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下室火灾事故特点及其灭火救援方案解析_第1页
建筑地下室火灾事故特点及其灭火救援方案解析_第2页
建筑地下室火灾事故特点及其灭火救援方案解析_第3页
建筑地下室火灾事故特点及其灭火救援方案解析_第4页
建筑地下室火灾事故特点及其灭火救援方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为提升建筑地下室的灭火救援效率及水平,文章首先对建筑地下室的火灾事故特点进行分析,接着介绍建筑地下室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建筑地下室火灾的主要救援方案,希望能够为建筑地下室灭火救援及时性和有效性的提升提供帮助。关键词:建筑;地下室;火灾事故特点;灭火救援方案一、建筑地下室火灾事故特点分析(一)疏散难度大且死亡率高若地下空间发生火灾事故,由于其处于一个密封的空间里,烟气排出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在热对流状态之下,浓烟及毒气会迅速扩散蔓延。因为中性面下移的影响,火灾事故现场的温度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可高达800~900℃[1],离起火点越近,温度就越高,在高热高温的情况下,灭火救援人员的灭火工作及疏散工作难以有序开展。同时,一些地下室为地下车库,大部分地下室则是属于商业聚集区,消费人员及娱乐人员大量在此集聚,一些规模较大的综合地下商场,其所容纳的人员数量极多,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2],容易发生恐慌及混乱,因此导致疏散难度大大提升,若没有专业救援人员在现场指挥疏散,或者是排险抢救措施不当,则极易导致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二)火灾态势严峻使得救援难度增加建筑地下室的火灾扑救困难主要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1.通讯指挥存在困难因为受到屏蔽作用以及断电等因素的干扰,在地下建筑中,通讯设备作用丧失,灭火救援人员无法和地面进行有效的通讯联络,导致指挥员难以对火场情况进行充分、正确的了解,因此也难以做出相应的决策,对整体指挥作战计划的开展极为不利。2.火情探测存在困难由于建筑地下室的位置处于地面之下,因此在火灾发生的时候,赶往火灾事故现场的灭火救援人员难以对建筑地下室的起火点以及具体燃烧情况进行直接、迅速地观察,常常会导致“看不清”“进不去”等现象的发生[3],虽然有时能够到地下进行侦察,但是因为受到浓烟的影响,灭火救援人员的能见度并不高,也难以对实际起火点以及具体燃烧范围、火势蔓延的正确方向进行准确判断,导致火情探测难度大大提升。例如,2020年3月,四川省某市中的一个家具店的地下仓库发生火灾,由于火势较大,灭火救援人员在探测火情上存在较大困难,直至6天之后大火才被彻底扑灭。3.有效控火存在困难因为大部分建筑地下室的内部通道较为狭长弯曲,且一些疏散通道中有许多杂物堆放,因此对调运消防器材以及铺设水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受到角度的影响,水枪射流常常难以有效击中火点,无法直接将火扑灭。例如,在2006年8月,包头市某一地下商场发生重大火灾事故,火灾面积达到上千平方米,所派出的消防车多达48辆,扑救时间长达5个多小时。(三)火势大且蔓延迅猛在建筑地下室中,存在较多装修材料,同时电气电路管道的分布比较广,部分地下室中存有大量可燃物,地下室的结构具有一定复杂性,具有较多的扩散路径,加之排风机的作用,火灾烟雾会在短时内迅速扩散,若火灾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则会导致火势蔓延至整个地下室。(四)容易出现二次灾害因为地下建筑属于一个封闭空间,因此其内部情况具有一定复杂性,若火灾发生,除了会造成严重的损失之外,还会导致二次灾害的发生,例如:火灾导致室内温度升高,会对地下建筑的构件造成热作用,尤其是当轰燃发生的时候,地下建筑的承载力会大大降低,继而会使其结构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这时建筑极易发生坍塌事故。同时,为使火灾尽快扑灭,尽可能地保護人们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需要在短期内应用数量较多的水资源,因此会致使地下建筑的水源排放难度大大提升,造成较为严重的水污染,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水灾的发生。除此之外,若地下建筑里的易爆物品爆炸,地下建筑的泻爆能力并不强,所以也会导致建筑结构受到一定的损坏,最终致使坍塌事件发生。二、建筑地下室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介绍地下建筑发生火灾的常见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人为因素以及电气故障。人为因素主要有:部分人有意在地下室纵火,或在无意间导致火灾的发生,较为常见的包括:在地下室吸烟,没有将烟头彻底掐灭[4],或将一些易燃性、易爆性较高的物品带入地下室,最终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一些地下建筑中有大量电缆以及电气设备,因为部分建筑的使用时间比较长,地下室中潮湿度较高,极易出现鼠虫泛滥现象,一些电气设备已经老化或者是损坏,因此会发生漏电现象以及短路现象,最终导致火灾的发生。例如,在2000年12月,河南省某市一大型地下商场由于非法施工,同时电焊工作业违反规章制度而导致可燃物燃烧,继而引起重大火灾事故,致使多人伤亡。三、建筑地下室发生火灾的主要救援方案(一)应急疏散及提高排烟散热的效率第一,对地下建筑的人员疏散演练引起高度重视,加大逃生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演练活动的开展,让人员学会将逃生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火灾逃生中。可利用烟雾影像仪以及热成像仪等相关工具来让人员在短时间内有序离开火灾事故现场;第二,对于地下建筑的火灾救援问题而言,排烟散热是一个关键点,因此,灭火救援人员应当对通风口以及排烟管道的使用进行合理安排,达到迅速分散浓烟以及排出有毒气体的目的,最终使火灾现场及附近温度上升的时间得到一定缩短。可将一些机械应用到排烟中,同时利用喷雾水枪来进行烟热稀释,应当注意的是,必须对喷射的作用位置、喷射时机以及喷射的操控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5],避免出现火势扩大或者是扩散方向改变的现象。(二)救援中充分运用地下室的消防设施为使地下建筑的火灾事故得到有效预防,应当对地下室中的消防设施进行充分利用,按照地下建筑的实际结构来对防火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以此来保证地下室中配有一套较为健全的建筑消防设施,例如: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及自动灭火喷水系统等等。如果地下建筑中出现火灾事故,在消防救援队伍赶至火灾事故现场之后,应当马上进入相应的消防控制室里,同时严密监控地下建筑中的火势变化情况,借助消防自动报警系统来对消防设施在现场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火势的具体扩散方向、蔓延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除此之外,应当注意将防火卷帘装置启动,针对一些火势较为迅猛的区域,应当二次应用自动喷水装置,将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以及排烟系统打开,防止火势蔓延速度加快。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地下建筑都会按照消防规章制度来对防火分隔区域进行合理设置,每一个防火区域中必须配有2个及2个以上的安全出口,唯有如此,灭火救援人员才能够迅速赶往火灾事故现场,对被困人员进行有序、高效的营救。(三)强化灭火基础性工作在灭火救援人员进行灭火救援工作的时候,要求相关灭火救援人员应当对地下建筑的具体客流量、建筑空间结构、运营管理情况、布局以及功能等信息有一定的了解,结合这些信息数据来制定出相应的灭火救援作战方案,并且确保方案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借助安全疏散通道以及水资源来开展灭火救援行动,充分发挥消防设施设备的价值,让救援工作能够获得更多的时间。因此,消防救援队伍在进行日常训练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进行隐患排除工作、辖区熟悉工作以及实地演练工作,针对一些关键区域,应当明确其具体地理位置以及内部情境,真正做到情况明了、信息清晰,针对一些突发的火灾事故,可积极结合不同火灾案例来制定出不同的灭火救援预备方案,以此来使突发火灾的火势及险情得到一定控制,按照日常的实战演练数据,对预备方案进行持续性的改进完善,确保突发火灾的灭火救援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四)应急通信与指挥部保持实时联系在对现场指挥部进行设置的时候,可将地下建筑的进风口位置以及入口位置作为设置点,如此不仅能够让指挥员及时结合火势大小及蔓延情况来对指挥应急方案进行调整,并且能够让指挥员对地下室的火灾情况有一定了解,可使现场指挥的指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因为地下室的火灾救援具有一定特殊性,侦查小组和战斗小组必须由指挥员带队,严格落实自身的防护措施,按照地下室的空间结构情况,制定具有一定科学性、针对性的灭火救援作战方案。在开展灭火救援工作的时候,必须确保地下室应急通信信号的良好,若应急通信信号不够稳定,则应当将移动中转台地下装备应用到其中,以此来使应急信号的通畅性得到有效保障,让指挥员能够对每一位消防灭火救援人员的生命体征情况以及实际位置有实时、正确的了解,从而使消防灭火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一定保障。(五)规划好消防排烟系统對于机械排烟系统而言,火灾烟气的形成与排烟量的大小有密切关系。由于地下建筑的结构复杂,火灾种类较为多样,且具有较多的不定因素,室内存在大量的可燃物,所以在对火灾烟气的产生量进行计算时存在一定难度。传统的天然排烟可以借助建筑物的外窗来进行,可将一个便于打开的外窗建在外墙以及凹廊上,如此不仅可以确保建筑空间的采阳效果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