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民族危机的加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x课件_第1页
2-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民族危机的加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x课件_第2页
2-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民族危机的加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x课件_第3页
2-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民族危机的加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x课件_第4页
2-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民族危机的加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x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4/162_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民族危机的加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pptxA组2014—2018年河北中考题组五年中考1.(2018河北,11,2分)某举人在光绪二十七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的日记中写道:“朝廷俯从

和议,而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山西起派八百万金,吾邑派十五万金。”材料中的“洋夷”

()A.英国殖民者B.英法联军C.日本侵略者D.八国联军答案

D本题考查对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准确识记能力。题干已提示光绪元年为

1875年,要求回答“光绪二十七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根据“1875+27-1”可知这一年是“190

1年”。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其中一项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

5亿两,与题干中的“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相符,故选D。试题点评

这种考查“某一具体年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类试题在河北省近五年中考中分别出现了三次(2015年考查科举制度的废除;2016年考查义和团运动;2018年考查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因此,在复习备考时,对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准确识记尤为重要。2.(2018河北,12,2分)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

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

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这说明

()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B.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C.维新派缺乏经验D.顽固派反对变法答案

C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由题干信息可知,康梁二人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

表面,对西方的认识仅限于一些书籍和列强在中国个别城市的殖民管理,这表明维新人士缺乏

变革的经验。本题选C。A所述与史实不符;B、D说法正确,但和题意无关,均排除。3.(2016河北,11,2分,★)下图是某报刊登的上海广智书局的新书广告。其内容表明当时知识界

流行的思潮是

()

A.“自强”“求富”B.“变法图强”C.“三民主义”D.“民主”“科学”答案

B从图片新书名称可看出:当时流行的书大部分是关于维新、宪法等政治方面的内

容,如《日本维新三十年史》《饮冰室自由书》等,其中《饮冰室自由书》即1899—1901年梁

启超居日期间发表的一部杂文集。联系所学可知,政治、维新、宪法等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

派变法图强的思想,故新书广告内容表明当时知识界流行的思潮是“变法图强”。A、C、D

三项分别是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故选B项。考查点维新思想的影响疑难突破教材中对戊戌变法的意义没有过多的叙述,综合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原因等可将其

归结为:首先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

传播;其次还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同时也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

治运动。4.(2016河北,20,3分)《清议报》(1898年1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

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出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

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答案

C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898年12月”“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结合

所学可知,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故选C。考查点义和团运动疑难突破

材料型选择题是河北中考的主要题型。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有

效信息。然后对“有效信息”“设问”和“选项”三者综合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答案。本题

还提示学生复习时要注意对材料的全面解读。如第一句话说明了义和团运动面对的敌人的

强大;后面内容说明其敢于斗争,具有爱国之心;最后一句话中的“冀”字还体现了运动的主要

目的。5.(2014河北,11,2分)下图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甲午中日战争中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答案

C本题为图片型选择题。图片提供的主要信息是左上方的文字“交战双方舰队阵形

示意图”,通过“舰队”可以确定此次战争是在海上,A、B、D三项并未涉及大规模海上舰队

作战,排除;然后观察图片可知,这些军舰的名称有“镇远”“致远”“吉野”等,联系教材可

知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故选C项。6.(2014河北,12,2分)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代表人物。李鸿

章的下列活动与该评价无关的是

()A.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C.创办轮船招商局D.设翻译馆,大量翻译刊行西方书籍答案

A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近代化”这一关键信息。中国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

动。作为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人物之一,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并开设翻

译馆,大量翻译刊行西方书籍。作为清政府官僚,李鸿章镇压了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但这明显

与中国近代化无关,符合题意,故选A。评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人物事迹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中国近代化的含义。此题

提示我们在复习时对历史人物的事迹要全面掌握,要学会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7.(2017河北,28,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洋务派全盘建设事业的动机是国防,所以军事建设最多。现就洋务派的军事建设,择其

要者列表于下。年份举措咸丰十一年(1861)恭亲王奕、文祥托总税务司赫德购买炮舰,聘请英国海军人员来华创设新水师同治四年(1865)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同治五年(1866)左宗棠设造船厂于福州,附设船政学校同治九年(1870)李鸿章设机器制造局于天津光绪元年(1875)李鸿章筹办铁甲兵船光绪二年(1876)李鸿章派下级军官赴德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光绪六年(1880)李鸿章设水师学堂于天津光绪十一年(1885)李鸿章设天津武备学堂光绪十四年(1888)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动机”是中国在哪次战争战败后付诸实施的。(2分)(2)据材料,概括洋务派进行军事建设的方式有哪些。(4分)(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洋务派要改变当时中国在哪一领域的落后局面?(3分)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2分)(2)创建海军;创办军事工业;开办军事院校;组织留学;购买武器;等。(4分)(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共4分)(3)国防建设或军事建设。(3分)(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3分)解析第(1)问根据表中的具体年份即可确定答案。第(2)问需要从表中归纳。第(3)问根据表

格上方的文字表述总结即可。B组2014—2018年全国中考题组考点一洋务运动1.(2018江苏南京,7,1分)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说:“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

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他主张

()A.创办民用工业B.任用维新人士C.实行三民主义D.宣传民主科学答案

A本题关键信息是“1889年”“张之洞”“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洋务运

动期间,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民用工业,故A项符合题意。1898年戊戌变法期

间,光绪帝任用维新人士,排除B项;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宣传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D项。2.(2018山东青岛,18,1分)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

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自强”的具体做法是创办

()A.轮船招商局B.汉阳铁厂C.湖北织布局D.江南制造总局答案

D题干材料中的“鸿章”指的是李鸿章。从19世纪60年代起,李鸿章等洋务派以

“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结合所学可知,轮船招商局为李鸿章创建,汉阳铁厂和湖

北织布局的创办者是张之洞,三个企业均属民用企业,排除;江南制造总局是由李鸿章创建的近

代军事企业。观点解读

材料中李鸿章认为天下之事只有“变”才能顺利,但他只注重学习西方的先进技

术,忽视政治制度的改革。3.(2018福建,11,2分)“1894年,洋务企业资本达263443元,占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

材料说明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近代化的领域是

()A.政治B.经济C.思想D.外交答案

B题干中洋务企业在近代企业资本总额中的占有率说明洋务运动在当时经济领域具

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误区警示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而非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在经济、军事、教育

等方面均有所涉及,但在政治制度领域没有涉足。4.(2017江苏南京,7,1分)1876年,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他强调兴办

()A.军事工业B.民用工业C.出版机构D.新式学堂答案

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关键信息“1876年”“李鸿章”“贫

穷之故”可知,此时中国正在开展洋务运动,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民用工业。正确

答案选择B。审题方法

审题时一定要抓住关键的时间、人物、事件信息,如本题中的时间信息“1876

年”、人物信息“李鸿章”、事件信息“贫穷之故”,据此可判断出洋务派是为了“求富”

而兴办民用工业的。5.(2017福建,11,2分)“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

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A.背景B.目的C.性质D.作用答案

D据材料关键信息“引进了”“培养了”“刺激了”“启动了”,可知这表述的是

洋务运动的作用,故选D。洋务运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掀起的;

其目的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其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A、B、C三

项均不符合题意。6.(2014江苏苏州,6,1分)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江

南制造总局,成为当时最大的军工厂。此外,各省先后办过20个机器局,都是兵工厂。其间不仅

搬入了外国的枪炮、弹丸、雷管,而且外国的机器也由此而传入中国。这些企业由国库支付

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兴办这些企业体现了洋务派“求富”的要求B.兴办这些企业使李鸿章等官僚大发横财C.洋务派兴办了近代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这些企业的经营方式导致经济效益低下答案

D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对洋务运动的理解。材料中叙述的是洋务运动前期创

办的一批近代军事工业的状况,体现的是洋务派“自强”的要求,因此排除A。洋务运动中创

办的这些军事工业属于官办企业,与市场缺乏联系,缺乏发展的动力,最终导致经济效益低下,

故排除C,选D。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因此排除。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7.(2018河南,4,1分)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问题,洋务派认识到,国家

“必先求富而后能强”。下列属于洋务派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开设江南制造总局B.创建福州船政局C.成立轮船招商局D.修筑京张铁路答案

C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洋务派通过创办民用工业来实现

“必先求富而后能强”,轮船招商局为民用工业,C项符合题意。江南制造总局为军事工业,排

除A项;福州船政局为军事工业,排除B项;京张铁路于1905年开工修建,此时洋务运动已经破产,

排除D项。知识归纳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福州

船政局是左宗棠在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远东第一大船厂,属于近代军事工业。轮船招商局是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当时规模最大的民用工业。京张铁路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

天佑主持设计建造的,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8.(2015辽宁沈阳,3,2分)1866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制造局,主要制造枪、炮和军用物资。1

867年崇厚在天津设立了天津机器局(后改名北洋机器局),主要生产火药、子弹。上述材料反

映洋务运动的内容是

()A.创办军事工业B.创办民用工业C.创办新式学堂D.筹建海军答案

A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介绍的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两

个企业,从制造枪、炮,生产弹药,可判断出是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筹建

海军是洋务运动的内容,但不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故选A。考点二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1.(2018北京,12,1.5分)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

()

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C.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D.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答案

C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

屿、澎湖列岛给日本。A同中俄《瑷珲条约》有关;D同《辛丑条约》有关;结合示意图中的

内容可知,题干中的“某个角度”指的是“被迫割让领土”,排除B。故正确答案选C。2.(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4,1分)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

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

()A.割地B.赔款C.办工厂D.赎辽费答案

C1843年,英国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清政府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这一特权,英国也获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

的权利。3.(2017安徽,3,2分)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

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答案

D

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

则变为‘投资+特权’”,这说明甲午战后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故选D项。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极大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甲午

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但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故B项排除;《马

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投资特权,贸易特权在甲午战前就已获得,故C项错误。疑难突破

本题以学者的观点为情境考查甲午战后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旨在考查考生调动

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把握“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

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这一信息,从“商品输出”“资本输出”角度思考即可作出正确

判断。4.(2017陕西,14,2分)右面是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此漫画所反映的历

史事件使

()A.中国地主阶级开始近代化的探索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C.中国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D.列强对中国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答案

D根据题目中的信息“1895年”“日本”“中日战争”“清政府”可知,该战争为1

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允许日本在华开设

工厂,使得对中国的侵略开始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

度大大加深,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D项。A项反映的是洋务运动,B项是《辛丑

条约》的影响,C项是辛亥革命的结果。知识归纳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①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

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②1856—1860年的第二次

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③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④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2014江西,4,2分)《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一文中写道: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偿日本白银

2亿两,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当时日本四年的国家预算额。日本把这笔巨款的84.7%用于军事,

其他部分用于皇室费用及教育基金等。以下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开始向欧美国家学习B.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建立了一支效忠天皇的军队C.这笔赔款为日本扩充海陆军军备提供了大量资金D.这笔赔款为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扩张奠定了基础答案

C据材料“巨款的84.7%用于军事”,可知这笔赔款为日本扩充海陆军军备提供了大

量资金。故选C项。A、D两项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日本在明治维新开始后不久即建立了

效忠于天皇的军队即“皇军”,B项错误。考点三戊戌变法1.(2018陕西,14,2分)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

之中均闻而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竟无人再敢言声光化

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失败B.民族矛盾的尖锐C.顽固势力的反扑D.民众的盲目排外答案

C解答本题需要对题干材料进行准确解读。其中“都中士大夫”指的是“首都北京

城内的知识分子”;“恐人指之为康党”意思是“担心被人指认为是康有为一派的人员”;引

文最后一句指当时出现的现象是“在同文馆以外,再也没有人敢提起西方的科学技术”。综

合上述解析可知这一事件同康有为等领导戊戌变法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和挫折有关。A对应

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材料中没有提到列强的态度,体现不出民族矛盾的尖锐,排除

B;D对应的事件是义和团运动。因为戊戌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所以

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故正确答案选C。2.(2018广东,9,3分)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

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C.维新变法推翻清朝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答案

B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康有为、梁启超”“看到敌人的长处……向仇敌学习”,联系所学可知,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的戊戌变法是向日本学习,变法图强,故B项符合题意。3.(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8,1分)报纸是近代各种思想传播的主要工具。下列报纸以宣传君主

立宪为主旨的是

()A.《申报》B.《民报》C.《南风报》D.《万国公报》答案

D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为宣传维新变法,创办了《万国公报》,以宣传君主

立宪为主旨。故选D。知识归纳

《申报》是一份商业性报纸,主要报道社会新闻;《民报》和《南风报》都是资产

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报刊;《万国公报》是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宣传维新变法。4.(2017河南,4,1分)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

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答案

A由材料关键信息“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即可判断,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

想启蒙的作用。故选A。5.(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3,1分)下列因不平等条约签订而发生的事件是

()A.《南京条约》—虎门销烟B.《马关条约》—公车上书C.《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D.《凡尔赛和约》—五四运动答案

B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

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故选B。虎

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为镇压义

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并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外

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考查点近代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影响误区警示注意区分戊戌变法与戊戌政变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进行的资产阶级

性质的改革,变法历时一百零三天就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指的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的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和梁启超外逃、

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6.(2014河南,3,1分)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

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A.学习西方的技术B.学习西方的学校教育C.学习西方的制度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答案

C据材料中“速立宪法”“改良政治”可知郑观应强调的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故选C。评析本题考查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准确理解材料内容并能与所学知识相

结合是得分的关键。7.(2018河南,2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

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材料二

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

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材料三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

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

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

“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戌维新的时

候都已露出了端倪。(1)材料一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所做的努力有哪些?(3分)(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2分)(3)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2分)答案(1)封建专制制度。(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公车上书;创办报刊;提出和宣传变

法理论;成立强学会;实施百日维新。(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2)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的失败;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障碍;康

有为所受的教育和经历。(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3)维新时期的学堂、学会,成为后来中国革命和改革的人才及智力摇篮;维新时期的一些思想

文化主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萌芽。(2分,每点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解析第(1)问,“祖宗之法”即封建专制制度;维新派的努力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即可。第

(2)问考查维新变法的原因,对材料一关键信息“1898年”“时代变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可得出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的失败,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障

碍;对材料二关键信息“康有为求学之初”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得出康有为所受的教育和

经历。第(3)问考查维新运动的作用,据材料三即可得出。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8.(2018浙江杭州,14,2分)某同学在阅读历史书时,看到如下描述:

……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乃合十八省举

人……以一昼两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据此推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A.公车上书B.废除科举C.保路运动D.武昌起义答案

A本题考查戊戌变法。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请

求拒和、迁都、变法,此即“公车上书”,A正确;1905年废除科举制,题干举人请求内容与此不

符,排除B;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招致四川各阶层反对并掀起了保路运动,与梁启超

无关,排除C;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排除D。考点四八国联军侵华1.(2018河南,3,1分)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

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

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答案

C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和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

“1900年”和地点“天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描写的是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C项符合题

意。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发生在鸦片战争时期,排除A项;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发生在1860—186

4年,排除B项;国民革命军北伐发生在1926—1928年,排除D项。误区警示

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体现了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

精神。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发生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斗争

的英雄气概。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发生在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1926—192

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分清四件事件的时间,防止混淆。2.(2018安徽,4,2分)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

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A.甲午战争中国战败B.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C.山东主权转交日本D.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答案

B据题干提供的时间“1902年”和“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

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联系所学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清政府完全成为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B

项。甲午战争是中日之间的战争,且中国战败于1895年,排除A项;山东主权转交日本发生于19

19年巴黎和会上,排除C项;D项明显不符合题意。3.(2017广西南宁,6,2分)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

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

D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并于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

丑条约》,条约极大地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

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答案为D项。A项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项《北京条约》使中

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项《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均与题干

表述不符。考点五辛亥革命1.(2018山东青岛,21,1分)《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

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

()A.强学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国民党答案

C解答本题注意两个要素,规模为“大团体”,目的为“从事反清革命”。结合所学

可知,1905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

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

展。2.(2018内蒙古包头,4,2分)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

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B.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C.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D.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答案

D《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

涨。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

持的清朝封建统治,这一思想吸引了对清朝统治不满的各方力量,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故选D项。A项中的“完全符合”说法过于绝对;孙中山等人属于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

翻清政府,与维新派目标不一致,故B项错误;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因此1905年不可能延续民主

共和国精神,故C项错误。3.(2018湖南衡阳,8,2分)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

行。今年又是戊戌年,追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答案

B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共同点”,联系

所学可知,两者都是资产阶级发动的,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故B项正确。A、C、D三项

只与辛亥革命有关,应排除。4.(2017河南,3,1分)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

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答案

C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和外国的侵略,且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给人以借鉴,因此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故选C。审题方法

这是一道迷惑性很强的题。材料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对孙中山的影响,孙中山从

青少年时期就受到太平天国反抗精神的积极影响,但他还注意吸取太平天国的教训,这对民族

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是宝贵的财富。所以选择答案时一定要注意全面把握材料和认真

分析选项。5.(2017广东,10,3分)林伯渠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

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这段话旨在强调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答案

A由材料中“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

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可知材料旨在强调辛亥革命意义重大,故选A项。广大民众尚未

觉悟、革命时机不够成熟及缺乏社会基础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B、C、D三项皆不符合材

料主旨。6.(2016江西南昌,2,1分)2016年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50周年诞辰纪

念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人文主义B.三民主义C.自由主义D.马克思主义答案

B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

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所以答案

为B。7.(2014山东聊城,9,2分)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

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C.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答案

A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项符合题

意。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8.(2014内蒙古包头,3,2分)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这些探索活动

反映的共同诉求是

()A.发展民族资本主义B.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C.改变中国社会制度D.实现民族独立和近代化答案

D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三件大事。洋务运动是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掀起的自救运动,其口号是“自强”“求富”,目的是

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影响是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在民

族危机深重的情况下,民族资产阶级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故正确答案为D。考点六中华民国的创建1.(2018辽宁沈阳,4,2分)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同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由

袁世凯继任。就任后,袁世凯于1914年修订《总统选举法》,不但自己可以终身担任总统,还可

以由他的子孙继任,这与封建帝制已无多少差别,体现辛亥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

破坏,“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上述材料中,“辛亥革命成果”遭到破坏的时间是

()A.民国元年B.民国二年C.民国三年D.民国四年答案

C首先通过阅读材料可知,“辛亥革命成果”遭到破坏的时间是1914年;然后运用公

元纪年与民国纪年的换算公式可计算出:1914-1912+1=3(民国三年)。方法技巧

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公式:民国✕✕年=公元✕✕年-1912+1;公元✕✕年=

民国✕✕年+1912-1。2.(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6,1分)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承担过民国首都职能的城市包括

()①北京②延安③南京④重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C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将首

都迁到北京。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将首都由南京迁到重庆。延安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

中央所在地。故选C。3.(2015河南,3,1分)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

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A.维新法令的颁布B.中华民国的成立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答案

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1912年仿效美国建立了中华民国。A中的维新

法令是在1898年颁布的;C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发生的;D发生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使用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不是歌词中的“五色旗”。只有B符合题意。4.(2017江苏苏州,31,6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阅读材

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

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

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

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

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

民政府。——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2分)(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并概括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特点。(2分)(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共同之处。(2分)答案(1)原因:君主专制(专制政体);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行宪法、开国会)。(2)目的: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或创立民国、建国民政府);特点:把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结合起来(民族和民权相结合)(认为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具

有双重意义)。(3)共同:反对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救亡图存(民族复兴)。解析(1)由材料一中“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可知康有为

认为中国国弱的主要因素是中国的专制政体。由材料一中“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

会之故”“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可知康有为强国的主张是进行维新变法,立宪法开国

会(或者实行君主立宪)。(2)由材料二中“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所以我

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可知政治革命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建立国民政

府。同时孙中山提到推翻满洲政府包括双重含义——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这两次革命应该

同时进行,“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因此,“民权主义”思想的特点是把民族革命和政治

革命相结合,即民族和民权相结合。(3)材料一中康有为提出强国的主张,即立宪法开国会,材

料二中孙中山提到必须要把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相结合,即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因

此两人的共同点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建立民主政权,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考点七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A组2016—2018年模拟·基础题组三年模拟考点一洋务运动1.(2018石家庄裕华一模,11)战争中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与震撼,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三十

多年的自强运动,这场运动在向西方学习方面的特点是

()A.学习西方先进思想B.知道了君主立宪制的优点C.学习西方先进技术D.改造国人思想的愚昧答案

C本题题干中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这是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期维护清

朝统治的运动。其中“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运动的特点。观点揭示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鸦片战争是中西之间

的武力较量和竞争。从来是朦胧一团的‘泰西’,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坚船

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提

督、7名总兵、2名都统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

不足百人……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的头脑里开始动摇了。”2.(2018雄安新区测试,6)以下选项出自对下表直接解读的是

()①洋务派的地方代表②前期军事工业的代表③前期军事工业的特点④洋务运动的目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时间创办者企业名称企业在当时的特点1861年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1865年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当时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1866年左宗棠福州船政局清政府设备最齐全的船舶制造厂答案

A解答本题注意题干中的“直接解读”,由创办者可以确定是“洋务派的地方代

表”,据此排除C;表中提到的企业均为军事工业,是前期军事工业的代表,据此排除D;根据表格

中最后一列可以排除B。方法点拨

解答选择题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具体材料具体分析”,即一定要根据题干材料

做出判断、选择,切不可凭借日常学习和印象对一些相似试题进行模糊判断。3.(2018石家庄桥东期末,6)张之洞看到洋布在中国大量倾销,每年以千万计,便提出:“今既不

能禁其不来,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利权。”由此可见张之洞创办湖

北织布局的目的是

()A.“自强”B.“求富”C.变法D.共和答案

B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

办一些近代民用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湖北织布局等。4.(2017衡水重点初中联考,12)李鸿章在1872年大声疾呼:“中国正面临着三千余年未有之变

局:西洋人自印度而至南洋而至中国,步步紧逼而来,此种推进无法阻挡,中国必须迎头抗御这

一挑战,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材料表明当时中国政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

)A.发展军事工业,巩固国防B.进行改革,建立先进的政治制度C.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D.发展民用工业,增强经济实力答案

A本题材料的有效信息是“断然采纳西式船炮”,这同发展军事工业相吻合。5.(2017邯郸一模,12)清朝江苏巡抚吴元炳上奏:“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

师。”为此,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创办军事工业B.发展铁路交通C.创办近代海军D.兴办新式学堂答案

C本题迷惑性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莫重于水师”,“水师”在这里指

的是“海军建设”。考点二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6.(2018唐山路南二模,13)《中国近代外交史略》中提到:“……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

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

一次更大的瓜分。”该材料描述的情形发生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B.《北京条约》签订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答案

C由“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可知,这里的“岛国”指的是日本,甲午战

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这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7.(2018衡水五中期末,7)“胶州湾被德国租借,山东成为其‘势力范围’;广州湾被法国租借,

广东、广西和云南成为其‘势力范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

()A.为了勒索更多的财富B.为了扩大各自在华侵略权益C.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D.为了迫使清政府屈服答案

B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目的,1840年以来列强对中国

的一次次侵略的根本目的就是想从中国获得更大的权益,因此B项正确。8.(2017唐山路北一模,11)“由于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以及资本雄厚的英、美、德等国纱厂

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沪、苏、杭一带的华资纱厂从1898年起

就开始亏损,其他各地纱厂也难以维持。”这段材料所述情况的出现是因为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

C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以及资本雄厚的英、美、德等国纱厂

在上海相继设立”“1898年”。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

厂,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影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9.(2018衡水五中期末,21)读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1)据图1写出条约的名称。该条约签订的背景主要是什么?(2)图2表明了当时的中国面临着一种怎样的局面?(3)图1和图2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答案(1)《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2)列强在中国掀起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这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解析本题为读图简答题。第(1)问要注意图1中的关键文字“大清帝国”“大日本帝国”,

据此可确定为《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签订的背景结合所学回答;第(2)问注意图片中的文

字“时局图”和图上多种动物的含义(代表列强);第(3)问从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

关条约》的影响角度作答即可。考点三戊戌变法10.(2018衡水五中期末,6)“右疏为南海康广厦(有为,原名祖诒)工部为举人时主稿。时乙未春

仲,倭事正急,纠集直省公车若干名联名所上者也。凡一万八千言,大意乞下明诏、行大赏罚、

迁都练兵、变通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人,保疆土而延国命。”这段材料描写的是

()A.公车上书B.组织学会C.宣传主张D.百日维新答案

A由题干中“公车”“联名所上”和“迁都练兵、变通新法”等,可确定描写的是

公车上书。11.(2016石家庄桥西模拟)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提高了全社

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从这个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最大影响是

(

)A.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变革D.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答案

A维新变法运动的最大功绩就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答案为A。12.(2018石家庄十八县大联考,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在中国发

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以资产阶级维新派知识分

子为主导,幻想通过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运动。戊戌变法虽然失

败了,但是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戊戌变法的两位主要领导人物是谁?(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是如何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的。答案(1)康有为、梁启超。(2)维新派在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创办近代报刊;把旧式

书院和私塾逐渐转变为近代学校;广泛建立了政治性和学术性的社团;大力提倡西方的社会政

治学说和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促进启蒙思想在更

广的范围内传播,所以说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解析(1)为救亡图存,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行变

法。(2)戊戌变法中的一系列措施和实践活动,如改科举、废八股,创办近代报刊等,推动了思

想解放,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13.(2016秦皇岛海港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据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材料二

泰西之强,不在军兵炮械之末,而在其士人之学。新法之书……其开智学而穷物理也,

穷物理而知化也。……今穷物理之本,制电、制雨、制水、制火,皆可以人工代天工,是操造化

之权也。操造化之权者,宜其无与敌也。……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稍变而不尽变不可,

尽变而不兴农工商矿之学不可。欲开农工商矿之学,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摘编自康有为《日本书目志》(1)据材料一,指出晚清时期翻译的西学书籍的类别呈现怎样的变化。(4分)类别1860—1899年1902—1904年数量比重数量比重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科技与变法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持这种观点的原

因。(4分)(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先进中国人传播科学所起的历史作用。(1分)答案(1)19世纪下半叶,以翻译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类书籍为主;到20世纪初,哲学、社会科

学类书籍的翻译量所占比重大。(2)认识:要实行全面变法必须要学习西方科技。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挽救民族危亡;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西方国家走向强盛的成功经

验。(3)推动中国近代化。解析第(1)问要注意根据材料一中数据的变化思考作答;第(2)问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当时的

时代特征分析;第(3)问从近代化的角度回答即可。考点四八国联军侵华14.(2018石家庄桥东期末,9)义和团在打击不法教会势力时宣传要杀“大毛子”“二毛子”

“三毛子”等,即所有的在华洋人、中国教民以及同外国事务有联系的人。这表明义和团的

落后性体现在

()A.盲目排外的倾向严重B.封建等级关系的森严C.领导指挥机构的松散D.蒙昧迷信的浓厚答案

A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题干描述义和团要杀“所有的在华洋人、中国教民以及同

外国事务有联系的人”,这一做法明显是错误的,体现了义和团运动盲目的排外性。15.(2018廊坊二模,13)宣化知府赵坡邻的诗云:“荧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扶持王母(慈禧)车,

同出居庸口(北京西部的居庸关)……崎岖汾晋达秦中,行殿茅茨罢雕扣。”其记述的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

D本题以诗切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诗中第二句提到的人物为“慈禧”,省略号

后第一句内容指的是她的行踪,即到达“秦中”。据所学可知诗句记述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期

间慈禧逃跑至西安。16.(2018石家庄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模拟,11)右图为1901年英国一刊物登载的一幅《亲密而忧伤的离别》的漫画。漫画中李鸿章对着手拿借据的英、法、俄、日、德等国的侵略者说:“拿着你们的借据走吧!“这一漫画反映的是

()A.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借款B.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C.八国联军因没能瓜分中国而“忧伤”D.李鸿章为解决了中外纠纷而感到“甜蜜”答案

B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俄、日、德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李鸿章为清政府的主要代表。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镇压中国人民的抗争,故A错误;漫

画中的“忧伤”指的是李鸿章因清政府被迫支付列强巨额赔款而忧伤,并非八国联军的“忧

伤”,因此C错误;D的观点不正确。17.(2016石家庄裕华毕业班模拟)这一段历史是中国人民积郁多年反抗列强侵略义愤的总爆

发,其英勇斗争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这一段历史”指

()A.太平天国运动B.百日维新C.五四运动D.义和团运动答案

D解答本题应注意题干中的“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甲午中日战争中

国战败,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而义和团运动则让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英勇反抗的精

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所以答案为D。考点五辛亥革命18.(2018雄安新区测试,4)以下照片中人物形象的变化说明了

()

A.当时剪掉辫子成为一种时尚B.他同清朝决裂,欲以革命挽救中国C.他认为通过改革可以挽救中国命运D.他受到外国思想的重大影响答案

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辫子的去留”的理解。清朝入关后要求全国男子必须留有

辫子。孙中山断发剪辫表明他同清政府决裂决心坚定,要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挽救中

国。A、C观点错误;剪辫代表的是同清政府决裂的坚定决心,并非受到外国思想的重大影响,

D排除。19.(2018邯郸一模,12)陈独秀说:“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

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欧美社会国家的文化制度,连影儿也没有,所以口一张,手一伸,不知不觉

都带君主专制的臭味。”可见,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A.没有触及封建制度B.没有真正触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旧思想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D.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答案

B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显示了辛亥革

命失败的原因是旧思想在当时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这些陈旧思想的存在导致辛亥革命的失

败。20.(2017石家庄桥东二模,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失败所造成的影响是:越来越多的汉人感到,他们的前途在于彻

底地推翻满人的王朝。这样的事业无法通过和平的变革实现;只有来自下层的流血革命才有

可能实现。孙中山带头推进了这一事业。材料二

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历史主要是连续不断的国耻纪录:从1842年《南京条约》至

1901年《辛丑条约》的一连串不平等条约;19世纪80及90年代朝贡国的丧失,以及清政府的内

政欠缺生机,都证实它完全无能力在现代世界中保护中国的荣耀。以前引以为豪的中央帝国

如今沦为半殖民地,1644年作为征服者进入华夏的满人在公众面前丢尽脸面。在清朝入关后2

68年的统治中,反满情绪自始至终从未消失。尽管他们的活动并未导致满族统治的立即覆灭,

但革命的萌芽却在地下组织与秘密会社中保持着活力……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正是深深地植

根于这一传统。近代西方的伟大革命,如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以及法国大革命,

均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主、独立、人权、平等、自由等观念风靡于中国青年的思

想中。此时,民族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中国革命性变革的推动力。——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1)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影响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有哪些。(6分)(3)依据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3分)答案(1)使人们认识到要进行革命;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2)清朝的衰败;人民起义的传统;外国资产阶级革命及思想的影响。(3)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解析第(1)(2)问需要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作答;第(3)问注意结合二者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

地位回答。考点六中华民国的创建21.(2018石家庄长安一模,12)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

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被后人誉为“旧邦改造”,其史实依据是

()A.辛亥革命的爆发B.清朝统治结束C.中华民国成立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答案

C解答本题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12年”。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建立

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这种“变局”和“创举”被后人誉为“旧邦改造”。22.(2018衡水五中期末,9)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

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以下符合“有缺点”的是

()A.没有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只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B.是由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C.《临时约法》颁布时清政府还没有灭亡D.《临时约法》中没有提到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答案

A本题考查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这是一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宪法,

没有真正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它的局限性之一。23.(2017石家庄初中毕业生基础知识与能力学习评价,9)“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

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对此表述错误

的是

()A.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共和制度B.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C.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具有革命性、民主性答案

B本题为否定式选择题。题干中的材料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根本目的在

于维护共和制度,具有革命性、民主性,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

布时清朝已经灭亡。故本题选B。24.(2016石家庄裕华毕业班模拟)1925年,孙中山抱憾而逝,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

秩序,但孙中山为进步奠定了基础,其追随者得以在此基础上为实现其遗志而奋斗。孙中山为

进步奠定的基础是

()A.北伐战争取得胜利B.成立南京国民政府C.推翻封建专制制度D.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答案

D本题考查孙中山先生的主要功绩。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

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故正确答案为D。25.(2018廊坊二模,14)西方话剧传入中国后被称为文明戏,不少剧作家通过改编莎士比亚话剧

来讽刺时政。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麦克白》在1916年被改编成话剧《窃国贼》,轰动一时。

该话剧讽刺的是

()A.慈禧太后B.李鸿章C.袁世凯D.蒋介石答案

C据所学可知,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

采取了一系列复辟帝制的举措。故该话剧讽刺的人物是袁世凯。考点七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26.(2018石家庄桥东期末,12)下表中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爆发B.护国战争爆发C.军阀割据混战D.中国加入“一战”农户1914—1918年减少1500多万户耕地1914—1918年减少2600多万亩荒地1914—1918年增加4900多万亩陆军1914—1919年增加92万多人军费1916—1918年增加5000多万元答案

C

解答本题要注意表中的年份。由表中涉及的时间段可知中国当时处于北洋军阀政

府统治时期,其间各派军阀为了争夺地盘、人口彼此间展开了乱战,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灾难。27.(2016保定二模,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袁世凯主要活动大事年表时间事件1895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新建陆军”。小站练兵是中国新式军队发展

的转折点,也奠定了袁世凯一生事业的基础1898年袁世凯曾支持维新变法,但之后又选择告密,得到升迁1901年袁世凯在山东创建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所官立大学堂——山东大学堂1905年袁世凯和张之洞一起参与废除科举制度。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聘请意大利人葛拉斯为教师。开始采用电报、电话进行联络。袁世凯奏请筹款自造京张铁路,派陈昭常、詹天佑为京张铁路总办,10月开工1912年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清朝统治到此结束1913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解散国民党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积极发展民族工业,统一货币,铸造“袁世凯银元”1915年袁世凯宣布恢复君主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接受“二十一条”大部分条款(1)大事年表体现了袁世凯生活在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代的主要特征。(4分)(2)你认为袁世凯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大事年表论证你的判断。(8分)答案(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外殖民扩张;中国民族

危机深重;阶级矛盾尖锐;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传播;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等。(2)既是一名封建统治者,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袁世凯背叛维新变法,接受日本的不平等条

约,恢复帝制,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一位封建统治者;袁世凯发展近代

军队,发展近代教育,引进先进技术,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化作出了贡献。解析第(1)问注意结合当时的世界局势和国内局势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归纳。第(2)

问根据表中的具体事件进行总结。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辩证、全面。B组2016—2018年模拟·提升题组(时间:45分钟分值:55)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2018衡水五中期末,5)洋务运动并没有意识到政权失败的原因,其实这是由当时的社会条件

和思想决定的,并且这一切的创新都是在封建统治的束缚之中进行的。所以说洋务运动注定

失败。这一内容揭示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是

()A.腐朽封建制度的严重束缚B.慈禧太后掌握实权C.缺乏民众的支持D.发展军事工业不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答案

A解答本题注意题干材料的第一句,它说明洋务运动的局限性之一是其是在腐朽的

封建制度的束缚下展开的,不能突破该制度的束缚,注定会失败。2.(2018石家庄桥西模拟,2)时任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之前,政府根本

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是政府还

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由此可见,“这笔赔款”给日本带来的影响是

()A.促进日本经济的发展B.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C.促进了思想解放D.改善了人民生活答案

A题干中的“这笔赔款”指的是《马关条约》中规定的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的2亿

两白银,这笔赔款对日本的近代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3.(2018石家庄桥东期末,7)此事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而且刺激列强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潮。此事指

()A.英国割占香港岛B.沙俄吞并中国北方大片领土C.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答案

C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

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大大刺激了列强瓜分

中国的野心,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知识归纳

1840—1901年,列强共发动了四次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战争。其中鸦片战争后强

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中国领土主权被破坏;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

俄侵占中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甲午战争后清

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八

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更是出现了“国中

之国”的局面。4.(2018石家庄桥东期末,8)维新运动兴起后,维新派创办学会、报刊、学堂,公开议论时政,宣

扬民权、平等和进化论等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这些活动产生的影响是

()A.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B.解放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思想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答案

B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分析选项可知A对应的是洋务运动;C同辛亥

革命有关;D的内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维新派积极宣传新思想,促进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

思想解放。5.(2018保定莲池一模,12)法国媒体曾刊登回国士兵的陈述:“从北堂我们开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