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

试卷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单选题

1、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的政治变

革是()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

C.从方国联盟到郡国并立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专制

2、谭嗣同在《仁学》中说:“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秦朝行政制度内容丰富,博大

精深,其中许多首创的东西,在中国乃至世界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制度属于秦朝

首创的是()

A.内外服制度B.分封宗法制C.郡县制D.皇帝制度

3、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起,奏名进士不再被黜落,只是录取名次有所不同而

已。凡经过一次省试的举人,可以免除个人的差役负担,对多次应举不第的举人,则

赐予特奏名进士,也享有一定的优遇。该现象()

A.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B.成为宋代积贫积弱的根源

C.促成重文轻武之风的形成D.利于强化士大夫家国情怀

4、清朝雍正时内阁大学士成为皇帝之下的最高官员,犹如历朝的丞相,“品列皆首文

班”,但如不兼任军机大臣,就唯有空名,并无多大实权。一般非重要文件,仍由内阁

处理发放,称为“明发”。由此可见,清代雍正时的内阁()

A.与军机处形成制衡关系B.成为了名存实亡的御用机构

C.服务于皇权专制的需要D.弥补了中枢决策机制的不足

5、某个同学在学习了第一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和第二单元第一课“古代希腊民主

政治”后奇怪地问老师:为什么中国和雅典会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专制与民主”的明

显差别?你认为,老师的回答应该是()

A.思想观念不同B.经济形式不同C.地域位置不同D.人口数量差别

6、在西方“汉书”一《罗马史》中,作者阿庇安(约95—约165)经常在标题中用

“罗马人破坏合约”、“元老院撕毁和约”、“遭到可耻的失败”等带有明显倾向性的词

句,表达对违背规则者的谴责和蔑视。这表明当时()

A.社会矛盾异常尖锐B.史书撰写不够严谨

C.法制观念深入人心D.共和制度遭到破坏

7、四名高一学生参观上海世博会的英国馆时,讨论英国与上海世博会,你觉得他们的

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

A.《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

B.在英国,首相掌握立法权,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C.英国议会的权力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统而不治’

D.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对上海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8、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参加巴黎和会,参与制定了《凡尔赛和约》。但是,此

和约却没有得到国会参众两院的批准,结果美国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据此

可知美国()

A.行政权高于立法权B.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

C.国会权力至高无上D.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

9、“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描述的是近代哪国的政体()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

10、清朝的时候,英国商人从英国运一批货物到上海,拒交货税,因为他不认同清朝

官吏要抽取的税率,他认为清政府有条约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

国要同英国商定。如果商人的话是有依据的,那么,他所指的条约是()

A.《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11、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其主题是效法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

建立以机器工业为主的经济体系。《资政新篇》虽然是经洪秀全批准预发的,但在太

平天国的广大官兵和群众中,并没有激起什么反响。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的需求未得到满足B.持续的战争环境的破坏

C.纲领存在明显的空想性D.西方列强的干涉和阻挠

12、观察中日两国海军机构示意图,结合所学,对此下图解释最合理的一项是()

中国日本

联合版队

中日两国海军机构示意图

A.清政府军事实力强大,有条件和日军一战

B.日本军事实力强大,甚至远远超过清政府

C.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必然会走向失败

D.机构多元体制落后是中国战败的重要原因

13、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最广泛的表达民族感情的示威,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

的迅速生成”。下列史实最能印证此说法的是()

A.北洋军阀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群众运动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学生的示威游行

C.各革命阶级表达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并取得初步胜利

D.壮大起来的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14、在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中规定:党支部建在连上(此前营、连、排没

有党组织),排设党小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案(一九二九年十二

月)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上述规定旨在()

A.确立党指挥权的建军原则B.明确革命军队的政治任务

C.把发展党员定为中心工作D.强化革命军队的军事纪律

15、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被美国作家比作犹太人出埃及、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和

美国人征服西部,还被称为“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

这一事件()

A.使革命势力扩展到长江流域B.标志国民政府基本统一全国

C.促成革命中心转移到西北D.宣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1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要建立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并形成纲领草案,但国民党均予以否决。国民参政会也因为国民党将其性质定为咨询

机构,使其成为统一战线组织形式的可能性不复存在。这反映了()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分散性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名存实亡

C.国民党维护一党独裁的统治D.国民党反对第二次国共合作

17、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但某一重大历

史事件从理论上突破了这一认识。这一突破()

A.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B.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

C.使全世界无产者真正联合起来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8、1930年,联共(布)中央提出:在不与外国资本家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废止租让合

同,由政府提前收回租让企业。这说明()

A.苏联的工业化已初步实现B.农业集体化加强了国有经济

C.苏联的经济体制逐步转型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得到加强

19、“建国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可一日无法。因

此,当时就采取了一种变通办法。”由此“变通办法”通过的法律文献()

A.成为新中国制定的首部宪法B.规定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C.确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在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

20、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是基于()

①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1、习近平主席在谈到某一制度时,强调“要深入进行调研视察、协商议政,积极开展

民主监督,讲真话、进铮言,出实招、谋良策。”该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村民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2、“只要有意志力,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后院炼钢”成为一时风尚。这一看法评

价的是()

A.农业合作化B.大跃进C.人民公社化D.三大改造

23、粮票最早出现于1955年,是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的凭证。

20世纪90年代初,粮票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粮票的命运主要取决于我国()

A.文化体制的变化B.政治体制的变化

C.土地制度的变化D.经济体制的变化

24、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宣言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

义和新殖民主义”;1989年第九次首脑会议,与会各国提出了开启南北对话以改善发

展中国家地位及加强南南合作等主张。这一变化表明()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

C.南北通过对话解决矛盾和争端D.第三世界国家调整了战略目标

25、2001年,日本政府借“9・11”事件之后的反恐名义通过《反恐特别措施法》;2003

年还通过《支援伊拉克重建特别措施法》并在年底向伊拉克派兵,实现了行使“集体自

卫权”的突破。这主要说明()

A.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势力抬头

B.日本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C.日本积极参与联合国组织的国际活动

D.日本已成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大国

二、材料题

26、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

完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夫“周之同盟(会盟),异姓为后”,.....然先同姓,次外戚,次功臣、故旧,星

罗棋布,用作藩屏。而一族之势力,由此遍布寰区。一族之文化,由此广推于各地。谓

汉族筑一个中国,封建之制,实有功焉。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下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表

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数

秦始皇(前221年)———36不详

唐开元二十八年(704年)—15—3281573

宋宣和四年(1122年)—26288——1234

元朝12183—971425

(注:州、道、路设置初期均为监察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及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特点及其趋势。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53年全国第一次普选

第一届人大召开纪念邮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邮票

材料二:1967年8月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他抗议说:“我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

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

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

不受侵犯”。

——摘编自《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三: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

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

'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

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

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中的有关图片信息,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

成就及其意义。

(2)材料二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此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3)用史实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在治国方略方面的重大变化,并简述其影响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

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

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

的存在。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材料三:1949年4月,为实行集体“防御”,美、加及欧洲十国成立军事组织。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四: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

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五:邓小平在1989年曾说过:“可能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

战'又已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这说

明,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转引自《中国还是能说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新的极权主义”指什么?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美国确立了怎样的外交目

标?

(2)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实施了哪些“冷战”措施?

(3)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70年代“撼动”和“挑战”两极格局的力

量有哪些?这对当时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五表明邓小平对“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存在着怎样的担忧?

三、论述题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进入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

等条约,边疆危机不断出现,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

之大变局”。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还

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探索史。中国不同阶层的人们,为挽救中国民族危亡,

进行了不屈的抗争和探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不同阶层的救亡图存的探索,分析中国近代救亡图存

探索曲折的原因和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选项应指夏朝;B项方国联盟是指出现在夏殷时期的各个方国组成的联盟,到周

时期分封周子弟或功臣建国以代替方国.因此说殷周之间是由方国联盟到分封建国;C选

项应出现在汉初;D选项中央专制最开始于秦国商鞅变法后。故选Bo

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秦王赢政创立皇帝制度,故D正确;A是商朝实行

的政治制度,排除;B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排除;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故排除

Co故选:D。

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拉拢士人阶层,强化士大夫家国情怀,进

而巩固宋朝统治,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排除A项;宋朝为了加

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导致三冗两积,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轻武的相关内容,排除

C项。故选D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如不兼任军机大臣,就唯有空名,并无多大实权。一般非重要

文件,仍由内阁处理发放”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雍正时的内阁服务于皇权专制,故

答案为C项。A、B两项表述与材料及史实均不符,故排除。参与决策的是军机处,内阁

一般不参与决策,D项表述与材料及史实均不符,故排除。

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和雅典会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专

制与民主”的明显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二者的不同的经济形式不同,古希腊是商品经济发

达,中国是农业经济,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主要原因,应排除。故选:B。

6、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表达对违背规则者的谴责和蔑视”,结合所学可知,罗马的规则是罗马法,

违背罗马法就会遭到谴责,表达了当时法制观念深入人心,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

违背罗马法就会遭到谴责,不能说明当时社会矛盾异常尖锐,故A项错误。材料的主旨

与史书撰写是否严谨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律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

不能说明共和制度遭到破坏,故D项错误。故选:C。

7、答案:B

解析:根据英国政体,议会掌握着立法权,而不是首相,首相掌握着行政权,B表述错误,符

合题意,《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A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

除。英国议会的权力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统而不治”,C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客观上加快了上海的发展,D表述正确,不符合

题意,排除。故选:B。

8、答案:D

解析: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体制,行政权并不高于立法权,故A错误;材料只能表明总

统的权力受到国会制约,没有材料印证总统是由国会选举产生,而且美国的总统并不是由

国会选举产生的,故B错误;材料只是说明美国总统权力受到国会的制约,材料无法表明

国会权力至高无上,故C错误;根据“美国总统威尔逊参加巴黎和会,参与制定了《凡尔赛

和约》。但是,此和约却没有得到国会参众两院的批准”可知,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的制

约,故D正确。

9、答案:D

解析: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首相对对议会负责,故A错误;德国君

主掌握大权。德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说明是德国的政体,故D

正确;美国、法国近代实行民主共和制,没有皇帝,故B和C错误。故选:D。

1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此时清政府已经和外国列强定有协定关税的条款。协定关税的条

款是在《南京条约》中签订的。故选B。A项是在1895年签订的,可以允许列强投资设

F;C项是在1901年签订的,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是在第二次鸦片战

争中签订的。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资政新篇》的主题是效法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

度,没有迎合广大农民当时最迫切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在太平天国的广大官兵和群众

中,并没有激起什么反响,A项正确;战争环境只是客观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B项;《资政新篇》是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纲领,“空想性”说法不妥,排除C项;

西方列强没有干涉和阻挠此纲领的制定,排除D项。故选:Ao

12、答案:D

解析:

13、答案:C

解析:A项是国内矛盾激化的产物;B项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只显示了学生的爱国先锋

作用;D项也只是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五四运动中各革命阶级空前广泛的团结在

一起,表达了彻底的反帝反封的主张,并取得初步胜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因

此是现代民族主义生成的标志。故选C。

1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材料信息“党支部建在连上……排设党小组”“红军

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案……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表明党强化了对红军的领导权,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表明红军的政治任务是什么,

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发展党员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党和红军

的关系,但没有体现红军的纪律建设,故D项错误。

15、答案:C

解析:根据“犹太人出埃及、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和美国人征服西部”可知该事件是

克服艰难险阻的壮举,再根据“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可知,该

事件重塑民族精神,综上可判断为长征,长征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故选C

项;使革命势力扩展到长江流域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排除A项;“东北易帜”标志

着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与“必要因素”“克服落后”不符,排除B项;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建立的事件是《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亦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项。

16、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要建立统一

战线的组织形式并形成纲领草案,但国民党均予以否决。国民参政会也因为国民党将

其性质定为咨询机构,使其成为统一-战线组织形式的可能性不复存在”可知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因为国民党的作为存在一定分散性,A项正确;题干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

立之前的基本史实,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在全面抗战中起到重要作用,不能说

名存实亡,排除B项;题干并未体现国民党维护专制独裁,排除C项;题干中国民党

将国民参政会定性为咨询机构,体现了国民党并不反对第二次国共合作,而是反对中

国共产党提出的合作方式,排除D项。故选:Ao

17、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从理论上突破”。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是实践上的

突破,故A项错误;《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前,人们都把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理解为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后,人们对现代化有了

全新的理解,认为社会主义也可以实现现代化,故B项正确;全世界无产者真正联合起来

并不属于现代化范畴,故C项错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俄国十月革

命,属于实践上的突破,故D项错误。

18、答案:C

解析:由材料“在不与外国资本家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废止租让合同,由政府提前收回租

让企业”说明苏联停止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型,故选C:到第二个五年

计划,到1937年,苏联工业化初步实现,排除A:材料与农业政策无关,排除B: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是在1918年到1921年推行的,时间不符,排除D。

19、答案:D

解析: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建国初期由于时间比较仓促,没有人民代表大会制,也没有制

定宪法。《共同纲领》在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共同纲

领》,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制定的首部宪法,排除AJ954年宪法规定新中国是社会主义

国家,排除B;1954年宪法确立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o

20、答案:B

解析:材料“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体现了两点,

一是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因此党从大局出发,提出推动社会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二是体现了党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因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

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综上,②③正确;中国共产党掌握的是文化发展大方向,而

非具体的组织者,排除①;④因果倒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排除④,

综上,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主要职能就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

这与材料的内容是一致的,故选D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排

除A项。村民自治制度不涉及协商议政,故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

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与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这些职能不符合,故排除C项。

22、答案:B

解析:“只要有意志力,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后院炼钢”体现的是大跃进时期的大炼

钢铁,B项正确;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三大改造均属于生产关系变革,和“后院炼钢”无

关,排除ACD。故选:B。

2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1992年中国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粮票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表明粮票的命运主要取决于我国经济体制的变

化,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不结盟运动的产生反映了第三世界力量的崛起,从

60年代的会议宣言由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到提出了开

启南北对话以改善发展中国家地位及加强南南合作等主张可看出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构

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根据时代变化调整了战略目标,D项正确;国际

政治经济新秩序还未建立,排除A项;两极格局瓦解以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得到

加强,排除B项;C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故选:D。

25、答案:B

解析:材料“通过《反恐特别措施法》、通过《支援伊拉克重建特别措施法》并在年底

向伊拉克派兵”体现的是日本对政治大国地位的追求,B选项符合题意;AC选项说法与材

料无关,排除旧本属于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D选项排除。故选:B。

26、答案:(1)特点: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进行分封(王室成员优先、为主);逐级

分封,等级森严;权利与义务明确;宗法色彩浓厚等。影响: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扩

大了周的统治区域;传播了周文化;为后世的统一局面奠定了基础。

(2)创新:郡县制。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

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的局面;为后世沿用。

(3)特点:县级行政单位基本稳定;地方行政区划的层级逐步增多,由两级制到三级或

四级制;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中,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变化最大,同时最为频繁;

监察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元朝新增省级地方行政单位。趋势:地方权力不断减弱,中

央集权逐步加强。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然先同姓,

次外戚,次功臣、故旧”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进行分封(王室成员优

先、为主);逐级分封,等级森严;权利与义务明确;宗法色彩浓厚等角度概括其特点。影响:

根据材料一“而一族之势九由此遍布寰区”“一族之文化,由此广推于各地矣”“谓汉族统

一中国,封建之制,实有功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扩大了周的

统治区域;传播了周文化;为后世的统一局面奠定了基础等角度进行概括。

(2)创新:根据表格中秦始皇时期“郡(府、国)数”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在地方实行郡

县制。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

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的局面;为后世沿

用等角度进行分析。

(3)特点:根据材料二中秦、唐、宋、元时期“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

数”“县数”数据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从县级行政单位基本稳定;地方行政区划的层级

逐步增多,由两级制到三级或四级制;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中,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

位变化最大、最频繁;监察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元朝新增省级地方行政单位等角度进行

概括。趋势:结合所学知识,从地方权力不断减弱,中央集权逐步加强的角度进行概括。

27、答案:(1)成就:实现了第一次全国普选;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

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建立起新型的人民民主制度,为民主

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2)背景:“文革”时期,全国陷入大动荡。问题: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摧残,国家法

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