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万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

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人是把“天”与"人”和合起来看。中国人认为“天命”就表露在“人生”上。离开"人生”,也就

无从来讲“天命”。离开“天命”,也就无从来讲“人生”。所以中国古人认为“人生”与“天命”最高贵最

伟大处,便在能把他们两者和合为一。离开了人,又从何处来证明有天。所以中国古人,认为一

切人文演进都顺从天道来。违背了天命,即无人文可言。‘‘天命""人生’'和合为一,这一观念,中国

古人早有认识。我以为“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文化最古老最有贡献的一种主张。

西方人常把“天命”与“人生”划分为二,他们认为人生之外别有天命,显然是把“天命”与“人生”

分作两个层次、两个场面来讲,"天命''与"人生”分别各有所归,此一观念影响所及,则天命不知其

所命,人生亦不知其所生,两截分开,便各失却其本义。决不如古代中国人之“天人合一论“,能得

宇宙人生会通合一之真相。

所以西方文化显然需要另有天命的宗教信仰,来作他们讨论人生的前提。而中国文化,既认

为“天命,,与“人生”同归一贯,并不再有分别,所以中国古代文化起源,亦不再需有像西方古代人的

宗教信仰。在中国思想,"天""人’'两者间,并无"隐''"现"分别。除却“人生”,你又何处来讲“天

命这种观念,除中国古人外,亦为全世界其他人类所少有。

读《庄子•齐物论》,便知天之所生谓之物。人生亦为万物之一,人生之所以异于万物者,即

在其能独近于天命,能与天命最相合一,所以说“天人合一”。此义宏深,又岂是人生于天命相离远

者所能知。果使人生离于天命远,则人生亦同于万物与万物无大相异,亦无足贵矣。故就人生论

之,人生最大目标、最高宗旨,即在能发明天命。孔子为儒家所奉称最知天命者,其他自颜渊以

下,其人品德性之高下,即各以其离于天命远近为分别。这是中国古代论人生之最高宗旨,后代

人亦与此不远。这可以说是我中华民族论学分别之大体所在。

以过去世界文化之兴衰大略言之,西方文化一衰则不易兴,而中国文化则屡仆屡起,故能绵

延数千年不断。这可说,因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自古以来即能注意到不违背天,不违背自然,

且又能与天命自然融合一体。我以为此下世界文化之归结,恐必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宗主。

(摘编自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

材料二:

我理解的“天人合一''是讲人与大自然合一,人,同其他动物一样,本来也是包括在大自然之内

的。但是,自从人变成了“万物之灵”以后,顿觉自己的身价高了起来,要闹一点“独立性”,想同自

然对立,要平起平坐了。这样才产生出来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据我个人的观察与思考,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是迥乎不同的,

西方的指导思想是征服自然;东方的主导思想,主张与自然万物浑然一体。西方向大自然穷追猛

打,暴烈索取。东方人对大自然的态度是同自然交朋友,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在这个基础上再

向自然有所索取。“天人合一”这个命题,就是这种态度在哲学上的凝练的表述。

东方文化基础的综合的思维模式,承认整体概念和普遍联系,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是

人与自然为一整体,人与其他动物都包括在这个整体之中,人不能把其他动物都视为敌人,要征

服它们。人吃一些动物的肉,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从古至今,东方的一些宗教,比如佛教,就

反对杀生,反对肉食。中国固有的思想中,对鸟兽表示同情的表现,在在皆有。最著名的两句

诗:“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是众所周知的,这种对鸟兽表示出来的怜悯与同情,十

分感人。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在西方文化主率下,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酸雨到处横行,淡水资源匮

乏,大气受到污染,臭氧层遭到破坏,海、洋、湖、河、江遭到污染,一些生物灭种,新的疾病

冒出,等等,威胁着人类的未来发展,甚至人类的生存。这些灾害如果不能克制,则用不到一百

年,人类势将无法生存下去。

现在全世界的明智之士都已痛感问题之严重,但是却不一定有很多人把这些弊害同文化挂上

钩。然而,照我的看法,这些东西非同文化挂上钩不行。西方的有识之士,从上世纪20年代起直

到最近,已经感到西方文化行将衰落,钱穆先生说:“最近五十年,欧洲文化近于衰落。“他的忧虑

同西方眼光远大的人如出一辙,有没有挽救的办法呢?当然有的。依我看,办法就是回归以东方

文化的综合思维模式济西方的分析思维模式之穷,人们首先要按照中国人、东方人的哲学思维,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同大自然交朋友,彻底改恶向善,彻底改弦更张。只有这

样,人类才能继续幸福地生存下去。

(摘编自季羡林《“天人合一'‘新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是把“天”与“人”和合为一的,“天命”就是“人生”,“人生”就是“天命”,同归一贯,并

无分别。

B.中国古代文化起源时没有产生宗教信仰,是因为中国人持“天人合一论“,不需要用天命来

作讨论人生的前提。

C.只有在“人生”的基础上才能讨论“天命”,这种观念不仅中国古人少有,全世界其他国家和民

族的人也少有。

D.按照“天人合一”的思想,人只是万物之一,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向大自然索取,但这种索取

必须是友好有度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人生的最大目标和最高宗旨,是知晓天命并努力与其合一,因此,一个人的人品德

性的高低决定了他离天命的远近。

B.“天人合一”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哲学主张,使中国文化具有了绵延不断的生命力,必将在

世界文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

C.佛教出于对鸟兽的怜悯与同情,反对杀生,反对肉食,这是东方文化基础的综合的思维模

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的表现。

D.人类要克制灾害,让自己继续幸福地生存下去,只有以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模式取代西方

的分析思维模式这一条道路可走。

3.下列关于材料一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都以“天人合一”为话题展开议论,都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来辨明概念并讨论其价

值。

B.材料一转述《庄子・齐物论》、材料二引用“劝君”两句诗,均采用引证法论证了人与自然的关

系。

C.材料二通过列举大自然遭遇破坏、人类生存堪忧的事实,证明了西方文化中征服自然思想

是错误的。

D.季羡林引述钱穆等人关于西方文化衰落的论述,为自己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提供了有力

的支持。

4.和钱穆相比,季羡林对“天人合一'’的理解新在哪里?

5.钱穆和季羡林都论及了西方文化的衰落,但对衰落的原因观点不同,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端米

刘黎莹

泥结婚的头三天,还能老老实实地在家里守着水葱一般的新媳妇。三天后,泥就想找人闹一

阵。泥结婚前喜欢钻窝子。柳村的人都把赌钱说成钻窝子。泥听赌友说过,一开始就降伏不住老

婆,这辈子就算完了。老婆就像一棵草,就是压在石头缝里,也照样黄了绿,绿了黄,是见风就

长的东西。

新媳妇端米总是笑眯眯地做这做那,像捡了宝一样一天到晚就知个笑。小米饭熬好了,笑吟

吟地问泥:“稀哩?稠哩?”菜盛到盘子里,又总是先让泥动第一筷子,然后笑眉笑眼地问:“咸

哩?淡哩?”泥说:”嗦个!做点子饭还要给你三叩六拜当娘娘一样敬?”

端米就拿筷子闷头吃饭,泥吃着吃着,又觉心里挺对不住端米。泥说:“小米饭,黏哩。“端米

不吭声。泥又说:“菜,香哩。“端米还是不吭声。泥就掉了碗,用手抱住头,伏在饭桌子上,说:

“端米,我难受呀端米。”

端米抚一下男人的头,扫干净地上的碎碗片。

泥说:“端米,你不是一棵草,你就像个圆溜溜的皮球,让人想咬都没处下口哩。”

端来说:“泥你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泥就又去钻窝子。输了牌就回家往外偷粮食卖。一次偷一布袋,啾个空子扛出来。有一回脚

底下走得急,绊在门槛上,摔青了半边脸。端米给他抹了红药水,说:“你想往外扛就尽管扛,我

不拦你就是。“泥就大了胆。泥后来干脆用盛过化肥的编织袋往外扛。有时候泥一个人往袋子里装

粮食挺费劲,端米就过来撑起袋子口。泥就一瓢一瓢往里装。嚓,一瓢,嚓,又一瓢,快露缸底

了。早先泥的娘活着时是从不让大缸底露出来的。娘对泥说过,这口大缸用了好几辈子了,还从

没露过缸底。有时遇上灾年,就是吃糠咽菜啃树皮也不敢空缸底。泥拿瓢的手抖抖索索地像是抽

了筋。端米提了一下袋子,说:“还能装十来瓢哩。“泥真想一瓢头子砸在端米脸上。泥心里开始发

毛。泥的手在媳妇脸前像秋风中的枯叶一样抖个不停。端米又提了一下袋子,说:“还能装两瓢

哩。”泥就把瓢掉在了地上,用脚踩了个稀巴烂。泥说:“端米你干吗非要这样?我连村主任都没怕

过呀端米。''端米说:“你看见别人打老婆手痒哩。“泥说:“我往后再去钻窝子就把两只手剁给你

看。”

泥跟着端米上地里拔草。柳村的人看奇景一般,说:“我老天,泥也下地干活了,泥的媳妇竟

有这等能耐!”

泥干了一星期的农活,就又开始手痒,趁端米回家扛化肥的时候,泥就从地里跑了。泥赌输

了就回到家里找菜刀。泥说:“端米我要剁手给你看。”

端米正在剥花生,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泥扔了刀,从门后头拾起绳子,就把自家喂的狗给捆上了。眨眼工夫就把狗的两条前腿的脚

指头给砍了下来。

泥说:“端米我要再去赌,就把我的两条腿砍给你看。”

泥还是管不住自己,泥再次赌输后,从菜板上拿起菜刀。泥说:“端米我可砍腿了,我可真砍

了。”端米正蹲在鸡食盆前拌鸡食。泥伸手捉住一只芦花鸡,削去了一条鸡腿。

泥也有赢钱的时候,这时候泥就会老老实实地把钱递到端米脸前,说:“端米,你看,是不?

树叶还有相逢时,岂可人无得运时?”

端米远远地退到天井里,说:“怕脏手哩。”

柳村的人常说,好人不踩泥,好鞋不踩屎,就有好事的人问:“端米,你好好的,干吗不跟泥

散伙?”

端米说:“人是会变的呀。”

“那干吗不拦住泥?由着泥的性子去钻窝子?”端米说:“铁锁媳妇不就是因为拦男人被打残了

胳膊?”

“你就不怕把家赌垮了?”

端米说:“家垮了,我还有条命。泥就是铁人钢人我也要把他暖化。”

大伙儿就叹气,说:“自古骏马却驮痴汉走,美妻常伴拙夫眠。”

一个下着麻杆子雨的黄昏,泥正守着空了的大缸发愣,端米摇摇晃晃地像只落汤鸡一样跑回

家。端米从怀里掏出200块钱递给泥说:“你现在只能用我的命去赌了,直到赌干我身上最后一滴

血。‘‘泥接过钱,票子里夹着一张抽血单,泥的头皮"轰''地响了一下,泥像个疯子,用小蒲扇一样

的大手猛扇自己的脸,直到把脸扇成个紫茄子。

春天的时候,花草到处抽芽、开花。转眼之间,山上、树林、屋角,全都变了样。泥在镇上

开了个钟表修理店,端米开了个服装加工店。钟表修理店的生意挺红火,十里八乡的人都想来看

看出了名的泥怎么说变就变了。端米的服装加工店更是热闹,好多女人都想来看看端米是否有三

头六臂。

就有人问端米有没有绝招,端米甜甜地笑笑,说:“人这辈子要遇到好多难事,总不能事事都

绕开走。只要豁上命,准行,说到底也就是一句话,水滴石穿罢了。”

选自2020年《微型小说选刊》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以泥结婚三天前后做对比,塑造了泥嗜好赌博的形象,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

展。

B.泥吃饭时自言自语地回答了媳妇的问话,看出他对老婆的愧疚和惧怕。

C.小说的人物语言多用口语,既具有地域特色,又表现了人物形象特点,但是也造成了阅读

的障碍。

D.小说讲述了年轻女性端米不动声色地让丈夫戒赌的波折故事,她的温柔善良、勤劳能干、

聪慧坚韧,与孙犁《荷花淀》中的妇女们颇为相似,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7.关于文中柳村人们与端米谈话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村的人常说,“好人不踩泥,好鞋不踩屎”,可以从侧面看出大家开始时对泥的不认可和

对端米的不理解。

B.“泥就是铁人钢人我也要把他暖化。”体现端米把嗜赌成性的丈夫泥拉回人间正道的决心,

表现了端米宽厚大度和善良仁爱,个性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C.小说中“自古骏马却驮痴汉走,美妻常伴拙夫眠”一句,语言优美又富有生活哲理表现了大

伙儿对泥的羡慕。

D.从与村民的谈话中可以看出,端米采取的是一种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策略,显现了她的

大智若愚。

8.面对赌博,泥的内心随着与端米的相处而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9.“斜升式重复”指人物的某种行为方式或者某一句话在作品中重复多次,由此给读者留下鲜明而

深刻的印象.反转是一种情节由一种情境转换为相反的另一种情境、人物身份或命运向相反方向

转变的故事结构方式。小说《端米》在创作时采用了斜升式重复和反转的结构方法,请结合文本

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孔子日:“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富而不可求,从吾所好。“大圣之操也。诗云: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限席,不可卷也。”言不失己也;能不失己,然后可与济难矣,此君子

之所以越众也。楚伐陈,陈西门燔,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过之,不轼,子路日:“礼过三人则下

车,过二人则轼;今陈修门者人数众矣,夫子何为不轼?’'孔子曰:“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

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陈修门者不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曾子衣野衣以耕,

鲁君使人往致邑焉,目:“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目:“先生非求于人,

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

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左儒友于杜伯,皆臣周宣王,宣王将杀

杜伯而非其罪也,左儒争之于王,九复之而王弗许也,王曰:“别君而学友,斯汝也。''左儒对日:

“臣闻之,君道友逆,则顺君以诛友;友道君逆,则率友以违君。''王怒曰:"易而言则生,不易而

言则死。'’左儒对曰:“臣闻古之士不枉义以从死,不易言以求生,故臣能明君之过,以死杜伯之无

罪。''王杀杜伯,左儒死之。莒穆公有臣日朱厉附事穆公不见识焉冬处于山林食杼栗夏处于洲泽食

菱藕穆公以难死朱厉附将往死之其友曰:“子事君而不见识焉,今君难吾子死之,意者其不可乎!”

朱厉附口:“始我以为君不吾知也,今君死而我不死,注果不知我也;吾将死之,以激天下不知其

臣者。“遂往死之。

(节选自《说苑1•立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莒穆公有臣曰朱厉附/事穆公/不见识焉/冬处于山林食杼栗/夏处于洲泽食菱藕/穆公以难死/

朱厉附将往死之/

B.莒穆公有臣曰朱厉附/事穆公/不见识焉/冬处于山林食杼栗/夏处于洲泽食菱藕/穆公以难死朱

厉附/将往死之/

C.莒穆公有臣曰/朱厉附事穆公/不见识焉/冬处于山林食杼栗/夏处于洲泽食菱藕/穆公以难死/

朱厉附将往死之/

D.莒穆公有臣曰/朱厉附事穆公/不见识焉/冬处于山林食杼栗/夏处于洲泽食菱藕/穆公以难死朱

厉附/将往死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心匪石”与“所守或匪亲”(《蜀道难》)两句中的“匪”字含义相同。

B.“曾子衣弊衣以耕”与“率疲弊之卒”(《过秦论》)两句中的“弊”字含义不同。

C.“别君而异友”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两句中的“异”字含义相同。

D.“是果不知我也”与“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两句中的“是”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过陈西门而“不轼”修城的“降民”,面对学生子路的质疑,孔子以他们“不智”“不忠”“不

廉''解释自己“不为轼”的原因。

B.曾参无求于鲁君,鲁君却赐给他土地,曾参最终没有接受,此举得到孔子的肯定,因为在

孔子看来,曾子能够坚守气节与人格。

C.面对周宣王发出的“不易而言则死”的死亡威胁,左儒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最后死去,固

然是为“明君之过”,更是看重友情。

D.朱厉附的朋友大为不解,认为朱厉附的举动没有必要。对此,朱厉附直言自己的举动是为

了唤醒天下那些不了解大臣的国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不失己,然后可与济难矣,此君子之所以越众也。

(2)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14.圣人具备哪些操守,君子为什么够超越普通人?请你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边塞诗。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之所见,抒望中之所感,格调高昂,感奋

人心。

B.颔联写诗人望见积雪映着寒光,旌旗猎猎飘扬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

的军容。

C.颈联前句写险要的地形,后句写战争的态势,把北国严冬战地的形势,宏观地勾勒出来,

富有气魄。

D.尾联中借用班超投笔从戎和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的两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投身疆场为国立

功的壮志。

16.有人评价此诗“惊”字最富神韵,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一文中屈原以博大的胸襟,对广大劳动人民给予深深同情的诗句是

(2)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丰功伟绩的诗句是“,

(3)在《望海潮》一文中,“”描写杭州街巷河桥的美丽;“”描写居民住宅的

雅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过

去五年,中国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从2013年的52.2%升至57.5%,国家创新能力全球排名从第

20位升至第17位。蓝鲸一号、天眼、大飞机、国产航母,让国人自豪,让世界赞叹。而这些

()的成就背后,无一不体现着中国力量的独有优势。中国的创新机制,如同细密如织的神经网

络和血管,正不断滋养着中国的经济之躯。

重要的是中国有制造重器的另一种重器——中国独有的制度沃土,正()起最持久、最深层

的创新力量。携带着小乌龟的飞行器已进入云端,全球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在飞翔蓝天,一流的

高压输电技术正争宠世间,中国的芯片靶材制造已让人惊叹,年产18季蔬菜的生产线正风光无

限。这一个个大国重器的精彩亮相,使中国成为全球创新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正前所未有地接

近世界舞台中央。

18.下列各项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恰当的的一项是()

A.支撑举世瞩目汇聚B.支撑举世闻名会聚

C.支柱举世瞩目会聚D.支柱举世闻名汇聚

19.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可以写成“争宠世界的有一流的高压输电技术,中国的芯片靶材制造也让世

人惊叹“,但不如原文表达效果好,为什么?请你结合语境进行简析。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大有可为的机遇期,普照华夏也关照个人。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涓滴努力都在向着大海涌

流。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清明、文化的繁荣、社会的安宁、生态的改善,

①。"我们走在希望的原野上”“这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土地”……这一片热土,

正成为孕育机会的“梦工厂大有可为的时代呼唤大有作为的人,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时代的大舞台

上书写精彩的人生。在紧张忙碌的城市,在蓄势振兴的乡村,在热火朝天的车间工地,在挥洒汗

生的曳回拽为二二:每个人的梦想都可以傲然绽放在社会变革进步的时代潮流中,在实现中国梦的

壮阔征程上。

充满机遇的未来空间,每个人从中找到的,是人生出彩的舞台;国家从中发现的,是繁荣昌

盛的阶梯;中国在此写下的,是对人类作出的更大贡献。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就是抓住机遇,

②让中国梦与“世界梦''交相辉映。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15个字。

21.顿号是汉语相较于西方语言而言更独特的一种符号,语言文字运用I和∏中都有连用多个顿

号的地方,请任选一处简要分析顿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2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周作人曾说:“人生,有必要的忙,也要有必要的闲。只争朝夕的忙,是为了夕阳看花的闲。”

对于生活,忙而有价,闲而有趣,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忙出意义,闲出情义,才能体现人生真

正的价值。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1.D2.C3.B4.①钱穆把“天”理解为“天道”“天命”,把"人”理解为“人生”,“天人

合一'’就是天道与人生合一;季羡林则认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天人合一”指人与大

自然合一。②钱穆出发点是个人的德性修养,强调人生顺从于天道;季羡林出发点是人类生

存,强调人类同自然交朋友。5.①钱穆:西方人常把“天命”与“人生”划分为二,分别各有所

归,因此天命不能体现于人生,人生不能顺应天命,便不能得到宇宙人生会通合一之真相。②

季羡林:西方文化的基础是分析的思维模式,不承认整体概念和普遍联系,让人类陷入生存困

境。

6.D7.C8.①文章开篇写出泥结婚三天便想压制端米,又觉得对不住端米,这种难受状

态表现出泥想要赌博又不想伤害妻子的矛盾心理。

②端米说“你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后,泥便无所顾忌去赌博,没钱便从家偷粮食,端米帮他装袋子,

引发泥的负罪感。

③泥想要收心回归家庭,干了一星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