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语文 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语文 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语文 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语文 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语文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阖中中学校2023年秋高2022级期中学习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共同富裕”顾名思义,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富裕”,二是“共同”。“富裕”侧重经济效

率,强调“做大蛋糕”,要求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达到一定水平之上,进入较为发达国家行列。衡

量“富裕”的常用指标主要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总收入等。“共同”侧重社会公平,强调

“分好蛋糕”,要求我国不同区域、群体和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降到一定水平之下,进入收入差距

较为合理国家行列。衡量“公平”的常用指标主要有基尼系数、收入倍差等。

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要避免对共同富裕的误读。常见的误读有三个:一是认为共同富裕任务

清单仅剩“共同”任务;二是认为共同富裕是同步富裕;三是认为共同富裕是同等富裕。这些认识都是

不正确的,以下我们逐一进行讨论。

首先,在任务清单上,既有“共同”任务,也有“富裕”任务。客观地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

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探索“富裕”的任务完成较好,探索“共同”的任务的完成还有待加强。需要

强调的是,尽管探索“富裕”的任务完成较好,但“富裕”仍是未完成的使命。因此,在推进共同富裕

的过程中,一方面“共同”固然是重要任务,另一方面“富裕”也不可忽视。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强

调“分好蛋糕”,同时仍要继续“做大蛋糕”。

其次,在进度上,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而是有先后的富裕。把共同富裕片面理解为同步富裕,

不仅不是科学的态度,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而且在现实中也行不通。总书记指出,我们实现14亿

人共同富裕,“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时间上会“有先有后”,“不可能齐头并进”。

最后,在程度上,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而是有差异的富裕。如果把共同富裕片面理解为同等富

裕,则不仅不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且还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1993年11月,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个人收入

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劳动者的

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总书记指出,我们说

的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而是不同人群

“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

(摘编自郑伟《全面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要求》)

材料二:

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时代背景,当前我国推进共同富裕是

在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进行的,要实现更为高远的战略目标。面对环境和目标两者的新组合,我们需

要深入准确研判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现状特征,特别是深刻把握这一事业面临的挑战,从而为有针对性

地形成回应方案提供逻辑起点。

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首先需要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在内外部经济环境发生转变

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动力迫切需要进行转换,即从主要依靠要素密集投入的粗放型方式转向主要依

靠创新驱动的集约型方式,促使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

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实践来看,高增长背景下形成的经济制度和政策

安排具有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特征,这对新发展动能的形成和扩展带来了明显挑战,我国发展动力

转换的速度和进程急需加快。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

衡发展的一个表现是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发展成果分享的较大落差,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依

然突出。以城乡差距为例,2022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为2.45倍,这明显高于主要发达国家,城乡财产性

收入差距更是超过10倍,城乡基本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配置的落差也较为突出。这种分配差异不仅仅

来源于社会成员的人力资本等差异,也来源于经济体制转型期的户籍、土地、社会保障制度因素。除了

工资收入,以城市房地产、金融资产等为主要载体的资产因素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趋于增强,农民工进入

城市之后普遍面临着身份转换和城市融入问题。

新时代我国推进共同富裕,本质上是要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形成高水平组合。基于此,在实

践中必须审慎关注和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如果过度强调机会公平,则公平包含着“奖勤罚懒”

的激励效应,从而与效率提升相一致,但这很可能导致结果的“贫富悬殊”;如果过度强调结果公平,

则公平包含的“平均主义”可能会对效率提升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尽管人们在发展成果获取上的落差

相对较小。在实践中,现阶段我国需要将公平包含的机会公平、结果公平结合起来,警惕出现“公平抑

制效率”或者“效率替代公平”这两种情形,在公平和效率两者中进行任何一种“单项选择”都会影响

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这意味着我国的共同富裕制度和政策必须凸显组合特征,通过深化要素市场化改

革、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体现机会公平,通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

等体现结果公平。

(摘编自高帆《共同富裕:现实问题与路径选择》)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富裕,主要看这个国家不同区域、群体和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是否合理。

B.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探索“富裕”的任务完成较好,但是最终目标仍然未完成,不可忽视。

C.要实现所有人都同时富裕起来,是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D.“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而是有差异的富裕,不同人群和地区的富裕程度会有一定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内外部经济环境发生转变的背景下,我国经济需要从主要依靠粗放型方式转向主要依靠集约型方

式。

B.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当前经济环境发生转变的需

求。

C.要处理好机会公平的问题,可以通过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及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途径来实

现。

D.我国城乡收入的差距依然突出,工资收入和城市房地产、金融资产等资产因素是影响差距的主要因

素。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人们对共同富裕的美好期盼的一项是()

A.《礼记》:“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

B.《道德经》:“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C.《周易》:“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D.《论语》:“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4.立论和驳论是常见的议论方式,请结合材料一对其进行简要说明。

5.从材料二中可看出,我国现阶段推进共同富裕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答案】1.A2.D3.D

4.①材料一先阐释共同富裕的内涵,指出要正确理解其内涵,这是提出观点,是立论;②然后对共同富裕

的三个错误认识逐一进行讨论,分别否定“认为共同富裕任务清单仅剩‘共同'任务”“认为共同富裕是

同步富裕”“认为共同富裕是同等富裕”,是驳论。

5.①推进共同富裕需要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急需加快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速度和进程。

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存在矛盾,需要合理分享发展成果。③要在

“公平”和“效率”之间形成高水平组合,审慎关注和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主要看这个国家不同区域、群体和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是否合理”错误,结合原文“衡量'富

裕’的常用指标主要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总收入等”可知,“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富裕”的常

用指标主要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总收入等,选项“看这个国家不同区域、群体和城乡之间的

居民收入差距是否合理”曲解文意。

故选Ao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工资收入和城市房地产、金融资产等资产因素是影响差距的主要因素”错误,结合原文“除了工资

收入,以城市房地产、金融资产等为主要载体的资产因素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趋于增强”可知,是影响趋

于增强,没说是“主要因素”,选项“主要因素”于文无据。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能力。

结合原文“‘共同富裕’顾名思义,包括两方面的内涵……进入收入差距较为合理国家行列”可知“富

裕”要求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达到一定水平之上,进入较为发达国家行列。常用指标主要有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总收入等;“共同”侧重社会公平,强调“分好蛋糕”,要求我国不同区域、群

体和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降到一定水平之下,进入收入差距较为合理国家行列。

A.“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黄帝能替各种事物命名,使百姓了解事物的名称,供给所需的财物。能

体现人们对共同富裕的美好期盼。

B.“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之道法,是减少有剩余的来补给不足的;而人类的法则却不是这

样,是减少不足的来奉养有剩余的。统治者要想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要想保持安定的社会秩序,就应

该将自然规律运用到社会中来。能体现人们对共同富裕的美好期盼。

C.“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君子应当削减多余,用来增补不足,要测出财物的多少,做到公平

分配。能体现人们对共同富裕的美好期盼。

D.“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如果要选用人才,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再做官的人。这句话体现的是对

人才的选拔标准,没有体现对共同富裕的期盼。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

结合原文“共同富裕’顾名思义……三是认为共同富裕是同等富裕。这些认识都是不正确的,以下我们

逐一进行讨论”可知,先阐释共同富裕的内涵,指出要正确理解其内涵,这是提出观点,是立论;

结合原文“首先,在任务清单上,既有‘共同'任务,也有‘富裕'任务”“其次,在进度上,共同富

裕不是同步富裕,而是有先后的富裕”“最后,在程度上,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而是有差异的富

裕”可知,然后对共同富裕的三个错误认识逐一进行讨论,分别否定“认为共同富裕任务清单仅剩'共

同’任务”“认为共同富裕是同步富裕”“认为共同富裕是同等富裕”,是驳论。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首先需要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速

度和进程急需加快”可知,推进共同富裕需要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急需加快经济发展

动力转换的速度和进程。

结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

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存在矛盾,需要合理分享发展成果。

结合“新时代我国推进共同富裕,本质上是要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形成高水平组合。基于此,在

实践中必须审慎关注和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分析可知,要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形成高水

平组合,审慎关注和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别山

侯发山

1938年9月。正值秋天,山上的植被高低错落,远看一片绿色,像是给大别山披了一件绿颜色的毯

子。近看,那绿色却深浅不一,墨绿、淡绿、嫩绿等,还有一些红叶、野花点缀其间,相映成趣。偶尔

见到一两头黄牛在埋头啃草,那动作像是跟大地亲吻似的,怎么也亲不够;有几只山羊在山岩间跳来跳

去...

忽然,“噎”地一声,清脆的枪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和安逸——日本鬼子进山了。准确地说是一个

小队的鬼子,队长唤作野木次郎。“无恶不作”在小鬼子身上得到了详尽地诠释:有的烧老百姓的房

子,有的抢老百姓家的粮食,有的去抓老百姓的鸡,有的欺负那些妇女和孩子……一时间,村子里鸡飞

狗跳,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哭爹叫娘的声音此起彼伏。到了后来,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被集中起来。小

鬼子们站成一排,端起枪,嬉笑着,准备把老百姓当作靶子来射。老年人掩面啼哭,小孩子瑟瑟发抖,

有的瞪大着眼睛,呆呆的样子,似乎被吓傻了。

村里的族长江老爹,颤巍巍地走出来,给乡亲们求情。经翻译沟通,野木次郎才知道江老爹想用自

己一个人的性命换取全村人的性命。野木次郎狂笑不已,举起东洋砍刀,想一刀劈了江老爹,又觉得这

样太便宜他了,便指挥鬼子挖个土坑,要活埋了江老爹。

土坑很快挖好了,两个鬼子把江老爹推探到土坑里。接下来,一锹土接一锹土洒落到江老爹身上。

江老爹冷冷喳着野木次郎,满眼的不屑和鄙视。①男女老少都跪向江老爹,呜嘀呜瞒痛哭起来。

正在这紧要时刻,只听“啪”地一声枪响,野木次郎倒在地上。紧接着,密集的枪声响起,那些荷

枪实弹的鬼子们全部被打翻在地——八路军来了。带队的是黄连长,击毙野木次郎的那一枪就是他打

的»②他们之前活捉了一个日本军官,才知道野木次郎进了大别山。幸亏他们赶到得及时,救下了江老

爹,救下了全村的百姓。

接下来,黄连长和战士们一起帮助老百姓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生产,之后又在山上挖了数个山洞。

黄连长告诉江老爹,这些山洞,平时可以储粮,战时可以藏身。

后来,江老爹的儿子为了打日本人,当兵去了。

1947年II月,深秋时节。跟十年前相比,景致相差无几,偶尔见到一两头黄牛在埋头啃草;有几只

山羊在山岩间跳来跳去。③山上绿色的植被像是被红颜色染了,深深浅浅,有的趋近于黄色……天地间

弥漫着冬天的气息。

半个月前,黄团长的部下撤出了大别山,他不得不留了下来。说实话,黄团长不想留下,他想跟着

部队去战斗,但他怕连累了当地的老百姓。现在是非常时期,土匪时不时进山抢夺粮食,骚扰百姓,他

倒是不怕死,但他担心老百姓因收留自己而遭殃。再说,他的腿被子弹打中,已经感染化脓了,想走也

走不了。

得知黄团长要留下养伤,老少爷们争抢着收留他。

“俺家,俺娘会擀面条。”“住俺家,地方宽敞,住俺家。”“谁也别争了,住我家!”江老爹一

句话,大家伙都不吭声了。

不是说江老爹是族长,也不是说江老爹的儿子当兵去了,家里有地方,是因为江老爹是个土先儿,

对跌打损伤有一套治疗的办法。

就这样,黄团长住在了江老爹家。说是住在江老爹家,乡亲们没少来看望他,今天李家送来一张油

馍,明天张家拿来两个鸡蛋……江老爹也不劝阻大家,在他看来,都是应该的,怎么感谢都不为过。

④江老爹隔三差五上山挖药材,回来炮制后,让黄团长内服或外敷。

在江老爹和乡亲们的精心伺候下,不到二十天,黄团长几乎能下地走了。他坚持要住进山洞里,江

老爹也就没再勉强他。在那个年月,住在村里确实危险。

有一天,村里响起了枪声。黄团长放心不下村里的百姓,就从洞里走了出来,想看个究竟,不想被

一群土匪抓个正着。

土匪们盘问黄团长,黄团长答非所问,引起了他们的警觉,决定挖坑活埋了黄团长。

江老爹和几个乡亲赶到的时候,黄团长已经被埋到腰部那里了。见此情形,江老爹吓坏了,点头作

揖,给黄团长求情:“他是良民,不是解放军。”

其中一个土匪认出了江老爹,因为他之前去过土匪窝,给土匪们治过病。江老爹觉得有戏,忙说:

“他是我的外甥,来这里跟我学医。”

“腿怎么受伤了?”

“上山采药摔饬了。”

“真的是你外甥?”

“真的。真的。”

几个土匪交头接耳,似乎还在犹豫。

江老爹说:“若我说的是瞎话,你们可以活埋我。”就这样,土匪们把黄团长放了。

过了好多年,黄师长已经退休,第三次来到大别山时,得知两个噩耗:江老爹的儿子在一次与日本

军队的交战中,牺牲了;江老爹已经去世——他因为曾经给土匪治过病,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受迫害致

死。

让黄师长欣慰的是,没过多久,江老爹的儿子被授予了“革命烈士”的称号,江老爹也给平反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木次郎心狠手辣,又富有心计,他狂笑着举起东洋砍刀威胁江老爹,江老爹便颤巍巍地走了出来。

B.江老爹用治疗跌打损伤的方法治好了黄团长的腿伤,但也因曾经为土匪治过病而被迫害致死。

C.江老爹的两次“求情”(替乡亲求情、替黄团长求情),表现出江老爹为救他人而忘我的崇高精神。

D.江老爹之前去过土匪窝,给土匪们治过病,土匪因此放松了警惕,江老爹也因此觉得黄团长有救了。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的“痛哭”既有村民对族长的“痛别”之情,更有对日本鬼子的愤恨之意。

B.句子②交代了黄连长在紧急关头“赶到得及时”的原因,使得文章更加完整合理。

C.句子③中的“红颜色”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大别山的解放。

D.句子④不仅说明江老爹医术不错,对黄团长照顾有加,还表现出军民的鱼水之情。

8.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9.阅读兴趣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枪声•八路军•人道;乙组

提出一个关键词:互救。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并围绕关键词写一则文学短评。

【答案】6.A7.C

8.①开头景物描写渲染了宁静祥和安逸的氛围,日本侵略者却肆意破坏这美好氛围,凸显出日本侵略者的

滔天罪行。②与后文“接下来,黄连长和战士们一起帮助老百姓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生产"''跟十年前相

比,景致相差无几……”等描写相呼应,结构严谨。③第一段写“美好”,第二段写日本侵略者破坏“美

好”,前后形成落差,产生波澜,颇具艺术张力,这种“张弛艺术”能吸引读者。

9.甲组答案示例:①小说第二段描写了“枪声”,打破了宁静,制造了紧张气氛。以鬼子进山,杀人放火,

无恶不作作为故事的开端。②八路军击毙鬼子,解救百姓,帮助百姓恢复正常生活和生产。③日本侵略者

伤天害理的行为,灭绝人道(或自然规律),天理不容,必然走向失败与灭亡。

乙组答案示例:①文中最动人的情节莫过于“军民互救”。鬼子进村“扫荡”,烧杀掠夺,无恶不作,惨

无忍睹;紧要关头,八路军黄连长率部及时赶到,全歼鬼子。②黄团长在被土匪迫害时,江老爹挺身而出,

及时挽救了黄团长。③惊心动魄的“军民互救”情节,很好地诠释了“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关系,

说明了“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或人民群众是人民军队的力量之源)这一道理。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又富有心计”错,文中看不出来野木次郎富有心计。“他狂笑着举起东洋砍刀威胁江老爹,江老爹

便颤巍巍地走了出来”,事情的前后顺序颠倒,根据语境,应该是江老爹“颤巍巍地走出来,给乡亲们

求情”,经翻译沟通,野木次郎知道江老爹的用意后,便“狂笑不已,举起东洋砍刀,想一刀劈了江老

爹”。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语句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红颜色’具有象征意义”错。文中的“红颜色”只是描述,并无象征意义。“象征着人民革命战

争的胜利,大别山的解放”错,根据原文“跟十年前相比,景致相差无几”“天地间弥漫着冬天的气

息"''半个月前,黄团长的部下撤出了大别山"''现在是非常时期,土匪时不时进山抢夺粮食,骚扰百

姓”等信息可知,人民革命战争并未胜利,大别山并未解放。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首先,开头的景物描写,作者抓住了深浅不一绿色植被覆盖着大山,红叶、野花点缀其间,一两头黄牛

在埋头悠闲地啃着草,几只山羊在山岩间跳来跳去……演染了宁静、祥和、安逸的氛围;结合下文“忽

然,'瞠’地一声,清脆的枪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和安逸一日本鬼子进山了”“有的烧老百姓的房

子,有的抢老百姓家的粮食,有的去抓老百姓的鸡,有的欺负那些妇女和孩子……一时间,村子里鸡飞

狗跳,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哭爹叫娘的声音此起彼伏”分析,日本侵略者肆意破坏了这宁静而美好氛

围,凸显出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

其次,从结构上看,开头的景物描写与后文“接下来,黄连长和战士们一起帮助老百姓恢复了正常的生

活和生产”“跟十年前相比,景致相差无几……”“1947年11月,深秋时节。跟十年前相比,景致相差

无几,偶尔见到一两头黄牛在埋头啃草;有几只山羊在山岩间跳来跳去。山上绿色的植被像是被红颜色

染了,深深浅浅,有的趋近于黄色……天地间弥漫着冬天的气息”分析,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最后,第一段景色描写“正值秋天,山上的植被高低错落,远看一片绿色,像是给大别山披了一件绿颜

色的毯子。近看,那绿色却深浅不一,墨绿、淡绿、嫩绿等,还有一些红叶、野花点缀其间,相映成

趣。偶尔见到一两头黄牛在埋头啃草,那动作像是跟大地亲吻似的,怎么也亲不够;有几只山羊在山岩

间跳来跳去……”,突出了景色的美好;第二段“忽然,'瞠’地一声,清脆的枪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和安逸……小孩子瑟瑟发抖,有的瞪大着眼睛,呆呆的样子,似乎被吓傻了”,写日本侵略者破坏这宁

静的景色和老百姓美好的生活,前后形成落差,产生波澜,颇具艺术张力,这种“张弛艺术”能吸引读

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就作品拟写文学短评的能力。

首先从两组关键词中选择其中一组,然后围绕关键词写短评思路。

如果选择甲组,关键词是:枪声•八路军•人道。

结合小说第二段“忽然,'瞠’地一声,清脆的枪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和安逸一一日本鬼子进山

了"'“无恶不作'在小鬼子身上得到了详尽地诠释……小孩子瑟瑟发抖,有的瞪大着眼睛,呆呆的样

子,似乎被吓傻了”可见,文章先描写了“枪声”打破了宁静,制造了紧张气氛。

以鬼子进山,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作为故事的开端。结合“八路军来了。带队的是黄连长,击毙野木次

郎的那一枪就是他打的”“接下来,黄连长和战士们一起帮助老百姓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生产,之后又

在山上挖了数个山洞”可见,八路军击毙鬼子,解救百姓,帮助百姓恢复正常生活和生产。

结合"只听‘啪’地一声枪响,野木次郎倒在地上•紧接着,密集的枪声响起,那些荷枪实弹的鬼子们

全部被打翻在地”可见,日本侵略者伤天害理的行为,灭绝人道(或自然规律),天理不容,必然走向失

败与灭亡。

如果选择乙组,关键词是:互救。

文中最动人的情节莫过于“军民互救”。结合“日本鬼子进山了。准确地说是一个小队的鬼子,队长唤

作野木次郎•‘无恶不作'在小鬼子身上得到了详尽地诠释……有的瞪大着眼睛,呆呆的样子,似乎被

吓傻了”可见,鬼子进村“扫荡”,烧杀掠夺,无恶不作,惨无忍睹;

结合“正在这紧要时刻,只听‘啪’地一声枪响,野木次郎倒在地上。紧接着,密集的枪声响起,那些

荷枪实弹的鬼子们全部被打翻在地……幸亏他们赶到得及时,救下了江老爹,救下了全村的百姓”可

见,紧要关头,八路军黄连长率部及时赶到,全歼鬼子。江老爹赶到时,黄团长已经被土匪埋到腰部

了,见此情形,江老爹忙为黄团长求情,说黄团长不是解放军,是良民,是自己的外甥,来这里是跟自

己学医的,江老爹还说若自己说瞎话,让土匪把自己活埋了。土匪们相信了江老爹的话,把黄团长放

了,由此可见,黄团长在被土匪迫害时,江老爹挺身而出,及时挽救了黄团长。

结合“八路军来了。带队的是黄连长,他一枪击毙野木次郎,救下了江老爹,救下了全村的百姓”可

见,惊心动魄的“军民互救”情节,很好地诠释了“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关系,说明了“军队打

胜仗,人民是靠山”(或人民群众是人民军队的力量之源)这一道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小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子贡日:“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一-于仁必也至乎尧度甚犹痛诸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警可谓仁之方也已”

(选自《论语•雍也》)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

口:“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日:“回虽不敏,请

事斯语矣。”

(选自《论语•颜渊》)

孟子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

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人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

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当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

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足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

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

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

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挺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

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选自《老子•第十一章》)

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

也,不足以取天下。

(选自《老子•第四十八章》)

T

文王观于戚,见一丈人钓,而其钓莫钓;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文王欲举而授之政,而恐大

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

色而髯,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寓而政于威,丈人,庶几乎民有疹乎!’”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

也。”文王曰:“然则卜之。”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又何卜焉!”遂迎臧丈人而授之

政。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款斛'注】不敢入于四

境。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缺斛不敢入于四境,则诸侯无二心也。文王

于是焉«乃大师,北面而问目:“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遁,终

身无闻。

(节选自《庄子•田子方》)

【注】鞭(yu)斛:计量单位,这里指与本国标准不同的度量衡。

10.下列对材料甲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B.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D.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非恶其声而然也”与“交相恶则乱”(《兼爱》)两句中的“恶”含义不同。

B.“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与“人之有是四端也”两句中“是”含义相同。

C.“为道者日损”与“道芷阳间行”(《鸿门宴》)两句中的“道”含义相同。

D.“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答司马谏议书》)与“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两句中的“以为”

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虽然孔子在不同情境下对“仁”的阐释不尽相同,但总体上他认

为“仁”的境界并非不可企及。

B.孟子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在于其本性中善的因素,人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等天性是

“仁,,“义”“礼”“智”等道德的开端。

C.道家重视“无”,《老子》中以具体事物为例生动阐释了“无”的作用,而《庄子》则以寓言故事的

形式巧妙表现了“无”的境界。

D.大臣及父兄对文王重用臧丈人的做法表现出不安,为了安抚众人,文王通过编造“梦见良人”的故事

使他们相信这是“先君之命”。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2)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修乎!

14.材料丁所讲述的故事体现了材料甲、乙、丙中儒道两家怎样的思想理念?请结合材料中的相关内容简

要分析。

【答案】10.A11.D

12.D13.(1)现在有人突然看到一个小孩子要跌到井里去了,都有惊骇、恐惧、哀痛、怜悯的心情。

(2)托付你的政事给臧地老者,差不多人民就可以解除病痛了。

14.①儒家:文王假借梦境寓政与贤者,首先是出于对大臣、父兄、百姓的“不忍之心”;同时“让位于贤”

也体现了他“克己复礼”之“仁德”。②道家:臧丈人通过“典法无更,偏令无出”的举措使得士人“尚

同”,长官“同务”,诸侯“无二心”,体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辩证哲学。。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

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

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诸”兼词,相当于“于此(之)”,作“病”(动词,缺失)的补语或后置状语,之后断开,“夫”

发语词,置于句首,之前断开,“于”字引出宾语“仁”,“于仁”为“何事”的后置状语,“仁”后

面断开;“必也圣乎”是判断兼感叹句,“必”前断开,排除BD;

“近”修饰“取譬”,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A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含义不同”错误。两个“恶”都是动词,意为“憎恨,讨厌”•句意: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

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互相仇恨就会混乱。

B.“含义相同”错误。动词,认为……对。/代词,这。句意:没有分辨是非善恶心的人,不能算是人。

/人有这四种开端。

C.“含义相同”错误。名词,道义、法则。/动词,取道。句意:求道的人,欲念一天比一天减少。/取

道芷阳,抄小路走。

D.正确。认为。/“以之为”的省略,把他当作。句意: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

于是文王拜他为大师。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大臣及父兄对文王重用臧丈人的做法表现出不安”错误,原文只说文王“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乍”,突然;“孺子”,小孩子;“怵惕”,惊骇,恐惧。

(2)“寓”,托付;“而”,同“尔”,你的;“丈人”,老人;“庶几”,差不多;"欧’,解除病

痛。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

由“文王欲举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于是旦而属之大

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可知,文王假借梦境寓政与贤者,首先是出于对大臣、父兄、百姓

的“不忍之心”;

由“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可知,同时“让位于贤”也体现了他

“克己复礼”之“仁德”。

可见,这些是儒家思想的体现。

由“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

也;馥斛不敢入于四境,则诸侯无二心也”可知,臧丈人通过''典法无更,偏令无出”的举措使得士人

“尚同”,长官“同务”,诸侯“无二心”,体现了道家思想“无为而无不为”的辩证哲学。

参考译文:

子贡说:“如果有能广泛地施与民众并帮助众人的人,(他)怎么样?可以说他有仁德了吗?”孔

子说:“哪里仅仅是仁德呢,那一定是圣德了!尧和舜大概还在这方面有缺陷!一个有仁德的人,自己

想树立的,也去帮别人树立;自己想要通达,也去使别人通达。能够以近处(自己)打比方,可以说是

实行仁道的方法了。”

(选自《论语•雍也》)

颜渊问仁德。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做到这样了,天下人

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颜渊说:“请问行仁德的具体条

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

“我虽然不聪敏,让我实践您这话吧。”

(选自《论语•颜渊》)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因为有怜爱别人的心,这就有怜爱别人的统治了:凭着

怜爱别人的心来实施怜爱别人的统治,治理天下可以像运转小物件于手掌上一样容易。之所以说每个人

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其道理就在于:(譬如)现在有人突然看到一个小孩子要跌到井里去了,都有惊骇、

恐惧、哀痛、怜悯的心情。这种心情的产生,不是为着要来结交这小孩的爹娘,不是为着要在乡里朋友

中间博取名誉,也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从这里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之心,简直不

是人;如果没有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谦逊推让

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是非之心,简直不是人。怜悯之心是仁的萌芽,羞耻之心是义的萌芽,推

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人有这四种萌芽,就好比他有四肢一样(是自然而然的)。有

这四种萌芽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这是伤害自己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就是伤害他的君主的

人。所有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知道把它们扩充起来,便会像刚刚燃烧的火(终必不可扑灭);刚刚

流出的泉水(终必汇为江河)。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扩充,(让它消灭,)便连侍奉

父母都不行。”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毂当中,在车毂中空地方的“无”,产生了车的功用。和泥制作陶器,在陶

器中空地方的“无”,产生了陶器的功用。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在房屋四壁中空地方的“无”,产生

了房屋的功用。所以“有”(车子、器皿、屋室)能够供人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

(选自《老子•第十一章》)

求学一天比一天增加(知见),求道一天比一天减少(智巧)。减少又减少,一直到“无为”的境

地。如能无为那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了。治理国家要常清静不扰攘;至于政举繁苛,就不足以治理

国家了。

(选自《老子•第四十八章》)

T

文王在臧地游历,看见一位老者在钓鱼,而他的钓鱼却不是有心钓鱼;他不是执持钓竿有意在钓,

只是钩常在手而已。文王想推举出来把政事委托给他,但怕引起大臣父兄们的不安;最后想作罢,却又

不忍心百姓得不到庇荫。于是清晨就告诉大夫说:“昨夜我梦见一位贤良的人,面黑色而有胡须,骑着

杂色的马而马蹄的半边是红色的,号令我说:'托付你的政事给臧地老者,差不多人民就可以解除病痛

了!'”诸位大夫皱着眉头说:“(梦中显灵的)是君主的父亲。”文王说:“那么占卜看看。”诸位

大夫说:“君主父亲的命令,不必犹疑,又何必占卜呢!”于是迎接威地老者而把政事委托给他。典章法

规不更改,偏颇政令不发布。三年以后,文王考察国境,见到列士不立朋党,长官不显功德,别的度量

衡不再进入四境。列士不立朋党,便是同心协力;长官不显功德,便是群策群力;别的度量衡不再进入

四境,便是诸侯没有异心。于是文王拜他为大师,北面站立而请问说:“政事可以推及天下吗?”臧地

老者默默地不回应,漫不经心的样子不作答,早上还行使政令而夜晚就遁匿了,终身没有讯息。

(节选自《庄子•田子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离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诗和苏词都属于悼亡之作,表现了两位诗人对妻子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B.元诗善用典故,开篇化用孟子之言和巫山神女故事暗喻两人之间爱情的神圣。

C.苏词中处处实写死别之悲、独处之苦和世路艰辛,道出生死相隔,深情不减。

D.苏词善于刻画形象,“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便道出了十年间岁月沧桑。

16.这两首悼亡之作结尾处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何差异?请简要赏析。

【答案】15.C16.相同:苏词和元诗结尾都直抒胸臆,苏轼的“料得年年肠断处”一句表明思念之久,

肝肠寸断;元诗直接检讨自己懒于流连花丛,一半原因是参禅悟道,一半原因皆是思念你。不同:苏词尾

句重在以景结情,“明月夜,短松冈”意境凄清幽独,相思之深,死别之痛,黯然魂销。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C.“处处实写”错,纵观苏词,上片纪实,下片梦中还乡,是典型的的虚笔想象,“处处”太过绝对。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苏词结尾前半句“料得年年肠断处”用“肠断”表明思念之久,肝肠寸断,这是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悲痛

之情。元诗“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一句的意思是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吩;

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根据其中的“半缘……半缘”可

以看出,作者这是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由此可见,苏词和元诗结尾都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思念之

情。

而苏词结尾中,最后还有“明月夜,短松冈”这半句景物描写。这两句写景凄清幽独,以景结情,在凄

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思念,更加令人黯然魂销。可见,苏词结尾还体现了以景结情的手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名句默写填空。

(1)《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权贵们的蔑视以及自己内心的悲愤心情的诗句是:“,

(2)《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责任重大的两句是:“

(3)《〈老子》四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答案】①.钟鼓馔玉不足贵②.但愿长醉不愿醒③.士不可以不弘毅④.任重而道远

⑤.知人者智⑥.自知者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的书写:鼓、馔、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工匠精神并不是西方工业文明的“舶来品”。中国

自古虽是农业大国,但从不缺少①,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成长,工作于

此;也不缺少精美的中国制造产品,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亦曾经是西方贵族的奢侈品。他们承载

的是中国古代工艺匠人执着专注、独具匠心的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还有庖丁解

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②的诗句、成语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匠人们所秉持的精益求

精、一丝不苟的精神。

笑观中华民族传太复兴的中国梦需送•每一个人发挥机极行动起来,工近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精彩的

更多故事,为实现中国梦献计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要求人们要有“橹起袖子加油

干”的实干精神,要有“③,金石可镂”的执着精神,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

新精神:这些精神都体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可以凭借高超的技艺、坚守初心的专注、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卓越的创新为

国家担当,为事业守望,用一生的长度执着于一项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业绩。伟大的梦

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大力传承弘扬工匠精神。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

居、o

【答案】18.①能工巧匠②耳熟能详③锲而不舍

1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更多精彩的故

事,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后文列举的“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可知,这里应该是讲中国从不

缺少世界级工匠大师,可以用“能工巧匠”。“能工巧匠”:指工艺技术高超的人。

第二空,前面列举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是人们很熟悉的诗

句、成语,可以用“耳熟能详”.“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第三空,结合后文“金石可镂”的出处可知,此处是引用了荀子《劝学》中的名言,可以用“锲而不

舍”。“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三处错误。

一是结构混乱,“需要每一个人发挥积极行动起来”句式杂糅,可以删除“发挥”。

二是语序不当,”精彩的更多故事”中“更多”是数量词,改为“更多精彩的故事”。

三搭配不当,“献计力量”动宾不搭配,可改为“贡献力量”。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预制菜是一种经预加工或预烹调后采取冷冻或真空等方式进行包装保存,只需要简单烹调即可食用

的电爱菱邑。

①,主要有即食食品,开封后就能吃;即热食品,加热一下就能吃;即烹食品,指的是经过

相对深的加工,可以直接下锅加上调料烹饪:即配食品,也就是切好清洗好的肉或者蔬菜。

那么,②?数据显示,预制菜消费者中,2240岁消费者占比达81.3%,其中31-40岁的消费

者占比46.4%。

预制菜市场步入快速发展期,市场需求高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③。中国南北跨域

较大,菜系多,种类复杂,企业难以覆盖全国市场。二是菜品保鲜。预制菜需要保持菜品新鲜度,对于

冷链运输要求极高,限制了预制菜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口味复原。中餐口感与烹饪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