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建筑消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_第1页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建筑消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_第2页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建筑消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_第3页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建筑消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_第4页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建筑消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为了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建筑消防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结构失衡、课程内容与创新创业需求不符、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衔接不足等问题,文章构建了基于创新创业能力的“三层次、四模块”建筑消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并提出了课程体系教學实现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建筑消防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提供借鉴。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筑消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始较晚,发展速度也较为缓慢,同专业教育的融合水平不高[1]。从近年发展来看,国内高校创业教育也并没有很好地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过程,特别是目前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主要安排的环境工程技术、商务英语、食品科学、电商、旅游等相关专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我国消防社会化推进工作比较晚,而且消防专业的学校也不多。本科相关院校仅17所,高等职业院校30多所,每年培养毕业生人数2000人,相对社会需求是远远不够的。随着2018年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为解决消防技术专业服务人才紧缺的现状,消防专业转变为以社会消防岗位需求为牵引[2-3],培养社会需要的消防一线工作人员是开设消防专业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3]。2021年《职业教育目录》“消防工程技术专业”变更为“建筑消防技术专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和社会对消防水平的期望也随之提高,消防部门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亟须一批复合型、实战能力高和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消防人才作为技术支撑。因此,在高职院校建筑消防技术专业课程中积极融入“双创教育”元素,对培养高职建筑消防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重大意义。一、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问题分析(一)课程结构体系失衡我国消防专业社会化推进工作开始时间比较晚,而且消防专业学校也不多,还没有统一的建筑消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在全国开设的建筑消防技术专业的30多所职业院校中,少数高校在建筑消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上增加了一些创新创业选修课,但是未能将其与专业融合,也未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课程内容与创新创业需求不符在当前人才培养体系中,仍存在部分课程内容未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问题。如在建筑消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创新创业课程类较少、过分关注工程技术的知识,且在已开设的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大纲不一致、授课内容侧重方向不同,目标定位不清晰等问题,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与典型案例分享为主,关于创业实践和实训方面却很少涉及。(三)建筑消防专业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衔接不足现有专业的课程教学、创新创业实践和训练未能有效衔接。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未对工作流程进行整合训练,使学生很难充分开展专业创业与演练,学生、教师和企业之间缺少实际的合作交流,实训存在“走过场”现象,学生参与率低,不利于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二、构建“三层次、四模块”建筑消防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调研分析,对照国家消防设施操作员职业技能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建筑消防技术从业人员典型岗位和工作任务,融入消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素质、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等重要素养,划分为“基础模块”“发展模块”“强化模块”及“应用模块”四大模块[4-5],并融入实践教学。具体课程体系见图1。第一层次包括通识性基础课程与实践课程等“基础模块”。“基础模块”等多课程协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与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通识基础性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实践课程包括到消防相关企业、消防支队、实训室进行专业认知、参观和访谈等学习活动。建筑消防技术方向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实现了学生全过程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第二层次是创新创业类选修课、建筑消防技术专业特色课程及自然文化选修课程等“发展模块”和“强化模块”。通过选修课作为延伸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心理素质。将消防行业发展的历程、职业素养、技能证书等融入课程体系,开设了“艺术与审美”“科学素质类课程”与“工具类课程”等自然文化类选修课程,以及“消防知识创新”“创新创业指导”与“社会服务”等选修课程,并依据国内外消防行业发展现状持续优化课程,介绍消防发展历程、最前沿消防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分别开设了“智慧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灭火系统”等相关消防学科复合的实训项目类课程,实现了教学实训内容同实际工程运用和社会服务密切联系,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职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第三层次主要为精细化培养,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转化的“应用模块”课程开设。主要包括消防专业相关教学实践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有效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等不同级别的技能大赛活动和创新创业比赛,比如“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和消防专业技能竞赛等,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联合校内外资源开展消防专业实训活动,引导学生将创新创业意识成功转换成实训周课程项目、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积极调动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高素质消防专业创新创业人才。三、实现路径(一)案例教学把科研创新成果融入课程教学是新时代教师的义务。针对课程特点和教师的科研方向,科学地将课程重构为专题或模块,每个专题由对应擅长的教师授课,引导学生关注建筑消防工程技术领域的前沿。通过教师科研课题等让学生感受实战的氛围,强化学生在项目中的实战能力。通过典型的消防企业发展案例,将消防行业热点同创新创业知识结合进行授课,使学生明白如何利用创新思维寻找市场机会进行创业[6]。如,在国际上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消防企业——海湾公司,在国人没有认识到消防产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时,公司负责人凭借着对国际消防行业市场的前瞻性预测,在国内大力开展国产火灾报警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还同公安部消防研究所合作成立了“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秦皇岛实验室”,专门从事消防电子产品的技术与应用研究。如今,海湾公司已成为中国消防行业的品牌之首。(二)专题报告合理选择建筑消防专业相关课程实训教学内容作为学生分享的主题,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7]。如《消防安全管理》课程学生5~8人自愿组成一个团队,开展大型商业综合体、施工现场、化工行业等不同专题的调研分析,写成研究报告进行课堂汇报。动态跟踪创新性较强的作品,不断完善作品,进而指导其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实现创新创业意识的强化和能力的提升。(三)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参观不同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任务,并开展现场教学,在教学中结合所参观的工程实例进行讲解,提升教学成效。充分利用好学校安排的实训周,组织学生进入大型商业综合体、地铁、施工现场、化工企业等实地参观建筑消防设施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管理。比如在讲到消防水泵调试与维护管理时,参观中骏世界城消防水泵房,并结合消防水泵房的设置、安装、调试、检测与维护管理进行學习和讨论。在讲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介绍感温火灾探测器、感烟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探测器和气体火灾探测器的优缺点,启发学生解决当前火灾探测器存在的问题,并将成果进行不断完善,指导学生申请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清洁问题的相关实用新型专利。(四)学赛结合为了更好地践行“以赛促学”,实现创新技能培养的衔接,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将课程教学的内容融入各类竞赛中,在参与比赛过程中能够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将零碎的专业知识串联起来,所以每年组织高职院校专业学生至少参加一项创新创业竞赛。学赛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实践活动的举办,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五)政校企三方联动政府、学校和企业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中坚力量,这三方力量可以联动合作,共同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如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消防行业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等。学校与企业应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共同开发消防系统检测维保案例教材,用于课程的学习、分析、讨论等环节。同时,本专业聘任当地消防救援支队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消防检测维保等相关企业人员进行合作教学,将自身的实践经验融入课程教学与实训,共同研发消防政校企合作课程。聘任企业中有经验的设计师、工程师授课,通过项目案例将自身的实践经验融入课堂中,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实训与项目实践,加强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本专业的大三学生和毕业生可以选择到政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同时把消防专业课程工程实例作为毕业设计(论文)主题,为专业学生日后开展建筑消防技术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六)实训室教学加强对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其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有关理论内容,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依托该课程师资团队建立消防专业实训室,改革课程实训教学,科学设置实训项目,加强探究性项目的开发,让学生空闲时间进入实训室学习,开展消防专业课程内容实训,每月邀请消防工程师、优秀毕业生、企业创始人向学生介绍建筑消防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消防工程实例项目和企业创业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