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4讲 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4讲 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4讲 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4讲 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4讲 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陕西汉中高二期末)成立于1897年的时务学堂坚持以“报国、御侮、创新”为宗旨,“提倡新学,鼓吹维新”,培养“学通中外,体用兼赅”的新人才。据此可知,时务学堂()A.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 B.主要培养新型实用人才C.寓救亡之义于维新之中 D.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先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坚持以‘报国、御侮、创新’为宗旨”“提倡新学,鼓吹维新”可知,时务学堂寓救亡之义于维新之中,试图通过维新变法实现救亡图存,故选C项。根据材料“提倡新学,鼓吹维新”“学通中外,体用兼赅”可知,时务学堂宣传维新思想,并不是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排除A项;B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2.(2020·湖北沙市中学双周练)1895年,康有为曾记载道:入江宁居二十余日,说张香涛(张之洞字香涛)开强学会。……香涛不信孔子改制,频劝勿信此学,必供养。……吾告以“孔子改制大道也,岂为一两江总督供养易之哉?”这反映出()A.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B.教条主义使改革潜伏失败危机C.维新派主导社会改革急于求成D.维新变法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个例,“矛盾不可调和”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康有为对变法改革的决心,但也体现出他的固执和缺乏变通,不能有效争取更多实权派的支持,这表明教条主义使改革潜伏着失败危机,故B项正确。维新变法开始于1898年,此时还未改革,C项错误;变法思想并未广泛传播,故D项错误。3.(2019·北京四中高二期末)1898年谭嗣同在《论今日西学与中国古学》中曾指出:“中国艰危……然吾约计开辟以来,战国与今日遥遥相映,时局虽皆极危,却又是极盛之萌芽。”对材料中的观点理解准确的是()A.借鉴历史经验,主张中体西用B.民族危机加深,出现变革契机C.认同百家争鸣,致力托古改制D.主张救亡图存,提倡民主共和答案B解析材料“战国与今日遥遥相映,时局虽皆极危,却又是极盛之萌芽”说明,谭嗣同认为清末同战国时期一样,在社会矛盾激烈的情况下会出现变革的契机,故选B项。A、C、D三项材料并未反映,均排除。4.(2019·江苏盐城高二期末)《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海外办的第一个机关报,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主张效仿日本,实施君主立宪制。这表明维新派()A.放弃了变法维新主张B.逐步向革命派转化C.以开发民智作为终极目标D.坚持建立近代国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主张效仿日本,实施君主立宪制”,这依然坚持了维新变法时期的主张,排除A项;梁启超认为通过“主持清议,开发民智”,可以建立君主立宪制度,这种方式不属于革命手段,排除B项;开发民智只是其实现政治目标的手段,不是其终极目标,排除C项;梁启超最终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即实现政治制度的近代化,D项正确。5.(2019·山东枣庄高二期末)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在幕后积极操作君主立宪制B.借助历史传统宣传维新主张C.顺应革命潮流推进社会变革D.从西方文化中寻找变法依据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借助历史传统宣传维新主张,B项正确。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但非暗中操作,更未适应革命潮流,排除A、C两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及史实,排除。6.(2019·天津高考)据革命老人吴玉章回忆,1903年他在日本曾读过宣传社会主义的书籍,“感到这种学说很新鲜,不过那时候一面在学校紧张地学习,一面着重从事革命的实际活动,对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放过去了”。这反映了()A.社会主义理论尚未成熟B.社会主义制度已成为青年追求目标C.中国革命理论已经形成D.先进理论付诸实践要适应时代要求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03年”“对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放过去了”可知在清末的时候已经有中国人接触到社会主义理论了,但因为革命派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非当时的中心任务,因此并未进行深入研究,说明先进的理论要付诸实践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吴玉章在1903年曾经接触过社会主义理论,无法看出当时社会主义理论是否成熟,A项错误;材料“对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放过去了”,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当时并不是青年的追求目标,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国革命理论的相关内容,C项错误。7.(2020·河南南阳一中开学考)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孙中山成立了兴中会,已经开启了救亡运动的历程,故A项错误;上海是较早开放的通商口岸,社会风气相对较为开放,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是否废除帝制之争,所以不能确定为都主张废除帝制,C项错误;根据材料“尚不知革命为何物”可知,当时革命还没有成为社会主流,当时社会主流依然是改良,故D项正确。8.(2019·四川绵阳模拟)1906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督权,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国家有了这样的纯良政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这一言论的主要目的是()A.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B.建立五权分立政府C.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D.保障普遍平等民权答案C解析材料主旨是建立一个什么政体的国家,C项正确。9.(2019·华中师大高考联盟测评)新文化运动认为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必须从“奴性逻辑”中解放出来,不盲从一切权威的、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其强调的是()A.推翻儒学传统地位 B.批判封建礼教本质C.树立科学思维方法 D.倡导西方普世价值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争取民主必须从‘奴性逻辑’中解放出来,不盲从一切权威的、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可知,树立科学思维方法,故C项正确。10.(2020·湖北沙市中学双周练)1919年,李大钊在《青年与农村》一文中说:“我们青年应该到农村里去,……我们中国是一个农国,大多数的劳工阶级就是那些农民。他们若是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他们的苦痛,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苦痛。”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A.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B.借鉴苏俄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经验C.团结工农大众以组建革命统一战线D.倡导知识分子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李大钊倡导知识分子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故D项正确。A项是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故错误;苏俄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经验是中心城市武装起义,B项错误;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上团结工农大众组建了革命统一战线,C项错误。11.(2019·北京西城期末)近代有学者指出“孝”与“忠”有连带关系,在家以事亲为孝,在朝以事君为忠,“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迫亦散。儒教不革命,中国即无新思想、新学术、新国民”。此观点意在()A.明确“孝”“忠”的逻辑关系B.倡导运用暴力革命进行变革C.抨击君主专制,推翻清王朝D.阐明改造中国伦理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材料通过描述“忠”“孝”联系,表达了作者进行儒教革命传播新思想的目的。根据史实儒教革命很可能是新文化运动,故选D项。材料虽然提及“孝”“忠”的联系,但不是材料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12.(2019·广西南宁高二期末)新文化运动期间,钱玄同提出了“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等过激主张,陈独秀对此虽表理解但并不予支持,并公开声明:“像钱先生这种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本志同人多半是不大赞成的。”这反映出当时陈独秀()A.继续维护儒家学说统治地位B.理性批判中国传统文化C.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D.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明答案B解析针对钱玄同提出了“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等过激主张,陈独秀对此虽表理解但并不予支持,这表明陈独秀肯定钱玄同反封建的热情,但认为“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的主张过激,因此可以判断,陈独秀理性批判传统文化,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宣传民主、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这与当时儒家学说是不一致的,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学说,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西方文明的态度,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高举思想解放的大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材料二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材料三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实践。(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权主义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的思想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思想观点作出简要评价。(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答案(1)主张:社会契约;人民主权;以法治国。实践:戊戌变法。(2)特点: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制度相结合。(3)观点:新旧(中西)文化不能相容;提倡新文化就要彻底批判和抛弃旧文化。评价:动摇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思想;不能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4)特点: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概括得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梁启超的政治实践可知他推动了戊戌变法。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概括得出。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可知新旧(中西)文化不能相容;根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可知提倡新文化就要彻底批判和抛弃旧文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以辩证的方法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第(4)问,根据材料一中梁启超的主张到材料二中孙中山的主张,再到材料三中陈独秀的主张,可知由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再到新文化运动可知其特点是向西方学习且不断深入;根据材料三“新旧两种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可知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14.(2019·江苏宿迁高二期末)“文学革命”的出现标志着现代中国文学的诞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文学之运动并不是由外国来的,也不是几个人几年来提倡来的,白话文学之趋势,在二千年来是在继续不断的,我们运动的人,不过是把二千年来之趋势,把由自然变化之路,加上了人工,使得快点而已。——胡适《新文学运动之意义》材料二语言的变革并不仅仅是形式的变革,它与思维相联系,因而又是一种思维层次上的变革。以清晰、精确的白话取代言约又丰的文言,其实质乃是以精确性,严密性为特征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带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运思方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我们主张新文学,自然得借鉴西洋的新文学。只可惜我们历史上的白话产品,太少又太坏,不够我们做白话文的凭籍物……另外就是要直用西洋文的款式,文法、词法、句法、章法以及一切修辞学上的方法,造成一种超于国语,欧化的国语,使得成就一种欧化国语的文学。——博斯年《怎样做白话文》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推动“新文学之运动”兴起的国内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加上了人工”的具体表现。(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学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关系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答案(1)因素:传统文学的世俗化、平民化趋势;政治变革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展开;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表现: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等白话小说。(2)论点论据论证文学革命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或文学革命推动近代中国走向近代化)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推动中国文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②为新思想的传播提供载体,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思想启蒙和解放;③借鉴欧美文学,促进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