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历史_第1页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历史_第2页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历史_第3页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历史_第4页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历史齐的建国和它的文化太公望,姓吕,名尚。据称,本姓姜氏,从其封地,故又姓吕。姜,羌,本是一字,太公的世系当属于西羌人。《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日非龙非?,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悦,曰:‘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耶?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主为师。”西伯即周文王,太公是文王的祖父,后来称作太王。历史在文王兴周,武王伐纣的过程中,太公受到了重用,也起了重要的作用。盟津之会,太公左杖黄钺,右把白旄以饰师,武王斩纣的次日,祭社告神,太公牵牲,史佚策祝。周初新政,太公多所参与。《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太公二百二十七篇,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合计四百六十四篇。这些书当出于后人的依托,然亦可见其权谋兵法及某些方面的论议之为世所重。殷灭后,太公受封于齐,建国于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这曾经是许多古老氏族部落活动的地方。《左传》昭公二十年,晏婴与齐景公谈到古乐时说: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蒯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大公因之。这段话说到了齐国以前的各族兴亡史。最初居住在这里的是少?氏的支族爽鸠氏,后来是虞夏的诸侯季蒯氏,又后来是殷商的诸侯逢陵氏,又后来是殷商的支族蒲姑氏①,最后才是齐太公。他们一代又一代地留传下来,有的早被兼并,迁徙,如蒲姑氏,殷亡以后就渡过渤海湾而到了辽东半岛。他们在那里也建立了国家②。历史据史载,齐初建国的时候,太公到营丘去,行动迟缓。他住在一个小客栈里休息。客栈的主人有意地说:“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非就国者也。”太公听了主人的话,便立刻穿上衣服,加紧赶路。天大亮前,赶到了营丘。莱夷这时也已派兵来到营丘“争国”。这一故事说明齐是在与当地部落的斗争中,建立起来的。莱夷散布于渤海一带,它们与齐国争雄。姜太公如迟一步,就可能会失掉机会。齐国处在许多古老氏族部落及殷遗民的包围中,他不能不接受当地的文化,其中包括东夷文化和殷商文化。这里又有一个故事,说太公的儿子吕?就国后三个月即往宗周“报政”。周公见他如此迅速回来,有些奇怪。吕?说:“简其礼,因其俗,故疾。“大概他感到要用周的统治方式去统治这一带的居民是不可能的,故不如“简其礼,因其俗,”以迁就他们。由此也可知齐、鲁的统治方式颇有不同。《史记?齐世家》记载:“盖太公之卒百有余年(?),子丁公吕?立,丁公卒,子乙公得立。乙公卒,子癸公慈母立。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这一世系是依庙号记载下来的,是以天干纪名,和殷商相同,而不同于周。据此,也可证明齐接受了殷文化。还有齐国的婚①均见杜注。②参考徐中舒《西周史论述》下,1979年。四川大学学报第四期。姻状况,也保留了更多的殷商和东夷的习惯。历史燕、齐、鲁、宋等国都有祭社的风俗习惯,尤其是燕、齐、宋为最盛行。鲁秉周礼,鲁庄公要到齐国观社和“矢鱼”,遭到鲁国一些大臣的反对。因为这祭社和“矢鱼”的活动,都是有关男女青年幽会的事情,鲁国已经不大实行了,而齐国却仍然还保留着这种殷商或东夷的风习。齐国男女恋爱和婚姻关系也颇为自由。由于盛行“男从妇居”的婚制,所以女儿往往不出嫁,而是男子来女家生活。后世所谓“赘婿”,也就是这样发展来的。到春秋时,齐国的婚姻关系还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群婚的因素。齐襄公的妹妹已出嫁于鲁桓公,但是襄公仍与她幽会。春秋时期,东方诸侯国中男女关系都相当紊乱,但是象襄公这样的行为倒是绝无仅有的。襄公在位十二年,为公孙无知所害。襄公死后,国内贵族高氏和国氏拥护在莒的公子小白回国。另一派贵族则拥护在鲁国的公子纠。两方经过战斗,公子小白先回国就位。他就是著名的霸业开创者齐桓公。从他以后,齐国也兴盛起来,成为强国。齐桓公的霸业周室东迁后,王室衰微。当时,北方的戎狄,越过太行山向东侵扰,从东北兴起的山戎也乘机扰乱燕齐边境。南方江汉流域的楚国也??北上,在华夏诸侯看来,它也是蛮夷之一。在这样形势之下,中原各国岌岌可危。齐自太公时,始封于营丘,不久迁于薄姑(今山东博兴)。公元前690年,齐灭纪,接着又灭谭(今山东谭城)、灭莱(今山东黄县),它更向渤海以东发展。齐的国势不断趋向强大。这时鲁国常常受到齐的压迫而衰微下去。(公元前681年齐桓公五年),齐伐鲁,鲁败,迫献地以和。鲁曹刿力争,齐才不得不归还从鲁国夺去的地方。从此齐威震诸侯,桓公始霸。公元前663年,从东北方向侵入的山戎攻伐燕国。燕国这时始见于春秋。它求救于齐。桓公救燕,经孤竹而伐山戎。齐桓公打败了山戎之后,便把孤竹也灭掉了。这时齐国的势力向北也有发展。前661年,北方的狄人已经越过太行山,逼近黄河以北,于是侵卫(今河南淇县),侵邢(今河北邢台县),严重地威胁周王室和中原各国的安全。管仲因此对齐桓公说:“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宴安?毒,不可怀也。《诗》云:’岂不怀归,畏此简书‘。”①齐桓公称霸所遵循的政治路线,后人总结为管仲这段话,就是“尊王攘夷”的理论根据,这在当时起了团结华夏诸侯的作用。齐桓公时,江南还有徐楚和一些民族部落,它们都为周王室承认为诸侯,但是它们时叛时服,而被华夏诸侯认为是蛮夷之邦,因此当时齐桓公称霸,除了北抗戎狄以外,还要抵抗楚国。这时楚国的力量强大,陈、蔡、郑、宋等国无不受其威胁。因此齐要称霸,必须付出大力去对付楚国。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以蔡亲楚,讨代蔡园,邀集诸侯在召陵(今河南郾城县)会师,向楚国问罪,问楚国为什么“包茅不入”(包茅是祭天用的茅草),以致“王祭不供(祭品不齐全)”。又责问其国,周昭王“南征不复”的原因何在。楚使屈完承认“贡之不入”确是楚的错误,至于昭王南征不复,“君其问诸水滨,”楚的态度虽相当强硬,但齐能会诸侯伐楚,向楚①《左传》,闵公元年。问罪,迫楚在召陵结盟,这是齐霸业的一个高峰。历史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今河南兰考县东)邀集诸侯会盟。周王派宰孔来参加,赐给桓公“彤弓矢、大路”,这实际上是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使他获得了“专征伐”的权利。自此开始了“礼乐征代自诸侯出”的局面。原来,在以前所谓“天下有道”的情况下,本应该由天子来召集盟会,发布作战命令的,现在却由诸侯代替了。在戎狄交侵、诸侯相互攻代的形势下,有一个霸主出现,相对稳定了当时的局面,这是齐桓公的功劳。齐的内乱与鞍之战公元前643年,齐桓公死。诸子之间为了争夺君位而发生不断的斗争,齐国便中衰了。齐桓公的夫人有王姬、徐姬和蔡姬三人,都未生子。另有“如夫人”者六人,长卫姬生无诡,少卫姬生惠公元,郑姬生孝公昭,葛嬴生昭公潘、密姬生懿公商人,宋华子生公子雍。春秋时期贵族流行多妻妾制,甚至姊妹二人同嫁一人,而嫡庶未分,诸子之间为君位继承不断发生斗争。桓公生前曾经委托宋襄公为公子昭的保护人,并已预立为太子。但齐桓公又宠卫姬,答应了立她的儿子无诡为太子。桓公病,五公子树党争立。桓公卒,遂相攻杀。易牙、竖乃立公子无诡为君,太子昭奔宋。宋襄公兴师伐齐。齐人恐,杀公子无诡,迎立太子昭,是为孝公。后来开方杀孝公,立昭公潘。昭公卒,弟商人杀太子自立,是为懿公。懿公为其仆丙戌与御潘职所杀害。于是少卫姬的儿子元立,是为惠公。自公元前643年到前608年,齐国五子争立。接着齐国又发生贵族之间的争权斗争。惠公时期(公元前608?599年),狄人中的长狄?瞒部来侵。齐、鲁、卫等国共起抗击。晋获其首领焚如,齐王子成父获荣如,杀之,埋其于北门。长狄?瞒部由是遂亡。惠公时,崔杼有宠。惠公卒后,国、高两大贵族、怕他势大专政,共起逐之。崔氏奔卫。顷公(公元前598?前582年)即位,很想重振齐国。这时,晋使?克来齐。他的脚跛,一拐一拐地来到齐国朝廷上。齐顷公的母亲、夫人、妃子都在帷后偷看,不觉笑出声来。?克引以为耻。他在回国以后,要求晋厉公出兵为他雪耻,厉公不许。公元前589年,齐伐鲁卫,鲁卫大夫都到晋国请援,都住在?克那里。晋于是决定救鲁卫伐齐,开战于靡笄山下(在今济南)。这就是有名的鞍之战。齐顷公亲自指挥,他的手下逢丑父作战很忠勇。晋方?克被箭射伤,血流到履,仍不停地打鼓,晋军士气大振。晋将军韩厥紧追齐顷公。逢丑父与顷公在车上换了位置,顷公下车逃归。逢丑父被晋俘虏。齐献上宝器,请休战。晋?克不许,坚持一定要齐顷公的母亲肖同叔子为质,并迫使齐国“尽东其亩”,把田间道路改为东西方向,以便于晋国军队向东开进。齐据理力争,不肯答应,晋最后只好让步。这次鞍之战,齐虽被晋打败,但顷公振兴政治,散积聚以振民,得到国人的拥护。公元前581年,灵公即位。晋栾书弑其君厉公。公元前572年晋悼公伐齐,齐师败。灵公走入临?,城守不敢出。公元前572年,崔杼立庄公,并杀死了高厚而“取其室”,夺取了高厚的财产、族人和奴隶。从此齐国又陷入了内乱之中。崔杼娶棠公的遗孀为妻。庄公见了,又迷上了她,和她通奸。庄公把崔杼的小帽赐给手下人。崔杼见了,大为愤怒,企图与晋合谋袭齐。他利用庄公的一个宦者贾举,寻找机会,袭击庄公。公元前548年五月,崔杼称病不朝。庄公得信,立刻去找崔杼妻棠氏。崔妻引诱庄公先行入室内,庄公欲入而门已被关住。崔杼的徒兵从内杀出。庄公进出不得,登上高台,大声叫喊,请崔杼和解,不许。庄公请自杀于庙,不许。庄公狼狈而逃,正爬到墙上时,被射中股,掉下来为崔氏之徒杀死。庄公被杀,齐太史在史册上大书“崔杼弑其君”。崔杼很生气,把太史杀了。太史之弟仍旧写上去。崔杼又把他杀了。少弟又写,崔杼无可奈何,只好听他去。史官秉笔直书,不畏强暴的独立精神,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崔杼立庄公异母弟杵臼,是为景公。景公在位(公元前547?前490年)时间最长。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二相恐国人不服,强使国人结盟,曰:“不拥护崔庆者死!”独晏婴不肯结盟,仰天长叹。庆封要杀晏婴,崔杼说:“是忠臣也,不可杀!”因为晏婴是齐国大族,崔杼还是有顾虑的。在崔、庆捣乱了齐的国政的同时,他们的家族也发生了内乱。崔杼生子成和疆,其母早死。崔杼又娶东郭女(即原来棠公之妻)为妻,生子明。东郭女使前夫棠公的儿子无咎和自己的弟弟东郭偃管理家政。成因残疾不立,无咎和偃乃立明为嗣子。成要求崔的宗邑为退休之所,崔杼同意了,而无咎和偃不同意。成、疆求援于庆封。庆封假心假意地支援成、疆,成、疆便杀死了无咎和偃。庆封乘机尽灭崔氏。庆封暴虐,嗜酒好猎,跟崔杼一样。他将大权交给儿子庆舍代理,而自己则到菜地田猎。栾、高、陈、鲍四家趁机攻庆氏。庆封逃奔吴国。这时吴楚正在战争。吴封庆封于朱方(今江苏镇江),让他看守吴的门户。在齐国长期的权力斗争中,贵族的地位不断增强,国君的地位不断削弱,而在贵族内部也不断有不同地位的升降。田氏家族是最后胜利者。公元前489年,田乞杀害了齐君荼。公元前481年,田常杀害了齐简公。从公元前480年起,史称“政由田氏”。公元前386年,田常曾孙田和公开取代了吕氏家族的政权,迁齐康公于海滨。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卒,吕氏在齐国的历史也就完全终结。田氏取代了吕氏的政权地位,但仍保留了“齐”的国名,史家称为“田齐”。田齐“陈氏始大”及其代齐陈完,字敬仲,原来是陈厉公的儿子。据说,他一生下来,就使人们预感到他将来是一个非凡的人物。这时,周太史过陈,陈厉公让他占卜。他说:“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而在异国乎?非此其身也,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陈衰,此其昌乎!”这番预言,后来完全征验。他的子孙田和后来就篡夺了齐国,由姓姜的齐国,一变而为姓田(陈)的齐国。与三家分晋一样,就这样悄悄地发生了由上而下的政权转移。陈厉公后,庄公、宣公相继即位。宣公有嬖姬生子款,欲立为继承人,乃杀太子御寇。御寇与完相爱,完恐被牵连逃奔齐国。这正是齐桓公即位后的第十四年(公元前672年)。陈完到齐之后,桓公和贵族懿仲等都很欢迎他。桓公要他为卿,他再三推辞,只做了一个“工正”的官,完的始祖虞阏父曾经做过周的陶正,陈完所作“工正”,大概也是与陶正一样的性质。懿仲又把他的女儿给陈完为妻。这样,陈氏这个异国贵族便在齐国扎下根来,数代之后就已成了盘根错节不可动摇的大族。陈完到齐后,改称田氏,因而陈和田往往通用,而“田”是更为正式的称呼。历史齐庄公时,崔庆作乱。接着,栾、高又发生夺田兼室的斗争。田桓子竭尽挑拨的能事。栾施、高?投奔于鲁。田鲍两家瓜分了栾、高的“室”(财产和奴隶)。晏子对田桓子说:“必致诸公”,就是要田鲍把栾高的财产和奴隶送归公家。桓子接受了晏婴的意见,同时“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国之贫均孤寡者,私与之粟”。他就这样争取国人的支持。《左传》昭公十一年说:“陈氏始大”。这是符合历史实际的。田桓子与所有有政治野心的贵族一样,他拉拢那些失势的贫困的贵族,以加强自己的政治力量。齐景公九年(公元前539年),晏婴到晋国去,与晋叔向谈到齐的情形,说:“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平?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欲无获民,将焉避之。”①陈氏的“获民”决非一朝。这里所说的陈氏,就是陈垣子而非陈成子田常。《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把此事指陈成子(田常)是错误的。田常与简公同时,而不是与景公同时。陈垣子与陈成子都曾经有“厚施于民”的事情,不必只限于陈成子一人。陈氏的这种做法,究竟发生什么结果或影响呢?郭沫若认为齐国的田氏,鲁国的季氏,都有这种类似的做法,因而终于“获民”,夺取了政权。晏婴在齐国贵族斗争中,可以说是中立派。他对于田氏的野心早已有所觉察,但是他充满绝望的情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晏婴与齐景公坐于路寝。景公忽然感慨地说:“美哉室!其谁有此乎?”晏婴说:“公厚敛焉,陈氏厚施焉,民归之矣。”内容和他与叔向的谈话差不多。晏婴接着又说:“唯礼可以己之。在礼,家施不及国,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按礼制,大夫是不应收公利的,而现在恰恰相反,陈氏“厚施于民”实际就是收公利。齐景公一死,国内又发生君位的争夺。这给田氏夺取姜氏政权的机会。国惠子和高昭子尊照景公的嘱托,立公子荼为太子。但这时公子荼年龄尚幼。①《左传》,昭公三年。有一次,景公逗荼玩耍,自己在地上当牛,让荼骑着,一不小心碰在门坎上,把牙齿都跌坏了。在公子荼即位的问题上,国惠子和高昭子是贵族的守旧派,他们都是拥护荼的。而另有一部分贵族却反对他,因为他即位,却使公子们失掉了即位的机会。公元前489年,荼才即位,田乞与鲍牧就发动了政变,他们带着武器去进攻景公之宫。国高派兵来救,已经来不及了,田、鲍等占了上风,高昭子被杀死,国惠子逃到国外。田乞便悄悄地把从鲁国回来避难的公子阳生藏在自己家里,这连跟他同伙的鲍牧也不知道。一天,他邀集诸大夫在家宴会。正饮酒时,他从内室拿出一个布囊,当着诸大夫的面打了开来。诸大夫一看,大吃一惊,原来囊中就是公子阳生。田乞对着大家说:“此乃齐君矣!”大家都默不作声,然后都伏到地上,表示拥护。田乞又说:“吾与鲍牧谋共立阳生也。”鲍牧失声说:“大夫忘景公之命乎?”诸大夫有些反悔,阳生便顿首说:“可则立之,不可则已”。鲍牧看情形会对己不利,又改口说:“皆景公之子,何为不可。”大家都同意了,遂立阳生于田乞家,是为悼公。田乞做了相,专齐之政。田乞卒,子常代田乞立,是为田成子。不久,鲍牧杀害了悼公。齐人共立掉公子壬,是为简公。立四年,公元前481年,田常弑简公。虽然史官照样在史册上大书“陈恒(田常)弑其君”,但是史官的舆论已经没人听了。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列为诸侯。前386年,田和也列为诸侯,从此进入了战国时期。田齐的盛衰田和死后,桓公午、威王因齐、宣王辟?相继立。威王(公元前358?前320年)重视人材,重视吏治,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取得对魏的重大胜利。宣王(公元前319?301年)大开稷下讲学之风,伐燕之役取得了大胜。威王、宣王时期,可说是田齐的兴盛时期。此后,?王地(公元前300?前284年)继立,齐的国势趋向衰落。威王初即位的九年间,他委政于卿大夫,三晋鲁卫先后来伐,国内也得不到治理。可能是在了解不少情况之后,分别召见即墨和阿的大夫。他对即墨大夫说:“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威王奖即墨大夫以万家之封,而烹欺世盗名阿大夫及王左右称誉阿大夫的人。于是发兵,西击赵魏,收回已失的国土。威王的这些措施,说明他深明吏治的关键,防务之重要及官场的积弊。史称他这些措施,使“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各尽其诚,齐国大治。诸侯闻之,莫敢致兵于齐,二十余年。”威王曾与魏惠王共同田猎。魏王问:“王亦有宝乎?”威王说:“无有。”魏王说:“我们的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你们这样的大国能无宝吗?”威王说:“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威王的这番话,表示了对人才的极端重视。相形之下,威王要比魏王的眼光高得多。这就难怪魏王会立刻感到不好意思。威王说到的四个人,其中有三个是守边之臣,一个是执法之臣。威王身边还有更重要的人才,他在这里没有说,这就是驺忌、田忌和孙膑。驺忌是相,田忌是将,孙膑是军师。驺忌曾劝导威王广开言路①。他说:“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威王接受了他的意见,“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据说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后来进谏的人逐渐减少。一年之后,大家觉得“虽欲言,无可进者”。邻邦燕、赵、韩、魏也受到威王这一措施的影响,而“皆朝于齐”。史籍所记,或不免夸大。但威王能接受驺忌的建议而广开言路,确切是齐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田忌、孙膑为威王主持军事,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是他们取得胜利的两次重要的战役。公元前354年,赵攻卫。韩救卫伐赵。魏也率宋卫联军包围赵的邯郸。公元前353年,赵求援于齐。田忌、孙膑率军进攻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孙膑采用避实击虚的策略以解赵围。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齐大败魏军。前342年,魏向韩进攻,韩又求援于齐。齐威王接受孙膑的建议,表示救韩,而又迟不出兵。直到次年,韩魏打得正紧张时,齐才出兵。孙膑故意装做软弱的样子,引诱魏军。到了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当魏军进入山谷时,正是夜里,齐的伏兵突起,万弩俱发,魏军大乱。魏太子申被俘,魏将庞涓自杀。齐获大胜。魏在战国前期,本是最活跃的国家。经过这两次军事上的失败,国势不免有所削弱。公元前334年,威王和魏惠王会于徐州以相王,就是彼此互相承认对方是王,这是齐魏间势均力敌的具体表现。宣王也很重视人才,但与威王有所不同,是突出地表现在“养士”的活动上。他在稷下接待学人、说客。如淳于?、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稷下学士最盛时有数万人之多。近人称这些人是稷下学派,实际上包括多种学派的学者,具体情况已不可详知。宣王的这种活动,不应单纯地理解为有利于学术上的争鸣,更重要的还应该是他企图在这里吸收一些政治上的营养。《孟子》书中记载了宣王与孟子的不少问答,反映了宣王还是一个习惯于思索一些政治问题的人,其中也包含一些原则性的东西。在对外的军事活动上,宣王伐燕是一件大事。公元前314年,燕王哙要把君位让给大臣子之,因而引起内乱。齐乘机进攻燕国,短期内,占领了燕国很多地方。齐宣王征询孟子的意见说“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①他得意的心情,溢于言表。但齐对于燕地的占领并不能巩固下去,在燕人的反抗下,齐军不得不退出燕国,而齐军的入侵却同燕人结下了仇恨。历史公元前288年,已是齐?王在位的时候,秦昭王自称西帝,同时尊齐?王为东帝。当时的游说家鼓动齐?王攻宋,并且劝他取消东帝称号。?王同意取消帝号,而不久秦也把帝号取消了。这时,燕国苏秦在赵齐活动。他担心如果齐赵联合,会对燕不利,因此,他的活动主要在拆散齐赵联合,使其有利于燕。公元前286年,齐?王终于灭亡了宋。从而引起五国的联合攻齐。①以下,见《战国策?齐一》。历史①《孟子?梁惠王下》。公元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