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2讲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科教文化练习 人民-人民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2讲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科教文化练习 人民-人民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2讲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科教文化练习 人民-人民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2讲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科教文化练习 人民-人民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2讲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科教文化练习 人民-人民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码页码页/总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页第2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科教文化(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山东章丘模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有学者把1949年前的中国称为现代化早期,而将1949年之后视为中国现代化的大规模工业化时期。主要理由是1949年后的中国能够()A.组织一切力量实行国家工业化B.充分激发起全民族的建设热情C.继续发挥战争中形成的动员能力D.实现独立自主不再受外国的干涉解析:选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具备了大规模工业化的条件,故A项正确;充分激发起全民族的建设热情不仅指工业化,故B项错误;“继续发挥战争中形成的动员能力”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不再受外国的干涉”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2.(2020·江苏南通模拟)右面漫画题为《快乐的竞赛——加油,追上来了》,生动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该漫画的寓意是()A.“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B.人民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D.工农业竞赛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解析:选B。漫画中,人们正在为一场竞赛呐喊助威:前面一个人物的头部和身体是高高的烟囱,代表工业化,后面追赶的人物的眉毛是麦穗,代表农业合作化,横幅的字样“为完成……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据此可以看出,人们对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充满了热情,故B项正确。3.1949~1952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增长情况统计表项目铜原煤棉纱粮食1952年比1949年增长(%)753.810510144.8由上表可知,当时()A.国民经济逐步恢复 B.盲目追求发展速度C.计划经济逐步形成 D.农业经济受到制约解析:选A。结合表格中工农业产品产量增长的情况可知1949~1952年国民经济逐步恢复,故A项正确;1958年“大跃进”盲目追求发展速度,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工农业生产而非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粮食增长44.8%,不能得出农业发展受阻的结论,故D项错误。4.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一时期的宣传画《新买的牛》,“卖罢余粮赶回集,买头牛来添套犁,大家看了都欢喜”。该宣传画最有可能是()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解析:选A。据材料“卖罢余粮赶回集,买头牛来添套犁,大家看了都欢喜”可知,农民手里还有生产资料和土地,农村仍然存在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土地改革时期,农民分得了土地,故A项正确。5.195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对“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做出明确划分,我国城乡二元分离的户籍结构由此开始,国家严格限制人口流动。这一举措()A.极大推动了工业化建设B.有利于当时社会秩序的稳定C.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D.与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相呼应解析:选D。确立城乡二元分离的户籍机构,严格限制人口流动,国家只承担非农业人口的粮食供应,有利于国家从总体上安排经济发展计划,与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相呼应,故D项正确。6.有学者指出,就“一五”期间的客观经济状况而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决定了建立以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管理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又决定了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及其可能性。其必要性是指()A.必须走苏联的工业化道路B.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C.农业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D.建立单一公有制经济体制解析:选D。材料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要求变革生产关系,采用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的必要性,故D项正确;虽然是借鉴苏联模式,但是这不能表明改造的必要性,故A项错误;当时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时期工作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故B项错误;材料分析的是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没有涉及农业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故C项错误。7.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1958年年底,全国职工人数比1957年年底增加了40%,即增加了990万,职工总数达到了4400万人。这表明()A.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 B.国家大办工矿企业C.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 D.全国人口迅速增长解析:选B。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经济领域实行“大跃进”,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大办工业,导致职工数量迅速增加,故B项正确;城市化在改革开放后才得以迅速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发展促进工人数量激增,不是促进城市化,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8.1950年,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随后,又接收了接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二十所高等院校、五百多所中学、一千一百多所小学。这一举措()A.彻底改造旧教育 B.对教育拨乱反正C.提高了教育质量 D.收回了教育主权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可知,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与接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高等院校、中学、小学,这说明新中国收回了教育主权,故选D项。材料不能体现对整个旧教育的彻底改造,A项错误;1978年中共十一三中全会后才实现了对教育的拨乱反正,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对高等院校、中学、小学的接收,不能体现教育质量的改变,C项错误。9.(2020·广东佛山二模)右图是一幅创作于1958年的宣传画《飞上月亮》。这幅画()A.受到美国登月的刺激而创作B.受同时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大力发展科学的热情D.宣传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解析:选C。1958年,我国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幅创作于1958年的宣传画《飞上月亮》,体现了大力发展科学的热情,故C项正确。10.(2020·江苏启东期中)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某一个时期连续十年国内工农业总值变化情况。对图中“C”点(某年代)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A.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经济发展B.经济发展违背了客观规律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基本完成D.“一五”计划重工业取得成就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C点时重工业总产值远远超过农业和轻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最大特点就是以钢为纲,全面跃进,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指标,给农业和轻工业带来巨大的破坏,是造成三年严重困难的重要因素,因此B项符合题意;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8年后开始的,与上述分析时间不符,A项排除;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主要是在20世纪60年代前期,主要调整的是失调的国民经济比重,C项排除;“一五”计划并未造成轻重比例严重失调,D项排除。11.(2020·广东湛江调研)196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农业六十条(修正案)”,缩小社队规模,取消公共食堂制对于供给制问题,规定社员一切收入都“按劳动工分进行分配”。这一修正案()A.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 B.调整了农业的生产关系C.结束了人民公社体制 D.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解析:选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故A项错误;据材料“1961年……缩小社队规模,取消公共食堂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年底,提出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故B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体制结束于20世纪80年代,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故D项错误。12.下列是1959~1962年我国经济统计表(部分),其中1960年至1962年的数据变化反映出()单位:亿元年份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98676164971960109054745719616114515591962486434584A.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B.纠正“左”倾错误取得成效C.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D.“大跃进”运动的影响持续扩大解析:选B。由材料重工业产值大幅缩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有所提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60年至1962年进行了国民经济的调整,纠正“左”倾错误取得成效,故选B项;“显著增加”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由材料可知重工业比重下降,减少了对重工业的投资,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大跃进”的调整和纠正,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2020·浙江省十校联盟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党领导和团结人民勇于探索,不断进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实施,宣布:“废除封建婚姻制度,实行男女自由婚姻、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广大妇女走出家庭积极投身社会工作……1957年,全国女职工由1949年的60万上升为328.6万人,是原来的5.5倍。广大妇女不仅在家庭中享有了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而且也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和管理者……1953年和1956年,有亿万妇女参加了基层普选和民主建政工作。1954年,全国各地共有98万妇女当选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占全国代表总数的17.3%,有147名妇女出席了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占代表总数的近12%。——摘编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工资制)是国家而不是企业来决定单个工人的工资水平,由于是国家统一规定,所以一旦工人的工资等级确定下来,便很难变更。……“按劳分配”这项改革原则被写入了中国共产党“1984年决议”。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多种试验在企业层次得以实施,包括浮动工资制、结构工资制、岗位技能工资制等。……1992年年末,政府宣布从1993年开始,弹性工资制将在全国国有企业中实行,劳动部将不再控制企业雇用的人数或者企业工资簿上的人数,同时也不再控制技术培训项目中招募的毕业生人数。——摘编自赵明华《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工人》材料三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农业方面的投入要注意,再一个就是教育方面。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摘自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谈话(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女社会地位变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说明我国工资制变化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经历的三次重大变革。(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技工作者不畏艰难,在航天与农业领域所取得的两项突出成就。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这一谈话的重大历史意义。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从婚姻、民主权利方面分析。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2)第一小问总体趋势,据材料二可得出工资制度变化的总趋势是从国家主导逐步转向企业主导。第二小问基本历程,抓住材料中三个时间点20世纪50年代、1984年、1992年和所学知识分析。(3)第一小问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我国科技工作者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成就有“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三“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得出邓小平这一谈话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据材料三“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农业方面的投入要注意,再一个就是教育方面。我们要千方百计……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得出邓小平这一谈话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答案:(1)变化:获得了婚姻自主,在家庭中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和管理者,获得了民主政治权利。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法律的保护;“一五”计划的实施(或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2)总体趋势:从国家主导逐步转向企业主导。(或由固定僵化走向自主灵活)基本历程:20世纪50年代通过“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或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成就:“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意义: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任意答出两点即可)14.(2020·湖南衡阳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五”计划成就(1957年与1952年比较)项目工农业总产值生产资料消费资料钢产量煤产量发电量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棉花产量1957年比1952年增长(%)67.8210.083.0296.096.0166.024.819.026.0年均增长(%)10.925.412.959.219.233.24.53.74.71953~1957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工业生产指数钢生铁原煤发电量中国18.031.725.214.421.6英国4.15.75.9下降7.8美国2.83.95.07.89.1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从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