测到电信号

B.在b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T化学信号T电信号

c.n所指的神经元不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D.在口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11.冬泳过程中,体内生理过程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①〜④表示激素,A、B

表示器官)。据图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相关刺激—►下丘脑—1fA—2一甲状照-3

[ti-------------------------1

--------------------------------------------------------

A.冬泳过程中,机体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使血糖和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上升

B.A的细胞含有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当③含量降低时、③促进下丘脑和A的分泌

C.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肝脏和骨骼肌产热为多

D.④的生理功能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12.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某植物幼苗,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选项叙述错

误的是()

组别清水甲乙丙「

平均株高(cm)1620385113

A.实验所用材料、处理的时间长短和实验温度等都应相同

B.甲、乙、丙的浓度大小关系可以是乙〈甲〈丙或另外5种情况

C.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可能相同

D.实验结果表明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

13.生态小组对某湖泊中的鲫鱼和鲤鱼的种群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调查,并记录了其a值(当

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i〜t2时段,鲫鱼的种群数量持续下降

B.调查湖泊中鲤鱼种群密度宜采用五点取样法

C.0点时和口时,该湖泊的鲤鱼数量相等

D.地震对鲫鱼种群的作用强度与鲫鱼种群的密度有关

14.“烧芭”(焚烧芭蕉树)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文化,在巴西等热带国家盛行。火山喷发是

一种自然现象,喷出的岩浆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甲地发生过“烧芭”现象,乙地发生过火山

喷发现象,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自然演替。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

是()

A.甲、乙两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不同

B.地衣会比苔醉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的火山岩上

C.芭蕉园砍伐大部分芭蕉树后,芭蕉园的物种丰富度急剧下降

D.与甲地相比,乙地演替的速度较慢、所经历的阶段也相对较多

15.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1000t种伤嬖量/只

B

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8OOL..Z^<7T

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就'业,

组1:将甲与乙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群数量变化2Ool^^^=E

如图中曲线A所示;°515253545时间/天

组2:将甲与乙放在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群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将乙与丙放在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

均较组1少。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组3中,乙与丙种群数量变化对应的曲线为D和E,表现出垂直分层现象

B.组1中,如容器中培养液为40mL,则第40天乙的种群密度为15只/mL

C.综合分析可知曲线A和B均代表的是甲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D.组1中,甲、乙种群的K值均只由食物的量决定

16.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及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

和使用重金属超标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重金属会沿着食物链逐级浓缩积累于食物链顶端,不具有全球性

B.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来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宜选择外来观赏植物

C.被重金属污染的生态系统经一段时间后能恢复原状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D.定期收割重金属污染水体中沉水植物的地上部分,有助于净化、修复污染水体

17.“中中”和“华华”是我国科学家培育出的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培育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中中”和“华华”的特征与B猴几乎相同

B.体细胞克隆形成新个体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

C.重组细胞中核的融合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D.克隆猴形成过程中存在细胞分裂、分化与衰老

18.蓝莓果酒和蓝莓果醋中含有大量的花青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提高视力、抗氧化、

抗衰老和美容养颜等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下列有关蓝莓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

是()

A.制作果酒和果醋利用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酔母菌和乳酸菌

B.蓝薄果酒发酵液可能使酸性重铭酸钾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C.对蓝莓果醋的发酵液稀释涂布,可检测醋酸菌的种群数量

D.在蓝莓果酒发酵基础上进行果醋制作,需改变温度和通气性

19.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

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

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

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

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

D.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小于甲组

20.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与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低倍镜可以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B.制作生态缸时,定时加入适量的动物饵料有利于提高生态缸的稳定性

C.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可观察到部分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

D.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预实验可使正式实验减少误差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胁迫是对植物生长和生存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研究人员探究了重金属镉胁迫对

烟草叶绿体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如表格:

组别镉浓度(mg/L)叶绿素含量(mg/g«FW-*)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

甲07.83.36

乙33.92.83

丙301.92.31

注:镉浓度为100mg/L时植物培养数天,随即死亡。

(1)烟草细胞中叶绿素分布在上,主要吸收光。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镉进入植物体后,,从而使得农作物干重减少,产量下降。

(3)研究人员推测,施加一定浓度的CaCL能缓解镉胁迫。从叶绿素含量角度利用丙组烟草

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完善以下实验思路:

将丙组烟草等分为两组,一组施加,另一组施加50mL清水,用提取并用纸

层析法分离叶片中的色素,观察并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

(4)研究人员发现,镉离子和钙离子结构有一定的相似性,施加一定的钙肥能减少烟草对镉

的吸收。试从物质跨膜运输的角度推测施钙能缓解镉胁迫的原理o

22.植物的性状有的由1对基因控制,有的由多对基因控制。一种二倍体甜瓜的叶形有缺刻

叶和全缘叶,果皮有齿皮和网皮。为了研究叶形和果皮这两个性状的遗传特点,某小组用基

因型不同的甲乙丙丁4种甜瓜种子进行实验,其中甲和丙种植后均表现为缺刻叶网皮。杂交

实验及结果如下表(实验②中Fi自交得F2)。

实验亲本Fi

F2

3缺刻叶齿皮,[缺刻叶网皮作全

①甲X乙/

缘叶齿皮,3全缘叶网皮

工缺刻叶齿皮,2缺刻叶网皮2全

161616

②丙X丁缺刻叶齿皮

缘叶齿皮,白全缘叶网皮

1O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①可判断这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判断的依据是。根

据实验②,可判断这2对相对性状中的隐性性状是。

(2)甲乙丙丁中属于纯合体的是。

(3)实验②的F2中杂合体所占的比例为。

(4)假如实验②的F2中缺刻叶齿皮:缺刻叶网皮:全缘叶齿皮:全缘叶网皮不是9:3:3:

1,而是45:15:3:1,则叶形和果皮这两个性状中不是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23.早在人类出现之前,病毒就占领了这颗星球,历经高温、酷寒等极端条件,到现在病毒

仍然无处不在。在一个健康人体内,病毒的含量也有约3x1012个,但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未感

到不适,这归功于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如图表示人体对抗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图中数字

表示生理过程,小写字母表示相关物质(c为抗体、由H分泌),大写字母表示相关细胞,

其中B为辅助性T细胞。根据图中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安全保卫部”,它拥有一支强大的“部队”,图中没有体现出来的

组成部分是。F细胞受到病毒抗原的刺激和辅助性T细胞传递的信息,并在a的作用

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和分化,其中大部分分化为(填图中字母)细胞;此过程不

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

(2)a为细胞因子,在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免疫应答及调节过程中都有重要作用,但它也

是一把“双刃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如某人在感染中东呼吸综合征

冠状病毒(MERS-CoV)后,体内发生了“细胞因子风暴”,引发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细

胞因子风暴”的发生,是由于其分泌过程中存在(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

节。

(3)b为颗粒酶和穿孔素等,能迅速进入靶细胞并激活凋亡相关的酶系统,由此判定E为

细胞,其主要功能是。

(4)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侵染细胞(图中B细胞)。

24.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

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②③④

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图3为能量流经图2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能量

的单位为ICPkj。据图回答问题:

(1)若图1表示碳循环,则乙表示,图中一共有条食物链,丙中B与D的

种间关系是,③代表的生理过程为。

(2)若图1中的生产者固定了lOOOOkJ的能量,则图中D理论上最少可获得的能量为

kJ。若图2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125000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是。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

(3)分析图3中能量关系可知,乙代表第二营养级用于的能量,第三营养级粪便中

的能量属于级消费者固定的能量。

25.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回答与产淀粉酶耐热枯草杆菌选育有关的问题:

(1)为快速分离产淀粉酶的枯草杆菌,可将土样用制成悬液,再将含有悬液的三角

瓶置于80℃的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其目的是。

(2)为提高筛选效率,可将菌种的分离过程与菌种的产酶性能测定一起进行:将上述悬液稀

释后涂布于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采用碘液显色方法,根据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

的大小,可粗略估计出菌株是否产酶及产酶性能。

(二)三叶青为蔓生的藤本植物,以根入药。由于野生三叶青对生长环境要求非常苛刻,以

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过度的采挖,目前我国野生三叶青已十分珍稀。

(1)科技工作者依据生态工程原理,利用间种技术,实现了三叶青的林下种植,从而提高了

三叶青的多样性。

(2)依据基因工程原理,利用发根农杆菌侵染三叶青带伤口的叶片,叶片产生酚类化合物,

诱导发根农杆菌质粒上vir系列基因表达形成DNA聚合酶和酶等,进而从质粒上复

制并切割出一段可转移的DNA片段(T-DNA)。T-DNA进入叶片细胞并整合到染色体上,

T-DNA上rol系列基因表达,产生相应的植物激素,促使叶片细胞持续不断地分裂形成

,再分化形成毛状根。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脂质通常包括脂肪、磷脂、固醇等,其中脂肪是人体细胞内的储能物质,A正

确;

B、糖原和几丁质都是多糖,在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糖原、几丁质、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

分子,B正确;

C、磷脂分子亲水的一端(头部)含有的元素有种类有C、H、0、N、P,疏水的一端(尾部)含

有的元素种类有C、H,亲水的一端含有的元素种类比疏水的一端多,C正确;

D、几丁质是一种多糖,组成元素是C、H、0、N,D错误。

故选:D。

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

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

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

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2、儿丁质是一种从海洋甲壳类动物的壳中提取处理的多糖物质,因此又叫做壳多糖,存在于甲壳

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以及真菌的细胞壁中,利用几丁质可以与重金属离子结合的原理,可以用

几丁质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3、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化学本质

功能分类功能

分类

储藏脂类脂肪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

结构脂类磷脂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分

胆固

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固性激

调节脂类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

醇素

维生

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

素D

本题考查学生对糖和脂质的了解,要求学生掌握糖和脂质分类和功能,尤其是几丁质的组成元素,

难度较小。

2.【答案】C

【解析】解:A、胰岛素基因属于核基因,胰岛素基因存在于细胞核染色质DNA分子上,A正确;

B、前胰岛素前体的本质是蛋白质,首先是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B正确;

C、前胰岛素前体折叠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也可来自细胞质基质,C错误;

D、高尔基体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在分泌蛋白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胰岛B细胞能够合成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故胰岛B细胞比心肌细胞含有更多的高尔基体,D

正确。

故选:C。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

一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一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一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

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本题主要细胞器的特点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

识准确答题。

3.【答案】C

【解析】解:A、据图分析可知①为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认为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

构成,A错误;

B、③为被动运输,物质通过③进出细胞有可能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该方式不依赖载体蛋白、

且不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也可能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B错误;

C、④为主动运输,有部分参与④的载体蛋白是既能运输物质,又能催化ATP水解为物质运输提

供能量,C正确;

D、胞吞、胞吐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且也需要与膜上的靶蛋白结合,然后定向发生胞吞或

胞吐,显然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但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而不是红细胞,D错误。

故选:Co

据图分析可知①为流动镶嵌模型,②为跨膜运输,③为被动运输,④为主动运输,⑤表示协助扩

散。

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

题的能力。

4.【答案】A

【解析】解:A、据图可知,低强度运动时,脂肪酸所占供能比例最大,说明低强度运动时,主

要利用脂肪酸供能,A正确;

B、图示中等强度运动时,血糖所占供能比例较低,此时主要供能物质是肌糖原和脂肪酸,B错误;

C、高强度运动时,糖类中的能量经氧化分解,只有少部分转化为ATP:若进行有氧呼吸,大部

分以热能散失,若进行无氧呼吸,大部分存留在乳酸中,还有部分转化为热能,C错误;

D、结合题意可知,运动强度越低,骨骼肌的耗氧量越少,图示低运动强度下也可由肌糖原供能,

且随运动强度增大,耗氧量增加,肌糖原供能所占比例增大,但据图无法直接得出肌糖原只有在

有氧条件下才能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在无氧呼吸条件下不能被氧化分解供能的结论,

D错误。

故选:Ao

分析题图,图中横坐标表示不同的运动强度,纵坐标表示供能物质的质量百分比,机体不同运动

强度下,各供能物质所占百分比不同,据此分析作答。

本题结合题图,考查呼吸作用与供能物质的关系,要求考生能理解题图横纵坐标的含义,能结合

选项分析作答。

5.【答案】B

【解析】解:A、细胞②③都只含4条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A正确;

B、细胞①中着丝粒已分裂,含有8条染色体、含有8个核DNA分子,不含有姐妹染色单体,B

错误;

C、由②细胞可知该生物为雌性动物,且细胞③的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为第一极体,而不是次

级卵母细胞,c正确;

D、细胞②中每条染色体都只受细胞一极发出的纺锤丝牵引,从而使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D正

确。

故选:Bo

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

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为雌性

动物;③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

体,不含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

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

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

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6.【答案】A

【解析】解:A、由于只有DNA酶能使S型细菌的DNA分解而失去功效,所以一段时间后,只

在5号培养基中未发现S型活菌,A正确;

B、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说明了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但不能说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

主要是DNA,B错误;

C、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S菌的提取液加入蛋白酶后,混合液中仍含有蛋白质(蛋

白酶),C错误;

D、在本实验中,实验组作的相关处理采用了“减法原理”,D错误。

故选:Ao

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1)研究者: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

(2)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链球菌、细菌培养基等。

(3)实验设计思路:把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各自的遗传功能。

(4)实验分析:①只有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②DNA被水解后不能使R型

细菌发生转化。

(5)实验结论:①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②同时还直接证明蛋

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

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7.【答案】C

【解析】解:A、图示表示中心法则图解,其中①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③

表示翻译过程,④表示逆转录过程,⑤表示RNA分子的复制过程,DNA分子复制、转录、翻译、

RNA的复制和逆转录都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A正确;

B、有的RNA病毒的增殖过程中,会发生④表示逆转录过程,如HIV;有的RNA病毒的增殖过

程中,会发生⑤RNA分子的复制过程,如新冠病毒,B正确;

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不含DNA,不能进行转录过程,不能进行转录过程,C错误;

D、③表示翻译过程,可发生在线粒体中,但不能发生在细胞核中,D正确。

故选:C。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中心法则图解,其中①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

翻译过程,④表示逆转录过程,⑤表示RNA分子的复制过程,其中RNA分子的复制过程和逆转

录过程都只能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本题结合中心法则图解,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

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8.【答案】D

【解析】解:A、根据题意可知,h含有致病基因,12不含致病基因,且口2患病,又因该病为

单基因遗传病,所以该病只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用假设法:伴性遗传及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均不符合题意),且「基因型为Aa,12基因型为aa,A错误;

B、患者中只有女性,男性可能携带致病基因,B错误;

C、该病只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错误;

D、H5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因此其与口6(基因型为aa)生一个患病后代的概率为

ZZ4ZZo

故口5与H6再生一个不患该病后代的概率为1=1,D正确。

oo

故选:D。

分析题文:该遗传病“患者的卵子出现发黑、萎缩、退化的现象”,故患者中只有女性,男性可

能携带致病基因,但不会患病。设该病相关的基因为A/a。正常男性基因型有AA、Aa、aa,正常

女性基因型只有aa。

本题结合系谱图,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要挖掘出题干中的隐含信息:因

该病为“卵子死亡”,故患者只有女性,难度中等。

9.【答案】B

【解析】解:A、人体的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③血浆、②组织液和④淋巴液,A错误;

B、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原因是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

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的发生改变,所以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

紊乱,B正确;

C、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和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不是恒定不

变,D错误。

故选:Bo

据图可知,①表示细胞内液,②表示组织液,③表示血浆,④表示淋巴液。

本题以概念图为载体,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知识,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各成分间

的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A、由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口处给予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在a处

也不可能检测到电信号,A错误;

B、在b处通过神经递质传递兴奋,所以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

C、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等的传出神经,而结构n是控制肌肉的传出神经,故II所指的神经

元不属于自主神经系统,C正确;

D、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在口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

确。

故选:Ao

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

构基础.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传入神经,b是突触结构,I是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

点,口是传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解析题图结合问题

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本题考查反射弧及神经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

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B

【解析】解:A、在冬泳过程中,相关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

升高,此为体液调节;相关刺激通过下丘脑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此为神经调节,故

冬泳过程中血糖浓度升高是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A正确;

B、图中A为垂体,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中除了存在分级调节还存在反馈调节,故甲状

腺激素含量低的时候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B错误;

C、细胞中的有机物用于呼吸作用会释放大量热量,这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肝脏、骨骼肌是

人体主要产热器官,产生的热量多,C正确;

D、④表示胰高血糖素,其生理功能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

高,D正确。

故选:Bo

图中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④为胰高血糖素,A为

垂体,B为肝脏。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

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D

【解析】解:A、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好无关变量,所以实验处理的时间长短、用的植物材料和温

度等条件应相同,A正确;

B、由于生长素类似物对根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所以根据实验结果无法比较甲、乙、丙三种

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大小关系,可以是乙(甲〈丙,也可以是另外5种情况,B正确;

C、由于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所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幼苗的生长的影

响效果有可能相同,C正确;

D、根据实验结果无法比较甲、乙、丙、丁四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大小关系,所以实验结果无法

表明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D错误。

故选:D。

1、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拝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两重性,即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因变量是生根数量,植

物插条生长状况,每组的枝条数量都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各组的设置要遵循等量性原则。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意在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组

的生根数与对照组比较,确定该浓度的生理作用,从而确定最适浓度的范围。

13.【答案】A

【解析】解:A、a值表示当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故a<l,说明种群数量减

小,故tl〜t2时段,鲫鱼的种群数量持续下降,A正确;

B、调查湖泊中鲤鱼种群密度宜采用标记重捕法,B错误;

C、0点时和h时,鲤鱼种群的a值大于1且保持恒定,说明鲤鱼的种群数量持续升高,因此。点

时和口时,该湖泊的鲤鱼数量不相等,C错误:

D、地震对鲫鱼种群的作用强度与鲫鱼种群的密度无关,D错误。

故选:Ao

a值表示当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故a>l,说明种群数量增加,a<l,说明种

群数量减小,a=l,说明种群数量不变。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以及数量变化,意在考查学生通过分析曲线图,理解种群数量变化

的一般规率。

14.【答案】C

【解析】解:AD、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两者的演替类

型不同,与甲地相比,乙地演替的速度较慢、所经历的阶段也相对较多,AD正确;

B、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而苔解不具有该能力,所以地衣出现在苔群前,B正

确;

C、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物种的数目,芭蕉属于同一种生物,芭蕉园砍伐大部分芭蕉树后,芭

蕉园的物种丰富度不会改变,C错误。

故选:C。

演替类型:

1、初生演替:发生于以前没有植被覆盖过的原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叫做初生演替,如光裸岩石上

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在次生裸地(原群落被破坏、有植物繁殖体)上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发

生的演替。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演替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5.【答案】D

【解析】解:A、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呈现垂直结构,一段

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因组1中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为A、C,所以此时乙

种与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应为D、E,A正确;

B、40天时乙种的种群数量为600只,而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40mL,所以此时乙种的种群密度

为15只/mL,B正确;

C、根据分析,曲线A和B均代表的是甲种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C正确;

D、组1中,甲、乙种群的K值(环境容纳量)主要受空间和资源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组1中,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为曲线A,表现为S型增长,因食物

相同,饲养条件相同,所以此时乙种数量变化也应表现为S型增长,应是曲线C、D、E之一。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因食物相同,所以甲种与乙

种生物之间应属于竞争关系,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此时甲种与

乙种生物数量增长都应比在组1中单独培养慢,因而组1中乙种生物数量增长要比组2中的高,

变化曲线应为C(因D、E比F在前面增长慢)。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

组1少,因组1中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为A、C,所以此时乙种与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

应为D、E.这样一来在组2中甲种生物数量变化为曲线就是B。

本题考查了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曲线、种间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三种水生动物的关系

判断出相应的生长曲线。

16.【答案】ABC

【解析】解:A、重金属会沿着食物链逐级浓缩积累于食物链顶端,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具有

全球性,A错误;

B、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来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而不是外来观赏植

物,B错误;

C、被重金属污染的生态系统经一段时间后能恢复原状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C错误;

D、定期收割重金属污染水体中沉水植物的地上部分,有利于空间和资源的进一步利用,有助于

净化、修复污染水体,D正确。

故选:ABCo

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

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其目的是将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共生、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环境自净和物

质循环再生等原理与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相结合,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如利用多

层结构的森林生态系统增大吸收光能的面积、利用植物吸附和富集某些微量重金属以及利用余热

繁殖水生生物等。

本题主要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全球

性的环境问题及环境污染的防治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7.【答案】D

【解析】解:A、“中中”“华华”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来自A猴,因此它们和A猴的遗传特征几

乎相同,A错误;

B、体细胞克隆猴的培育证明了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但不能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B错

误;

C、重组细胞中细胞核来自A猴,不存在核的融合,C错误;

D、重组细胞发育形成克隆猴的过程中,存在细胞分裂、分化与衰老,D正确。

故选:Do

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

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

物。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

解层次的考查。

18.【答案】AB

【解析】解:A、制作果酒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制作果醋利用的主要微生物是醋酸菌,A错误;

B、蓝莓果酒发酵液可能使酸性重倍酸钾溶液变为灰绿色,B错误;

C、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微生物种群的数量,C正确;

D、果酒发酵的适宜温度是18〜30℃,而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为是30〜35℃,因此若果酒发酵结

束后进行果醋发酵,需升高发酵温度,D正确。

故选:ABo

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醋酸菌是一

种好氧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

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

掌握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和条件,了解最后的检测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分析。

19.【答案】ABC

【解析】解:A、在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期间,叶细胞和糖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只能有溶剂(水)

的交换,因此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A正确;

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说明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净失水量为零,B正确;

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失水,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C正确;

D、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乙组叶肉细胞吸水,由于甲糖溶液的摩尔浓度小于乙糖溶液,

故叶细胞的净吸水量甲组大于乙组,D错误。

故选:ABC。

质壁分离实验中的溶液浓度是指摩尔浓度而非质量浓度,题干中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的质量浓度

(单位为g/mL)相同,但因为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故甲糖溶液的摩尔浓度小于

乙糖溶液。甲乙两实验均取用某植物的成熟叶片,故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同。在水分交换达

到平衡期间,叶细胞和糖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故只能有溶剂(水)的交换。

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这一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质壁分离现象原理的理解,

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

20.【答案】BD

【解析】解: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泡呈紫色,而且很大,用低倍镜可以观察到质

壁分离和复原现象,A正确;

B、生态缸就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利用,能自给自足,所以制作生态缸时,不需定时

加入适量的饵料,B错误;

C、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

加倍,C正确;

D、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先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缩小浓度范围,减少浪

费,D错误。

故选:BDo

1、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有紫色大液泡,容易观察,可以用低倍镜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2、设计制作生态缸要将生态缸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且生态

缸就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利用,能自给自足。

3、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用标准物质或只用少量样品进行实验,以便摸索出最佳的实验条件,

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

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本题主要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探索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等实验的相关知识,意

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1.【答案】类囊体薄膜红光和蓝紫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降低,植物光

反应减弱,合成有机物减少50ml一定浓度的CaCL溶液无水乙醇钙离子和镉离子竞争载体蛋

【解析】解:(1)烟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叶绿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其中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2)分析表格可知,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降低,植物光反应减弱,合成

有机物减少,最终导致产量下降。

(3)研究人员推测,施加一定浓度的CaCb能缓解镉胁迫,从叶绿素含量角度利用丙组烟草设计

实验进行验证,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施加一定浓度的CaCL,因变量为叶绿素含量。故实验思

路为:将丙组烟草等分为两组,一组施加一定浓度的CaCL,另一组施加等量清水,用无水乙醇

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片中的色素,观察并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

(4)镉离子和钙离子有一定的相似性,施加一定的钙肥能减少烟草对镉的吸收,离子的运输是主

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故可以推测钙离子和镉离子竞争载体蛋白,因此施钙能减少烟草对镉的

吸收,从而缓解镉胁迫。

故答案为:

(1)类囊体薄膜红光和蓝紫

(2)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降低,植物光反应减弱,合成有机物减少

(3)50ml一定浓度的CaCL溶液无水乙醇

(4)钙离子和镉离子竞争载体蛋白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

ATP的形成。

2、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二氧化碳被五碳化合物固定形成三碳化合

物,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

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对于每对相对性状来说,B的分离比均为1:1,说明是测交结果,亲代中杂合的等

位基因分离产生了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全缘叶和网皮丙和丁,叶形B为缺刻叶,Ft自交得到

4

的F2中缺刻叶:全缘叶=15:1,不为3:1

【解析】解:(1)已知二倍体甜瓜的叶形有缺刻叶和全缘叶,果皮有齿皮和网皮,实验①B中缺

刻叶:全缘叶=1:1,齿皮:网皮=1:1,甲x乙亲本单独分析,缺刻叶和缺刻叶是测交类型,齿

皮和网皮也是测交类型,符合分离定律,实验②F2中白缺刻叶齿皮、。缺刻叶网皮、2全缘叶齿

皮、与全缘叶网皮,缺刻叶:全缘叶=3:1,齿皮:网皮=3:1,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判断这两对

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缺刻叶、齿皮。

(2)设缺刻叶和全缘叶(A,a控制),齿皮和网皮(B,b控制),实验①甲x乙得Fi中缺刻叶

齿皮:缺刻叶网皮:全缘叶齿皮:全缘叶网皮=1:1:1:1,甲和丙种植后均表现为缺刻叶网皮,

判断亲本甲Aabb,乙aaBb,根据实验②丙x丁杂交得F1全是缺刻叶齿皮,判断丙为AAbb,丁为aaBB,

即甲乙丙丁中属于纯合体的是丙和丁。

(3)实验②丙x丁杂交得Fi全是缺刻叶齿皮,丙为AAbb,丁为aaBB,Fi均为AaBb,自交产生F2

中杂合子的比例为伊若。

(4)若实验②的F?中缺刻叶齿皮、缺刻叶网皮、全缘叶齿皮、全缘叶网皮不是9:3:3:1,而

是45:15:3:1,45+15+3+1=64,判断有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另外一对相对

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根据缺刻叶:全缘叶=(45+15):(3+1)=15:1,即缺刻叶和全缘

叶由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由齿皮:网皮=3:1判断齿皮和网皮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故答案为:

(1)对于每对相对性状来说,R的分离比均为1:1,说明是测交结果,亲代中杂合的等位基因

分离产生了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全缘叶和网皮

(2)丙和丁

⑶7

4

(4)叶形Fi为缺刻叶,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