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年级上册12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年级上册12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年级上册12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年级上册12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年级上册12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年级历史试题

说明:1.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作《春秋》,认为周文化优越于其他文化,因而强调“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并认

为夷狄是可以教化的,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孔子的这一

主张有助于()

A.消除地域间文化差异B.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

C.构建众星捧月的局面D.促进民族之间的交融

【答案】D

2.清初学者王夫之说:“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即置郡

县为“行其大公”。民初学者章太炎说:“古先民平其政者,莫遂于秦。”“平其政”即“使

人们在政治上平等”。“行其大公”和“平其政者”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序化

C.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D.郡县制更利于皇帝集权

【答案】C

3.“任土作贡”(依据土地具体情况,制定贡赋的品种和数量)现象古已有之,汉代形成制

度。唐代法律明文严格规定土贡征收数量、种类、时间及运输、库存、支用;唐后期地方官

员间馈赠礼物中有许多当地土贡物产,土贡流动距离近至同一州、同一道,远至跨州连郡。

唐后期这一现象()

A.促进了均田制、租庸调制瓦解B.为地方割据奠定了经济基础

C.表明了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减弱D.说明政府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答案】C

4.魏晋时期,大量的流亡农民投靠了封建主以求得庇护,大量农民沦为私家的佃客,从而

脱离了国家户籍的羁绊,成为"私属"。这一时期世家大地主占有了大量土地和不完全占有土

地上的依附农民一一部曲、佃客。这一社会现象()

A.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B.激化了社会的阶级矛盾

C.造成了政局的动荡不安D.妨碍了自耕农经济发展

【答案】D

5.南宋画家夏圭以山水画著称,其画中的主体景物往往偏离画面正中,形成边角式构图,

被人称为"夏半边"、"残山剩水",反映了南宋山水画构图不求对称、渲染恬淡,一改北宋山

水画构图工整、气势恢宏的特点。这种绘画特点的变化反映了()

A.文人画追求写实的艺术风格B.理学兴起制约了绘画的发展

C.艺术创作呈现世俗化的倾向D.政治环境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答案】D

6.下表为关于明朝倭患的部分史料。这些史料反映出明朝()

史料内容

《皇明大事梁本豪者,广东蛋首(少数民族)也......豪鼠于海曲,其党渐集至千余人,结

记》东倭西番,将寇省城,已有约为内应者矣

《惠州府嘉靖三十九年八月大旱,倭寇侵海丰,时潮贼张琏使其党王伯宣诱倭助己,

志》倭至潮,侵入海丰界

《潮州府陈世荣,澄海大家井人。隆庆元年丁卯,同余乾仁、连思恭等,乘倭乱纠集

志》二千余人,髡发为假倭肆劫

A.闭关政策加剧了倭寇之乱B.实行海禁存在一定合理性

C.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外贸易D.倭寇主体为沿海中国居民

【答案】B

7.下图是清朝前期的经济状况图。这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可以说明()

图1清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2《盛世滋生图》描绘清中期苏州商业景象

A.明清时期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B.城市经济与外贸活动的互动

C.农业发展助推工商业市镇崛起D.传统经济结构出现质的突破

【答案】C

8.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扬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列强也进行了交涉,认为

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

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这从侧面说明()

A.革命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B.舆论已经能够决定政治发展

C.清政府放弃了对革命的镇压D.列强公开支持中国革命运动

【答案】A

9.一战爆发后,协约国邀请北洋政府参战。1917年8月14日,北洋政府宣布对德宣战,

“以工代兵,赴欧参战”。此后,中国劳工几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线,从事挖战壕、修工事、

掘埋尸体、筑路架桥等等最艰苦繁重的工作。中国劳工参战()

A.为了迎合帝国主义的需要B.体现了军阀政权的腐朽

C.表明中国属于协约国成员D.目的是为了争取国际地位

【答案】D

10.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新者主张国民以爱国为先、为重,视家庭为爱国之障碍,号召

“家庭革命”。一些读书人甚而设想“废婚毁家”,由公产、公育、公养、公恤等社会制度

来履行原本由家庭承担的责任。上述思潮的产生表明()

A.辛亥革命强化民主共和观念B.五四运动促进民族觉醒

C.工业化增强了经济自立能力D.民族危机引发思想震荡

【答案】D

11.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先后与十几个国家签订了关税新约,废除了自1843年以来受不

平等条约束缚的片面协定税则,并于1929~1934年四次自主颁布实施国定税则,突破了被约

束长达80余年的“值百抽五”的协定税率。这一发展过程()

A.助推了民族经济的发展B.配合了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C.削弱了列强的侵略力量D.促进了国际国内市场的稳定

【答案】A

12.从1939年起中共中央领导人发表了一系列论著,如: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张

闻天《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陈云《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等;毛泽东特别强调党的建

设是一项“伟大工程”。上述活动

A.彻底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加强了党对民族战争的领导能力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正式形成

【答案】C

13.过渡时期,刘少奇提出农村党组织通过合作社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使合作社“成

为一个广“大的共产主义学校”。现阶段合作社任务是“与投机资本作斗争,与旧资本主义

成分斗争并组织小生产,以提高小生产的生产力;在将来则在极大地范围内改造小生产为大

生产”。这表明刘少奇主张()

A.逐步转变基层组织职能B.渐次推进社会生产关系变革

C借鉴苏俄经济建设经验D.维护社会市场环境公平正义

【答案】B

14.21世纪初,前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强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

经济发展、早日脱贫到的大逻辑和大前提。而在当下的精准扶贫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多

次强调“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这些观点意在()

A.促进产业布局的优化B.推动开发式扶贫发展

C.调整工农业产业比重D.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答案】B

15.2020年中央制定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2021年3

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

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2022年11月28日香港特首李家超宣布,已建议提请

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香港国安法进行释法。这些做法()

A.消除了香港原有选举制度的隐患B.拉开了香港同胞当家做主的序幕

C.解决了香港特区内部的深层矛盾D.有利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有效治理

【答案】D

16.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在不断转型,进一步从“被动应对”向“争取主动”转变,中国对

国际体系的参与由融入向塑造转变,即角色从“接受者”、“应对者”向“建设者”、“塑

造者”转变。这一转型()

A.表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B.缓和了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

C.开启了中国融入全球的进程D.解决了经济的逆全球化问题

【答案】A

17.12世纪的欧洲社会,思想和文化领域有了一些新变化。不少教士受君主委托著书立说,

大力宣扬国王功德和高贵出身。随着罗马法的复兴,出现了新的法学和政治观念:认为君主

权力的正当性来自法理,而不是来自宗教性的仪式——也就是说,来自血缘而非教会。欧洲

当时的这些变化()

A.根植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顺应了世俗权力强化的要求

C.表明俗权大于教权局面形成D.宣告了封君封臣制度的瓦解

【答案】B

18.15世纪,意大利人为了使服装符合人体结构和方便运动,通常在关节处留出缝隙并用绳

带连接,使里面的白色内衣露出来,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同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可

以摘卸、独立剪裁、独立制作的袖子。意大利人的这一服饰风格()

A.成为挑战神学世界观的关键B.借鉴了科学革命的研究成果

C.反映出新教倡导节俭的观念D.渗透着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答案】D

19.1875年宪法确定了法国共和体制,虽然这是一个“连自己名称都几乎不敢宣布的不光彩

的共和国”,但他终于站起来了。在此以后,法国虽相继出现了两次君主复辟运动(1889

年布兰勒主义和1894年德雷福斯案件),但都宣告失败。这说明()

A.法国大革命是不彻底的B.法国复辟势力异常强大

C.共和政体已是大势所趋D.法国政治势力选择妥协

【答案】C

20.1871年,巴黎公社在关于选举的公告中明确指出,公社委员会即是“公社议会〃或"市政

议会”,是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它把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合二为一,实行“议行合一”,

明令“公社委员应担负所在区的行政领导工作”。这表明巴黎公社()

A.宣告了首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B.改良了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

C.明确了无产阶级民主政治原则D.实践了工农联盟的革命方略

【答案】C

21.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主要资本主文国家都已进人工业化社会。农业的就业人口和

所占的经济比例越来越小,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和决定性力量,在工业社会,任何一个

国家甚至个人都不可能做到自给自足。材料强调工业革俞()

A.加剧了城乡贫富分化和对立B.推动了生产和消费的社会化

C.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D.欧美国家开始向世界各地扩张

【答案】B

22.据统计,从1920年11月颁行租让法令,到1930年12月废止租让法令,苏俄(联)政府共

收到2700份左右外国资本家的租让申请,而成交率约为11%,合计引进外资也仅有1亿卢布,

合营公司的数量就更少了。可见,这一时期的苏俄(联)

A.力求掌握国家经济命脉B.着力避免西方经济的渗透

C,排斥商品和市场经济D.未将国家资本主义落到实处

【答案】D

23.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创立的比较经济学是指从宏观出发,运用比较方法,研

究世界领域内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制度、经济类型、经济现象、经济理论等方面差别的一门经

济学科。通过比较研究,探索或阐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和共同

规律。比较经济学产生的背景是()

A.资本主义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B.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的成就

C.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普遍采用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兴衰

【答案】D

24.孙中山曾经极为认同西化,立志建立一个西方式的新中国,但他在1924年的演讲中指

出,“欧美的文明,只在物质的一方面,不在其他的政治各方面”,“欧美的特长只在科学”,

明确表达了对西方文明的极度失望。这一认识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国共两党第一次成功合作D.一战及战后秩序的刺激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2分,第18

题14分,第19题12分,共52分。

25.通史、断代史都是呈现历史的恰当形式,而有关通史与断代史认识之分歧,由来己久。

据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司马迁撰写《史记》旨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班固

认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司马迁将其“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

不妥,故断汉为史,撰《汉书》,以彰显汉代历史地位。上述两者对后世影响深远。

材料二20世纪初期,章太炎指出:“所贵乎通史者,固有二方面:一方以发明社会

政治进化衰微之原理为主,则于典志见之;一方以鼓舞民气,启导方来为主,则亦必于纪传

见之。”梁启超认为,“《史记》以社会全体为史的中枢,故不失为国民的历史;《汉书》

以下,则以帝室为史的中枢,自是而史乃变为帝王家谱矣。”他欲草一中国通史,以助爱国

主义之发达。

——以上材料摘编自赵梅春《不通古今之变则无以言通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两人治史观点的不同,概述两书成书的历史共同因素。

(2)比较材料一,概述材料二呈现新观点,及其反映的治史价值追求。

【答案】(1)不同:司马迁主张通史,通古今之变;班固主张断代史,凸显汉朝历史地位。

历史因素

客观:分处于西汉、东汉,国家统一,便于史料搜集;封建专制制度持续发展;文化上包容

开放;家学渊源等。

主观:盛世之下豪迈的人生追求;任答2点。

(2)新观点:主张探索历史发展规律(社会进化发展原理)启迪民智、激扬民族精神(激

励国民爱国情感)主张国民的历史,反对帝王历史。任答3点。

治史价值追求:强烈的时代责任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任答1点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79年,陈云写了《计划与市场问题》一文,提出在大力发展计划经济的同时,

也应该发展市场经济作为补充,但是这种补充应该是积极的。在陈云看来,计划和市场都是

调节经济的手段,社会主义不能离开计划经济,但是单靠计划是不行的,单一的计划经济会

使社会主义经济失去活力,因此,必须要依靠市场经济来给社会主义经济增加活力。陈云在

1982年,进一步论述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鸟笼经济”。陈云用“鸟”和

“鸟笼”来形容计划和市场。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在引入市场经济搞活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

不能脱离国家计划经济的轨道,市场调节只能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之下发挥作用。

——马娟娟《陈云经济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陈云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思想,并说明其

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云1979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

【答案】(1)核心思想: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计划是“鸟”,市场是“鸟笼”。

背景: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早已暴露;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

决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已经展开。

(2)进步性:实事求是,突破教条,探索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进程,为后来邓小平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进行系统总结奠定了基

础。

局限性:其关于计划与市场的论述有着时代的局限性。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彼等胆子

甚,J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朝,毋须多

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

成为西班牙臣民。

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

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

——【意】哥伦布著,孙家望译《航海日记》

材料二对于郑和的航海,梁启超做了这样的评论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

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

(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

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

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

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

材料三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

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

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你能够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郑和之后再无这样的航海壮举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

【答案】(1)从描述原住民情况看,西班牙想把美洲变为殖民地。从列举当地物产看,欧洲

人远航的目的是劫掠。

(2)原因: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场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

的需求,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这种贡蜴贸易,造成重大损

耗,缺乏生命力;明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造成航海业每况愈下。

(3)观点:“世界历史”就是人类从相对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成为一个全世界密切联系

的整体的历史过程。

论述:世界历史不是从来就存在的,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最初是原始的、相

对孤立与分散的人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

这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中是一个重要节点。新航路的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