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诗文积累与阅读:教材古诗词梳理和训练 课件_第1页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诗文积累与阅读:教材古诗词梳理和训练 课件_第2页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诗文积累与阅读:教材古诗词梳理和训练 课件_第3页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诗文积累与阅读:教材古诗词梳理和训练 课件_第4页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诗文积累与阅读:教材古诗词梳理和训练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13.野望*唐·王绩诗词原文理解鉴赏东皋薄bó暮望,徙xǐ倚yǐ欲何依。[薄暮:傍晚。薄,接近。徙倚:徘徊。]内容:以“望”字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心情。炼字、情感:“徙倚”,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郁郁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写:写远望夕阳余晖晕染下的树木和山峰的景色,是静态的远景。手法、情感:寓情于景,渲染诗人孤寂苦闷的心绪。牧人驱犊dú返,猎马带禽归。[犊:小牛。这里指牛群。禽:泛指猎获的鸟兽。]描写:特写牧人日落而息、猎人满载而归的画面,是动态的近景。情感:“返”“归”两字进一步反衬诗人忧郁、孤独无依的心情。链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采薇:采食野菜。比喻隐居不仕。]用典:运用伯夷、叔齐首阳山采薇而食的典故,表达诗人对古时的隐者伯夷和叔齐的怀念。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先贤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手法、作用:首尾呼应,直抒胸臆,收束全诗。【参考译文】傍晚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主旨情感】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天薄暮时分闲适的田园风光,抒发了诗人彷徨、孤独的心情和隐逸山林的愿望。【写作特色】遣词造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一洗齐梁以来的雕饰浮艳之气,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14.黄鹤楼唐·崔颢诗词原文理解鉴赏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用典: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炼字:“空”字强调空间上的虚无,抒发鹤去楼空、物是人非的无限感慨。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炼字:“空”字强调时间上的邈远,重在抒情,表达了诗人因漂泊在外而产生的孤独、寂寞和惆怅之感。修辞:双关。“不复返”一语双关,不仅写出了黄鹤不再回来,更暗示岁月一去不复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川:平川、原野。历历:分明的样子。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内容:从怀古之思回到现实,写登楼所见明丽的景色,境界阔大,色彩鲜明。画面: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上那一棵棵葱翠的树木,清晰可辨;长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语言: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乡关:故乡。]修辞、情感:运用设问,即景生情,以“愁”字收篇,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参考译文】昔日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飘飘荡荡的白云。晴日里汉阳原野上树木分明可见,鹦鹉洲上草木茂盛。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笼罩江面的雾霭,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主旨情感】本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远眺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吊古怀乡之情。15.使至塞上唐·王维诗词原文理解鉴赏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内容: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单车”表现出形单影只的情状,表达了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欲问边”交代了出使的目的;“过居延”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孤寂的心情。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修辞:运用比喻和对偶,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诗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炼字:“出”“入”描绘动态景物,与颈联“直”“圆”描绘静态景物相结合,使画面富有变化,意境深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烟:指烽烟。长河:指黄河。]画面:极目大漠,不见村落,只见一线孤烟,冲霄上腾,与天相接,显得格外笔直;遥望长河,不见树木,只见一轮落日在河面活动,显得格外浑圆。这两句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炼字:“大”写出了边塞沙漠的浩瀚无边;“长”写出了黄河横贯沙漠、杳无尽头的景象;“直”写出了孤烟直上云霄的气势,有雄浑壮阔之美;“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之感。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候骑: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都护: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用典:运用“燕然勒功”的典故,暗示前方战事取得了胜利。这里“燕然”不是实指燕然山,而是借指前线。内容、情感:诗人行至萧关,得知前线大捷,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漠雄浑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有的只是慷慨悲壮的情感,表现出诗人的达观。【参考译文】轻车简从去慰问边关守军,我作为使者经过辽远的边塞地区。(我)恰似飘飞的蓬草随风飘转出汉塞,又像振翅北飞的归雁飞入胡天。浩瀚沙漠中一柱烽烟直上云天,黄河边上落日正圆。走到萧关,遇到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得知统帅正在前线。【主旨情感】本诗通过描写出使塞外途中所见的壮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因受排挤而孤寂、飘零的心情,以及面对大漠雄浑的景色而升华出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16.渡荆门送别*唐·李白诗词原文理解鉴赏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从:往。]内容: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大荒:辽远无际的原野。]内容:以移动视角描写景物变化。炼字:“随”“入”两字化静为动,使景物富于动态,显得视野辽阔,境界高远。链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内容: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水中映月图、天边云霞图。修辞:运用比喻,写映入水中的明月如同明镜,表现江水的澄澈和平缓;写江上的云霞如同海市蜃楼,表现了云霞的变幻多姿。情感:这两联所写景物,或天高地远、气象阔大,或风物灵动、景色优美,正是作者喜悦开朗心境的展现,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怜:喜爱。]修辞:运用拟人,表现了故乡水万里相送,对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照应诗题。情感: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水情深意重,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参考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要前往楚国的境内游览。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奔涌着流入辽远无际的原野。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天边云霞飘飞,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船。【主旨情感】这首诗通过对长江沿途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原野、明月、云霞构成的奇丽画卷,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17.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诗词原文理解鉴赏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初:刚刚。]内容:首联点题。第一句点明地点,交代游踪;第二句写景,从大处落笔,勾画西湖早春的轮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暖树:向阳的树。]炼字:“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表明莺尚少,燕不多,写出了西湖早春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争”“啄”将早莺争相飞向暖树、新燕衔泥筑巢的动态场景描写得惟妙惟肖,准确表明时间是早春。修辞: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炼字:“乱”字写出了花的颜色和种类繁多,突出了早春花的特点;“浅”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渐绿,但尚未丰茂,只能遮没马蹄的特点。两字点明早春时令,突出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内容、情感:颔联写禽鸟活动,颈联写植物生长,流露出诗人对眼前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炼字:“湖东”点明诗人行踪,呼应首联。“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早春的湖光山色之中。“绿杨阴”“白沙堤”,颜色鲜明,一派春和景明气象。手法、情感: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参考译文】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以西,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纷繁的花朵竞相开放,渐渐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总觉游赏不够,那笼在绿色杨柳阴里的白沙堤多么富有春意。【主旨情感】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早春西湖明媚的春光描绘得生机盎然,抒发了诗人游览西湖的喜悦之情。【写作特色】①紧扣“早春”着笔,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②除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外,其余三句都寓情于景。18.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诗词原文理解鉴赏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结庐:建造房舍。]内容:前四句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手法:设置悬念,引发人们对诗人身居闹市却感受不到车马喧嚣的思考。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尔:如此,这样。]修辞:运用设问,自问自答,揭开“无车马喧”的谜底。“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体客体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有情趣。“心远地自偏”一句,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做出了回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炼字:“悠然”写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手法:以客观景物“菊”“南山”衬托诗人乐得其所的“悠然”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气:山间的云气。日夕:傍晚。]手法:借景抒情,动静结合。借日暮南山云气缭绕、飞鸟相伴归巢的景象,含蓄地表达诗人弃官归隐后自在的心境。画面:在南山飘浮着云气暮霭,沐浴着夕阳的余晖,禽鸟结伴归巢,鸟声啁啾,给山的幽静增加了几分生机。链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内容:“真意”指自然之趣,既表现为山水田园的具体“自然”,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抽象“自然”。以哲理句结尾,给人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情感: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参考译文】建造简陋的房屋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没有车马往来的喧嚣。要问我怎么能够这样?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就自然会偏僻安静。在东篱边上采摘菊花,闲适淡泊中,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间的云气和黄昏的夕阳都十分美好,鸟儿结伴归来。这情景中蕴含人生真正的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主旨情感】这首诗从居住的草庐写起,描绘了诗人归园田居后悠闲的生活和南山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1.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野望》描绘了作者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表达了作者彷徨、孤独和苦闷的心情。()(2)《黄鹤楼》中“悠悠”一词写出白云飘飘荡荡的样子,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在的心境。()【解析】表现的是作者对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3)《使至塞上》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解析】表现的是作者对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4)李白年轻时曾“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渡荆门送别》就写于他乘舟东下、出蜀入楚的途中。()(5)《钱塘湖春行》最后两句间接抒情,点明湖东景致不足称道,而白沙堤景致最美。()【解析】“最爱”一词直抒胸臆,“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阑。(6)《饮酒》(其五)全诗融说理、抒情、写景于一体,表现了陶渊明厌弃世俗、陶醉自然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解析】“最爱”一词直抒胸臆,“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阑。×√2.《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教材“思考探究”)前两联都是先从神话传说起笔——“黄鹤去”“黄鹤不复返”,然后再回到现实情境——空荡荡的黄鹤楼和独自飘荡千年的白云,转换自然,情景交融。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3.《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教材“思考探究”)“直”表现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了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特点;“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圆,写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这两句诗对仗工整(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了神奇的大漠风光,表现了诗人悲凉、孤寂的情感。4.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轼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教材“思考探究”)【变式设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说明理由。“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19.春望唐·杜甫诗词原文理解鉴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炼字:“破”字写尽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深”字再现荒无人烟的凄凉,为全诗营造了凄惨的氛围,奠定了哀伤的基调。手法、情感:融情于景。“国破”与“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形成强烈的反差,真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炼字、修辞:“溅”“惊”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借“花溅泪”“鸟惊心”把诗人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与愁绪表现出来。手法:以乐景写哀情。通过美好景物的衬托,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思念家人的深沉情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修辞:运用对偶和夸张,“连三月”说明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难得。情感:“家书抵万金”与“恨别”相照应,写出了因战事使消息隔断,久盼音信不至的迫切心情,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浑:简直。胜:能够承受、禁得起。]描写:运用细节描写。用“搔”这一动作写诗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白头”“更短”“不胜簪”这些细节描写,传神地表现出诗人忧愁程度之深,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伤时、思亲之情。【参考译文】国都沦陷后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的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感伤时事,看到鲜花反而落泪;久别家人,听到鸟鸣反而心惊。战事到如今仍连续不断,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头上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住簪子了。【主旨情感】这首诗围绕“望”字展开,融情于景,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20.雁门太守行唐·李贺诗词原文理解鉴赏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城欲摧:城墙仿佛将要坍塌。]内容:首句写城外的敌军,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借压城的黑云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氛围和危急形势。炼字: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角:军中号角。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描写: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了战争的悲壮和惨烈。炼字:“满”字扩大了激战场面,反映出边防将士英勇杀敌的冲天气势。“凝”字形象地描绘出血流遍地的场景,从侧面烘托出战斗的激烈。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为下面写友军驰援做铺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用典: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以言悲壮之意。链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易水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玉龙:指宝剑。]用典:用燕昭王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含蓄地点出了诗作的主旨,表现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表达了舍身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参考译文】敌军像天边乌云一样重压下来,城墙仿佛将要坍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秋色里,军中号角声响彻云霄,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援军半卷着红旗,趁夜奔袭到易水边,夜寒霜重,连进攻的战鼓也郁闷低沉擂不响。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将士们)甘愿高举宝剑,战死沙场。【主旨情感】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诗人用极凝练的方式概括了这场战斗的艰苦,高度赞扬了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他们舍身报国的豪情。21.赤壁唐·杜牧诗词原文理解鉴赏折戟j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戟:古代兵器。销:销蚀。将:拿,取。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手法:借物起兴。从古战场上发现“折戟”并磨洗,从而兴起对前朝人物事件的感叹,暗含岁月流逝和物是人非之感。“认前朝”进一步引发诗人思绪,为下面论史抒怀做铺垫。炼字:“将”“磨”“洗”“认”四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这一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自然引起对历史的咏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即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用典:化用典故,以小见大,借“二乔”可能的命运暗示魏、吴两国的势运,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情感:慨叹自己生不逢时,缺少像周瑜那样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抑郁不平的心情。【参考译文】折断的战戟沉没在泥沙中,还未被完全销蚀,拿起来自己磨洗一番,辨认出是数百年前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那么大乔、小乔将被关进春色浓浓的铜雀台中了。【主旨情感】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借一段折戟而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二乔”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势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含蓄地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22.渔家傲宋·李清照诗词原文理解鉴赏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云涛: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星河:银河。]内容:写词人梦中所见景象。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炼字:“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转”“舞”二字,既形象地描绘了繁星的闪烁流逝,又将词人在风浪中颠簸的感受真切地表达出来。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殷勤:情意恳切。]内容: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谛听垂问。“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炼字:一个“归”字,表现了词人在经历了人生的奔波后,希望得到美好归宿的情感。“殷勤”一词,则暗示了在经历了人生的冷漠后,多少心愿,终于得到了诉说的机会,自然引出下阕。我报路长_日暮,学诗_有惊人句。[报:回答。嗟:叹息,慨叹。谩:同“漫”,空、徒然。]用典:“路长”“日暮”化用《离骚》诗句,表现了词人上下求索的意念和过程。炼字:“嗟”字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谩”字流露出心中的惆怅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举:高飞。]用典: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以状腾飞之态,更喻腾飞之志。借用“三山”传说,暗示词人空有才华却无法施展的困境。链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文化常识: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参考译文】天幕上如波涛翻滚的云团相接,又和拂晓的浓雾连在一起,银河流转,仿佛有千百风帆随云涛起伏舞动。梦魂仿佛回到天帝居住的地方,听到天帝情意恳切地问我要去什么地方。我回答天帝说要走的路很漫长,又叹息天色却已黄昏;学习作诗,空自写出惊人的句子却无人欣赏。(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大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如飞蓬般轻快的船,直送往三座海上仙山去吧!【主旨情感】这首词通过记梦,将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神奇的梦境,抒发了词人内心的苦闷和对现实的不满,也表现了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和向往。【写作特色】①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②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23.浣溪沙北宋·晏殊诗词原文理解鉴赏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炼字:“新”“旧”对比,表达了美景依旧而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惆怅。手法、情感:“夕阳西下几时回”借景抒情,生动形象地倾诉了词人满腔的沉郁,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对年华将逝的伤感,暗含了但愿美好事物重现的情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手法、情感: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易逝的感伤之情。“花落去”是伤春,“燕归来”是伤别,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委婉含蓄地抒发了伤别怀旧之情。炼字:“独”字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徘徊”是动作描写,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将词人对春天、年华和美景的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参考译文】唱一曲新词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能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中铺满落花的小路上,(我)独自徘徊。【主旨情感】这首词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和新旧事物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易逝、物是人非、好景不长的感伤之情。1.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春望》所写意象甚多,从远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荒草残木,再到近景的春花飞鸟,一直到自身的白发,步步推进,“镜头”越来越小,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渗透凝缩在诗人自己身上。()(2)《赤壁》是作者经过当年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作。()【解析】“经过当年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表述有误,这并不是赤壁之战的战场。√【解析】“经过当年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表述有误,这并不是赤壁之战的战场。×(3)《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2.(2020·达州)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教材“思考探究”)示例: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3.细读《赤壁》《渔家傲》,想一想:这两首诗词分别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教材“思考探究”)杜牧的《赤壁》,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李清照的《渔家傲》,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八年级(下)24.关雎《诗经·周南》诗词原文理解鉴赏关关雎jū鸠jiū,在河之洲。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qiú。[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好逑:好的配偶。逑,配偶。]手法、内容: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青年男子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渲染了和谐悠扬的气氛。三、四句统领全篇,奠定了全篇基调。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流:求取。寤寐:这里指日日夜夜。思服:思念。悠:忧思的样子。]内容: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手法:运用了双声词(如“参差”)、叠韵词(如“窈窕”),增加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炼字:两个“寤寐”写追求、想念的迫切心情。两个“悠”字均以感叹语气给出,加重了感悟色彩,表现了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芼:挑选。]手法、内容:虚写小伙子想象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以“琴瑟友之”表现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以“钟鼓乐之”描绘婚礼的盛况。诗的格调轻松明快,与第二章的迂回低缓形成鲜明对照。【参考译文】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双双飞落在水中的陆地上。那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的好的配偶。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求取。那文静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着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叫人翻来覆去难以睡着。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去采摘。那文静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那文静美好的女子,敲钟击鼓使她快乐。【主旨情感】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男子对意中人思念、追求的过程,真切地表现出男子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青年追求爱情的纯洁愿望,风格健康明朗。25.蒹葭《诗经·秦风》诗词原文理解鉴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苍苍:茂盛的样子。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流。从:跟随、追寻。阻:艰险。溯游:顺流而下。]手法:每章前两句以“蒹葭”起兴,交代了时令、地点和景物,描绘了一幅芦苇茂盛、露重霜浓的萧瑟晚秋图,渲染了萧索凄迷的气氛,为人物活动提供特定的背景,烘托了主人公所思不见的惆怅之情。内容、情感:每章三、四句交代主人公所追寻的对象,点明诗歌主题。每章五至八句描绘追寻之路困难重重的情状,表现了主人公执着追求、思见心切的感情。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晞:干。湄:岸边。跻:(路)高而陡。]炼字、情感:①“苍苍、萋萋、采采”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主人公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②“为霜、未晞、未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③“方、湄、涘”追寻地点的变化,“溯洄”“溯游”追寻方式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不畏艰险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行踪不定,难以寻觅。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未已: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涘:水边。右:向右迂曲。沚:水中的小块陆地。]表现形式: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使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反复的美感,不仅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追寻伊人的艰难过程和急切心理,还起到了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参考译文】河畔芦苇非常茂盛,清早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所爱的人啊,她就在水的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在水中央。河畔芦苇非常茂盛,清晨白露还没有干。我那所爱的人啊,她在水与草相接的地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艰险又高陡。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在水中高地上。河畔芦苇茂盛鲜明,清晨白露还没有干。我那所爱的人啊,她正在水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艰险又迂曲。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主旨情感】这首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倾心追慕之思,及追寻而不得的惆怅之情,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2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诗词原文理解鉴赏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城阙:指长安。]炼字:“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长安城的景象,气象宏大,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字将远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不仅暗示了惜别的情意,还拓宽了诗歌的意境。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情感: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友人,减轻友人的孤独和伤感的情绪,惜别之中显出诗人旷达的胸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修辞、情感:运用对偶和夸张,一改送别诗低沉、伤感的情调,以豪迈之语话别,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以及对友人真挚深厚的情谊。哲理:真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限制。链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歧路:岔路口。]情感:“歧路”照应送别,以劝慰之言相赠,不要因离别而伤感落泪,要心胸开阔,坦然面对,豪迈之中更见情意绵长。【参考译文】三秦辅卫着长安,风烟笼罩着岷江上的五个渡口。与你同怀离别情意,因为都是做官在外之人。海内如果存有知己,远隔天涯也近似比邻。不要在分别的岔路口,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那样,眼泪沾湿手巾。【主旨情感】这首诗以全新的视角,劝勉好友乐观面对离别,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表达了诗人乐观旷达的胸襟,以及与友人真挚不变的情谊。1.《关雎》一诗开头为什么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教参“问题探究”)开头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雎鸠鸟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贴切自然,意蕴流畅。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富含哲理的名句,请加以赏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己,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这两句诗一改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出诗人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令人耳目一新。27.石壕吏*唐·杜甫诗词原文理解鉴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投:投宿。]内容:故事开端,写石壕吏乘夜抓丁。“暮”“石壕村”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描写:“逾墙走”这一动作描写写出了百姓惶恐不安的心理,暗示抓丁的频繁。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何:多么。]内容:故事的发展,写差役进门时的凶横和老妇的凄苦。手法:“呼”与“啼”,“怒”与“苦”,对比鲜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shù。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戍:防守。新:最近。已: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内容:故事的高潮,借老妇人之口,道出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不幸遭遇。手法:多角度描写,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给百姓造成的家破人亡的灾难;“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描写了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一贫如洗,表现了战争导致妻离子散的悲剧。情感:含蓄地赞扬了老妇在国家危急之下,自请应役,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内容:故事的结局,写老妇被抓以及诗人告别时的凄凉情景。炼字:“久”字表露出诗人无法入睡,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独”字暗示老妇已经被抓走。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和悲痛。【参考译文】夜晚投宿石壕村,有公差来抓壮丁。老翁越墙逃跑了,老妇出门查看。差役大声呼喝是多么愤怒!妇女大声啼哭是多么悲苦!我听到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我的三个儿子防守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战死。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生命永远结束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声音逐渐消失,好像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明我登上旅途,只能与老翁来告别。【主旨情感】这首诗通过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趁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诗词原文理解鉴赏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挂罥:挂着,挂住。罥,挂结。长:高。坳:低洼的地方。]内容、情感:写秋风怒吼,吹飞屋上茅草,表现出痛惜之情。炼字:“怒”写出了秋风之狂,把秋风拟人化,使“卷我屋上三重茅”富有动态和感情色彩。“卷”“飞”“渡”“洒”“挂”等动词组成了一幅鲜明的秋风怒号图,写出了风大势猛,渲染了凄苦的氛围,衬托出诗人焦灼、痛惜的心情,为下文雨夜屋漏做铺垫。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忍:狠心。能:如此、这样。]内容、情感:写村童偷茅而去,表现出焦灼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描写: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将顽童公然抱茅和诗人喝止不住的情景叙述得绘声绘色。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向:接近。何由:怎能、如何。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内容、情感:写秋雨漏屋,生活简陋,表现出自我反思、自我哀怜的情感。手法:运用环境描写,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时间和天气变化,并渲染暗淡的氛围;二是写生活环境,烘托诗人凄惨苦闷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胸襟蓄势。修辞:运用比喻,将又硬又冷的被子比作“铁”,形象地写出了被子的破旧不堪;将“雨脚”比作连续不断的“麻”,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两者都表现了诗人生活的凄苦、困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寒士:贫寒的士人。突兀:高耸的样子。]内容、情感:写广厦存寒士的人生理想,坦露出不顾己身、“大庇天下”的广阔无私胸怀。手法: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甘愿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强烈愿望。【参考译文】农历八月深秋时节,狂风怒号,卷走了我屋顶上多层茅草。茅草飞过江去,散落在江岸边,飞得高的在高高的树梢上挂着,飞得低的飘飘转转沉到池塘水中。南村一群小孩儿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抢掠的事。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我喊得唇焦口燥也喝止不住,只好回来拄着拐杖独自叹息。一会儿风停了,乌云黑得像墨一样,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粗布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屋子里到处没有干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下个不停。自从经历战乱以来,睡眠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贫寒的士人,让他们都开颜欢笑!房子不被风雨摇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主旨情感】这首诗描述了茅屋遭受风卷雨淋的情景,由个人的痛苦联想至饱经战乱、流离失所的寒士,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唤,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写作特色】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先叙述,后抒情。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29.卖炭翁唐·白居易诗词原文理解鉴赏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薪:木柴。苍苍:灰白。]内容:写卖炭翁劳苦悲惨的生活。先交代卖炭翁的基本情况,再对肖像做传神的描绘。“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为下文写宫使掠夺炭的罪行做铺垫。描写:运用外貌描写,写“两鬓”突出其苍老,写“满面”“十指”可见其生活的艰辛。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营:谋求。]内容:写卖炭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