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整本书阅读经典试题汇编_第1页
2024届高三整本书阅读经典试题汇编_第2页
2024届高三整本书阅读经典试题汇编_第3页
2024届高三整本书阅读经典试题汇编_第4页
2024届高三整本书阅读经典试题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整本书阅读||2024届高三整本书阅读经典试题汇编(2)2024届高三复习备考资料汇总整本书阅读(2)

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一、(2024·江西南昌三校高三上期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问菊①潇湘妃子(林黛玉)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注】①《问菊》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黛玉问“众人”,“众人”却无一人知道秋在哪里?起笔即不凡,见花又见人。B.“负手”,写出了“访菊”之人的闲适;“喃喃”二字,则是“叩问”的细节描摹。C.颈联“圃露庭霜”描绘园圃露水冷清,庭院寒霜凝降,透着一种清新悠然之美。D.全诗采用“问”的口气,一方面与诗的标题紧扣,另一方面使诗有一种含蓄之韵味。2.《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新”在何处?(6分)

二、[2024·浙江省台州温州高三期末联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咏菊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诗从秋夜的新霜落笔,一个“轻”字,表达出悄无声息的氛围,却透出寒冷和萧瑟。B.白诗写严寒刺骨时,芭蕉折断、荷花歪斜,从侧面衬托出东篱菊的傲霜耐寒。C.元诗首句赞叹陶渊明屋舍外所种秋菊之多,花开之盛,环境清幽雅致,令人心情愉悦。D.白诗和元诗都托物言志,盛赞菊花凌寒傲冷的清高坚贞品格。4.同样是咏菊,元稹“遍绕篱边日渐斜”,《红楼梦》中林黛玉也“绕篱欹石自沉音”。请简要分析两人“绕篱赏菊”这一行为背后情感的异同。(6分)

三、[2024·北京石景山高二上期末]阅读下面摘自《红楼梦》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问菊潇湘妃子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1】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对菊枕霞旧友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2】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注释:【1】蛩病:喻蟋蟀凄切的叫声。【2】科头:指不戴帽子。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菊》作者是林黛玉,“东篱”典故来自陶渊明,符合她恬淡平和的气质。B.《对菊》作者是史湘云,诗中的赏菊情态大有后来她“割腥啖擅”的风范。C.“圃露庭霜”写出菊之生长环境,与《葬花吟》中“风刀霜剑”意蕴类似。D.两首诗描写的重点不同,一写问菊,一写赏菊,但都引傲世菊花为知音。6.曹雪芹善于通过小说中人物创作的诗词表现其个性特征。这两首诗同为菊花诗,但诗中寄寓的人物情感、志趣等颇有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解说。

四、[2024·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②醉,狂歌五柳前。【注】①辋川,水名,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下,王维曾在此隐居三十余年。裴迪,王维诗友。②接舆: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装狂遁世。7.下面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山中秋景。“转”字化静为动形象写出山色因季节而变的动态;“日”字让流动的水带给人始终如一的守恒之感。B.颔联写诗人在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日暮蝉鸣。柴门表现田园隐居生活;倚杖临风,则表现了诗人安闲、潇洒的意态。C.尾联用典,诗人自比楚狂接舆,塑造出完全不同于颔联的狂士形象,以此表现自己与裴迪痛饮狂歌,相酬为乐的情景。D.本诗是一首兼具诗、画、乐的五律。风光、人物、歌声,接替呈现,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8.阅读以下链接文字,回答问题。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两个字上化出来的。”——(选自《红楼梦》“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有改动)化用是一种修辞手法,即将他人作品语言,根据表达的需要,重新组合,灵活运用。虽然黛玉认为前人的句子更“淡而现成”,但本诗的化用仍有其精妙之处,请你结合前人诗句分析本诗化用之妙。

第四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一、[2024·温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宝玉又笑道:“姐姐知道体谅我就好了。”又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二人正说着,可巧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宝钗指他道:“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说的个靛儿跑了。宝玉自知又把话说造次了,当着许多人,更比才在林黛玉跟前更不好意思,便急回身又同别人搭讪去了。1.有人认为加点字赘余,你认为呢?请简要分析。(5分)

2.语义双关指利用词语或句子的两种有联系的意义构成双关,达到一箭双雕、婉转含蓄的效果。请分析画横线句的双关语义。(4分)

二、[2024·云南部分学校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3~5题。《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且关系复杂。用《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

,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差序格局是在以血缘、地缘等为纽带的熟人社会里,“以‘己’为中心”,“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即每个人社会关系的出发点都是“己”,他的人际关系也由亲到疏、由近到远推展开来。《红楼梦》的人物关系

,他们以自己为中心,按照家族和社会关系形成一个个网络,每个网络的大小又与中心的势力密切相关。例如,贾府这座宝塔顶端的贾母位高权重,以她为中心的网络自然又大又远。看看贾母八旬之庆,拜寿者上至皇亲国戚、中央及地方长官,下至家中管事人,寿宴就摆了八天。贾府被抄后,这个网络随着中心势力的减弱而迅速缩小。这不正是差序格局在传统社会中的生动体现吗?可以说,读《乡土中国》让我们从理论层面了解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特性;

,又让我们从感性层面加深对《乡土中国》的理解。运用互文对读法阅读这两本书,互为表里、相互补充、相互印证,能够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4.下列句子中的“看看”和“看看贾母八旬之庆”中的“看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B.你身体不舒服,今天我陪你去看看医生。C.多听听别人的意见,看看别人的做法,或许有益。D.学习一段时间后,别忘了站起来看看窗外的草坪。5.请根据第一段内容,为“差序格局”下定义。不超过60个字。(4分)

三、(2024·广东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团圆之日”被作者曹雪芹赋予了残缺和破碎的悲剧意蕴。第十八回中,元春于元宵节回贾府省亲,所点的四出戏大有深意——《一捧雪·豪宴》讲恩将仇报的故事;《长生殿·乞巧》表达高处不胜寒和对人间真情的渴望;《邯郸梦·仙缘》写人生福祸相依,蕴含人生智慧和超脱精神;《牡丹亭·离魂》表达对死亡的预感。概而言之,其中的意蕴就是盛极而衰,人生无常。元春的眼泪仿佛浸湿了书中每一个“团圆之日”。她没有出场的“元宵节猜灯谜”和“中秋赏月”情节也都预示着重要的事件即将发生并以“谶语”的形式关联贾府未来的命运。灯谜所呈现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的气氛,赏月时“闻笛落泪”的预感,都照应着“树倒猢狲散”的终局。曾雪芹用多种方式设置伏笔与隐喻,使之和贾府命运相互照应。节日的喜庆气与家族、个人的悲剧命运相互作用,形成了戏剧性的张力,丰富了《红楼梦》的美学意蕴。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长句,请改成三个短句。可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7.《红楼梦》中,元春在省亲之后的元宵节,让宫人送来灯谜让大家猜、同时要求贾府众人也各出一首灯谜附和,贾政看过灯谜之后,顿感不祥之兆,后来果然一语成谶。请从下面的灯谜中选择一个,指出谜底并简述它的“谶语”。①贾元春的灯谜: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②贾探春的灯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四、(2024·贵州省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金岳霖在纯粹论理的逻辑学著述中,征引《红楼梦》故事作为分析的例子,他认为《红楼梦》是一部“真实”的小说,真实小说里有真理。真理有科学真理、逻辑真理、历史真理、生活真理等,而

。作者通过小说建构了一种可想象的或可经历的真实生活的一个社会关系系统,即“构成我们日常经历的总和的东西”。也就是说“真实小说”里的人的生活,

,即给读者真实的感受。金先生用《红楼梦》故事作为案例分析:你可以设想林黛玉嫁给他人而不是贾宝玉。严格说,你的设想并无矛盾。从纯粹的一致性看,林黛玉可以嫁给他人,

,她就不是林黛玉,而是另一个不同的人,并且对她的描述事实上是不恰当的。因为对林黛玉的描述被看作恰当的,所以我们大多数人在某种程度上认识的林黛玉,在婚姻问题上是非贾宝玉不嫁的。这给予读者一个历史、情感、文化、环境、习惯、风俗的真实想象的生活世界,即换了林黛玉的生活世界,她就不是林黛玉。金先生说:“我个人认为真理可以分为了解世界的和改造世界的。”由此可知,像《红楼梦》这类含藏极为丰富的“真实小说”里的“真理”正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利器。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9.金岳霖从逻辑学的角度鉴赏《红楼梦》,成为逻辑论理之极佳的案例,令人耳目一新。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话题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例句:如果曲高和寡,那么谁也看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杰作了。

10.有的文本把上面文段中加点词“含藏”改为“蕴含”,请简要分析这两个词在表意上的不同。

五、(2024·湖北省七市州3月联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大家用完饭一般会说“吃完了”,而陕西话与河南话则可能会说“吃毕了”或“吃毕咧”。普通话里大多将“完”“毕”连用,或单取“完”字,很少搭配使用“毕”字,但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这里“毕”表示“完成”,“寿毕”即“祝酒完成”。而杜牧挥洒自如写下的《阿房宫赋》里,亦有“六王毕,四海一”之句为证。由此可见,陕西、河南的朋友真是开口就有“古人之风”。古语是别于今语的存在,方言对标的则是普通话。

,证明其具备的强大生命力。只要我们留心一瞥,就会发现今天口耳之间的古语确实很多。古语的方言不仅有趣,还很美,甚至能够打破各地方言的刻板印象。“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江南烟雨之感,在活泼可爱的四川朋友口里,

。如此诗意的叫法,实则来自《诗经·采薇》所说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飞飞”即“霏霏”,就是描述毛毛雨之细小的情状。此外,还有类似“纸飞飞儿”的说法,指碎纸或小纸片。1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2个字。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吃毕咧”的“咧”与《荷花淀》中“小华哩”的“哩”都是地方方言,但意思不同。B.“寿毕”中“毕”字在古语中“完成”的意思一直沿用至今,如:礼毕、锋芒毕露。C.“挥洒自如”应改为“洋洋洒洒”,两者虽意思相近,但是“挥洒自如”不能作状语。D.“口耳之间”的“间”读jiān,和《祝福》中“眼珠间或一轮”中“间”的读音不同。13.《红楼梦》中的方言词语表现力极强,有雅俗共赏之效。请简要分析加点词语的含义及妙趣。(任选一例)(1)凤姐笑道:“好兄弟,你是个尊贵人,女孩儿一样的人品,别学他们猴在马上。下来,咱们姐儿两个坐车,岂不好?”宝玉听说,忙下了马,爬入凤姐车上,二人说笑前来。(2)贾母啐道:“下流东西,灌了黄汤,不说安分守己的挺尸去,倒打起老婆来了!凤丫头成日家说嘴,霸王似的一个人,昨儿唬得可怜。要不是我,你要伤了他的命,这会子怎么样?”

六、(2024·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有删减)14.本段文字使人直观地感受到宝玉的“多情”。这一表达效果是怎样取得的?

15.黛玉初见宝玉,为何觉得“眼熟”?请结合文段内容与《红楼梦》相关知识予以分析。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甄士隐与贾雨村是作为“对立幻象”存在于《红楼梦》全书的叙事之中的。甄士隐是人世间与太虚幻境的连接点,贾雨村是人世间与贾府的交汇处,他们两人又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印证了太虚幻境与贾府是虚实相映的。看似虚幻莫测,实则真实可感,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真实感与情感体验。而作为“对立”呈现的形象,他们又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物,一种是以甄士隐为代表的超然出世的人物,一种是以贾雨村为代表的热衷名利的人物。后者在前者的眼里是虚无,前者在后者的眼里是疯癫,二人最后在觉迷渡口相遇,如同开头在葫芦庙比邻而居的情况一般。二人所经历过的世间纷扰都像是南柯一梦,梦醒之后的再次相遇则暗示着一切都仿佛回到了原点:甄士隐已悟道成仙,冷眼旁观世间百态;贾雨村却因贪赃枉法,终被削籍为民。这时已然超脱的甄士隐以“老仙长”的身份出现,并作为精神导师来对贾雨村进行点化,体悟人生真谛,从而使得二者又在对立中回归了统一。16.下图是根据上文第二段制作的内容结构图,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7个字。八、(2024·北京通州高三上期末)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红楼梦》第六回写道:家中冬事未办,狗儿未免心中烦虑,吃了几杯闷酒,在家里闲寻气恼,刘氏不敢顶撞。因此刘姥姥看不过,乃劝道:“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①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碗的饭呢。②你皆因年小时节,托着你那老家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了什么男子汉大丈夫了。③如今咱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罢了。④在家跳蹋会子也不中用的。”17.曹雪芹是善于创造和驾驭语言的艺术大师。如《红楼梦》中刘姥姥刚出场对女婿说的几句话,逻辑清晰,表达得体。请依次分析上面4句话的精彩之处。

18.刘姥姥虽是一个小人物,但在《红楼梦》一书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结合全书,请你简要分析刘姥姥这个人物的作用。

第五部分:写作一、[2024·河北邢台宁晋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当一个人与自己相遇,于是,孔子有了三千弟子,唐太宗有了贞观盛世,曹雪芹有了《红楼梦》,陈景润有了《哥德巴赫猜想》,郎朗有了《纽约狂想曲》,大国工匠有了可百年传承的独门秘技,中华民族有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