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含详解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含详解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含详解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含详解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

九年级语文试卷

(友情提醒:本卷共6页,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

(1)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戍鼓断人行,。(杜甫《月夜忆舍弟》)

(4)《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5)你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热爱祖国”主题演讲比赛,你准备在演讲中引用一句连续的诗文

“,”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2.根据语境作答。

为了在学校组织的“朗读者”活动上分享朗诵,小语准备了下面的一段文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出自《周易》的zhen()言理至易明,让我们受益匪浅。

,«首当其冲的是刚健有为,积极进取,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便

是这种精神的写照。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只有自强不息,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其次,不断提高创新思维

能力,树立创新意识,亦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应有之义。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系列革新创造,都是自强不息精神

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决不能墨守成规,要以非凡的胆识,自强不息,不断创新。最

后,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与至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周易集注》云:“自强不息,犹云至公无

私。”纵观中国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前pU()后继,同样诠释着他们对自强不息的理

解。

(1)有两个汉字小语不会写,用拼音代替的,你帮他把汉字写出来。

zhen()言前pU()后继

(2)小语这段文字中有个成语运用错了,你能判断出来吗?()

A.理至易明B.受益匪浅C.首当其冲D.墨守成规

(3)小语同学的这段文字中的画线句是一个病句,你帮他修改。

(4)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自强不息的精神表现多种多样。

②它告诉我们君子处世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

③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③②①

3.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义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汗青”指史册,“青鸟”指信使,“征蓬”指

出兵征伐,“阳”指山南水北。

B.《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

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C.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

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有《陋室铭》《竹枝词》《乌衣

巷》等名篇.

D.法国作家法布尔所著的《昆虫记》,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如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

术”制服敌人。

二、阅读(55分)

(一)(14分)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久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明末赋役重,首事

者②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日:“此真读书人。”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

至今犹食其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民瑾④于道路。君岁减鹿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妻兄弟有老

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⑤君从子,故黄

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鼎革⑥初,

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真⑦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西丙戌间,群盗大

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公。乡里人皆欷歙®流涕曰:“斯人

死,我辈无所恃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释】①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②首事者:主管这些事的人。③诸甲:各户丁口。④瑾:饿死。⑤

字:许嫁。⑥鼎革:指改朝换代。⑦饮饱:饮食。⑧欷^xTxu:叹息声、抽咽声。

4.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可处)

崇祯末旱蝗相仍民瑾于道路。

5.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又劝助有力之家②往送之门

B.①没葬画岁祀之②顶不知人之乐

C.①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①乡里人皆欷敷流浮②临表涉零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

(1)君罗减縻食以宴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金清甚众。

(2)每四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

7.下列分析下恰当的一项是()

A.徐谦尊的一个姓黄的好友父子死于非命,为了救助他们留下的两个寡妇和一个女儿,徐谦尊不怕猜忌,倾尽家

财,使她们一生都没有感到孤寡之苦。

B.徐谦尊不看重钱财名利,能缓解一方急难,让贫穷百姓在饥饿寒冷时有所依靠,因而受到百姓的爱戴。

C.选文从多方面表现了徐谦尊的侠义,他向巡抚直言赋税徭役制的利弊,尽心侍奉、救助一些亲朋好友和乡里

人,资助那些避难的贤人义士,都是其侠义的表现。

D.像徐谦尊这样的崇尚节义之人,完全可以用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相关过失,从而对百姓有功。

(二)(5分)

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山行山行

[清]姚范[唐]杜牧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糜芜久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鹉鸽气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①靡芜:香草名。②鹏鸽:鸟名。

8.“春风窈窕绿靡芜”中的“窈窕”和“绿”,你更喜欢哪一个词?为什么?

9.两首《山行》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永远保持奋斗韧劲

白弈非

天安门广场上,每天清晨,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升旗手将一面长5米、宽3.3米、净重达5斤的巨型国旗完

美展开。为了让国旗以最完美的姿态升起,升旗手要手托10斤重的哑铃,每天练习展旗动作300次以上。近日,

一段讲述解放军仪仗大队国旗护卫队升旗手故事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获得无数点赞。升旗手日复一日刻苦训练

所展现出的奋斗韧动,既令人感动,也给人以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反复淬火方能百冻成钢,不懈奋斗才能

书写成功。聂海胜始终保持“听丛召唤任挑选”的军人本色,坚持刻苦训练、时刻准备,这才有了三度飞天的壮

举:南仁东秉持“只想着能够踏踏实实地做点事情”的信念,20多年甘坐“冷板凳”,与全体工程团队一起通过

不邂努力,迈过重重难关,这才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射电望远镜的梦想。不管从事何种行业,无论身处

哪个岗位,那么一股子奋斗韧劲,始终是成就梦想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艰难方显勇教,磨砺始得玉成。永远保持奋斗韧劲,既意味着要有永不言弃的毅力,也意味着要激发一往无

前的精气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做到时时有所剑造、处处有所精进,这样的努力必有所得,这样的人生终有

所获。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10月08日)

材料二

“奇迹男孩”诠释真正的体育精神

20岁的加尼姆•阿尔•穆夫塔用双手支撑着身体,从球场一侧缓缓行来,与知名演员摩根・弗里曼饰演的旅

行者汇聚于场地中央。二人在聚光灯下交流,畅想着美好和平的未来。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上,“半身

少年”移夫塔用他纯真的笑脸,向世界传递着最美好的善意,让现场和全世界的观众为之感动。

足球的魅力无与伦比,其中最闪耀的一条,就是远远超越运动的范畴,凝结成一种跨越语言、相貌、时空、

种族的信念和力量。爱足球的人不一定擅长这项运动,但他们一定曾在观赛的一瞬被足球的魅力所感染,为球员

演绎的不畏强手、拼搏到底、团结合作的足球精神所倾倒。半身少年虽然但他同样

(选自《北京日报》2022年11月22H)

材料三

他叫邓清明,今年56岁,是我国首批航天员。从具备独立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能力起,神舟九号、神舟十

号、神舟十一号、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邓清明以出色表现多次入选飞行乘组,却总是以毫

厘之差与飞天梦想擦肩而过。作为一名备份航天员,他离太空如此之近,却也离圆梦如此之远。尽管如此,邓清

明始终坚持完成和主份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训练,因为在他的眼里,“无论是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

分”。

Q,

m用

z.去4

AI£4

2022年11月28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确定。邓清明终于圆梦太空。

10.材料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11.材料一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1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补充材料二横线处的结论句。

13.请你说说材料二和材料三内容哪个更适合做材料一第二段的论据,并仿写材料一画线处的语句,把这个论据

补充上去。

(四)(18分)

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一根芦苇站在一起

王子君

①表姐来京,我请她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一游。清洋河边,树木高耸,忍冬木红果晶亮,空气清悠舒畅。

②“芦苇!”表姐一声惊呼,欣喜地奔向水边的芦苇荡。表姐突然奔跑,实在吓坏了我,连忙喊“小心点,

小心点!”要知道,表姐七十八岁了呢,而且河岸多少有些坡度。

③却看表姐,早已站在河边,手握一枝芦苇拢在胸前,痴痴地望着,哺喃自语道:“我最爱芦苇。“她的声

音很轻,却“咕咚”落进我的心。

④表姐回武汉后,发来了她在奥森公园的照片。照片中,那芦苇的紫红花穗迎着光,表姐笑展如花,明艳而

优雅。

⑤我问表姐:"你为什么‘最爱芦苇'?”

⑥表姐说:“幼年时,父亲不在身边,母亲坐在窗前织毛衣时,常哼唱‘望穿秋水,不见伊人影',曲调有

些哀婉。当时不懂何意,但日子久了我也会唱了。大学读《诗经》时才知道它出自那首《藕葭》,一下子就喜欢上

了芦苇。我打小酷爱旅行,尤爱山林水泽。实地接触了太多的不同季节的芦苇,发现它生命力极强,不择地域,

自生自长。苇秆细细的,高高的,柔柔的,却很有韧性,即使临风也不易被折断吹倒,且摇曳生姿。我喜欢它的

形象,喜欢它的性格。联想到自己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苦难,但不曾被折断压垮,像极了芦苇;联想到为人处

世,就该有芦苇那样坚韧自尊的品质”

⑦受表姐影响,我对芦苇也格外关注起来。一日,天气晴好,我又去了奥森公园。那芦苇看得分明,枝叶变

成明亮的黄,花穗已经绽开,雪白的花絮如白云落在清洋河两岸,连绵不已。[甲]。

⑧没过多久,北京突降大雪,雪后我又来到清洋河边。芦苇大部分倒伏了,厚厚的积雪压在它们身上,花叶

零乱。但是,也有许多没有被压伏、带着芦花的芦苇仍在风中飘摇,低下、倾斜,就是不倒下,不折断,风一

停,它们又挺立起来。红红的晚霞把芦苇染成橘褐色、暗红色、褐黄色、金黄色,有一种浩渺、魔幻、魅惑的斑

斓光彩。它们舞蹈着,成为这个即将万物调零的季节的绝美画面。

⑨牵挂着芦苇,第二天下午,我又去看它们

⑩真是奇迹呀,几乎所有的芦苇都直立起来了,而且看上去比任何时候都高大密实。叶子全变成了金黄色,

在晚霞的映射下,金光灿灿。多么奇妙的芦苇呀,越是深秋,越是壮阔!

跳拍了照片发给表姐,表姐激动不已

⑫“壮美!壮美!悲壮而不屈!看到没?风狂雨横,冰雪摧残,芦苇它就是不折腰,不倒伏,兀自昂然挺

立!”

⑬&成长的岁月里,表姐本该像芦苇花开一样的青春曾黯然失色。在祖父和母亲与世长辞后,最懂她的爱人

又突然去世,成为永远的痛但她像芦苇一样,痛而不语,仍勇敢而美丽地前行。出身教育世家的她,后来做

了省示范中学的校长,有着较好的口碑。

⑭我们每一个不懈奋斗、艰难前行的人,谁不是表姐,谁不是芦苇呢?在芦苇般起伏不定的生命旅途中,我

们一次次被风吹雨打,一次次被雪压霜欺,承受着孤独寂寞、坎坷凄苦,但是我们从不抛掷自己的信仰和尊严,

一直激励自己不蹉鸵、不堕落。我们提起腰杆,向上,向善,向美。

⑮区一夜,我梦见了芦苇,梦见了表姐,梦见我们和芦苇倾心欢谈,相挽而舞。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4.小文读了这篇文章,发现芦苇、表姐和“我”三者关联紧密,便画了思维导图加以推荐。请你从文中选择恰当

的词语,帮他填入序号处。

15.大家读了小文推荐的文章,感觉文中画线句前后有些矛盾,来找你讨论,请你帮他做个解释。

16.有同学认为第⑥节幼年时的经历有些太罗嗦,删掉也无妨。你怎么看?

17.文中[甲]处的句子有两种不同形式的表达,你认为哪种更合适?说出你的理由。

(1)云、树、水、芦苇,影姿重重叠叠,秋色纯净无尘。

(2)云与树与水与芦苇,影姿重重叠叠,秋色纯净无尘。

18.假如你是《2022中国年度散文》一书的责任编辑,拟按主题分设专辑,你准备把本文收入下面的哪个专辑?

请联系文章具体内容把理由阐述清楚。

A.挚爱亲情B.热爱自然C.生活感悟

(五)名著阅读。(8分)

小语所在的班级开展《简•爱》研读实践活动,设计了以下活动内容。

19.活动一:同学们以“出走”和“回归”为关键词,探究《简•爱》中的四次出走和两次回归的意义。完成下面

的表格。

地点出走的原因回归的意义

逃离生命成长中恶意和③见__________(人物):学会自我

盖茨黑德府

压制审视,放下仇恨

罗沃德学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桑菲尔德庄④拒绝__________(事件):重返生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园命的本真与初心

逃离宗教的蛊惑与神学的

沼泽居/

催眠

20.活动二:小语认“自强让简•爱变得更优秀”,请你从《简•爱》一书中找到依据。

21.活动三:小语在排练《简•爱》话剧时:对表演简♦爱的一段对话,采用哪一种译本产生了分歧。请你联系小

说相关情节,并结合简♦爱的个性,发表你的看法。

版本一: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

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祝庆英译)

版本二: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

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黄源深译)

三、写作(63分)

22.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知名作家说过:“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人。”

要求:①以“走过风雨”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透露

考生个人身份的信息。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

九年级语文试卷

(友情提醒:本卷共6页,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

(1)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戍鼓断人行,。(杜甫《月夜忆舍弟》)

(4)《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5)你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热爱祖国”主题演讲比赛,你准备在演讲中引用一句连续的诗文

“,”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答案】①.淡妆浓抹总相宜②.三年谪宦此栖迟③.边秋一雁声④.凄神寒骨⑤.悄怆幽邃

⑥.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⑦.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

马度阴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

人回;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易错字词:浓抹、谪宦、凄、幽邃。

题(5)小题写出两句“热爱祖国”的诗句即可。示例: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根据语境作答。

为了在学校组织的“朗读者”活动上分享朗诵,小语准备了下面的一段文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出自《周易》的zh€n()言理至易明,让我们受益匪浅。

,。首当其冲的是刚健有为,积极进取,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便

是这种精神的写照。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只有自强不息,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其次,不断提高创新思维

能力,树立创新意识,亦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应有之义。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系列革新创造,都是自强不息精神

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决不能墨守成规,要以非凡的胆识,自强不息,不断创新。最

后,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与至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周易集注》云:“自强不息,犹云至公无

私。”纵观中国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前pU()后继,同样诠释着他们对自强不息的理

解。

(1)有两个汉字小语不会写,用拼音代替的,你帮他把汉字写出来。

zhen()言前pU()后继

(2)小语的这段文字中有个成语运用错了,你能判断出来吗?()

A.理至易明B.受益匪浅C.首当其冲D.墨守成规

(3)小语同学的这段文字中的画线句是一个病句,你帮他修改。

(4)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自强不息的精神表现多种多样。

②它告诉我们君子处世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

③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③②①

【答案】(1)①.箴②.仆⑵C

(3)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亦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应有之义。(4)D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箴言:zhenyan,意思是规谏告诫的话。

前仆后继:qiGnpiihGuji,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理至易明:指道理述说到了极致,简单明了,极容易明白。使用正确;

B.受益匪浅: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一般指意识形态方面。使用正确;

C.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遇到灾难。不符合“首先是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语境。使用错误;

D.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使用正确;

故选C。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该句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改为“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树立创新意识,亦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应有之义。”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衔接和排序。

③句“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承接上文“理至易明,让我们受益匪

浅”,应为首句;②句“它告诉我们君子处世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进一步说明对

我们的启示,应为第二句;①句“自强不息的精神表现多种多样”,应为第三句,引起下文对“自强不息的精神

表现”的叙述;

故选Do

3.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义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汗青”指史册,“青鸟”指信使,“征蓬”指

出兵征伐,“阳”指山南水北。

B.《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

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C.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

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有《陋室铭》《竹枝词》《乌衣

巷》等名篇。

D.法国作家法布尔所著的《昆虫记》,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如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

术”制服敌人。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

A.有误,征蓬,意思是指飘蓬,比喻飘泊的旅人。

故选Ao

二、阅读(55分)

(―*)(14分)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Q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明末赋役重,首事

者②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目:“此真读书人。”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

至今犹食其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民瑾④于道路。君岁减承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妻兄弟有老

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⑤君从子,故黄

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鼎革⑥初,

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食⑦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

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公。乡里人皆欷虞欠®流涕曰:“斯人

死,我辈无所恃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释】①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②首事者:主管这些事的人。③诸甲:各户丁口。④癖:饿死。⑤

字:许嫁。⑥鼎革:指改朝换代。⑦饮饱:饮食。⑧欷xu:叹息声、抽咽声。

4.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眼可处)

崇祯末旱蝗相仍民瑾于道路。

5.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又劝助有力之家②往送之门

B.①没葬W岁祀之②地不知人之乐

C.①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①乡里人皆欷戴流涉②临表涉零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

(1)君罗减廉食以货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金酒甚众。

(2)每回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

7.下列分析不惜学的一项是()

A.徐谦尊的一个姓黄的好友父子死于非命,为了救助他们留下的两个寡妇和一个女儿,徐谦尊不怕猜忌,倾尽家

财.,使她们一生都没有感到孤寡之苦。

B.徐谦尊不看重钱财名利,能缓解一方急难,让贫穷百姓在饥饿寒冷时有所依靠,因而受到百姓的爱戴。

C.选文从多方面表现了徐谦尊的侠义,他向巡抚直言赋税徭役制的利弊,尽心侍奉、救助一些亲朋好友和乡里

人,资助那些避难的贤人义士,都是其侠义的表现。

D.像徐谦尊这样的崇尚节义之人,完全可以用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相关过失,从而对百姓有功。

【答案】4.崇祯末/旱蝗相仍/民瑾于道路5.D

6.(1)徐君每年拿出仓库储存的粮食来救济乡亲,又劝说有财力的人家也来资助,得以保全活命的人很多。

(2)每次听说有盗贼就挺身而出,聚集乡里年轻力壮之人来防守。7.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为:崇祯末年,天旱蝗灾连续不断,许多百姓饿死在道路上。“崇祯末”为时间;“民瑾于道路”为“旱蝗

相仍”的结果。

故断句为: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残于道路。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助词,的/动词,到;

B.连词,表递进/连词,表转折;

C.词,作为/介词,被;

D.都是名词,译为:眼泪;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

(1)岁:每年。资:救济。全活:使……保全活命。

(2)闻:听说。纠:聚集。守御:防守。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A.”为了救助他们留下的两个寡妇和一个女儿,徐谦尊不怕猜忌,倾尽家财”有误。结合原文“君友黄某父子死

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⑤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分析,徐谦尊的一个姓黄

的好友父子死在监狱,留下两个寡妇和一个女儿,徐谦尊尽心救助她们,将他的女儿嫁给自己的侄儿,所以黄氏

寡妇和孤女一生都没有感到寡居孤独的苦闷。

故选Ao

【点睛】参考译文:

徐君名谦尊,字玄初,是吴县的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明代末年,各种赋税徭役非常沉重,主管这些

事的人经常耗尽家产,徐谦尊分条陈述利弊,呈报给巡抚张公,张公看了击节赞赏说:“这才是真正的读书

人。”从这以后,用增加赡养族人或贫困者的田产的方法来资助这一地区,设立共有土地制度来分配田地给各户

丁口,到现在还享受这种做法带来的好处。崇祯末年,天旱蝗灾连续不断,许多百姓饿死在道路上,徐谦尊每年

拿出仓库储存的粮食来救济乡亲,又劝说有财力的人家也来资助,赖以保全活命的人很多。他妻子的兄弟有一亲

人年老而没有后代,徐谦尊供养他二十年,老人死后徐谦尊安葬了他并且每年都去祭祀。徐谦尊的一个姓黄的好

友父子死在监狱,留下两个寡妇和一个女儿,徐谦尊尽心救助她们,将他的女儿嫁给自己的侄儿,所以黄氏寡妇

和孤女一生都没有感到寡居孤独的苦闷。朋友黄某的亲家喜欢炫耀,忽然遭受了一场大灾难,徐谦尊为援救他耗

尽家产。徐谦尊教育孩子要把亲近贤人,爱慕贤才,对别人亲密友好作为最重要的事情。改朝换代初年,州郡中

有声望的人和侠义之士都到邓尉山、太湖畔开垦土地,徐谦尊为了安置住所资助饮食不知疲倦,不再因为关系到

个人利害或受到猜疑而放在心上。到了乙酉丙戌年间,各种盗贼纷纷出现。徐谦尊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一方百姓,

每次听说盗贼来了就挺身而出,聚集乡里勇敢的人来防御。盗贼非常恼恨,最后杀了徐谦尊。乡里的百姓都哀叹

流泪说:“这个人死了,我们这些人没有可依靠的了。”

(-)(5分)

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山行山行

[清]姚范[唐]杜牧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原芜®。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鹉坞久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①靡芜:香草名。②鹏鸽:鸟名。

8.“春风窈窕绿靡芜”中的“窈窕”和“绿”,你更喜欢哪一个词?为什么?

9.两首《山行》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8.示例一:我更喜欢“窈窕”,因为“窈窕”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给人的美好感受,抒发了诗

人对自然的热爱。

示例二:我更喜欢“绿”,因为这里“绿”字活用为动词,写出了廉芜草在春风的吹拂下变绿的过程,烘托了诗人

旅途中愉快的心情。

9.相同点:都流露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不同点:姚诗除了歌颂自然外,还流露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炼字的赏析。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

中,“春风窈窕绿藤芜”意思是“轻柔的春风吹绿了香草”。

示例:喜欢“窈窕”。“窈窕”一词源自《诗经》,一般是形容人形体美好的,在这里一方面形容春风,化无形为

有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轻柔的春风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另一方面形容散发着清香的靡芜草在微风中轻轻摇

摆,如舞姿飞扬,情态美好。以“春风窈窕”衬托“行”的轻松愉快。

喜欢“绿”。“绿”在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使……绿。写出了藤芜草在春风的吹拂下变绿的过程,诗人沐浴着

春风,轻快地行走在山间,看着如此美丽的自然风光,突出了诗人此时欣喜愉快的心情。

【9题详解】

考查分析比较能力。

姚诗前两句以“飞泉”暗指“山高陡峭”,以“春风窈窕”衬托“行”的轻松愉快;后两句中“山田”点明“山

行”即将结束,“一路听鸟鸣”说明“山行”的美好感受。诗人借景抒情,前两句写自然山景,表达了对大自然

的喜爱。

杜牧的《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

和谐统一的画面。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诗人看

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I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诗人对深秋山林景色的赞美

之情。故两首诗的相同点:都流露了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不同点在于,姚诗“一路斜阳听鹏鹃”写诗人沐浴着春风,轻快地行走在山间,踏着夕阳,听着鸟鸣,看着周围

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风光,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后两句写农家之乐,表达了对

农村生活的向往。故姚诗还流露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三)(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永远保持奋斗韧劲

白弈非

天安门广场上,每天清晨,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升旗手将一面长5米、宽3.3米、净重达5斤的巨型国旗完

美展开。为了让国旗以最完美的姿态升起,升旗手要手托10斤重的哑铃,每天练习展旗动作300次以上。近日,

一段讲述解放军仪仗大队国旗护卫队升旗手故事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获得无数点赞。升旗手日复一日刻苦训练

所展现出的奋斗韧动,既令人感动,也给人以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反复淬火方能百冻成钢,不懈奋斗才能

书写成功。聂海胜始终保持“听丛召唤任挑选”的军人本色,坚持刻苦训练、时刻准备,这才有了三度飞天的壮

举;南仁东秉持“只想着能够踏踏实实地做点事情”的信念,20多年甘坐“冷板凳”,与全体工程团队一起通过

不邂努力,迈过重重难关,这才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射电望远镜的梦想。不管从事何种行业,无论身处

哪个岗位,那么一股子奋斗韧劲,始终是成就梦想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艰难方显勇教,磨砺始得玉成。永远保持奋斗韧劲,既意味着要有永不言弃的毅力,也意味着要激发一往无

前的精气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做到时时有所剑造、处处有所精进,这样的努力必有所得,这样的人生终有

所获。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10月08日)

材料二

“奇迹男孩”诠释真正的体育精神

20岁的加尼姆•阿尔•穆夫塔用双手支撑着身体,从球场一侧缓缓行来,与知名演员摩根•弗里曼饰演的旅

行者汇聚于场地中央。二人在聚光灯下交流,畅想着美好和平的未来。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上,“半身

少年”移夫塔用他纯真的笑脸,向世界传递着最美好的善意,让现场和全世界的观众为之感动。

足球的魅力无与伦比,其中最闪耀的一条,就是远远超越运动的范畴,凝结成一种跨越语言、相貌、时空、

种族的信念和力量。爱足球的人不一定擅长这项运动,但他们一定曾在观赛的一瞬被足球的魅力所感染,为球员

演绎的不畏强手、拼搏到底、团结合作的足球精神所倾倒。半身少年虽然,但他,同样

(选自《北京日报》2022年11月22日)

材料三

他叫邓清明,今年56岁,是我国首批航天员。从具备独立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能力起,神舟九号、神舟十

号、神舟十一号、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邓清明以出色表现多次入选飞行乘组,却总是以毫

厘之差与飞天梦想擦肩而过。作为一名备份航天员,他离太空如此之近,却也离圆梦如此之远。尽管如此,邓清

明始终坚持完成和主份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训练,因为在他的眼里,“无论是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

分”。

Z.无4

AI左+

2022年11月28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确定。邓清明终于圆梦太空。

10.材料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11.材料一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1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补充材料二横线处的结论句。

13.请你说说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哪个更适合做材料一第二段的论据,并仿写材料一画线处的语句,把这个论据

补充上去。

【答案】10.永远保持奋斗韧劲。

11.用升旗手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的真实故事引出下面的论述。

12.无法在绿茵场上驰骋,但他在人生的赛场上奔跑,同样诠释了真正的体育精神。

13.材料三。示例:邓清明坚守“宁可备而不用,决不用而无备”,备份整整24年10个月,没有执行过任务的邓

清明珍惜每次选拔的机会,始终按照“主份”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越挫越勇,这才有25年,终圆梦!(句式(人

物……这才……)基本一致,意思表达正确)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点提炼。

解答时,结合文章内容,可以采取位置分析法:一看标题。通读全篇,理解文章大意,即可判断出文章是否围绕

标题展开论述,从而判断标题是不是中心论点。二看开头。仅用于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有时中心论点也

在首段末尾点出;三看结尾。篇末点题,揭示中心论点。可留意一般标志性词语,如“总之”“所以”“因

此”“总而言之”“归根到底”等。四看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和直接表述句。尤其是注意文章中间体现

作者主要观点的表述句。

结合材料标题“永远保持奋斗韧劲”和第二段中“不管从事何种行业,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那么一股子奋斗韧

劲,始终是成就梦想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第三段中“艰难方显勇教,磨砺始得玉成。永远保持奋斗韧劲,既

意味着要有永不言弃的毅力,也意味着要激发一往无前的精气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做到时时有所剑造、处

处有所精进,这样的努力必有所得,这样的人生终有所获”的内容可知,材料着重论述了奋斗韧劲对于个人成长

的重要意义,故主要观点为:永远保持奋斗韧劲。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结合“天安门广场上,每天清晨,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升旗手将一面长5米、宽3.3米、净重达5斤的巨型国

旗完美展开。为了让国旗以最完美的姿态升起,升旗手要手托10斤重的哑铃,每天练习展旗动作300次以上。近

日,一段讲述解放军仪仗大队国旗护卫队升旗手故事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获得无数点赞。升旗手日复一日刻苦

训练所展现出的奋斗韧动,既令人感动,也给人以启示”的内容,联系第二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永远保持

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反复淬火方能百冻成钢,不懈奋斗才能书写成功”可知,第一段用升旗手日

复一日的刻苦训练的真实故事引出下面的论述。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补写句子能力。

根据“20岁的加尼姆•阿尔•穆夫塔用双手支撑着身体,从球场一侧缓缓行来,与知名演员摩根•弗里曼饰演的

旅行者汇聚于场地中央”“足球的魅力无与伦比,其中最闪耀的一条,就是远远超越运动的范畴,凝结成一种跨

越语言、相貌、时空、种族的信念和力量。爱足球的人不一定擅长这项运动,但他们一定曾在观赛的一瞬被足球

的魅力所感染,为球员演绎的不畏强手、拼搏到底、团结合作的足球精神所倾倒”可知,半身少年虽然无法在绿

茵场上驰骋,但他在人生的赛场上奔跑,同样诠释了真正的体育精神。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据补充和仿写句子。

材料一的观点是要永远保持奋斗;材料二说明“奇迹男孩”诠释真正的体育精神,没有体现奋斗;材料三说明邓

清明作为一名备份航天员,始终坚持完成和主份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训练,最终圆梦太空,体现了保持奋斗,

所以材料三的内容更适合做材料一第二段的论据。补充论据示例:邓清明坚守“宁可备而不用,决不用而无

备”,尽管“备份”多年,却始终按照“主份”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这才有了最终圆梦太空。

(四)(18分)

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一根芦苇站在一起

王子君

①表姐来京,我请她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一游。清洋河边,树木高耸,忍冬木红果晶亮,空气清悠舒畅。

②“芦苇!”表姐一声惊呼,欣喜地奔向水边的芦苇荡。表姐突然奔跑,实在吓坏了我,连忙喊“小心点,

小心点!”要知道,表姐七十八岁了呢,而且河岸多少有些坡度。

③却看表姐,早已站在河边,手握一枝芦苇拢在胸前,痴痴地望着,哺喃自语道:“我最爱芦苇。“她的声

音很轻,却“咕咚”落进我的心。

④表姐回武汉后,发来了她在奥森公园的照片。照片中,那芦苇的紫红花穗迎着光,表姐笑眉如花,明艳而

优雅。

⑤我问表姐:"你为什么'最爱芦苇'?”

⑥表姐说:“幼年时,父亲不在身边,母亲坐在窗前织毛衣时,常哼唱'望穿秋水,不见伊人影',曲调有

些哀婉。当时不懂何意,但日子久了我也会唱了。大学读《诗经》时才知道它出自那首《莱葭》,一下子就喜欢上

了芦苇。我打小酷爱旅行,尤爱山林水泽。实地接触了太多的不同季节的芦苇,发现它生命力极强,不择地域,

自生自长。苇秆细细的,高高的,柔柔的,却很有韧性,即使临风也不易被折断吹倒,且摇曳生姿。我喜欢它的

形象,喜欢它的性格。联想到自己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苦难,但不曾被折断压垮,像极了芦苇:联想到为人处

世,就该有芦苇那样坚韧自尊的品质……”

⑦受表姐影响,我对芦苇也格外关注起来。一日,天气晴好,我又去了奥森公园。那芦苇看得分明,枝叶变

成明亮的黄,花穗已经绽开,雪白的花絮如白云落在清洋河两岸,连绵不已。[甲]。

⑧没过多久,北京突降大雪,雪后我又来到清洋河边。芦苇大部分倒伏了,厚厚的积雪压在它们身上,花叶

零乱。但是,也有许多没有被压伏、带着芦花的芦苇仍在风中飘摇,低下、倾斜,就是不倒下,不折断,风一

停,它们又挺立起来。红红的晚霞把芦苇染成橘褐色、暗红色、褐黄色、金黄色,有一种浩渺、魔幻、魅惑的斑

斓光彩。它们舞蹈着,成为这个即将万物调零的季节的绝美画面。

⑨牵挂着芦苇,第二天下午,我又去看它们

⑩真是奇迹呀,几乎所有的芦苇都直立起来了,而且看上去比任何时候都高大密实。叶子全变成了金黄色,

在晚霞的映射下,金光灿灿。多么奇妙的芦苇呀,越是深秋,越是壮阔!

刨.拍了照片发给表姐,表姐激动不已

⑫“壮美!壮美!悲壮而不屈!看到没?风狂雨横,冰雪摧残,芦苇它就是不折腰,不倒伏,兀自昂然挺

立!”

⑬成长的岁月里,表姐本该像芦苇花开一样的青春曾黯然失色。在祖父和母亲与世长辞后,最懂她的爱人

又突然去世,成为永远的痛但她像芦苇一样,痛而不语,仍勇敢而美丽地前行。出身教育世家的她,后来做

了省示范中学的校长,有着较好的口碑。

⑭我们每一个不懈奋斗、艰难前行的人,谁不是表姐,谁不是芦苇呢?在芦苇般起伏不定的生命旅途中,我

们一次次被风吹雨打,一次次被雪压霜欺,承受着孤独寂寞、坎坷凄苦,但是我们从不抛掷自己的信仰和尊严,

一直激励自己不蹉鸵、不堕落。我们挺起腰杆,向上,向善,向美。

⑮这一夜,我梦见了芦苇,梦见了表姐,梦见我们和芦苇倾心欢谈,相挽而舞。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4.小文读了这篇文章,发现芦苇、表姐和“我”三者关联紧密,便画了思维导图加以推荐。请你从文中选择恰当

的词语,帮他填入序号处。

15.大家读了小文推荐的文章,感觉文中画线句前后有些矛盾,来找你讨论,请你帮他做个解释。

16.有同学认为第⑥节幼年时的经历有些太罗嗦,删掉也无妨。你怎么看?

17.文中[甲]处的句子有两种不同形式的表达,你认为哪种更合适?说出你的理由。

(1)云、树、水、芦苇,影姿重重叠叠,秋色纯净无尘。

(2)云与树与水与芦苇,影姿重重叠叠,秋色纯净无尘。

18.假如你是《2022中国年度散文》一书的责任编辑,拟按主题分设专辑,你准备把本文收入下面的哪个专辑?

请联系文章具体内容把理由阐述清楚。

A.挚爱亲情B.热爱自然C.生活感悟

【答案】14.①最爱②影响③坚韧自尊

15.其实前后并不矛盾,“咕咚”一词将声音化轻为重,“落”字又将声音化无形为有形,表现出表姐的痴语给我

深深的触动。(意思对即可)

16.不能删。第⑥节运用插叙,交代了表姐喜欢芦苇的原因,暗示表姐是个坚韧如芦苇的人。

17.句①更合适。这句用顿号,将云、树、水、芦苇断开,体现了各种景致在重叠中又清晰可见,与看得分明和纯

净无尘的秋色相符合。而句②用“与”连接,有种难以辨别,浑然一体的感觉,与实际情况不符。

18.准备收录C专辑。文章写了“我”在奥森公园看到芦苇经风雪而不折腰的场景,并想到表姐如芦苇一样的人生

经历,得出在生活中遭遇挫折坎坷时,要像芦苇一样挺起腰杆、坚韧勇敢、永不屈服的感悟。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

第一处:结合第③段“却看表姐,早已手握一枝芦苇拢在胸前,痴痴地望着,喃喃自语道:'我最爱芦苇。’”

可知I,表姐最爱芦苇。据此分析,应填:最爱。

第二处:结合第⑦段”受表姐的影响,我对芦苇也格外关注起来”可知,表姐影响了我。故应填:影响。

第三处:根据第⑥段“我喜欢它的形象,喜欢它的性格。联想到自己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苦难,但不曾被折断

压垮,像极了芦苇;联想到为人处世,就该有芦苇那样坚强自尊的品质……”分析可知,联想到为人处世,就该

有芦苇那样坚强自尊的品质……。故应填:坚强自尊。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咕咚”为拟声词,本义为重东西落下的声音,“咕咚”一词将声音化轻为重,“落”字又将声音化无形为有

形,表现出表姐的痴语给了“我”深深的触动。结合后文插入的与表姐相关的人物与回忆可知,引出下文详细叙

写表姐的经历和情感。所以并不矛盾。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结合⑥段中“幼年时,父亲不在身边,母亲坐在窗前织毛衣时,常哼唱‘望穿秋水,不见伊人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