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江省杭州北干重点达标名校中考生物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浙江省杭州北干重点达标名校中考生物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浙江省杭州北干重点达标名校中考生物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浙江省杭州北干重点达标名校中考生物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浙江省杭州北干重点达标名校中考生物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浙江省杭州北干重点达标名校中考生物最后一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经常可以看到园林工人给一些珍稀树种或古树“挂吊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茎的()A.分生组织 B.机械组织 C.筛管 D.导管2、下列是有关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排尿活动只受大脑皮层的调控B.望梅止渴属于非条件反射C.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行动不协调,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D.反射弧不完整也能完成反射活动3、香菇和木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食用的大型真菌,它们的共同特征是()A.细胞内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B.细胞内没有叶绿体C.细胞没有细胞壁

D.都是单细胞微生物4、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与这一反射类型不同的是()A.望梅止渴 B.飞蛾扑火 C.谈虎色变 D.画饼充饥5、下列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碘液的是A.观察酵母菌 B.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C.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D.观察鸡卵的结构6、在人体呼吸过程中,当外界气体进入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肋间肌肉舒张 B.胸廓容积减小C.肺内气压增大 D.膈肌收缩7、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微生物中的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B.狐和兔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C.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D.该食物网中的能量是循环流动的8、下列植物的器官中属于营养器官的是()①根②茎③叶④花⑤果实⑥种子A.①④⑤B.②③⑥C.④⑤⑥D.①②③9、煤矿是由()在地层中形成的.A.远古时期的苔藓 B.远古时期的蕨类C.远古时期的藻类 D.远古时期的被子植物1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12生肖之谜。这12生肖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生肖动物下列组织中依次属于鸟类、哺乳类、爬行类动物的一组是A.猪、蛇、鸡 B.鸡、牛、鼠C.鸡、兔、蛇 D.狗、羊、蛇11、科技部在2009年5月19日发布的《甲型H1N1流感科研进展摘要》中指出:5月6日,加拿大完成3个甲型H1N1流感病毒样本的基因测序工作,这是世界上首次完成对新种新病毒的基因测序,将为研制疫苗打下基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型H1N1流感病毒这种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从免疫角度来看,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抗体B.甲型H1N1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属于消化道传染病C.对已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D.通过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使人获得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12、下列全部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A.狗辨主客、飞蛾扑火、老马识途 B.猫捉老鼠、蜻蜓点水、鹦鹉学舌C.蜜蜂采蜜、蜘蛛结网、大雁南飞 D.望梅止渴、谈虎色变、孔雀开屏13、在农业生产上,人们利用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外激素达到控制蛾蝶类害虫的数量的目的,这种做法实际上干扰了害虫雌雄个体间的(

)A.产卵 B.运动 C.摄食 D.通讯14、禽流感是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等禽类,引起从呼吸系统异常到严重的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禽流感病毒是该病的传染源 B.可以将禽流感病毒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C.该病毒的生活方式是腐生 D.禽流感不光在动物之间传播,还能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播15、某同学在校园生物角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刺扎到手,迅速缩手。对完成该反射神经结构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B.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⑤④③②①C.该反射属于复杂反射(条件反射)D.③是神经中枢,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16、下列诗句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人家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17、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中,与昆虫生殖和发育无关的是A.作茧自缚 B.蜻蜓点水C.飞蛾扑火 D.金禅脱壳18、如图是经典的鹅颈瓶实验,与之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前煮沸肉汤是为了杀死细菌B.这个实验证明了细菌是自然产生的C.最终使肉汤变质的细菌来自于空气D.巴斯德还提出了保存牛奶的巴氏消毒法19、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和叶被称为营养器官C.人体的胃只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D.多细胞生物体具有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四个层次20、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乙位于肾脏,血液流经乙后尿素含量下降B.血液流经甲后氧含量减少C.血管1是肺静脉,血管3是上腔静脉D.血管2、4中的血液是动脉血21、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炭疽病时,利用绵羊做了一次著名的实验,方法见表格。分组第一次处理第二次处理方法结果方法结果甲组绵羊注射脱毒病菌无病症注射活性病菌无病症乙组绵羊不注射任何病菌无病症注射活性病菌有病症分析问题并作出回答: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是因为在低毒疫苗的刺激下产生了______,获得了______。乙组绵羊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乙肝疫苗,相当于实验中的______(选填“甲组”或“乙组”)。为了防止炭疽病危害人群或家畜,每个国家都在流行爆发期对可疑进口物品进行例行的病毒学检疫,采取这一措施是属于_。22、《中国自然观察2016》评估了近15年间1085个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1085个濒危物种中738个状况变差;245个维持原状;102个有好转,大熊猫是状况好转的物种之一。生活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中的小熊猫、川金丝猴、羚羊等同时得到了保护,这种现象称为“伞护效应”。状况变差的濒危物种受到最主要的威胁,来自于生存环境的改变和栖息地的丧失。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中提及的大熊猫所属类群特有的生殖方式是_____。保护濒危物种应从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和_____多样性三个层面采取措施。“伞护效应”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保护濒危动物做些什么?(写出两点措施)①_____;②_____。

参考答案1、D【解析】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由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物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详解】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因此“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珍稀树种或古树的木质部中的导管内。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2、C【解析】

(1)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复杂反射。【详解】A.排尿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的非条件反射,受脊髓控制,有意识排尿还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A错误。B.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复杂反射。望梅止渴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C.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使运动协调。饮酒过量的人,酒精麻醉小脑,表现为行动不协调,C正确。D.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D错误。故选:C。【点睛】正确理解反射、反射的类型、神经系统的组成等知识是解答该题的关键。3、B【解析】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细胞核,A错误;真菌的基本结构中没有叶绿体,B正确;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C错误;真菌中酵母菌是单细胞的,霉菌和大型真菌都是多细胞的,D错误。4、B【解析】

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是简单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画饼充饥都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飞蛾扑火是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简单反射。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5、D【解析】

(1)在实验中常常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来验证淀粉是否存在。(2)细胞核中含有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为了便于观察细胞核,所以常用碘液对细胞进行染色。【详解】观察酵母菌细胞、洋葱内表皮细胞为了便于观察细胞核,就要用碘液染色。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用到碘液的目的是检验淀粉是否被唾液淀粉酶消化。而观察鸡卵的结果不需要碘液。故选D。【点睛】了解碘液在各种实验中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6、D【解析】

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存在压力差而引起的,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详解】呼吸运动的进行是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分不开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胸腔容积变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吸气,舒张时呼气。7、D【解析】试题分析:微生物中的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A正确;狐以兔为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B正确;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C正确;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的、逐级递减的,并且是不循环的,D错误。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8、A【解析】试题分析: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植物的六大器官中,根、茎、叶与植物体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机物的制造有关,利于植株的生长,称作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的繁衍有关,称作生殖器官。考点:植物的六大器官。9、B【解析】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解:在距今2亿年以前,地球上曾经茂盛的生长着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它们构成了大片大片的森林.后来,这些蕨类植物灭绝了,它们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炭.因此煤矿是由远古时期的蕨类在地层中形成的.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今天使用的煤炭是远古时期的蕨类被深埋在底层中现成的.10、C【解析】试题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鸟类的前肢变成翼,用气囊辅助呼吸,鸡属于鸟类、兔属于哺乳动物、蛇属于爬行动物。考点:鸟类的特点、哺乳动物的特点、爬行动物的特征。11、C【解析】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以下知识点:一、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不同;二、抗原和抗体的概念;三、传染病有关知识点。【详解】A.病原体侵入人体以后,能够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病原体,不属于抗体,而应属于抗原,A错误。B.甲型H1N1流感是通过飞沫和空气传播的,是病原体侵入呼吸道黏膜引起的,属于呼吸道传染病,B错误。C.已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能够散播病原体,因而属于传染源。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C正确。D.通过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使人获得的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甲型H1N1流感起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故D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都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传染病的分类,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注意概念的理解。12、C【解析】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详解】A.狗辨主客、老马识途,都是学习行为;飞蛾扑火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为先天性行为,A不符合题意。B.猫捉老鼠、鹦鹉学舌,都是学习行为;而蜻蜓点水属于动物的繁殖行为是先天性行为,B不符合题意。C.蜜蜂采蜜、蜘蛛结网、孔雀开屏都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为先天性行为,C符合题意。D.望梅止渴、谈虎色变,都为学习行为;孔雀开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D不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13、D【解析】

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详解】性外激素多是由雌虫分泌并释放,引诱雄虫前来交配。交配后,雌虫即停止分泌。性外激素具有专一性,即只招来同种的异性个体,不会引来其他种类的生物。人们常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外激素,控制了蛾蝶类害虫数量,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干扰了害虫雌雄个体间的通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14、D【解析】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详解】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所以禽流感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故A错误;病毒必须生活在活细胞内,在普通培养基上不能培养出病毒,故B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故C错误;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禽流感流行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禽流行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类,并造成死亡,所以,禽流感不仅在动物之间传播,而且能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播,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传染病的概念及传播途径。15、D【解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详解】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不是反射弧的基本单位,A错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五部分。该反射活动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①→②→③→④→⑤,B错误;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C错误;③是神经中枢,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D正确。【点睛】反射及反射弧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要注意理解,不能死记硬背。16、A【解析】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A正确;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的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B错误;

霜叶红于二月花”主要是一种叫花青素的特殊色素在其中起着作用。随着季节更替,气温、日照相应变化,叶片中的主要色素成分也发生变化。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少,对花青素的形成有利,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细胞液此时呈酸性,叶片便呈现红色,C错误;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D错误。17、C【解析】

昆虫的发育可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的叫不完全变态发育。【详解】昆虫的发育可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的叫不完全变态发育。蜻蜓点水是蜻蜓产卵行为;作茧自缚是蚕的吐丝结茧行为,描述的是昆虫发育过程中的蛹期;金蝉脱壳是蜕皮行为,是蝉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蜕皮现象即脱去外骨骼的现象。飞蛾扑火是描述的是昆虫的趋光性,是对光的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与生殖和发育无关。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昆虫的发育特点。18、B【解析】

此题是为了验证使食物变质的微生物是来自于空气,还是自身产生。因此控制的变量是有无细菌。【详解】实验前巴斯德把肉汤煮沸使肉汤处于无菌状态是为了排除瓶内微生物对实验的干扰,A正确。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B错误。将其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C正确。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D正确。【点睛】明确鹅颈瓶实验原理就能解答此题。19、B【解析】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错误;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和叶被称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B正确;胃的最外面的膜是结缔组织膜,最里面的胃腺上皮属于上皮组织,胃能收缩和舒张,有肌肉组织,胃的内外布满了血管和神经,血管中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神经属于神经组织。可见胃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构成的一个器官,C错误;多细胞动物具有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四个层次,D错误。

故选B。20、A【解析】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图中,1肺静脉、2肺动脉、3上下腔静脉、4主动脉,甲是肺部毛细血管,乙是组织细胞外毛细血管。【详解】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因此若乙位于肾脏,血液流经乙后尿素含量下降,A正确;

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血液流经甲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氧含量增加而不是减少,B错误;

血管1是肺静脉,血管3是上下腔静脉而不是上腔静脉,C错误;

血管2(肺动脉)中的血液是静脉血而不是动脉血,D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循环和正确识图。21、抗体免疫对照甲组切断传播途径【解析】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2)抗体是指病原体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4)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