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范文 省课题:农村小学名师培育有效途径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结题报告范文 省课题:农村小学名师培育有效途径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结题报告范文 省课题:农村小学名师培育有效途径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结题报告范文 省课题:农村小学名师培育有效途径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结题报告范文 省课题:农村小学名师培育有效途径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小学名师培育有效途径与策略的实践研究PAGE2PAGE5农村小学名师培育有效途径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农村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质量,直接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素质。振兴农村的希望在教育,振兴农村教育的希望则在教师,农村教师事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给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机遇甚至惊喜时,也带给我们农村教师许多新的挑战。应该承认,目前农村师资队伍的问题存在很多,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整体状况堪忧。比如农村教师的知识结构陈旧、教育思想和方法落后,教育科研能力欠缺、自我发展意识差、专业发展缺乏行之有效的途径和策略等等,这些问题严重束缚着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进而成为制约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和新课改顺利实施、推进的瓶颈。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促进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这种局面,我省于2005年启动“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目的是全面提升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2007年,浙江省决定实施2008-2010年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并将其列入全省教育系统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提高农村教师执教能力,培养农村教师领头人。顺应当前教育的新形势,结合路桥教育的现状,路桥区人民政府也曾在前几年启动了区名师工程,已初见成效,形成了良好的氛围。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共有教师106名,其中35周岁以下教师占67%,这些教师思维活跃,积极性、上进心强,但整体素质还不够高,和城区学校及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还有一段距离。本课题申报时,我校教师在区内各类评比中获奖比例如下表:区教学大比武二等奖以上区优质课评比二等奖以上区教坛新秀区学科带头人区名师3%4%000从上表可见,目前我镇高层次、学术型的教育行家称得上区级名师的一个也没有,再加上学校原先培养的一些好苗子又不断地向城区小学流动,使我校的名师培养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无法和一流的硬件设施相媲美。随着青年教师不断增加,培养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挑起教学、教育工作大梁的任务也显得十分紧迫,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建设一支具备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敢于创新,具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名师队伍,以保证我校新课程改革健康深入地开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教师终身发展添砖加瓦。综观我市,大部分农村小学都存在类似于我校的教师素质滞后,跟不上新课程改革步伐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农村小学名师的成长途径和培养策略问题,多层次探索名师可持续发本课题系2008年度浙江省教科规划课题负责人:徐军礼报告执笔人:陈慧娜成员:陈慧娜陈建华沈仙春展的途径及策略,为我校的教育发展和名师成长,提供可资借鉴和操作的策略。(二)当前国内外研究概况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建设中小学名师队伍就受到各级政府和众多中小学校的高度重视,拟订多种名师工程计划,采取力所能及的策略措施,为名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尽可能优越的条件。在世纪之交的时候,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建立了五十三个“国家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区”,设立了“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的研究项目,有十多个实验区开展了关于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的课题研究,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内容、培训策略、培训模式等方面做出了有效的探索。同时,吉林省教育学院姚德臣还开展了“名师成长规律研究”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至于各省、市、县(区)立项的课题中,与名师队伍建设密切相关的课题更不胜枚举。在“十五”课题中,与名师培养、发展相关的课题还有北京教育学院李方教授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毕田增教授的“中小学研究型教师发展研究”,辽宁教育学院关成志教授的“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及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等。二、概念的界定名师的含义是多元化的。我们比较赞同名师即“高素质的著名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育的专家,是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有自己特有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且教育效果良好的,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教师。”就我镇来说,我们认为名师就是在我区小学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即一个教师因工作出色,教育效果好,在区内很自然地为同仁所熟知,为学生所欢迎,为家长所满意,为社会所认可,有相当的名气与威望。就路桥区范围来说,他们包括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特级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各级各类名师名校长,师德标兵、各类教育模范,甚至包括教育专家等。三、研究目标、内容(一)研究目标1、全面提高全镇教师的业务素质,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专业的成长。2、通过名师校本培育,促使一批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全面提高我镇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知名度。3、制订并出台一套比较完善的名师培训制度。(二)研究内容1、农村小学名师培育的有效途径研究。探索以教师个人为操控主体,有意识设计的、促进自身素养和能力不断提升的学习与实践的路径、方向。2、农村小学名师培养的策略研究。即研究由教师的外部组织、团队比如学校、研训机构、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策略,是对教师成长为名师有较大推进作用的措施与办法。四、研究措施(一)建章立制,完善名师培养的机制(2)教坛新秀的培养通过听课、评课等手段,我们在工作三年以上,八年以下的青年教师中,把教学方面比较优秀的语文、数学老师组织成“青研班”,另外新教师中的好苗子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也被吸收进“青研班”。每学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研,每次教研内容,执教者和其他组内成员事先都要备好课,进行第一次研讨,通过第一次研讨确定教案,再通过试教、评课、反思交流,确定第二次教案,并邀请名师、专家进行诊断性听课、点拨。其中语文“青研班”还在我校的校园网中开辟了“教学论坛”这一阵地,青研班成员在这里发表自己的教案,并对研究课进行反思、跟帖,研讨氛围特别浓郁。两年来,青研班成员得到了省名师蒋小彩、罗俊荣、王秀琴、张素贞、杨福增等老师亲临课堂指导教学,并进行专题讲座。通过两年来的试验,青研班成员在名师、专家的引领下,教研气氛浓厚,青年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他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专业指导。此外,学校还为他们搭建教科研的实践舞台,让他们在锻炼中成长为教坛新秀,并力争在三至五年中使教坛新秀这一比例达到一定的程度。(3)教学能手和德育能手的培养在教学八年以上的中青年教师中加强反思性学习,培养一批教学能手和德育能手。教学能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积极承担公开课;积极承担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积极到各完小支教并承担讲座;积极承担培养、指导新教师的任务。德育能手要求在教学上比较出色外,还要具备以下条件:良好的师德师风;在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中表现出色,;积极撰写德育方面的论文。(4)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在原有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研究性学习着手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需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对本科知识具有一定的造诣。课堂教学效果、成绩,以及本学科各类竞赛在全区名列前茅。第二,具有扎实、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一整套自己的教学实践,课堂教学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第三,积极承担课题研究,并具有指导其它课题的研究的能力。第四,积极承担公开课,撰写论文,能开展本学科专业知识的讲座和指导。第五,积极承担指导新教师和同组教师的业务,并能起到核心作用。(5)名师的培养在前面的基础上培养名师,名师除了具备学科带头人的条件外,还应具备:第一,要有积极探索、敢于实践的进取精神,对所教学科有明显、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较强的教科研能力,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教学理论,其教学思想和经验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介绍和认可。第二,至少有2篇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论文在较高级别评比中获奖,公开课得到有关行家的肯定。第三,能培养1—2名有一定影响的青年骨干教师。(三)构建名师成长平台1、建构学习平台,提升教育理念新课程的实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依赖于教师,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因此,学习就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永恒的主题。我们充分发挥天、地、人、网络系统的优势,注重培训的网络化,具体采用了“自学、集中学、外出学、专家引领”的方式为名师成长搭建学习平台。(1)在自学上,首先要求教师读书。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读书,读书是教师练好“内功”的基本途径之一,是教师完善自我,丰富自我必须的积累。在读书上,除了学校定期订阅一些杂志,购买补充一些书籍发给老师阅读之外,我们还要求每一位教师制定读书计划,每学年除阅读一些教育杂志外,还必须读完三本教育专著。其次,学校还要求教师围绕三个有数为自己挑选学习材料,即对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的内容体系及特征做到心中有数;对所教学科的学习现状与实施新课程的困难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学校每一阶段的课改重点心中有数。教师结合学校总体要求,自主选择学习材料,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实践。并在每学期期末上交一篇高质量的读书心得体会,从课题申报至今的两年时间内,我们已经汇编了3本《书香校园书香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2)在集中辅导上,我们遵循“按需培训”的原则,找准培训的切入口,对学校教师的现状做一次全面、真实的了解,分析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对主要问题进行梳理,明确一段时间的重点培训内容。两年内,我们共组织了师德培训、新课程培训、计算机培训、新教师教学常规培训等50多场。(3)提供学习、参观与考察的机会教师外出听课、培训、考察也是教师学习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我们农村小学地处偏僻,信息闭塞,为了创造机会,为避免“眼睛向内”小本培训带来的弱化,学校多次与区教研室、教科研等部门联系沟通,争取名额,使名师梯队培养对象有更多机会参与科研立项、学术研讨、论文交流、听课学习、短期培训、挂职学习等活动,为教师搭建一个广阔的学习和交流平台。除了派老师到各级、各地、参加各类学习和交流活动外,我们还选派名师梯队培养对象参加挂职锻炼、“领雁工程”培训。选派教师到省内外名校挂职锻炼新课程教育就是需要我们不断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具备创新的教学意识。在这方面,许多省内外的名校无疑是走在教学的最前沿。路小是我区的龙头学校,为感受名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氛围,我们先让新苗和教坛新秀的部分成员走进路小,跟路小的名师结对,进行了为期3个星期的培训。我们还制定了师徒结对工作细则,使他们在培训中有目的,有任务,同时也有压力,促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促进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同时,我校又派出了校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名师培养对象的部分教师远赴杭州崇文试验小学和上海建平试验学校、哲商小学等名校挂职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感受与众不同的名校风采。到目前为此,已有15位教师外出挂职学习。这项工作我们将持续做下去,使更多的骨干教师能接受省内外名师或特级教师的指导,突破自身的发展瓶颈。第二,参加各级“领雁工程”培训实施“领雁工程”是省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目的是通过抓骨干教师的培训,在全省教师队伍中形成全体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全体教师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师德修养,从而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此项工程实施以来,我校共派出了8位骨干教师。其中,省级1人,市级1人,区级6人。第三,在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各路名师莅临指导。区教研员——罗俊荣、蒋小彩老师,省名师——杨福増、张素贞、王秀琴、孙小平老师,市名师——林红珠、王相春老师,区名师——洪丽敏老师都曾亲临我们学校,为我们的活动增色不少。自08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更将名师的这种引领范围扩大到市外,在先后举办的“名师引领,简约课堂——商都之秋”、“名师伴我行”等大型教研活动中,我们得到了上海建平实验学校谭淑云校长、王叶频、钱红老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虞大明和丁杭缨,省名师毕宏辉等老师的倾力指导。在诸多名师的携手引领下,名师梯队培养对象的业务水平进步很快。第四,名师讲座我们借助区教师进修学校为我们提供的“百场讲座进校园”这一资源,多次邀请教学专家或名师来作专题讲座,讲座内容涉及教科研、论文、案例写作、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班主任工作等等,为了提高培训效率,我们还逐渐形成了“专家辅导——自我思考——互动交流”的操作流程,真正发挥了专家引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2、搭建教科研平台,提升业务素养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具体的教学研究。教师获得的新的教学观念,只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组织教师开展“问题研究”,即全体教师都及时将教学中的困惑和无法解决的问题上报教研组,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或共性问题,组内进行集体研究解决,并充分发挥全校教师的经验和智慧,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研究中,最后形成有针对性的辅导内容,及时对教师进行集中或个别辅导。这种形式有更强的现实意义,满足了不同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需求。同时,各教研组、课题组长期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研究课,并建立了立体互动式的研究网络,即本年级组的基础性教研、跨学科的综合式教研、跨学校的交流式教研相结合的全方位的研究体系。在整个研究活动中,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的作用,鼓励同伴的合作与交流。在年级组中,主要开展集体备课、教材研究、互听评课活动,共同研究教学策略。在各学科之间,学校鼓励各科教师间的信息涉取、研究交流,并在组织研究课、汇报课活动中位教师跨学科听课提出了要求,创造了条件。两年来,我校除定期开展“一人一课一评议”、“同上一节课”、“家长开放日”、“镇内精品课”“四镇联谊教研”等各层次的教研活动外,还针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为培养对象提供了更多的教研平台。由于农村完小的教育科研起步晚,农村教师虽然意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但从事教育科研的现状不容乐观。我校同样也存在大多数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低,缺乏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缺乏开展教育科研所必须的方法等问题。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在这两年内,先后邀请了牟正道、陈大钧、王秀琴等教科研名师、专家作讲座,并进行过程的跟踪指导,在课题的开题、结题论证等过程中加以点评指导,并且推荐教科研骨干教师陈姗姗与牟正道老师结对,学习其丰富的教科研工作经验。此外,我们还得到了“台州市百名教科研骨干牵手农村学校科研活动”市教科所等多位教科研行家的亲临指点,更加速了我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的提高。有了专家的指导,我们鼓励教师投身教育科研,把学习、实践、研究三者整合起来,鼓励教师积极尝试以课题研究指导教学实践,并注意第一手资料的积累,充实课题研究过程。今年,我们还规定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三年内必须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除采取名师引领的方式外,还提倡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的研究方式运用,尤其是发挥校教科研骨干和年级组组长的带头作用,尽量使每一个课题组都由一名教科研骨干和年级组组长主持把关,一批青年教师参加,使课题研究成为教师成长的一种方式,在共同的研究中提升了整体的科研水平,真正做到了“工作即研究,教学即成长”。3、加强校本教研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1)建立反思制度。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是建立在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实践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一位教师只顾埋头拉车,默默耕耘,从不抬头看路,也不反思回顾,那么,充其量她只能成为一个地道的“教书匠”,无法成为一个会研究的名师。只有在反思中提炼、积累、升华,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日趋完善。因此,借助教研和科研两大平台,我们引导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并将反思性教学向更深更广的层次迈进。具体做法:第一,增加反思数量。经过调查发现我们学校有很多老师怕写反思,认为写反思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经常不知道从何下手,针对这一现状,学校规定从以前的一个学期交几篇教学反思到现在的反思我们的每一节课,每一个教育活动,每一次外出学习,首先要求教师在反思的量上给自己一定的压力,从而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渐渐的,教学反思已经成为全体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第二,组织多种形式反思。除开展教师个体独立反思外,我们还组织教师群体交互反思。就是对某一教育问题、现象作集体反思,在交流、互动、借鉴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如学校规定了每个月的反思主题,教师结合月主题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反思。又在学期结束总结之时让教师作出自己的反思,并吧自己的反思相互传阅,相互批注,写出自己的意见、建议、思考、感悟,再由学校装订成册,供大家学习交流。多种形式的反思相结合提高了反思的广度和深度。第三,给名师梯队培养对象压担子,规定这些老师一学期内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论文、案例、教学随感的撰写,并在青研班活动中进行交流,开展自评和他评,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反思能力和水平。第四,创设案例、论文等评比交流活动机会,以促进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和水平。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激起了教师思维火花的碰撞,使教育教学向更合理方面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反思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在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到新的高度。从而把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和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让教师在反思改善过程中提高研究能力。(2)建立教学论坛制度。学校利用每周周前会的5分钟和青研班活动的时间,定期开展论坛活动,围绕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思想、经验、成果与感受。两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了“心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学困生成因及对策”、“问题学生的处理”、“如何写好评语”等专题论坛活动。参与论坛的教师结合论坛专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人人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碰撞与交流中进一步提高认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课改论坛为教师的合作交流、展示个性提供一个平台,是教师学习和实践的理性检阅。课改论坛是集全体教师的智慧,分析课改热点,解决课改困惑,促进教师共同成长。(3)建立骨干教师业务成长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教师的备课,公开课、研究课的教案,学习笔记,优秀论文,交流发言,获奖情况等记录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提高教学水平的资料。建立业务成长档案的目的就是引导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教改,加强业务学习,总结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4、搭建展示平台,打造名师形象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加深理论水平之外,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各级各项教学实践竞赛活动,通过这些平台,展示自我,加快专业成长的速度。首先,学校为教师的成名成才架设台阶,帮助其不断攀登,脱颖而出。逐级选拔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教师,逐级推优举能,帮助其站稳脚跟,打响牌子,拾级而上。两年来,我校在前几年的基础上,继续举办了“教坛新秀”、“教学大比武”等评比活动,上学期还举办了“首届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此外,学校还推荐骨干教师参加区级教坛新秀、教学大比武、学科带头人等评选,在逐级推优举能的锻炼下,沈仙春、尚菊红等十多位青研班成员逐渐脱颖而出,崭露头角,在区内已小有名气。为这些骨干教师架梯子,使他们脱颖而出的同时,我们积极为他们创设登台亮相的舞台,组织上公开课、观摩课、开展送教下完小、教师轮岗、教师风采展等活动,千方百计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两年来,学校积极承办与路桥区峰江小学、横街小学及下梁小学等三所兄弟学校联合举办的四镇教学联谊活动和区各学科新课程培训会暨教学研讨会,还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积极举办了各种大型观摩研讨活动:如承办了“百人千场”名师送教下乡观摩活动,举办探索课堂本真追求教学质效——“名师伴我行”牵手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和“名师引领商都之秋”课堂教学研讨会等等。在这些大大小小的研讨会上,有来自一线的区内外教师,有各县市区的教研员,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特级教师、名师,有些观摩会的人数甚至将近1000人,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次教研的盛会。在学校的精心策划组织下,我校的骨干教师们在这些展示平台上,或提供有价值的课例,或作专题讲座,更或者和名师同台献艺,这些研讨会的开展,不但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加大了交流面,为以后拓宽校际联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在一次次的培训、研讨交流中所形成的智囊团效应对我校的教师专业成长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更给于会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在家长和业界同仁中提高了教师与学校的知名度。5、扩大名师示范辐射作用,加快教师专业成长为了提高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能力,也为了突出教育均衡发展,让中心校的优质资源辐射到周边完小,拉近完小与中心校之间的发展距离,结合我镇教育的实际状况,我校在区内率先提出并尝试了“中心校战略”。我们组织中心校骨干教师成立“新桥镇学科指导小组”,下属的各完小校长聘请中心校的语数业务骨干担任他们学校的学科指导老师,对他们学校老师的日常教学、备课等进行指导,并经常性地对这几所学校进行课堂调研。另外,由完小老师自行选择中心校优秀教师结对,以指导他们的日常教学、班级管理等。团员助教、名师支教是“中心校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年来,教务处和团支部落实了一系列助教活动,定期组织团员骨干教师到完小开展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助教活动。我们还组织教坛新秀、青研班优秀成员组成教育教学研究小组,开展支教活动,使完小老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技能上与中心校老师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五、研究的初步成效(一)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名师工程的培训使学员们受益匪浅,综合素质有了普遍提高,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得到更新,对新课程有了全面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认识到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接受新的信息和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现代快速发展的教育的需求。用他们自己的话讲:参加培训,我像干皱了太久的海绵,感受到了汲取源头活水的焦渴。通过学习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贫乏,自己的浅陋,更加强烈地滋生想抓紧每一分钟吸取生命养分的愿望;培训加深了我们对新课改的认识,更新了理念,开阔了视野,交流了感情,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和技能,懂得了科研方法,提高了教学科研能力,越学才知道自己原来懂得的是那么少!尤其可贵的是,通过培训,学员对自己原来所秉承的教育观、教学观及职业道德内涵重新开始了审视和反思。镇教学能手管美丽老师说:“以前的我会更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理论学习,因为我觉得上课才是教师的任务,但是在教学中,我会经常走入茫然区,会有一些困惑,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教了。参加名师工程培训后,通过不断地学习,一些问题和困惑都迎刃而解。而且,我感觉到用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富有生命力。同时,自己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写作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二)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理论学习只有转化为教学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实现质的飞跃。名师工程扎实的培训实践活动,提高了教师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老师们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获得了新的认识,教学上能立足课堂,发现问题,积累案例,并开始有意识地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青研班学员陈姗姗在成长报告中写道:回顾我参加培训前的教学经历,通常是复制文本式的“教书”,把传授知识当成唯一目标。通过参加“名师工程”培训,我明白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之一就是实现教学的两个转变,即“由重教转变为重学、由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于是,我便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还有学员蔡玲玲说,通过学习使他对“以学定教”有了更深地理解。认为教师备课再也不应该仅局限于读课本、看教参、抄教案了。应该把“教案”的设计变为“学案”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学,备课除了备知识外,更要备学生的“可能”,应把教材当作课程资源来开发使用,更多地走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以及习惯和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琢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可能的课堂反应及相应对策,做到“以学定教”。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处理好师生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练习的设计和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也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内容和形式,只有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挥洒自如。不少老师反映:培训带来的直接效果是一方面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另一方面不断从教育教学理论中吸取营养来拓展自己的教学视野,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同时,也使自己的教学减少了盲目性、随意性,增强了科学性和针对性。两年来,我校名师梯队培养对象及其他教学骨干承担各级各类公开课45节,其中省级3节,区级12节,镇级28节。随着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课题实施两年以来,我校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赛课活动频频获奖,并涌现出一些在全区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其中,沈仙春和尚菊红老师获区“第二届学科带头人”称号,沈仙春老师还先后被评为“台州市优秀教师“、“区第五届十佳师德标兵”、“区第四届教坛新秀“;尚菊红老师被评为区“优秀班主任”,去年,还入选为区优秀班主任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赴区内各学校作演讲报告,在全区引起了极大反响。郑雪萍、张伟君分别荣获区第五届教学大比武二、三等奖,沈雅琴、林星宇老师荣获区小学青年专业素质考核二等奖,管美丽等7位老师获镇“首届学科带头人“称号,张伟君、管美丽等17位老师在镇教学大比武中获奖,另外,还有张伟君、管云琴、施雪芬等近二十多位老师被评为区优秀教师、区优秀班主任、区优秀教育先进者等等。(三)科研能力普遍增强从事教育科研是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研方式的影响,不少教师凭经验教书,习惯于“教”的角色,尚未能进入“研”的状态。培训过程中,我们把培养学员的科研意识作为一项工作重要来抓,提出人人要有一项科研课题的研究目标。希望借助课题研究,培养学员的科研意识,促进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研究,激发学员协作攻关的能力。为此,教科室从学员实际出发,帮助学员在教育教学行动中发现、筛选出有价值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论题,组织学员申报课题。在经历了课题申报的过程后,大家对课题研究有了全面深刻的体会和认识,真切地感到学有所获,也逐渐认识到科研并不象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由此树立了科研的信心。回首科研之路,老师们感慨万千。有的老师说,以前我总认为科研高深莫恻,不可涉及,同时也由于工作繁杂辛苦,总不太重视科研工作。如今,我逐步意识到“以科研促教研”的重要性。两年来,我们共申报了1省4市12区规课题,其中2市8区课题已经通过结题。我们还为老师们提供了一次次论文、案例等评比交流活动,两年来我校教师的论文、案例频频获奖,其中省级1篇,市级6篇,区级38篇,镇级38篇。(四)示范辐射作用日益扩大在“名师工程”实施过程中,中心校骨干教师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指导、帮助学员的工作中,其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给老师们树立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他们在为人与为学方面的言传身教,使学员的师德风范得以培育、专业素质得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