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云南省红河州泸西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云南省红河州泸西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云南省红河州泸西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云南省红河州泸西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云南省红河州泸西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云南省红河州泸西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植物枝条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调节。近期发现植物体内的独脚金内酯(SL)也与侧芽生长有关。研究人员利用野生型和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进行不同组合的“Y”型嫁接(将保留有顶芽和等量侧芽的A、B两个枝条嫁接到同一个根上),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A、B两个枝条上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以下不能作出的推测是A.SL的合成部位是根 B.SL抑制侧芽的生长C.SL可由根运输到枝条 D.SL通过生长素起作用2.处于分裂期的某个活细胞内,其染色体上共有10个DNA分子,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此时可能会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和染色体畸变B.该细胞可能形成体积大小不相等的两个子细胞C.该细胞可能含两个染色体组且移向细胞两极的核基因相同D.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条数可能为5条或10条3.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细胞生长,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长素的受体既存在于细胞膜上也存在于细胞内B.生长素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节植物生长C.Ca2+能够促进生长素的合成与释放D.生长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可引发H+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到细胞壁,使其膨胀松软4.人体胃内的酸性环境主要通过细胞膜上的质子泵来维持,胃酸过多会导致患者出现烧心、反酸、胃部疼痛等症状。质子泵催化1分子的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1个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1个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K+又可经过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质子泵既能催化化学反应又能转运H+B.H+、K+等离子进出胃壁细胞都需要消耗ATPC.利用药物抑制质子泵的活性可以改善胃反酸等症状D.该质子泵的合成与加工依赖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5.物质A是一种安全低残留的抑菌剂,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主要药物之一。但因长期使用,其防治纹枯病的效果有所下降,以下解释不合理的是()A.突变导致纹枯病菌基因库发生改变B.物质A使纹枯病菌发生抗药性基因突变C.物质A对纹枯病菌的抗药性具有选择作用D.水稻与纹枯病菌之间存在共同进化6.某课题小组利用无菌培养液培养酵母菌,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实验人员抽取每种条件下的酵母菌培养液各1mL,分别稀释11倍后,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1.1mm,计数室为25×16型)进行计数,测得不同条件下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实验结果见下图(单位:×117个/mL)。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依据21℃、24h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值,可推算所用血球计数板中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平均为31个B.温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酵母菌菌种、酵母菌数量、培养液成分等为无关变量C.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出现了“S”型增长,达到K值后稳定时间的长短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有关D.酵母菌在15℃环境中存活的时间最长,15℃是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7.在一个果蝇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只突变型的雌果蝇,用该雌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果蝇交配,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从遗传学角度分析,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该突变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 B.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基因C.该突变基因使得雄性个体致死 D.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8.(10分)人体剧烈运动时,不会出现的是()A.机体产生热量显著增多 B.血浆中乳酸水平持续升高C.脑干呼吸中枢兴奋增强 D.肌细胞中ATP水平相对稳定二、非选择题9.(10分)当土地停止耕种时,演替便开始了,最早入侵耕地的植物称为先锋植物,先锋植物的出现是演替开始的标志。随着演替的发展,弃耕地周围环境中的物种逐渐向弃耕地中扩散。在自然状态下,演替会使植被得以恢复,最终发展为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学家在研究某弃耕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对不同时期群落的丰富度指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弃耕土地上的演替属于_________类型。土地在经数年精耕细作之后,以往植被的痕迹往往被彻底清除,同时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态环境,这种环境不仅适于作物,还适于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生长,所以最早入侵弃耕土地的先锋植物是___________。(2)随着演替的发展,物种数量增多,群落内不同植物种群之间的_______关系明显加剧,依据曲线图,请描述物种丰富度在50a内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经研究调查发现,群落中有一部分植物能在自然条件下无性繁殖,属于克隆植物。在群落演替的中后期,这些克隆植物占据优势地位,与大部分非克隆植物相比,克隆植物能通过分株之间的连接物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地提高了克隆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这种现象叫生理整合。请据此推测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曲线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自然条件下,这片弃耕土地最终发展成为森林生态系统,在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________的能力。10.(14分)某生态农场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行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流经该生态农场的总能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构建生态农场的实践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态农田中的蝗虫、螳螂、青蛙之间相互传递着大量信息,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的作用。(3)除沼渣和粪尿等外,管理者还需向生态农田施用一定量的化肥,才能使其正常运转和长期发展,其原因是____________。11.(14分)科学家提出两种不同假说来解释酶与底物的专一性问题,“锁钥”假说和“诱导契合”假说。“锁钥”假说认为,底物和酶好似钥匙和锁的关系,一把锁只能被一把钥匙打开。“诱导契合”假说则认为,底物不能直接与酶很好地结合,与酶接触后会诱导酶的空间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结构改变后的酶可以与底物完美结合,这就好像两个人握手的过程一样。科研人员为证明上述两种假说,设计如下实验。在蚯蚓蛋白酶II(EfP-II)反应液中,加入底物CTH,反应生成黄色物质,检测黄色物质的吸光度(A405),绘制出曲线EfP-II+CTH。待上述反应完成后,再加入底物CU,反应产生同样的黄色物质,继续检测吸光度,绘制出曲线EfP-II+CTH+CU。各种不同底物组合的反应曲线,如下图。(1)蚯蚓蛋白酶II是由蚯蚓细胞________上合成的具有__________作用的一种蛋白质。蚯蚓蛋白酶II的酶活性可以用单位质量的酶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2)在酶反应液中,分别进行操作①:先加入CTH,250min后再加入CU。结果如图(a)所示。操作②:先加入CU,250min后再加入CTH。结果如图(b)所示。比较操作①与②,加入第二种底物后酶促反应速率变化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根据酶与底物专一性的假说,推测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的反应速率结果可以支持这一推测。(3)“锁钥”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的主要分歧在于,酶与底物结合时,______________。(4)综合以上分析,请在下面选择你认为本实验结果支持的假说,并说明理由。如果你认为不支持任何一种假说,请选择不支持现有假说,并写出可以解释实验结果的假说。①支持“锁钥”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支持“诱导契合”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不支持现有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果蝇的三对相对性状中灰身对黑身为显性、大脉翅对小脉翅为显性、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分别受等位基因B/b,D/d、E/e控制。现有黑身大脉翅红眼(甲)、灰身大脉翅白眼(乙)、灰身小脉翅红眼(丙)、黑身小脉翅白眼(丁)四种类型的纯合果蝇品系。假设不发生突变和交叉互换,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为研究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选择甲品系的雌果蝇和乙品系的雄果蝇进行杂交。假设Y染色体上无与眼色相关的基因,F1果蝇眼色的表现型为______,让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统计F2中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2:1:0:1。由此得出,果蝇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2)已知控制体色和控制大、小脉翅的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从上面的4个品系中选择其中两个为亲本,设计实验通过子一代的一次杂交确定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则控制体色和大、小翅脉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常染色体上。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将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枝条嫁接到野生型植株上,与野生型枝条嫁接到野生型植株上侧芽长度差不多,并长度较短,但是野生型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上与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上,侧芽长度差不多,并长度较长,说明SL的合成与根和枝条无关,可能与嫁接点有关,并SL对植物侧芽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由于测量的是侧芽的长度,故可预测SL的运输方向由下往上(由根部向茎部)。将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上,该组合不能合成SL,但能合成生长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会使植株表现为顶端优势,但该组合A、B均未表现为顶端优势,说明生长素必需通过SL才能抑制侧芽的生长。【详解】含有野生型植株根部的嫁接体侧芽长度都较短,而含有不能合成SL突变体植株的根部的嫁接体侧芽长度都较长,可知SL的合成部位是根,A正确;由于突变体不能合成SL,野生型能合成SL,而侧芽枝条的长度是野生型枝条嫁接到野生型植株上的嫁接体小于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的嫁接体,可推测SL抑制侧芽的生长,B正确;根据A项分析可知SL的合成部位是根部,而实验测量的是侧芽的长度,故可预测SL的运输方向由根运输到枝条,C正确;不能合成SL的组生长素不能发挥作用使其表现顶端优势,而能合成SL的组生长素可抑制侧芽的发育,说明生长素通过SL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D。2、A【解析】

分析题文:全部染色体上共有10个DNA分子,可理解为2n=2×5,DNA处于2n时期的有:有丝分裂间期的G1期、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G1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后期;同时也可认为是单倍体的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以及间期的G2期。【详解】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的DNA为4n,而该细胞不能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A错误;B、若该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则形成两个体积不相等的两个子细胞,B正确;C、若是单倍体的有丝分裂,则有丝分裂后期含两个染色体组且移向细胞两极的核基因相同,C正确;D、若是单倍体的有丝分裂,则体细胞中含有5条染色体,若是二倍体生物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则体细胞中含有10条染色体,D正确。故选A。3、C【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生长素的作用机理,首先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被激活的“激素-受体复合物”能引起内质网释放Ca2+,Ca2+促使细胞内的H+运往细胞外,增加了细胞壁的延展性,使细胞壁对细胞的压力减小,导致细胞吸水、体积增大而发生不可逆增长;同时生长素能够作用于细胞内的活化因子,从而调节细胞发生转录。【详解】A、由图可知,生长素既有细胞膜受体,又有胞内受体,A正确;B、生长素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节植物生长,B正确;C、Ca2+能够促进生长素作用于细胞内的活化因子,从而调节细胞发生转录,C错误;D、生长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后,引发H+运输到细胞膜外会导致细胞壁处的pH下降,即细胞壁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结构改变导致细胞膨胀,引起细胞生长,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生长素作用机理图,考查细胞膜的功能、遗传信息的转录、物质的运输方式、生长素的作用特性及验证实验,要求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结合生长素作用机理图准确判断各项。4、B【解析】

结合题意分析,“质子泵催化1分子的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1个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1个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说明质子泵既可以催化反应,又为离子跨膜运输过程提供能量,故质子泵运输离子的过程是主动运输。K+可经过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方式为协助扩散。【详解】A、该质子泵即可催化ATP的水解,又可驱动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A正确;B、K+经过通道蛋白顺浓度由胃壁细胞进入胃腔,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C、利用药物抑制质子泵的活性,可以减少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避免胃酸过多,改善胃反酸等症状,C正确;D、该质子泵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合成与加工依赖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需要提取题干的信息,考查主动运输以及协助扩散的特点、蛋白质的合成等知识点,将知识点和实例进行有机结合是解题的关键。5、B【解析】

1、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并不是由外因引起的,而是内在的遗传与变异引起的;在未使用农药前,某些害虫个体已具有这种抗药性,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即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详解】A、纹枯病菌突变产生新的基因,导致基因库发生改变,A正确;

B、物质A起选择作用,不能使纹枯病菌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

C、物质A对纹枯病菌的抗药性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基因逐渐积累,C正确;

D、生物进化是共同进化,因此水稻与纹枯病菌在相互选择中共同进化,D正确。

故选B。6、C【解析】

1、通过柱形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时间和温度,因变量为酵母菌的数量。2、据图可知,血球计数板有25个中方格,每1个中方格中有16个小方格,即总共有16×25=411个小方格,计数室的容积为1.1mm3(1mL=1111mm3)。【详解】A、据图表可知,21℃、24h条件下酵母菌总数量为5×117个/mL,因计数板共有25个中格,又因1mL=1cm3=113mm3,可设每个中格中的酵母菌数量为x,则有25×x×114×11(稀释11倍)=5×117个/mL,推知x=21个,A错误;B、温度和培养时间是该实验的自变量,酵母菌菌种、酵母菌数量、培养液成分等为无关变量,B错误;C、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出现了“S”型增长,达到K值后稳定时间的长短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有关,C正确;D、通过柱形图可知,酵母菌在15℃环境中存活的时间最长,25℃是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D错误。故选C。7、C【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后代雌雄个体之比为2:1,说明雄性有一半死亡,与性别相关联,所以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并且可能含有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因此此处只需再判断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即可。【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A错误;B、若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基因,则突变雌蝇的基因型为XaXa,野生型雄性的基因型为XAY,子一代基因型为XAXa、XaY,即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应为1∶1,雌雄个体之比也为1∶1,与题意不符,B错误;C、若该突变基因为显性基因,且该突变基因纯合子致死,则突变雌蝇的基因型为XAXa,野生型雄性的基因型为XaY,子一代基因型为XAXa、XaXa、XAY(致死)、XaY,即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应为2∶1,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符合题意,C正确;D、由于雌配子与雄配子结合形成雄性和雌性的概率相同,若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则后代性别比例不受影响,D错误。故选C。8、B【解析】

人体细胞剧烈运动时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此时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也会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剧烈运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刺激机体产热量升高。该题综合性考查了运动时涉及到的各种调节,识记无氧呼吸过程、ATP的转化机制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A、剧烈运动时,细胞进行大量的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热能,机体产热量显著增加,A正确;B、人体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乳酸,但乳酸进入血浆中会被缓冲物质中和,其含量不会持续升高,B错误;C、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剧烈运动时会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此时呼吸中枢兴奋增强,C正确;D、ATP和ADP的相互转换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中,细胞中ATP的水平会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次生演替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或一年生杂草)竞争在演替的前20a内物种丰富度逐渐升高到达顶点,20~30a间丰富度下降,30a后丰富度达到稳定状态因为克隆植物有生理整合的特征,克隆植物与非克隆植物相比有很大竞争优势,阻碍了其他非克隆植物的发展,使得该地区物种丰富度降低垂直结构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解析】

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群落的演替其过程有一定的区别: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由图可知,农田弃耕后,物种丰富度的指数先增加后减小,然后稳定在一定的数量,但比最初的物种丰富度增加了。【详解】(1)在弃耕的土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根据题意“土地在经数年精耕细作之后,以往植被的痕迹往往被彻底清除,同时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态环境,这种环境不仅适于作物,还适于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生长”可知,弃耕之后,最先生长的是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一年生杂草)。(2)随着群落演替的发展,物种数量越来越多,不同植物种群间竞争关系明显加剧。依据曲线图,种群丰富度在50a内的变化可描述为:在演替的前20a内物种丰富度逐渐升高并到达顶点,20~30a间丰富度下降,30a后丰富度达到稳定状态。(3)生理整合特征的存在,使得克隆植物在生存、生长、繁殖和利用资源方面与非克隆植物相比就有很大的优势,从而在植物群落中逐渐占据优势地位。据此推测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曲线下降是因为克隆植物有生理整合的特征,克隆植物与非克隆植物相比有很大的竞争优势,阻碍了其他非克隆植物的发展。(4)森林中垂直方向上的空间结构为垂直结构,这种垂直结构的特点是具有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点睛】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0、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入饲养场中的能量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农产品输出会带走大量的元素,沼渣和粪尿等不足以将元素都归还农田,因此需要施用化肥以维持输出量与输入量的平衡【解析】

1、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2、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如无废弃物农业)、物种多样性原理(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协调与平衡原理(处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考虑环境容纳量)、整体性原理(考虑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统一)、系统性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系统整体性原理: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3、该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各类植物的秸秆用来生产饲料喂养畜、禽、鱼,人、畜、禽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沼液返还农田、鱼塘,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该生态工程建设中,该生态系统把鱼塘、农田、饲养场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详解】(1)流经该生态农场的总能量指的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入饲养场中的能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构建生态农场的实践意义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2)生态农田中的蝗虫、螳螂、青蛙之间相互传递着大量信息,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作用。(3)除沼渣和粪尿等外,管理者还需向生态农田施用一定量的化肥,才能使其正常运转和长期发展,其原因是农产品输出会带走大量的元素,沼渣和粪尿等不足以将元素都归还农田,因此需要施用化肥以维持输出量与输入量的平衡。【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意义和信息传递的作用,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11、核糖体催化催化底物CTH(或CU)生成黄色产物的吸光值变化温度、pH、抑制剂操作②升高幅度显著高于操作①酶与CTH结合,空间结构改变,再与CU结合时,结合不好,反应速率较低;酶与CU结合,空间结构改变,再与CTH结合时,依然可以很好地结合,反应速率较高EfP-II+CTH+CU+CTH(EfP-II+CTH+CTH)酶的空间结构是否会发生改变支持“锁钥”假说:酶与CTH反应后,再与CU反应速率较低,说明空间结构固定不变,结合CU不好支持“诱导契合”假说:酶可以分别与CTH和CU反应,说明空间结构发生相应改变,适应与不同底物的结合不支持现有假说:第一种底物与酶结合时,诱导酶空间结构发生相应改变,之后再与第二、第三种底物结合时,空间结构保持不变【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等特性。【详解】(1)蚯蚓蛋白酶II的本质是蛋白质,在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酶具有催化作用。蚯蚓蛋白酶II,能够催化底物CTH(CU),反应生成黄色物质,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检测黄色物质的吸光度(A405)变化来表示酶的活性。影响酶的因素有,温度、pH值、重金属离子、抑制剂等。(2)根据图示可知,操作①加入第二种底物后反应速率改变不明显;操作②加入第二种底物后,反应速率明显升高,且升高幅度显著高于操作①。根据酶的专一性假说,操作①中酶首先与CTH结合,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再与CU结合时,结合不好,反应速率较低;而操作②中酶首先与CU结合,空间结构也发生改变,再与CTH结合时,依然可以很好地结合,反应速率较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